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15000000009

第9章 张中行(1)

家乡三李

张中行

张中行(1911—)黑龙江人,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著作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等多种。

家乡三李通常说“三李”是指唐朝的三位诗人:李白、李贺和李商隐。那用西方的说法,都是头顶桂冠的人物。我这里说的:“三李”与那三位地位正好相反,不是处于高的一端,而是处于低的一端。他们是住在我们小村庄里的外来人,属于旧时代乞丐群里的人物,连名也不为人所知,大家都只称姓,曰大李、醉李和二李。

我们的小村庄在京津间运河以东,从西往东再往北折,曲尺形的一条街,不过四五十户人家。可是其东不过一里就是镇,有商店,可以容易地买到米面、肉食,直到美孚煤油和太古白糖。是我很年幼的时期,村里出了个由乡人看来很腾达的人物,先是上日本士官学校,以后从戎,一直作到杂牌军的师长。作了官,有势,有钱,在那时候,除了盖房、买地、娶小老婆之外,还要修祠堂,慎终追远,光宗耀祖。于是在村西头坐北向南修了四合院式的祠堂。祠堂之东是关帝老爷的庙,只有一间,关帝与周仓、关平合住,看来鬼较之神是后来居上了。祠堂每年不过热闹两次,清明节和年节,平时则无用,冷冷清清。不知是想废物利用还是别有机缘,在我上小学时期,里面住了外来的一伙人,当时通称为“化(读花)子”。总数五六个,当然都是男性,其中给人印象深的是三个人,都姓李。

旧时代,靠乞讨维持生活的人,数量不少,种类也不少。最高的是所谓出家人,包括和尚、尼姑和道士。据说他们可以使活人得福,死人免罪,因而不能不受到特殊的尊敬:要称为师傅,送钱送米名为供养。总之,论“名”而不问“实”,他们不属于乞丐的一群。当然,这是唯心主义的分类法,这且不管。且说算作乞丐的,明显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干户,沿街挨门乞讨,办法是站在门口,面对内院,用较响的声音说:“老爷太太,行点好吧,给点吃的吧!”另一类是有组织的,共同住在一起,并不挨门乞讨,因而也不喊老爷太太。他们奔走附近各村,帮助办理红白喜事等杂务,有的还能说书唱曲,作富翁的帮闲,甚至经营流动的商业,逢年过节,各户要主动准备食品,由他们上门来收。这两类有高下之分。

呼人为老爷太太的是甘居下流,乡人习惯称为“要饭的”,给人的印象是已经没落到毫无办法。另一类是很有办法,地位当然高多了,乡人习惯称为“化子”。自然,这分别是由来已久的,《今古奇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金玉奴的爸爸金老大位为“团头”,干的就是这种行业。这个职位还是依法传递的,所以有职位的凭证,就是京剧《拜杆》之“杆”。三李这个团体有没有杆,我没听说过,反正他们地位高,是化子,不是要饭的。

他们住在祠堂的西房,每天做些什么,不能详知。只知道他们相当忙,上午分别外出,回来或早或晚,食品不缺,日子过得相当热闹。像是还有些钱,记得每年夏天都买卖西瓜,由瓜地统购,在祠堂零销。

首领是大李,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略胖。只记得他颇有政客的风度,喜怒不形于色,与乡人交往是不亢不卑。这大概就是他所以能够充当首领的原因之一,除稳健以外,性情像是没有特点,没有特点正是他的特点。

醉李正好相反,是不只有特点,而且特点非常突出。他年岁、身材、胖瘦,都同大李差不多,只是面色总是红红的,因为无时不在醉中。他像是不大出门,也不惯于同乡人应酬,惟一的活动是留守,喝酒。这样多的酒,难道都是乞讨来的?共同过乞讨生活,容许他这样独享其乐,这是怎么回事?关于这些,我都说不清楚。但他如此这般地独享其乐则是乡人都知道的,所以称他为醉李。他们在祠堂连续住了几年,中间忽然发生一件奇事,使乡人大吃一惊。是忽然来一辆双套(辕前再加一匹骡)轿车(富人用的载人车),说是从(运)河西什么村来的,接醉李回家参加他侄子的婚礼。至此,乡人才知道醉李原来如此不凡,家里竟是大阔特阔。有人想,他也许因为什么事赌气出来,这回当然可以回去过富家翁生活了。可是万没想到,醉李谢绝了,还是住在祠堂里,每天喝他的酒。现在想,北京陶然亭有醉郭墓,据说这郭某是清末人,特点就是长醉不醒,于是死后成为北京一景。醉李就正是这样的人物,可惜他不住在京城,又没有在一地全始全终,于是就丧失了修墓成为一景的资格。

二李年轻,那时候不过二十多岁,来自何方不记得了,大概也不会很远。外貌与那两位大不同,清俊而秀雅,用《史记》的现成话形容,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人很聪明,能说能唱,常常从我家借长衫,到附近村庄去表演。村里人都喜欢他,对于他有才而屈居下层总感到迷惑不解。他在村里住了几年,随着集体离开,渐渐,乡人就也把他忘了。

二十年过去了,到四十年代后期,村里有人到北京来,见到我,说西单商场有个说相声的,艺名“大面包”,就是当年住我们村那个二李,问我知道不知道。我说我在西单商场见过此人,胖得头如大圆球,两眼眯成一条缝,那会是二李吗?他说没问题,吃得好了,发福了。过些时候,我到西单商场去逛书店,特意到东部空场,想看看大面包是否还有当年二李的遗韵。很不巧,那个场子冷冷清清,周围板凳上只有几位听客,场中间站着一个人,想是大面包的伙伴,正在开始说单口相声。开场白提到大面包,说:“我们说相声的,不管有人听没人听,到时候也得说。比如大面包,连着三天不露,人家就要说,准是痰火了。”周围游荡的人随着一笑,有的入内坐下。我是想比较一下大面包和二李,知道他没有真痰火,也就心安而去。但此后就没有再看见他,名演员而销声匿迹,也许真就病废了吗?张中行梁漱溟梁漱溟写下这样一个题目,先要说几句请读者不要误会的话。梁先生也属于歪打正着,因受压而名气反而增长的人,近几年西风渐猛,介绍梁先生事迹也成为热门,又他的著作,书店或图书馆的架子上具在,所以,照史书列传那样介绍已经意义不大;我还要写,主要是想说说我对梁先生的狂妄想法,其间提到梁先生的星星点点,殆等于挂脚一将。自知狂妄而还有胆量说,是考虑到,梁先生和我都是出入红楼的北大旧人(他讲六年,我学四年),受北大学风的“污染”,惯于自己乱说乱道,也容忍别人乱说乱道,所以估计,如果梁先生仍健在,看到,一定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可惜我错了,不该晚动笔;或者是他错了,不该急着去见上帝。

就由名气增长说起。受压,不只他一个人,自然就说不上希奇。希奇的是他不像有些有大名之士,识时务者为俊杰,每次新的运动或新的学习到来,就大作其检讨八股,说过去胡涂,现在受到教育,恍然大悟或又明白一些云云。这里插说一点意思,检讨中说又明白一些的其实是已经彻悟,因为能够鉴往知来,给下次的检讨留有余地;说恍然大悟表示除了根,下次检讨就难于着笔了。言归正传,梁先生就不同,是不只不检讨,反而敢于在大力压之下声言要讲理,纵使不了了之之后也曾闭门思过。这显然失之过于迂阔。但迂阔,其外含有硬,其内含有正,所以可敬;尤其在山呼万岁和“滚下来”之声震天的时候,能够不放弃硬和正,就更加可敬。

就算是挂脚一将,既然以梁先生为题,也要说说我和他的一点点因缘。他早年的重要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及近年的一些著作,我粗粗地看了,印象留到下面说。我和他只通过一次信,是四十年代后期,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当然要约请北大讲佛学的前辈写文章,于是给他写信。记得那时他在重庆,回信说,他不写,也许我的信提到张东荪吧,他说张东荪聪明,可以写。我是受了《红楼梦》第五回“聪明累”曲词“机关算尽太聪明”的影响,觉得他的话含有不敬的意思,所以感到奇怪,或者说,感到这样写的人有些奇怪。最近看报,才知道还有更甚者,是他复某先生信,表明自己不愿意参加什么纪念宴会,理由是某先生曾谄媚某女霸云云。我进一步明白,梁先生于迂阔之外,还太直,心口如一到“出人意表之外”。解放后他来北京,恍惚记得在什么会上见过,正襟危坐,不是寡言笑,而是无言笑,十足的宋明理学家的风度。他住在德胜门内积水潭西的小铜井一号,积水潭西岸是他父亲梁巨川(名济)于民国七年“殉(清)国”投水自杀的地方,卜居于此,不知道是否有悼念的意思。这次住北京,他不再讲佛学,改为“从”政,讲治平,接着就成为顽固不化的代表人物,我当然不便登门。一九七六龙年诸大变之后,无妨登门了,又因为无可谈(理由见后),所以就始终没有去看他。直到一九八八年,母校北大建校九十周年,承纪念文集《精神的魅力》的编者不弃,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书出版后送来,一看,文章次序是依齿德排的,居然有梁先生一篇,他生于公元一八九三年,高龄九十五,荣居榜首。我名列第四,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惧的原因是“冯唐易老”可不在话下。喜呢,是仅仅隔着冰心、冯至两位,可说是间接与梁先生联床了。梁先生这篇《值得感念的岁月》,是口述别人记录的,翻腾了北大的一部分老家底,我看了感到亲切;其中多提到蔡元培校长,他心情恭顺,态度谦和,我才知道梁先生原来是也会点头的。

对我的狂妄想法而言,以上是楔子,以下才是正文。梁先生直,追本溯原,近是来于其尊人梁巨川,远是来于天命之谓性。直,必自信,因为直之力要由信来。这自信也表现在学业方面。在这方面,就我深知的许多前辈说,他与熊十力先生和废名先生是一个类型的,都坚信自己的所见是确定不移的真理,因而凡是与自己的所见不同的所见都是错的。这好不好?一言难尽。难,因为显然不能反其道而行,不相信自己之所见。由这种坚往宽松方面移动,近可以移到承认人各有见,远可以移到推想自己的所见也可能错。近是客观所有,但这三位,我推想,是不会用民主的态度看待各有所见的别人的,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所见,并由此推论,别人的不同所见必错。这样,他们的宽松刚移到承认人各有见就搁了浅,自然就永远不会再移动,到推想自己的所见也可能错的地方。而其实,正如常识所常见,所见,不管自信为如何高明,错的可能终归是有的。还是总说这三位,因为惯于多信少疑,至少是我觉得,学业兼表现为品格就长短互见:长是诚,短是不够虚心。但这是大醇小疵,我们理应取大而舍小。

深追一步,正面说梁先生的所见。当然主要还是说我的所见,不能翻腾梁先生的学业家底。这里借用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说法,推想梁先生一定相信,他是“行”家,“知”是为他的行服务的。我不这样看。比如与北大的另一位,也是多年受大力之压的,马寅初先生,相比,就一眼可以看出有大差别。马先生的眼睛多看“人”,所以虽也悲天,但着重的是悯人。他不停于论,而是以论为根据,想办法。可惜被“人多力量大”的有权威的高论一扫,连人也束之高阁了。梁先生呢,似乎更多的是看“天”,即多想萦回于心中的“理”,虽然不至如宋儒那样,由无极、太极起的一贯形而上,但理终归是理,无论怎样像是明察秋毫,头头是道,却不免于坐而可言,起而难行。我有时甚至想,在眼向外看的时候,至少就气质说,梁先生,与其说近于写《乌托邦》的摩尔,不如说近于写对话集的柏拉图,或者再加一点点堂吉诃德,因为他理想的种种,放在概念世界里似乎更为合适。这是迂阔的另一种表现,由感情方面衡量,可敬,由理智方面衡量,可商。有的,说重一些,至少由效果方面看,还近于可笑。可是很对不起梁先生,我没有去商。责任的一半在我,因为自顾不暇。另一半,我大胆推给梁先生,因为我深知,对于不同的所见,尤其出于后学的,他是不会采纳的。

同类推荐
  •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15个最暖心的励志故事,有关青春、有关责任、有关未来、有关梦想。千万网友力荐,在迷茫时必读的温暖文字!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得到未来对他最美的回赠!包括人气网络名篇《青春不怕岁月长》《未来太远,现下就是永远》《一起欣赏这世界全部的漂亮》。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苏轼文集3

    苏轼文集3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穆时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穆时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穆时英作品集》描素的这些声音,这些脸,这些错杂的街头风景,全是熟极了的。
  • 在屋脊上行走

    在屋脊上行走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毛泽东的话。感谢生活是所有从事文学艺术创作者的切身感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理想,很难做到感同身受。而当一个写作者真正具有了这两种生活的时候,他的感受就具有了天然的真切、哲学的思辨、刻骨的铭记,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在屋脊上行走》在记录生活的主人公们艰难行走的同时,《在屋脊上行走》折射出了他们所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我感谢生活。
  • 你是我梦里的得到与失去

    你是我梦里的得到与失去

    12个最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错过的故事,却也有新的相遇。千万网友力荐,在寂寞时必读的愈疗文字!当你觉得不能再相信时,生活总会给你小惊喜。包括人气网络名篇《离别时别回头》《热恋时我们都是段子手》《初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热门推荐
  • 龙吟天地

    龙吟天地

    我本无心争斗,奈何世间不肯放我。也罢,龙有逆鳞,触之必死。看一个无知少年如何成就无上功绩,看一个游走生死边缘的人生,如何越挫越勇。
  • The Iceberg Express

    The Iceberg Expr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魔相

    剑魔相

    如若不能洒辉于日下,那我便要划破这天空,去见一见更加深奥的道路,既然正不容我,那么即使为魔,我也要我的道,凌驾于万道之上!
  • 迷途笔记

    迷途笔记

    "一次不同寻常的社会调查,开启通往未知迷途的神秘大门……“我”是一个研究“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生,跟随导师康锦一起经历了一场匪夷所思的社会调查。自称来自猎户座旋臂的农村妇女;把患了癌症的儿子制作成木头傀儡人的神秘老木匠;出没于黄河流域的神秘动物“水猴子”;“金店大劫案”中与警察交火的已逝者……各种神秘事件层出不穷,彼此间又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一切线索都指向了一个神秘组织——“同门社”。随着调查逐渐深入,一个巨大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 TFBOYS属于我们的悸动

    TFBOYS属于我们的悸动

    她们,成绩优异,家境富裕,长相漂亮,却不是什么好学生,打架喝酒,什么都做……他们,非常火的明星,他们和她们相遇,她们为了他们做出了很多事…………
  • 勇士之城(下)

    勇士之城(下)

    本书为电视剧《勇士之城》的原著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日军攻打常德城的战争背景下,以潜伏在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党员何平安与当地粮商沈湘菱的爱恨情仇为辅线,主要描写了在非常时刻之下,何平安、余程万为代表的常德城内国共两党以及沈湘菱为代表的民间组织自发合作,一致抗日,最终为保常德几乎全部战死的英雄事迹。
  • 与尸同眠

    与尸同眠

    最近谈了一个漂亮女朋友,竟然在我熟睡后,爬到我的身上……我本来以为是恶搞,但是我从知道我被偷拍开始,一切都变了,我看到在我睡着之后,我女朋友诡异的行为……深扒你熟睡之后,你亲密的人会对你做什么诡异的事情?
  • 胜鬘义记

    胜鬘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法相狂潮

    法相狂潮

    神纹技术的突飞猛进将法相天地这门从大乘期才能涉足的巅峰神通瞬间普及开来,修行标准直降至元婴期。在这个元婴多如狗的时代,经典的三头六臂法相,佛门传承的罗汉金身法相,妖族特色的本源法相,甚至生活化的挖掘机法相、添加剂法相、显微法相……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法相狂潮。
  • 花千骨之琳琅不悔

    花千骨之琳琅不悔

    她是现代琳琅,她是仙侠花千骨,而它是……妖神之力!一日,当琳琅穿越过去,魂穿代替花千骨从蛮荒出世,甚至于还有了个莫名其妙的孩子,那时,白子画又该是如何呢?——琳琅一直都知道,白子画爱的是花千骨,但是花千骨早在他放弃她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心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