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99100000003

第3章 人们的光荣——朱德

·他是大思想家的后裔,又是赤贫佃农的儿子

·离乡52年后重返故乡,他不像总司令,仿佛邻家老人

·留下珍贵“遗产”:“不要向国家伸手,要多给国家做贡献”

四川有个叫仪陇的地方,千百年来英雄辈出。1886年12月1日,一颗照彻中华大地的巨星在此耀眼升起。他24岁走出故乡后,征战一生,功勋彪炳,成为红军之父,成为最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至今,他的教导仍然对故乡产生巨大影响。他,就是朱德元帅!

从重庆到开县,从开县到达州,从达州到仪陇,从仪陇到马鞍镇,山路狭窄,九曲十八弯,历行8个多小时,7月6日夜11时30分,中巴司机终于高喊一声:“朱元帅故里到了。”

灯火阑栅之中,记者看到朱德元帅纪念园的大门上镌刻着毛泽东1946年题写的五个大字——“人民的光荣”。

雄阔的背景

英勇不屈的红色土地

朱德元帅纪念园,现在已将整个琳琅村都含在了里面。或者说,琳琅村,现在成了朱德纪念园的一个重要景点。朱姓人家,开了30多个客家风味的“农家乐”餐饮娱乐小店,家家都挂有红灯笼、鲜艳的红辣椒、金黄的玉米……

在这些农家乐小店中,朱德堂弟朱代印的曾孙朱亮家的小店最为抢眼。因为他家是朱德在故乡最近的亲人了,关于老元帅,他的说法最能吸引中外游人。

此刻,朱亮和他的祖母,正向记者做最权威的发布——

仪陇,位于四川盆地北部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前期为巴国的属地。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设立郡县制,置城郡于今金城山顶名曰仪隆县,唐大历年初(267年)因避讳唐玄宗李隆基的“隆”字,改为仪陇县。

仪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为反抗不合理的制度,曾发生过无数次农民起义。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里是川陕革命老根据地。在朱德的革命精神感召下,仪陇人民为了生存、自由和解放,前仆后继,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元帅出仪陇,旌旗满大千”,这是流行于当地的一句名言。以张思德为代表的7000多仪陇儿女,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其中5000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边区根据地转入川东北地区,于1933年8月23日解放仪陇,随即成立了县、市、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当时红军在仪陇县和邻县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三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即仪陇县、长胜县、阆南县。仪陇县苏维埃政府设金城镇,辖1市、11区、52乡。红军在仪陇经过的较大战斗有30多次,至今保存下来的红军石刻标语中,有许多处都刻着:“红军总司令朱德同志是仪陇人!”

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烧杀,被杀害的苏维埃干部480余人,红军家属369人,全家被杀绝的45户。

朱德元帅的旧居,变成一片瓦砾,他的近族亲人,有20多户背景离乡,改姓更名,有的隐居寺庙,吃斋念佛。元帅的母亲逃进深山老林,在岩洞里生活了40多天,后来,被乡亲们救出。

1934年正月,国民党边防军的军长李家钰带领一个连的士兵将朱德元帅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的坟掘开。次年2月15日,国民党20军军长杨森派人再次掘坟,并火焚残骸。

然而,仪陇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朱德的母亲及其他亲人。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当地百姓看到朱德故里被夷为平地,心有不甘。为了记住家乡的大英雄,经过周密的筹划,他们在村头立了一个高大的纪念碑,上书——朱德故里!

朱熹后裔变赤贫佃户

革命成为元帅惟一选择

仪陇的核心,是马鞍镇琳琅村的朱家大湾。正是在这里,在那个只有16平方米的仓屋里,诞生并培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元帅。

朱德元帅纪念馆的旁边,就是朱家祠堂。进了祠堂,有一张祖先的画像,让记者有点吃惊。原来,朱家的祖先竟是我国大思想家朱熹!

画像旁写道:二世祖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又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却不被当道者所理解。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朱熹原籍福建,从仪陇档案馆收藏的清代同治年间的《朱氏家谱》上看,朱德元帅的近代祖朱仕耀于1714年从福建来到四川,首迁地是广安县龙台寺,然后再迁仪陇马鞍。在这里繁衍了八代人。其世系是这样的——

朱熹→朱塾→朱鉴→朱浚→朱友樟→朱炳→朱埙→朱聪一郎→朱万一郎→朱仕耀→文先……朝星→邦俊→世林→朱德。

朱德元帅是朱熹的二十五代孙。

虽为圣贤之裔,但到了朱德曾祖父朱朝星那一代,朱家只有6亩地。到祖父朱邦俊时,只剩1亩地。他每天披星戴月,勤耕细作,年终所得粮食只够两个人糊口。而那时,他们全家是14口人。在最低生活都维持不下去的时候,祖父典当了仅有的那一亩田和一间破烂茅屋,去做一李姓财主的佃户。朱德的少年时代,家里的温饱是大问题。

可悲的是,虽为圣贤后裔,但朱家由于赤贫,竟然好几代没出读书人了。朱德6岁那年,朱家几房人联合作出决定:选送一个孩子去读书!他们认为,这或许会改变命运。他们选中了朱德。

年少的朱德面对贫穷的家庭,贫穷的乡亲,贫穷的祖国,很早就开始思考出路。有这样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

第一位应该是他的启蒙老师之一席聘三。朱德曾在他的门下读了八年书。

那时,怀才不遇的秀才席聘三先生既向学生讲述《四书》《五经》,又向学生介绍屈辱的中国近代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声泪俱下,激发了学生们朴素的爱国热情。席先生讲得最多的是,仪陇历史上那些农民起义英雄,那种大无畏的造反精神,深深激励着年少的朱德。

第二位是他在南充中学读书时的老师张澜先生(解放后任国家副主席)。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他在张先生那里更多地汲取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席、张二先生的影响,对朱德后来投身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是这两位先生把大元帅扶上了战马。

从少年到青年,朱德一直在苦苦思考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这个大问题,24岁那年,他终于获得了最佳答案——参加革命,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战。

1909年春,朱德离开家乡。这年11月,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且秘密参加同盟会。朱德骑着战马,穿过辛亥革命的枪林弹雨,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2年11月,在德国柏林,朱德在张申府、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一条伟大的道路。

关于朴实的记忆

“他的腿上背上,爬的全是小孩!”

故乡人看到的朱德元帅是什么样的呢?朱亮的奶奶说:那年3月初,总司令回家了,他就像个邻家老人,身上看不到一点元帅的架子。在这个老院子里,他坐着,他的腿上、背上爬的全是小孩子……

1960年3月9日,74岁的朱德元帅终于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马鞍镇,少小离家老大回,52年了,看到故乡的模样,元帅很激动。

他最先看的,就是家乡的娃们。

在幼儿园,朱德看见门口挂着“机关托儿所”的木牌,严肃地说:“这不行。为啥只收干部的娃娃呢?应该改成‘城关托儿所’,让广大群众的子女都能进来,现在就改!”

朱德走进药铺垭小学。这是他1892年至1895年读书的旧址。他看到校门外的两棵香樟树上,挂着写有“朱德元帅手植”字样的吊牌时,用手指着岩边的一株说:“把那棵树上的牌子取下来,我没栽那棵树。凡事要讲个实事求是。”

马鞍中学的师生们正在吃晚饭,一位身材魁梧的老军人走了进来。谁也没有想到,这老军人就是朱德。

老元帅俯下高大的身躯,询问学生:“一个月吃多少粗粮、细粮?零花钱多少?有没有补助?家里能供给吗?粮食不够,春荒时吃什么?”

孩子们否定的回答让他皱起了眉头。老元帅对当地干部说:娃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读书又苦,费脑子,要想尽一切办法使生活补助到位。一些支农活动,就不要让娃们参加了。饭都吃不饱,娃们哪有劲啊!

晚饭后,朱德召集县委、区委、公社、大队的负责人座谈,重点了解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他详细地打听每亩打多少粮食、食堂办得如何、平均每人每天吃多少粮油、副业搞起来没有。朱德问了二十来个问题,都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仪陇是山区,有山林竹木,有山货药材,一定要根据山区特点,多搞副业,广开财路。除了粮食,还要抓好棉花、油料生产。多养猪,多喂鸡鸭牛羊,把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作为大事来抓。”

问完了干部,他还要问自己的家里人,他认为,家里人一定敢跟他讲真话。朱亮讲述了他曾祖父朱代印对他说过的那天的情形——

朱德一走进旧居大院,等候在那里的家人立即围了上来。朱亮的曾祖父朱代印看到他身上穿着旧军装,惊讶地说:“哥,你做了那么大的官,怎么穿这样一身回家呀?”

朱德笑着说:“什么官不官的,我是一个老兵。穿衣服,不着凉就行。你们为啥看起来黄皮寡瘦的,说话都吊不起来气?”

朱代印说:“还不是因为肚子吃不饱。”

朱德用拐杖猛敲了一下地面,摇摇头说:“我知道了。”

除了本家亲人,乡亲们都来了。朱德一看见小孩子,就拉到自己怀里,见到老人就让坐到自己身边。他的腿上、背上爬的全是小孩。朱家的老院子一片欢声笑语。

这次故乡之行,朱德元帅发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对浮夸风、公共食堂、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感受尤深。他说:我了解到了真实情况。公共食堂再这样办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返回北京,元帅向党中央、毛主席如实汇报了这次考察的情况,提出了“我国各地地理条件、自然条件都不同,农作物种类繁多,农业生产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律”,以及“农业和工业都要发展商品生产,才能适应改善人民生活和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等建议。

这次回乡,朱德元帅只住了三天,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但他那朴实亲和的形象,给家乡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最宝贵精神财富

激励故乡人走向小康

对故乡,朱德元帅说过这样几句话——“要因地制宜,注意发展白蜡、蚕桑和茶叶等多种经营”、“不要向国家伸手,希望仪陇要多给国家做贡献”。这是元帅留给故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仪陇的工业发展迅速,兴办了丝绸、纺织、食品、印刷、机械等工业,有各类工业企业45家,先后有51个产品环境获奖。

目前,仪陇县基本形成了以农业、轻纺工业为主体,工、商、运、建、服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人民生活由温饱迈向小康。农业生产实现了粮、棉、油为主的种植业和林、牧、渔、桑、果为骨干的多种经营业齐头并进。元帅柚、长毛兔、中糯一号玉米等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酿造业和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县黄酒厂的黄酒、县曲酒厂的汉酒分获全国、省、市名优特新产品奖,县绿色食品公司生产的甘薯南瓜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以丝绸为主体的轻纺工业品,远销西欧、朝鲜、日本。通过开展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商业企业改革,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内外贸结合开放式的商品流通格局。

仪陇民风淳厚,文化兴盛繁荣,是川北大木偶艺术的发源地。以剪纸、篆刻、书法为主体的山乡文化日益繁荣,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与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在这块土地上交相辉映,增添新的光彩。

近年,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力保工业止滑提速,仪陇县从招商引资到企业投产运行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吸引了许多企业来此入驻,出现了天之淼饮业、旺平物流、香港嘉鑫实业等8家规模企业同时入园的盛况。

同类推荐
  •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这是一本可能会让你改变整个人生观的传,主人公是一位神奇的创新者、天才工程师以及改变世界的人。那么,谁是伊隆·马斯克?
  •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王立君、孙维义编著的《维纳 布洛格》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维纳 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 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 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 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 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 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邓肯

    邓肯

    本书主要以伊莎朵拉·邓肯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内容包括走出旧金山、不懈地追求、艰难中行进、红色的邓肯等部分。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热门推荐
  • 大荒四经

    大荒四经

    长达30年的《山海经》文化精研,汇聚最丰富、最深入、最有趣的远古文明信息,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再现数千年前华夏大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盛况,既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典,亦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灵异档案:美女阴阳师

    灵异档案:美女阴阳师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神的存在吗?相信,因为我的眼睛,可以看见鬼。因为,我从小就与他们为伍。离开师父之后,我走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见识过形形色色的古怪之事。我将带你走进华夏大陆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将带你看见你无法想象过的神奇经历!"
  • 逝去的锦年

    逝去的锦年

    初入家教行列的大二学生余悦一出手就碰到了个棘手的小破孩儿,施展了千般功夫才镇住这个年级第二、个性十足、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三学生——雷拓宇。从此,雷拓宇成了粘着余悦的小尾巴。
  • 混沌古经

    混沌古经

    混沌古经由六部经书组成。又叫六道古经。每一本古经代表了六道中一道。是为道经。神界一神王偶然捡到了一本人间道道经。《混沌红尘经》却不幸被一阵金光扫中。肉身粉碎。灵魂还悲催的被金光携带着穿越了。重生在了地球一个被逐出家族的废材身上。废材翻身了。什么官二代。福二代。一脚踩。什么校花。警花。统统收了。看夙尘如何脚踏万千枯骨。成就无上至尊
  • 校园绝世狂徒

    校园绝世狂徒

    赵宇,因为一次竹林的试练让他的人生起到了巨大的变化。从此,赵宇将是所有青年人的偶像。在修真界,他是众人追捧的强者。在世俗,清纯的校花、妖媚的班主任、风韵的白领、丰腴的警花....可是他为何还不满足?让我门看看赵宇的妖孽人生!
  • 射天狼之汉殇

    射天狼之汉殇

    汉恒帝时期,汉王朝以至风烛残年,少年张奂从风花雪月中抽身而出,重拾汉王朝的尊严。战争的残酷;从未识得的大漠戈壁那份荒寂与苍凉!只是,这情是人间有情,这曾有壮志饥餐胡奴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金戈铁马,挥斥方遒。三出萧关破贺兰,五进龙城灭乌丸。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 至尊狼少

    至尊狼少

    “有美眉不泡!纯属有病”……他是一只狼,从不放过身边的任何一个美女,他是一个谜,由孤儿瞬间变为华夏神秘组织的太子,他是一个神,驰骋华夏,震撼世界,坐拥天下至尊,怀揽无尽美女,浮华背后,黑暗世界,他越变越强大,看他如何操纵人生旅途,颠覆世界,书写华丽传奇。
  • 天阵杀道

    天阵杀道

    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仇恨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之源。当所有的亲人与爱人消逝,他没有默默独行,而是与朋友们一起拼搏在这乱世。合纵连横,借力造势,勾打连环,以阵入道,杀出这禁锢的牢笼!
  •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青年学生在二战期间,跨国征战,抗击日寇,以血肉之躯保卫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到大反攻的艰苦卓绝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中、美、英青年军人的战斗友谊和爱情生活,显现了二战中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杜幸明等一大批中外将领的个性和风采。书中宏大的战争场面及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细节,还有对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集历史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炉,引人入胜,颇具收藏价值。
  • 新生化末日

    新生化末日

    当末日来临,人类的诸多缺点就会暴漏无疑:贪婪,金钱,食物······若末日来临,世界真的会被毁灭?人类数千年的文明会付之一炬?世界会变成丧尸的天下?尽管擅于隐藏自己的实力,在关键时刻给敌人致命一击的动物当属含蓄的王者---老虎!从一只病猫成长到了老虎,看张明如何摆脱困境,重整生机,又是如何从胆小懦弱的宅男成长为独霸一方的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