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1700000038

第38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人学意蕴(5)

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但他又必须依靠别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马克思指出:“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能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马克思,2000:59-60 )“个体的我”的发展和提升不是自我可以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个体的我”在与另外无数个“个体”在共同体中相互作用所建构起来的,也就是说,“个体的我”的生成的前提是在共同体中与另外的“个体”产生互动行为。有观点认为少数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获得自由和解放,但马克思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1995:294 )。

合作性指的是人的生存发展中的互动一体性,体现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马克思, 1960:515 )。马克思在此已经揭示出人在生存发展中的共生性。人的自由发展是人从自然力和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获得解放的进步状态。在人类社会中,如果还有些人甚至哪怕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得自由,那么其他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就无法实现。正如黑格尔所说,世界上只要还有一个奴隶没有解放,那么其他一切人的解放就是虚假的。自由不可能在部分人那里实现,自由属于每一个人。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绝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超越历史和现实的条件随心所欲地行动。人只能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自己,获得那个时代所允许的自由。自由也具有历史性,每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人所享受到的自由都是不同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的过程。普遍性的社会交往中,每个人的存在都与他人的存在相关联,每个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都取决于他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与人们之间交往的发展状况。与他人的共生合作中谋求个人的自由和自主,不仅是实现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目的,也是展现个人本质力量的基本手段。

第三节 社会主体与社会合作的互动共生

合作的发展会促进人的本质发展,人的发展又会促进合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二者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合作的基础,也是合作的结果。在马克思那里,个人与社会具有统一性,人的发展固然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离开个人的发展,社会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一、社会合作尊重个性发展

由于受制于“思辨形而上学”逻辑,传统哲学视阈中个体自由和社会统一性看似得到了完满解决,但在实质上却无法保证现实个体的价值诉求得到真正维护,而理论所构想的社会统一性也根本抵抗不住现实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冲击。恰恰相反,当理性统一性被夸大成脱离现实生活的外在力量时,理性的控制也就出现了。同时,这种由理性所建构的统一性只能抹杀个体不断发展的个性。

在以往的社会里,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分离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在剥削阶级社会,剥削阶级大多视此现象为理所当然之事。马克思指出,在奴隶社会,奴隶只是奴隶主占有的会说话的工具,处于完全丧失人的本性的地位与状态。亚里士多德这样认为:“那种在本性上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他人的人,就是天生的奴隶,可以说他是他人的人,作为奴隶,也是一件所有物。而且所有物就是一种能离开所有者而行动的工具。”(亚里士多德,2003:7 )虽然自由民享有一系列政治权利,但由于缺乏个人的自主选择与个性生活,仍然是不自由的。中世纪时期,经济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除去政治关系与政治等级之外,没有其他关系和等级。因此,个体的社会经济生活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完全置于社会统一性的控制之下。马克思曾这样描述中世纪的广大农民:“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马克思,1995:678 )

不仅如此,政治国家还为个人规定了等级身份,即使个人通过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努力也不能改变,因为“以这种形式规定了单一的个体对国家整体的关系,就是说,规定了他的政治关系,即他同社会其他组成部分相分离和相排斥的关系”(马克思,2002:186 )。在强大的政治权力支配下,个人处于严格的等级身份限制与人身依赖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在政治国家中,被窒息了创造性与主动性。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个体的地位。排斥人的独立性、消解人的独立人格,是建立在人的依赖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的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个体独立性、自主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为得到物质利益,个体自利行为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道德的。个人私利是道德原则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个人主义被奉为普遍的道德价值基础。霍布斯肯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将保护和实现人的权利和利益追求作为订立契约、建立国家的根本动因。同时,他也倡导张扬“个性”的适度化,强调应兼顾他人、集体的利益,以不影响国家、集体和其他人的利益为底线,建议以平和的心态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他致力于发掘基于人之本能的种种激情和欲望,将它们视为具有自然正当性的合法权利。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这些思想家为其提供了理论辩护,个人主义发挥了进步作用。但是,后来个人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成为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只关心个体不关心集体和社会,人们甚至于相信只有损人才能利己,只有无德才能获利。这不符合人类的本性,也不符合人类的利益,更不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社会合作首先要尊重个性发展,而不是否认个体的价值诉求。马克思区分了人类社会的三种共同体,依次是“血缘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一种共同体模式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取决于能否恰当地处理个人和共同体的关系。只有立足于个体利益并关心个体发展的共同体才有可能成为积极的真实的共同体。另一方面,也只有认同共同体共同利益并自觉为之而奋斗的个人才有可能成为真实的个人。

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统一的,如果没有个人的解放,社会本身也得不到解放。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个人个性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基础之上的。与以往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个人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而是社会遵循个人个性发展的结果。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表现为个人主体性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及个人独特性的增加和丰富。也就是说,人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个性的模式化、同步化、标准化被取消,社会中的人的单调性、定型化被打破。每个人都追求并保持着独特的人格、理想、社会形象和能力体系,显现着独特的存在,显现着与众不同的差异性,即个人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不可重复性等。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和时间,人发展为自由、自觉、自为的主体,人从对物的追求变成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人最终成为自己的社会的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了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1995:760 )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个体的能力和个性的自由日益发展,人类对自然与社会进行自觉调节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作为社会实践的行为主体和社会关系的相应载体,人的个性发展是社会秩序的价值所趋,让社会主体真正成为自身的主人,把个体的思想、意志、情感、愿望等纳入社会秩序建构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体与社会共同体的协调发展。

社会合作需要公平、秩序和稳定,需要以个性自由、实践劳动为基础建立一种普遍性的交换关系。这种关系不是靠人情、等级和特殊性,而是依靠个人、群体、社会的主体自觉性意识,建立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为向度的共同规则,遵循具有普遍性的规范和程序,共同促进和维持社会的健康运行,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现代人际关系———合作关系。

二、社会合作的本质在于利益关系和谐

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利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首先是一种利益活动和利益关系,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实质上就是一种利益矛盾和冲突。

同类推荐
  • 卢梭的智慧

    卢梭的智慧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三基五学,三强五行。三基五学即前八篇,三强五行即后八篇。其中:三基:爱亲,阐述孝道是立身之本。五学:每个人都要“明德、守中(道)、行正(直)、知礼(仪)、通变(化)”,讲个人的基本素质。三强:强学习、强交往、强行止。五行:人要做到“为公”,“循法”要加强法制,“垂范”要有颜回一样有良好的人格,“能行”是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学好知识,服务社会才叫“有为”。
热门推荐
  • 腹黑娘子造孽爷

    腹黑娘子造孽爷

    凌倾雪,二十一世纪的王牌杀手。冷酷无情,残忍暴虐,是她的专属语!但谁人又知,她杀的都是该死之人!她有何错?一朝阴谋,一朝穿越,让她成了一国公主,原以为上天眷顾,赐她一世安宁。可亲眼看到亲人被人带走,才知道是自己太天真。从此往后,她不在只为自己而活。胆敢欺她者:杀之!伤她亲者:诛之!挡她者:灭之!
  • 极品麻辣王妃

    极品麻辣王妃

    中华美女特种兵,意外穿越到大明成化年间。救太子,订婚约;寻古墓,上演古墓丽影;闹黑市,虎口脱险;惩贪官,救民于水火;调戏四大才子,建造军事强国;不管你是太子、公子,还是将军、侠客、小才子,通通给本宫洗白白等好了。惊险,刺激,轻松,搞笑,啼笑皆非,嬉笑怒骂,一代刁蛮性感王妃,带你闯荡,不一样的大明王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树生

    大树生

    树生,撑死个狗头军师,驳杂风水命数,慧眼明珠搏伊人一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大智近妖的凶悍人生。
  • 邪王娇妃:废柴要逆天

    邪王娇妃:废柴要逆天

    称霸新世纪的一代巾帼,却穿越成人人唾弃的绝世废柴,看她如何重登高峰,称霸天下!炼丹药,掌神兽,竟然还有一只萌萌哒的玉王爷。她一脸不信任:“听闻玉王爷杀人如麻,嗜血如水,叫我如何信你?”某男邪魅一笑,抓起她的神兽小白:“我怎么样,王妃难道不清楚?”好了好了!清楚了,堂堂风王爷不仅杀人如麻,还灭神兽如家畜,卖萌踩死萝莉花!
  • 晚安,故事

    晚安,故事

    相亲相爱的双胞胎远离城市的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双胞胎。他们家庭富裕,哥哥既无须赶走弟弟,弟弟也不需抢夺财产。他们的父母早亡,两人相依为命,住在山脚边大橡树下的房子里。双胞胎长得很像——同样英俊。好像流落世间的王子,再加上父母双亡,如果有人耐心考证,相信一定能发现些什么。淳朴而富有同情心的村民相信着,隐隐约约,双胞胎不同凡人。打从双胞胎来到这里,村民就对他们很尊敬。兄弟俩的离群索居也加强了这种尊敬。
  • 王俊凯,我爱你

    王俊凯,我爱你

    最爱王俊凯!喜欢小凯的四叶草进来看看吧!
  • 忠犬寻妻旅

    忠犬寻妻旅

    混沌初开之时,出了一个害人精:他忠犬、偏执、疯狂。现任君主将他招去做丈夫,他从此成了她专属的忠犬。可是,谁能告诉这位君主,他这个害人精居然让她惹祸上身?她默默地想:可不可以退货啊?
  • 凶残大帝

    凶残大帝

    一部无敌死小孩的蜕变史,一部凶残熊孩纸的奋斗史!
  • 梦境传说

    梦境传说

    传承逆天神力、练成天外化身、手控辟邪神雷、挥手灭杀远古妖兽,抬腿踢飞上古神王,将那些狂傲的天才全部踩在脚下!驯服超级魔兽,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踏上终极强者巅峰!杀戮于九天,纵横于苍穹,八荒六合唯我独尊!
  • 隐圣传奇

    隐圣传奇

    十六年前武林巅峰一战,魔道第一人“魔主”龙炎仅凭一己之力,竟将正道五大门主击杀!之后又与正道第一人“剑圣”林天成激战!因此正、魔两道爆发了一场大战,然而大战之后正、魔两道又默然陷入冷战中。十六年后,原本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乞丐”,因命运为寻“身世”而进入了强者为尊的武林;而隐藏在黑暗中的幕后黑手,又开始了自己的图谋,深陷其中的“小乞丐”命运将会如何?江湖盛传封存着神兵的“隐世谷”是否存在?不知所踪的魔兵又将被何人所得?十大名剑的持有者又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