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66700000002

第2章

授魔记品第三

阿难。尔时放光如来告魔王言。阇致。汝今乃能发大勇猛具足精进。当固汝心勿违本志。如护戒者自誓庄严。心所愿求莫不成就。阿难。时放光佛知诸魔众精进淳固一切不退菩提之心。以是因缘即便微笑。佛微笑已。时彼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为月上。此菩萨者。亦是放光如来为菩萨时。同行善友常相随逐。时彼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髆右膝著地。合十指掌白言。世尊。何因缘故而复微笑。诸佛世尊凡为微笑必有因缘。若无因缘终不笑也。惟愿世尊。为我解释。阿难。时放光如来即告月上菩萨言。汝今见是诸魔众不。月上答言。唯然已见。佛言。摩那婆。此诸魔众见我眉间放大光明。虽居欲界发宽大心。以是因缘过恒沙劫当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无思光。其佛住世大作利益。若有众生见彼佛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作利益已入般涅槃。佛涅槃后世界诸魔大兴供具。供养彼诸如来及声闻大众。是诸魔等在诸俗人所住之处。于其梦时。随所应见现种种形。或现长者。或现居士。或现沙门。或现婆罗门。或现梵王。或现菩萨。现如是等种种形已。若彼众生心怀迷惑。为说法要除其疑网。因而告曰。汝等舍家。汝等出家。如是世尊出于世间。应受供养。天人所尊。能拔诸苦等与快乐。我蒙佛故今亦获安。彼魔如是现大神通。化诸居士优婆塞等。增信欢喜。然后说法教令发心。尊重供养如来大众。发大誓愿具修精进。所作功德一切回向无上菩提。终不堕于二乘之地。凡所教化唯劝修行六波罗蜜。云何复有诸魔事也。当尔之时。一切众生受大安乐如忉利天众。诸众生中佛弟子者。身心安乐如帝释天王。尔时魔众皆成佛已。一切众生等受大乐。于彼刹土具诸香花。皆如天上波利耶多拘毗陀罗树花。一切庄严无有缺减。彼诸众生乃至无有魔事恐怖。何以故。是时众生无复乱心。烦恼微薄不为烦恼之所侵迫。皆常一心念空无相无愿法门。于是法门发大精进修行无量。空三昧行。无愿三昧行。无相三昧行。灭觉观除睡眠。断掉悔离諠杂。常乐空闲阿兰拏处。恒乞食但三衣。无违诤绝伴侣。毕竟如是行菩萨行。于诸佛法能决定知。菩萨为友无复恐怖。师子虎狼诸恶猛兽毒虫之类。终不能害。尔时诸魔得菩提已。此诸世尊及声闻众具足功德。诸余众生不加谤毁。无能降伏。一切外道不能破坏。一切众魔不能违反。能令众生灭除恐怖。远离邪道心得自在。

尔时月上菩萨摩诃萨。复白放光佛言。希有世尊。不可思议。如来具足无量功德。有大慈悲。有大神力。一眉间光能多利益。佛告月上菩萨言。善哉善哉。汝能善知如来世尊智慧功德。摩那婆。如来如是具足大悲。安乐利益诸众生故。如来如是成就说法。欲令众生如说行故。于是事中谁能信解。唯有诸佛及不退转诸大菩萨摩诃萨等。自外一切声闻辟支佛及四种人。尚非境界。况余凡夫邪见外道。生死恶魔。行无智道。入深黑暗无明[穀-禾+卵]藏。行于非义住颠倒道。迷失正路常乐非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及婆罗门。好游邪经破诸禁戒。恒住如是诸不善法。迷惑覆心习恶邪智一切外道。常为愚痴之所覆蔽。不能信受诸佛正法。又以嗔毒猛火炽然烧故。于佛法众不能和敬。更相侵迫起诸诤事。以是因缘速堕地狱畜生饿鬼。具受无量百千大苦。经于无量百千万世。设生人间。或生旃陀罗家。或生恶咒师家。或生屠宰家。或生竹作师家。或生网捕家。或生猎师家。若或得生有佛法世。好与声闻诸弟子众恒起斗诤。既忿诤已增长恶业。便能丧灭诸余善事。是故未来多受苦恼。

大法炬陀罗尼经三乘行品第四

佛告阿难。尔时放光如来复语众菩萨言。摩那婆。汝等当念。如来十力无有缺减。具足威仪不断所作。善能分别彼四圣谛。方便教诲成就声闻行。亦当善说六波罗蜜。劝进菩萨发行一切波罗蜜心。受持心信修心。行施精进牢固勇猛无诸虚伪。如是方便入于智门。汝等亦知三十七种助菩提法。方便证得沙门果印。又于十二因缘法。勤修观行成辟支佛。或作声闻。如是一切诸法相应不相舍离。若行辟支佛者。此是如来方便教诲颠倒说法示现此义。是人出于无佛法世。独念思惟十二因缘得独觉涅槃。如是独觉。不同如来及与声闻。何以故。是辟支佛思惟因缘得断疑惑。不从他闻自然独悟。又唯戒行清净故专求智力。求智力故得不放逸到于智岸。无诸佛法。唯戒具足得入涅槃。名辟支佛。

尔时月上菩萨复白放光佛言。世尊。以何义故。彼辟支佛具足智慧。然复不能说法度人。既不能说。云何而得于福田中胜声闻也。阿难。时放光佛告月上菩萨言。摩那婆。此等过去初发心时。但取菩提之名而无勇猛。不能修行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闻思修等悉不能行。是故不能获得如是无上菩提。何以故。于此法中初闻菩萨行六波罗蜜而不能行。以不具行六波罗蜜故。于一切菩萨法中不能咨问。又复不得乐难持戒。非持无上大菩提戒。但持中戒亦非下戒。行中法故本愿成就。得中菩提名辟支佛。摩那婆。是故菩萨常应咨问诸佛如来所说法要。既听闻已勇猛修行。何以故。菩萨不舍勇猛精进。疾证无上大菩提故。常修多闻发勤方便。亦常不舍求诸佛法。远离外道勿受邪法。莫舍重担如善驭者。诸佛世尊所说法门。微妙密语应当奉行。复次摩那婆。云何菩萨能入诸佛深密秘藏方便说门系念安住。心既住已。然后得入陀罗尼门。月上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当入陀罗尼门。佛言。摩那婆。我已为汝说是句义。如从虚空生诸事业未曾断绝。复应当知阿迦二字句义脚足。是初方便。随顺得入十二因缘。次第知已。彼人虽更识余法句。皆因初二。摩那婆。是陀罗尼方便法门普遍一切。汝等若欲入此法门。应当发心于无量法中。修习无边善巧方便。摩那婆。诸佛如来智无有碍。于此法中云何障碍。所谓执著一切诸法。摩那婆。若诸菩萨摩诃萨。若欲入彼诸如来智。先当自舍一切执著。亦须远离诸障碍处。善巧修行智慧方便。

阿难。尔时放光如来复告月上菩萨言。摩那婆。所言著处及以著者。谓于诸有不能舍离。于无为处未有智慧。恒念受生及求生处。皆是无明作生有根本。是故我说虽阿那含于生犹著不能远离。摩那婆。是中何等是大著处。所谓不能顺教修行。于余事中颠倒赞述。斯由财事爱取因缘不得自在。违佛正教作不应作。于诸境界发起贪心。贪心生已诳惑他人。淫他妻妾。复起嗔恚。嗔恚发已。或时杀害断他命根。亦因愚痴邪心覆蔽。颠倒取法。若常乐与极重恶人而作伴侣。以是因缘。造作种种诸不善业。或杀父母及以师长。或害罗汉及诸圣人。或毁诸佛。或谤正法。或行破僧。造作如是诸恶业已。生于极恶非人之处。堕破戒中。何等名为堕非人处。摩那婆。我已为汝略说斯事。如彼愚人专乐恶业。以是因缘生于恶趣。是则名为非人处也。摩那婆。智慧之人。应当善知诸佛如来微密妙语。

大法炬陀罗尼经问法性品第五

佛告阿难。时彼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无畏。本是医方救世家子。昔常与彼放光如来共相亲友。时放光佛于大众中。直视观察无畏菩萨。无畏菩萨既蒙顾已。遂于佛前偏袒右髆。右膝著地一心合掌。以是世尊未成佛前同意亲善复蒙瞻察。是故竞竞于世尊所。唯增敬重心无疑虑。但欲请问放光如来修多罗藏法性虚空陀罗尼门甚深义处。阿难。时放光佛知无畏菩萨欲问如是甚深句义。即告之言。无畏。汝今何故住在我前。心生惶惧不速问也。阿难。无畏菩萨闻佛告已。即白佛言。世尊。我诚欲问如来大义。是以我心豫生忧恐。何以故。于此大众。有诸众生闻是法已。于诸佛法不能悟解亦无敬信。或起诽谤退没善根。世尊。我知众生有如是事故不敢问。

阿难。时放光佛复告无畏菩萨言。无畏。汝但咨问。如来应供正遍觉出现世间。随汝心疑当为除断。是为一切诸如来业。何以故。如来正觉慈悲怜愍利益一切诸众生故。以是因缘。我于往昔行菩萨时。为此法句具受众苦。况于今者所作已办。一切诸法明了通达。得一切智证大菩提。唯为安乐诸众生故。

阿难。尔时无畏菩萨闻佛语已。白言。世尊。如来今说一切诸法同于虚空。应当证知。是故我今欲问斯义。世尊。言虚空者义何谓也。与修多罗一切法门异相云何。阿难。时放光佛告无畏言。善哉善哉。汝于今日为求法故。于佛法中问如是义。无畏。夫虚空者名为如来。亦名应供正遍觉也。无畏复问。以何义故名曰虚空。佛告无畏。虚空者即无所有。以无所有故名虚空。无畏复言。若言如来即虚空者。如来虚空云何二别。佛告无畏。是为大智所行境界。难知难证。若能解知则于法性三世平等无复疑惑。无畏。若欲穷尽陀罗尼门甚深源底者。如彼大池水性清净。底有金沙与土泥合。时有智人取池底沙。随其多少聚之一处。以水洗濯简取精者。内于炉锅置之火中用功陶炼。是人不久必除沙石。得净妙金堪任为用。彼人尔时随意造作余庄严具靡不充足。如是无畏。如来世尊应供正遍觉。离贪嗔痴。灭除尘垢一切烦恼及诸习气。成就清净无碍智慧。出过一切四生众生。天人大众最为第一。世称上首。击大法鼓口自唱言。仁等可来。汝诸众生或起疑网。无有智慧暗于诸法。或于世间出世间事不能解了。或时一切天龙八部乃至无量亿劫已来。所有疑心迷倒失正。造作诸业堕坠诸有不能自出。此等速来问佛世尊。如来皆能为汝说法。明了显示断除疑惑。

复次无畏。譬如明镜见诸色像。如是无畏。如来世尊无有恶行谄曲烦恼秽浊嫉妒诤竞垢污淤泥染著。唯有无碍无边智慧辩才。所可示现言教方便。皆为开发世间众生。一切皆从虚空所出住于虚空。语言教诏讲说谈论。犹如虚空离诸染著。无有住处无有边际。亦无有对及以语言。复次无畏。若有人来作如是问。如是虚空。云何可说何处有说。谁能为说对何而说。以虚空性本来清净无垢无染离诸障碍。无畏。如来亦尔。无言无对无染无著离诸障碍。如此言说。即是入于虚空三昧。无畏。譬如涅槃本性寂静。假以无量言辞演说。求其体相了不可得。如是无畏。汝所问我虚空义者。先已宣说。如此说者。当知即是如来方便微密法要。若知如来微密教者。是则名为得大利益。汝等当思。如来何见说何等法是如来性。复说何等是如来智同于虚空。今于如是如来教中方便略说。无畏。我今复以种种譬喻。喻如来智。或以涅槃。或以实际。然而彼智及与涅槃。俱无可说无有分别。无相无念无名无字。去来现在三世皆无。乃至世间一切诸法。亦同涅槃不可见说。当知是中实无凡夫能得知见。言凡夫知者。无有是处。但诸凡夫以愚痴故。自心所见言我证知。今我已说了义法句及无证处。如是所说不在彼此不在两间。是平等中无证知者。既于三世去来现在。斯皆平等不可证说。云何而言是谁所说对何而说。何处有说。云何可说。复次无畏。如来世尊于彼已说。汝当观察言教方便应善思惟。既思惟已。即得成就无量智聚。无畏。佛智无边不可思议。凡所摄受亦不可思议。开示言教应善分别。亦当思惟。前所问者即此义也。复次无畏。我今问汝。随汝意答。汝谓一切后身菩萨从何所来而处胎耶。无畏白言。世尊。我知菩萨从兜率陀天降入母胎。佛言。无畏。今重问汝。汝善答我。于意云何。是后身菩萨从天来者。有所取法而入胎乎。无畏答曰。不也世尊。非取法故入于母胎。佛告无畏。如是如是。一切诸法皆无所取。但从妄想分别故生。汝于如是分别法中。既以三事请问于我。何谓为三。一问虚空名义有无。二问虚空诸法同异。三问虚空平等无差。无畏。如汝所问。何者虚空。如是虚空有依止耶。无依止乎。无畏复问。实有虚空可依止耶。佛言。无畏。亦有虚空是依止法。若凡夫人见有依止。若离依止则不能知。亦不可说有无名字。无畏。若有虚空不依事现者。则无名字。以依事故得有名字。与事和合入于数相。无畏复言。世尊。何等虚空与事和合。则有名字入于数中。佛告无畏。汝宁不闻。而今此身依止地界。地依水界。水依火界。火依风界。如是四种及与识界悉依空也。无畏白言。唯然世尊。我皆已闻。佛言。无畏。是谓虚空依止入于数中。此即如来为诸凡夫。譬喻方便开示教授。因于名字令其得知。是故名为虚空依止。复次无畏。若智慧人思惟观察而能知者。此平等法世间普证但有名字。如是知已。彼诸智人复欲教他令得实义。摩那婆。有智之人应当思惟。如来自证为众生故说此法门。摩那婆。我已为汝随顺分别。应如是知如来方便。于我所说受持念诵。思惟义理如法修行。如是修已。过去所有功德愿行。皆得增长成就具足。所以者何。如来先已为汝等说一切诸法无有去来。是故如来所言真实无有虚妄。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分别显示是最胜法。随其所应皆得具足。若言如来有所言说。不能显示是大乘法。愿行不具者。无有是处。菩萨应思非我境界。

复次摩那婆。如虚空界。名曰可行。众生依止。如彼众鸟飞行虚空。翱翔自在如履于地。虽以翅力及风因缘往来游处。而迹不可得。摩那婆。复有众生依空界住。如须弥山顶三十三天已上诸天宫殿。皆依于空而得安住。乃至兜率他化自在欲界诸天。所有宫殿依空亦尔。摩那婆。如彼色界。从梵天住处。乃至色究竟天。依于空住亦复如是。摩那婆。如我略说。自此已上尽于有顶名无色界。从有顶外无有依止。虚空行者。唯有一种别风轮界。厚六十八千由旬。过是以往更有空界。即是二界中间亦无依处。摩那婆。从是已上复有风轮。名曰不动。厚六十四俱致百千由旬。住持水界。彼风轮界。无有众生往来依处。何以故。彼空及风各不动摇故。而彼空界不可见知。无有名字不可得说摩那婆。汝今当知我所说法。如彼虚空无有异也。

复次摩那婆。譬如有人夜中暗坐。执持弓箭漫射虚空。以暗发故不知方所。如是如是。摩那婆。一切凡夫愚无慧目。又不师受。虽修业行无诸方便。不得成就亦复如是。摩那婆。又如生不学射。虽拟埻(音准)的尚不能中。况前无垛。云何言著。摩那婆。是诸凡夫于甚深法自心分别。舍离师咨不能解悟。亦复如是。摩那婆。汝前问我三种义者。所谓虚空平等诸法。此三种法。虽难说闻我知是处。有所依止亦非依止。摩那婆。汝问诸法平等。今当解释。汝应善思。前以譬喻显示虚空诸有智者。知此譬喻言教方便示现平等。远离依止。言说分别故。又如空界无边。佛法亦尔。如是法界。皆依平等无有别异。如彼虚空无有依处。法与非法亦无依处。当知是中悉皆平等。彼虚空譬方便示现。此乃但为智者所知。非是一切凡夫境界。彼诸凡夫执取一相不善分别不能了达。妄想取故。智慧之人于此深法乃能了知。作利益故。而诸凡夫妄生执著。于深佛法不信不解不咨智人。于世间事妄起分别执著不舍。所谓此即是地是水是火是风等。如是乃至分别取著。诸天宫殿住处往来。及取地天诸龙夜叉紧那罗摩睺罗伽地居之类。又亦分别。诸佛如来初成道时大声说法。彼等闻已。即于地中发大声言。佛生说法天人增道。其声上彻色究竟天。皆说如来转法轮事。摩那婆。世间之人以愚痴故执著此事。著是事已。如乘空轮作大车想。凡夫取著其事若此。

复次摩那婆。譬如有人悕求射术无师就学。虽苦身心终不成艺。如是摩那婆。三法亦尔。若不方便施功修集。难可证知。摩那婆。如是三法如来若说终无有尽。若一劫若十劫。若百劫若千劫。若无量劫亦无有尽。如来于此劫数时节多少增减。随意欲说种种名字种种义味。即能解说。然于如来口业言教。亦无有减。此三句义为是亿数。诸菩萨等得受持故。是句义处。如来或时于一句中能以无量种种名义差别解说。若此法句及所摄义。乃至字本所有出生。语言音声是色法者。假令于是三千大千世界。尽除土地山石草木。东西南北上至有顶悉为虚空。不能容受。设此世界满中芥子。有时取一尽诸芥子。以如来辩演说一句。亦不能尽乃至少分。摩那婆。汝等当知。此一句义陀罗尼门。其有必能善受持者。于一弹指顷尽能分别。摩那婆。此句义门。终亦不可以言说尽。假使无量众生起种种问。然是菩萨尽分别答。喻如流水。以心不乱故。此陀罗尼名为大事。能为一切诸法根本。故言陀罗尼。此一法句出无量句。是大总持通说诸义。何以故。欲令一切众生易受解故。又以一句难解知故。引多譬喻方便言辞。令人得悟如是诸法。悉不可见自体本空。远离语言故。摩那婆。若诸菩萨初发大心欲行大事。大事者。谓大乘法。然此菩萨。空发其心不问不修。终无成办。摩那婆。如行声闻乘者。虽闻三十七助菩提法。无意念修。即自唱言。我得罗汉所作已办。如是摩那婆。若有欲行佛法事者。应发是心。如须弥山安住不动。随顺修行。

大法炬陀罗尼经菩萨行品第六之一

阿难尔时无畏菩萨。复白放光如来应供正遍觉言。快哉世尊。大慈慜我及余未学诸众生等。如我无异。世尊。我等频重咨问是义。如来悲爱教诲我等。犹如父母。然我今者。于佛所说更加尊重不敢毁谤。

尔时放光如来告无畏言。如是如是。摩那婆。如汝所说。若有菩萨于如来所起尊敬心不断绝者。一切世间天人众等。于是菩萨亦深敬重。如是菩萨。于我法中大弘利益。何以故。如是菩萨。住诸佛法顺于佛教。当来之世大作佛事。是故如来知此菩萨为佛法器。堪受一切诸佛记证方便。令彼速得成就。无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极爱义何谓也。佛言。摩那婆。我言极爱即是显示。哀慜世间无救众生。教入佛法令不断绝。以是义故。如来说言是为大事。是大重担。无畏复问。菩萨久如当舍此担。佛言。无畏。此菩萨作是念。我要当令一切众生度生死海入无余涅槃。若众生尽者此担方息。无畏复问。所言重担。若同世间顶戴背负则可见知。今不如是云何可信。佛言。摩那婆。如汝所言。在顶髆者。是谓世间愚夫力负。非菩萨担。菩萨担者。誓愿荷负一切众生。出离世间非顶背也。无畏复问悲愿荷负既非项髆。以何义故名之为担。佛言。摩那婆。如东方一切无边世界所有众生。菩萨发心荷负。悉当令入无余涅槃。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尽虚空界所有众生。菩萨安处亦复如是。摩那婆。十方所有诸众生界若现不现。菩萨皆令住涅槃中。以是因缘名之为担。无畏复问。以何义故复名荷负。佛言。摩那婆。譬如长者家内丰饶多诸珍宝。种种资财仓库充溢具足童隶。唯有一子。然彼长者于是子所。心常爱念终不暂舍。见其所为亦无违逆。以爱念故财宝乐具。悉给与之无有疲倦。如是摩那婆。菩萨摩诃萨怜愍众生亦复如是。一切乐具尽皆与之。乃至令入无余涅槃。是故名为荷负重担。如是菩萨愍诸众生行大精进。亦令众生行菩萨事。速疾成熟诸波罗蜜。亦满自身精进庄严。无畏复问。何谓成熟。佛言。摩那婆。所言成熟者。是谓菩萨于诸众生起大慈悲与究竟乐离自忧恼。是名成熟。又于诸佛不生谤毁常加赞叹。亦名成熟。无畏复曰。若如是者。诸佛如来于众生中最为殊胜。皆由怜愍诸众生故。佛告摩那婆。我言成熟者。谓于一切善法具足圆满。乃名成熟。摩那婆。譬如陶师欲造诸器。先取好土杂以石沙。用水和治手柔足践。令泥精熟堪任为器。置诸轮上执杖转轮。极令迅急以手搏拍。随作何器坏皆成就。何以故。以泥先调故。而彼陶师将诸器坏。或置日中。或在阴处。渐令干燥。然后更以杂色涂之。暴令牢实。或积窑中。若聚平地。兼取薪粪昼夜焚烧。于是陶师与其眷属。周遍观察迭共防守。不令恶人挟持青豆及以胡麻掷置窑中毁坏诸器。比达天明火势亦尽器皆成熟。此时陶师方大欢喜。却坐思念众器得成我事已办。如是摩那婆。如来常教诸菩萨等。次第修行六波罗蜜。欲令成熟亦复如是。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别对自己说如果

    别对自己说如果

    “如果那时没有怎样,现在又会怎样?”“如果当初我那样做了,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从头再来一遍,我的现在完全不同了……”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曾经说过诸如此类的话,当人们这样说时,都带着后悔、遗憾、哀伤甘的心情。虽然很多人都在喊着“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可却很少会有人想“我今天要怎么过”、“要把握好现在”,仍旧沉浸在回忆中无法自拔。当你总是说“如果”时,就表明你活在过去,也表示你无法开始新的生活,无法珍惜现在,无法活在当下。即使今天很精彩,你也会视而不见。从这一刻起,少说一些“如果”,如果没有“如果”,你的生活会精彩许多!
  • 我们注定要互为彼此的远方

    我们注定要互为彼此的远方

    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让自己停止与青梅竹马相遇的脚步。她让她的好朋友去代替自己与他见面,本以为这事就这么结束了。可世界有时就是这么小,她自己在学校与他相见。他总是各种为难,各种讽刺那个真正的她,却喜欢上了那个代替自己见面的人。——我再也不拿一颗炽热的心去暖一个没有心跳的你。风筝厌倦了天空,我厌倦了你。——衬人心欢,衬衣心酸
  • 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一杯淡泊悠远的心灵之茶,一部处世安身的尘世经书,品李叔同,看透世间繁华,直达精神家园;悟南怀瑾,智享人间百态,收获尘世幸福。如果一个人想学习适应社会的手段,那么,守护精神的家园才是最好的出发点。为了活得好一些、更好一些,为了在尘世获得幸福,让我们仔细聆听两位大师的叮咛……
  • 异世重生:嫡女遇暴君

    异世重生:嫡女遇暴君

    他虽是人心中阴狠嗜血的存在,但谁能知道他心中的那片柔软,背叛过后剩下的只是无尽的恨意猜疑。她只是无意间闯进他世界的一缕幽魂,清冷而娇柔,当心中的柔软被占据,换来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残酷的对待。“江山和我,是你,如何选择?”陌香儿流泪道。“对不起。”这三个字已是残忍的字眼,这一刻,却是最痛心的选择。“夜锐时,你终是为了天下负了我。”决绝的转身,所有美丽的承诺,经过,一句对不起,烟消云散。当爱将她的心伤的支离破碎,爱还能否再挽回,他是否还能继续守护在她身旁?当他悔不当初,一切是否还能重新来过?
  • 到了天堂不要来找我

    到了天堂不要来找我

    冷血玫瑰要是遇到了冰山王子会怎么样?第一次见面他们两个躺在学校众目睽睽之下,女花痴都在窃窃私语"溪王子和冷少爷他他他们不会是同性恋吧”只有冷亦寒知道他们口中的溪王子其实是个女的,因为手一不小心碰到她那发育的不怎么样的**上
  • 云雾城

    云雾城

    无涯海上云雾城,青冥天下仙人行仙人必定是生而为仙的么
  • 魔王圣剑

    魔王圣剑

    :魔王很多,有懦弱的,不愿承认的,强大的。但是......有这种丧病的吗?事实来说,是有的。魔王序列:贵魔王/魔皇勇者有很多,女性也不少,和魔王产生感情纠葛的更是不在少数。但是......有这样虚荣的吗?不是同人,胜似同人。你们抄书我抄剧,当然......绝对面目全非。当系统流快餐饭过后,不如试试这本猎奇的魔勇传
  • 我来自轩辕坟

    我来自轩辕坟

    女鬼调戏我,我收了她;男鬼要杀我,我灭了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叫潘振宇,今年22岁,是一名道士。我不是人,确切的说,不是来自这个世间的人。听我爷爷说,我来自一个名叫“轩辕坟”的地方。我是被爷爷从棺材里面抱出来的。我的真实身份,无人知晓,也许秘密就在轩辕坟中。神秘莫测的食人鬼,进入大都市,啃食人类。惊险诡异的九耀星辰墓,让人心生恐惧。冤魂聚集,鬼怪横行,人世间即将面临大灾难。一个自称鬼门阎王的神秘人,主导一切,意图将人类推向毁灭的深渊。我站在中华土地上,大声告诉他:“你的阴谋终将无法实现,我会阻止你的。”我为了解开身世之谜,加入了一个盗墓团队,走上了一条诡异惊险之路。
  • 有花堪折

    有花堪折

    沈辉这辈子流过三次眼泪。第一次,他还是青葱少年,以为急救室里的苏浅就要死了。第二次,苏浅这个害人不浅的抛下他去了美国。第三次,苏浅当着所有人的面对他说了一句话。
  • 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徜徉诗国,畅游文苑,我们与古代文学大师“交游”。将上古的醇厚、汉唐的华美、两宋的平易、明清的包容揽入手中,展卷细读,掩卷长思,如品清茶,如饮醇酒。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美的熏陶,心灵的皈依,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