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54500000002

第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思考(2)

四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作了科学总结,指出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决议》指出,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决议》指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他还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决议》指出,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他把游击战争提到了战略的地位,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他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解放战争中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这些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的极为杰出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包括海军、空军以及其他技术兵种)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包括用于自卫的核武器)的重要指导思想。

——政策和策略理论。《决议》指出,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他在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决议》指出,毛泽东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方面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例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等等。他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革命工作要极端负责,要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等。这些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党的建设理论。《决议》指出,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实现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一极其艰巨的任务。他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新中国成立以后,鉴于我们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上述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决议》指出,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由上可见,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系列理论成果,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第一次飞跃,新的实践必然呼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有新的提升。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实践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薪火相传,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范畴,最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这一论断。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所有创新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之所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适应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需求。正确认识时代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和依据。“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时期的新的历史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邓小平从这种世界格局的变化出发,以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当代世界的矛盾和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认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邓小平正是以此为立论的基础,以这种时代眼光和世界历史眼光,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发展思路,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为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中国由此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可以说,对世界历史主题变化的深刻把握和准确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时代根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时代依据。迄今为止,虽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国际挑战也纷繁复杂,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加快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趋势没有变。对于中国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背景下所进行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适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毛泽东思想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虽然毛泽东本人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但由于受时代和实践的局限性,整体而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曲折的。同时,社会主义其他国家的建设也在徘徊中积累了诸多经验教训。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改革之后,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回答前进中的问题。一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原则、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了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些理论需要总结归纳,实现整体的提升。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社会如何向前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如何科学认识我国国情、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如何推动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回答。总之,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实践的需要呼唤着新理论的诞生。在上述实践背景下,逐渐形成了指导中国实践的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形态理论由此形成并逐步发展。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了实现理论飞跃的丰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肇于邓小平理论,而邓小平理论则是在科学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经验主要来自于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的经验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贵探索。在宣布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沿着社会主义之路进行了长达20年的探索。这一时期,党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和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正面的历史经验。而所遭受的挫折和失误,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惨重后果,则从反面提供了历史教训。对此,邓小平在1980年10月的一次谈话中深情回顾说:“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正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这段话概括地说明了邓小平理论和实践同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继承、纠正、发展的三重关系。

第二个层面的经验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苏联的探索,而且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苏联逐渐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及建设思路的理解,并给以固化,形成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然而,长期推行一种模式难免会带来弊端。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过改进这一模式的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从根本上走出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束缚,改革收效甚微。事实证明,实践越是向前发展,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积弊越深,直至发生了“东欧剧变”这样的政治大地震。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以这样的结局收尾,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遗憾。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实践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疑提供了重要借鉴。早在1985年8月28日,当时离“东欧剧变”的发生还有四五年的时间,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就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是一段有着重要意义的论述,既显示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洞察力,也表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至于“东欧剧变”的结局,更是时刻敲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一面警钟。

第三个层面的经验是西方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二战”结束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借助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加快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此,邓小平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第三次复出以后,很快就出访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的距离。他在1978年10月24日参观日产汽车工厂时发出的“我知道了什么叫现代化”的感慨,既反映了他对中国现代化任务艰巨性的认识,也暗示了他充分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决心。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国家的长处,除了吸收国际资金、先进技术外,还要学习国际上的管理经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之路之所以比较顺利,重视向国外学习,特别是向发达国家学习,是一条重要的经验。

同类推荐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恶性的较量大概就是政治博弈,良性的就是大家有事无事坐在一起,谈谈人生观与宇宙观。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用“桃子”做武器,杀死了三个力敌万人的武夫,这是中国最出色的刺杀事件;专诸刺王僚的故事想必人尽皆知,显而易见,在饭桌上革别人的命远比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来得直接,来得有效;赵匡胤用一顿饭就把武将手中的兵权轻松解下……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从历史上著名的几场饭局来看,有时想要革命,还真得请客吃饭不可。因为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摆不平的事,一顿饭就搞定了。
  •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本书是由两位欧洲当代著名汉学家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汉学系廉亚明博士(Dr.Ralph Kauz)和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葡萄鬼博士 (Dr.Rodrich Ptak)撰写的关于元明时代中国与波斯湾口主要国家之一伊朗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史的专著。作者以中国元、明两朝记载中国与“西洋”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关系的第一手文献,尤其是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日志和航海图为基础,结合西方历代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对这段重要的国际关系史进行了精辟的考证和诠释。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旗帜的力量

    旗帜的力量

    该书分为:理论研究篇、决策咨询篇和党校教育篇三辑。收录的文章是作者1979年~2004年从事理论宣传、研究、教育工作的主要科研成果。
热门推荐
  • 贵族三公主与三王子

    贵族三公主与三王子

    三个贵族公主被父母从英国叫回来中国读书,而又与三个贵族王子为同班同学。三个贵族公主的父母又为何这么做呢?而三个公主与三个王子都是黑帮帮主,他们会知道对方的身份么,又将会擦出怎样的校园生活呢?
  • 斩断乾坤

    斩断乾坤

    我敢发誓,整个学院里喜欢小颜的男生多如牛毛,小颜能从那么多优秀的追随者中一眼看到我,首先要感谢的是那个还没有完全堕落的时代,那个还文艺青年存活的没落年代。来自农村的我仿佛与生俱来有着一股不服输的自卑式自尊,九十年代的大学校园里文艺气息虽然比不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华夏初始,但从如火如荼的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风潮看来,数千年的孔孟儒家大德正同新形势新思想展开激烈的意识领域的斗争。那时候,我除了泡在图书馆里贪恋的读着据说能多解决人类思想问题的来自蔚蓝色星球不同方位犄角旮旯的各色文字,然后就是篮球场上疯狂的扣杀,想来我崇尚为人的
  • 万年约

    万年约

    宠她,怜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万年,亦可等,千世,心不变。亦正亦邪的混沌世界尹邪:“一切尽在我手!”梵天:“命途早已既定!”身负重任的命定之人,穿梭千世的坎坷命途云迹痕:“弑羽——封印!千世轮回,望,我不要忘了你。”沐莲净:“万年之约!”情之如何,如滴石之水,不见其多,不见其强,却不觉间凿开了心房。万年轮回,是开始还是结束!追寻上古,绝世之恋,救世之谋,当如何书写?正邪之扇,迷雾重重,究竟何为真相······
  • 地狱家园

    地狱家园

    这是一片充满绝望和让人恐惧的世界!这又是一个无比真实和令人感动的世界!这本书将为您真实记录下因为战争而引发的一个全球化的丧尸病毒危机事件,并尽可能的真实还原深陷在其中的人们如何挣扎求生,如何找回人性,如何完成使命,又如何拯救苍生的故事。这里没有超能力,没有各种光环,更没有奇迹,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这里的每个人也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本书将采用“多视角主线”的叙事方式来带动剧情的推进。)
  • 狂傲女将军:落嫁傻妃

    狂傲女将军:落嫁傻妃

    当洛帝掀开和亲公主面纱时,他惊得膛目结舌,连连后退,突然暴怒,佛袖,“胆敢侮我者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他狂笑不止,片刻之后,“打入冷宫!”“失决策者,必将失国!”她妩媚的看眼他,柔声淡淡的道。他狂笑戛然而止,深思数秒,“她是个其貌丑陋的奇女子。”“帝王,你会召见我。”楚惊心喜。“皇上,你崇拜姐吧!”“不,朕要宠你!”他扑倒·····
  • 蛊心

    蛊心

    传说情蛊会使两个人相爱一辈子、永不分离。当许菡遇上腹黑上司安宇轩时,接连不断的霉运开始展开;先是救人不成险些被打,后是与新上司安宇轩传绯闻;在职场中的各种花活儿被使出来之后,许菡选择坦然面对、磨练自己!这可以看做是一个有预谋的大灰狼寻找小白兔、磨练小白兔、让小白兔与自己比肩的温馨故事!
  • 天价契约,总裁克制点

    天价契约,总裁克制点

    “身为Dake夜店的舞女,装什么三贞九烈?”他以为她已不再是处子之身,并在她身上搜寻曾被抛弃报复的线索。“求你,放过我。”当七年前的分手恋人再次重逢,当七年前的感情再次回归主线…然而,在那美丽的夜晚,他与她终生约定,不到末日崩塌,不到天地合并,她将无法解脱,此刻,她沦陷了。舞女的身份总是遭到周边唾骂,同伴歧视,而这其中,却一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在他面前,她无法潇洒离开,在他眼里,她也只是个无法逃离魔掌的囊中之物。恨爱交加,该如何化解这份孽缘,舞女的一生,是否会永堕至此?
  • 厄斗

    厄斗

    为身世,他孤身闯入冥界。为真相,他卷起冥界风云。为朋友,他独挑三界群雄。为和平,他掀起战争风暴。灭族之谜,厄难之始,他如何揭开谜团,查出真相?三界追杀,绝境怒吼,他如何逃出生天,笑傲三界?当血仇面临芸芸众生的挑战,他如何选择?血与仇的疯狂,厄与难的漩涡,痛与苦的挣扎,爱与恨的纠缠,一切尽在《厄斗》。PS:本书坑多。多而不烂,意在求精。读者需谨慎之
  • 奥秘小百科

    奥秘小百科

    如何去检测人类的能力?不能光是从分析能力来看,而是应该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来分析。而这么多能力,并不是在人类头脑的某一个具体区域产生的,它是人脑各个区共同的结果。而长期以来反映人类智慧的种种测试(包括大学入学考试),大部分片面强调分析能力,忽略了创新和实践的技巧,而这些对于21世纪人类的发展来说则是特别重要的。
  • exo一生一世

    exo一生一世

    命运的枷锁紧紧相扣,我们的生活也将走入尽头,一切的一切仿佛如梦般虚幻,或许醒来之后就是地狱深渊...【此文是BG文,黑粉和对此类文敏感者慎入,琪琪的QQ:825407255】【群号:28238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