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4600000029

第29章 中国的白马王子(3)

但出人意料的是,"我是中国人"的国民身份并没有成为陶晶孙小说主人公的"阿喀琉斯的脚踵",相反,这种民族身份成为了他的一种保护色--因为弱者的身份更容易激起日本女性的保护欲,进而得到日本女性的青睐和喜爱。在小说《独步》中,"我"对有着"清冷的,Sepia色的眼睛"的日本女子说:"要请你了,不过我是中国人。"没料到对方居然"微笑了,极温暖的微笑"。本来"我"在银座只是因为寂寞无聊才寻找女性解闷的,而对方却很真诚投入,由于她从小学起就认识我,倾慕我,和我握过手的,并且称赞我"在高等时候是漂亮少年,中学时候很可爱"。甚至我从前有一次送她回家,她送我一个十字架,我吻了她的手这些尘封的细节,都成了她记忆中的珍宝,即使时过境迁也仍然铭记不忘。而现在重逢,她感到"真是好运气了"。从这种叙述中可以看出,日本女性并没有因为我是中国人就对"我"加以白眼和轻蔑,相反,有着美好形象的"我"一直都是她心仪的对象。

在小说《两姑娘》中,"晶孙"晚上在银座街上散步时,"他的手里忽然感觉着一个女性的手了"。当他说出:"先要同你讲好,我是中国人"时,对方告诉他,原来是早年曾经被他"饱看过"、接收过他的情书的情人。她虽然经历了世事沧桑,但是对他"不醉而活泼"的"好看的模样"仍然倾倒不已,并表示他即使和别人结婚,她也愿意留在他身边。在《菜花的女子》中,"我是中国人"的身份和在日本坎坷的求学经历,不但没有遭到富有的银行家小姐的歧视,反而引起了她聆听我的"故事"的兴趣。

在《音乐会小曲·春》中,那位像大姐一样呵护他的女友真诚地邀请他到家里来度周末,听他说"我是中国人,你又是--"时,马上回应说:"我也晓得,但这有什么妨碍,若是有碍,我们早已不能天天见面了。"看来,对于"中国身份"的顾虑,在陶晶孙的小说中完全是多余的,反倒显得中国学子小家子气,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太低估日本女性的境界了,因为明确无误地亮出自己的国民身份,绝对不会带来任何不利的后果。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虽然"中国身份"是"弱国子民"的标志,但是陶晶孙企图对此进行颠覆和解构,他的小说多书写了"弱国子民"身份的"白马王子"的故事,这有点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童话,尽管有许多不现实的成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郁达夫对于"弱国子民"留学生形象伤痕累累的书写,充实和丰富了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

陶晶孙小说中中国留学生成为了东瀛女子"白马王子"的故事,不禁让人联想到他的现实婚姻。在日本箱崎海岸郭沫若居住的抱洋阁,曾经对中国人抱有偏见和歧视的佐藤操对风流倜傥、多才多艺的陶晶孙一见钟情,她排除阻碍于1924年和陶晶孙在仙台结婚。当时佐藤父母秉持"家里出了和支那人结婚的女儿,愧对祖先"的执念,若非爱得真挚,佐藤操和陶晶孙这种跨国婚姻是很难达成的。日本作家武田泰淳也说过:"T先生(指陶晶孙)就是忍不住地喜欢日本女人",而滨田麻矢则推测"可能日本时代的他还有许多风流韵事"。可见陶晶孙小说中"中国白马王子"的幻想,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潜在的现实支持。

肯定陶晶孙小说具有现实支持,并不意味着否定其小说中想象因素的存在。华莱士·史蒂文斯在论述诗的本质时,认为想象和现实是平等而不可分离的,"不仅是想象依附于现实,现实也依从着想象,二者的本质就是互相依赖"。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陶晶孙的创作,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陶晶孙自己的道白,也可以印证这种观点。陶晶孙曾经说过:"我想,如小说,如戏剧等就是一种幻想的谎语......不过人都会梦,有时那梦倒含有些风味的,用笔纸来抄它出来,那梦幻有时也会变为一个创造。"陶晶孙就是激扬"幻想的谎语",创造了一个新异的"纸上现实"。而这个"纸上现实"为他提供了庇护所。"原来,罗曼主义是国家意识昂扬时代的国民的热情之反映,所以罗曼主义者惯以飞跃的精神,走着向上之路,也不忘自我之意识。

罗曼主义者对于永久和无限,有非功利的憧憬,有综合全体的欲求。他们不举空洞的理想,他们立在现实,但也知道现实之苛酷,因此做自己的架空,虽在逃避于架空之中,但也切实供给自己以出路。"陶晶孙的小说创作,在"现实的苛酷"里逃避于"架空"之中,不注重性的描绘,却瞩目于爱的营构陶晶孙在戏剧《尼庵》中说过:"性不是人生的全体,要爱才是人生的根本义。我们由纯洁的爱求个近于美,近于真,便是人生的目的。",在"幻想的谎语"中描述了一男两女的"齐人之福"模式和"俄狄浦斯"模式的爱,在神秘奇幻和感伤迷离中逃避现实,并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正如有论者指出的:"他的小说有很多是写爱情的,可他的爱情描写从未接受过严峻的现实洗礼,仅仅是在迷离恍惚的臆想境地,在恋爱双方或其中一方的纯粹审美的观念世界中,朦朦胧胧,如一团雾纱,披几匹云彩,稍有风吹草动,便烟消云散,留下几缕情思,留下一片洁白。"

跨国恋情在留学生写作中始终是一个敏感的主题,由于"弱国子民"身份、现代化程度以及文化差异等原因,这种书写总是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如性的苦闷、爱的饥渴、变态、疯狂和自杀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陶晶孙的小说塑造了"东瀛女儿国里的贾宝玉"形象,为黑暗的留学生世界增添了一线光明。当然,这种显得有些"另类"的留学生故事和留学生形象,并非陶晶孙文本世界所独有。像徐志摩、郭沫若和张闻天,也都写过和陶晶孙相类似的小说。

徐志摩虽然是个诗人,但是也涉猎过小说创作。在小说《春痕》中,就写了中国学子逸跟日本姑娘春痕学习英语,结果二人产生了爱情,春痕主动送逸一副"红玫瑰"的水彩画以表明心迹。有意思的是徐志摩的创作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其主人公的生活原型正是他的朋友林长民。

尽管郭沫若与郁达夫一样写过不少"弱国子民"悲惨遭遇的留学生小说,但是在他的中篇小说《落叶》中,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中国留学生洪师武成为了日本姑娘菊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洪师武因为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中国式婚姻不满,东渡日本之后便开始自暴自弃,患上了软性下疳,结果却被蓄意诈骗财物的日本医生说成是患上了梅毒。这对于洪师武来说无异于判了精神上的死刑,从此万念俱灰。而一位年轻的日本看护妇菊子姑娘的出现,让他产生了不可遏制的爱情。但是洪师武因为自觉罪孽深重,感到自己不配享有美好的爱情了,为了爱她和尊重她,于是拒绝了她的真情。而菊子姑娘则因为自己的爱情没有回应,便含着莫名的悲哀匿迹于南洋,成为了一片"委身于逝水的落叶"。

在当时的国际秩序和历史语境下,中日之间没有任何阻碍的跨国恋情,"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的谎语",菊子姑娘执著于自己的爱情,无疑受到了太多的阻拦。身为牧师会主席的父亲逼她割断情丝,邻人对她指指点点,同事也对她表示了不加掩饰的歧视,而她"苦闷着挣扎着要自己造出我的位置和未来",为了爱情"把父母也弃了,弟妹也弃了,国家也弃了"。整个小说由菊子姑娘的四十一封信组成,情真意切地倾吐了她的爱、恨、哀、怨,铺陈了她的焦虑和悬忧、追求和幻灭。

用小说叙述者的话说:"菊子姑娘的四十一封信,我读了又读,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每读一次要受一次新颖的感发。我无论读欧美的哪一位名家的杰作,我自己要诚实地告白,实在没有感受过这样深刻的铭感的。菊子姑娘的纯情的,热烈的,一点也不修饰的文章,我觉得每篇都是绝好的诗。她是纯任着自己的一颗赤裸裸的心在纸上跳跃着的......菊子姑娘的精神在我们有文字存在着的时候,是永远不会死的。"《庄子·渔父》中说过:"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小说叙述者之所以直接站出来作如此议论,无疑是为菊子姑娘对中国学子洪师武的真情所感动,这也意味着中国学子深得日本女性的芳心,成为了她心仪的白马王子。

张闻天的小说《旅途》虽然不是书写留日学生的故事,但是因为情节模式和陶晶孙小说有些接近,在此不妨介绍一番。在小说《旅途》中,中国学子王均凯在美国西部亚罗镇的工程局从事紧张而单调的工作,没想到克拉先生的女儿--健康活泼、年轻貌美的安娜小姐,为王均凯不凡的举止和高贵的气质所折服,对他一见钟情。可是因为对故国女子蕴青有着刻骨铭心的爱,王均凯无法移情别恋,只能以疏远安娜和更加紧张工作的方式来麻痹自己。但是在克拉先生举办的一次家庭舞会上,王均凯与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兰西文学科的女学生玛格莱相遇,刹那间撞出了心灵的火花,宿命般地相爱了。

这位气质高傲、思想激进的美国女子,使中国学子感情的"马奇诺防线"一下子崩溃了;而这位东方学子身上美国青少年所没有的深沉和脱俗,也让玛格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王均凯曾受过封建礼教的伤害,玛格莱也是资本主义金钱拜物教的牺牲品,面对现实的黑暗和不公正,他们都崇尚革命,崇尚力量,崇尚打碎一个旧世界重建一个新世界。"对于革命的共同的热忱,对于相互的过去的共同的怜悯,对于未来的共同的奋斗,把他们俩--均凯与玛格莱--的命运连绾在一起了。"后来,安娜因为承受不了失恋的痛苦而投湖殉情;而玛格莱在与王均凯一起奔赴中国的途中"中道崩殂";中国学子化悲痛为力量,一个人回到祖国,投入血与火的战斗,最后在为民族独立的战争中战死沙场。

中国学子王均凯在异域虽然受到多个女性的追求,但是他拒绝安娜而选择了玛格莱,其实也就隐喻了一种道路和历史的选择。在作者的想象中,王均凯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民族英雄,他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因此仅仅只有"恋爱"而没有"革命"这一维度,对他来说将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王均凯拒绝安娜的爱情,就是因为这种爱情仅只停留在人生的享乐和两性的情欲的层次上,缺乏深沉超迈的精神内涵。对于极具抱负、"超我"格外发达的王均凯来说,这种爱情是无法满足的。而与具有革命倾向和叛逆冲动的玛格莱相爱,则可以满足这种深层次的精神需要。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作为"弱国子民"的中国学子已经深深地认识到了革命的价值--革命是一种"大爱",个人一己的爱情只有附丽于它,人生才有意义。

诚如李兆忠所说,这是一个极为稀罕的国际版的"革命加恋爱"的小说,其中所涉及的恋爱虽有多角模式,但是都是精神之恋,有着"灵"的馨香,没有"肉"的气息。特别是中国学子成为了美国女性白马王子的想象,是对"弱国子民"现实的解构,把"弱国子民"的压迫和沮丧一扫而空,另外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现实"。张闻天于1922年8月赴美留学,1923年底回国,留美时间大约为一年零四个月。在现实生活中他和留美的闻一多、梁实秋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弱国子民"的身份,文化上都有着"咸水鱼投在淡水里,如何能活"的格格不入的悲哀。在《由美国寄来的一封信》(张闻天寄给汪馥泉的信--引者注)中,张闻天在美国的孤独生活可见一斑:"这里的朋友,不知什么缘故,我终交不惯。他们以愈虚伪愈妙,像我这样当然和他们'交'不起来的了。

我要找像你和泽民这样的人,简直找不到。我恐怕在美国永远是孤独的人。女子方面更不可得。总之,都看不惯!外国女子,我底同学,好的不少,但是我是黄人,支那人,我没有资格去巴结他!"从信中可以看出,白种人作为上帝的骄子对有色人种的歧视无处不在,张闻天在美国的实际生活也过得并不如意,这段时期堪称"苦闷期"。而对照作者的生活现实,可以发现小说《旅途》有一种"语言物化的冲动",经过大胆的艺术虚构,满足了现实生活中未能达成的愿望,同时也造成了文学艺术与生活现实的错位和脱节。然而,也正是这种错位和脱节,使得概念化的国际版的"革命加爱情"的创作模式得以形成,一厢情愿的中国白马王子才得以登台亮相。不过,把它置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大环境中,这并不是什么孤立的事件,在一个以艺术充当救国宣传工具的年代,文学遭扭曲和被异化是难以避免的。

第二节"反认他乡是故乡"

一、文化上的"亲日"倾向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留日反日",意思是凡是留学日本的中国学子,大抵都会成为反日派。而与之相对的则是"留欧亲欧"和"留美亲美"。两相比较,中国人对于欧美和日本的态度,"亲疏"判然有别。

同类推荐
  • 风衣里藏着的爱

    风衣里藏着的爱

    本书是一部启迪读者心灵的故事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曲折生动的情节,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友情、亲情等故事,或赞美,或鞭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更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愿我们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这也是编著本书的初衷。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 啊,桑梓

    啊,桑梓

    郑通和编著的《啊桑梓》为散文集,分两部分:前部分《桑梓的年轮》为主,是系列散文,写作者家乡龙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史迹。后部分写家乡的人事物。《啊桑梓》从内容到语言,都具乡土色彩、地方个性。反映桑梓的风物及其艰难的历程,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又注意散文的真实性、形象性。都是作者亲身察访、查考,并经历的。
  • 漂流记

    漂流记

    《漂流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编辑。《漂流记》是作者13至15岁时创作,记录了1937年至1938年间随全家逃难的经过。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练的笔触;略带孩子气但不失感染力的语言;使人宛若身临其境的纪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那段逃难的岁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独特记忆;以及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附有屠岸先生与其兄长在当时所作的写生作品,是首次面世,具有重要价值。
  • 生活·文学与思考

    生活·文学与思考

    李炳银参与文学活动,从事文学批评写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同这个已不算短的时间相比,所取得的成果显得十分单薄。每想到此,不免汗颜。选入这本书中的论文共有三个部分,它们是有关作家作品的论评,有关小说、散文创作的思考,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写作发表的时间几乎伴随着我全部的文学评论研究历史。
热门推荐
  • No Thoroughfare

    No Thoroughfa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甜妻在怀:总裁大人用力宠

    甜妻在怀:总裁大人用力宠

    那一晚,遭人陷害的她成为了他的贡品,任他享用。从那时开始,她就沦为了他的秘密恋人。直到某一天,阴差阳错地嫁入豪门成为他的法定妻子。无数个暗夜的痴缠,她用尽一切手段挽留他,等到他的女神归来,她却得来了一句“你只不过是个替身”!放弃心中所爱,眼睁睁看着绿茶上位吗?她又该何去何从?
  • 网游之傲视群雄

    网游之傲视群雄

    俺带领一群小的们建立了中国区最强最无良的行会,俺们这群无良滴口号是——无兄弟,不网游!无妹纸,不组队!无激情,不PK!钓鱼岛是中国的!
  • 青鳞岂是池中物

    青鳞岂是池中物

    山外青山楼外楼,异界穿越几时休。这是一个穿越到异界,白手起家的故事。起初,他只想娶个老婆,毕竟自己乃是二十九岁穿越过来的,而且还是保持二十九年的处男之身,后来他发现,自己穿越后又保持了三十年的处男之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梦回后宫

    梦回后宫

    她,一个穿越女子,将军之女,入住皇宫,得以圣恩,封赐“嫣然公主”。皇帝视她如珍宝,为她遣散后宫妃子,宠爱无疆,无以为继;三皇子天歌视她如毒蝎,避之不及,却又对她充满好奇与怜惜;五皇子天煊视她如知己,坦诚相交,畅所欲言,真心护她周全;六皇子天狱愿娶她为妻,放弃荣华富贵,只要美人不爱江山;七皇子天辰带她归隐山林,闲云野鹤,不过是利用她争夺皇位。在后宫尔虞我诈、宫廷险恶的环境下,她步步为营,关闭心门,却不想在三皇子的怀抱中沉沦至深。
  • 绝世小萌妃

    绝世小萌妃

    传说,古代男人有三好,钱多,体软,易压倒。可是,当陆染染遇到这只腹黑,邪戾,变态到无限大的妖孽王爷时,却只有被反压的份。他唯一的乐趣是,“养肥她,霸着她。”她直言不从,他誓死不放,且看她在压榨与被压榨中与他如何较量。
  • 重装魔兽师

    重装魔兽师

    异界的强悍魔兽,现代的高科技单兵武装,两者结合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丛林闪电疾风豹加高斯狙击,无解的丛林终极杀手。不够拉风?科多巨兽加重机,火箭筒这横扫千军的异界版重型坦克呢?还是不够过瘾?那好。召唤顶阶巨龙,翱翔于蓝天,左手AK,右手重狙,腰间挂满了高爆手雷,龙头上还安着一架重机……这异界版的太空堡垒,总够犀利了吧!但这些恐怖的钢铁巨兽,都还只是开胃菜罢了。兑换超现代的未来武器,修炼强大的神级单兵作战技能,召唤武装到牙齿的魔兽大军……重装魔兽师的武装风暴即将掀起,让我们跟随主角一起high起来吧!
  •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对子女“爱而有教、严而有慈”,从而使子女们成“龙”成“凤”呢?我们不妨向古今名人请教。本书从我国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史中精选出近两百位名流人物,讲述他们的受教育经历或教子育女的故事,希望您能从中学习到他们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将自己的孩子塑造成未来成功者。
  • 笑看温柔闹红尘

    笑看温柔闹红尘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温家徒有京城第一豪宅,实则穷得叮当响。穷怕了的温家小姐温柔被皇帝指婚,兴奋得两眼冒光。老天开眼,皇帝指婚的对象可是展莫渊!他是一品将军,那得多有钱!出嫁当日,亲爹欢送——为什么会欢送?她是她爹的养老基金啊!表哥陪嫁——为什么是表哥?她是表哥的衣食父母啊!相公跑路——为什么是跑路?圣旨到,展莫渊立刻起程前往边关,驱除鞑虏,保家护国!展莫渊,别以为躲到千里之外我就会放过你……本姑娘,跟你,没完!
  • 大大大剑豪

    大大大剑豪

    本为英雄联盟所属英雄之一的疾风剑豪亚索,为了赎罪却自刎于兄长永恩墓前。命不该绝之下,穿越到一个魔法为尊的异世界,重生为一位修炼斗气的囚徒少年。本已无心为战,却又遭遇一系列残酷且美好之事。一怒之下,亚索再次驾御疾风,以血为墨,挥舞出一个剑的故事。。。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