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4600000003

第3章 序论 (3)

1868年,一直追随曾国藩创办洋务的丁日昌升任江苏巡抚。丁日昌和容闳私交甚好,当初江南制造局的机器设备就是丁日昌向曾国藩力荐容闳去美国采购回来的,因此容闳一得知丁日昌升为朝廷重要命官,便立即向他陈述中国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的计划。容闳写了"条陈四则",由丁日昌转交给清政府。所谓的"条陈四则",容闳最想表达的是第二条,其余三条"特假以为陪衬"。在这一条中,容闳写道:

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为国家储备人才。派遣之法,初次可先定120名学额以试行之。此百二十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30人。留学期限定为15年。学生年龄,须以12至14岁为度。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同往,庶幼年学生在美,仍可兼习汉文。至学生在外国膳宿入学等事,当另设留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

但是,一个巡抚在满朝文武中毕竟分量不够,更何况出国留学乃前所未有的破天荒之举,因此丁日昌的建议如同泥牛入海,在朝中没有得到响应。1870年,天津爆发了人民仇教事件,有多名法国传教士遭杀害,曾国藩和丁日昌等被派往天津处理仇教危机。在容闳看来,曾国藩"其识量能力,足以谋中国进化者",恰在此时,容闳被招往天津当事件处理翻译,容闳便利用这个机会,当面向曾国藩再一次提出了选派留学生去西方学习的计划。曾国藩一直不断地亲炙洋人的嚣张气焰,深谙先进的科技知识对于改造落后中国的重要性,于是答应将容闳的请求上奏朝廷。1871年,曾国藩向朝廷上奏《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又称《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摺》):"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曾国藩为清廷台柱重臣,因此他的恳请很快得到了同治皇帝的回应,朝廷"着照所请",承诺为留学生出所需资金,还特别制订了《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任命陈兰彬为留美学生监督,容闳为留美学生副监督。中国的留学大业是容闳发起的,但是曾国藩也与有力焉。

"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把西方叫做泰西,西方把中国叫做远东。泰西和远东实际上代表了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历史地说,西方看东方也好,东方看西方也好,都曾经是遥遥相隔的天涯一角,来自彼地的种种传说中既包含着可靠的真知,也包含着离奇的臆想。"撇开外国对中国的印象和了解不说,就我们对西方的认识而言,当时确实如同雾里看花,不甚了然。由于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传统历来安土重迁,不愿轻易背井离乡,再加上对外面的世界很隔膜,特别是对近代侵华外敌恶劣而恐怖的印象自明代以降,中国人已经宏放不再,对域外多有恐怖的想象。例如在明代的许多史书和笔记中都有西人"食小儿"的记载,其中尤以严从简《殊域周咨录》的记载最为周详和恐怖:"其人好食小儿,然惟国主得食,臣僚以下不能得也。其法以巨镬煎水成沸汤,以铁笼盛小儿,置之镬上,蒸之出汗。

汗尽,乃取出,用铁刷刷去苦皮。其儿犹活,乃杀而剖其腹,蒸食之。"又如,1870年,天津爆发了仇教事件,究其原委,是因为当时中国人认为外国传教士收养中国弃儿,"藏至医院及教堂中,将其双目挖去,以配药剂,或则作为祭祀之贡献品"。另外,鲁迅在《论照相之类》一文中说,在S城"常常旁听大大小小男男女女谈论洋鬼子挖眼睛。曾有一个女人,原在洋鬼子家里佣工,后来出来了,据说她所以出来的原因,就因为亲见一坛盐渍的眼睛,小鲫鱼似的一层一层积叠着,快要和坛沿齐平了。她为远避危险起见,所以赶紧走"。不仅如此,洋鬼子还挖心肝,"熬成油,点了灯,向地下各处去照去。人心总是贪财的,所以照到埋着宝贝的地方,火头便弯下去了。他们当即掘开来,取了宝贝去,所以洋鬼子都这样的有钱"。此外,"还以罐头牛肉当作洋鬼子所杀的中国孩子的肉看"。

而丰子恺在《儿童画》一文中说,"据我所见,最近乡村废寺的败壁上,已有飞机的出现了。其形好似一种巨大的怪鸟,互相争斗着。最初我尚不识其为飞机。数见之后,稍稍认识。后来听了一个村婆的话:'洋鬼子在那里煎出小孩子的油来造飞机,所以它有眼睛,会飞。'方始恍然,儿童把飞机画成这般的姿态,不是无因的。"

中国人对于洋人恐怖的想象,由此可见一斑。,当时很少有人愿意送孩子出洋求学。因为无知,再加上恐怖的想象,在当时中国人的观念中,认为送子弟出洋留学无异于流放和赴死,所以当时偌大的中国竟然难以选到《浦安臣条约》(Burlingame Treaty)所保证的第一批赴美留学的30名幼童。

除了对域外的恐怖想象使许多人止步不前外,当时中国"体面"之人仍对出洋留学抱着鄙夷不屑的态度。"中国不尚西学,今此幼童越数万里而往肄业,弗乃下乔木而入幽谷欤?"这是当时许多中国人的想法。所以从一开始,容闳的招生计划就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中国北方根本就招不到人,他不得不转到广州、香港和澳门招收年幼的男孩,因为那些地方对外国人了解相对要多些,怀疑相应要少些,而且有些孩子幼年时期已经在教会学校接触过英语。从地域上考察,在第一批30名留美学生中,24名是广东本地人,1名是在广东出生的安徽人,3名来自上海,1名来自福建,仅有1名来自山东。从家庭情况看,这些人大都为"贫贱小户子弟",或者是"得风气之先"的律师、翻译与买办家庭,他们与洋人有所接触,不至于一无所知,谈"洋"色变。

也许正是这种"合力",使得他们成为了敢于"吃螃蟹"的第一批中国人。但在当时的观念中,留学无疑是冒险之举,所以他们的家长还必须与朝廷签订"具结"。所谓"具结",指的是"旧时对官署提出表示负责的文件",相当于当今书面形式的保证书。例如,当时詹天佑的父亲就是这样写的:

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阮芳纪、左步青、长鸣九等编。

当时出洋留学,在人们的想象中需要冒九死一生的风险,与流放无异。就是在这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气氛中,1872年8月12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官派留美幼童登上了停泊在上海港的邮轮,前往遥远而陌生的美国,开始了异域求学的旅程。这30名学童,梳着辫子,穿着朝廷"以数千金为之"的长袍马褂,在抵达美国之后,被安排住在普通的美国人家庭中。只是学习的期限没有明确规定,说是"可兼尽西人之长"便"学成回国"。但到底怎样才算是"兼尽"与"学成",却是很含糊的概念。从1872年起,至1875年,中国共派出了四批留美幼童。除了这些留学生的父母外,其实大部分中国人都将他们遗忘了。

关于留美幼童的学习情况,清廷官员也有记载。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了一个世界博览会,一名叫李圭的清廷宁波海关官员赴美参加博览会后,将留学生的情况一一作了记载:"甘那的格省哈佛图书馆,我国幼童课程窗稿亦在列。尝见其绘画、地图、算法、人物、花木,皆有规格。所著汉文策论,如《游美记》、《哈佛书馆记》、《庆贺百年大会序》、《美国地土论》、《风俗记》,亦尚通顺。每篇后附洋文数页,西人阅之,皆啧啧称赞。"钟叔河编"走向世界丛书""尝观其寓西人绅士家,颇得群居切磋之乐,彼此若水乳交融,则必相交有成",李圭对此不禁慨叹道:"他年期满学成,体用兼备,翊赞国家,宏图丕烈,斯不负圣朝作人之盛意也!"

然而,1881年,大清帝国要求留美幼童辍学回国的一纸命令到了。究其原因,是因为清廷发现这些中国学子已经完全西方化了。由于域外民主和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些学生拒绝向朝廷监督官员和孔子牌位磕头行礼;甚至有人"断发异服",穿上了洋人的服装,并把象征大清国国民标志的辫子剪掉了,觐见中国长官时则用假辫子蒙混过关。当时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出于对这种不稳定的身体形式的焦虑,遂诬蔑他们政治上不正确和不合格,要求清廷将留美幼童全数撤回。清廷出于对"以夷变夏"的恐惧,接受了吴子登的请求,结果使中国留学大业中途夭折了。看来,服装和辫子成为了中国人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一个不小的包袱。

留学生中途被撤回,引起了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无限感慨。郑观应就认为:留学生被"全数遣回,甚为可惜,既已肄业八九年,算学文理俱佳,应时选择其品学兼优者,分别入大学堂,各习一艺,不过加工四年功夫,必有可观,何至浅尝辄止,贻讥中外,日本肄业英、德、美、俄之学生,至今尚络绎不绝。"长期任清廷驻外使节的黄遵宪则悲愤难禁地写下了《罢美国留学生感赋》:"矧今学兴废,尤关国盛衰。十年教训力,百年富强基。......坐令远大图,坏以意气私。牵牛罚太重,亡羊补恐迟。蹉跎一失足,再遣终无期。目送海舟返,万感心伤悲。"容闳、曾国藩等人筚路蓝缕艰难开辟的留学之路,就这样无果而终了。黄遵宪感叹的"蹉跎一失足,再遣终无期"不幸言中了,在此后不短的一段岁月里,中国的留学事业处于一个萧条期和低落期。

第三节留日--留学大业的转向

中国社会对西学的需要,刺激了留学事业的发展。在派遣留学生赴美之后,又陆续派遣了一些青年学生赴欧留学。但是人数不多,规模较小,影响也不大。

中国留学事业再次升温,是在甲午战争之后。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次战争不是中国和西方列强博弈,而是和一衣带水的日本对决。结果,作为蕞尔小国的日本却完胜泱泱中华。自鸦片战争以来,这堪称是最为惨痛酷烈的事件,一时之间,举国震动。清廷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内含对日本赔款白银贰万万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等不平等条款,不但使中国元气大伤,并且蒙受了奇耻大辱。因为日本在文化上一直师从中国,中国也一直以导师自居,这次战争却让中国颜面尽失,一蹶不振。康有为认为中国这种"听人驱使,听人宰割"的局面,乃"四千年中二十四朝未有之奇变","种族沦亡,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梁启超也称之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许失败的耻辱是中国人最好的良药,没有什么比痛苦的刺激更易于让中国人觉醒。在残酷的民族生存压力下,人们终于意识到时局的严重性、自身的落后性和学习西方的必要性。康有为甚至提出了"以强敌为师"的口号。一时间,"欧风美雨"成为了时代思潮,民众意识普遍高涨,再次激发了学习西方,特别是学习日本的热潮。

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人压根儿就不重视日本。这个漂浮在外洋上的孤零零的岛国,一直被中国人看成是自己的政治藩属和文化附庸。而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政治改革。"明治维新"被称为"人类史上的一桩'灵迹'",经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忽然变得异常强大,打败了作为"文化导师"的中国,一跃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日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是什么原因使日本产生了质的飞跃?日本的崛起有哪些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日本民族有何特点?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中国人把惊异和羡慕的目光转向东方,开始了学习日本、了解日本的历程。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师夷长技",在这个时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器物层面,开始进入到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学习,体悟到不可能以旧心理运用新制度,要求人格的健全和觉醒。

同类推荐
  • 第九条建言

    第九条建言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一本散文、诗歌、随笔集。按照时间跨度编选,文字铿锵有力,涉猎广泛,视角独特,见解独到。
  •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本书内容为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之专题研究。就一些有争议或被忽视的问题试作探索。如胡适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与发展;鲁迅小说是否“蔽于‘疗救病苦’的信条”;“萧红体”的内涵和渊源;庐隐游走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写作;凌叔华小说在现代视野和委婉谨慎之间的微妙平衡;曹禺话剧的民族化;沈从文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理想建构;张爱玲小说的本意在俗,其质却雅等。偏重于文学史上风格独特或有争议之名家。注重通过自叙类文献及代表性作品。
  • 寄居在贝壳里的海

    寄居在贝壳里的海

    喜欢看现代散文的读者可以选择《寄居在贝壳里的海》一阅。它收录了现代杂志《青年文摘》中的超人气作家们的精华散文作品。这些作家不仅是《青年文摘》的常客,也是其他当红杂志,如《读者》、《意林》、《格言》、《青年博览》、《视野》、《知音》等的经常投稿作家。
  •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本书是《中国文化名人书系》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集,其主要是对亲情的谈论。书中分别选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叶圣陶等120多位作家的多篇散文作品,如:《风筝》、《做了父亲》、《一个人在途上》、《屠敬山先生》、《望断天涯儿不归》、《白舅舅》、《心上的暗影》、《怎么爱人也不够》、《三姐夫沈二哥》、《长情默默》、《陌生的儿子》、《家累》等150篇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最华美的语言文字,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每位作家在亲情方面的创作风貌。
  •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热门推荐
  • 八卦联盟

    八卦联盟

    三千年前,为息宁天下,三千年后,无极剑魂逸出,后人偶得《天书》,欲重新召集天命之人,可依旧困难重重,险象环生。
  • RED毁灭危机

    RED毁灭危机

    “仇人必将手刃!待我吞日噬月,一统十星三十盟,宇宙之中各个空间内所有生灵都要臣服于我的足下!”——噬灭星帝羽炎
  • 葬晴天

    葬晴天

    上一世,她负了他,亲手刺死了他,他绝望而终。这一世,她伴他身旁,想偿还上一世的因果孽障,却不知这早已是她偿还不了的。她觉得自己掉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渊。这一世究竟是谁负了谁.......
  • 天皇诀

    天皇诀

    出身寒微的菜鸟修行者萧雨,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逼着自己在魔幻森林里不断的挑战着一个比一个强大的妖兽,没想到却机缘巧合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升级机会。然而这种强大到逆天的修行也有着旁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萧雨要怎样刻苦修行?他能否成为逆天战皇?
  • The Magic Skin

    The Magic Sk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幻王

    星幻王

    幻界,一个奇异的世界。修者以幻力称尊!一个被血脉诅咒的少年,要逆天而行!传奇之旅开启,幻兽乍现!
  • 我的亲密爱人

    我的亲密爱人

    婚礼上,女神说:“既然跟了你,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后悔。我会不离不弃,乖乖的听你的话,努力做你无可挑剔的好老婆。”男神说:“不管什么时候,以尊重生命为前提,你的幸福快乐永远是我最大的愿望。”
  • 重生弃妇醉逍遥

    重生弃妇醉逍遥

    陆苑如一觉醒来,竟然重新回到了十四岁,那一年她被人休弃,不到两年沦落青楼,一生凄苦就此完结。谁曾想还能从十四岁重来一次?!只是,这是什么,空间?酿酒?难道,这一回的自己,可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 大女人的小男友(全本)

    大女人的小男友(全本)

    她,顾依人,是一个大学英语老师。她,养了一条叫“桃花”的狗,还养了一只叫“招男”的乌龟。她一直期待着能遇到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三十岁之前嫁出去。可是却在二十八岁生日那天与一个比她小七岁的男生产生了孽缘。而这个男生,居然还是她的学生!小她七岁的男孩子在一家杂志社做平面模特,他帅气的外表惹来许多女孩子的倾慕。可是他和顾依人却对彼此产生了好感。就在顾依人纠结自己和这个小弟弟之间有没有可能的时候,她又意外的在学校的招聘会上看到了学生时代暗恋过的那个男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家跨国企业的精英!面对李民佑的海归求爱,顾依人重拾了逃避八年的旧事温情,可是她的心却有一丝难以言语的抗拒。打破了她八年平静生活的戴天珂,是否又已经闯入了她的心扉?成为了那个让她难以割舍的男人?抉择,从这一刻开始;也注定,会有人受伤。数着街边的路灯,听着老伯讲述的感人故事,顾依人终于做出了决定,可偏偏就在她下定决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模特小生PK学长小开,到底谁输谁赢?请看正文!【璎的其他作品】:《迷情王妃(全本)》http://novel.hongxiu.com/a/86103/《要定你:妖皇的心宠》http://novel.hongxiu.com/a/94755/PS:本书已与红袖正式签约,请不要随意转载或抄袭,经发现必究!
  • 魅力战神

    魅力战神

    这是一本不错的玄幻,东方玄幻。这是一个不错的主角,快意恩仇。-------------总结我们起点人民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起点人民可以决定绝大多数写手的命运,这是因为我们的写手在职业道德观,作品健康观,为人态度观等方面没有跟上起点人民最深沉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写手必须始终代表起点人民的不太监的要求,始终代表起点Y民YY思想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起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贯彻这三个代表,我们才能获得广大起点人民的支持,作品才会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