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6300000002

第2章 村社变社区 村民变居民(2)

她笑了笑解释道:“文明户指的是精神文明,包括家庭和谐、讲究卫生等等;而勤劳、有产业的就可以颁发创业奖。我们全家都很勤快,农业上一年可以收入几千元,过去不带娃娃时种草莓可以收入1万多。我爱人不打牌,天天骑自行车到12公里外去种庄稼,说是锻炼身体。我们整个小区内打麻将的也不多,老人们有的搞竹编,有的编草帽,老太婆们摆龙门阵时手里都在编草帽辫,年轻人出去打工了,老人们在家也忙得很。小区里很和谐,大家素质提高了,都很爱干净,没有吵嘴打架的。3年了,我们这里只发生过一次偷盗,还是外面的未成年人到小区来偷东西,后来破案了。”

说话时,有人送来了新出版的《双流报》,是县政府免费送给每家每户的。这又是双流县在建设新农村中让人想不到的新举措。

谢绿蓉还介绍,小区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住户们每月每平方米交一毛钱物管费,请了四个清洁工,负责打扫清洁,维护小区的环境,小区里备有垃圾桶,垃圾专人负责集中拉走,还有警务室和医疗站……“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哩,一个北京的报社社长参观后就说‘你们住的是部长级的连体别墅……’我们这里最先烧气,现在城里有些地方还办不到。自来水也通了,和城里一样。但我们这里比城里安逸,比城里舒服。娃娃两岁大就会爬健身器了。你说怎么样?”

迎着我羡慕的目光,谢绿蓉又高兴地邀请我参观她的后花园。花园不大,种满了豇豆、豌豆、辣椒、茄子和番茄等蔬菜,还有蜀葵、海棠、石榴和桂花等花木,篱笆也是由鲜花组成的。蜀葵正在开花,粉红的花朵非常灿烂,正如谢绿蓉的笑容,也像她幸福的生活,深深地印进了我的心里。

◆我的腰杆挺起来了

“我的腰杆挺起来了!”当我向郫县安德镇交通村村主任张家林了解安置小区的情况时,他竟充满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他的这句话最初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大概由于我不是个农民,便从来没有体会到他作为“二等公民”在心灵深处的那种悲哀、无奈和不平。

张家林是一位五官端正、身材魁梧、刚刚跨进40岁的“帅哥”,但一提起过去的生活,他的脸上便会出现一种十分复杂的表情。他回忆起了过去有些城里人对农民一些带侮辱和歧视的称呼,诸如“弯脚杆”“硄子石”“豁皮”(对农民的蔑称)等。他说,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大家都知道“劳动创造了世界”,但由于体制和政策上的鸿沟,农民始终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改革开放后虽然在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但农村的希望仍然十分渺茫。城市人在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而许多农村人却有一种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像毒蛇一样啃啮着人们的心,似乎只有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毕业后跳出“农门”,才是农村人唯一的出路。

“我的姑姑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这是全家人的骄傲,但我却常常觉得她和我似乎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张家林叹着气感慨地说。

由于家庭贫穷,张家林16岁初中毕业后就被迫到成都打工,最初是每天1.7元钱的泥工,后来又去餐馆,每月有了30元钱……到后来,聪明的他和许多进入城市的农民一样,自己做小生意,开小餐馆、办标牌厂、搞广告公司,挣得了一些钱,结了婚,也盖起了一座一楼一底的小楼。

然而,小楼的四周仍然是贫穷的农村,小楼虽然漂亮,但却没有天然气、自来水和光纤,没有快捷的信息通道,四周也没有宽阔平坦的道路。在和城里的生意伙伴们聚会时,敏感的张家林仍然感到自卑。

“直到2005年搬进了集中居住小区,我的腰杆才硬了,”张家林的脸上浮上了微笑,“在朋友面前,我的腰杆挺起来了!那时一听要搞工业园区,搞‘三集中’,老百姓便强烈要求拆迁,要求搬家,巴不得能马上享受城市人的生活。现在,我们的小区就在城镇上,有天然气、自来水、光纤和物业管理,我仔细算了算,我们的绿化面积比城里的小区大得多,房屋的密度比他们小。总之,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而且居住环境比城里人更好!说句老实话,我们农村和农民是统筹城乡最大的受益者。”

张家林的话让我的思想震动,过去我只想到搬进小区是让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却没有想到,在“人格”上、在做人的尊严上,搬进小区对他们也是如此重要。

什么叫“让农民过着有尊严的生活”?什么叫“让农村共创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想这应该是具体的体现之一。

安德镇在搞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之初,为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曾大张旗鼓地动员农民迁入新建的小区,张家林的小楼正好在工业园区规划的面积之内,于是便进行了拆迁。

拆迁的政策十分优惠,农民原有的楼房每平方米赔偿280元,林盘、青苗、猪圈、围墙等都要进行赔偿;而小区的新房每平方米价格也是280元。拆迁后每人可购35平方米新房,两者相抵,拆迁户还会剩下几万元用来装修。张家林原有的小楼面积约两百平方米,5口人便分得了175平方米。

正如张家林所说,新房就在安德镇街上。门前的马路四通八达,小区附近有超市、宾馆、药房和餐馆,还有一所著名的职业高中和两所大学;小区内有美丽的花园、健身广场、篮球场。绿化带上种植了大面积的桂花、海棠、桃树、金叶女贞和红叶李……高高低低,红红绿绿。对现有的新房和小区的环境张家林感到十分满意。

除了居住环境,让张家林感到满意的还有社保。“土地征用后上面就给农民买了社保,这是真正的好政策!男60、女50或55岁(2010年后女也是60岁)以后每个月可以领到七八百元养老金。说句老实话,我都没有每个月拿几百元给父母亲……征了土地的有社保,没征用土地的,和城里人一样,也可以购买养老保险,交得多领得多,解决了老龄化问题,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了。在医疗方面,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补充保险,也解决了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

“拆迁的农民得了好处,没有拆迁的呢?”我问道。

“没有拆迁的也得了很大好处。产业化园区建设后,几十家企业投了产,很多农民经过培训进厂当了工人。就说自己种地吧,过去我们这里很多村连路都没有,卖粮卖菜都很困难。有个姓方的种菜大户,单是雇人拉菜,每亩地就要花去400到600元。现在路好了,收菜的老板可以把车直接开到菜地边,再也不用雇人拉菜了。交通改善后土地也增值了,过去1亩地的租金只有300元钱,现在提高到800斤大米了。”

我问,现在的农村还有没有问题呢?张家林坦率而尖锐地回答:“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搬进小区并不等于就变成了城里人。不光失地农民要提高素质,整个农村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否则整个社会的水平也不会提高。”

在担任村主任之前,靠做生意,张家林一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担任村主任后,由于工作忙,他已经把公司承包给别人了。村主任的工资是每月530元,另外的500多元到年底视任务完成情况而定,用车、打电话都靠自己掏腰包。农村基层工作直接面对千家万户,矛盾很多,特别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时,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长远利益都息息相关,矛盾更大量涌现,村干部挨骂已是家常便饭。再加上现在的村主任主要是为村民们服务,财务开支以及各种重要问题都要交村民大会或议事会讨论,大家签字后才能进行。因此,有时他也认为“这个主任没当头”,但反过来一想,这活路总得有人干,既然大家信任,选举了他,就还是得好好干下去……

◆我的龙门阵摆不完

傍晚,我走进了张家林住的居民小区。小区一片祥和的景象,年轻人在篮球场上打篮球,儿童们在花园里追逐着嬉戏,老年人坐在一起聊天。69岁的老大爷刘祖贵听说我是来了解统筹城乡的,便凑上来热心地邀请我到他家里看一看,并且说:“我的龙门阵摆不完!”

这一句话引动了我的好奇心,便去到了刘大爷的家里。他家也是建设产业园区时被征地拆迁的。拆迁前有220平方米的小青瓦平房,老两口、两个儿子、两个孙子都住在一起。拆迁后分家了,两个儿子各分得了105平方米的三居室,他和老伴儿的住房是71平方米。由于面积增加,全家找补了3000多元。

刘大爷的住房是全装修的,还吊了顶,安装了豪华的灯具,房里沙发、电视、博物柜样样齐全。家里没有人——老伴儿晚饭后出去散步了,这也是农村人近年来养成的新习惯。

刘大爷摆起了他的龙门阵:

“过去我们家难得吃一回肉,老婆白天在地里干,和男人一样手里拿根扁担,晚上还得熬夜给娃娃们做鞋。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买一个‘锅盔’(一种面饼)都得分成四份,根本不够吃。每天从清早做到天黑,年底一算账还‘倒挂’。女儿要上学,连学费都交不起……”

“我原先在电站工作,1960年从电站回来结婚,当时家里真是一贫如洗。妈的眼睛看不见了,家里的房子也拆了当柴烧……我用三块石头支了口锅,用树枝丫搭了个‘叉叉房’……老汉儿是推‘鸡公车’(川西平原上的一种手推独轮车)的,66岁死了。姐姐害了肿病,40多岁就死了!现在看见小区里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过得快快乐乐,我就想起了他们……

“我曾经修过五次房:修叉叉房结婚,以后修‘花花穿’——穿斗房,再以后盖的房被火烧,最后修了小青瓦房……老乡(当地人对‘老婆’的称呼)人虽然勤快,但家里还是每年到腊月间就没粮了。‘文化大革命’中有农民偷偷拿自家的鸡蛋、布票进城换点粮票,我也换过。有个女人悄悄进城卖鸡蛋,被市管会抓住了,说她投机倒把。女人想不通,最后竟跳了河。我们把她捞起来时,已经死了……直到改革开放后日子才慢慢好了起来,可以做生意了,我便在路边开了个小餐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苍蝇馆子’。”

提起现在的生活,红光满面的刘大爷表情便生动起来,嘴角挂着微笑,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神情。“原先我们住的地方像个烂泥塘,一出门便是烂泥巴,下雨天即使穿胶靴都不行。现在呢,一出门就是水泥路,离街又近。我不开餐馆了,早晨起来后就做做老年操,早饭后上街买点菜,下午打打牌,老乡晚饭后还要出去转转,像城里人一样散散步,回来再看看电视。穿的衣服两三天一换。家里电视、冰箱、饮水机啥都有。过去一个月吃顿肉,现在是隔顿不隔天,天天都可以吃。老人们个个都养得白白胖胖的……”

70左右的刘大爷还骄傲地说:“至今我也没闲着,我被大家选为小区里的‘栋长’了!”

“栋长”,顾名思义就是一栋楼的业主代表,不是“官职”,主要是进行公益性服务。刘大爷的任务正是如此,除了监督小区的环境卫生外,还负责小区的保卫工作。

刚进小区时,散漫惯了的庄稼人对环境卫生并不讲究,“不干不净,不生毛病”本是一些人的口头禅。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折花木的人不少。后来小区便雇了三个保洁工和一个“劝说员”。劝说员是小区内的住户,工资不高,每个月只有300来元报酬,但在劝说员和“栋长”们的说服、监督下,住户们终于逐渐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整个小区变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了。除了“卫生”,还有个“安全”问题。过去小区里“贼娃子”很多,外贼和内贼相勾结,住户们防不胜防,经常丢这丢那。这个拥有500多住户的小区,共有汽车170辆左右,曾一个夜晚丢了两部,一个月内连续丢了好几辆;自行车和电瓶车丢失得更多,曾一夜丢了6辆。社区每月花8000元请了10来个保安,并且包吃包住,仍然无济于事。后来保安们嫌责任大、工资低,竟干脆辞职不干了!

怎么办呢?经大家研究,便把责任交给了6位栋长,由他们日夜巡逻,解决治安问题,工资仍然是每人每个月800元,只是不包吃住。6位栋长的年龄都是50至70岁,对村里的情况很熟悉,他们纷纷找有“前科”的人摆龙门阵、“打招呼”,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与此同时,又执行了严格的巡逻制度。白天3个人值班,晚上还有3个人通夜值班,每隔10分钟便巡逻一次。采取这些办法后,效果十分明显,社区已经半年多没有丢失过财物了。

过去刘大爷家的土地是以租代征,每年每亩地可以得到400公斤大米和350公斤小麦的租金。但多年来已经离开农业生产的他,一直想把土地干脆出让。2010年元月,便以每亩25800多元的价格“卖”给了征地部门。夫妻俩2.6亩多地,一人拿到了4万多元现金。拿到现金后,除剩下3万多元外,两人花5万元买了养老保险。从交费的第二个月起,每人每月便领到了700多元的养老金。

对于“卖”掉自己的承包地,两个儿子并不同意。他们看得更远,认为土地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想等以后土地增值后再处理,但刘大爷有自己的道理,他对儿子们说:

“我们苦了一辈子,儿子结婚、女儿打发都靠我。办喜事时哪回不是摆了20多桌?现在我们老了,要是不卖了土地买社保,让你们俩每人每月拿出500元给我们,恐怕3个月后你们就得闹离婚!买了社保,我们活得逍遥,活得开心,也不会给你们增加负担。又有啥不好?”

儿子们想想父亲的话确有道理,也就默认了。

刘大爷说:“现在村里的老年人绝大部分都想通了,都愿意让出自己的承包地。过去很多家庭都是为了钱吵嘴过孽(闹纠纷),儿媳往往对老人不好,老人们吃受气饭,很造孽(可怜)。现在有社保后,小的对老的态度变了。话又说回来,我们眼睛一闭,财产还不都是他们的。”

刘大爷的话说得很透彻,他是一个智慧的老人。

现在刘大爷老两口过得幸福,孩子们的生活也不错,两个女儿和女婿都在企业里打工,一个儿子开歌城,另一个儿子搞装修——遗憾的是,这个儿子的媳妇患上了一种疑难病,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花了1万多元,出院后仍然每半个月就要到医院去一次。由于有社保,报销了一部分费用。村委会曾想让他们家吃“低保”,但被儿子拒绝了。儿子说:“我们能行!”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 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热门推荐
  • 雪球专刊第025期:做投资?别闹了!

    雪球专刊第025期:做投资?别闹了!

    既然那么多人都认为投资股市是人生的重要选择,是财富自由之路,是梦想的起点,我当然也要尊重大家的观点。但今天周末,闲得没事,就做了个电子表格,假设了一些场景,供各位有心人讨论。
  • 陌路花开之盛夏遗失的爱

    陌路花开之盛夏遗失的爱

    她在锦年韶光中与他错身而过,行色匆匆间的回眸一瞥,便注定了一世的纠缠。盛夏光年中的倾城容颜,成就了最后一个夏天里没有再见的回忆。在时光流淌中,彼此的依赖慢慢仓皇失措的,碎裂成尘埃的模样。来时的路仍旧美好如初,只是路的尽头,幽幽响起一首未完的殇歌。刻骨铭心的爱恋,飞蛾扑火的热情,都将在那个夏天消失殆尽。我们固执的以青春的名义,守候着彼此间戒不掉的爱与想念。直到流年染指,青春未眠。只是——此去已经年。
  • 新聊斋风月录

    新聊斋风月录

    新聊斋,新在以“聊斋”写法写现代人生;本作品,新在以十二生肖为主人公,形成聊斋故事系列。该长篇系列故事,按照十二生肖顺序分为12卷;旨在描摹社会百态,揭示与百姓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问题,几乎涵盖了现实社会诸多敏感话题,诸如网恋利弊、北漂生活、房奴悲哀、官场腐败现象、投机钻营手段、职场众生态、人才埋没、出售假冒伪劣、世俗偏见危害、创业经验、收藏引发纠纷、婚姻与爱情变异等等,且饱含作者自己深刻的人生感悟。创意新颖,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刻画鲜活,文笔功底较深……
  • 与死亡接触的日子

    与死亡接触的日子

    与死亡接触时,笔者真实的感受,很多没像电脑上誊写,嫌弃誊写太过无聊,以后会不定期誊写。不是玄幻小说。
  • 沉香檀

    沉香檀

    乱世,情仇,爱恨,痴怨。复仇无望,复国无门。我知道我不爱你,要嗜你鲜血的玲珑剑却用来伤了我自己的性命。我知道你在骗我,此一世,你从没有真心。何不放我离去?曲笛颂雅,不及你一舞飞花。君临天下,不敌你诀别天涯。生死同衾,不过是一场笑话。
  • 好莱坞一九九四

    好莱坞一九九四

    很多年以后,人们谈起1994年,总是把这一年称为电影的奇迹年。这一年出现了太多名垂青史的杰作,《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在这一年,金-凯瑞、布拉德-皮特、基努-里维斯开始在大银幕上走红;也是在这一年,乔治-克鲁尼、珍妮弗-安妮斯顿开始在电视剧里走红;不过最重要的是孙润在这一年拍出了他的第一部电影。
  • 微笑背后的坚强

    微笑背后的坚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它,不一定要闪闪发光,也不一定非要实现,把它埋在自己的心里就好!
  • 我的丈夫是豆丁

    我的丈夫是豆丁

    一个梦想有个家的屌丝女,在被屌丝男友假死真抛弃后,一怒之下嫁给了比自己大廿岁,长得如同豆丁般的男人。从此我的丈夫是豆丁诞生了。而这个男人除了是她的丈夫以外,其他的一切都不在考虑范围内。这是个没有爱情的婚姻,也是一段不断逃离与不断纠缠的婚姻。在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生活中,屌丝女与豆丁男的感情到底何去何从?是否我的丈夫就真的只能是这个,即无财又无貌的豆丁男?……敬请稍候,广告过后更精彩哟!
  • 世界之主:归来沉睡

    世界之主:归来沉睡

    世界的出生,人类的出世,宇宙的出现。都是由什么而来的,不得而之。只知道它的存在,不知道它存在了多久,为什么而存在,如何存在。有人说是女娲创造了人类,有人说是盘古创造了世界,这都是传说。世界有:神,魔,鬼,魂,人,妖,兽。这些又是如何出现的,它们又会在哪,不得而之。传说有:神界,魔界,人界,妖界,冥界,仙界(修仙界)。这六个世界又在哪?或许还有其它的世界?唐玲,一个普通的白领,兼职网店店主,年薪上100万。一次意外,让她的一生全然改变,她将会知道这个世界的由来,只不过这又会让她做出什么样的牺牲呢?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