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4400000012

第12章 生命的叩问(1)

01 世界只在乎你的存在

生命意味着上天最大的恩赐但也意味着一种选择:虽然我们不能选择生死,但我们可以选择怎样活着,选择怎样去面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与现实。生命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你自己赋予你的生命一种你希望实现的意义,因此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所在。

为什么人会假装疼痛,而狗却不会?

——【奥地利】维特根斯坦

西方哲学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及以后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是哲学发源时期,讨论的问题集中在本体论、伦理学、政治学阶段,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中世纪时期是哲学的灰暗时期,哲学完全被神学压制,个人的存在完全被上帝的存在所掩盖了;文艺复兴使人们重新发现了人,重新定位了人的存在和价值。正是在文艺复兴中,人的意义被高度地凸显出来,人的高贵被认为超过了动物和天使。

有一头狮子从小就在羊群中长大,因为他的叫声和羊不同,因此它感到很是自卑。直到一天晚上,另一头狮子的吼声将其唤醒,它才知道自己的同类在哪里,他回到了自己的狮子群体里。

类似的故事还有灰天鹅。动物无论由谁去养、怎么养,都只能还是原来的样子。然而人则不同。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人文主义者托麦达在《驴的论辩》中设想人与驴争论谁更优越的问题。人说人能建造房屋、宫殿,因此人比动物更高贵;驴则用蜂、蜘蛛和鸟的例子说明动物也有建筑本领。人说人以动物为食,因而更优越;驴却指出寄生虫以人体为养料,狮子和鹰也食人肉。但人最后找出的证据说服了驴,即天主肉身化的形象是人,而不是其它动物。在此意义上,人要高于动物而存在。

文艺复兴所复兴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并借以对抗压迫人性的基督教文化。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泰勒斯的例子在此时也被重新提及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的意义。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你是人,世间独一无二的人,你比动物和天使都高贵。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意味着上天最大的恩赐但也意味着一种选择:虽然我们不能选择生死,但我们可以选择怎样活着,选择怎样去面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与现实。对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来讲,“世界,只对你的存在才有意义”。

让我们来听一个有关存在意义的故事: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这一定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你有什么困扰吗?”

狮子轻轻地低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的确是有事相求呢。因为即使我的能力再强,每天鸡鸣的时候,我也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

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世界上任何存在的东西都有他的意义,鸡的意义在打鸣,蚊子的意义在叮血,我的意义在统领丛林。即使是大象那么庞大有力的存在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呀。”

动物存在的意义也许比较好寻求,人的存在在当代成了一个大问题。海德格尔在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一书的开篇就印证柏拉图的话,说“当你们使用‘存在者’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现在我们却茫然失措了”。

海德尔格把人的存在看作是人的真正本质,没有了人的存在,其他一切的存在会变得毫无意义。他说,人的存在高于万物的存在,因为后者的存在依靠人的存在才能得以证明。只有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每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对于个人来说,他本人的存在就是最大的意义,世界只对自己的存在有意义。

02 无法选择的无奈

人生在世,只不过是过路的旅客。

——【意大利】托马斯·阿奎那

与海德格尔的名言“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有点像,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人生在世,只不过是过路的旅客”,这也是一个有些悲观的说法。然而这与阿奎那本人的思想体系有很大的关系,托马斯·阿奎那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

托马斯从灵魂不死的观点出发,大力宣扬“来世幸福”。“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在他看来,幸福不是美德本身,而是美德的最终报酬,它在本质上是对人类本性能力以外的上帝抱有无限的希望。尘世生活的幸福也并非最高幸福,最高幸福是对上帝的静观,从而使灵魂得救。这只有在来世、在彼岸世界才能做到,因而为争取现实生活的幸福而进行斗争就是恶和犯罪,最大的犯罪行为是异端或异教行为。对一切异教徒均应活活烧死,“将他们从世界上消灭掉”。

“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确实,人是不可能永远活在人世上的,无论你是超级富豪,还是一介平民,都逃脱不了人生之大限——死亡。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在这个旅行的过程中。托马斯让我们把幸福寄托于来世和上帝,把追求尘世幸福的行为和想法看成是邪恶的,其实是让我们否定现在,活在一种期待中。岂不知,人生的旅行并没有什么终极的目的地,耽误了路边的风景本身就是浪费生命。

生命是一种过程。生命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你自己赋予你的生命一种你希望实现的意义,因此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所在。

同样强调人生的无意义,海德格尔说明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阿奎那说明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死亡。然而,事情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人的生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死亡,我们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每个人都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死,但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价值。

03 生命是穿过种种关隘

当你们死,你们的精神和道德当辉灿着,否则你们的死是失败的。

——【德】尼采

真正思考死亡、知道人生有限,是让你对人生更认真,更好地规划人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让你进取积极。对死亡的思考增加了对人生的思考,可以很积极地生活,争取自己的幸福,但是同时还要看到所得到、所争取的一切都是有限的、暂时的,都是过眼烟云。

有这样一则关于生死的寓言:

生和死是一对孪生兄弟。死对他的哥哥眷恋不已,生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可是,生却讨厌他的这个弟弟。尤其使他扫兴的是,往往在他举杯畅饮的时候,死突然出现,把他满斟的酒杯碰落在地,摔得粉碎。

“你这个冤家,当初母亲既然生我,又何必生你,既然生你,又何必生我!”生绝望地喊道。

“好哥哥,别这么说。没有我,你岂不寂寞?”死心平气和地说。

“永远不!”

“可是你想想,如果没有我和你竞争,你的享乐有何滋味?如果没有我同台演出,你的戏剧岂能精彩?如果没有我给你灵感,你心中怎会涌出美的诗歌,眼前怎会展现美的图画?”

“我宁可寂寞,也不愿见到你!”

“好哥哥,这可办不到。母亲怕你寂寞,才让我陪伴你。我这个孝子怎能不从母命?”

最后,忍无可忍的生来到大自然母亲面前,请求她把可恶的弟弟带走,别让他再纠缠自己。然而,大自然是一位大智大慧的母亲,绝不迁就儿子的任性。生只好服从母亲的安排,但并不领会她如此安排的好意,所以对死始终怀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怨恨心情。

许多时候,死是容易的,活着却很艰难。白眼、辱骂、嘲讽、非议、流言……生命是种种关隘。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责任的推卸。而生却需要更多的担待,更多的责任与使命。智者说,死不足惜,关键是如何活着。生命之美,并不在于一副完好的身躯。

04 欲望支撑生命

我们无惧于死亡,正如太阳无惧于黑夜一样。

——【德】叔本华

生命需要许多能量来支持,欲望、憧憬、期待、喜爱、憎恨……欲望,有时是吞噬身心的鬼魅,常把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有时又是追求幸福的动力,是生命火焰得以燃烧的柴火。

1823年,35岁的大诗人拜伦已经开始失去欲望了,他的生活变得无聊,死一般的无聊。于是,那年夏天,他跟着军队朝希腊进发,准备将生命献给战争。行军途中,他致信诗人歌德,倾诉自己的苦恼。

当时,歌德已75岁高龄了。一个风华正茂的生命没有生活目标,没有情人,不想结婚,更不敢谈恋爱,将生活寄托于一场战争。而另一个风烛残年的生命却正准备向一个年轻的女人求婚,他的情欲像一个年轻小伙一样旺盛。

歌德是在拜伦的鼓励下向那个年仅19岁的姑娘求婚的,他对这场有着巨大的年龄差距的爱情充满了万丈激情。

拜伦闻讯后,在异国他乡更加忧伤,他说自己是年轻的老人,而歌德是年老的年轻人。一年后,他在没有结果的战争中病死。临死前他对医生说:“我对生活早就烦透了,我来希腊,就是为了结束我所厌倦的生活,你们对我的挽救是徒劳的,请走开!”

而那时,年迈的歌德还在那个美丽的女子怀里享受着生活,他的诗作一篇比一篇华丽而又激情澎湃。

让人迷失自己的有时是欲望,有时又是没有欲望。断了欲望,就是心的死亡。幸福、成功,离不开生命欲望的熊熊燃烧。太多的欲望会拖累人的心灵,但失去了欲望,生活将只余下无聊、孤独和死寂。

05 人生是一出五味俱全的戏

一个人没有死的意愿就没有生的意志,因为只有在死的条件下我们才能够得到生。

——【古罗马】塞涅卡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似乎总是很习惯把自己当成观众去观赏别人的演出,快乐也好,悲哀也罢。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那便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演着自己的人生。然而不管是谁,都不是这出戏的编剧,剧本是写好的,但我们无从知晓。可以庆幸的则是,我们可以是自己的导演,我们可以决定怎样去演,只是结局我们无从知晓。不知道归不知道,正如幕布已经拉开,灯光已经点亮,音乐也已经响起,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便站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并且没有停下来的可能,表演,必须继续下去。

正如民国时期著名诗人卞之琳的那首著名的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每个人都看到世间这场大戏,殊不知,我们也在戏中。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花开花落,物转星移。人生就是五味俱全的一出戏,戏演完了,人生也就结束了。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所演的戏也就不同。如果你出身富贵人家,你演的就是一个富家弟子;如果你出身贫困之家,你演的就是一个在底层挣扎向上爬的人。我们不要相信命运,我们要相信努力;我们不要抱怨命运,我们要勇敢面对;我们不要奢望永远,我们要把握现在;我们不要期望太远,我们要珍惜眼前。

弘一大师晚年时神采气力渐衰,自知将要往生。1942年春天,弘一大师前往灵瑞山讲经。不久之后,住在温陵养老院,出现一些疾病症状,拒绝医药及探问,只是专一念佛。27日绝食,只饮水。28日写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9月1日下午,在一张纸上写下“悲欣交集”,交给妙莲,并嘱咐道:“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说完话,仍默念佛号。9月4日戌时安详地往生了。

弘一大师传奇的一生就此落下了帷幕。

世界本是一个大舞台,舞台也是个小人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戏中的虚幻比现实人生还要真实。用我们的经历,走过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什么样的路,只要我们走下去,只要我们还活着,因为这是最重要的。一切都因为我们活着而生机勃勃,等到有一天,我们走到了时间的尽头,回头看看,只要自己尽力去做了也就无悔了。也许只有弘一大师最后留下的四个字——“悲欣交集”,才是对人生这出戏最好的诠释。

06 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

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古希腊】伊壁鸠鲁

死亡作为人生的基本主题,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生死之事不可道,又该从何道来?有趣的是,在讲求实证的禅看来,非得亲身死过才有资格谈死。

弟子问神山僧密禅师:“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

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

弟子说:“我不曾死过,也不会,请师父明示。”

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不仅禅宗,即使是在儒家看来,知生也要比知死更为紧要。当孔子的学生子路向他请教“死”之事时,孔子便很不高兴地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虽然人从降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死亡的笼罩之下,不得不面对死亡,但是却没有人切实体验过死亡的滋味。正如西方有句谚语所说:死亡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没有人能从死亡手中挣脱,带回来关于死亡的消息。

死亡不可能被人所体验,并当作知识或者经验传播下去。不仅如此,人们对死亡的来临往往也不能做出任何的判断和思想准备。

一个仆人惊慌失措地跑到主人面前禀告,他在市场上见到了死神,死神不停地推挤他、恐吓他。他请求主人准他的假,以便尽快赶到撒玛拉去,因为只有在那里,死神才永远找不到他。主人答应准仆人的假,自己却跑到市场上去见死神,责问他为什么恐吓、威胁自己的仆人。

死神回答说:“我并没有恐吓、威胁他,我只是感到十分惊奇,没想到居然在市场上见到他,因为我们原来约定的是今天晚上在撒玛拉见面。”

死亡本身就意味着意识的泯灭,死亡是真正的彼岸,就像黑洞,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思考范围。正如伊壁鸠鲁所认为的,人死后,灵魂原子离肉体而去,四处飞散,因此人死后并没有生命。他说:“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07 死亡是成长的最后阶段

同类推荐
  • 一生三求

    一生三求

    《一生三求:吃得下·排得出·睡的着》简介:吃出健康、排出美丽、睡出年轻,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只要按照书中所介绍的方法来调整每日的饮食、排泄、睡眠,真正做到吃得下、排得出、睡得着,那么我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也能生活得更加开心、快乐与幸福。
  • 《围炉夜话》名句

    《围炉夜话》名句

    《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撰写的一部人生随笔。它与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后世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此次,《围炉夜话》被收入《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中。编者孙迅精选了六十五则名句,分为家教、修身、交友、处世、立志、治学等六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适合大众阅读。
  • 让学生明辨是非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明辨是非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解码大前研:箴言录

    解码大前研:箴言录

    本书不仅仅从经营管理、工作经验、思维方式谈大前研一那种从高处俯瞰社会的种种经验,还从社会理念、政治态度、民众情绪来谈论他的对当今社会上各种现象的观点,甚至还谈到他对待家庭与教育、休闲与享受的各方面的体验。
  •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大怒气逆伤肝。”我国着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如是说:“我们一般人到了50岁,因动脉硬化每年血管都大约会狭窄1%~2%,如果你抽烟,或患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病,可能狭窄3%~4%或更多,若是要生气着急,一分钟动脉就可能痉挛狭窄100%,当时就死,情绪就这么厉害。”
热门推荐
  • 萧红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和韩郎中扬子津玩雪

    和韩郎中扬子津玩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水晶王国

    水晶王国

    伊洛斯,这是他的名字,一个臭名昭着的盗贼,一个被王宫无限追杀的男人,一个被无限推崇的男人!一个剑匣,一把瞬剑,划破时空界限...一个剑匣,龙纹之光闪耀,盗应声而立...一个剑匣,一把法杖,撕裂魔法万象...
  • 育儿是件简单的事:宝贝出生第一年

    育儿是件简单的事:宝贝出生第一年

    本书是一部纪实小说。讲述了作者从听到女儿第一声哭响起,漫长的育儿之路的养育经历。
  • TFboys和他的三位女孩

    TFboys和他的三位女孩

    一位叫晨曦的女孩暗恋易烊千玺两年,晨曦默默为千玺做了很多事情,期间认识了两位女孩她们分别喜欢王源和王俊凯在他/她们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戮天杀

    戮天杀

    这世上总有那么多的不公,当处于一个强权的世界,想要改变什么,却唯有用杀戮铺路。世若不平,我便杀之、废之,还一个新新世界!非常抱歉,由于此书构架上有着太多缺陷,点击什么的没法上来,使的这本书暂时没法更新下去。现在在女频开了本书,叫《黄昏又见夕阳》,大家速去顶起啊!!此书停更一段时间,让我将结构调整好后再开!!
  • A Drift from Redwood Camp

    A Drift from Redwood Cam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大争之世

    网游之大争之世

    这是一本轻松搞笑的建设类种田流网游……
  • 巫道起家

    巫道起家

    不知多少世轮回传下的大巫血脉,无奈地被牵扯进众神的恩恩怨怨中。一切都是无奈,可一切都是天意,命也!从此走上了贱踏众神的道路,凡不入他所建的未来一门都命运中注定要被蹂躏。他是神中的成吉思汗,要走上条不归路,要抢众神中的女性之神?
  • 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A卷 新编科技大博览)

    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A卷 新编科技大博览)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