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4300000014

第14章 慧然独悟的“思”与“诗”(5)

第三节 “高蹈”生命意识的“秋思”

李叔同创作的诗文文本中,有大量关于“秋”的语义指涉,构成了诸多关于“秋”的审美意象、意境,它们主要集中于李叔同在杭州浙江一师任教期间创作的作品文本中。“秋”,在文本中作为隐喻、转喻或象征等,是符号传达意义的基础。它在作品文本中,于不同篇目上下文的不同衔接(组合)、替换(选择)中,产生了语言的意动和诗功能。古人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淡淡的,却又是挥之不去的“愁”,与其说这或许跟李叔同的年龄有关,倒不如说在这一时期,他对自然界“秋”的具体、形象的感悟,已开始上升到哲学及宗教意义上的“思”,即“形而上的‘思’”。这些饱含冥想的“思诗”,总是力图窥测人的生存本质。这种生存本质与西方现代的存在主义思想既有区别,也有相通之处。

开始在浙江一师任教时,李叔同33岁,在今天看来,正值大好年华。然而,特定时代文化语境中的“这一个”个体,在这一年龄,已开始对世事有了“烦”(sorge,德语)的个体体验,真切地领会了“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人生别样滋味。

写于1912年8月的《西湖夜游记》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它披露了李叔同在人生这一阶段的心迹:

壬子七月,余重来杭州,客师范学舍,残暑未歇,庭树肇秋,高楼当风,竟夕寂坐。越六日,偕姜夏二先生游西湖。于时晚晖落红,暮山被紫,游众星散,流萤出林。湖岸风来,轻裾致爽。乃入湖上某亭,命治茗具。又有菱芰,陈粲盈几。短童侍坐,狂客披襟,申眉高谈,乐说旧事。庄谐杂作,继以长啸,林鸟惊飞,残灯不华。起视明湖,莹然一碧;远峰苍苍,若现若隐,颇涉遐想。因忆旧游,曩岁来杭,故旧交集,文子耀斋,田子毅侯,时相过从,辄饮湖上。岁月如流,倏逾九稔。生者流离,逝者不作,坠欢莫拾,酒痕在衣。刘孝标云:“魂魄一去,将同秋草。”吾生渺茫,可唏然感矣。漏下三箭,秉烛言归。星辰在天,万籁俱寂,野火暗暗,疑似青磷;垂杨沉沉,有如酣睡。归来篝灯,斗室无寐,秋声如雨,我劳如何?目瞑意倦,濡笔记之。

游记写于李叔同到杭州不久,开始了在浙江一师相对安定的任教生涯。从该文本中,可见秋夜游湖后作者内心的不平静,对个体生命、人生意义的沉思与追问溢于言表:“生者流离”,当是自我的写照;“逝者不作,坠欢莫拾,酒痕在衣”,是追思逝去的旧友,从而黯然神伤;引用古代刘孝标。诗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由此怅然喟叹“吾生渺茫,可唏然感矣”,体悟出人生无常、生命短促的非常之道。作者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沉思,传达出个体此在的强烈感受,即“我意识我活着”,然而,当下的这一“活着意识”,却是一种在内心深处时时使人产生“怕”的“脆弱的自我存在感”。

全文涉“秋”之字符有三。其一“肇秋”,“残暑未歇,庭树肇秋”。道明再次来杭的时节为夏末初秋之交,暑热未全消,校园内的树木已开始展露秋容。其二“秋草”,“魂魄一去,将同秋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既已入秋,当是生命的最后季节,哀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由此引发诗人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其三“秋声”,“斗室无寐,秋声如雨,我劳如何?”欧阳修《秋声赋》云:“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欧阳修以典丽精致之辞,造情景交融之意,通过比喻,从色、容、气、态、声几方面描绘清寒的秋景和凄切的秋声,成为绘秋之经典作品。李叔同正是于如此在场之秋声,如此孤寂惆怅之“此在”,自省“存在”之意义,再沉入困倦的冥思中……

由“思”而“诗”,这正是主体的生命意识,在当下此在(dasein,德语)的嵌入,即狄尔泰(Dilthey Wilhelm)所指称的“生命的不可思议的面孔”!他指出,人们发现自己陷于无法理解的境地,由此遭受着痛苦、死亡或与所爱的人相分离的磨难。在人们自己的生活里,就像在历史中一样,他们看到非理性的力量和盲目的机遇在起作用。于是追问:生命究竟是什么?他们想要首尾一贯地描绘实在,想要寻求为之而奋斗的理想以及指导他们的行为原则。狄尔泰将这种愿望称之为“人的形而上学冲动”(mans metaphysical impulse)。按狄尔泰的观点,宗教和诗歌就是这种冲动的反应。

夜阑人静,秋声引情思,幽思接天际,“万事劳其形,百忧感其心”,返心亦自省:“我劳如何?”我们可将“劳”植入存在主义“自在的存在”中加以理解,那么,“自为的涌现确定了不能够成为其固有基础的自在的失败。反思始终是作为重新把握存在的自为的永恒可能性。通过反思,投身于自身之外的自为欲求在自己的存在中内在化,这是为了自我奠定的第二次努力,对它来讲,关键在于为了自身是它所是的”。对于李叔同而言,何为“为了自身是它所是的”?于夕照之远想,于月湖之凝思,冥默自省、念前尘往事迢迢流逝,悟俗务之心缘何疲惫。如此深层的心灵拷问,与以不断的灵魂拷问求精神纯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探寻何其相似显而易见,李叔同在这一时期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即关于“自我奠定的第二次努力”——更高人生意义的精神追求。通过对个体生命意义、目的的探寻,把握现实,在精神意识层面穿越现实。

“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李叔同式的悲凉绝唱”,正是“最高的精神活动”,“最自由最充沛的”、源于心灵深处的自我拷问、咏叹,即中国传统文化之“高蹈”潜质于“此在”——“时间的诗人”——生命意识的敞亮。

海德格尔在论《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时,有这样的论述:

时间是贫穷的,所以这时间的诗人是富有的;诗人太富有了,以致常常怡然沉入思中。思那已去者,盼那将至者,同时也常常欣然沉溺在这显然的虚空之中。但在这夜的“空无”中,他没失去自己的地基。当诗人这样孑然置身于自己使命的崇高的孤独时,他是在铸造真理,牺牲自己,以报民众。

海德格尔的这段评述性文字道出了“独行诗人”“孑然置身于自己使命的崇高的孤独时”的文化存在价值,这也是被我们曾经有过的文化语境“忽略不计”的文化存在事实,而这些文化事实中“铸造的真理”或许因此被湮灭。文化转型不易,文化价值理念的转型或许更为困难。

李叔同这一时期的创作中,作品命题涉及“秋”的有关的诗词还有《悲秋》及两首《秋夜》。

《悲秋》作于在杭州浙江一师任教期间。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暗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对比李叔同于1900年创作的《老少年曲》,可以断定,这首“仿词体”《悲秋》是作者为歌曲填词的需要,对前者的改写。两篇作品内容完全相同,后者只在字、词、句的表述上,根据歌谱填词的需要作了一些调整修改,如个别语句作了收缩或增添、再就是歌曲结束句用了重复叠句。显然,《悲愁》的内容也是叹息人生光阴的。33岁的年龄,风华正茂,已经老成地感慨“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暗催人老”。此一时,彼一时,时代阴影的投射显出时代的巨大差异,更有个体人生特殊经历铸成的个体心性使然。就李叔同而言,仅过而立之年,却已是“世路如今已惯”,即已成为经历诸多世事的过来之人,所谓“绚烂极致,归于平淡”。既经历、体验了丰富的人生百态,亦深知直面人生有限性的惨淡。“零落凭谁吊”,于当下落寞心境,多少体察到“自我存在问题”,感到自我与处境的某种荒谬,其心境已趋向“投身于自身之外的自为欲求”这一更高的精神穿越。在这首词中,能够明显地读出缘何“悲秋”。因为他在人生旅途的这一时段,看到了个人生命存在意义的诸多缺陷和阴影!

与《悲秋》非常接近的作品还有《长逝》,也是创作于在杭州浙江一师任教时期。

看今朝树色青青,奈明朝落叶凋零。

看今朝花开灼灼,奈明朝落红漂泊。

惟春与秋其代序兮,感岁月之不居。

老冉冉以将至,伤青春其长逝。

花事匆匆,岁月不居。愁边白发,落叶凋零。千金难买年少,伤青春之长逝……同样是惆怅于满目凋零之秋意;同样是哀叹“春”与“秋”的交替代序而光阴荏苒;同样是感怀对青春不在的愁苦。是可悲,还是可叹?是无病呻吟,还是杞人忧天?诗人为什么要苦苦地感悟、探求“人生光阴”、“生命本质”,让自我内心罩上如此沉重的阴影或悲苦,即“李叔同式的悲凉绝唱”——如此“高蹈”的生命意识?这还需更进一步从中国的“乐感文化”背景来溯源。

同类推荐
  •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
  •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作者通过对十几位花季少女的采访,将她们只差一步就幸福的经历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愿与读者产生共鸣,莫要重蹈覆辙,再次踏上不幸的旅程,更愿每个长辈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度过那段宝贵的青春岁月。花季少女如同浩瀚的海洋,表面上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内心的汹涌澎湃。每一个激流或暗礁都是她们内心面临的困惑、挣扎、挑战与无助。
  • 小寂寞

    小寂寞

    9篇散文,9个故事,9个女人,分别讲述了自己与寂寞相处的那段日子,有关爱情、亲情、友情,有关职业、未来、梦想,在深情流淌的文字中满怀对现世的思索,苦楚中另见希望,欢笑中饱含热泪。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本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本书被专业人士评为“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被大众称之“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
  •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本书选取了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在各个方面大力纠“左”、批判极左思潮的不懈努力和艰难历程。围绕这一主线,全面地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
热门推荐
  • 惟我独仙

    惟我独仙

    【小三新书《阴阳冕》已经注册】将会在本周日,斗罗大陆结束的同时开始上传更新,麻烦大家先收藏、推荐一下,谢谢。阴阳冕书号:1436015下面的直通车也可以直接点过去。【小三出品,必属精品,全新设定,酬谢书友】
  • 荣格心理术

    荣格心理术

    本书介绍了荣格的心灵层次分析术、自我认同分析术、梦境分析术、性格分析术、沙盘游戏治疗术、精神诊疗术等心理学知识。
  • 人魈传说

    人魈传说

    道德沦丧,人性泯灭者,为魈,渡人魈者,可成仙。每个人魈背后,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而渡人魈,则成了南山向丁一还债的主要形式。南山问丁一,他父亲欠下的债,他要还多久,丁一说,这要看他的造化,也许三五年,也许三五十年,或者一辈子。人魈有千面,他们可以是富商、才子、创业者甚至是市井流氓、大学教师,变换的面孔下面,是他们扭曲的灵魂。有些魈可以宽恕,而有些人魈,却罪无可恕,只能下地狱。人有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饕餮及色欲,人性在七宗罪的考验下,或者越发精彩,或者扭曲堕落。丁一告诉南山,我是你的拯救者,没我你早死了。
  •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失踪

    失踪

    冬青是快要吃晚饭时回到铺子里的。铺子的门大开着,不见一个人影。桌子上干干净净的,碗筷收在一只塑料盆里。另只塑料盆里浸了半盆衣,洗了的几件扔在塑料桶里。案砧上有捧青辣椒,切了一半留着一半。角落里有些青菜,散着,没有洗。用来蒸饭的铝锅搁在地上,煤炉的盖子盖了一半,一只水壶在上面吹着小号。
  •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

    本书记述了美国著名企业家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成长、创业和成功的经历。内容包括:与众不同的男孩、计算机天才诞生、哈佛过客、草创微软、IT帝国的崛起等。
  • 异次元监狱

    异次元监狱

    一只蝴蝶拍拍翅膀,即可引发巨大海啸。当无数来自于异次元的寄生物来到地球,一切都发生了可怕的剧变,残存的人类逐渐了解到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这片仰望了亿万年的星空,仅仅是一个用于监禁的迷宫幻境,这个孕育了无数生灵的世界,不过是一座以无边星空为墙的可怕监狱……而降临在地球上的异次元寄生物,则是监管囚犯的守卫。
  • 不灭尸皇

    不灭尸皇

    为了她!就算是七大天使拦路,我也照杀不误!就算是废了整个世界,我也要救她出来!-----林逸凡
  • tfboys的纯真爱恋

    tfboys的纯真爱恋

    第一次见面,他以为她只是一名普通的粉丝;再次遇见,他惊悉她是ssgirl组合的队长!一场游乐园之旅,他们的甜蜜爱恋也就此展开!当她惊悉自己童年那段最美的友谊,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场笑话!而他也因为那个所谓的她的朋友来指责她!而她又情归何处?
  • 毕业声

    毕业声

    毕业之后,来到社会,生活不易,浮浮沉沉,世间百态,无所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