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500000032

第32章 亲政风云(3)

《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实际上是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例如,《吕氏春秋》吸收了儒家主张维护君权的思想,又让它以独特的面目出现在书中,主张拥护新“天子”,即建立封建集权国家。这与孔子主张维护周王朝一统天下的思想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还强调君主专制问题,这显然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又如对墨家思想,《吕氏春秋》赞同墨子提倡的“节葬”的观念,对当时厚葬的风气进行了批评;但对墨子“非攻”(即反对战争)的主张却进行了批驳,提出兴“义兵”的主张。《吕氏春秋·怀宠》中有言:“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著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这实际上是在为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中国的战争而辩护。再如在社会历史观上,《吕氏春秋》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告诉人们:历史的发展是一环扣一环的,了解过去,有助于了解今天。同时强调了解过去并不意味着拘泥不变,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相应的法规、政策等,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等等这些,都说明《吕氏春秋》确实是一部经典,具有博综众家的融合倾向。

吕不韦之所以编撰这部《吕氏春秋》,就是想综合各家学说之长,用以指导他的秦王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实现长治久安。吕不韦的第一个愿望实现了,而他的第二个愿望,却破灭地让人不敢相信。秦王朝不但没能长治久安,并且寿命短得让人吃惊。这是后话。

吕不韦的门客办事效率是惊人的,刚过去三天,《吕氏春秋》就挂在了咸阳南门的城墙上。人们果然蜂拥前去,观看议论。可是,所有的学士、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竟没有一个人能改动书上的一个字。满满的一箱黄金,只好让它天天都放在那儿。

或许,《吕氏春秋》在当时确实算得上字字珠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没人能改得动;或许,是因为人们都敬畏吕不韦的威势,没有人敢出头一显身手。吕不韦曾在城墙下站了很久,欣赏着自已的杰作。在回府的路上,他对自已说:如果秦王能熟读此书,并以此治国,这将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吕不韦的这一渴望终不能如愿,但不管怎么样,经过这样一搞,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无论是《吕氏春秋》还是吕不韦,都由此名声大造,远播东方诸国。这是后话。

58、秦王要奔雍城举行冠礼

秦王杀了成娇,将其军吏也一律斩首,对战死的士卒还进行了戮尸。只有把这些叛逆的士卒都戮成了烂泥,秦王这才能解一些愤恨。除此之外,还下令将饶地的老百姓,一律赶往临洮,让他们也尝尝流离颠沛的滋味。这些事情办妥,他兴奋地凯旋而归。

自庄襄王去世,给秦王留下的三位耋耄之将,如今蒙骜、王齮均己战死,就剩下了麃公。秦国先祖只是些怀有养马训马技艺的人,从头到尾都靠一个“打”字,才使嬴氏一族不断发展壮大,封候称王。就连早年周孝王所赐的秦地,赐前也是为戎人所占,全靠嬴氏一族的拼打,才赶走了戎人,第一次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发祥地。几百年战争不已,秦人的武将,早已遍布军营。父王留下的老将军在沙场上虽然又战死了两位,却有更多忠于秦王朝的战将,来到秦王的身边。通过灭王弟叛乱的这一战,秦王凭了一双慧眼,不但更加地重用了王翦,还启用了蒙武、蒙恬、李信、王贲、等多名武将。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表明,秦王的眼光,是多么的犀利。

秦王骑着高头大马,从东门走进感阳城,受到了文武百官及城中百姓的夹道欢迎。他走进王宫,又得到一个天大的喜讯,他的长子扶苏出世了,扶苏的母亲郑妃,是郑国的王族,是秦王娶了王翦将军的孙女儿王灵钰之后的第三位夫人。灵钰夫人与之后娶的赵夫人也都有生育,只不过生的都是女儿。如今看着白白的儿子,秦王高兴地合不上嘴。“儿子,儿子!老爹凯旋归来了!”秦王接过儿子,高高举起、大声地说。

“大王,给儿子取个名字。”郑妃靠在床上,满脸都是幸福。

秦王听了,把儿子交给宫女,来到郑妃的床前,望了她笑着说:“辛苦你啦!”

郑妃摇摇头,说:“谢大王关心,臣妾能为大王生下一子,不辛苦,而是十分荣幸。”

秦王点点头,思索着,突然问郑妃:“你进宫的第一天给我唱的一首歌,很好听,叫什么?”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这首歌真好听。而且,‘扶苏’是形容树木枝叶茂盛,出于诗经,为香草佳木之意。我看我们的儿子就以此命名,叫‘扶苏’。”

“扶苏,真好!”郑妃快乐地笑了,连声呼唤着:“扶苏、扶苏!”

秦王高兴地看着郑妃,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与郑妃告别。回到王宫,他让人传来李斯问道:“本王行加冠礼之事,现在该如何进行。”

李斯听了,说:“大王现在行加冠礼,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

李斯刚停下来,秦王就瞪了他一眼。情急之中,李斯冲口而出:“只是要提防两股势力。”

“说下去!”秦王催促道。

“一股是吕相邦,他如今虽然交出了兵权,但仍然掌控朝政。这么些年来,朝中文武百官,大多是对他忠心耿耿。”

“你认为,相邦也会反我?”

“不会,依微臣之见,相邦绝对是忠于大王的。”

秦王不言,目光罩住李斯。分明在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这么说。”

“相邦对大王的忠心,日月可鉴。只是,相邦并不一定就那么希望将所有的权力都交归给大王。就在昨天,相邦还将他所编撰的《吕氏春秋》悬于南城门的城墙上。”

“有这事?”

“如今还挂在那里,相邦还发出通告,说是有人能改得了一个字,就赏金一斤。”

“这样!”秦王沉思良久,问李斯说:“他这是什么意思?”

“玄耀自己的博学,标榜自己的治国经验。正因为如此,微臣才认为相邦并不一定就那么希望将所有的权力都交归给大王。”

“难道他还会阻碍我行加冠礼?”

“不会,一定不会。因为他不敢,也做不到了。”

“既然这样?”秦王又把问询的目光罩住李斯。

“微臣是想,相邦经营朝廷这么些年,根深叶茂,如果他心里不愿意,大王亲政后会受到影响。所以,现在一定要尊重他,十分地尊重他,让他放心,大力地支持大王行加冠礼。纵然他心里不那么愿意,只要表面上支持,大王的加冠礼就会顺畅的多。”

秦王听着点点头,只听李斯接着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把握地防止另一股势力作乱。”

“你是指那个宦官嫪毐?”

“就是他!”李斯果断地说:“这个嫪毐,势力已经很大了,大得可以跟相邦抗衡。上次大王说要查一查他是否是假的,当时微臣劝了大王。回府我一想,不管他是真假,这么急着掌控王宫的卫队,还是应该查清楚他的情况,于是就私下安排人去查了。据所查的情况来看,长信侯十之八九是假太监。”

“去灭了他!”秦王两眼圆睁,脖子上的青筋暴起。

“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他是太后身边的人。”李斯说。

秦王听了,长啸一声,愤然地喊道:“对啊!太后!”

“大王不要过份担忧,只要我们认真提防,是不会有事的。”李斯劝道。

秦王再不吭声,在大殿上走来走去。好一会,他住了脚步,突问李斯:“筮日的事怎么样?”

所谓“筮日”,就是通过卜筮的办法,选择一个吉日作为行冠礼的好日子。李斯听了回答说:“己妥,最早的是外后日,其次是第十日,再次是……”

秦王听到这里,打断李斯的话,说:“你去准备一下,安排仪仗,记住,后日一定起呈,直奔雍城,外后日举行冠礼。”

59、吕不韦的心情沉重

吕相邦府里,正在大摆宴席,祝贺《吕氏春秋》的成功。吕不韦从来喝酒有度,这回却喝红了脸。张唐有些担心地问他:“相邦,大王凯旋归来,我们却没有去迎接,只怕他会怪罪吧?”

“没什么,我是他仲父。况且,带四十万大军去灭叛,胜利是意料中的事情。”

吕不韦正说着,有秦王身边的蒙恬来,对他一揖说:“相邦,大王有请。”

听了蒙恬这话,吕不韦的酒早已醒了三分,红着眼看了看蒙恬,又垂下头来。他心里清楚,秦王传他是为了什么。可是,也不要这么急嘛!他在心里说,慢慢地抬起头来,朝大家一挥手,说:“我去去就来。你们继续喝,等我回来。”

门客们都站起来,望着他随了蒙恬走出相邦府,这才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知道大王传相邦去做什么吗?”甘罗大声地问。

大家摇摇头,甘罗见了,眠着嘴,闭上一只眼,另一只眼瞄着众人问:“你们要我告诉你们吗?”

“要!”好些人齐声说。

“是谈大王行冠礼之事。”

“真是这样啊!那以后……”

众人们纷纷议论起来。这时候,吕不韦已经进了王宫,秦王远远地见了他,就迎了上来。吕不韦看着秦王急不可待的样子,在心里叹了口气,心里又冒出那句话:何必这么急呢?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大王凯旋归来,老臣来不及去迎接,还请大王恕罪!”

“仲父!”

“不要这么称呼我,你就要行冠礼,要亲自打理秦国军政大事,老臣只希望在旁继续为你做些事。”

“这个自然。”秦王客气地说:“只是,不知道仲父安排何时给嬴政行冠礼。”

“只要你这边安排好了,立即就可以起程前去雍城。”

“我已经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请筮师给卜算一下,选择一个吉日,就可以起程。”

“己经卜算了吉日。”

“什么时候?”

“外后天。”

“外后天,是不是太伧促了些?再算算后面的吉日。”

“不用,外后天正好,就是外后天。”

吕不韦听了,看了看秦王,看到秦王挑衅的双眼正盯着地,便轻轻地说:“既然秦王认为好,那就这样吧。”

“只是,本王还要请仲父去做一件事。”

“什么事?”

“母后那里,你去替我通报一声。”

“遵命,我明天一早就去。外后天我一定赶赴雍城,与太后一道参加秦王的加冠礼。”

“谢仲父!本王明日出发,就在雍城的蕲年宫等候仲父。”

吕不韦点点头。回到相邦府,门客们已经散去,只有甘罗、张扬等几个还在那儿等着,见吕不韦回来,众人都跟在后面,默默地进了书房。

“你们有事?”吕不韦问。

“听说秦王要举行冠礼?”甘罗大胆地问道。

“什么时候?”

“就在外后天。”

“是不是太快了些。”停了一会,甘罗又说。

“你们是怕我失了权势?”

“不,绝不是这样!”甘罗迎着吕不韦的目光,坦言道:“我们是担心秦国的军政这时换人,恐怕会影响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秦国恐也难治理得这么好!”

吕不韦听了,目光滞重地看着远处,良久才挥了挥手说:“你们要说的我都知道了,去吧,我累啦!”

众人走后,吕不韦靠在太师椅上,瞪大了一双鹰眼望着大堂上面雕龙画凤的屋梁。看来,甘罗他们不了解嬴政,只说对了一半。对于一统天下的大计而言,秦王亲政后是会比我做的好,只是对于天下的百姓,秦王亲政后肯定做得比我差。至于我个人,确实正是做大事的时候,秦王一旦亲政,我最多只能从旁辅政。从旁辅政,凡事自己都不能做主,真没劲。吕不韦想到这里,不由又笑了。吕不韦啊,你本来就是一个商人,只在乞丐之上,待嬴政亲政后也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还有什么不满?更主要的,这秦王是谁啊!是你的儿子,你是在你的亲儿子之下。

想到这里,吕不韦忍不住哈哈地笑了。他大声地笑着,一口气笑了很久,突然地又止住了笑声,在心里说:可是他不知道啊,我的儿子不知道啊?吕不韦叹过之后,又摇摇头,说:这不就对了嘛!他能知道吗?他如果真知道了,难道会认我!不可能!他认了我,还有王位给他坐?不可能!就是他愿意,我也不愿意!依我的观察,嬴政是不会愿意的,他只会杀了我。对,他一定会杀了我。这就对啦,为了他的王位,我死是值得的!想到这里,吕不韦的热血沸腾起来,好象就要去为儿子的王位而献身。他倏地站起来,象前赴刑场的英雄一样,挺胸塔腰地站着,目光直视前方。

不一会,他冷静下来,也感到有些累了,又坐下去。突然又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嬴政亲政以后,会不会对我不利呢?应该是不会的。他虽然不知道我是他的生父,可是这么些年来,他一定感觉到我对他真心地好,对秦王朝的绝对忠诚。自从庄襄王死后,我成了秦国军政大权的实际掌握者,但这是合理合法的,我这些年继续地为秦国开疆拓土,已经将秦国的国土进逼到魏都大梁,为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重要的战略准备。在国家的基础建设上,我亲自主持修建的“郑国渠”也差不了两年就完工了。在人才招览上,我为秦国聚拢了大量的人才。至于文化建设,我的《吕氏春秋》……

吕不韦第一次认真地回忆自己这八年来主政的业绩,最后终于自豪地笑了,自言自语地说:“我做得还不错,对秦国是有大功的。秦王只会因此而感激我!”

第二天早早起来,吕不韦踏上了前往雍城的路。他要去告诉太后,让她高兴地接受这件事,让秦王行加冠礼,把秦国的政权交还给他。在路上,吕不韦在想:我昔日的欢媛,这个今日秦国的太后,她会不会对这事有什么看法呢?应该是没有的,秦王毕竟是她亲生的儿子。可是听说嫪毐与她也有了儿子,而且是两个。作为象她那样的女人,该如何想儿子亲政的事呢?她应该是没问题的,那个愚蠢而又可恶的嫪毐呢?

想到这里,吕不韦心里沉重起来。

同类推荐
  • 权力玩家赵匡胤

    权力玩家赵匡胤

    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至尊的平步青云之路,全面解密“带头大哥”赵匡胤的低调弄权之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积弱的王朝,但赵匡胤却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仁君”。中国的“仁君”不止赵匡胤一个,但是亡国之时能让老百姓全城以死相殉的王朝,只有宋朝一个。中国几千年来,真正达到帝王权术最高境界的,只有赵匡胤一人。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正说明朝十八臣

    正说明朝十八臣

    本书精选了18位在明朝有过重大作为的大臣,他们分别是:武略文韬首推徐达、开国宰相李善长、僧人宰相姚广孝、铁骨青天海瑞、留世清白惟于谦、一夫当关袁崇焕等。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热门推荐
  • 金龙戏鸾凤:倾世逆天药后

    金龙戏鸾凤:倾世逆天药后

    新婚之夜骄傲如她却被最信任的人所背叛致死。在死亡混沌中,复仇的欲望支撑着她活下去!可能是老天也怜悯她,最后她并没有死,只不过再醒却已是穿越了。她穿越成了传说中的废柴小姐。虽贵为凤家的大小姐,可是生活连狗都不如!受尽欺压!受尽别人的冷眼!究其原因只有一个:自己是废柴。就因为她是废柴,所以就可以随便被二娘母女所欺负?可以替嫁给鬼王?可以让别人拿走自己的东西?我告诉你,这些都不可能!即然本小姐来了,你们原来欺负过我现在身体的人就等于是欺负我!本小姐觉不会让你们好过!要我嫁给鬼王吗?可以,本小姐答应你们的要求!在我眼里就算是傻子也比你能这些虚与委蛇的人强多了。不过,想要属于我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 给人类的恩赐

    给人类的恩赐

    人类利用大自然所赐予的资源,从起初制造简单的工具到成为地球的主角,从对大自然的膜拜到对大自然的征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近现代以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跨越式进步,人类逐渐不满足于大自然所赐予的资源,随之而来的是人类无尽的索取和破坏。核战争已不再是威胁世界的第一危机,取而代之的是环境危机。发展新能源,将垃圾变废为宝,人类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 盈月潋滟

    盈月潋滟

    她与她,本是姐妹,颠沛流离时相依为命,一样的经历,却因性格不同,造就不一样的人生。他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母后被她爹毒害,她的爹娘因他而死。此生,是愧疚,还是恨?他与她,隔着一段上辈人的仇,她只要报仇,只要姐姐幸福,却不料,错过了此生最最真的爱情。………………………………………………………………………………此文属大坑,情节丰富,一大群聪明人斗来斗去(基本上没小白人物),喜欢小白女主的,勿入。当然,女主还是很开朗的。前面有些慢热,但情节绝对紧凑,欢迎拍砖。
  • 我们都曾哭过

    我们都曾哭过

    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只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 死亡奇墓

    死亡奇墓

    那天跟女友闹别扭,她一气之下跑进了百兽林的墓地。结果神秘的消失了,我为了找她,接二连三发生了太多匪夷所以的事情……我看到的那些人到底是人是鬼?为什么百兽林里的墓地一天多一天少?为什么别人进入墓地之后就会死亡?而我还却能活着?后来才明白,原来这一切是个惊天的诅咒,为了救更多的人我开始跟美女闯进了被封印的奇墓……
  • 小女人进城碰婚记

    小女人进城碰婚记

    她是大龄剩女,离乡背井,孤身一人来到大城市,碰运气,找婚姻。一个屋檐下,五个好男人,同为舍友,要么有主,要么偏偏没有感觉。她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迎来了半个刁钻同事,时刻嫌弃她的装扮;另外一位男士,同样优秀,加上暗中喜欢的人,换了个环境,桃花终于朵朵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史上最凌乱

    史上最凌乱

    一个我,是修炼天才,却因为藐视那些低端的功法而感应不到玄气,收获了八年的空白期。一个我,离经叛道,什么半帝,什么伪帝,对于我不过是一剑下的蝼蚁。我,莫小凡,坑爹专业户,不仅被宗门开除,还害得我爹丢了大将军的位置。我的宠物,是条大胖头鱼,他说他是溟海新一任的大佬,却是因为他我被一群海鲜刺身追杀。我的兄弟,有土匪小偷精神病,感谢他们,突出了我的无比正常。我的剑,大赖子,是他告诉我,我是毁灭整个世界的大魔王。我当然相信,因为这个世界,注定因我而凌乱!——来自倒霉孩子莫小凡
  • 分别功德论

    分别功德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神崛起

    战神崛起

    十五年前,一场大火焚烧了整个圣骑森林,圣与魔的对决在此同归于尽,然而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浩劫的开始……来自地球的少年,踏上这片神秘的未知领域,通过一系列事情后,他得知“能力”这个奇异能量的存在,随之他进入了“超学院”,结识了一个又一个古灵精怪的朋友,和一位又一位怪物老师,生活十分的欢乐。然而,黑暗中的挑战悄然苏醒,强大的暴风雨正在形成……
  • 校园美少女的穿越:龙之狂想

    校园美少女的穿越:龙之狂想

    女校超美型的校园王子凌南倩,因为好友介绍的一个游戏,和计算机专门为她打造的小不点龙到虚拟世界去比赛,竟然出乎意料的触动藏在地底的六芒魔法阵,传送到另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也就算了,多了一个便宜爷爷她也不在意,但她明明就是个女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