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99100000006

第6章 当代战神——刘伯承

·19岁参加革命,乡人劝他别冒险,他慨然回答:“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一身之富贵!”

·为保护脑子,刘伯承拒用麻醉药!德国医生刀割腐肉,刘伯承默记刀割次数:共74刀·刘帅家的电话间里,贴着夫人汪荣华写给子女的告示——这是你爸爸办公的,私事不许用刘伯承元帅19岁离家后再没有回来。但家乡人深深景仰他,敬爱他。

在开县,关于他的成长背景,他的性格特征及传奇生涯,大多数乡人都能说出一二。老年人在茶馆里讲,年轻人在博客上说。在故居和纪念馆周围,差不多人人都是解说员。

令人惊讶的是,记者回头翻看党史、军史及邓小平题写书名的《刘伯承传》,乡人所说,与史实几乎完全一致。

崇文尚武风俗

铸就英雄主义精神

作为崇拜者,心中最大憾事之一,就是没有拜见过刘伯承元帅。这位传奇的当代战神,实在令人仰慕。

7月6日晨,从开县宾馆雇一辆三轮车来到刘帅故居前,时间还早,这里还没有开门。幸好,这里有位东北老乡,名叫陈胜明。他是哈尔滨人,因妻子是开县人,所以来此落户,并在纪念馆工作。他破例提前打开了大门。

刘帅故居与开县赵家镇隔河相望,距县城28公里。故居占地面积8.65亩。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小华山下周都村,为翠竹层层环抱。门前的浦里河沿山脚奔流向前,浩荡流入长江。这种开阔的气势,让人联想到元帅的“战神”秉性。

故居建筑是一栋青瓦土墙的三合院,属晚清川东一带的普通农舍。故居的正堂屋大门上方,挂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刘伯承同志故居”大匾。

1892年12月4日,刘伯承就诞生在这里。他在这里生活了19个春秋,直到1911年离家从戎投身辛亥革命。

故居内现藏有文物35件,其中11件文物及刘帅当年使用过的书籍、物品复制件,分布在元帅少年时代居住过的卧室、父母居室、灶房及堂屋。这些原状陈列,真实地再现了刘伯承1892年-1911年期间的生活状态。

故居门前,有个食杂店兼小茶馆。三五老人已在这里开始了四川人每天的必修课——吃早茶。老人们的方言,北方人难以听懂。陈胜明做翻译,方便多了。

一刘姓老人说:“我和元帅是同族,他呀,心中装着的只有我们国家,加上解放后身体不好,他19岁离开这里后,再也没有回来。想家乡了,他就派儿子女儿回来看,然后,回去向他汇报。”

崇文尚武,是刘伯承元帅家乡的文化特征。

开县历史悠久,古属梁州之域。明洪武六年(1373)降州为县,开县之名自此始。因南河古称开江,州、县由此得名。清代以来均属四川省辖。1997年,开县始属重庆市所辖。

开县位于重庆北部,北接三秦,西通川康,东望湖广,南达渝黔。此地人崇文尚武,自古以来代代相因。康梁维新变法的时候,“公车上书”,开县举子就有四人签名。清末民初之时,县内镖局业大兴,习武之人随处可见,不少人为商贾行旅之人充当保镖。开县人因此多有行侠仗义风尚。

这种历史文化传统,对刘伯承元帅无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据故居展出的《刘氏家谱》记载,刘家的祖籍原在湖北荆州府江陵县,后来随清朝初期“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迁到重庆市云阳县关口乡定居,世代农耕为业。到咸丰年间,刘伯承的祖父刘正富因交不起租佃,流落到开县浦里河畔,一边开荒种地,一边给人吹唢呐,干铁匠活,逐渐积蓄钱粮,购置田地,建立家园。他在这里生了六个儿子。

刘伯承的父亲刘文炳排行第六。他读了几年私塾,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执笔修撰过《刘氏家谱》,同时还是耕田种地的能手。是当地有名的“泥脚文人”。

刘文炳力主开办的私塾馆里,请来的老师任贤书不同凡响,他不但精通诗书,尤其精通武术。少年刘伯承跟着他学习了《三字经》、《幼学琼林》、《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且,学会了长拳、八卦拳、棍棒和投掷功夫。为了练出弹子功,他从河边拣来几筐鹅卵石。每天清早,朝屋后的大树上的目标投几十颗“飞弹”。久而久之,树干出竟被他投出了一个大洞。

刘伯承在任贤书门下学习了6年,恰值此时,开县绅士刘华英在家乡灯草坝创办了一所名为“汉西书院”的中西学堂,他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本家的十几位少爷,希望他们有所作为,但他也接纳少许成绩特别优秀的贫苦学生,并免费供给膳食、书本和文具纸张。

刘文炳与刘华英虽贫富悬殊,又不同宗支,但在开县刘姓续谱连宗时相互认识。刘文炳父子连夜翻山越岭赶到刘华英家里求学。刘华英对刘文炳送子深造的行为很是感动,当即表示愿意接纳刘伯承。

刘伯承在汉西书院开始接触算术、地理等自然学科,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因此,他更加勤奋地猎取文化科学知识,成绩也远远超过那些富家子弟。对此,刘华英赞叹不已:“明昭这个娃娃,家贫志宏,勤学善思,大有造化,无愧炎汉子孙,实乃吾族中之姣姣者!”

在汉西学院,刘伯承接触了革命书刊《四川》、《鹃声》《天演论》、《革命军》等,革命精神在他心中逐渐发芽。少年刘伯承在学习中认识到,武力是一种神圣力量,它可以救国救民。

到了1911年,刘伯承的思想激出火花。他认为,在那个黑暗的制度下,再辛劳也不能改变命运,要改变个人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这个制度。

这一年,19岁的刘伯承从开县来到万县,参加辛亥革命的学生军。当时乡人李云伍劝他不要去从军冒险,而应去经商谋个人发达。刘伯承慨然回答:“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一身之富贵!”

磨难赋予钢铁意志

“刮骨疗毒”震撼德国医生

1907年,刘伯承的父亲去世,家里的经济状况陷入绝境。15岁的他挑起家庭重担,种地、砍柴、割草、挑煤。可是,一年到头只能收五担毛谷,他和母亲仍然不能养活弟三个弟弟两个妹妹。有一年春荒,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好心人提出让他母亲把最小的的弟弟妹妹送人,母亲无奈同意了。

少年刘伯承得知后,跑回家里,给母亲下跪哀求:“娘,一家骨肉说什么也不能分离,我打短工、下煤窑再多挣些,一定让弟弟妹妹活下去!”

母亲含泪说:“好,不送了,娘娃死活在一起。”

从那以后,刘伯承就开始打短工,没有短工打,就跑到十多里外的御河沟煤场挑煤。就这样,他以超出常人想像的艰苦劳作,养成活了一家老小。

元帅少年时代,吃了多少苦,没有人知道。我们只能从他的钢铁般的意志中,来推测那深不可测的苦难。

那么,元帅的钢铁般意志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般人只知道刘伯承是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的兵马大元帅,不一定知道他早年曾是身先士卒的铁血将军。每有战斗,他势必要冲在最前面。他对部下的要求是:军人,保卫人民幸福,临阵杀敌忘身!

1916年3月20日,已是川中名将的刘伯承讨袁护国军攻打丰都城,他和以往一样,依旧冲在最前面。不幸,头部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他昏倒在血泊中。于是,一个现代版“刮骨疗毒”的刚烈故事由此产生。

刘伯承在得到涪陵人民的救助后,去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就医。德国人沃医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军医,医术比较高明,特别是眼外科,技压同行。但这个人有一种日耳曼民族的傲慢,对病人的态度不好。如果遇到伤病者害怕疼痛大声喊叫,这位医生便会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殴打病人。

刘伯承在这里做了两次手术。第一次,是割去腐肉,理顺血管。几个月后,沃医生托人回德国替他配制了一只假眼。安装假眼的第二次手术,让沃医生大开眼界。

当时,小诊所的设备比较简陋。为了保护脑子,刘伯承拒绝施用麻醉药!惊心动魄的手术开始了。沃医生一刀一刀修割新长出的腐肉,每割一刀,都有沙沙声响起,疼痛如刀锯一般,但刘伯承岿然不动,心中默记刀割的次数。手术前后做了3个多小时,刘伯承汗流浃背而色不稍改。

包扎完毕,沃医生见他扶着的椅柄上浸满了汗水,大为震惊,他动情地说:“照你们中国的古话讲:泪为五脏之精华,一身之要系。想必疼痛难忍吧?”

刘伯承坦然一笑:“这算不了什么,才割了74刀嘛,小意思!”

沃医生惊异地问:“你怎么知道是74刀?”

“阁下每拉一刀,我就暗记一数。错不了,错不了。”

沃医生竖起大拇指,高声称赞:“了不起,了不起,你才是真正的中国好汉。你是神人!神人!”

儿女们享受的父爱

只有两个字——严厉

1984年8月,开县县长代表130万人民到北京看望刘伯承元帅,元帅只说出这样几个字:“开县……赵家镇……”

县长擦了把眼泪,回到家乡,开始筹建元帅的纪念馆。

1986年10月7日,刘帅病逝于北京,遵照他生前的愿望,其部分骨灰由中央军委于1986年10月24日用专机运回家乡,由他的子女捧回故居。

天上正下着小雨,从县城到故居墓地,沿途28公里,站满了前来迎接的乡亲们,大家轻轻地说着同一句话:“刘帅,回家休息吧!”他征战一生,实在太累了,叶落归根,阔别70年,他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刘帅的崇高品质给故乡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乡亲们坐在元帅铜像下,指着山上的刘帅墓,对前来凭吊的中外客人一说再说:他有着高山一样的情怀!

1952年的一天,刘伯承收到中宣部的一封信。信中说:“刘伯承同志,兹寄上苏联大百科全书‘刘伯承小传’稿样,请你详细补充和修正其中所叙事实……”

刘伯承翻书样,只见上面写道:“刘伯承,四川开县人,革命军事家……”看到这里,他拿起了毛笔,把“军事家”三个字勾掉,改成了“军人”二字。秘书说:“您这样改怕不行的,人民解放军每个战士都是革命军人,人家这是写您。”

元帅回答:“我又怎么样?我就是一个革命军人嘛!革命军队是个大‘家’,仗是大家打的,怎么能说个人是军事家呢?”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元帅在南京工作。谁能想到,他的夫人汪荣华一年四季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一年冬天,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很晚了,汪荣华还没回来。刘伯承的司机就开车出去,在半路上把汪荣华接了回来。第二天,刘伯承得知了此事,批评他公车私用。司机说,天气不好,又晚了……刘伯承说:“车是国家给我办公用的,家属不能随便坐。骑不了车,可以走回来嘛。”

刘伯承经常对孩子们说:“我打了一辈子仗,身边没有什么私人财产好继承,你们不能靠着我刘伯承这块牌子生活,你们要自尊自立自强不息。”

在刘帅家的电话间里,一直贴着一张他夫人汪荣华写给子女的告示——儿女们,这些电话是党和国家供你爸爸办公的,你们私事绝对不许用这些电话。假公济私是国民党的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家里来。

刘伯承有6个子女,孩子们享受的父爱,只有两个字——严厉!

1962年,刘伯承看到教育部一则关于高等学校的调查,他马上写信给儿子刘太行说:“这次调查,成绩优良者10人,8个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一个是农民之子,一个是右派之子,而干部子弟一个也没有。要警觉,干部子弟生活优裕,自由散漫,看不起人,认为学习没有意思,自甘落后,这必须大力教育……”信中,刘伯承还问儿子,“谦虚谨慎的学习习惯在修养否?”

1964年,女儿刘弥群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书,当时农村正在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学校要求,大学生到农村参加8个月的“社教活动。刘伯承非常支持女儿去农村,他说,下去体会一下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干部子弟生活优裕,如果长期脱离群众,将会养成资产阶级意识。下农村是好事,不要让人说我们是‘红墙里的贵族’。”

既使是在遭受迫害的时候,刘伯承心里想的依然是国家利益。

1969年10月18日,林彪以加强战备的名义,把元勋们疏散到外地,刘帅所去的地点是武汉。他得知消息,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个要求:如果真的要打仗,我愿意留在北京,给军委和总部当个参谋。如不行,我服从组织决定。

元帅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可昭日月。

和他的赫赫战功一样,这些高山仰止的品德,是故乡人心中最高的骄傲。

同类推荐
  • 丰臣秀吉(三)

    丰臣秀吉(三)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叶永烈所著的《钱学森传》开篇提问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由问而起,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早年的故事、留学的故事、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最后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辉煌而传奇的科学大家——共和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 民国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民国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此书取材民国之世,那时风起云涌,诸多往事,颇令人慨叹唏嘘。作为该段历史的创造者,民国文人无不挺身而出,欲图扭转危局。章太炎、黄侃、辜鸿铭等,狂狷桀骜,却皆胸怀天下,勇担重任;傅斯年、张君劢等以学术文章名扬天下,亦臧否人物,指点江山;蒋廷黻、翁文灏等更是难耐参政救时之热诚,入主中枢,尽职尽责;蒋梦麟、罗家伦作为民国教育界之佼佼者,执掌名校,功绩炳彪……本书甄选这十几位民国学人,性情各异,志趣相殊,但其所同者,乃胸怀天下的赤子之心,乃真学识、真风骨、真性情,即所谓“底气”。作者通过轻松平实的言语叙述其生平轶事,却给读者展现出了民国文人的名士风范与卓绝气度。
  •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本书汇集了从秦到汉23位帝王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陛。秦汉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

    本书是“千年十大思想家丛书”之一。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举行网上千年思想家的评选活动,评出了十大思想家,本书对排名第五的思想神学家阿奎那进行了介绍。托马斯的著作卷帙浩繁,总字数在1500万字以上,其中包含着较多哲学观点的著作有:《箴言书注》、《论存在与本质》、《论自然原理》、《论真理》、《波埃修<论三位一体>注》,代表作为《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他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物理学》、《后分析篇》、《解释篇》、《政治学》、以及伪亚里士多德著作《论原因》做过评注。托马斯无疑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托马斯主义不仅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最全面的体系。
热门推荐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 三峡水文化研究

    三峡水文化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顺利实施,国人对三峡文化颇为关注,学术界推出了一批批三峡文化研究专著。纵观这些三峡文化研究成果,多是从总体角度出发,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探讨,阐述了各自的真知灼见。笔者在对三峡文化进行观照的时候,决定调换一个角度,将视角方位对准三峡区域独具特质的水文化进行研析,从中发掘一些新的精义,力求使三峡文化研究有所创新。
  • 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后的养生食谱

    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后的养生食谱

    食典、食经、品宫廷养生文化;益身、益心、传华夏强健秘方。想知道皇后是如何养颜、养气、补血的?书中汇集萧皇后、吕后、慈禧太后等历史上有名的美女皇后的保养秘方,一探皇家养生秘笈。
  • 日月之光

    日月之光

    当末日危机来临,当未知的恐惧到来,你会怎么样???当习惯了死亡,你的心跳也会停止吗???你的血液也会变得冰冷吗???当死亡来临昨日的温暖亲情是否还在???当死亡来临昨日的山盟海誓是否会是南柯一梦???当死亡来临昨日的歃血为盟是否会同生共死???
  • 镜花月圆

    镜花月圆

    车祸使她这个唐门千金穿越至古代,经历了一场帝王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不管她是祸乱朝纲的妖妃,还是乱世之中天之娇女,都圆了她与他几生几世的情缘。
  • 冠宠田园皇妃

    冠宠田园皇妃

    这年代好事做多了还是有好报的。老天眷顾居然让她来一异世生活,只有补丁糙米,只是农家平民,村有恶邻,统统不怕。空间在手,家人疼宠,看她怎样带着一家人走上富贵康庄道。生活美满,人生幸福,可这莫名其妙冒出来的腹黑霸道男是怎么回事?她什么时候成了他的人了?还爱吃醋?不过这腹黑损人利己的手段她喜欢!
  • 闯神录

    闯神录

    善非正,恶不邪,正邪两道,善恶难分,黑与白之间的交界,早已模糊。如斯世界,应随波逐流,还是坚我本心。从男孩成为男人,需要经历多少、牺牲多少;从一无所有到万众瞩目,需要多少勾心斗角、腥风血雨。天上下着鲜红的血雨,脚踏人骨组成的大地。穿戴着以人头骨组成脚链的神祗,正被捧着圣经的撒旦,无情审判。
  • 天神王座

    天神王座

    “矮人巨炮50万金币,抢钱啊,瑰兰庄园一年才400金币。等等,我是不是说了抢钱这种不得了的想法?”“荣耀任务,刺杀国王……啊呸,杀国王,肯定跑出圣殿骑士追杀我,我才招了1个暗黑精灵英雄。”这是一个少年带着游戏系统,整天祸害世界的故事。……【好吧,来个正经的简介】信仰、征服、荣耀,帝国神圣不朽的三大瑰宝,人类进化永恒的三大本源。从北方帝国皇帝奥古斯都十三世,到南部自由联盟罗斯柴尔德家族,遵循于此,皆受众神眷顾。彼时,精灵退回翡翠森林,矮人被奴役不见天日,巨龙早已陷入长眠,人类雄霸最肥沃的大陆。千年来,为各自图腾而战的比蒙兽人部落,被黄金家族统一,席卷德奥瑞大陆,人类节节败退。在这动荡不休的时代,一个叫杜维的少年从瑰兰庄园走出,走入了天神陨落时代。
  • 我们只有一个人生

    我们只有一个人生

    人活着,只为更好的活着,我们只有一个人生,怎样选择我们才能更好的活着?
  • 毕业那年,适逢花开

    毕业那年,适逢花开

    吕蔚涯和林乐知是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的大四学生,他们一个青春热烈,一个清冷淡漠,本无交集的两人却在毕业那年邂逅于夜晚的操场,就像炙热火光与寂寥冰雪的碰撞,这次相遇震颤着各自的心弦。多年前车祸留下的生死之迷深深埋藏在蔚涯心中,让她陷入寻找和等待的深渊。林乐知的出现让她尘封的心开始苏醒,毕业晚会后一次误会让原本就内心矛盾的蔚涯选择了逃离。三年时光转瞬即逝,当寻找成为赎罪的方式,她渐渐走出过去。她重返故地,终于鼓足勇气推开爱情的门,林乐知却已有了未婚妻,她只得又一次逃跑。朋友的背叛、闺蜜的死亡、林家的落败、那个人的归来……他们的爱情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他们能否解开误会,幸福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