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49100000013

第13章 徐懋庸

徐懋庸(1910—1977),原名茂荣,浙江上虞人。早年编进步刊物《南针报》并开始写杂文。著有杂文集《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等多种和《文艺思潮小史》等。

母亲

母亲去世,已满一个月了。

近日想起,悲哀已像一块冷却的铁,虽然还压在心头,但失去灼痛的热度了。因此,能够沉重地、但冷静地想想她的命运。

小的孩子们没有见过祖母,要知道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要知道的,主要是音容笑貌。但关于音容笑貌,我无法加以描写。遗憾的是,母亲并没有留下一张照相。但照相怎么能够传达母亲的形象呢?我的母亲是一个最普通的村妇,她的从二十六岁到四十六岁的二十年间的形容,对我是极具体的,但又极抽象。有谁注意过自己的母亲的美观的呢!对于儿女,母亲就只是母亲,只觉得她的崇高,只关心她的脸庞的消瘦或丰腆、愁苦或愉快的变化。

孩子们问我怎样爱母亲的,我也说不出。对于母亲,是不像对于别的人,可以爱可以不爱的,对于母亲的爱,不会依什么情况为转移而有所增减的。在无论什么情况下,母亲总是母亲。我能够说的,只有母亲的痛苦。生在贫家,嫁在贫家,物质生活的辛苦,是不必说了。精神上,从她被贫困刺激得性情粗暴的丈夫,是没有得到安慰的。至于儿女,夭亡的夭亡了,离散的离散了。在十二、三年的战争期间,千难万难地养大了一个孙女,是她膝下唯一的承欢的人。但是,解放以后,先是我派了人要从她身边把她的孙女带走;这没有成,却反而突然被死神带走了……

解放以后,她的桑榆晚景,本来也不算坏。知道我没有在战争中死掉,还给她添了一大群的孙儿,这“福气”就不小;我寄的钱,也够她和我的父亲温饱地度日的;经过改革的社会,对她也尊重起来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然而,她是不满足的,非常痛苦的,她是在痛苦中死去的。

她晚年的痛苦,是我所给她的。

我是她唯一可以指靠的儿子。指靠也算指靠到了,我供给了她的生活费用。但她所指望的,只是这么?她还有别的要求的。但是我,解放以后,一次也没有回去过;孙儿一大群,对她也不过是想象中的存在。“福气”不小,可都是虚的。二十多年不见,她该有多少话想同我说说啊,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机会。

我要把她们接出来,她不愿意,说是过不来异乡的生活。她也知道同我们没有多的话可讲,而在家乡,可以同别的老太太们念念八仙佛(八个人一桌共同念佛),讲讲家常,热闹些。她叫我回去看看,我总是说,要去的,但终于没有去。我为什么不回去,原因很多,对她,却总是说工作忙。在她,以为我在欺骗,是不会的,但她总觉得莫名其妙。对我这个儿子,她养到我十二、三岁以后,就开始莫名其妙了,一直到最后还是莫名其妙。这情形,在做母亲的,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所以,她在瞑目以前的一年中,已经神经错乱了。

但是,据家信说,她在弥留之际,却极清醒地说了极达观的话,一句也没有责怪我。这是出于伟大的母爱的原谅,但也是出于伟大的母爱的坚忍!

我不但使她莫名其妙,而且使她对我有一种自卑感,这是我忏悔不尽的地方。

母亲赋予我生命。但这个生命,是在穷困的家庭和黑暗的社会中长大起来的,它像什么一株野生植物,营养的不足,使它畸形地发展,它没有色和香与周围的百卉竞艳,它只长出刺来保护自己——往往在它自身和它所植根的土地受到侵犯的时候,它的刺就紧张起来了。

因此,我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怪僻的性格,这性格使得我连对于父母,也很少说话。父亲对这,是一味的责骂,母亲却只是用了茫然的眼光看我。她看我总是在读书,正正经经地用着功,以为我一定有道理,而这些道理是她所不能懂的。所以,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她对我绝不表示意见,只以整个母亲的心,不得要领地探测着,无能为力地卫护着我!

例如,十四岁的时候,我闹起恋爱来了。我的家乡,是同族聚居的,我所爱的是本宗的姑娘。这是非法的,也不会有结果的。母亲知道了这事,有一天,背着人问我:

“人家在说你,你同××姑娘相好呢?……有这事么?……”

我没有做声。母亲等了好一会,叹了一口气,走开了。

一九二六年,闹大革命,我也追随了。第二年四月,国民党清党,在我们县里,要捕捉八个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我逃到了上海,混进一个学校里半工半读地过日子。过了两年,案子冷下去了,我曾偷偷地回家去了一次。母亲见了我,细细的把当时警察去抓人,搜查的情况叙述了一番。她说:“那时候,惊吓是不小的,我急得病了一场,不知道你在外面怎么样了。后来接到你的信,说是到了上海,才放了心。他们,那时尽要搜你的书,把一间破屋搜遍了。好在我先得了风声,藏过了,如今还在呢!……”说着后面的一句话的时候,她脸上露出骄傲的微笑。接着,她问了一句:“你如今还在做那种事么?……”我没有回答。我那时并没有做“那种事”,但是我不愿意讲“我不做了”,她其实不大明白我究竟做的是什么事。等了好一会,母亲只说了一句:

“以后要多多留心!”走开了。

一九三七年,抗日统一战线实现了。因为叔父去世,我带了妻和儿女回家去。看到了媳妇和儿孙,母亲是幸福极了,天天用我带去的钱请我们吃好的,我再三叫她省俭些,总不听。有一天,邻人对我说,母亲去向人家借钱。我问她,她说:

“有这回事的。你带来的钱用完了,我就暂时借着。你不用管。你走了以后,照样寄钱来,我苦一些,就还清了。你们在家里,总要吃得好一些的。”在这事情上,她固执得很!

有一天,她跟我商量:“你是不是可以多卖一些书,积点钱,我们买几间房子?你们总得有几间房子住才好。我和你父亲,就在这间老屋住下去。”她说的“卖书”,指的是我的投稿。

我劝她不要打这主意,说是因为我没有这么多的书卖。我没有讲出我不想回到故乡来住的话,但她们也猜着了,很有点伤心的样子。沉默了好一会,只说了一句:

“对!你的主意是不会错的”。走开了。

当我要回上海的时候,有一晚,母亲以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命令口气对我说:

“你,你也对媳妇去说,你们把哗子给我留在身边。我要她,我会养得她好好的……”她流下了眼泪。

我们遵了命,走了。这成了永别的开端,对于母亲,也对于我们的女儿。

我同母亲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现在想来,其他的一切,是还有可说的,而我在解放以后的不去看看母亲,实在是罪无可赦的事。我倘若回去一次,让她看看我和她的孙儿们,让她同我说说她在战争时期的她的苦难生活,让她听听我在战争时期的新奇经历,那在她,该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她的晚年,就会过得很愉快的。在这世界上,我,到底是她最亲切的人啊!寄给她钱让她吃饱,这算什么呢?她是吃惯了苦的。能够见到我的面,能够在精神上占有我——至少一部分,在她,这才是幸福的真谛。但是我,剥夺了她的全部幸福!

在她看来,她这亲生亲养的儿子,她用了整个的心爱了一生的儿子,到底只变成了每月若干元的人民币,这是多么伤心的事啊!

然而,她到死也不忍责备我一句。也许,她的母爱的盲目性,使她真的相信我并没有什么过错吧。通过解放后的许多事实,她知道共产党是干什么的,而她的儿子也是共产党,这一点,也应该是她谅解我的理由。但她对我究竟是莫名其妙的,因之可以想象,她内心的矛盾,该是多么深刻,这是最痛苦,最痛苦的!

我的母亲的一生,就是这样茹苦含辛的一生!

我的不回家去,是有许多正当的理由可以解释的:第一是工作的连续性和紧张性;第二,在解放初期,我怕因为有一个在乡下人看来是“官”的身份,会惹起许多的麻烦;第三,在去年,本来是有四个月的空闲时间,可以回家一趟的,但因不得不同一个本来他就是党员而后来自云又不代表党了的同志打些交道,不得抽身;第四,今年呢,初到新的工作岗位,自然又不好请假。

但是,母亲已经死了,这些理由,没有机会讲了,就是讲,也讲不清楚的;她会相信,但她不会理解。她是一个最普通的村妇!

我这些抱憾无穷的思想,是直到母亲死后才明确起来的。过去,从未细想过,只以为母亲还能活好多年,总有一天可以回去看看,不在乎迟早;这事对她的意义之重大,也未曾揣摩过。现在想明白了,但是已经无可奈何了!

就算我是全心全意在为人民服务吧,但对于人民——而且是最痛苦的劳动人民之一的母亲,给了我生命和全心的爱的母亲,却是这样的漠不关心;在我是轻而易举而在她却是最大的幸福的会面,也不让她如愿。

不受咒诅但我自己是应该检讨的!

只有一件事,我总算遂了她的心愿。前几年,她来信说要预造“寿坟”和“寿材”,征求我的意见。我稍稍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我知道,这一件事再不让她满足,她就会死不瞑目了。

人的一生,只在这一件事上得到满足,是极可悲的了,但在我的母亲,这却算是生活在最后实现了它的意义。

这事,在我,是要从另一方面进行检讨的:迁就迷信——但我管不得许多了!

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二日

同类推荐
  • 灵魂的指向

    灵魂的指向

    在以后的日子里,“坐”过火车成了我向玩伙们显耀的资本。在向他们描述火车的时候,我刻意隐瞒了它实际的脏乱和简陋,将它夸饰成了童话里的天堂。一时间,“坐”火车成了村里所有孩子最梦寐以求的向往,我也便一跃而成为他们最羡慕的对象。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柳宗元文集3

    柳宗元文集3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本书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这些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怒砸官箴碑

    怒砸官箴碑

    宋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的一天,当朝宰相秦桧以“不服诏命”和“蓄意谋反”的罪名,在朝庭上弹劾率兵抗金的名将岳飞。文武大臣有的惧怕秦桧的势力,不敢为岳飞保本;有的想保本,却又不清楚岳飞率兵在外的详情。就在秦桧奏请皇上削夺岳飞兵权的时候,一名从七品的小吏竟出面诤谏起来。这位小吏名叫辛次膺,官居规谏讽谕的右正言之职。
热门推荐
  • 绝霸的战姬

    绝霸的战姬

    夏莉,一个因为战败背锅而遭到贬职的百夫长,在边境遇见了命运中的那位少女。而那位名叫薇可儿的少女也因为夏莉逐渐成为了一位合格的城主扭转命运和劣势的故事,就此展开。
  • 雪羽1

    雪羽1

    一只白雀,一个段坎坷。“以后,你就是我雪羽的师尊”“我只需要不断的变强,就可以守护你,守护整个长青。”“因为,我早已将你刻在心底,谁也抹不去,所以,我甘心情愿!”人族,妖兽。“在我长青门下,没人可以伤你”“一把剑而已,怎么能比得过你的性命”“我不要你拼命,我只想你在我的身后好好的,该去的人,是我”一段逆缘,且看正文……
  •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人们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做成一些事情,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办事要像厨师烧菜一样,掌握火候,要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因人而变,才能把事情办好。若办事太死,太乱,到头来,只会将本该成功的事在片刻之间化为乌有。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说话和办事的“度”。这个“度”就是恰到好处。在倾听与响应、幽默与玩笑、赞美与批评、拒绝与答复、说服与劝导、辩解与圆场、问话与答话中,掌握了这个度,你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自然也就到水到渠成。
  • 怜花落 董鄂妃传奇(完)

    怜花落 董鄂妃传奇(完)

    怎料得,漫漫一指,竟由他涟漪范范。戏中角,角中戏,处处戏台不知谁看戏?满尽心思曲中藏,拂袖一去,弦断逼得歌终,人独泣。一段不一样的董鄂妃传奇,一曲顺治出家的悲壮,什么是取舍,什么是无悔。黛眉佳人,骁勇帝王,可怜一对鸳鸯,风吹雨打。也许相逢,便注定了,万劫不复。-----------------很久没有来写完了,希望大家还记得小之,希望支持我的新作:《半世流离半生寻》链接:http://novel.hongxiu.com/a/500484/
  • 惊世霸宠:冷后狠抢手

    惊世霸宠:冷后狠抢手

    穿越异世,当她东方陌岚准备卸下面具做个真实的自己,但命运却不允许,重拾冷血无情,怎料对他动了情……而他和她相遇只不过是一个巧合,却甘为她付出一切,只为护她周全……“你喜欢男人?”东方陌岚凝望着面前美得无可挑剔的男子。“如果对象是你,我不介意。”某人回答得风轻云淡。“百里冥枫,正常点。”东方陌岚才不承认自己被雷到了。“那我们就正常点~”某男一把抱住了东方陌岚。……
  • 呆萌宠妃要逆天

    呆萌宠妃要逆天

    天苍苍,地茫茫,当个王妃是挺忙。逛青楼,吃大餐,喝大酒,赌个博,买大房,赚大钱,找美男,我最强。嘴贱王爷来陪衬,逛青楼?我买了。喝大酒?我买了。赌个博?我买了。买大房?我买了。赚大钱?我给钱。找美男?我就是。此文乃逗比文慎看千万别被雷到啊!
  • 天邪酒师

    天邪酒师

    石榴裙下死去的柳下晖,一下子穿越到了大炎,家仇壮志,选择一个人远走他乡,一个最平凡的人物,在各种不看好中,对他们纷纷打脸,从一个酒保,再到权倾天下的御赐酒师,荣誉,恩怨,情仇随之而来,美女如云,却只爱一个;小人如虎又如何,看他如何玩转一切。小人物,大精彩。本故事纯属虚构,风格较为轻松,yd,希望大家前来支持。
  • 末世之乡

    末世之乡

    一个吊丝青年,在末世中挣扎而活,人品爆发获得了变异,从而发生了。。。。。
  • 六一诗话

    六一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妖难缠:神君大人别跑

    萌妖难缠:神君大人别跑

    她遇到双眼缠着白纱的他时,她还很小,只是在那很小的一段时间里,她却是记住了他。当她长大一些,可以学习好多东西的时候,她又再一次遇上了他。所以她认定了这就是缘分,这就是她与他之间解不开的缘。“师父,今天灵嫆说我长的太矮了。”“你营养不良。”“师父,他们说您其实是个妖,说神君是不会来收我当徒弟的。”“什么人这么有眼光。”“师父,我听说你有喜欢的仙子了。”“嗯……嗯?”“师父猜的没错,我去找她了。”神君看着鼻青脸肿的她,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妖缠神君桃花林,桃花落后妖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