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最著名的文人学者,天字第一号大儒蔡邕——蔡中郎,天下闻名妇孺皆知。他的被害,惊动了全国上上下下。
蔡邕死后,朝野上下无不为之流涕恸哭。兖州、陈留的百姓还自发地画像祭奠。著名学者郑玄叹息着说:“蔡邕死了,汉朝的历史,谁还能说清楚!”
虽说蔡邕在董卓那里为官数年,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否定蔡邕的为人,蔡邕九泉之下有知,也可以得到安慰了。
蔡琰和姐姐蔡珪在家里布置了灵堂,迎接络绎不绝前来吊唁的客人。
前来吊唁的人除了亲朋好友,当地官宦,还有不少平民百姓。其中,当然是学者文人居多。蔡邕在朝廷时曾经的好友马日磾、杨彪、卢植等都专程前来。甚至有些与蔡邕有过节,持不同政见的人也前来悼念慰问。因为蔡邕的人品和才华,足以令所有人为之动容。
蔡琰的堂叔蔡谷主持了蔡邕的丧事。
蔡琰和姐姐蔡珪一看到蔡谷叔叔,回想起春节团聚时,当着父亲的面,还讨论过父亲的安危,两人再次不约而同地伤心流泪。
汉代流行“厚死崇丧”,盖因汉代盛行阴阳五行和黄老学说强调的“鬼神观”,以及儒家所推崇的“孝道现”,所以“厚死崇丧”丧乐文化形成,并且十分盛行。
丧事办得十分隆重,祭祀活动极其繁盛。丧葬仪式中举行了盛大的歌舞表演。丧礼音律包括黄门鼓吹、《挽歌》、《巴渝》、《耀歌》等。为了营造隆重、盛大的丧葬气氛,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歌唱、器乐、舞蹈、杂技、俳优等都被安排了,轮流举办。
蔡琰有些不满意了。她找到堂叔蔡谷说:“父亲和母亲的葬礼,变成了节日。我不喜欢这样,我想让父母安安静静地走,是不是可以减少些环节?”
蔡谷道:“隆重盛大的场面,才能让世人记住逝者的功德。到了阴间才能过上好日子。”
真正的祭祀,其实还是做法事。
请数十僧人诵经,邀诸多道士做水陆道场,写经造像。七天做一场法事,头七做到七七,亡灵才能得到安宁,人鬼分途,与诸神和先祖同在。
终于把丧事举办完成,当蔡琰看着父母“入土为安”后,因为劳累加上悲伤,蔡琰大病了一场,整个人瘦了一圈。好在有姨娘照顾,这才逐渐好起来。
姐姐蔡珪更不容易。因有几个孩子需要照顾,她提前就回去了。
这天,姨娘为蔡琰烧好饭菜,照顾蔡琰吃了之后,她对蔡琰说:“琰儿,你父母的丧事办完,我也该回去了。可是,留下你自己,一个年纪轻轻的寡妇,做姨娘的我真是不放心。”
“没关系,姨娘你回吧。我自己可以照顾自己。”蔡琰说这话的时候,鼻子酸酸的。
我说,琰儿,你父母就这么突然走了。我们伤心之余,最放不下的还是你。你姐姐人家有丈夫孩子,日子不会太差。只是你这么年轻,现在没有了依靠,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没关系,我每天都会读书写字,弹琴唱歌。我要整理父亲的书籍,手稿,字画,琴谱,还要撰写历史典籍。”
“琰儿,你说的这些,姨娘都明白。姨娘说的是,你个人的事。你……是不是该另找个婆家?仲道故去也有一年多了,你应该有自己的新生活。”姨娘再次拉起蔡琰的手,郑重其事地说。
“姨娘,你说的这些琰儿心里明白。只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婚姻大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琰儿,说到底,这人生在世啊,尤其是作为女人,不就是图个吃喝玩乐荣华富贵么?你只要找一个家境殷实,人品相貌说得过去的好人家子弟,不就行了吗?你赶紧寻一个归宿,这样我们大家,我们长辈也就心安了。”
“姨娘,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甥女着想,琰儿心领了。但是,琰儿绝不想随随便便嫁人。我一定要嫁一个知我懂我,两人心心相印,恩恩爱爱,白头偕老的人。”
“这句话说得好。琰儿到底是书香人家的闺女,不比一般女子。这样吧。为姨我帮你打听挑选着,如果遇到我认为合适的,就和你商量一下,让你看看行不行。一切以你的选择为主。但是,你应该开始考虑了。这是终身大事,耽误不得。”
“嗯,琰儿懂得。感谢姨娘关照。”
送走姨娘,蔡琰心里思索了很久。
父母双双突然离去,除了痛苦,自然就是无边的寂寞。要说自己目前,当然最好有人陪着。可是,寻找夫婿可不是弹琴写字,信手就能拈来。
不消说董祀给自己做了新的承诺,就是董祀没有承诺,自己未来丈夫的水平也应该不低于卫仲道吧,卫仲道的人品素质是极好的。
一想起卫仲道,蔡琰的悲伤就漫上心来。如果仲道今天还在世,自己就不会这么痛苦和无助了……
一身素衣的蔡琰,在家中每日读书写字,把悲愤和思念融入在字里行间。
每每看到父母的遗物,思念的泪水就立即如溪流汩汩而出。
悲愤之中,一个好消息传来:王允这个小人,终于也被人杀了!王允杀董卓虽然大快人心,但他小心眼杀了蔡邕,失掉了世人的拥护。而且,他又没有能力左右朝政,终被董卓的余部李榷和郭汜所杀。这也算是恶有恶报吧。
数日之后,蔡琰的姨娘又来看望她。
姨娘还是给蔡琰寻了一门亲。姨娘说:“琰儿啊,姨娘回到家里左思右想,觉得你一个女孩子家在家里,没有人陪同总归不安全。我到处托了人打听,反复比较衡量,最终选出了一个人,感觉比较适合你。”
蔡琰一听,赶紧回绝说:“琰儿万分感谢姨娘的关心和厚爱。父母不在了,姨娘就是我的亲人。但是,琰儿目前不想考虑婚事,只想为父母守孝。”
姨娘听到蔡琰如此坚持,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经受了如此打击之后,蔡琰感受了生离死别的种种痛苦,也在困境中成长起来。
她原以为这就是此生最大的痛苦,却谁知更加不堪的人生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