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12900000009

第9章

◎桓公起元年,尽七年

[疏]《鲁世家》:桓公名允,惠公之子,隐公之弟,以桓王九年即位。《世本》作轨。《谥法》:“辟土服远曰桓。”

元年,春,王正月。桓无王,其曰王,何也?谨始也。诸侯无专立之道,必受国於王。若桓初立,便以见治,故详其即位之始,以明王者之义。

[疏]“桓无”至“始也”。

释曰:徐邈云:“桓公篡立,不顾王命,王不能讨,故无王。又且桓公终始十八年,唯元年、二年、十年、十八年有王,自外皆无王,故传据以发问,而曰‘桓无王’。又范氏例云:“《春秋》上下无王者,凡一百有八。桓无王者,见不奉王法;余公无王者,为不书正月,不得书王。桓初即位,若已见治,故书王以示义。二年书王,痛与夷之卒,正宋督之弑,宜加诛也。十年有王,正曹伯之卒,使世子来朝,王法所宜治也。十八年有王,取终始治桓也。”是解元年有王为谨始也,馀年无王为不奉王法也。若然,桓为弑君而立,故十四年没其王。文、宣公亦篡位而立,不去王者,桓弑贤兄让国之主,害成立之君,宣篡未逾年之子,又无为臣之义,以轻重既异,故去王亦殊也。杜预注《左氏》桓十四年无王者,“失不班历”也。何休注《公羊》,意与《穀梁》同。唯解有王者别,云:“二年有王者,见始也。十年有王,数之终也。十八年有王,桓之终也。明终始有王,桓公无之耳。”

其曰无王,何也?桓弟弑兄,臣弑君,天子不能定,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为无王之道,遂可以至焉尔。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

公即位。杜预曰:“嗣子位定於初丧,而改元必须逾年者,继父之业,成父之志,不忍有变於中年也。诸侯每首岁必有礼於庙,诸遭丧继位者,因此而改元即位,百官以序,故国史亦书即位之事於策。”

去,上声。

[疏]注“杜预”至“於策”。

释曰:《尚书·顾命》云:“乙丑,成王崩,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孔安国云:“明室,路寝。外之使居忧,为天下宗主。”天子初崩,嗣子定位,则诸侯亦当然也。其改元必须逾年者,孝子之情,不忍有变於中年也。然嗣子不忍变於中年,故嗣年即位。桓公既无恻痛之情,朝死夕忘,亦於逾年即位者,圣人立法,即位必持逾年,桓虽不仁,未可独当年即位。即位既是逾年,故史官从其实而书之。

继故不言即位,正也。故谓弑也。继故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哀痛之至,故不忍行即位之礼。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继故而言即位,是为与闻乎弑,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已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无恩於先君也。推其无恩则知与弑也,此明统例耳。与弑尚然,况亲弑者。

与闻音豫,下文及注“与弑”皆同。

[疏]注“推其”至“弑者”。

释曰:桓是亲弑之主,而传论与弑之事,故知传意本“明统例”尔,故云“与弑尚然,况亲弑者”。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垂,卫地也。传例曰:“往月,危往也。桓大恶之人,故会皆月以危之。

[疏]注“垂卫”至“危之”。

释曰:传例者,定八年传文也。此“三月,公会郑伯于垂”,二年“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是“会皆月以危之”。

会者,外为主焉尔。郑伯所以欲为此会者,为易田故。

为易,于伪反。

[疏]“会者”至“焉尔”。

释曰:重发传者,嫌《易》田与直会异故也。

郑伯以璧假许田。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实假,则不应言以璧。非假而曰假,讳易地也。礼: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诸侯受地於天子,不得自专。无田则无许可知矣。不言许,不与许也。但言以璧假许,而不继田,则许属郑也。今言许田,明以许之田与郑,不与许邑也。诸侯有功,则赐田以禄之。若可以借人,此盖不欲以实言。

借,子夜反。许田者,鲁朝宿之邑也。邴者,郑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用见鲁之不朝於周,而郑之不祭泰山也。朝天子所宿之邑谓之朝宿,泰山非郑竟内,从天王巡守,受命而祭也。擅相换易,则知朝祭并废。

鲁朝,直遥反,下皆同。邴,彼病反,又音丙。见,贤遍反。竟音境。从,在用反。守音狩。擅,市战反。换,一本亦作逭,胡唤反。

[疏]“许田”至“山也”。

释曰:经文无邴而传言之者,经讳易天子之地,故以璧假为文。若以地易地,不得云假,故经无邴文。传本鲁郑易田之由,五得不言邴也。先儒解《左氏》者,皆以为郑受天子祊田,为汤沐之邑。后世因立桓公、武公之庙,故谓之泰山之祀。案此传及注意,则以为祭泰山之邑,谓从王巡狩,受命而祭泰山也。《羊》以为“田多邑少称田,邑多田少称邑”。《左氏》无传,或当史异辞。《穀梁》以为言田者,则不德其邑,是三传之说各异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越,卫地也。及者,内为志焉尔。越,盟地之名也。

秋。大水。《礼·月令》曰:“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大水例时。

[疏]注“大水例时”。

释曰:庄七年与此皆云“秋,大水”,不书月,是例时也。

高下有水灾曰大水。

冬,十月。无事焉,何以书?不遗时也。《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编,录。

编,必连反,《字林》、《声类》、《韵集》皆布于反,《史记音义》甫连反。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宋督,宋之卑者,卑者以国氏。

督,丁毒反。与如字,又音馀。

[疏]注“宋督”至“国氏”。

释曰:知是卑者,“祝吁弑其君”取国,传以“失如”言之,“履緰来逆”,传称“进之也”。此督与宋万既不取国,又无可进,明卑者可知也。

桓无王,其曰王,何也?正与夷之卒也。诸侯之卒,天子所隐痛。奸逆之人,王法所宜诛,故书王以正之。及其大夫孔父。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书尊及卑,《春秋》之义也。邵曰:“会盟言及,别内外也。尊卑言及,上下序也。”

别,彼列反。

[疏]注“邵曰”至“序也”。

释曰:“及”有二义,故范引邵云:“会盟言及,别内外也。尊卑言及,上下序也。”“别内外”者,谓鲁与他人会盟,皆先鲁以及他,若隐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眛”、“及宋人盟于宿”是也。“上下序”者,此孔父、荀息、仇牧皆先言君,后言臣是也。

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弑君,而恐不立,於是乎先杀孔父。孔父闲也。闲谓扞御。

杀并如字。扞,下旦反。何以知其先杀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称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以是知君之累之也。累谓从也。

[疏]“知君之累之也”。

释曰:糜信云:“累者,从也。谓孔父先死,殇公从后被弑。”范注虽不明,理亦当然也。

孔,氏;父,字谥也”。孔父有死难之勋,故其君以字为谥。

难,乃旦反。

[疏]“孔,氏;父字;谥也”。

释曰:孔父新死未葬,而得有谥者,旧解谓三月既葬之后,嗣君谥之,但赴者以正月者乱,故书弑在前,使者以葬后始来,故得称谥。或当孔父以字为谥,得据后言之,故云“字谥”也,

注“孔父”至“为谥”。

释曰:谥者大夫之常事,而云“死难之勋”者,字者褒德,非可虚加,若使孔父无死难之勋,唯有凡平之谥,焉得以字为之文?传特言“字谥”也。明知有义,故注者原之。

或曰,其不称名,盖为祖讳也。孔子故宋也。孔子旧是宋人,孔父之玄孙。

为,于伪反。

[疏]注“孔子”至“玄孙”。

释曰:案《世本》: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其子奔鲁,为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仲尼,是孔父嘉为孔子六世祖。范云“玄孙”者,以玄者亲之极至,来孙、昆孙之等亦得通称之,亦如《左传》蒯聩祷文王称曾孙之类是也。

滕子来朝。隐十一年称侯,今称子,盖时王所黜。

[疏]注“隐十”至“所黜”。

释曰:周公之制,爵有五等,所以拟其黜陟。今传无贬爵之文,明降爵非《春秋》之义。又且此时周德虽衰,尚为天下宗主,滕今降爵,明是时王所黜也。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稷,宋地也。以者,内为志焉尔。公为志乎成是乱也。欲会者,外也。欲受赂者,公也。

[疏]“以者”至“焉尔”。

释曰:十四年传云:“以者,不以者也。僖二十一年传云:“以,重辞也。此传云“以者,内为志焉尔”,则“以”有三种之义。范於僖二十一年注云“以有二义矣”者,以“内为志焉”与“不以”者,正是一事耳。“以成宋乱”者,公也,非诸侯故也,是以云“内为志焉尔”,其实以者仍是不以之例,故注彼为二事焉。

注“欲会”至“公也”。

释曰:以经言“会”,故知“欲会者,外也”。“以者,内为志”,故知“欲受赂者,公也”。

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辞而加之焉。於内之恶,而君子无遗焉尔。取不成事之辞,谓以成宋乱也。桓奸逆之人,故极言其恶,无所遗漏也。江熙曰:“《春秋》亲尊皆谓,盖患恶之不可掩,岂当取不成事之辞,以加君父之恶乎?案宣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传曰:‘平者,成也。’然则成亦平也。公与齐、陈、郑欲平宋乱,而取其赂鼎,不能平乱,故书‘成宋乱’。取郜大鼎纳于大庙,微旨见矣。寻理推经,传似失之。”徐邈曰:“宋虽已乱,治之则治。治乱成不,系此一会。若诸侯讨之,则有拨乱之功;不讨,则受成乱之责。辞岂虚加也哉!《春秋》虽受亲尊者讳,然亦不没其实,故纳鼎于庙,跻僖逆祀,及王室之乱,昭公之孙,皆指事而书。哀七年传所谓有一国之道者,有天下之道者也。君失社稷,犹书而不隐,况今四国群会,非一人之过,以义致讥,轻於自已兆乱。以此方彼,无所多怪。”

郯音谈。大庙音泰,下文及注同。见,贤遍反。跻,子兮反。

[疏]注“取不”至“多怪”。释曰:江熙云“微旨见矣”者,传意成宋辞者,谓成就宋乱。江熙以为加君父之恶大初,故以成为平,直书取郜大鼎,纳於大庙,足以示讥,是微旨见矣。言此传成乱之辞为微旨。徐邈引传所谓有一国之道云云者,言谓侯专一国,犹似天子专天下,其有失社稷,犹得书之,故此亦得云“成宋乱”也。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传例曰:“纳者,内不为也。日之,明恶甚也。”太庙,周公庙。

郜,古报反。

[疏]注“传例”至“公庙”。

释曰:宣十一年传文也。然此传亦有“弗受”之文,而引传例者,凡传言“内弗受”者,指说诸侯相入之例。今此言“不受”者,谓周公也。恐其不合,故引例以明之。

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其道以周公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为也。曰宋,取之宋也,此鼎本郜国所作,宋后得之。以是为讨之鼎也。讨宋乱而更受其赂鼎。

为讨之鼎,如字,麋氏云:“讨或作纠”。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故曰郜大鼎也。主人,谓作鼎之主人也,故系之郜。物从中国,谓是大鼎。

[疏]“名从”至“大鼎也”。释曰:“名从主人”者,谓本是郜作,系之於郜。“物从中国”者,谓鼎在宋,从宋号也。言“物从中国”者,广例耳,通夷狄亦然。其意谓鼎名从作者之主人,不问华戎,皆得系之,若《左传》称“甲父之鼎”是也。“物从中国”者,谓中国号之大鼎,纵夷狄亦从中国之号,不得改之。若传称吴谓义稻为伊缓,夷狄谓大原为大卤,以地形物类,须从中国之号,故不得谓之伊缓、大卤也。何休云:“周家以世孝,天瑞之鼎。诸侯有世孝者,天子亦作鼎以赐之。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故郜国有之。

秋,七月,纪侯来朝。隐二年称子,今称侯,盖时王所进。

纪侯,《左氏》作杞侯。朝时,此其月,何也?据隐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称时。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於是为齐侯、陈侯、郑伯讨数日以赂。桓既罪深责大,乃复为三国讨数至日以责宋赂。

为齐,于伪反,下同。数,色主反,注同。复,扶又反。已即是事而朝之,恶之,故谨而月之也。已,纪也。桓与诸侯校数功劳,以取宋赂,不知非之为非,贪愚之甚。纪不择其不肖而就朝之。

恶,乌路反。

[疏]“谨而月之也”。

释曰:桓虽不君,臣不得不臣,所以极言君父之恶,以示来世者,桓既罪深责大,若为隐讳,便是长无道之君,使纵以为暴,故《春秋》极其辞以劝善惩恶也。

注“已纪也”。

释曰:桓十三年注云:“纪当为已”,与此异者。观经而说,故两注不同。

蔡侯、郑伯会于邓。邓,某地。

某地,不知其国,故云某,后放此。

九月,入杞。我入之也。不称主名,内之卑者。

[疏]“我入之也”。

释曰:何嫌非我而发传者?以隐八年云“我入邴”,此直云“入杞”,恐非我,故发之。

公及戎盟于唐。

冬,公至自唐。告庙曰至。传例曰:“致君者,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义也。离不言会,故以地致。

[疏]注“告庙”至“地致”。

释曰:“传例”者,襄二十九年传文也。“离不言会”者,即《左传》所云“特相会往来称地”,亦此类也。

桓无会,而其致,何也?远之也。桓会甚众,而曰无会,善无致会也。弑逆之罪,非可以致宗庙,而今致者,危其远会戎狄,喜其得反。

[疏]注“桓会甚众”。

释曰:谓元年会于垂,二年会于稷是也。

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嬴,齐地。

嬴音盈。

同类推荐
  • 方简肃文集

    方简肃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流类手鉴

    流类手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双砚斋词话

    双砚斋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种芋法

    种芋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atriona

    Catrion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圣玥学院生活录

    圣玥学院生活录

    这本书是结合;了校园言情和学院友谊的故事,可能会有点虐,不过也希望大家会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和我自己平时的事有点相似,所以比较真实哦,总之希望大家喜欢,谢谢,还望多多支持!
  • 魔后多情

    魔后多情

    她,诞生于魔界禁地,血雾迷池中。绝美的容颜犹如绚丽绽放的血红,姣好的身段何其妖娆,却被魔界视为不详之物。前世的纠葛,今世的种种,未知的世界,缘起缘灭。千万年的镇压后,她再一次尝尽了悲欢离合的滋味,一切待她恢复所有的红尘往事,繁华美丽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
  • 异世魔妃江湖

    异世魔妃江湖

    佛说:五百次回眸只为和你擦身而过。我轮回千年只为和你长相厮守前生今世,我曾折断双翼,只为与我相伴,千百次轮回中,只为寻你,今世,我跨越时空只为履行前世之约怎么那么倒霉,全国歌手大赛上就是走个台一段舞蹈过后竟然在升降台上当众摔下!天啊,我的努力我的锦绣前程就这么没有了,我不想死啊。猛睁眼怎么回事来到了仙灵异世界,什么竟然魂穿成为药人?魔君大人的药人?竟然是泡在大缸10年悲催的药人?一无是处好在还有美貌,即便不懂灵力武功仙术我还有现代才艺,即便我的性命如蝼蚁般低贱但我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活下去,我的命我自己做主。看美女如何在这个异世空间玩转仙魔暴君,当我是蝼蚁么?等着你们欺负么?强大的女主来袭!
  • 我的霸道校花

    我的霸道校花

    在特种兵的最后一次测试中意外获得沉睡在主角体内的魔王龙力量,然而体内还有他不知道的力量吗?没错,主角的体内还有三种力量。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 军神旧事

    军神旧事

    当历史走到了岔路口,一个人的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除了天主,没人能够知道,包括那个魔法历1832年出生的、注定改变大陆命运的孩子……
  • 青琅玕

    青琅玕

    穿越之后她女扮男装,终于以其沉着、冷静、精湛的医术、绝顶的智慧在军中立下了赫赫的战功,被封为琳琅大将军。他,凤逸尘,从十岁起,就开始戴着纯银面具的兰陵王,孔雀王朝最美的人,居然爱上了一个面目丑陋的“男人”,他,凤逸轩,孔雀王朝的皇帝,最初要纳她为妃只不过是为了抢走弟弟最心爱的人,到最后却也终究是被她所感动,终于放下仇恨,只为她展颜一笑。他,龙腾风,赤龙国的太子,雄才大略,最早知道了她的秘密,最后却也难逃一个“情”字,一个个位高权重、高傲英俊的男人们都纷纷成为她的裙下之臣,到最后,究竟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
  • 爱你,咫尺天涯

    爱你,咫尺天涯

    最爱,流年里。逝去的时光抹不去爱意,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无时不刻在时光里呈示,心头鸣放、张扬。遥望远方,只有深深的怀恋那份不变的爱,爱无时不在荡漾,如三月的风,爱的温暖,如七月的太阳爱的赤热,如十月的天空,爱的神情气爽,如十二月的冬日,爱的刚柔相济,岁岁有爱,年年如此,一生一世环绕你与流年同在。
  • 狂妃来袭:王爷往那逃

    狂妃来袭:王爷往那逃

    炼器炼丹什么都会,绝对全能型人才!神兽很少?诺,我身后有一群!亲爹很极品?木有关系,只是秋后的蚂蚱。可素为嘛就逃不过,这货!某女扶额,天~谁能告诉她,那个正在卖萌的,是传说中的杀人如麻的王爷?!
  • 旧婚复燃,前妻太难追

    旧婚复燃,前妻太难追

    卫凉夕觉得他和顾北初是天生一对,在顾北初看来,他和卫凉夕也是天生一对,不过是天生一对冤家。在嫁给顾北初这件事情上卫凉夕极其认真的制定了三点计划,一是坚持,二是不要脸,三是坚持不要脸,只要做到这三点那顾北初压根没有拒绝的理由。卫凉夕被不少人问怎么为了追顾北初连面子都不要,卫凉夕沉思后得出了答案,面子是什么,这世上最好的当然是顾北初,尽管有时他的确有些不是东西。结婚前:“顾北初,娶我吧!”“这次又是什么理由?”“你这么烦我难道不该把我娶回去好好虐一番吗?”“该吃药了吧?”“……”离婚后:“卫凉夕,复婚吧!”“这次又是什么理由?”“你这么恨我难道不想把我弄回去好好虐一番吗?”“药吃多了吧?”“……”
  • 青春的光痕

    青春的光痕

    坏男孩,好女孩,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却走到一起。她感动了他,他也爱上了她。这是令人窒息的绽放,是绝望的调亡,是红莲炼狱之火,是忘水迷烟之泪。这是孤独的爱,未开先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