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67500000020

第20章 胃肠病

一、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为现代医学病名,属祖国医学痞满、胃脘痛、嘈杂等病之范畴。孟氏中医世家在临床辨治中应用利胆通调法,配合西药抗生素和中医以毒攻毒疗法,杀灭了现代医学研究公认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中西结合,提高了慢性胃炎的疗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孟氏中医世家结合李东垣治疗脾胃内伤病的补土法“八诊”理论,枳术丸五种类方,“气运衰胜图说”公式,以及叶天士治脾胃四法,通药通剂运用方法,“胃之降在胆”等前贤经验,和现代医学研究所揭示的利胆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胃活力,能使胆盐激活脂肪酶、消化酯类,提高肠胃吸收等治法治方,进行了认真的临床实践。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1991年开始,按照1989年11月全国南昌中西结合慢性胃炎研讨会的方案和1990年9月澳大利亚悉尼世界第九届国际胃炎会议统一的标准,制定了中西会通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案,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399例资料齐全的病案,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分述于下。

1.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一般分为胆胃不和、脾胃温热、脾胃虚热三证进行辨治。

(1)胆胃不和型:症见胃脘胀痛,两胁不舒,嗳气不断,胸闷食少,大便不畅,舌苔白,脉弦。多由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胆气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故胃脘胀痛,两胁不舒,嗳气不断;脾胃气滞,中焦转枢不利,则胸闷纳差,大便不畅;苔白脉弦乃肝胆气滞犯胃之症。证属胆气犯胃,胃失和降。治以舒肝利胆,和胃降逆。方选散滞气汤加味:当归身6g,陈皮9g,半夏15g,生姜5片,柴胡12g,红花5g,炙甘草3g,白芍15g,山栀10g,竹茹10g。方中当归养血柔肝,柴胡疏肝。孟氏中医世家伍入白芍配当归养肝缓急,加山栀配柴胡疏肝,再加竹茹清胆,少佐红花活血止痛。以上六药疏肝利胆,兼以清热;陈皮、半夏、生姜和胃降逆;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之效。配合冲服祖传胃肠验方“一香散(丸)”治疗慢性胃炎之黏膜变性。针灸取穴:胆囊点(双),泻法;足三里(双),泻法;中脘,针刺、拔火罐。穴位注射:恶心者用维生素B6针剂,100mg×2支,穴位注射于足三里(双),每穴1ml,隔日1次,连续使用3~5次;胃痛者用山莨蓉碱针剂10mg×2支,穴位注射足三里(双)、中脘,每穴1ml,可连续使用3~5天。

(2)脾胃湿热证:症见胃脘胀满,嘈杂灼热,食入尤甚,口干口苦,渴不思饮,头重如裹,便溏溲赤,舌苔厚腻,脉滑数。症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久郁化热,湿热内盛或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气机壅滞,胃脘胀满,嘈杂灼热,食入尤甚。中焦湿热壅盛,则口干口苦,渴不思饮;湿热上犯,清阳不升,故头重如裹;湿热流注下焦,则尿赤便溏;苔厚腻,脉滑数,亦为一派湿热内盛之象。证属脾胃湿热。治以清热利湿。方宜黄连清痞丸加味:泽泻5g,姜黄5g,干姜10g,炙甘草10g,茯苓10g,白术10g,陈皮10g,猪苓10g,枳实15g,半夏15g,黄连30g,黄芩30g,蒲公英15g,瓜蒌10g,大枣5枚,生姜3片。方中陈皮、茯苓、半夏、炙甘草为二陈汤,化痰湿最效;泽泻、猪苓引湿热从小便而解;黄芩、黄连清热燥湿量大力雄,抓住湿热重点,并能杀灭螺杆菌;枳实、白术合为枳术丸,健脾消痞;干姜味辛性热,少佐之,以防其苦寒之品太过而伤胃,姜黄缓急止痛。诸药共奏清热利湿之效。配合冲服祖传方:清积保中丸意在清热利湿,以加强消化健脾扶正之功。穴位注射:胃炎发作期,选用黄连素注射液2ml×2支,足三里(双),每穴1ml,隔日1次,连续注射7次;或鱼腥草注射液2ml×2支,阴陵泉(双)穴位注射同上。针灸选穴:上、中、下脘,拔罐,隔日1次,连续7次。配服铋盐制剂,阿莫西林胶囊,庆大霉素等西药,以杀灭螺杆菌。

(3)脾胃虚弱型:症见胃痛隐隐、喜暖喜按,得食痛减,食后腹痛,倦怠乏力,形寒肢冷,便溏或虚秘,舌淡边尖有齿痕,脉沉细。症由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久病脾胃受损,或肾阳不足,脾阳失煦,均可致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胃失温养,则胃痛隐隐,喜暖喜按,得食稍减。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心神肌肉失养,故倦怠乏力;阳虚不温则形寒肢冷,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则大便稀溏,或因运行无力而便秘;脉舌亦一派脾虚中阳不振之象。症属慢性胃炎脾胃虚弱之证。治以健脾养胃。方宜调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g,人参6g,甘草6g,苍术6g,柴胡5g,陈皮5g,升麻5g,木香5g,砂仁15g,山药15g,鸡内金10g。方中黄芪、人参健脾补气;陈皮、木香、苍术醒脾和胃。孟氏加用山药以补脾阴,意在气阴双补;加砂仁使和胃之力更强;且柴胡、升麻配黄芪,意在升阳调益中气,配人参则补中益气之力更彰;鸡内金消食开胃,以腑补腑,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健脾养胃之功。

配合冲服祖传胃肠验方“开胃健脾丸”。针灸取穴:足三里(双),艾温针;阴陵泉(双),艾温针;中脘,艾温针。腹胀较重者,胃复安注射液,1ml×2支,穴位注射:足三里(双),每穴1ml,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佩戴经验方养胃袋、温胃袋。配服铋盐制剂,庆大霉素片冲服,以杀灭螺杆菌。

当以上三证经治疗好转后,孟氏中医世家常采用泡药冲服丸剂之法,坚持慢病缓治,以巩固疗效,促进康复。泡药基本方:陈皮2g,公英5g,泽兰2g,砂仁2g,生甘草1g。加减:厌油者加焦楂2g;口干、舌有裂纹者加花粉3g;胃胀痛者加香橼3g;大便干燥者加番泻叶0.5~1g,每日泡1包,分3次冲服相应的中成药。可根据不同表现辨证选用健脾丸、舒肝丸、保和丸、香砂养胃丸、黄连素片、铋盐制剂、阿莫西林胶囊等中成药或西药。

2.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由浅表性到萎缩性,实为胃炎加重所致多脏器损害之始,故古时关于萎缩性胃炎属胃脘痛外,并有“九心痛”之称。胃病久而及肾,阴液亏虚,且久病致瘀,故临床多见胃阴虚及气虚所致胃络瘀血之证。两证的出现,实为现代医学肠化和不典型增生之中医症候基础。

辽宁名医李玉奇教授积20年研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之成果,于1970年提出按痈治疗的观点,积前人和自己经验,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孟氏中医世家通过20年临床体会,认为:痈为阳,疽多阴,慢性萎缩性胃炎阴症多于阳症,但是无论其属痈属疽,就外科疾病的病理变化及治疗,对于我们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确定对黏膜的病理改变和治疗原则,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孟氏中医世家从第三世后,在继承家传肠胃病百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东垣补土派的理论,参考现代医学关于萎缩性胃炎属癌前病变的观点,配合使用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中西药,又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体而言,其根为脾气虚,其变为阴血伤,其果为瘀血阻,瘀毒结聚而成痈疽。主要治疗大法应为益气活血、化瘀攻毒。临床常分为胃络阴伤和胃络瘀血两类,即现代医学胃癌前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绝大多数是我国常见的发生在胃窦部的B型萎缩性胃炎。其辨治方法如下:

(1)胃络阴伤型:症见消瘦憔悴,胃脘隐隐作痛,灼热,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空腹加重,舌红或紫绛,少津有裂纹,无苔,脉虚细。症由脾胃久病,损及阴分,或热病伤阴,或胃热火郁,灼伤胃阴,或久服香燥理气之品,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致胃脘隐隐灼痛。胃气不降,不能受纳,故饮不欲食;阴液不足,不能上承则口干不欲饮;舌红少津有裂纹、无苔,脉虚细均属阴虚之症。证属胃阴不足,气滞血阻。治以养阴益胃,活络通滞。方宜李东垣当归六黄汤加味:当归15g,生地15g,熟地10g,黄柏10g,黄芩10g,黄连10g,黄芪20g,石斛15g,花粉10g,地龙10g,甘草6g。方中当归养血润燥;六黄中黄芪补气帅血;生熟地养阴滋肾水;黄芩、黄连、黄柏分清上、中、下三焦之火,孟氏中医世家更加石斛养阴;花粉养胃生津防癌变;地龙通络防肠化或增生发生,甘草缓中调和诸药。使气血旺盛、阴血滋生而火热得消,则灼、饥、干、痛皆去。全方共奏养阴益胃、活络通滞之效。

同时配合冲服祖传验方“噎食膈食仙方”丸药。针灸取穴:神阙(拔火罐);三阴交(双),用补法;足三里(双),用补法。电针:足三里(双),内庭(双),同时配服铋盐制剂、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采用抗生素杀灭螺杆菌,提高疗效。食疗:酸牛奶,坚持长期服用,每日250~500g。同时戒烟、酒,多醋、少盐,忌烤、烧食物,多食果菜。

(2)胃络瘀血型:症见消瘦面垢,胃痛拒按,刺痛不移,持久不愈,纳少不化,或呕血便血,舌深绛有瘀斑,舌质绛,舌脉滞,脉涩。症由忧思恚怒,内伤于肝,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气滞日久,血行瘀滞,或久病入络,胃络受阻,以致瘀血内停,则胃痛拒按,刺痛不移,久而难瘥;瘀停日久,络脉受损,故呕血便血;瘀阻气血不行,胃腑失养,受纳失司,则纳差而水谷难化;舌质深绛有瘀斑、舌下脉络青滞、脉涩均属胃络瘀血之象。证属胃络瘀血。治以活血化瘀。方宜李东垣复元活血汤加味:当归9g,柴胡15g,花粉9g,红花6g,甘草6g,穿山甲6g,大黄30g,桃仁9g,党参15g,丹参15g,蜈蚣2条,麦芽20g,桂枝10g。

本方是《医学发明》为伤科血瘀肝脉而设,正合孟氏中医世家萎缩性胃炎以痈疽辨治之意。方中当归、桃仁、红花、山甲活血化瘀;花粉提高免疫力有抗癌之效;柴胡疏肝,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大黄重剂意在荡涤凝瘀败血,引瘀血下行,并为苦味健胃剂,增加肠蠕动,为本方用于胃络瘀血之关键。孟氏中医方中加党参益气健脾,丹参功同四物,活中兼补,蜈蚣以毒攻毒,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协助花粉抗癌逆转。麦芽、桂枝理胃消滞。全方合用,尽现活血化瘀,理血通络,防癌逆转之功效。

配合冲服祖传验方滋血健脾丸。针灸取穴:太冲(双),用泻法;足三里(双),艾温针;中脘,艾灸。同时服用铋盐制剂,利君沙、庆大霉素、甲硝唑等,杀灭螺杆菌。佩戴养胃袋,由经验方缝制,同时戒酒、戒烟,少盐,忌食熏、烤、腌、烧食物,多食果菜。

在以上两证治疗好转后,可采用泡药坚持长期对症调治。泡药基本方:陈皮2g,黄芪10g,桂枝2g,花粉3g,焦山楂2g,生甘草2g。同时辨证选用:大黄?e335虫丸、香砂养胃丸、健脾丸、六味地黄丸、维酶素、增生平、多酶片、铋盐制剂、利君沙、甲硝唑等中西药。

二、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为现代医学病名,属祖国医学胃脘痛、泛吐酸水、反胃、嘈杂、呕血、便血等病范围。临床按部位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治法大同小异。中医常规辨证分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亏虚和脾胃虚寒四型。孟氏中医世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如下。

1.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攻冲作痛,连及两胁,胸闷痞塞,嗳气泛酸,呕恶反胃,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多见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初期。症由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横克脾胃,故胃脘作痛,痛连两胁。肝气犯胃,升降失司,胃气不降,则胸脘痞塞,呕恶反胃,嗳气泛酸;肝郁肠腑气机不利,故大便不畅;脉弦者,病在肝。证属肝气犯胃,胃络不畅。治以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方宜四逆散加味:柴胡10g,白芍20g,枳实15g,甘草10g,煅瓦楞20g,厚朴10g,元胡索15g。方中柴胡、白芍归经入肝,疏肝解郁清热,抓住了肝气郁滞之本;枳实泻脾胃之气滞,调达中焦以助运化。孟氏中医世家又加入厚朴,使胃气顺降,胸闷、痞塞可消;白芍配甘草,缓急止痛,加入元胡索活血而止溃疡之灼痛,更遣以煅瓦楞平肝制酸治溃疡;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疏肝气、缓胃痛、治溃疡之功。

2.肝胃郁热型症见胃脘灼痛,饭后加重,烧心泛酸,口干口苦,腹胀反胃,二便不利,舌红苔黄,脉弦数。症由忧思抑郁,则肝气郁滞,肝郁日久,化火生热,邪热犯胃,肝胃郁热,胃脘灼痛,饭后加重,烧心泛酸,口干口苦。肝热犯胃,胃失和降,故反胃腹胀;肝郁气机不利,则二便不利;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亦属肝热之症。此多见于胃溃疡发作期。证属肝胃郁热。治以清肝泄热,和胃制酸。方宜金铃子散合左金丸加味:金铃子10g,元胡索15g,黄连18g,吴茱萸3g,大黄6g,生甘草10g。

孟氏中医世家认为本证是溃疡发作期,故把古方金铃子散和左金丸均改为汤剂,以求速效。金铃子散中金铃子清热行气,泄气分之热而顺气,元胡索活血行气,行血分之滞而止痛,二药共达舒肝泄热行气之效,抓住了肝郁化火之本,且柔肝止痛;左金丸方中重用苦寒的黄连泻肝胃之火,少佐性热之吴茱萸,既能疏肝解郁,又能降逆止呕,并制约黄连过于寒凉之性,二药合用,辛开苦降,一寒一热,相反相成,共达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效,这样则抓住了肝火犯胃之标。孟氏中医世家实践中又加入大黄通腑以降胃气,生甘草调和诸药,且具愈合溃疡黏膜之效,故当重用。全方合用,共奏清肝泄热,和胃降逆,缓中止痛之效。

3.胃阴虚痛型症见胃脘灼痛,发作隐隐,嘈杂如饥,稍食可缓,食多又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或无苔,脉弦细或数。症由热病伤阴,或胃热火郁,灼伤胃阴,或久服香燥理气之品,耗伤胃阴,致胃失濡养,故胃脘灼痛,隐隐发作,嘈杂如饥,进食稍缓,多食又痛;胃阴不足,阴虚内热,则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无苔,脉弦细而数,亦为阴虚火旺之象。多见于胃溃疡晚期或十二指肠溃疡发作期。证属胃阴亏耗,胃腑虚痛。治以养阴和胃,缓中止痛。方宜沙参麦冬汤加味:沙参20g,麦冬12g,玉竹10g,桑叶6g,天花粉15g,白扁豆10g,甘草5g,白芍20g,白芨15g。方中沙参补阴益气,佐麦冬、玉竹使养阴生津之力更彰;花粉养胃阴,可使胃黏膜干燥充血之症痊愈;扁豆健脾养胃,甘草缓中调和诸药;桑叶清肺燥热,可随证留舍。孟氏中医世家更加白芍养血缓急,止胃脘挛痛,白芨能愈合溃疡,为使此病得以治本。全方共奏养阴和胃,缓中止痛之效。

4.脾胃虚寒型症见胃部隐痛,绵绵不休,饥时痛甚,得食稍减,喜按喜暖,遇冷加剧,食少纳呆,时泛清水,四肢不温,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便溏肠鸣,舌质淡,苔白,脉虚弱。症由素体肾阳不足,不能上暖脾土,或多食生冷,或过用苦寒,损伤脾阳,中焦虚寒,胃腑失温,故胃脘隐痛,绵绵不止,喜暖喜按;中焦虚寒,脾胃运化失司,则纳食不佳,呕吐清水,便溏肠鸣;中阳不振,则四肢不温;脾胃久虚,气血不足,失于荣养,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脉舌亦为中焦虚寒之象。当属溃疡久病,脾胃虚寒之证。治以温中健脾,养胃止痛。方宜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15g,白芍12g,桂枝6g,炙甘草6g,大枣5枚,饴糖30g,砂仁10g,白芨15g。方中黄芪、炙甘草补气升阳,加桂枝温经通滞,则气通络达;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大枣健脾,饴糖健脾养胃,可愈合黏膜溃疡。孟氏中医世家更佐白芨,使溃疡面复生,砂仁温中和胃,使纳食增加。全方共奏温中健脾,养胃止痛之效。

孟氏中医世家从第二代开始,在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中,通过数百例实践总结,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在辨证治疗好转后的恢复阶段,创拟了适用胃溃疡的溃疡1号散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溃疡2号散,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恢复期治疗。

溃疡1号(适用于胃溃疡)组成:海螵蛸90g,白芍90g,生甘草90g,元胡索90g。上四药共为细末,每次6g,开水冲服,每日2次。饭前服用,连用一月为一疗程。

溃疡2号(适用十二指肠溃疡)组成:海螵蛸120g,大贝母120g,白芨120g。研细末,服法同上,连服一月为一疗程。以上二方一般1~2个疗程可愈。

三、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现代医学病名,属祖国医学黄疸、疫黄、胁痛、积等病之范畴。中医传统方法一向将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两大类,现代医学则将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对于急性病人,祖国医学临床多分为肝热脾湿和肝郁脾虚两型;慢性病人临床常分为脾虚湿盛、瘀血内阻、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四证。孟氏中医世家临床辨治如下。

1.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其基本方为:茵陈15~30g,板蓝根15g,山栀10g,大黄5g,鸡骨草10g,茯苓10g,甘草3g,大枣5枚。方中茵陈、山栀、大黄为《伤寒论》茵陈蒿汤,为清肝胆湿热的首选之方,去其甲肝病毒存在之基础。孟氏中医世家更加板蓝根、鸡骨草杀灭甲型肝炎病毒;茯苓健脾利湿,防肝病乘脾;甘草调和诸药,大枣健脾益气。全方共奏清利肝胆湿热,解毒益脾之功效。

(1)肝热脾湿型:症见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口苦咽干,偶有恶心欲吐,下肢沉困,头昏目眩,右胁疼痛,小便发黄,或大便溏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症由时邪疫毒自口而入,蕴结于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故见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或恶心呕吐,或大便溏泻;湿热交蒸于肝胆,肝失疏泄,则右胁疼痛;湿热上扰清窍,故头昏目眩;湿热流注于下焦,则小便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肝热脾湿之象。此证肝热和脾湿之象明显,多见于甲型肝炎感染早期伴消化不良者,故在基本方中加入柴胡10g,黄芩15g,苍术10g,增强清泄肝胆热毒和健脾燥湿的功能。

(2)肝郁脾虚型:症见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偶尔恶心,胸胁胀满或疼痛,急躁易怒,嗳气吞酸,大便不调,舌苔白厚,脉弦。症由素体脾胃虚弱,或因饥饱无常或嗜酒过度,以致脾胃损伤,脾虚日久,肝失所养,肝气郁滞。故脾胃运化失司,则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或有恶心;肝郁气滞,故胸胁胀满疼痛;肝郁化热则急躁易怒。肝木侮土,故嗳气吞酸,大便不调;苔白厚、脉弦亦为脾虚肝郁之症。此证为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见于甲型肝炎发作中期。治以疏肝健脾,基本方去茵陈、板蓝根,加柴胡10g,白芍15g,白术10g,炒麦芽10g。

2.慢性甲型病毒性肝炎其基本方为:鸡骨草15g,板蓝根10g,茯苓15g,白芍15g,山药15g,白术10g,丹参15g,鳖甲15g,炒麦芽15g,生甘草3g。方中鸡骨草、板蓝根清热解毒;祛除甲肝余毒,茯苓、山药、白术健脾化湿,为肝病实脾之用药;丹参活血促进肝脏微循环;鳖甲软坚缩肝防硬化;炒麦芽舒肝开胃,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解余毒,健脾活血,软肝化症之功效。

(1)脾虚湿盛型:症见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下肢沉困,精神疲倦,肝脾肿大,舌淡体胖,苔腻,脉濡缓。脾胃久虚,运化失司,则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且脾主肌肉四肢,故见精神疲乏,下肢沉困;湿邪与血相搏,凝聚成块,形成积聚,则肝脾肿大;舌胖苔腻、脉濡均为脾虚湿盛之象。证属慢性期脾虚湿滞,故上方去板蓝根、山药,加党参15g,苍术15g,增强健脾益气,化利湿浊之功。

(2)气滞血瘀型:症见面色晦暗,肝脾肿大,右胁胀痛,时轻时重,痛处固定,入夜痛甚,食少嗳气,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或弦细涩。症由湿热疫毒蕴结于肝,肝气受阻,疏泄失常,则肝郁气滞,气滞则血行迟滞,日久则凝聚成块,故见肝脾肿大,右胁胀痛,痛有定处。肝气犯脾则纳差嗳气。面色晦暗,舌紫黯有瘀点,脉涩等均属血瘀之症。治以舒肝理气,破瘀消症。基本方去板蓝根、山药,加柴胡10g,郁金15g,香橼15g,穿山甲10g。

(3)肝肾阴虚型:症见头晕目眩,右胁灼痛,或肝脾肿大,失眠多梦,腰酸腿软,五心烦热,两眼干涩,足跟痛,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无苔,脉弦细而数。症由久病不愈,肝之阴血不足,而肝肾同源,“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以致肝肾阴虚,精血不足,髓海失养则头晕目眩;肾腑失养则腰腿软,足跟痛;肝血亏虚,不能上荣于目,故两目干涩;阴血亏虚,虚热内生,故见五心烦热;虚热扰及精室则男子遗精,扰及血海则月经不调;舌红无苔脉弦细数均属阴虚内热之象。治以滋养肝肾之阴。基本方去板蓝根、白术,加生地20g,枸杞子10g,五味子10g滋养阴血;加龟板10g,丹皮10g以清肝经虚热。

(4)肾阳亏虚型:症见面色无华,或晦暗,或黧黑,肌肉消瘦,腹胀便溏,腰部酸困,双膝冷痛,男子阳痿,女子白带清稀量多,肝脾肿大,舌淡体胖,脉象沉缓。症由久病肝肾阳虚,阴损及阳,以致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故腰部酸困,双膝冷痛,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清稀量多;肾阳亏虚,不能上暖脾土,则腹胀便溏,肌肉消瘦;阳虚失于温运,则面色无华或晦暗,或黧黑;虚寒滞血,血结成症,则肝脾肿大;舌胖脉沉为阳气虚衰之象。治以温补肾阳。基本方去板蓝根、山药、鳖甲、甘草,加淫羊藿10g,寄生15g,紫河车10g补益肾阳,党参15g以健脾益气。

四、肠痈

肠痈为中医病名,即现代医学之阑尾炎。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为肠中湿热壅滞,酿脓成痈,肿痛异常,以致肠中传送糟粕失司,脾胃消谷异常,如不及时治疗,则破溃成为急腹症。因名为痈,却生于肠内,故有内科中的外科疾病之称。肠痈传统治法为清热化湿,活血散痈。孟氏中医世家对肠痈的治疗,在先贤经验的基础上,具体辨治如下。

症见右小腹胀痛,拒按,按有痞块,压之痛剧,或右足不伸,伴纳差反胃,身有寒热,大便秘结,或便稀夹脓血,舌苔黄厚,质绛,脉滑数。若痛加重,则痞块成脓溃破,而见全身高热,成为危候;若痛缓则转为慢性,痞块不消,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证属大肠湿热,瘀而成痈。治以清湿热,活血化痈,理气止痛。方宜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大黄10g,丹皮15g,桃仁10g,冬瓜仁15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当归15g,元胡索15g,枳实10g,甘草5g。方中重用大黄,泻肠间瘀热结聚,清热解毒;丹皮清热凉血。孟氏中医世家加入金银花、蒲公英,加强了解毒散结之力;桃仁性善破血,活血以散瘀滞,孟氏中医加入当归养血活血,破中兼养;冬瓜仁清利湿热,排脓散结消痈;又加蒲公英清化湿热,解毒散结;孟氏中医世家去原方芒硝之峻泻,除加重大黄用量外,又加枳实导肠胃之滞,则缓中稳推,不致伤正;加元胡索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利湿热,活血化痈,理气止痛之效。临床加减:肠痈初发,伴寒热往来者,加柴胡15g,生姜3片;腹痛较甚者加白芍20g,木香10g;病程超旬,按之而有痞块者加薏苡仁30g,地丁草10g,三棱10g,莪术10g。

五、痢疾

痢疾是以小腹疼痛,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或内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与肠道而形成。病位在肠,痢多实热,久痢常伴脾肾亏损,而成本虚标实之证。结合现代医学,临床以急性和慢性痢疾分类比较利于诊治。急性分为湿热痢、疫毒痢两型;慢性则分为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三型。

1.急性痢疾

(1)湿热痢:症见发热恶寒,腹痛腹泻,初为水样便,继则脓血相杂,量少黏稠,滞下不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多滑数。症由夏秋之季感受湿热蕴结于肠腑,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食生冷,或食用不洁之物,疫邪病毒从口而入,积滞腐败于肠间,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伤,故见腹痛腹泻,初为水样,继而脓血相杂;肠腑气机阻滞,通降不利,故滞下不爽,里急后重;湿热内盛,则发热恶寒;湿热流注于下,则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盛之象。治以清热化湿,行血理气。方选急性痢疾方:当归10g,白芍15g,玉片10g,黄芩15g,金银花15g,厚朴10g,焦山楂10g,枳壳10g,木香10g,苦参15g,秦皮10g,乌梅10g,甘草5g。方中当归、白芍理肝养血,敛肠为本;黄芩、苦参、秦皮清除肠道湿热;厚朴、木香调理胃肠之滞气;枳壳、焦山楂宽胃消积去滞,此意“无食不作痢”之谓;加乌梅涩肠止泻,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化湿,凉血理气之功。加减方法为:白痢者去苦参、金银花,加白头翁15g,薏苡仁15g;红痢者去乌梅、玉片,加槐米15g,焦地榆15g。

(2)疫毒痢:症见发病急骤,病势凶险,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至昏迷惊厥,或腹痛剧烈,里急后重,下痢鲜紫脓血。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或微细欲绝。症由感受疫邪病毒,且毒邪壅盛,故发病急骤,病势凶险,热盛于里,伤及阴津,故壮热口渴;热扰心神,则头痛烦躁;热毒内陷心包,则昏迷惊厥;邪毒积滞于大肠,热郁湿蒸,气血凝滞,腐败肠间,脂膜血络受损,则腹痛剧烈,里急后重,下痢鲜紫脓血;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为热毒炽盛之象。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开窍。方选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5g,黄柏12g,秦皮12g,苦参20g,丹皮15g,赤芍10g,枳实10g,焦山楂10g。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治痢,加入丹皮增强凉血解毒之力,孟氏中医世家又去黄连,改用苦参,配原方黄柏、秦皮,助白头翁清热解毒、燥湿治痢,使疫毒痢之湿热可除;另加入赤芍凉血活血,可防气分热盛入血;枳实、焦山楂消积化食,使肠胃可望速愈。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治痢,兼以开胃醒神。

另外,疫毒痢若高热过甚可根据辨证的不同,分别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动风抽搐加钩藤20g,石决明30g,必要时结合西医进行抢救。

2.慢性痢疾

(1)寒湿痢:症见下痢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有腹痛,喜热喜按,里急后重,脘痞不渴,头身重困,苔白腻,脉濡缓。症由素体阳虚,湿从寒化,寒湿内蕴,加之饮食不洁,邪气水谷积于肠中,遂为寒湿之痢, 见痢下赤白黏冻;因属寒湿,故腹痛而喜热喜按;邪滞肠中,气机不利,则里急后重;脘痞不渴、头身困重及苔腻脉濡均为寒湿内盛之症。治以温化寒湿,调气止痛。方宜理中汤加减:处方党参15g,干姜10g,炙甘草9g,白术12g,葛根15g,茯苓10g。孟氏中医世家方用党参甘温入脾,补中益气,强壮脾胃;干姜辛热,温中而扶阳气;脾虚则湿滞,故以白术苦温燥湿健脾。三药一补一温一燥,则抓住一虚一寒一湿三证。炙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孟氏中医世家更加葛根升清,使寒气可消,湿气可化。另加茯苓一味成四君子汤,使中气补而有根,其效更彰。全方共奏补气回阳,燥湿固痢之功效。

(2)虚寒痢:症见久痢不愈,下痢稀薄,常有白冻或黏液,腹部隐痛,喜暖喜按,口淡不渴,脘闷纳少,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症由感受疫毒,痢久而致脾胃中寒,寒湿滞留肠中,故下痢稀薄带有白冻;寒盛正虚,肠失温养,故腹部隐痛,喜暖喜按。脾胃虚寒,中阳不振,故脘闷纳呆,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虚寒之象。治以温中健脾,和中止痢。方宜桂附理中丸加减:处方:人参12g,干姜10g,炙甘草9g,白术12g,肉桂10g,黑附子10g加草蔻10g。

方中人参甘温补脾,干姜辛热扶阳气,白术苦温燥湿健脾,三药补、温、燥,配合得当;炙甘草补中调和,更加肉桂、附子温补元阳,可使中焦虚寒得以复元。孟氏中医世家加入一味草蔻,温胃醒脾,可使病退而胃气渐复,则虚寒慢痢恢复有望。

(3)休息痢:症见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发作时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平时食少腹胀,倦怠怯冷,舌淡苔腻,脉细。症由下痢日久,正虚邪恋,寒热夹杂,肠胃传导失司,故缠绵难愈,时发时止;湿热留连不去,病根未除,故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发则腹痛里急,下痢脓血;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则纳差腹胀,怯冷倦怠,舌淡苔腻,脉细亦属湿热未尽正虚之象。治以寒热平调,和中止痢方。宜连理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0g,干姜6g,炙甘草6g,黄连10g,乌梅15g。方中党参甘温补脾,干姜辛热扶阳,白术苦温燥湿健脾,三药共达补、温、燥之功用,三法可治休息、寒湿之痢;加入黄连一味,苦寒燥湿泻火,直清湿热之毒;炙甘草调和诸药甘苦共用之偏性;孟氏中医世家加入乌梅一味,则使方中主药变为乌梅,专于寒热共用之力。诸药同用,共奏寒热平调,和中止痛之功。

六、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溏薄伴有黏冻或血丝为主症,病程缠绵,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难治之慢性疾病之一。

本病属祖国医学“久泻”“休息痢”“五更泻”范畴。早在孟氏中医世家的第一代,治疗慢性腹泻就创出了“消积保中丸”及“红白痢方”;到了第二代则配合口服西药抗生素治疗,提高了疗效,并创出了“五更泻经验方”“脾虚泄泻加减方”;到了第三代除继承前两代的治疗经验外,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结肠炎的病因研究如神经、体液、感染、营养免疫反应及滥用抗生素而致胃肠功能紊乱等,全面调整了验方、效方,并根据其病位为肠黏膜,其难点在于各种用药皆未直达创面,药效利用太低的缺点,对腹泻超过三个月的患者均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有溃疡病灶者,方可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根据肠镜确定的部位,创新运用效方配合西药抗生素保留灌肠,使药物直达病所,并与辨证处方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从1999年开始总结临床治疗结果,使显效率提高到了88.2%,治愈了许多久治不愈的疑难病例。孟氏中医世家临床辨治慢性结肠炎具体方法如下。

灌肠法:采用自拟苦参白石汤方。基本方组成:苦参20g,白芨15g,石榴皮15g。方中苦参性苦寒,清热燥湿、解毒止泻。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内含苦参素,能解毒杀虫,刺激肠道蠕动,止泻,并治红痢,同时可消除慢性炎症,并能升高血中白细胞,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白芨苦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主要作用于黏膜溃疡面,所含甘露聚糖,黏液质胶状成分,能促进局部炎性水肿或溃疡愈合;石榴皮性酸涩滞,专入大肠,止泻杀虫,专治久泻久痢,现代医学研究提示其含生物碱及鞣酸,为肠道收敛剂。三药合用,一清二合三止,共奏清热化湿、止泻止血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们能使溃疡面愈合,免疫增强。溃疡面一经恢复,则主要病变得以消除,配合应用抗生素杀灭细菌,则邪去正安,痼疾可除。

上方为一日量,用法:加水300ml,煎20分钟,取汁150ml左右,纱布滤渣。临睡前,解完大便后一次灌肠,手指试药温,稍热即可。灌肠器采用一次性50ml针管,针端一般选用男性中号导尿管,管外涂红霉素软膏,插入肛门深度根据肠镜检查提示来决定,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少数脓血便较重者,可每次加入庆大霉素32万单位至64万单位,连用1~3次。

在灌肠的基础上,中医按三证辨治服药:

(1)脾胃虚弱型:症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痛胀,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症由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或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谷不化,故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脾虚中阳不振,则纳差,脘腹胀满不舒;脾虚气血化生乏源,则面色萎黄,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脾胃虚弱之象征。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治以健脾利湿,泌别清浊。方宜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山药15g白扁豆10g,莲子肉6g,薏苡仁15g,砂仁6g,桔梗10g,葛根15g。方中党参、山药、莲子肉益气健脾,和胃止泻为主;辅以白术、茯苓、薏苡仁、白扁豆渗湿健脾;佐以炙甘草益气和中;砂仁和胃醒脾,理气宽胸。孟氏中医世家加入葛根,促进脾的吸收功能。本方又以桔梗为使载诸药上行,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所谓肺与大肠相表里也。诸药共奏健脾利湿,泌别清浊之功效。

(2)肾阳虚衰型:症见黎明之前,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脉沉细。症由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见黎明之前腹痛泄泻,泻后腑气通利,故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为脾肾阳虚之象。证属泄泻日久,肾阳虚衰,脾失温养,脾肾不摄,清浊俱下。治以温肾健脾止泻。方宜四神丸肉豆蔻10g,补骨脂20g,五味子10g,吴茱萸5g,猪苓10g,白术10g,茯苓15g,桂枝6g。姜、枣为引方中以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阳;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孟氏中医世家更加猪苓、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湿去则使补骨脂温肾暖脾,肉豆蔻暖脾涩肠,治脾虚泄泻疗效更著;另加桂枝温通肠胃,配合姜、枣,和胃散寒,使泻止且胃纳增加。诸药共奏温肾健脾止泻之功效。

(3)休息痢:症见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未发时食少腹胀,倦怠怯冷,便溏不成形,腹稍受凉或食凉性食物,即腹泻频频;发作时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少服药或不服药亦能自止,但未痊愈又易复发。舌淡苔腻,脉细。症由病久正气亏虚,邪气留恋,寒热夹杂,胃肠传导失司,故稍有诱因则下痢或泄泻;脾肾阳虚,运化失司,则未发时纳差腹胀,倦怠怯冷;舌淡、苔腻、脉细乃湿邪未尽,正气亏虚之象。证属病久正虚,湿热留滞,正虚邪恋,传导失常。治以补益气血,和中止痢。方宜真人养脏汤加味:白芍15g,当归10g,党参10g,肉桂6g,白术10g,肉豆蔻15g,甘草10g,木香10g,诃子12g,石榴皮10g,连翘15g。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肉豆蔻、肉桂温肾暖脾,诃子皮、石榴皮涩肠止泻,合党参、白术以益气和中,温肾止泻。佐当归、白芍养血和营,木香醒脾理气。孟氏中医世家加入连翘解毒散结,清肠中余热。原方使以甘草和中健脾,合白芍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温中补虚,涩肠止泻,养已伤之脏气,故名“养脏汤”。亦可用连理汤加减。

同类推荐
  •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秘方、妙方大多从民间土、单、偏、验方中汲取营养,并经过数代人的反复实践、验证、修改,而成为普济之方,这些民间秘方、妙方也是中华医学的宝贵财富,在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验光28忌

    验光28忌

    从介绍眼球的基本结构入手,让您了解验光,走出验光误区,学会判别验光正确与否,并教您检影验光方法和“验光28忌”。全书篇幅不长,但却是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感悟。《验光独行侠谈验光28忌》语言朴实、深入浅出,是验光专业人员的良师,是远视、近视患者的益友。
  •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最早出自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八千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修订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不仅增加了一系列传染病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自然灾害时传染病防治、职业防护、医院感染等其他教材涉及不多的内容,还将近年我国新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iN,流感等传染病护理知识充实进来,使教材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贴近临床、紧跟传染病疫情变化。
  • 医心方

    医心方

    《医心方》是日本的国宝,是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撰者丹波康赖(912-995)系东汉灵帝之后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孙,他医术精湛,被赐姓丹波,累迁针博士、左卫门佐。他于公元984年撰成《医心方》30卷,这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医书,成为后来宫庭医学的秘典,奠定了医家丹波氏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该书荟集中国医学典籍达204种,其中大半在中国亡佚,集当时日本汉医之大成,内容广及医学的各个领域,乃至于养生、房中(性医学),后者则导致它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准禁书达几十年。
热门推荐
  • 来自未来的黑猫勇士

    来自未来的黑猫勇士

    4016年,全球经济大萧条,被家族派出来试练的黑猫贝斯特偶然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为了拯救地球,他和同伴们出动了……
  • 我的猫咪在天堂

    我的猫咪在天堂

    这是一本用几十张黑白照片和真诚的文字共同记录下来的猫国回忆录。它讲述着一个猫咪家族和一个老北京家庭在不经意间跨越60年的真实故事。 历经了运动、地震、拆迁、城市化和市场经济,有太多的时代变革和生死离别变更着人与猫国的生态版图,而守望彼此却成为了一代代猫咪和一代代主人流淌在岁月亲情里温情的习惯。我不得不告诉你,这不是一本以“至猫奴”为名的媚俗宠物书,而是一本因笔触真诚才感人至深的回忆录,是一本以大量实用而非功利的养猫经验和气势磅礴的猫国历史为支撑的猫国百科全书。当你被它打动的时候,一部猫国的史诗长卷便渐渐铺开……
  • 复仇记:抢亲冷王爷

    复仇记:抢亲冷王爷

    她本是一介民女,有着许配的好将军夫君,只能时候到了就成亲。岂料成婚当日,却被他强行抢亲,他是当朝王爷,后面有皇帝罩着,就这样她莫名奇妙成了她的王妃。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岂料她的苦难生活才刚刚掀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 冲顶美职篮

    冲顶美职篮

    别人家的NBA,是从选秀开始!我这的NBA,是从细胞分裂开始的!这里有最原始的奋斗,没有开挂,只有为了天赋和汗水的付出换来的成功!这里是另一个位面地球的NBA,有你想要的
  • 诛仙恋

    诛仙恋

    一柄剑,斩断日月星辰。一段情,超脱六道轮回。一场雪,落尽人世繁华。一句话,暗淡天地玄黄。他,玩世不恭桀骜不驯。她,风华绝代艳冠天下。那一年,他们紫竹林相见......
  • 神河异录

    神河异录

    在任何的平行宇宙中,到处都有超级基因的生物,他们用这些基因,创造神的文明,众神应不满宇宙的限制,与神之河作斗争,最终死亡,宇宙平归到原始时代......在宇宙的彼岸有一颗行星,这个行星经过几万年的演化,成为一个造神时代,....他们用科技开发各种能力基因来创造各种神....不限制于神话时代的局限......
  • 超级影视召唤

    超级影视召唤

    平凡少年楚云飞因为意外融合了神秘的“天道珠”,从而拥有了让人羡慕的超能力,既可以将影视作品之中的物品召唤到现实中来,也可以将影视作品之中的人物的记忆召唤化为自己的记忆。没有钱?不用担心!宝石、古董、书画、黄金、白银等等都可以换钱!想学武?不用担心!萧峰、虚竹、段誉、五绝、郭靖、杨过、张三丰、张无忌、风清扬的记忆可以帮你忙!想学医?不用担心!阎王敌、黄药师、胡青牛、平一指、毒手药王的记忆可以帮你忙!想学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不用担心!函谷八友、江南四友、江南四大才子、扬州八怪的记忆可以帮你忙!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得不到!
  •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仙踪,魔族

    仙踪,魔族

    一群少年,游走三界,穿行六道。一次惊心动魄的(我尽量)历险,一个没有终结的故事,一场不平淡的人生。传说,远古时期,三界未分,人魔混迹。为维护三界稳定,天神之神谷慈以自己的身体划分界限,从此人魔殊途。人类力量弱小,为维护人间太平,派遣能够降妖伏魔的冯屠守护人间。冯屠创教传道,授弟子降妖伏魔之术。他的弟子成为玄人。在众多妖魔中,五克是最可怕的。五克是玄人与僵尸的后代,曾因力量过于强大成为三界最大的威胁,于是三界联合灭其族。此血海深仇,五克魔族中最后死去的祭司以血为誓:从此以后,每五百年必有一五克魔人降世,更加强大!凭借月亮的光,太阳的热!血洗三界!
  • 天王巨星的迷糊助理

    天王巨星的迷糊助理

    演技超群,面容俊美的天王巨星墨星斯急需一名生活助理。这些生活助理不是扮花痴,就是在扮花痴的路上。公司终于痛定思痛换了个男助理,竟然是个gay!这样的“好”事竟落在了求职无路的洛嘉禾的头上,就在洛嘉禾窃喜的时候,公司上下一片同情的目光。纳尼,这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