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一摆手问道“锦天,到底为何事细细讲来”。锦天将叶布苏深入明朝腹地将大寿家人掳来一事向皇太极详细禀报。
皇太极何等睿智!听锦天如此一说,心中大喜,暗忖“掳来祖大寿的家人是件好事。这样又多了一个牵制祖大寿的砝码”。
对锦天却假意说道“叶布苏掳来大寿家人固然不对。可是既已掳来,也不好再送回去。索性先安顿于你的府中住下,叶布苏那里我自会训责于他”。
皇太极此一说,也合锦天之意。只要不被叶布苏带走就成。待将来见到义父,再将他的家人一并交还。
锦天谢恩刚欲起身回府。皇太极叫住了他“慢走,朕有事通知于你”。锦天忙复回身跪倒。
皇太极道“朕已决定组建汉军八旗,本欲任你为副都统。可又怕军中众人不服,遂定于后日午时在校军场举行比武大会。你若能赢,朕即可任命你为汉八旗副都统。你若不赢,则亦可入军中任一副将历练”。
锦天自信地说道“请陛下放心,我定会赢得此场比武”。皇太极满意地一笑道“但愿你旗开得胜,回府准备去吧”。
锦天不敢担搁,飞马从皇宫赶回府中。向叶布苏传达了皇太极的旨意。众人闻听一片欢腾之声。
叶布苏悻悻地带着跟来的士兵离开锦天府。锦天回转身将皇太极要比武定汉八旗军副都统的事向二位师傅做了禀报。
天杨道长听罢大喜道“大明朝弃你于不顾,没想到我锦天徒儿将在大清朝一展平生才学了”!
这一日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校军场上旌旗招展、人喊马嘶、战甲熠辉!
点将台上,黄罗伞盖下。皇太极率众文武大臣已经落坐。这场大比武是振奋人心的!振奋的是所有汉人的心。
因为有资格参加此场比武者必须为汉人将领或士兵。满蒙族无缘此场比武。
比武前夜,天杨师傅慎重地检验了锦天的武功情况。弓马骑射,刀枪剑戟。锦天的表现,老道还是比较满意的。
今日参加比武的人皆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决赛资格的汉将只有五名。这些将官皆是军中弓马武艺最娴熟者。
比武规则是打败皇太极亲定的满洲武士,据说这些满洲武士个个是满人中的佼佼者。但这些来助赛的满洲武士到底是谁,众人皆不知晓。看来今天这场比武绝非是轻尔易举之事!
此时战鼓擂响,号角紧跟着战鼓吹响。气氛如临大敌,刚刚还人喊马嘶的校场内立时肃静下来。
只见皇太极站起身来,手拿一面蓝色小旗儿一挥,第一名满洲武士策马来到校军场!只见他身上并无铠甲,头大如斗、袒胸****。下得马来身高七尺有余!袒露出的胳膊上尽是疙疙瘩瘩的肌肉!
他手里拿着一根长过四尺的狼牙棒大声喝道“呔,吾乃正蓝旗第一勇士富察尔汉,哪个愿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话音刚落,一名白袍、白马、亮银枪,头戴红缨战盔的小将飞马来到富察尔汉近前道“小爷愿领教一二”。
锦天此时已在校场内。因其是皇太极的义子,此时正在皇太极的两黄旗阵中。满八旗的两黄旗是皇帝的近卫军。由皇帝亲自执掌。
徒弟参加比武,师傅自然不放心。天杨道长也随锦天来到军中,此刻正站在锦天身侧观察着校场里的情形。
大明朝之所以气数已尽,根本在于人心尽失。太监掌权误国、锦衣卫滥杀无辜、君臣猜忌。再加之地方官吏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天杨道人、祖大寿这些曾经忠心为国效力的铁血将军们,不是遭到锦衣卫的追杀,就是遭到皇帝的猜疑。他们的心早就变凉了,早就不愿再为这样的朝廷卖命。
锦天手搭凉棚向那位小将望去,只见他年纪不大,长得相当清秀俊美。如若不是他说了一句话,锦天真以为是个女子呢。
富察尔汉手举狼牙棒见来将一阵哈哈大笑“回去回去,长得像娘们似的,老子最忌和女人打架了”。
小将粉面一红,更不搭话。一挺长枪直向富察尔汉的咽喉刺来。富察尔汉有些小觑对面这个粉面桃花似的少年郎。
他只用了五成力气,本想五成力气也足可将他手中的银枪震飞。哪曾想,小将手中的亮银枪唰地一变招儿,又向他的大腿刺来。根本不与富察尔汉硬碰硬。
天杨道长看着二人过招儿,不由得‘咦’了一声。锦天马上问“师傅,怎么了?”天杨一摆拂尘道“此少年来历定是不简单,他使的是戚家枪法”。
锦天问“可是当年戚继光大帅抗倭时所创的戚家枪法?”天杨一晗首道“没错儿。戚家枪是戚帅在实战中总结并创制的一套枪法。当年他创此枪法的目的不是为了一人克敌。此枪法最独到之处在于面对强敌时,步兵或骑兵协同作战,则威力更强”。
此时校场上的小将已与富察尔汉打了二百余回合。富察尔汉不愧为正蓝旗第一勇士,越战越勇。再看那位白袍小将,却已是气喘嘘嘘,枪招儿渐渐散乱,现出颓势。
恰此时,只听富察尔汉一声大喝,小将的银枪终于被他震落于地。白袍小将见势,慌忙折马逃回阵中认输。
锦天看罢,不由叹道“看来战俘营中无甚特殊之人”。天杨道长立即打断锦天道“不要如此说,刚才那位白袍小将的枪法适合于几个士兵协同作战,单兵作战不是戚家枪的专长所在。”
天杨道人继续说道“如若你能赢得此场比武,当了副都统。你需要这样的人才助你练兵”!
正说间,汉军营中又飞马出来一位战将。看此人身材高大,长相威猛。骑一头黑色蒙古战马,手持一把双尖两刃刀向富察尔汉攻来。
富察尔汉刚想迎战,身后却敲响了鸣金的锣声。又见皇太极手中一挥红色小旗儿,一员虎将由正红旗队伍中飞马而出。富察尔汉只好意犹未尽地策马回到正蓝旗军中。
汉将见换了人,并不介意,举刀便砍。寒光、冷风直向那位正红旗满洲武士砍去。满洲武士手中并无武器。只见他拔转马头,绕着校军场落荒而逃。
汉将哪里肯放他,亦是策马紧追不舍。满洲武士边跑边俯于马背回头望,见汉将离自己越来越近,猛地从后背摘下宝雕弓,同时抽出三支雕翎箭。回身、搭弓、瞄准、发射。动作之快,转瞬完成。
后边追赶的汉将也看见了对方要射箭。马上边追边用刀来阻挡。不幸,只挡落二只箭。第三支箭准确地射在了马脖子上,马向前一栽便扑倒于地。汉将也被甩下了马。
锦天看到此,大吃一惊。他对天杨道人说“师傅,此人箭法之妙我不及也”。天扬道人手捋胡须思忖片刻道“一弓三箭,确属箭术上乘,极难躲闪”!
锦天问“师傅,遇到这样的人,我将如何克之?”天杨道长微微一笑道“如是我下场比武,我已想到应对之策。不过为师不能告诉你。看你的天分了,输了那也是天意”。
锦天挠挠头,边继续观察着场上的比武,边想着应对之策。那位满洲武士不单纯是射法精妙,他此时已从马胯处摘他的兵器,一把寒光闪闪的青龙大刀。
他高傲地立于马上,大喊“还有谁来比试?”汉军又一战将飞马迎战。没过五招,便被那位满洲武士的青龙大刀劈落于马下。
天杨道人看罢对锦天说“论马上刀弓,今日你绝难取胜。此人马上的功夫皆胜你一畴!”
锦天并未答话,依然在瞑思着对敌之策。天杨道人看着锦天的脸上并未出现畏惧之色,不由得微微一笑。
那位满洲武士志得意满地绕着校场奔驰着,边跑边喊“汉军中还有人与我比试否?如若没有,今日比武就到这里。汉八旗看来是无人有资格来执掌了”!
连喊数声,无人应战。锦天火向上撞,一摞马缰绳,马儿一声长鸣,飞驰而入校军场。正欲与满洲武士搭话,忽见点将台下一抹红烟,直向锦天方向驰来。来人红绸衣、红马!正是琪格格,她并未驶向锦天,而是驰近了那位满洲武士。
“大哥,你今日不能与他比武。快快换旁人过来”。琪格格一声大哥,锦天立时醒悟过来,此人便是满洲第一勇士豪格!
豪格长年征战在外,很少在京城。锦天与他从未谋过面。但是他的大名却早已如雷贯耳!
现今的沈阳小故宫内仍珍藏着一张当年皇太极珍爱的宝弓。据说这张宝弓当年只有皇太极本人及豪格拉开过,此后再无人能拉得开这张硬弓了。包括多尔衮亦未曾拉开此弓。
豪格为皇太极长子,虽为偏妃所生。但豪格弓马娴熟,勇猛过人,是公认的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深喜这位皇长子,在军中委以重任。
满八旗现有三支生力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主力。由皇太极的兄长代善、长子豪格、弟多尔衮分别掌管。
由此可见豪格的地位绝非叶布苏之流可比。豪格的地位也是全凭战功得来的。琪格格岂不知他这位兄长的勇猛?
她见今日豪格亲自登场比武,焉能不急?虽是兄长,但琪格格心里还是偏向自己未来的老公。她怕锦天吃亏,故飞马赶来劝阻豪格放弃。
豪格亦不识锦天。突见一少年飞马而至,见这少年生得虎背熊腰、一脸的英气。只是年龄小了一些。
豪格也不愿意和一个孩子来比试,听琪格格一劝道“那好吧,我暂回阵中”。
锦天却喝了一声“欺我无能否?今日我誓要与你决一死战”。琪格格大急喊道“锦天,不可与我大哥比试,他可是满洲第一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