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4300000017

第17章 “衔花佩实”的文艺审美(1)

第一节 “清真”与“雅正”

李叔同留下的文艺作品,是才情四溢、率性而自由的抒写,是主体心灵之“思”升华为艺术审美旨趣之“诗”的飘逸挥洒,达到了那一时期同类文艺创作的较高水准。他的文艺作品所禀有的“清真”、“雅正”等通透的审美特质,是其作品艺术文本中重要的美学内涵。

家园败、山河破,励志切切,壮怀激烈,洒一腔热血;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血花溅作红心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逝水年华,长日留痕,望山外夕阳,叹知交故人不在。伫立流连,徜徉、绻恋于情感与形式之间,挥之不去的经典咏叹;冥思空阔,独悟致远,牵引漂泊倦怠之心灵,重返“十里明湖”、“烟月水楼”,远山明净、闲云飘忽……的东南。

日常生活方式、艺术生命形式;为人之道、为艺之道;种种诗中意、意中境、境中思……构成了李叔同文艺作品中纷呈繁复的审美意象。华夏民族的文艺审美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文论、画论、乐论有着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历代的文人笔记和艺人的实践心得也含有精深的文艺美学见解,涉及文艺的审美特征、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的审美规律等。“这种纯粹化、精致化了的情感结构崇尚精诚率真,寄情自然风物;超脱功利欲求,向往精神自由;刚柔相济,阴阳合德;致中和,尚虚静;在与法理名教相摩相荡的搏斗中不断地开拓生存空间……”

综观李叔同文艺作品的美学意蕴,其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中,透射出丰厚的民族审美传统内涵。他的许多作品也蕴含了精诚率真、寄情自然风物的古典美学传统,其“清真、雅正”的审美旨趣正是纯粹化、精致化了的民族审美情感与形式结构。

宗白华先生认为,魏晋六朝是中国古典美学转变的关键时期。谢灵运的诗,如“初日芙蓉,自然可爱”;颜延之的诗,如“镂金错采,雕缋满眼”,分别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日芙蓉’比之于‘镂金错采’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在艺术中,要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而不是追求文字的雕琢。”

而一个艺术家艺术审美境界的高度、深度、广度之所至,“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植,在活泼泼的心灵飞跃而又凝神寂照的体验中突然地成就”,即创作灵感是在艺术家的人文精神涵养、天生的艺术禀赋、勤奋的艺术实践基础上偶然获得的。

1895年,李叔同16岁,考入天津文昌宫的辅仁书院学习。在这一时期,他亲手抄录过山西浑源“恒麓书院”教谕思齐对诸生的《临别赠言》。“赠言”有这样一些内容:

读书之士,立品为先。养品之法,惟终身手不释卷。……诵诗读书,论世尚友,是士人绝大要着。持躬涉世,必于古人中择其性质相近者师事一人,花瓣奉之,以为终身言行之准。……古文则须于“唐宋八家”中师事一家,而辅之以历代作者。时文则须于国初诸老中师事一人,辅之以名选名稿。小楷则须于唐贤中师事一家,而纵横于晋、隋之间……

“赠言”强调士人读书进取,当先树品立德;而品德的培育,在于终身不懈地学习。同时,认定古代名家中与自己志趣相接近的一个人为楷模,潜心研习、仿效并作为毕生的言行准绳等。

“赠言”还特别提出了艺术创作的审美主张:

制艺之道,方望溪以“清真雅正”为主,此说诚不可易。

“清真雅正”之制艺教谕,遂成为李叔同文艺创作所秉持的重要审美理想之一。李叔同作品禀有的“清真雅正”艺术品格,正属于钟嵘在《诗品》里所赞美的“初日芙蓉”之美!

西方美学传统重哲学逻辑,重抽象思辨,而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专注人之“心性”养成和文艺审美经验的总结积累,侧重在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对审美的诸多灵动品质的内在感悟,如对艺术境界的空灵、冲淡、风骨、真情、韵、气、格等等极富心性元素内涵的人文体认。

“清真”,这一审美内涵,既蕴含了艺术审美的内涵特质,也包含创作主体的“心性”品格。“清”者,首先是心性取向之“真”也!

“清真”,乃清逸、真情、真色。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曰:“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李白特别看重自建安以降开启的“清真”风气。“初日芙蓉”之美,“经陈子昂到李太白,就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清真’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清真”亦含“素朴”之资质,“素朴而民性得矣”,因此,“超脱或隐逸之篇,自以自然流露为极诣”。如李叔同在浙江一师任教期间创作的《采莲》:

采莲复采莲,

莲花莲叶何蹁跹!

露华如珠月如水,

十五十六清光圆。

采莲复采莲,

莲花莲叶何蹁跹!

“初日芙蓉”的质朴、清真旨趣可见一斑。

“所谓‘清雅’,其内涵有为人与为文两个层面,是一种生命格调在社会生活与审美活动中的生动体现。在审美创作中,这种格调主要是创作主体的人格风范与生命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往往给人以一种超尘拔俗、冲淡质朴的审美感受。”以文化艺术人格论,“清”更有“精神淡泊”之人格高情!“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关于“真”,王船山论诗中意境的创造有言:“唯此窅窅摇摇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是以有取于诗。然因此而诗则又往往缘景缘事,缘以往缘未来,经年苦吟,而不能自道。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藏藏。”何人能秉承清逸飘洒之“追光蹑影之笔”,挥毫书下直通天意、极尽人情人性之胸臆?王船山指明乃“有一切真情在内”,即真性情之人也!如陶渊明所喜爱的淡泊“素心人”,具充实的纯粹情感、精致的审美旨趣,这样一种艺术气质、胸襟,令其“事外有远致”,由“心远”接近到“真意”。“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出于性之本然者盖鲜,学而强致者亦足贵也。其意为:庄子“天放”的人性美思想是源泉之一,是更加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审美主体只有顺应自然无为的自然界规律,任性自然,与物为一,才是“真人”——真性情之人。如此“真人”,才能感知“大美”、“至美”,以至于“至人皆蕴真情,蕴真情乃有至文,非矫饰可跻也”,实为文艺作品蕴涵的“清真风气”,即审美之品格内蕴。所谓“真色”,王士禛《花草蒙拾》云:“‘生香真色人难学’,为‘丹青女易描,真色人难学’所从出,千古诗文之诀,尽此七字。”而“诗文之期能达其真者重在自然浑成;骛于美者,出之雕琢藻饰;能臻极诣者各有所善,其流弊所渐自亦各有所不足;赏鉴之者,不宜先存此彼之见于胸,而有所迎拒也”。王士禛指出了为诗者掌握“真色”的不易。而千古诗文求“真”之关键,在于“自然浑成”。

关于“雅正”,《毛诗序》曰:“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雅的作用是正确说明王道政治兴废的缘由,也就是‘正得失’的意思。”由具浓厚教化意味的“雅”,逐步发展为文艺审美意识的“雅”境,具有多样的审美内涵与审美特征,“雅正”遂成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追求的另一境界。“雅正”这一审美观,也针对语言艺术的审美特性而有所倡导,是指作者在对构成文学艺术作品的媒介材料——语言的驾驭中,所追求的个人风格,对词语、语义、修辞等的偏爱和喜好。它源于中国古代诗学对《诗经》创作中诗歌语言艺术品格的研究总结,即源于生活的语言,再经文人的润色加工,成为“雅言”!雅言也构成诗歌语言的审美格调,从而使语言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表现张力,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韵度”元素。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张玉田云:‘词贵雅正。’如周美成“最苦今宵,梦魂不到伊行……雅俗正变之殊,学者诚不可不辨。”“词贵雅正”,强调诗歌创作之用词,贵在对词语内涵,即对语义的准确驾驭,对“雅”、“俗”意义的深刻理解及把握,并恰到好处地予以灵活运用。这是中国传统审美“雅正”旨趣,体现在有关诗歌语言审美特性运用上的重要观念。“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格”是映射人格的高尚格调。”而诗词创作中,能否在语言运用上做到驾驭自如,则将直接关系到“情”、“气”、“格”的营造完成。

同类推荐
  • 白垩纪文学备忘录

    白垩纪文学备忘录

    本书为作者对外国文学作家作品、外国理论书籍的评论文章。全书共分五辑,内容涉及近20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评价,其他世界著名作家及其作品评论,近年来流行的国外文学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书籍的评论;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的评论;以及古典俄罗斯文学大师的评论。作者根据近20年来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学的关注热点,选择评论对象,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
  • 花开的山谷

    花开的山谷

    草馨儿的这本《花开的山谷》,既有云朵的飘逸又有礁石的沉重;既有山溪的宁静也有瀑布的跌宕;既有水晶的清淳也有流水的透彻;既有子规啼血的深情也有蝶栖花蕊的温馨草馨儿的诗,既紧贴了时代火热的生活,又艺术地挥洒着诗意的想象与意境的深远与辽阔。她让平常变得不平常,她让宁静的水流产生诗的波浪……
  • 紫姻缘

    紫姻缘

    长诗取名为《紫姻缘》,是因了有百合花的满庭芬芳,也有彼岸花一丛一丛的经年绽放。有些甜蜜,明媚,有些酸苦,黯……这些暖意,或寒意,均来自于单薄日子在黯的氤氲气质里落下的斑斓美好。
  •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成果早已卷帙浩繁,但是,由于经典文学文本的丰富性,往往不断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研读和阐释。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作者在认真、审慎、反复、仔细地研读原小说的基础上,在作品的主题思想解析、人物形象剖析、艺术建构探析、文本对比分析和故事章节评析中提出了自己的不少的独立见解,让文学研究者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去把握和解释小说内涵。该著作的五部分互为关联、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成的逻辑链来阐释该部小说。
  • 雁过留声

    雁过留声

    雁过留声(yàn guò liú shēng):谚语。比喻人离开了或者死了,应留个好名声。常与“人过留名”连用。出自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
热门推荐
  • 凤萌九霄:崛起吧废柴

    凤萌九霄:崛起吧废柴

    凤玖玫确信,她穿来的时候绝对是天才来着。至于现在怎么废材了?那就只能“呵呵”了。对于这里的生活,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你喜欢我哪点,我改还不成?”“改变成什么我喜欢什么,就算你变性了,我也喜欢。”“……”就这样,小废材凤玖玫在他的追赶鞭策之下,一路好好学习、成就强者、迈入巅峰……同时也收获了许多许多……
  • 玉临至尊

    玉临至尊

    易扬名,一个出身于贫困山区的农家子弟,小时候与小伙伴到深山中玩耍,爬进一个古洞中意外获得一块古玉,于是当做玉坠佩戴胸前,直到考上大学前夕外出打工偶然遇到拥有同样玉坠的女孩才探知玉中之秘,此后历经坎坷慢慢走向修真之路,最后成为修真界之大能。
  • 魂统天下

    魂统天下

    我欲天下,谁人敢挡;我欲苍穹,谁人敢拦;挡者死,拦者亡。
  • 血决苍穹

    血决苍穹

    苍穹再复,我笑苍穹,血决苍穹,谁耐我何!
  •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疯过痛过哭过是青春

    疯过痛过哭过是青春

    全书分多个故事,每个故事皆是有青春文构成,清新,notis重口味呢!每个都是孩子们青春时所遇到的困难,有悬疑,有单纯的爱恋。每个故事都是开放性结局。(比起正文我对番外更感兴趣^-^)
  • 霸气校草Vs冰山转学女生

    霸气校草Vs冰山转学女生

    女孩约有十八、十七的岁数,有着美丽的娃娃脸,清澈明亮的瞳孔,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红粉,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有着弯曲的身材,她叫李梦曦。她戴着一双大大的眼镜来到这所学校,因为有了眼镜,所以挡住了她脸的一部分,别人见了觉得很怪。
  • 毛对山医话

    毛对山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铠甲勇士之帝皇铠甲

    铠甲勇士之帝皇铠甲

    这是一个修炼者重生铠甲勇士中成为帝皇铠甲的故事!主角将会入侵其它世界,吞噬世界的本原,来推动自身的进化!以虚幻晋升真实!以刹那成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