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30700000003

第3章

元始天尊時靜處閑居,偃息雲宮黃房之內,七寶帷中,熙夷養素,空碧鍊真,耽咀洞惠,俯研生神,理微太混,嘯朗九天。

此經無序分,爰自三寶啟炁,天地始立,人民品物,並受生成。至於人之受生,猶為至貴,方云九天生神章,乃三洞飛玄之炁結成靈文,天寶誦之,以開天地之光。則知天地既立,待是而後明,非由演說,故無序分。若無序分,則一經之旨無自而入,當以此為序分。夫學士上道及得尸解之士,若無此文,如寄炁而行,以至紀誦經之九過,既得此文,必須長齋執戒,諸塵漏盡,夷心默念,方行此法,既得此法,必至九過,方可三界舉名,五帝友別,稱為真人,既稱真人,未能大備,乃至萬遍道備,白日登晨,始見體用也,乃正宗分。今經旨至此,元始天尊授與飛天大聖無極神王。既付之後,法事既畢,諸天復位,天尊重告飛天神王,此九天之章,乃三洞飛玄之炁云云者。此係流通分。中間言詞雖多,於正宗分,反復詳味其功用已盡,見於正宗分中。所以丁寧告戒者,止謂元始禁書,不敢輕傳。於是飛天神王再三懇請,元始天尊亦再三告戒,言詞所以多也。至於九章,雖係一經之旨,載之於後,正如《度人經· 大梵隱文》,乃道君所撰,附於《度人經》中序之後,非有別義也,學者當自得之。夫聖人濟物之心,非不欲焦毛髮、濡手足,急於度人。然不將不迎,應而不藏,元始天尊所以靜處閑居,必待其叩而發焉。一而不變,靜之至也,居藥珠而作七言,閑之至也。靈宮黃房,乃偃息之所,《靈書經》曰:東海青帝君清齋於丹闕黃房三年。《諸天內音經》云:黃房之室,主開日月飛天真人之功。七寶幃中,義有二焉。法身七寶,以天地五行生成此身,不可闕焉。在修行之士言之,精也,涕也,唾也,津也,血也,汗也,淚也,此七寶也。熙夷養素,淵乎其居也。空碧練真,凝乎其清也。耽咀洞惠,味道之全也。俯研生神,抱神以靜也。理微太混,嘯朗九天。後章載理微太書,嘯詠琳琅,大意一同,其字少異。天尊既以熙夷養素,空碧練真,耽咀洞惠,俯研生神。則知此道之玄妙,理微而無形,無形則無以寄跡,所以嘯朗於九天之上,聊以自適焉。是道也,誰足以識之。嘯之,發激於喉而成聲,後世長嘯,本乎此也。

是時飛天大聖無極神王,玉輔上宰,四協侍晨,清齋建節,侍在側焉。憑瓊顏而妙感,仰靈眸而開矜,竊神章而踊躍,餐天音而蒙生,敢乘機而悟會,冒靈眄以披心。

是時者,當時也。元始天尊所臨之處,自然萬靈參軒,千真拱侍。今經中猶指神足,與玉輔上宰、四協侍晨,乃近臣也。神王即《河圖經》所載,天之十方有飛天神王,眾神之主,飛行三界,統領眾神,几有三焉。有結氣而生,不由胎誕者。次有報生,宿有善功於鬼神之中,今受其報,為神王之位者。又有業感,乘其積劫因綠所感而生者。金闕有四天帝,謂之輔臣者,父也。尊之如父,制斷宣揚,即謂之宰。四協,如世之前疑後丞,左輔右弼。協者,和也。侍晨,則如本朝宣政間,興隆道學,置侍晨大夫之類是也。侍帝側者,當虛心以待問,故云清齋也。建節,用以徵召三界鬼神,此神王之所持也。瞻覩瓊顏,則妙感於心,仰奉靈眸則襟懷開爽,此聖人閑居之時,虛緣而保神,清心而容物,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而瓊顏言其玉潔,靈眸言其通照。於是飛天神王,竊窺元始天尊,俯研生神,嘯朗九天之際,心生踊躍,願有請問,先自言日:若乘此機會,可以披其宿心。雖日冒干靈眸,然捨此機會,則生神之章無由傳焉。正當飛天神王潔己以進之時,則元始天尊烏得而拒焉。

於是飛天大聖無極神王,前進作禮,稽首而言,上白天尊:賤臣幸會,得仰侍靈軒,不以短狹,叨濯冥津,重悟凝玄,位登神王,總御生死,領括天仙,賞監七覺,遠覽遐方,雍觀上宰,對司侍晨。

此一節即飛天神王欲乞傳受生神之章,先自致詞於元始日:賤臣幸會,得仰侍靈軒,不以短狹,叨濯冥津。乃神王之謙詞也。至於重悟凝玄,位登神王,總御生死,領括天仙。此當仁不讓之際。孟子謂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乎。詳味經言,正如《龍景玄文經》載:太極真人侍於道君之前,伏請奇文,太上俯據而吟,微乎深哉,諒不可勝,子位登太極,領括神宗,今以子相告,勤奉之焉。詞之大同。至於賞監七覺,遠覽遐方,雍觀上宰,對司侍晨,方見神王位登高上,生神之章,必當相委焉。且生死交會,善惡分判之際,使毫分無失,若非智識高邁之士,疇克爾哉。賞監,則帝命寵綏也。七覺,乃智慧也,其數有七,故云七覺。事載《消魔經》。遠覽遐方,則其智明周於萬物。雍觀上宰,對司侍晨。指上段經文,當時伺共玉輔上宰、四協侍晨立之際,非猶神王有乘機悟會之心,欲請生神之章傳於下世,然雍觀上宰,爰乃侍晨,皆有是心焉。然神王不避僣越之罪,前進作禮,蓋仁者必有勇也。

方當乘機應會,履九太陽,洞理陰符,撫掌兆民,大運將期,數終甲申,洪流蕩穢,凶灾彌天,三宮鼓筆,料別種人,考算功過,善惡當分。

干越之劍,匣而藏之,非無用也,不當其時見之為不祥。豕零之子,賤不類藥,當其用也,可以為帝師。蓋志學之士,非不欲立功業,援生死,蓋其時有可不可之間焉。觀夫飛天神王,總御生死,以撫掌兆民為己任,正當大運將終,教法凌遲,天人塗炭之際,而神王敢忘惻隱之心哉。蓋機者,動之微,吉凶先見者也。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況於神人乎。然飛天神王,其職統御三界,正當履九太陽,洞理陰符,職當然也。履云遇也。九乃陽數。又云太陽六氣,自卯至午,為太陽,蓋言其盛也。陽極生陰,乃為大水。洞則通也。通理陰籍,故云陰符。大運將期,數終甲申,此言劫運也。劫運之說,教中言之甚多,每考同異,互有不同。《赤書經》以三十日為一交,十二交為一度,三千三百度為小劫,九千九百度為大劫。若以大演之數考之,十九年為一章,四章為一部,二十部為一統,三統為一元,四千六百二十年數盡三元,是為一劫。若以《度人經》 御注考之,玉清交運三千億萬九百五十一年,上清變精七十億萬三十九年,太清纏煉五十億萬一十二年。此《赤書》、大演御注,各有不同之說也。又據《正法經》文言之,天圓十二綱,地方十二紀,天剛運關三百六十輪為一周,地紀推機三百三十輪為一度。天運三千六百周為陽勃,地轉三千六百度為陰蝕。天炁極為太陰,地炁極為太陽,故陽激則勃,陰否則蝕,陰陽勃蝕,天地炁變,乃謂之小劫。小劫交則萬帝易位,九炁改度,日月縮運。竟不言甲申之運也。乃觀《太平抄》 ,九六中必有大小甲申,甲申為期,鬼對人也。以鬼對人,雖知其為生死交會,而不別指甲子、甲寅,而專言甲申者,何也。以愚攷之,乃運炁之交也,有運交而劫未盡也,亦謂之劫。甲申者乃運交之劫也。據本經云:大運將期,數終甲申。又云:大數有期,甲申垂終。又云:大運啟期,三五告辰。乃知甲申雖為洪灾,寔非劫也。蓋甲申屬水,位乎坤,井宿在其傍,六陰之所會。又晉天文推之,井有八星,天之亭候,主水衡事,運至於此,豈不為大水耶。所以洪流蕩穢,凶灾彌天,故言水而不及火也。蕩穢則去惡人也。經云:大小甲申之至,除凶民,度善人,善人為種民,凶民為混薺。善人君子,可不勉哉。

自赤明以來,至上皇元年,依元陽玉匱,受度者應二十四萬人。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為其難窮難測故也。《生神玉章》乃元始之禁書,非世人之所常聞,故略而不言者多矣。至於年劫前後,在人必有一定之說,至於世人終不免於顛倒錯亂。本經以龍漢元年生天寶君,天寶君既生之後,龍漢方始開圖,乃生靈寶君。經一劫至赤明元年,靈寶君方始度人。是時神寶君方生,經二劫至上皇元年,神寶君方始出書,此乃本經之劫運。先龍漢至赤明,後至上皇,不見延康。若以太玄道曲論之,凡前劫之後,後劫之前,在混茫之時,通號延康也。則龍漢、赤明、上皇三劫之中,豈無劫前劫後,全不言延康之劫,何耶。又《度人經》云:龍漢延康,眇眇億劫,言延康而不載赤明、上皇。又云延康在龍漢之前。依《道門次第經》及《龜山元錄》 止言三劫,又不載上皇、延康也。而龍漢止於元年,而上皇有三年、八年之不同。又按徵考《度人經》龍漢、赤明、延康、開皇、上皇,合於五行,通為五劫之次序。若以本經定之,自赤明以來,至于上皇,度二十四萬人,方云開皇,則知上皇在開皇之前也。又與五劫之次序有差,使學者茫然難定。高明之士更自詳之。元陽乃紫微之官。玉匱有《明真科》條,言善惡也。上智童子請問元始天尊善惡報應,天尊於是命召十方飛天神人,披長夜之府九幽玉匱,出《明真科》條以度人。上智童子明真之科,自此始也,載十四罪條。故《三錄懺》云:彰十四之罪條,通九幽之懺請。近川中儀本,改為十惡之罪條。不知義理,擅改儀文者,鮮不為笑。

開皇以後,數至甲申,諸天選序,仙曹空廢,官僚不充,遊散職司,皆應選人。

前以甲申為小劫,開皇之後數至甲申,方驗甲申之劫非一次也。適當劫運更始之時,則神仙之有職事者,必行選序,如世之銓量也。仙曹空廢,官僚不充,則知為善者少,為惡者多。《道寶經》云:歸至天堂,尚有退落,降至地獄,亦有進升。定錄君曰:昨東華集諸司命,及土地靈神典司之徒,檢課世問錄,見天下民人為善者,五十分無一,而况於神仙乎。萬萬之中,不過一二矣。其中功成而落除者亦不少,吾將憂仙藉無復人也。兼運度已迫,灾世益切,雖見東華上簿紫錄內格中,有上上真錄者,五人已落,二人補地下仙官。無復進補者,上中真也,二十八人一落七人,二人補下仙,五人復過人中,惟上一人補矣。上下真者三百人一落二十六人,十一人補地下主者,十五人過民中。以此推之,仙曹空廢,實難其人。又有遊散職司者,皆怠墮不能效職,上真者落為下仙,下仙者落為地下主者,俾其改悔勤修,乃復舊職。昔上元夫人位至元君,不勤帝局,虧替正事,降適過禮,朝宴失節,輕泄天寶,降授下真,皆削真皇之籙,退紫虛之任,則福至天堂,尚有退落。置於中元清微游散靈官,七百年中隨動進級,則禍至地獄,亦有進升。既預仙選者,可不兢兢而保之。

依元陽玉曆,當於三代更料,有心積善建功,為三界所舉,五帝所保,名在上天者,取十萬人以允其任。又當別舉一十二萬人,以充儲官。

前云元陽玉匱,此日元陽玉曆。玉匱則校定死魂善惡,玉曆則記功。劫運交會之期,有合預仙曹之職,當紀於玉曆之中者。三代,則必非上古三代,乃夏商周三代也。《莊子》亦云:三代已下,何其囂囂也。蓋囂囂則事務已多,更當料理。有心積善功之人,既有是心,則何患三界之不保,五帝之不舉。然善非一日之積,功非一日之來。所以名在上天,豈非素已定於冥冥之中,以其時而舉之。若善惡不預定,則豈免分毫之失。別舉一十二萬以充儲官,蓋儲者貳也。仙曹空廢之後,官僚尚少,又求儲官以副之,何求之汲汲也。退之詩日:上界足官府。誠有謂而云。

如此之例,或以宿名玄圖。

方以類聚,物以羣分,料別眾人,考算功過,得無類聚羣分,以定其品位乎。所以應受度者,止二十四萬人。名在上天者,取十萬人,別舉者一十二萬人。如此之例,必先類聚其人數,然後羣分而別之。蓋有仙骨者,不取陰功,有陰功者,不在仙骨。宿名玄圖,此修大洞之法也。《三元玉檢經》云:明玄周於上館,理五符於胎尊,方可名載玄圖。如司馬正一先生,名在丹臺之類是也。

或以骨像合仙。

龍犀日角,聖人之表,河目龜文,公侯之相。骨像合仙者,豈無然乎。背如河魁,胸有偃骨,眼有四規,中有紫光,腹有白誌,有紫炁腦錫舌,玄誌鬢際,緣隨朱腸,方天員額,凡有此相,皆上仙也。《紫虛元君內傳》載景林真人語華存曰:今見子之質,霄景為煥,圓睛重照夙骨,腦色寶曜,五藏紫絡,心有明文,是以形棲神霞,神受靈津,此之骨像,比之急流中勇退者,異矣。

或以滅度因緣轉輪。

有罪日死,有福日滅度。未能圓成道果,其福未艾,且示以滅度之身,然後遷轉為仙。昔鄭安仁生於禪黎世界,三日能言,便知宿命。年及十二,面有玉光,棄世離俗,遠遊山林,運應滅度,死於北戎之何,暴露死尸三十餘年。形骸不灰,以赤明三年,歲在丙午,方獲證果,受號丹靈老君是也。

或以篤好三寶,善功徹天。

生天生地,神鬼神帝,道也。道則誰歟,三寶是也。功蓋天下而不自已,化貸萬物而弗恃,豈三寶區區,求人之篤好哉。經言:篤好三寶之經文,而不篤好三寶之行業,彼為彼;我為我,何益於事。次云:善功徹天,蓋篤好三寶行業,方始徹天。殊不知三寶者,切身是也。《黃庭經》曰:真人在己莫問鄰。此正古人不謾心處。所謂三寶者,食瞋癡是也。謹按《內祕真藏經》曰:貴性寂滅,塵累無染,戒行不虧,名曰法寶。瞋性不起,不憤外塵,定無生轉,是名師寶。癡性無取,無惱無息,惠通無礙,是名道寶。此三寶者,非內非外,非聲非色,然篤好者豈徒然哉。若無貪瞋癡,則是三毒亡矣。三毒既滅則三寶見前,善功昭著,信乎其徹天以成仙,故云迷則三界,悟是三清是也。

或供養師寶,為三官所稱。

有天上之師寶,有人世之師寶,合而論之,師者,本也。生成之德,須資於父母教導之恩,非師而莫成。古者上學之士,若逢賢師,名曰更生,不得賢師名曰亂經。凡學道者,非師不傳。老君之師太上道君,道君之師元始是也。雖先天聖人,必資於師,而况於人乎。供養者乃皈向其門也,服勤勞苦,無所不至,乃得三官所稱,錄其功動,謂其不忘本矣。古人禮樹以登仙,拜山而得道,則為師寶者,豈無成就之功耶。

或修齋奉戒,功德積感。

夫淨心之謂齋,防患之謂戒。齋有二種不同,一則極道,二則濟度。極道者謂發心學道,從初至終,念念持齋不退。復有二門,一謂忘心,二謂滅心。忘心始終運意,行坐忘形,寂若死灰,同於枯木,滅相滅念,唯一而已。滅心者隨念隨忘,神行不係,歸心於寂,直至道場。濟度者回心至道,翹想玄真,願降福惠,度及眾生,戒蝕其身,諸患不入,身心安穩,俱入道真。積習久,可以感格五神。經云:積感則靈通也。《洞玄禁戒經》云:昔有道士二萬六千人,持齋奉戒,專心不退,依法修行。十二年中,地司保舉,奏名諸天。一百年中,白日升天。今在梵度天中,列為真人,功德積感,豈欺我哉。

或施散財寶,建立道堂。

財貨有餘,是謂道誇。財用不足,是以為盜。二者俱失其中,是以仁人君子有餘則散施,不足則節用,安有道誇為盜非也。建立道堂,乃廣立官殿,安置尊像,使人生皈向之心也。施有三焉。一者施法,二者施身,三者施財。《業報因緣經》 曰:散施之法,一則內財不起,二則外賊不生,內外安靜,眾禍消除。所以法有命施,破彼慳心,聖力冥通,隨功受報。建立道堂者,如《妙法本相經》載:太玄紫虛真人,本玄丘國王,名曰賓靈。遇天尊說《本相妙經》,天景大混之因,即悟前生於南方閻浮地震旦國中任子智家生,以造招賢習仙天宮,三級三十六宮,七十二窗仙房一百二十間,養道三百六十人,寫經萬卷,恒以果食衣服供養之。具種種之物,悉以散施,朝夕不輟。功德所鍾,逮及今身。得登玄丘國王之位,自後更修升仙之道,得為紫虛真人。由是言之,散施於道家者,理固如是,苟施於貧窮者,功又當如何。

或救卹窮乏,載度天人。

貧富不齊,物之情也。貧富相救,理之常也。一鄉之中,必有一鄉之富者,貧者賴以相救。苟富者慳吝不仁,則天之使是富者耶,烏所用焉。此近世撞江載雨穀化可以鑑矣。經云:救卹窮乏,載度天人。凡為人者,皆天之所子,不幸而窮乏,得人而救卹之恩,執大焉。《太上真科令》云:濟卹十人以生,咸合所願,便得保度家江,惠及十年已上,家囗並得仙壽。載度,言其德重,窮乏之人賴之以活,如地之載物,如船之度人。昔許映學道赤山中,道未成時,三官都禁左郎遣典柄侯周舫、主非使者嚴白虎來於赤山中,執映以去,且詁其罪狀。賴神人馳啟司命,司命即遣中侯李遵握火鈴而來呵攝之,於是魴及白虎乃走散。李遵未來之時,映恐怖失膽,亦氣喪矣。亦賴龔初節、李開林助為答對,亦幾而敗也。魴詰之亦有實,映答對亦審矣。三官出丹簡、罪簡、罪簿各一通,問映云:夫欲學道慕生,上隸真人,玄心柄邈、恭誠高靈者,當得世功相及,禍惡不構,陰德流根,七心上逮,乃可步真素仙、度命清府矣。云何父手殺謝弓,且亂逆三光。又許朝斬李杞之頭,以代蔡秩之級,又斬射藩慕等,支解鈴下曹表,符水沉湯雲之尸,火燒徐昂之骸,絞殺桓整,剖割振嗆,酷虐暴刑濫四十有三,張皇訟冤,事在天帝,禍戾山積,善功無一。又汝本屬事帛家之道,血食生民,速愆宿債,列在三官,而越行脫綱,奉隸真氣,父子一家,各事師主,同生乖戾,不共祭酒,罪咎之大,陰考方加。有此積罪,亦無仙者,豈可得欺太上之曹,使名列不死之紫錄耶。汝其無對,有司必執也。映答曰:天道無親,惟善是與。天地無心,隨德乃矜。是以版泉流血,無違龍髯之舉,三苗丹野,涿鹿絳學,豈妨大聖靈化,高通上達耶。吾十世父許子阿,積仁著德,陰及鳥獸,遇凶荒之年,人民饑饉,加之疾癘,百遺一囗。阿家財極其眾庶,親營藥方,動勞外合,臨人之喪,如失其親,救人之患,如己之患,如己之疾。已死之命,懸於阿手,垂窮之年,撫之如子。度脫凶年,賴阿而全者四百八人。仁德墜沒,當鍾我等,以功書上帝,刊名靈簡,生而好仙,應度世者五人,登升者三人,錄名太上束簡青宮,豈是爾輩所可豫乎。觀許映之宿世,善惡各十五矣,竟以子阿之積仁著德,解三官之追攝,幾不免虎囗矣。自後度名東宮,其善足以勝惡。嗚呼。一善在身,可除百惡,真不虛矣。

或為三師,建功充足,天官有名。

受經籍之師曰度師,度師之師曰籍師,籍師之師曰經師,乃三師也。此歷世之大宗師,定後人之父母。若人紹隆正教,廣建福田,化度羣生,繼承香火,能羹墻而不忘,誠謂之建功也。雖然三師已經其遠,乃德澤繩繩而不絕,寔自後人為之。太極大虛真人問高上老子曰:昔奉聖教,令勸男女動修功德,不審何名功德。高上老子曰:以力勤行謂之功,功及於物謂之德。功若充足,天官紀名,此必然也。昔謝冲寂乃華岳道士也。無所因功,惟事焚香,每日三百爐,逐日不輟。以粱開平元年三月二日朝,有二青童下迎而去,此其功充足之證也。古者三師不過經、籍、度三師。《玉錄經》存三師之法甚明,前輩以為定式。自後巢時賓加為五師,是謂分上安分也。《定制集》 中有玄中法師,又有監齋法師,即不知二者即一矣。所謂二五為十,不知五五乃十也。

考算簿錄,三官相應,皆逆注種民,上下有別,毫分無遺。

三元有三官,分為九官,總二十七府、百二十曹。左陽生官,右陰死官。左府青簿,書有功者,右府黑簿,書有罪者。若罪中涉福,福中涉罪,不專於一曹也。所以轄實其事。有三年之考,有九年之考,二十四年考。三官相應者,其功罪與三府一同,前後不差,方行奏列。至於逆注種民,切緣開皇之後,至於甲申,官僚不充,又別舉一十二萬人以為儲官。則種民之數,其額未敷。雖有善未足者,亦令入種民之數,謂之逆注。《八素真經》曰:服日月之法,得其道者,皆青官逆注於未生之前,乃知大道獎進之門,嘉善而矜。不能善之熟者,在所獎進,善之不熟者,猶所矜憐也。

又九幽之府,被東華青宮九龍符命,使拔九幽玉匱男女死魂,宿名有善功德滿足,應受開度者,取三十二萬人,以充甲申驅除之後,開大有之民。

北都羅酆為天官所治,泉曲河源為水官所治,九幽地獄即地官所治。若九幽乃罪之大者,宜乎無應受開度之人。緣甲申之劫,當行驅除,人之死者,靡有孑遺。於是東華青官又有九龍符命,下闢九幽之獄,揀擇功德之魂。東華青宮,按《黃炁陽精經》云:乃扶桑洞陽也。得入此宮,結為飛仙。《太霄琅書》云:凡有四極明科之身,四司五帝列兆之名,上言青宮。乃知東華者,主領生籍也。大有之民,號曰更生。故《紫文上經》云:涉乎三灾而不傷。又曰:必觀更生於太平。然則太平即大有無疑也。

當此之時,生死交會,善惡分判,得過者真為樂哉。

樂莫大於長生,知生為可樂而不能修。憂莫大於一死,知死為可憂而不能避。非生之遠人,人自遠也。善人天地之紀,惡人天地之賊,善者即修生之本也。舜始乎匹夫,捨己從人以為善,真積力久,王於天下,後至登仙,位為太極真人,則知為善可樂。正當生死交會,善惡分判之時,若無善功以為憑籍,未免糜漬其

軀,流離苦海。總真王君曰:往返三塗中,良由自苦辛。可不為大哀耶。

然三官相切,文墨紛紜,龍門受會,鳥母督仙,萬聖顯駕,晝夜無間,功過平等,使生死無偏。此之昏鬧,亦臣之憂矣。大期既切,觸事闕替,恒恐一旦,受罹公門。

有天下者為天下憂,有一身者為一身憂。天下之與身,所憂雖不同,其於憂則一也。飛天神人總御生死,所憂猶大於天下。當甲申之期,有功者舉之,有惡者罰之。又有萬聖顯駕於太空之中,使功過平等,宜乎無憂,而云此之昏鬧,亦臣之憂矣。其所憂者,恐善善者未彰,惡惡者不顯,有虧公道,故曰昏鬧。恒恐一旦受罹公門。且三官相切,文墨紛紜者,言簿書之多也。龍門受會,鳥母督仙,言洪灾也。《淮南子》曰: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按《水經》龍門在河東猗氏縣,即《書》云導河積石至于龍門是也。然龍門寔天下河源所會之地,甲申乃洪灾之期,先於此處會四海之水,定以劫期之日,然後洪流彌天,無有高下。當是時,善人種民得免洪灾者,即有鳥母之神,以鳳車迎學位之子,上崑崙之墟。鳥母乃水之侯神也。故《五老禳大劫經》云:九河受對,洪灾激川,水母徘徊,鳥馬合羣。太真夫人,亦云八炁蒸於山澤,流沙壅於源囗。於是四海俱會,羣龍鼓舞,爾乃須甲申之年,將飛陰洪水倒流矣。觸事闕替,如《七十四方經》 觸事未關,運有良由,然當行之。事觸處皆是而未暇料理,惟憂洪灾之劫也。

伏聞天尊,造大慈之化,垂憐蒼生,開九天之奧,以濟兆民。明科有禁戒,非賤臣所可絫聞。然大數有期,甲申垂終,運度促急,大法宜行。

《玉清經》修行四法,以慈為先。《玉清隱書》師跡有九,以大慈為第一。吾有三寶,一曰慈。則知慈者非獨聖人有之,眾人皆有之。惟聖人先得我心之正,擴而充之,所以周遍,咸無一物,不賴其澤。今甲申垂終,正大法宜行之日,若捨其慈且廣,又安得人人而濟之。明科有禁戒者,言明真之科限期有六,第一四萬劫一傳,第二四萬年,第三四千歲,第四四百齡,第五四十載,第六正四周,周劫限竟,得傳一人。運促時急,大慈廣救,遇賢便傳,不俱定數也。使有心者得於考算之中,聞於法音,開示於視聽,勸化於未悟者也。緣玆上陳,懼觸天顏,願見哀愍,賜所未聞。

前輩曾說:有心得道,不若無心而得道。此兩句多端解說,終不明白。愚之所見,安有無心而得道耶。若謂無心,何異木石。學道之人,但辦受道之心,得焉失焉,付之自爾。所謂無心者,無此心也。纔有得失繫於其心,則心不專。心苟不專,雖百工居肆,雖則其成,其於道也,不亦遠乎。今經旨謂有心之人,近於修善,未睹法門,雖以造入。雖有耳目聞見,皆非真實,行之而不著,習以而不察。若非開示於視聽,勸化令悟入,則終身由之,不知者眾矣。所以飛天神王不懼觸天之罪期,於考算之間,俾有心者得免洪灾之運,則其用心不亦廣矣。

於是天尊撫几高抗,凝神遐想,仰誦洞章,嘯詠琳琅。良久,忽然歎曰:上範虛漠,理微太幽,道達重玄,氣冠神霄,至極難言,妙亦難超。

飛天神王懇請《生神玉章》,天尊未許之前,先乃歎息,言道法高妙,不可卒焉而得,於是撫几高抗。撫几則有接下之容,高抗乃疑獨不可致窮之狀。凝神遐想,仰誦洞章,嘯詠琳琅。此一節全賴上清變化《七十四方經》。長生司命君請問《七十四方經》,先自陳曰:觸事未關,運有良由,遭遇天尊,乃一生之幸,莫知所陳,願垂哀愍,賜以成真。於是元始天尊撫幾高抗,嘯詠太空,良久而有接下之容。中問詞旨稍異,理則大同。凝神則疵癘不作,遐想則遊心初德之和。洞章乃大洞之章。嘯詠琳琅,言其聲之震激。而請之良久,欺曰上範虛漠,理微太幽,道達重玄,氣冠神霄。蓋指《生神經》也。然生神之章,乃三洞飛玄之炁結成靈文,其模範虛曠義理幽遠,其道實冠於重玄,其氣肇自於神霄。雖因劫運垂終,當宣下世,開示於視聽,勸化於未悟。然此經旨至極至妙,非小仙下格之士得之,故曰至極難言,妙亦難超。此兩句歎前文也。神霄乃九天之一天也。此見近世神霄儀,與賓仙傳九霄不同,識者當自知之。

子既司帝位,受任神王,飛天翼於瓊闕,四宰輔於明輪,遐眄極覽,領綜無窮,雍和萬化,撫料蒼生。

子既司帝位。此元始天尊指神王而言也。前段經文,神王自云賤臣幸會,仰侍靈軒。今云司帝位,無乃進之躐等乎。自太平下教之後,事務繁於三代之前,所以稱為後聖帝君,非一事也。大廈非一木之支,天下非一人之治,而况三界生死事務之冗乎。蓋飛天神王,其位則神王,職則帝也。故經云:總御生死,括天仙領其,賞監七覺,遠覽遐方。以此而觀,以其不測稱為神王,總御生死稱之為帝,神之與帝,其實一也。飛天翼於瓊闕,四宰輔於明輪。言飛一天神王常遊行三界,統領鬼神,舉功一遷善,推其德業,寔與後聖齊同,所以翼讚於瓊闕。又按《 三十九章注訣》云:瓊闕在太微之館,乃天帝玉字也。諸天日月為真精,諸洞日月為伏根,人間日月為明輪,食明輪者為仙人。今神王不獨功齊後聖,又輔成於學仙之士,故云四宰輔於明輪。至於雍和萬化,撫料蒼生,遐眄極覽。則知飛天神王領綜事務,又非一端也。

今大運啟期,三五告辰,百六應機,陽九激揚,洪泉鼓波,萬灾厲天,四官選舉,以充種民,三代昏亂,善惡宜分,子當勞心兆庶,疲於三官,興廢之際,事須開能。今以相委,其勉之焉。

前云大運將期,數終甲申。今日大運啟期,三五告晨。大運啟期,或者指堯時乃甲申垂終之際,有洪水之患也。三五告辰,或云即三皇五帝也。此乃相傳之言,經所不載。又《紫文上經》云:承唐之年,積數有四十六,丁亥之末,前後中間之際,午獸之二十,國祚再竭,東西稱霸以扶主,有縱橫九一之名。又且陽鏡圓眸之子,及建號興泰光延,或有昌元之後,有甲申之歲,其言近於庚辭,難可竅實。或又以三五為陰陽運炁之交,終無一定之議。若以《鳳臺曲素上經》言之云:大劫有終運#1,運交二像傾,龍門斷天河涸#2,三五反相征。以為陰陽之說,則似近之矣。百六即洪灾之運也。所謂百六應機,陽九激陽,洪泉鼓波,萬灾厲天。既云百六為洪灾,下云洪泉鼓波,中間又云陽九激揚,何也。太真王夫人云:陽九者大旱,海涌而陸焦。百六海竭而陵問自填。既為洪灾,蓋必先聚水於九河之囗,會以時日,然後洋溢,故使海竭焉。則陽九海涌又可見也。或云:海竭必用陽炁以激之,故云陽九激揚。四官者,男則童初、蕭閑,女則易遷、含真。此四宮係桐相山華陽所管。子當勞心兆庶,疲於三官,正如《慵城仙傳》云:三天煌於省察,司陰疲於饉按矣。興廢則是大運啟期,甲申垂終也。正當傚力,使善惡平分,今以有委,其勉之焉。

寶書妙重,九天靈音,施於上聖,非鬼神所聞。明真有格,四萬劫一傳。今冒禁相付,子祕之矣,慎勿輕傳。

九天生神,昔元始高上玉帝稟承自然之章,學者得其篇目,立登真皇,元妙深重,如九天之高,即妙而難超之義也。神章乃飛玄之炁,三會成音,故云靈音明真之格,已見前解。元始天尊授之於飛天神王,豈師弟子不得其人耶。尚云冒禁相付,受授之問,可不謹歟。

登命九天司馬侍仙玉郎,開紫陽玉岌雲錦之囊,出《九天生神玉章》。四輔列位,五老監真,太一命辰,玉帝唱盟,一依俯仰明真具典,南向長跪,以付飛天無極神王。法事既畢,諸天復位。

司馬之名見於經中屢矣。又云侍仙玉郎,叉典經之官也。《隱訣》云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官,並有官僚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經解卷中公卿大夫侯伯,此必玉清宮官僚也。紫陽玉笈,雲錦之囊。又有鬱林之笈、雲錦之囊。紫陽乃藏經之所,雲錦乃盛經之囊也。昔太微大帝授太極四官真人《神光玄變經》,一轉以雲錦之囊。中黃太一上帝授與南極長生司命君《九赤斑符》一十二卷,亦封以雲錦之囊。四輔列位,五老監真,太一命辰,玉帝唱盟。蓋列位則定其上下,監真則總其人數,命辰則擇以日辰,唱盟則執誓三界。《五帝內真經》云:非盟而不告,授受不關而失真彼此,死生之責,宜依文而奉焉。若以一身論之,四輔即兩手足之神也。五老,一白元,二無英,三桃君,四司命,五太一,為五老也。太一即胞胎之神,玉帝即泥丸中神也。《黃庭經》云:天中之嶽精謹修,靈宅既清玉帝遊是矣。若以元始天尊所臨之地,則左輔右弼,前疑後丞為四輔也。以玉清昊極元老、虛皇靈光始老、玄華寶天真老、露眇太靈祖老、娑鬱洪京仙老為五老。

太一即中黃太一,玉帝則高上玉帝。一依俯仰,乃傳經之威儀也。三元官中俯仰之格,總二千四百條,自龍漢之後,淪於混沌,其文改移不全。至赤明元年,上聖校集,止有二百四十條。南向長跪,乃《三元品戒》中法也。南為左官生方也。傳道於弟子,向生之說也。西城真人云:學道者不可倉卒,期求仙者不可卒爾。至觀《生神經》受授之間,有許多節次,則知黃帝周行一紀,歷八十餘師,受三千餘說,未見玄門,誠有以也。

天尊重告飛天神王:此九天之章,乃三洞飛玄之炁,三會成音,結成真文,混合百神,隱韻內名。故太一試觀,攝生十方,領會洞虛,啟誓丹青。

天尊重告飛天神王,此九天之章,乃三洞飛玄之炁,三會成音,結成真文,混合百神,隱韻內名。指此經之尊祕也,已具前解。所以尊祕者,故常委太一之神,試觀於人間,其試若過,又須啟誓,方行傳受。試觀之事,謹按《要妙立成訣》 云:昔受神經,人有試吾者,無故以杖槌吾手而血出,吾猶傾心向之,情不它念,是試之過也。經法有試投之約,未受之前,無故舉火燒其衣,衣盡而不言,雖爾,奸醜之氣,不形於外,非惡之言,不發於囗,方為過也。經本多作戒字,其理不明。《金玄羽章經》載傳授之法,皆五老授圖,太一試觀,故能攝生十方,領會洞天。又《玉清隱書》云:帝君領括眾天,試觀十方,則知試字誤為戒字審矣。《金玄羽章》乃云:攝生十方,領會洞虛,何邪。蓋六洞之中,以洞虛為西。然元始天尊令太一攝生十方,攝生炁又兼死籍而言,故云領會洞虛。如飛天神王總御生死是也。啟誓丹青,歃血為丹,繒帛為青,皆以執信效誠也。如《太極青精乾石@飯上仙靈方》,太極真人昔受之於太素三元君,尚云啟誓金青。況《生神

玉章》,乃元始禁書乎。

自無億劫因綠,宿名帝圖,不得參見。得眄篇目,九祖同仙。當採擇其人應為仙者,七百年中,清齋千日,齎金繒,誓心依盟以傳。慎之則享祚,漏之則禍臻。享祚則福延九祖,德重山海。招禍則考流億劫,痛於毒湯,風刀相刑,可不慎之焉。

因緣之報,如種植之功,耕而鹵莽,其報亦鹵莽,種而滅裂,其報亦滅裂。億劫因緣,非一日之積也,故修行之士,非一生便成。如許真君上升之時,帝詔云:子自多劫之前,勤修至道,萬法千門,罔不師歷。然則名載帝圖者,豈不有然哉。得眄篇目,九祖同仙。修行之人,須有宿緣,方可得眄其篇目。如《五帝內真經》 云:得道之人自無仙骨,玉名刻書,來生不得眄其篇目。有得其文,便為五嶽之宗師。此云得眄篇目,九祖同仙,與彼何異。但大洞之法,先解冥結,故稱九祖,與《五帝內真經》稍異矣。又有《大洞經玉訣》云:解七祖百結,隨風離根,配合遷基,達變入玄,修行之功,孰大於此。由是言之,《大洞真經》與《生神章》,豈不殊途而同歸。然學道之士,功未及身,必先鬼錄盡除,如有傳受,當擇其人有仙骨者,方可付焉。七百年中,清齋千日。此言傳經之限也。如元始天王授南極長生司命君《七十四方經》云:子更齋七百年,當受子三經。元始丈人受洪崖先生《內真經文》,以九千年一開。則知七九者,取陽數也。齋金繒誓心依盟以傳。按《三元品戒》云:施財以對心,推心以對財。其功等爾。古人求心,末世求財,古人非心不傳,末世非財不度。金繒誓心者。金取其堅剛,繒以代割髮。本經首尾丁寧戒約,初云竊之者風刀萬劫,魂死無生。次云閉心奉行,慎勿輕泄,風刀考身。此云慎之則享祚,漏之則

禍臻,以至風刀相刑,可不慎之焉也。

#1 終運:原誤作「終終」,據董思靖注本改。

#2 「個」字係衍文。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富豪游戏:中国民间财富大转移

    富豪游戏:中国民间财富大转移

    他们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他们是中国商界家喻户晓的传奇,从地产大亨到IT精英,从零售巨头到电商大佬,在他们谱写各自人生的同时,也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多彩的财富故事。深窥富人圈子,闲看“上流”社会的百态人生:创业之路上,他们也钻空子,拼钱拼爹拼人脉,甚至上演“空白套白狼”的好戏;而现实生活中,他们有的低调内敛,淡然安逸,有的则是灯红酒绿,张狂奢侈,为我们百姓看客上演着一幕幕有钱人生活的浮世绘。
  • 阿毗昙毗婆沙论

    阿毗昙毗婆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幻想器

    都市幻想器

    一件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就可以出产一部小说、电影、、游戏、动漫。同时还可以得到,一项想象中的能力,或者召唤出电影、游戏、动漫中的人物。韩笑作为穿越人士笑了,《X战警》《LOL》《龙珠》《变形金刚》《生化危机》《侏罗纪公园》等等。无数的宝藏等待着,韩笑去挖掘。于是恐龙出现了,汽车人出现了。。。。。。。第一次写书,写的不好大家见谅!
  • 天上掉下倾城妃

    天上掉下倾城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特工,却死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之手,再睁眼来,身份已变,身体还是原来的身体,却成了月祁国国君的妃,还传说掌握着月祁国国运的天女,妃她会做,可这占卜算命……他是月祁国国君,清冷孤傲,除了双生姐姐外,眼中再容不下任何人。他本是极厌恶她的,传说中的天女,竟然就是这么个又瘦又黑又无趣的小女娃,还要以他的双生姐姐作为交换,若不是姐姐执意如此,他其实根本就不想答应。本该受万人敬仰的天女,却被他扔到没人的角落放养着,反正就是有吃有喝不死就成。可后来,她的能力一点点显现,他突然发现,他的目光从她身上移不开了,其实天女,便是他命中注定的皇后。
  • 微凉手心

    微凉手心

    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宿命的久别重逢!在这个微凉略带些冷意的秋季,是命中注定还是宿命的巧合,让两个毫无交集的两人走在了一起。
  • 腹黑女王爱上冰山王子

    腹黑女王爱上冰山王子

    欢迎大家的支持,作者会不定时更新,但一定会更新到结局
  • 乱世王爷

    乱世王爷

    少年不狂枉少年,轰轰烈烈地闯五界这是一只虎和一条龙从不打不相识,到各种痴情各种恩爱的故事妖界王爷归来,要面对的,是怎样的风起云涌龙族至强血脉出世,等着他的,是怎样的暗流涌动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一群伙伴各种离别各种重逢的故事这是一个各种腹黑,各种爆笑的故事
  • 首席的致命情人:抵死不承欢

    首席的致命情人:抵死不承欢

    “你想逃?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过我顾家大少爷的手掌心!”他阴翳的说,带着玩世不恭的笑。“是吗?”她冷笑,骄傲的昂起头:“我的人你得到了,心你揉碎了,你还没玩够?”“乖,不是说了吗,你还没爱上我呢!”他是顾念北,在青江,他完全可以只手遮天。她不语,转头望着窗外蔚蓝的天空——她是夏雨桐,是青江艺术世家的小提琴公主,然而,如今,她却没有一只小鸟自由。……十日缠绵,画地为牢,他对她的好,她全都视而不见。一朝沦落,万劫不复,她对他的恨,他早已加倍偿还。谁叫她是总裁的女人,却抵死不承欢?
  • 寻宝异闻录

    寻宝异闻录

    世界上有数不清的宝藏:古代王公贵族所留下的不尽财富,深山老林中的奇异生物,大海深处的珍异瑰宝,但能找寻到这些宝藏的人月朗星稀。正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在珍奇的宝藏也终有人能够寻到,他们是专业的寻宝人,在旧时代被称为“憋宝”,专门找寻世上的奇珍异宝,是典型的外八行。他们行迹难测,或是在大山沟,或是在荒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寻找那隐藏在最深处的宝藏。
  • 世界经典智破奇案故事

    世界经典智破奇案故事

    侦破故事不论是民间流传还是真有其事,都代表人们不平则鸣的心声。在侦破故事中,忠诚与奸诈、勇敢与怯弱、正义与邪恶、公理与私刑、智慧与愚昧、文明与落后、真善美与假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烈的矛盾经过冲突、斗争、较量,一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我们不得不对邪恶产生深深地憎恨,对正义产生不懈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