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11800000007

第7章 红房子

孩子喜欢去看一幢房子。

一幢好看的房子,红色的,别墅一样。当然,孩子并不知道别墅这个词,是大人这样说的。这幢别墅一样的房子确实好看,它的窗子明显比其它房子多,窗子上嵌满了红玻璃。出太阳的日子,那些红玻璃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孩子有时候会走进那片光芒里去,孩子于是被一片红光包裹着,成了一个红彤彤的人。

孩子为此经常去,就站在那片光芒里。

孩子后来有了一盒积木,一盒房子积木。孩子不出门的时候,就在家里搭积木。把积木搭成那幢别墅一样。然后孩子捧着积木出去,见了人就说:“这幢房子好看吗?”

“好看。”人家都说。

“我大了就盖一幢这样的别墅。”孩子说。

但孩子很快就不这样想了。这天,孩子又捧着积木出去,就到那幢别墅那儿去。近了,孩子听到“咣当”一声响,一块玻璃稀里哗啦被人砸碎了。孩子不知道谁砸的,左右张望着。但这时,一个人蹿了过来,这人一把抓住孩子,然后说今天总算抓到了你,看你还往哪儿学逃。说着,把孩子往那幢别墅里拖。拖进去后,对孩子拳打脚踢。孩子在挨打时拼命叫着不是我,我没扔你们的玻璃。但叫也没用,那个人还是不停地打着孩子。打了好一会,才出去了,把孩子一个人关在一间房子里。孩子这时满眼泪水,他四处看看,忽然发现房子里很暗。那些窗子上的红玻璃在外面能把太阳反射出一片光芒,但在房子里,那些玻璃却能遮住太阳光,使里面一片黑暗。孩子睁大眼四处看,什么也看不清,只看见人影僮僮。在黑暗里,屋子里的人鬼一样。

孩子出来后,再不觉得那幢房子好看了。不仅如此,孩子还恨起那幢房子来。孩子平白无故遭房子里的人冤枉,挨了打,孩子身上一直隐隐作痛。孩子怎么不会恨那幢房子呢。同时,孩子还觉得那幢房子不好看,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这样的房子有什么好。那盒积木,孩子再不搭了,丢在一边。随着这盒积木的丢弃,孩子那个“他大人也盖一幢这样的别墅”的想法随之中断了。后来,孩子还会去看那幢房子,但不是去欣赏它,而是仇视它。孩子每次去,都巴不得那幢房子倒掉。这时候有人“咣当”一声把玻璃砸碎了,孩子会兴高采烈。

孩子后来也会用石子扔那幢房子,每次扔着时,孩子都会说砸倒你。随着玻璃哗啦一声响。孩子就跑走了,然后满心欢喜。

有好长一段时间,孩子都想把那幢房子砸碎砸倒。孩子每次去,都会狠狠地把石子扔向那幢房子,孩子希望他一个石头扔过去,房子就倒了。孩子相信还有很多人像他一样,也希望房子倒掉。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拿石头去扔它呢。

后来的一天,孩子忽然发现那房子上的玻璃差不多全烂了。没有这些玻璃,一幢房子便显得很破很旧了,一副支离破碎,就要倒塌的样子。孩子这天在那儿看了很久,孩子觉得房子就要倒了,孩子站得远远的,等着房子倒掉。

但房子没倒。

孩子后来天天等,每天,孩子都觉得房子快要倒了,但孩子失望了,一天又一天过去,房子依然没倒。

一天孩子又去了。

孩子仍看见那房子在那儿,尽管它笈笈可危的样子,但它还是没倒。孩子不知道它为什么还不倒,孩子要过去看个究竟,孩子于是走了过去。看看走近了,一个人忽然拦住了孩子,这人说:“老爷爷,那幢房子快要倒了,你莫过去。”

孩子便看着那人,孩子说:“你喊我老爷爷?”

那人反问了一句:“你觉得你还不老吗?”

孩子忽然意识到自己老了,于是他跟自己说:“我都老了,那房子怎么还没倒呢?”

说着,孩子还是走了过去,当然,孩子不是孩子了,他是老人。

老人走近了,抬头到处看着,一块瓦,在老人抬头时从房子顶上掉了下来。老人看见瓦掉下来,但老人躲不及了,那块瓦掉在老人的头顶上。

老人被砸倒在地。

那房子,仍没倒,它只掉了一块瓦,就把老人砸倒了。

糖葫芦

孩子出门去外婆家,孩子还小,别的地方不认得,但外婆家认得。尽管外婆家很远,要过三个村庄,但孩子不怕。孩子去过好几回了,没迷路。

孩子的大人见孩子往外走,便喊住孩子,问孩子去哪儿。孩子说去外婆家。大人听了,没拦孩子,还笑一笑,跟孩子说早去早回。孩子也笑了笑,往村口去。在村口,孩子看见一个卖糖葫芦的。卖糖葫芦的见孩子走来,就说买一串糖葫芦吧。孩子仰仰头,看着糖葫芦,还看着卖糖葫芦的人。孩子看见卖糖葫芦的人穿一身灰不溜秋的衣裳,上衣扣子开着,里面也穿一件灰不溜秋的毛衣。脚下一双鞋,沾满了泥巴。卖糖葫芦的见孩子看他,就拿一根糖葫芦下来,并跟孩子说买一串吧。孩子这回吞了吞口水,孩子说没钱。卖糖葫芦的说去问你大人要呀。孩子看了看糖葫芦,然后跑了回去。跑到门口,孩子就喊起来,孩子说妈妈跟我买糖葫芦。孩子的大人没看孩子,只看了看远处卖糖葫芦的人,没做声。孩子又说跟我买糖葫芦。大人这回做声了。大人说,糖葫芦吃不得。孩子说怎么吃不得。大人又看了看卖糖葫芦,大人说卖糖葫芦的人都是拐子,你吃了他的糖葫芦,他就会拐了你,让你不认得回家。

大人这样说,孩子再不问大人买糖葫芦了。孩子仍往村口走,怯怯地,快走近卖糖葫芦的人时,卖糖葫芦的又说买一串糖葫芦——孩子没等他说完,就跑了起来,往村口一条路跑去。这条路,通往外婆家。

孩子在那条路上跑了一阵,停下来,然后孩子回回头,看着远处那个卖糖葫芦的。看了一会,孩子往前走起来,走了一会,孩子就见不到那个卖糖葫芦的人。

不久,孩子看见了一个村庄,近些,孩子忽然发现那个卖糖葫芦的。孩子有些吃惊了,孩子刚刚看见那个卖糖葫芦的在村口,不见他超过来,怎么他就在前面了。孩子犹犹豫豫走过去,孩子看见,这的确是那个卖糖葫芦的,穿一身灰不溜秋的衣裳,上衣没扣扣子,里面也是一件灰不溜秋的毛衣,脚上沾满了泥巴。卖糖葫芦的,看见孩子看他,便说买一串糖葫芦吧。孩子瞥了一眼糖葫芦,跑走了。

孩子当然是往去外婆家的路上跑,跑了一会,孩子回回头,孩子看见卖糖葫芦的在很远了。孩子不跑了,往前走,这样走了一会,孩子看不见卖糖葫芦的了。

不久,孩子又看见一个村庄了。近些,孩子竟然又在村口发现那个卖糖葫芦的。孩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卖糖葫芦的不是刚刚在身后吗,他怎么又走过来了。莫非,真象母亲说的,卖糖葫芦的人是拐子,会拐人,可我没吃他的糖葫芦呀。这样想着,孩子又走近了些。孩子看清了,的确是那个卖糖葫芦的,还是那身衣裳,敝着扣子,脚上沾满了泥巴。孩子有些怕了,从卖糖葫芦的人身边飞快地跑开了。

孩子跑开后,继续往前走,边走边回头。这回,孩子看得清清楚楚,那个卖糖葫芦的就在自己身后,自己越走离他越远。最后,远得看不见了。

我再见不到他了,孩子想。

但让孩子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再到一个村,那个卖糖葫芦的还在村口。

孩子这回根本不敢走近,老远就停下了。这个人一定会飞或者会钻地,不然,他怎么又到前面来了。怪不得大人说他会拐人,他原来有这些歪门邪道的本领。孩子这样想,很想跑回去,但孩子明白自己快走过三个村庄了,再走,就到外婆家了。孩子现在很想见到外婆,问问外婆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没回去,远远地绕着那个卖糖葫芦的,往前走。这回,也没敢回头,只一心往前跑。

很快,孩子走近一个村庄了,孩子知道这是外婆的村庄了。但近些,孩子发现完全错了,这不是外婆的村庄,外婆村前有一棵大树,树下还有一个烂毛厕。这里没有,不仅没有,那个卖糖葫芦的人又从一户人家门口走了出来。孩子一见这个卖糖葫芦的,吓坏了。孩子现在明白了,自己一定是被这个人拐了。不错,那个卖糖葫芦的还在朝自己走来。孩子想跑,但不知道往哪儿跑。

孩子吓得哇一声哭了起来。

在孩子哭着时,孩子的在人跑了过来。孩子的大人一把拉住孩子,还说:“你哭做什么?”

孩子看见自己的大人,觉得奇怪了,大人怎么会在这里。孩子这样想,跟大人说:“我迷路了,呜呜——”

大人听了,在孩子身上拍了一下,大声说:“这孩子真是越大越糊涂,在自己村里,你怎么会迷路。”

大人这样一说,孩子果然发现这是自己村里,孩子更迷糊了,自己不是往外婆家去了吗,怎么会在自己村里来呢。

同类推荐
  •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尤以为“清风”呐喊的篇什多些,故而作者许咨新把书名取为《呼唤清风》,也表达了本书的倾情关注,寄托了笔者的真诚愿望。 全书分为三辑,共99篇。“清风篇”,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劲吹清正廉洁之风的杂文、时评。“随想篇”,多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感而发、不妨一说的杂谈、随感。“拾贝篇”,则为杂文、随笔、散文及数篇初涉文学的萌芽之作。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在这期间,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为此,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
  • 地火

    地火

    本书故事情结波澜跌宕,险象环生,壮怀激烈,字里行间催人泪下,歌颂了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公安干警、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的精神风貌,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 超越生命的选择:思想者随笔(萨特卷)

    超越生命的选择:思想者随笔(萨特卷)

    本书是萨特哲学及生活的通俗汇编,全书内容是从萨特大量的哲学著作、戏剧、散文、随笔、传记的精选摘录而成的,并将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贯注其中,重点突出萨特的人道主义情怀及高昂的人生态度:对抗任何可能压制我们生命本身的外部力量,实现我们自由的选择并承担。本书在保留原作思想深刻的同时,力求行文浅显易懂,与读者的现实人生紧密联系。
  • 漫步青云

    漫步青云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日记体作品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一些散文和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相关报刊上,文字较为散淡,多为一些感悟性作品。
热门推荐
  • 等石头的人

    等石头的人

    古龙的文风,老舍的笔调,勾勒出小地方的人和事。中国最真实的老百姓生活。
  • 执节

    执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灵眸

    都市灵眸

    一次意外,让平凡的池塘拥有了可以看到别人过去的神灵之眼。每个人都有过去,掌握别人的过去,就掌握了别人的秘密。神灵之眼是一把双刃剑,得利刃之所向,商场之人财运亨通,官场之人平步青云;被利刃之所指,藏私之人无可遁形,贪腐官员提心吊胆。得其所助者,自然感恩回报,被利刃所指者,对池塘言听计从,财色兼收的人生至此开始!
  • 青涩的味道

    青涩的味道

    峥嵘岁月的青春时代,让还没迈入高中校园的陈晓燕,在溜冰场的一次巧遇中,偶然认识了博学多才的李涵阳。自此,他们之间的迷茫纠葛,让所有人都经历了一系列刻骨铭心又酸涩苦痛的学习生活。然而,就在一切事情都将浮出水面的时候,却没想到因为自己的懵懂无知,而导致了感情与友情之间的支离破碎,最终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多年以后才明白,真正引发这些事情的因素,不仅是因为自己的青涩懵懂,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点“小心思”。
  • 华严经疏钞玄谈

    华严经疏钞玄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封天有道

    封天有道

    身负邪浊之气,原为前世孽债滴泪成旱,此生不凡龙泽山庄庄主龙隐之妹龙清,生来多病多灾,命途多舛,却以笑看人生命运浅薄,更遇血魔焚天无卿并对其一见钟情,为了追随焚天无卿龙清独自一人离开了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的龙泽山庄。世态炎凉,以龙清之孤弱又如何自处?仁剑湛泸,魔剑血渊,又会引起怎样一段仙侠奇缘?
  • 刀锋若有梦

    刀锋若有梦

    离梦,它是刀的名字。关于刀的传说是流传在后世的,现在它只不过是一把普通的刀。取名的人,是一个火一般的女子。若有人要问她为何要给刀取这样的名字,她总能带着一种热情与信心,微笑地告诉你:“当它出现时,你的梦想已不再遥远。因为它总能在绝望中带给你希望!”
  • 璎珞流沙

    璎珞流沙

    璎珞,你怎么了?”我呆呆的凝视镜子里的自己。我知道,我其实不是我,镜子里的不是我,有一个我,在镜子里的世界里,我,不同。时光从沙漏瓶里洒过,出现,消失,不见,无轮回
  • 2013年短篇小说排行榜

    2013年短篇小说排行榜

    包括《大雨如注》、《人群里有没有王元木》、《某年的枪声》、《喷泉》、《透明》、《酒疯子》、《蹲下时看到了什么》、《瑜伽》、《哭河》、《夜空晴朗》、《典当奇闻》等文章。本书贴近现实,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构思灵巧,代表着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 贴身小萌妻:总裁,我有了!

    贴身小萌妻:总裁,我有了!

    “你放走了我的猎物,现在就由你来替代!今晚这种?还是……这种?”她不过就尽职了一把,谁知道就被他各种折腾,事后连床都下不了!……她被后妈算计,眸里尽是欲色,“求你,救救我!”“可以!条件是以身相许!”思索再三:“好!没问题。”她按捺不住,翻身将总裁压。事后,她这才惊觉坠入大陷阱,从此24小时专属恶魔,随时随地必须提供各种服务!小到搓背洗澡,大到解决生理问题,必须全方位的伺候这位大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