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里的课程,董祀最喜欢的是棋类。围棋,象棋,都是他的最爱。因为,棋类是斗争,是厮杀,是你死我活。那种胜利者的快感是最吸引他的。所以,他把很多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琢磨两军对垒,决战厮杀之上。曹孟德大人常说,董祀虽是自己的养子,但脾性酷似自己,与亲生儿子并无两样。
蔡琰呢,除了书法绘画,弹琴是她的最爱,在号称音律大家的父亲蔡邕的悉心栽培下,蔡琰的古琴、箜篌,都弹得流畅无比。大家都说,听她弹琴,那真是一种享受。蔡琰自己也觉得,自己对弹琴确是一种迷恋。在优雅的音律中,可以忘却自我,全身心进入到曲谱的意境中。那种舒畅,那种快感,不懂音律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棋类,她偶尔也会去厮杀一盘,但并不迷恋。
这天的课程,董祀和蔡琰都是先弹琴,后棋类。
弹琴是在各自的琴房内,棋类则在一间大的棋室。
蔡邕布置给董祀的,是自己创作的曲子《游春》。董祀独自弹了一会儿琴,觉得弹琴太枯燥,毫无意趣,于是便步出自己的琴室,来到院子里。
一出门,他便听到悠扬的琴声,叮叮咚咚,清脆流畅,一会儿起伏奔涌,宛如高山流水倾斜而下,一会儿跳跃活泼,恰似正大珠小珠滚落玉盘。
董祀知道,能够弹出如此美妙音律的,非蔡琰莫属。
他转身来到蔡琰的琴室,观看她弹奏。
蔡琰依旧梳着双鬏头,光洁的额头上,两撮刘海整齐地贴在上面,雪白的肌肤上,蛾眉淡扫,双目秀美,只腮下一抹粉红。飘逸的真丝珪衣搭配华贵鲜艳的绣襦,清秀可人高贵典雅。汉服虽说穿起来麻烦些,但是飘逸灵动,走起路来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只见她那一双葱白修长双手,在琴弦上下跃动翻飞,悦耳动听的音律便流淌在学堂的空间里。
董祀在一旁看蔡琰弹琴,看着看着,便呆呆地不动了。
蔡琰一曲终了,看到董祀那迷离眼神,笑道:“祀儿,怎么啦?痴了傻了?”
董祀忙换了笑容:“我看琰儿弹琴弹得真好,美不胜收,忍不住进入了你那琴曲的境界,出不来啦。”
“瞎说!你拿琰儿开心,看我不告诉父亲。”蔡琰佯装生气,噘嘴嗔怪道。
“你弹奏的这首是《高山流水》吗?”
“嗯,这是老曲子,但是父亲要求必须熟练。”
“你再弹一首更好听的,我还想听。”董祀提出要求。
蔡琰想了想说:“那就弹《广陵散》吧。”
于是,蔡琰继续低眉阖首,把全部的意念都集中在手指上,让美妙的音律缥缥渺渺,传播开去。
董祀再次如痴如醉地看着蔡琰抚琴,似乎进入了冥思遐想的境界。
弹琴确实是一件修身养性的事情,蔡琰对于古琴的喜爱,已经超出了音律本身,升华为情操的历练,一种生命本身的需求。
“祀儿,你没有操琴吗?”蔡琰问道。
“蔡大人给我布置练习《春》,可是我练了一会儿,实在觉得没意思。我弹得一点都不好听。”
蔡琰开始弹奏《春》,在她的手下,《春》开始灵动了。在她的手下,似乎出现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枝头泛绿,春意盎然。
董祀佩服得一塌糊涂:“琰儿,我真服了你了。什么曲子,只要你一上手,立即就有了生命,就美妙绝伦。”
琴操课结束,对弈课开始。
董祀摩拳擦掌开始拼搏。
他今天的对手,恰好就是卫仲道。卫仲道是学堂里聪明绝顶的优等生,无论琴棋书画皆在众人之上,唯有蔡琰可以与其一争高下。学业平平的董祀,只有棋类方面显现出些许才能,这是与他的爱好分不开的。今日是一场棋逢对手的艰难鏖战。
他们下的是围棋,黑白世界的厮杀。
刚一开始,董祀就气势汹汹,董祀的那张微黑而饱满的圆脸,配上一双黑亮的眼睛,充满了锐意进取的生命力。他的嘴角微微抖动着,有一种锐不可当的气势。
卫仲道则善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个修眉长目的少年,肤白脸长,寡言少语,沉着冷静,自有一种运筹帷幄的定力。卫仲道喜欢穿白衣,白色总是给人以脱离尘世,仙风道骨的感觉。
董祀长驱直入,似乎稳操胜券。
卫仲道诱敌深入,欲擒故纵。
这时蔡琰收好了琴,也来到棋室,看男生们对弈。
两个男生,一黑一白,恰好他们的衣着也和棋子相一致:董祀穿的是黑衣,恰好执黑,卫仲道一身白色,正好执白。一场黑白厮杀,大比拼。蔡琰心下暗暗叫绝。
董祀和卫仲道,是与她关系比较密切的两个男生。董祀嘛,是那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无话不说的。卫仲道则是规规矩矩的同学。
董祀一看到蔡琰进来,就频频给她使眼色,让她坐到自己身边来。
蔡琰快步走过来,紧挨着董祀坐下。
董祀看到蔡琰果然过来坐在自己身边,心里很高兴。蔡琰身上的脂粉香气一下子吸引了他。他忍不住一把捉住了蔡琰的手。
蔡琰被他突然一抓,心里一阵痉挛,羞红了脸,赶紧把自己的手从他手心里抽出。
董祀看了蔡琰一眼。蔡琰假装没看见,目光游离在棋盘上。
董祀赶紧收回目光。此时,卫仲道已经走了一着好棋。
两人的这个小动作,恰好被一旁观战的老师蔡邕看在眼里。
卫仲道却没有注意这个,他一门心思都在布局上面。他正在苦思冥想,如何尽快突破董祀的后方。
董祀原本布局就不慎密,一心只想着杀入对方重围,自己的后方却不注意设防,而且又因为蔡琰到来而分心,被卫仲道一步一步围了起来。
“哎呦,你什么时候过来这里的?”董祀忽然间大叫一声,方知卫仲道袭了他的后方。
董祀赶紧布置防卫。可是,为时已晚。卫仲道反戈一击,势如破竹地撕开了董祀的防线。
董祀开始抓耳挠腮。
卫仲道胸有成竹,面无表情。他最是沉着,不会随意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
董祀急中出错更显劣势。
这时候,先生蔡邕出手帮了董祀一把。似乎在短时间内,董祀暂时扭转了颓势。董祀复又开始进攻。
可是,卫仲道岂是吃素的?他立马调兵遣将,重又将失去的地盘收复回来。
卫仲道开始长驱直入,包围对方。
蔡邕使尽浑身解数帮助董祀,可是,董祀的布局太烂,终于无力回天。
董祀兵败如山倒,拱手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