登陆注册
18257300000015

第15章 利湿之剂

十三、利湿之剂十三首附七方

凡是以化湿、燥湿、利水类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功效的方剂,叫做利湿之剂。

湿邪分为外湿与内湿。若穿着湿衣,或淋雨操作行路,或久居卑湿之地,致使湿邪自肌肤而入,侵犯经络,滞阻气血,形成痹痛,这叫做外湿。外湿宜发汗解肌,但一般切忌发汗太过。内湿为其人平素脾肾阳虚,或恣食生冷瓜果浆酪,损伤脏腑功能,使水液不化,内停于脏腑,影响脏腑功能,这叫内湿。水液的运化与多个脏腑功能有关。如脾主运化水液,肺主敷布,三焦主通调水道,肾与膀胱主水液气化。因此治疗内湿时应分清脏腑和部位。如在上焦,当宣肺气,开源导流,启水之上闸。在中焦,当振奋脾阳,健脾运湿。在下焦,当温阳利水,以助气化。湿与热结,当分利湿热。湿与寒结,当温化寒湿等。湿邪粘滞,犯之绵缠难愈,且易阻滞气机等,这些在治疗时都应注意。

治湿邪之剂,无论是辛温燥湿,或甘淡利湿,或攻逐水湿,都易伤耗人体阴液,故利湿不可太过,以免有耗阴伤正之弊。虚人及孕妇一定要注意祛湿与扶正兼顾。

1、五苓散《伤寒论》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

膀胱化气添官桂,利便消暑烦渴清。

除桂名为四苓散,无寒但渴服之灵。

猪苓汤除桂与术,加入阿胶滑石停;

此为和湿兼泻热,疸黄便闭渴呕宁。

组成:桂枝9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泽泻2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3~6克,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

主治:①外有表证,内有水饮。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入水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②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霍乱吐泻。③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方解:本方主治为“太阳经腑两病”。即太阳表邪未尽解,而邪入太阳膀胱之腑,致使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的“太阳蓄水证”。头痛发热,苔白脉浮为太阳经表证。邪入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水蓄下焦,致不能蒸津化气,津不能上承,故烦渴欲饮,这叫“蓄水证”。若渴而欲饮,入水于胃即吐,这叫“逆水证”。这也是因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不能敷布,水停于胃,故入水即吐。小便不利,也是与膀胱气化失司有关。方中泽泄甘淡性寒,直入膀胱,利水渗湿,用量尤重,为君药。二苓淡渗利湿,增强泽泻利水除湿之力。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脾运化之功强则津液输布功能方能恢复,即“培土制水”之义。桂枝作用有二:①外解太阳经证之表,以除寒热头痛。②水液的正常运行,除脾的运化外,尚依赖下焦气化。今膀胱气化不利,故用辛热入命门的桂枝,温命火,釜底加薪,助膀胱蒸津化气。诸药合用,水液的升降运转正常,太阳经腑两病可消。由于本方能渗湿利水,健脾化气,分利二便,亦可治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及霍乱吐泻、痰饮引起的一系列证候。

附方:①四苓散(《明医指掌》):即本方去桂枝。主治:无寒热表证,只见口渴,饮水即吐,小便不利,大便溏泻的水湿内停,脾不健运症。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之效。

②猪苓汤:(《伤寒论》):即本方去白术、桂枝,加入阿胶、滑石。用法:除阿胶,余药水煎去滓,纳阿胶入药内烊化。日三服。主治水热互结,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下利。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者。本方证为伤寒表邪入里,转于下焦,化而为热,热与水湿互结,邪热伤阴,小便不利诸证。方中滑石甘淡寒,质重下行,甘能生津养阴,寒能清热,淡能利湿,且滑石能通利下窍,除淋。阿胶咸寒,养阴生津,止血除烦。诸药合用,能利水清热,滋阴,治以上诸症。泌尿系感染及肾炎属阴虚者,可酌情加减选用。

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小半夏加茯苓汤,行水散痞有生姜;

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

组成:半夏18克生姜15克茯苓9克

用法:水煎,分两次温服。

主治:水饮停留胸膈胃脘。头眩心悸,心下痞满,呕吐,口不渴。

方解:水饮停于胸膈,清阳不能上升,故头晕。胸阳不宣,故心悸。水饮留于胃脘,气机不畅,故心下痞。阴浊上逆,故呕吐。内有水湿,故口不渴。方中半夏苦温,燥湿消痞,和胃降逆止呕吐眩晕。生姜辛温止呕,和胃行水气,二者相合,温胃散结,消痞除饮,降逆止呕功尤彰。茯苓淡渗利湿,使胸膈胃脘水湿下行而去,饮去则呕吐痞满眩晕也就消失了。

附:茯苓甘草汤(《伤寒论》):茯苓12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生姜10克。服法:水煎分三次温服。主治:饮停心下,心下悸而兼四肢厥冷。方中茯苓甘淡渗利水湿,生姜辛温,散心下胃脘水气。炙甘草有温中健脾,和中运水之功。桂枝化气行水散寒。诸药合用,通阳行水和中,散心下胃脘水气。如若水饮去后四肢仍厥冷者,当用祛寒剂以温阳回厥。

3、肾着汤《金匮要略》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黄芪防己除姜茯,术甘姜枣共煎尝;

此治风水与诸湿,身重汗出服之良。

组成:干姜6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甘草3克

服法:水煎,分三次温服。

主治:寒湿下侵之肾着病。身体重,腰下冷痛,故坐水中,腰重如带五千钱,但口不渴,饮食如故,小便自利。

方解:《素问·痹论》说:“寒气胜者则为痛痹,湿气胜者则为着痹”。本方主证是腰以下既重且痛,而且如坐水中,说明寒湿之邪侵入腰部,且较一般为甚。腰为肾之府,今寒湿侵入腰,使人腰重冷痛,故称为“肾着”。寒湿为患,最与肾脾两脏有关,但今饮食如故,口不渴,说明病不在脾本脏。小便自利,说明病不在肾。而腰重冷痛,说明在肾之府,亦即腰部肌肉受寒湿。因脾主肌肉,故与脾也有一定关系。法当散寒温中除湿。方中干姜辛热,白术苦温,二药暖脾燥湿。甘草和中补脾,以化湿运湿。茯苓甘淡渗利水湿。诸药合用,温脾去湿,寒散湿去,则腰重且痛止。本方出自《金匮要略》,原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千金方》易名“肾着汤”。

附方: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组成:防己15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主治:风湿,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者。亦治湿痹麻木。本方证是表虚不固,水湿为患。汗出恶风为表虚卫阳不固。身重,浮肿,小便不利,为水湿留于肌肤。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利水,扶正兼祛邪。白术健脾燥湿益气。甘草和中健脾,以上为扶正。防己通行十二经利水消肿,祛风湿止痛,为祛邪。姜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固表健脾,祛风水湿邪。治表虚,风邪与湿相合,留于皮肤肌肉,引起的身重沉,恶风自汗,浮肿,及风湿引起的麻木等症。

4、舟车丸《景岳全书》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又木香;

青皮橘皮加轻粉,燥实阳水却相当。

组成:黑丑120克煨甘遂30克芫花(醋炒)30克大戟(醋炒)30克大黄60克青皮15克陈皮15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轻粉3克

服法:共为细末,水糊丸为小豆大,每次服6~12克,每日一次,清晨空腹温开水服下,以利为度,忌盐酱。

主治:水肿水胀,形气俱实。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

方解:本方主治为阳水实水。水湿久停,郁久化热,邪与热相结,壅滞三焦气机,水道不通。邪实,正气尚未虚。水热壅滞于脘腹经隧肠胃,故水肿水胀,二便不通。水热壅滞,气机不通,气逆不下,故胀满气粗,腹坚。水液不布,加上热邪耗阴,故口渴。脉沉数有力,为病邪属热在内,正气未虚。此时邪盛势急,正气未虚,当急逐水热之邪。方中甘遂、大戟、芫花为攻逐脘腹经隧皮膜之水。大黄、二丑荡涤胃肠,泻下逐水。五药合用,使水热湿浊从二便分消。水湿最易阻滞气机,气滞反更加重水湿停聚,故用青皮破气散结,陈皮健脾理气,木香行气导滞,槟榔行气利水,诸气药使气行则水行,胀消满除。轻粉辛寒有毒,入大小肠,走而不守,有泻下利尿的双重作用,可加强攻逐水饮药的作用。诸药合用行气逐水。本方攻逐水热实邪之力甚强,使邪从二便畅行而出,故名舟车丸。非形气俱实者不可轻投。虚人、孕妇禁用。服药后水肿胀满未尽,病人体质强壮者,次日或隔日按原量或稍减量再服。方中有毒药较多,只可暂用,不可久用。

5、疏凿饮子《济生方》

疏凿槟榔及商陆,苓皮大腹同椒目;

赤豆艽羌泻木通,煎益姜皮阳水服。

组成:泽泻12克赤小豆15克商陆6克羌活9克大腹皮15克椒目9克木通12克秦艽6克槟榔9克茯苓皮30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12克,加生姜五片,水煎温服。或改作汤剂,加姜五片,水煎服,药量酌增减。

主治:水湿壅盛。遍身水肿,喘息口渴,二便不利。

方解:本方主证乃是水湿泛溢于表里上下,遍身水肿。水盛于内,三焦气机升降受阻,传化失司,故二便不通。水邪上迫于肺,肺气壅实不宣降,故喘息气粗。水湿内聚,津液不布,津不上承,故见口渴。水湿内结外溢,故一身遍肿。法当泻下逐水,发表疏风。方中商陆苦寒有毒,入肺、大肠、肾,通利大小便,长于行水,治水肿腹满,二便不利,为主药。大腹皮、槟榔行气导水,气行湿化则胀满消。茯苓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利水去湿,使在里之水从小便去。羌活、秦艽、生姜辛温发散疏风,善走皮肤,使在表之水从肌肤解表而泄,诸药合用对于遍身水肿,口渴气粗,胸腹胀满,大小便秘结的阳水证,可上下内外分消而除之,犹疏江凿河,引水入海,以治水灾泛滥一样,故叫疏凿饮子。

6、实脾饮《济生方》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蔻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组成:制附子15克干姜10克甘草3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草果10克厚朴12克大腹皮15克木香6克木瓜12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肾虚寒,水湿停滞。肢体浮肿,半身以下更甚,胸腹胀满,口不渴,小便清,大便溏,身重纳呆,手足不温,舌苔厚腻而润,脉沉迟。

方解:本方主治是阴水证。这是由于脾肾阳虚,阳不化水而所致。脾主运化水湿,肾主化气行水。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湿,肾阳虚则不能化气行水,致水湿内停。水为阴邪,其性下行,故下肢肿甚。脾主四肢,脾阳虚,不能温煦四肢,故手足不温。水湿阻滞气机,故胸腹胀满。水湿内聚,大便溏泻。口不渴,小便清,苔厚腻,脉沉迟,均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壅的辨证依据。法当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方中附子,大辛大热,补命火,温脾肾,助气化,行阴水之停滞。干姜辛温,温脾阳,助运化,散水寒。二者合用温肾暖脾,扶阳抑阴。茯苓、白术健脾燥湿,淡渗利水,使水湿从小便而行。木瓜芳香酸温,醒脾和胃,化湿利水,既能助胃纳食,又能助脾运化水湿。厚朴、木香、大腹皮、草果下行导滞,除胸腹胀满,使气行则湿化,且化湿行水之效甚著。生姜温化行水气,配大枣、甘草,辛甘化阳,益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共用,温暖脾阳,行气利水,健脾和中,本方重点在温脾土,脾实则水治,故名为“实脾饮”。

7、五皮饮《中藏经》

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

以或五加易桑白,脾虚腹胀此方司。

组成:生姜皮茯苓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各10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10克,水煎频服,忌生冷油腻。现代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虚湿盛,皮水。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等。苔白腻,脉沉缓。

方解:水的运化与肾、脾、肺、三焦等多个脏器有关。尤与脾的关系密切。《素问》病机十九条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本方主证是脾虚,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水湿泛滥,故一身悉肿,肢体沉重。湿邪阻滞气机,故心腹胀满。脾主四肢肌肉,湿邪重着,水湿为患,故四肢沉重。水湿上犯于肺,肺气不利,故上气喘急。脾不制水,水道不调畅,故小便不利。水无去路,溢于皮肤,发为皮水,四肢面目悉肿。治当健脾理气,行水消肿。茯苓皮甘淡,实脾土而长于利水。生姜皮辛温,温阳散水气。大腹皮辛温,行气宽胀,利水消肿,三者为利水主药。陈皮芳香温燥,理气调中,醒脾燥湿,与大腹皮同用,使气行则水行,且陈皮燥湿健脾,脾健则水堤自固,即培土以制水。肺为水之上源,桑皮甘寒,肃降肺气,通调水道。诸药共用,一则健运脾气,以制水灾之泛滥,二则疏通水道,使水湿有去路,共奏健脾理气,利湿消肿之效。

《麻科活人全书》载五皮饮,无桑白皮,而加五加皮。主治证基本相同。但桑白皮甘凉,肃降肺气之力强,且能利水。五加皮性辛温,有利水祛湿而通经络之功。临床可酌情选用。

本方主治水在皮肤,皮色光亮。用五药之皮,是寓“以皮走皮”之义。

8、羌活胜湿汤《和剂局方》

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

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异功;

风能胜湿升能降,不与行水渗湿同。

若除独活芎蔓草,除湿升麻苍术充。

组成:羌活10克独活10克藁本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蔓京子3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湿在表。头痛身重,腰背重痛,或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微热,脉浮。

方解: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为表证。风湿相合,郁于腠理,营卫受阻故头重,腰背重痛,甚则不能转侧,盖湿邪着人困重。苔白者无热。本方证多因汗出当风,或久居湿地,致风湿之邪侵入肌表。风湿自外而入,当从表解。方中羌活、独活俱辛温,散周身风湿而舒利关节,其中羌活善走上,独活善走下,二者相合,祛周身风寒湿痹止痹痛。藁本辛温,归膀胱经,膀胱主一身之表,故其发表散寒,祛风胜湿,上达巅顶,止头痛,除风寒湿所致的痹痛,肢节痛等症。川芎辛温,活血行滞,俾血脉流通,配以上三药,镇头身痛之力尤佳。防风辛平,驱风湿而不燥,配二活等治风寒湿邪侵袭肌肤筋骨间所致的肢体疼痛。诸药合用使风湿外解。惟服本方发汗,当以微汗为佳,使风湿由表而散。若大汗出,则风去而湿仍留,甚则因腠肌开泄,易受邪外感。甘草甘缓,缓诸药发散太过之弊。本方多为辛温风药,辛能升能散,诸药使表证除,阳气上升,气化正常,湿浊自然下降,与利水渗湿法不同,故谓“风能胜湿升能降,不与行水渗湿同”。

附方:羌活除湿汤:羌活10克藁本10克防风10克升麻6克苍术10克主治:风湿两伤,一身尽痛。

9、大橘皮汤《宣明论方》

大橘皮汤治湿热,五苓六一二方缀;

陈皮木香槟榔增,能消水肿及泄泻。

组成:橘皮30克茯苓30克木香10克滑石180克槟榔10克猪苓泽泻白术官桂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15克,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主治:湿热内结,心腹胀满,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泄泻。

方解:本方主治湿热互结不解,湿重热轻之证。湿为阴浊之邪,易阻滞气机,故心(胃脘)腹胀满。水邪溢于外,则四肢皮肤水肿。湿热伤脾,脾不化湿,清阳不升,水湿走于大肠则大便泄泻。水湿并入大肠,清浊不分,故小便少。方中方五苓散(赤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肉桂)行气利水渗湿。六一散(滑石、甘草),利水清热。槟榔下气消胀除满。陈皮、木香理气,气行则水行,水行后小便利则泄泻止,即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气行小便利,则水肿自退。这是一个理气渗湿,分利湿热,利小便止泄泻之方。

10、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用茵陈者,仲景柏皮栀子汤。

组成:茵陈15~60克栀子6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湿热黄疸。症见一身面目尽黄,黄色鲜明,但头汗出,腹微满,小便短赤,口渴,舌红,苔黄腻或糙,脉沉实或滑数。

方解:黄疸有阴黄和阳黄之分。阳黄属湿热,阴黄属寒湿。阴黄证见,黄色晦暗不鲜,唇淡口和,大便溏稀,脉迟微弱。阳黄症见,鲜明如橘子色,腹满,二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本方证是湿与热结于太阴脾及阳明胃。脾胃色为黄,当湿热郁于脾胃,其色外泛则发黄,一身面目俱黄。土气墩阜,湿阻气机,腹微胀。湿热内郁,气化不利,故小便短赤。口渴,苔黄腻或燥,脉沉数或滑数,俱为湿热内郁之象。方中茵陈蒿,苦微寒,既能发汗,又能利小便,使郁结在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湿热得以下行外散,最善清利湿热,退黄疸,是治黄疸要药,应重用。栀子苦寒,利小便,清三焦热,导湿热下行,自小便而出。大黄苦寒,泻热通腑,使腑气畅通,湿去热消,以利黄消热退。药仅三味,效专力宏,服药后小便通利,腹胀消,黄疸退。

如果是阴黄,口不渴,小便色清长,大便稀,不发热,皮肤晦暗如烟熏色,是属寒湿阴黄,本方去苦寒的栀子、大黄,加干姜6克,附子6克,温中散寒,合茵陈蒿共退寒湿之阴黄。

附方:栀子柏皮汤(《伤寒论》):栀子6克,黄柏6克,炙甘草3克。治湿热黄疸发热。方中栀子泻三焦湿热,通利二便,引湿热下利。黄柏苦寒,燥湿清热。炙甘草和中解毒。本方不用专治黄疸的茵陈蒿,是因为湿热虽结而不实,故用三药可使湿热黄疸从二便而去。

11、八正散《和剂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组成:车前子瞿表蓄滑石山栀炙甘草木通大黄(面煨)各500克

用法:共为末,每次6~9克,加灯芯2克,去渣温服。亦可作汤剂,药量酌减。

主治:湿热下注。热淋,血淋,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漓不畅,甚或隆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湿热下注,蕴结下焦,水道不利。湿热结于膀胱则小便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点滴难出,小腹胀满等。邪热炽盛,津液大伤,故口燥咽干。脉实而数为有实热之象。

方中木通、瞿麦、灯草降心火,清小肠,利小便,使湿热自小便出。栀子、大黄、车前子、滑石泻上中下三焦火热,清肺利膀胱,滑窍利二便。甘草和药缓急止痛,又防诸药苦寒败胃。诸药合用清利下结湿热而止淋止痛。

12.萆分清饮《丹溪心法》

萆分清石菖蒲,草梢乌药益智俱;

或益茯苓盐煎服,通心固肾浊精驱。

缩泉益智同乌药,山药糊丸理数需。

组成:益智仁萆石菖蒲乌药各10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15克,水煎,入盐一捻,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药量酌增减,加食盐少许。

主治:小便频数无度,尿白如油脂的膏淋,小便时下纯白色的糊状物。及妇女寒湿性的白带及前列腺炎属虚寒者。

方解:小便白浊如膏脂,有湿热注于下焦及真元不足,下焦虚寒两类。本方主治是属于下焦虚寒,湿浊下注所致者。肾主封藏,今肾脏受寒,封藏失职故小便频数。元阳不足,失于气化,清浊不分,败精垢物渗于尿道,故小便混浊,甚则凝积膏糊。治宜暖肾阳,祛寒湿,分清化浊。方中萆,苦微寒,长于利湿而分清浊,用于下焦湿浊郁滞所致的膏淋,小便混浊,及妇女带下等,无论寒热类型,配伍适宜均可治之。益智仁辛温,入脾肾,温补肾阳,涩精缩尿,治下元虚冷的小便频数及白浊等。乌药辛温入肾、膀胱,温肾散寒,除下焦冷气,助气化,暖膀胱,治虚性的小便频数,遗尿等。石菖蒲辛温芳香化湿浊,利九窍。石菖蒲得萆,除湿而分泌清浊之力尤增,与益智仁、乌药相配则温里止小便频数。加盐取其咸以入肾,引诸药直达下焦。诸药合用温肾散寒祛湿,分清化浊,治小便频数白浊等证。一方加茯苓是增强渗湿去淋浊作用。

附方:缩泉丸(《妇人良方》):乌药、益智仁等份。共为细末,酒煮山药末糊为丸,每日1~2次,每次6克。亦可作汤剂,药量酌定,水煎服。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方中益智仁辛温,温肾纳气,暖脾摄水,固涩缩尿。乌药辛温,暖下元,助膀胱气化,固摄小便。山药甘平,健脾补肾涩精气。三药合用治膀胱气虚有寒的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惟本方药力单薄,若病情严重者可酌加温涩固摄之品。

13、当归拈痛汤《兰室秘藏》

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朋;

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组成:羌活茵陈黄芩炙甘草各15克防风猪苓泽泻知母当归各10克升麻葛根苦参人参苍术各6克白术5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30克,水煎服。

主治:湿热为病,肩背沉重,肢节疼痛,胸膈不利,或一身尽痛,或脚气肿痛。亦治腿脚生疮,红肿作痛,脓水较多等。

方解:本方主治是湿热相搏,着留于关节经络肌肤间,营血痹阻不和而发生的以上诸病。方中羌活辛温,防风辛平,二药发散解表,宣透关节经络肌肤间的风湿,使之外散,止疼痛。升麻、葛根辛凉,升清阳,引清气上行,散肌肉间风湿。二术健脾燥湿,苍术兼散风湿止痛。苦参、黄芩、茵陈苦寒燥湿清热。猪苓、泽泻,淡寒利小便而渗湿,使湿热有出路。方中利湿渗湿药较多,以防利湿而伤阴,故用知母苦寒清热养阴,使利湿而不伤阴。当归养血和血止痛。人参、炙甘草补养正气,三药使气血通利,经脉和畅。诸药合用是外宣内清,上下分清,祛湿热而宣通经脉关节,祛邪兼顾扶正。对于湿热所致周身关节疼痛,脚气、疮疡等症服之有效。

增辑

1、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

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组成: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0克

用法:用甘澜水(水放在盆中用勺扬千遍,以水面起泡沫为度,此水质轻清,不助邪气),今用干净的井水或自来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在用法:水煎服。

主治:湿温、暑湿初起,邪留三焦气分,湿胜热微,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者。

方解:本方主治为湿温、暑湿初起,湿热胶结,留恋于气分,湿重于热之证。其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与伤寒表证相似,但脉不浮而反弦细而濡者,且恶寒头身痛不如伤寒表之剧烈,可知非风寒外束。本方证恶寒、头身痛是卫阳被湿邪阻遏所致。胸闷不饥是湿阻中焦,脾被湿困,气机受阻。午后身热,是湿为阴邪,湿遏热伏,午后得天时之助,故午后发热。面淡黄,舌白不渴,脉濡等均为湿邪所致之征象。本方证应注意以下三点:①发热恶寒,头身痛,不可误作伤寒表证,妄用发汗解表药,“汗为心阳”,发汗则湿邪随辛温药上升,上蒙清窍则神昏、耳聋、目瞑不言。②胸闷不畅,不可误作积滞内停,妄用下法,否则脾阳下陷,发生洞泄。③午后身热,是湿遏热伏,不可误作阴虚发热,妄用滋阴润燥之药,否则同气相求,阴柔之药更助长湿邪胶滞,锢结难解。唯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化浊。方中杏仁宣肺气于上,因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即所谓“启水之上闸”法。白蔻仁芳香化湿浊,宽中行气悦脾于中。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渗利湿热于下。而滑石、通草,竹叶甘淡寒,助苡米清热渗利湿邪,使湿邪从小便而去。半夏、厚朴,行气燥湿,散结消痞,助白蔻宽中健脾。诸药合用辛开肺气于上,芳化湿浊于中,甘淡渗利湿热于下。本方为治湿重于热的湿温病常用方。

2、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暑疫湿温为末尝。

组成:藿香10克白蔻仁10克石菖蒲6克薄荷9克川贝母9克连翘15克射干10克黄芩15克茵陈30克滑石20克木通10克

用法:共研细末,瓷瓶密收,每服10克,开水温服,日二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主治:湿温时疫初起,邪在气分。身热肢,无汗神烦,或有汗热不退,胸闷腹胀,溺赤便秘,或泻而不畅,大便有热臭气,舌苔白,或腻,或干黄。

方解:本方主治是湿热之邪留恋气分,热重于湿,湿热交蒸,故身热肢。湿邪阻滞气机,故胸闷腹胀。热被湿邪所遏,熏蒸于内,不得发越,故汗不得出而烦闷,或有汗热不退。湿热胶滞,热邪偏胜,故大便秘结,或溏泻而热臭,小便短赤,苔黄腻。法当清热解毒,芳化渗湿。方中射干、贝母开泄肺气,利咽喉,合黄芩、连翘、薄荷诸药轻清宣透,清热解毒于上焦。湿困中焦,非芳香不能化其粘腻,藿香、菖蒲、白蔻芳香化浊,醒脾祛湿,振奋中阳。湿邪留内,滑石、木通、茵陈清热利热,使湿邪从下焦小便而去。诸药合用上清下渗,分消其湿,芳化中焦气机,使热清湿利,气机通畅,湿热之邪可除。

3、中满分消汤《兰室秘藏》

中满分消汤朴乌,归萸麻夏荜升胡;

香姜草果参芪泽,连柏苓青益智需。

组成:川乌泽泻黄连人参青皮当归麻黄柴胡干姜荜澄茄各0.6克半夏茯苓木香益智仁升麻各1克黄芪吴萸厚朴草果仁黄柏各1.5克。

用法:共为粗末,水煎空服、热服,忌生冷油腻。

主治:中满寒胀。腹中冷,心下痞,大小便不通,四肢逆冷,食入反出,虚烦躁动,下肢不收,寒疝,奔豚。

方解:本方主治为脾胃阳虚,阴寒内盛。寒凝气滞,故中满腹胀,腹中冷,心下痞。阴寒内阻,清浊升降传导失司,故食入反出,二便不通。阳虚不能温煦四肢,故四肢不温。寒疝,奔豚也是因阳虚有寒,寒凝气滞所致。方中川乌、生姜、吴萸、草果、益智仁、荜澄茄等温脾胃,暖肾祛寒。青皮、厚朴,除满消痞。升麻、柴胡升清阳。茯苓、泽泻降浊阴。陈皮健脾,理气机。人参、黄芪,补中益气。当归和血养血,温通经脉。麻黄散表寒,通阳气。半夏化浊降逆开结除痞。黄连、黄柏苦寒,防诸药辛温耗散太过,是反佐药半夏配黄连辛开苦降以消痞。诸药相伍,阴寒散,气机畅,清升浊降,中满诸证消除。

同类推荐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慧卿随笔

    慧卿随笔

    时间,总会沉淀最真的情感;风雨,更会考验最暖的陪伴……日常点点滴滴的细节构成了丰富生活本身的内涵。人生就是一场相逢,又会在一次次遗忘中逝去。为了弥补天生愚笨的自己,害怕因自己大脑容量更新太快而容易遗忘生活之精彩瞬间,从小就养成了随时随地用笔记录的习惯。说不上好,但却能留存以往的特定记忆点滴。让每一次值得记忆的瞬间化作今后可以自我消化的提醒,不经意中用文字留下了印记,没有粉饰、质朴自然。
  •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拓荒者的恋歌(天津卷)

    拓荒者的恋歌(天津卷)

    本书记述1989年12月6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以来生动的历程。
  • 岁月如水:还念我的农民父亲

    岁月如水:还念我的农民父亲

    感谢我的近百本日记,于吃喝拉撒中寻到一些原始的记录,那种原生态的情感,无法伪装。我不是作家,无法描写超越生活以外的那些东西:我不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我只是忠实地记录了一段我所经历过的生活。那里面有欢笑,有泪水,有奋斗,有艰辛,那里面的场......
热门推荐
  • 午夜奔驰.A

    午夜奔驰.A

    “你还别不当回事,这些都是这夜场的规则,也是这都知道的秘密。就你说的这几样,单说客人,就是一群不定性的。今天看着这个好给她订房,明儿个又给那个女孩儿抢了过去,为这事儿闹崩打起来的不在少数。更别说一些嫉妒心重的人见不得别人挣得比自己多,背后里说多拿服务费的人跟客人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当然,或许有也不能这么说啊。”青青对着不怎么熟悉的关雪说着明珠一号的一些事情,也是这夜场公关的事情。
  •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这是新周刊总主笔肖锋近年来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与记录。新世纪的中国社会,已然进入了一个魔幻时代。老辈人与新世代,大城市青年与城青年,时时处处彰显着这个时代的分裂。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都较之从前截然不同。如何评判这些变化,如何在这个变化的大时代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万象,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从业多年的资深媒体观察者,一个有深刻忧患意识的60后对中国社会的思考,给了解当今中国社会提供一种视角。每个人都操心自己的小日子,大时代的变革才会到来。
  • 血色倾城:浴火重生

    血色倾城:浴火重生

    顶级杀手被背叛穿越异世变成丞相府的废材庶女,还是捡来的!?本以为跌入必死之地,竟是找到了命中所属。
  • 灵魂摆渡

    灵魂摆渡

    十二点之后,我开了一家活人不能靠近的店……店里各种鬼魂出没。
  • 世俗女仙缘

    世俗女仙缘

    作为母死父厌的不受宠嫡女,原本她做好了与府中牛鬼蛇神的抗战,谁知,意外得到一仙镯,开启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 明画

    明画

    一苦手机二苦网,三苦相亲芙蓉娘,四书五经四五苦,悬笔研墨丹青忙;六苦嘴淡七苦钱,八苦有娘武功强,九诗十词九十苦,唐宋满腹穿大明。穿到大明的关坤瑜玩过素描,也绘过山水,更进宫替万历画过龙,玩闹时弄出来的书页动画更是惊掉了一地的下巴。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过,自己最抢手的画作竟是以鬼月为名画的大明版《怪物猎人》系列,被无数粉丝誉为“最实用神作”……作画之余,关坤瑜还客串了一把搅乱大明的幕后黑手,给皇家、士绅和平民立了分蛋糕的新规矩。
  • 穿越之逍遥逛古代

    穿越之逍遥逛古代

    在战场上她是杀人如麻、嗜血成性的战魔!在官场上她是装疯卖傻、狡猾多变的女巫!可是在情场中,她却清心寡欲、孤芳自赏。是无情?还是太多情。她冷情孤傲俯览天下所为何求?只为能独自逍遥天下尔。只是要带上他?还是他们。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仓央嘉措,是西藏一个极具有传奇色彩,也极具有争议的一位活佛。他是藏传佛教地位崇高的一位上师,也是一个感情真挚热烈的诗人。他是高门宫苑里供奉的佛爷,却向往宫门外的自由。他是念经打坐苦海孤筏的僧,却渴求无法企及的爱情。一位拥有世间一切爱的活佛,一段倾倒后世追随者的传奇。
  • 万古剑皇

    万古剑皇

    剑行万里,力霸无双!前世巅峰剑客转世重生!一部《大日琉璃剑经》,威震万古。一双龙瞳,霸绝四方!身为男儿,鲜衣怒马喝酒砍人头!纵起惊鸿,万古剑皇!
  • 瓶邪之天真无敌

    瓶邪之天真无敌

    闷油瓶离开的第一年,吴邪被劫原本消逝的人起死回生,重新踏上秦岭寻找那埋藏在地下深处的力量,神秘的‘它’却和销声匿迹的张家人同时出现。寻黑金探凶斗只为了能够在靠近你一点,然闷油瓶突然的出现又掀起了轩然大波。十年之约,当天真不复存在,闷油瓶是否还愿回家?本文纯属续写,如有雷同纯属不幸,原创he,有腐没肉,原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