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61200000021

第21章

【注】下利,脾病也。弦,肝脉也,脾病不当见弦脉,故曰脉反弦也。下利里病也,发热表证也,若发热身汗,则为表与里和,虽脉弦亦可自愈也。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注】沉主里;弦主急;下重,后重也。下利脉沉弦者,故里急后重也。滞下之证,发热脉大则邪盛为未已也,脉微弱数者则邪衰,病当自止,虽发热不死也。由此可知脉大身热者死也。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注】此承上条以明其治也。下利脓血,里急后重,积热已深,故以白头翁汤大苦大寒;寒能胜热,苦能燥湿,湿热去,下重自除矣。

【集注】程林曰:热利下重,则热迫于肠胃,非苦不足以坚下焦,非寒不足以除热,故加一“热”字,别以上之寒利。

尤怡曰:此证湿热下注,故用白头翁汤,苦以除湿,寒以胜热也。

白头翁汤方白头翁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注】初病下利便脓血者,大承气汤或芍药汤下之。热盛者,白头翁汤清之。若日久滑脱,则当以桃花汤养肠固脱可也。

桃花汤方赤石脂(一半锉,一半筛末,一斤)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注】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不复释。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注】详见《伤寒论·厥阴篇》内,不复释。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注】详见《伤寒论·大阴篇》内,不复释。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注】详见《伤寒论·太阳中篇》内,不复释。

栀子豉汤方栀子(十四枚) 香豉(绵裹,四合)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按】此文脱简不释。

紫参汤方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浙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注】诸浮数脉,谓寸、关、尺六脉俱浮数也。浮脉主表,数脉主热,若是表邪,则当发热而洒淅恶寒也。今非表邪,应当发热,不当恶寒,若有痛处,乃当发痈之诊,非表邪之诊也。

【集注】周扬俊曰:病之将发,脉必兆之。夫浮数阳也,热也,浮数兼见,为阳中之阳,是其热必尽显于外矣。而反洒淅恶寒,证不相应,何哉?必其气血凝滞,营卫不和,如经所谓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是也,况其身已有痛处乎。夫脉之见者阳也。其将发而痛者亦属阳,故曰: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注】诸痈肿者,谓诸阴阳痈肿也。不论阴阳,凡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当以手掩之肿上,热则能腐化成脓,故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也。

【集注】周扬俊曰:师之所以教人,知痈已成欲其溃,未成托之起也。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注】痈生于内,则气血为痈所夺,不能外营肌肤,故枯皱如甲错也。腹皮急似肿胀,但按之软,询之腹无积聚,审之身无表热,诊之脉数,非有外证也。此为肠内有痈脓也,主之薏苡附子败酱散,流通肠胃消痈肿也。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一名苦菜,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盒饭下。

【集解】徐彬曰:薏苡寒能除热,兼下气胜湿,利肠胃,破毒肿;败酱善排脓破血利,结热毒瓦斯,故以为臣;附子导热行结,故为反佐。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注】此承上条,详发其证,以明其治也。肠痈者,其证则少腹肿硬,按之即痛,可知痈在内也;尿时如淋,尿色自调,可知肿碍之也。时时发热,汗出恶寒,似有表病,而实非表病也。其脉迟紧,则阴盛血未化,其脓未成,可下之,大盒饭有血也。若其脉洪数,则阳盛血已腐,其脓已成,不可下也。下之以大黄牡丹汤,消瘀泻热也。

大黄牡丹汤方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芒硝(三合) 瓜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集解】李 曰:大黄、芒硝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溃脓血。

问曰:寸口脉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注】脉微气夺也,脉涩血夺也,故曰:法当亡血汗出也。设无亡血汗出等病,则必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集注】李 曰:汗出亡阳,则脉微;亡血伤阴,则脉涩。微与涩皆阴脉也,设不汗而疮疡金疮,虽不亡阳而亡血,故亦见微涩之脉也,总是营卫虚衰之故。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注】此承上条以明其治也。金疮,谓刀斧所伤之疮也。亡血过多,经络血虚,风寒易得干之,故用王不留行散,一以止血出,一以防外邪也。小疮粉之,即外敷也。

王不留行散方王不留行(八月八日采,十分) 蒴 细叶(七月七日采,十分) 桑东南根(白皮,三月三日采,十分) 甘草(十八分) 川椒(除目及闭口、去汗,三分)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浓朴(二分)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

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阴干百日。

【集解】徐彬曰:此乃概治金疮方也。盖王不留行,性苦平,能通利血脉,故反能止金疮血、逐痛;蒴 亦通利气血,尤善开痹;周身肌肉肺主之,桑根白皮最利肺气,东南根向阳,生气尤全,以复肌肉之主气,故以此三物,甚多为君。甘草解毒和荣,尤多为臣,椒、姜以养其胸中之阳,浓朴以疏其内结之气,芩、芍以清其阴分之热为佐。若有风寒,此属经络客邪,桑皮止利肺气,不能逐外邪,故勿取。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

【注】浸淫疮者,浸谓浸浸,淫谓不已,谓此疮浸淫留连不已也。从口流向四肢者轻,以从内走外也,故曰可治;从四肢流走入口者重,以从外走内也,故曰不可治,浸淫者,犹今之癞疠之类。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按】此承上条以明其治,黄连粉方脱简。

【集解】尤怡曰:黄连粉方未见大意,以此为湿热浸淫之病,故取黄连一味为粉,粉之,苦以燥湿,寒以除热也。

跗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师曰:病跗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 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按】证刺俱未详,必有缺文,不释。

病患,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 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按】证未详,方亦缺,不释。

藜芦甘草汤方(缺)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注】臂同背,古通用。臂脚直,谓足背强直不能屈伸,是转筋之证也。脉上下行,谓迢迢长直,微弦不和,是转筋之脉也。中寒之人,外寒盛则手足拘急转筋,痛不能忍,甚者入腹,则牵连少腹拘急而痛也。主之鸡屎白散,以治风寒痹气之在筋也。

鸡屎白散方鸡屎白上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阴狐疝气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注】偏有大小,谓睾丸左右有大小也。时时上下,谓睾丸入腹,时出时入也。疝,厥阴之病也,以与狐情状相类,故名之也。主之蜘蛛散,入肝以治少腹拘急而痛也。

【集注】赵良曰:睾丸上下,有若狐之出入无时也,故曰狐疝。

李 曰:偏有大小,以睾丸言。时时上下,以睾丸入小腹出囊中言。

尤怡曰:阴狐疝气者,寒湿袭阴而睾丸受病,或左或右,大小不同;或上或下,出没无时,故名狐疝。

蜘蛛散方蜘蛛(熬煎,十四枚) 桂枝(半两)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集解】尤怡曰:蜘蛛有毒,服之能令人利,合桂枝辛温,入阴而逐其寒湿之气也。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按】腹痛有虫,以洪大脉别之,未详,必有缺文,不释。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注】蛔虫,即今之人所名食虫也。蛔虫之为病,发作有时,发则令人吐涎,心痛欲死,即服攻下毒药,非积之痛,乃虫之痛,故不能止也。主之甘草粉蜜汤者,以虫得甘蜜而上,得铅粉而杀,从治之法也。

【集注】徐彬曰:发作有时,谓不恒痛也,则与虚寒之绵绵而痛者异矣。毒药不止,则必治气治血,攻寒逐积之药,俱不应矣,故以甘草粉蜜主之,白粉杀虫,甘草与蜜既以和胃,又以诱蛔也。

李 曰:《灵枢》云:蛔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令人吐涎也。蛔上入膈,心在膈上,故心痛,须臾下膈,则痛止,故发作有时也。廉泉任脉穴名,在颔下骨尖中。

甘草粉蜜汤方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

【集解】李 曰:蛔得甘则动,其性喜故也。胡粉有毒能杀虫,置粉于甘草蜜汤中,诱蛔食之也。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按】此为脏寒之“此”字,当是“非”字,若是“此”字,即是脏厥,与辨蛔厥之义不属。

【注】蛔厥者,谓蛔痛手足厥冷也。若脏寒痛厥,则不吐蛔,此蛔厥、脏寒之所由分也。静而时烦,乃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又吐又烦,是蛔闻食臭出故也。主之乌梅丸者,以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方中大酸,大辛、大苦,信为治虫之要剂也。

乌梅丸方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炮,六两) 川椒(去汗,四两)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集解】李 曰:乌梅味酸,黄连、黄柏味苦,桂枝、蜀椒、干姜、细辛味辛,以蛔得酸则止,得苦则安,得甘则动于上,得辛则伏于下也。然胃气虚寒,人参、附子以温补之,吐亡津液,当归以辛润之,则蛔厥可愈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书

    影响着世界管理学的发展进程的书,世界各国著名管理学家理论精髓的荟萃。本书汇集了国际著名管理大师的45本经典作品,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和全新的视角全面阐述了管理大师的管理理念,引导广大管理者吸收和掌握管理大师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提高自己以实现个人目标,指导企业走向成功。
  • 野蛮将军御夫忙

    野蛮将军御夫忙

    传闻言,武国女将,生性嗜血,娇淫丧病,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蹂躏折磨自己的手下败将,其变态程度,无人可及。传闻又言,武国君王,体弱多病,昏聩怯懦,整日不是遛鸟就是赏花,连自己每月的例银,都要开口向大将军索要。以上传闻……皆为放屁!(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雨子雾

    雨子雾

    学生之间的感情,尤其是中学生之间是很浅的,那时刚刚开始发育心智,对对方的一丝好感也会被错误的理解成喜欢。也许吧!
  • 乡镇财政基础知识

    乡镇财政基础知识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在巩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地方和谐发展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近年来,随着我省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城乡社会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级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大幅增长,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的任务日益加重,乡镇财政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 总裁夺爱:恶魔总裁掠夺爱

    总裁夺爱:恶魔总裁掠夺爱

    她,玩转于男人之间在外臭名昭著,却从不在乎。直到遇上他,享誉意大利的黑麒麟,她甘心安静的扮演情人的身份,却终逃不脱心碎离开的命运。生活的窘迫让她放下骄傲,却在狼狈不堪的时候和他再次相逢!这次该换她来抛弃他的爱!
  • 星河大师

    星河大师

    星河时代,一个属于机甲的时代。然而在秋叶区一个不起眼的中学里面,某少年却因为无法制造机甲的原因,面临着被学校驱逐的危机……
  • 演技帝的虐渣之路

    演技帝的虐渣之路

    演技派影后带着系统穿越后,任务有两个:第一,把自己伪装成一朵柔弱的小白花。第二,追到那个渣男,刷满虐心值,再狠狠甩了他!城市套路这么深,傻逼才当你情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伏龙仙传

    伏龙仙传

    是谁,给予我浩然之名,只因吾世正义不存,妖魔四起?是谁,给予我平平相貌,却因吾性混沌未凿,情缘不断?是谁,给予我纯阳之体,却在人间跌跌撞撞,尝尽心酸,最终诛秒万物,荡涤人间?每晚23:00,《伏龙仙传》最新章节,不见不散!
  • 豪门暖妻:Boss是老公大人

    豪门暖妻:Boss是老公大人

    一场精心谋划的杀局,让她死得不明不白。多活一世,她定要查出真相,让害死她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复仇路上道阻且长,偶尔还会惹上一些麻烦!“想要真相?想要复仇?很简单,只要做我的人,嫁我为妻,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大叔,我才十六岁,不约,我们不约!”冷声一笑,直接扛人回家,养两年开吃。*本文宠宠宠宠甜甜甜甜爽爽爽爽*
  • 无敛风云

    无敛风云

    苏辰不为任何人而活着,十年前走出了苏家,就再也没有反悔过。他不愿再举起自己的长剑,而并不是不能保护自己身边的人。剑啸,流虹,年少烂漫枕花眠,迷了双眼,乱了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