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06200000056

第56章 我的出版生涯(2)

第一次去国际笔会所作的演讲,讲稿立刻被该会秘书长赫尔门·奥德(Hermon Ould)索去,编入他主编的《笔会丛书》了。那其实只不过是本小册子,书名《苦难时代的蚀刻》(Etching of A Tormented Age)。全书共分七章:(一)告别了老古玩店;(二)作为社会改革者的小说家;(三)诗歌在十字路口,(四)戏剧:宣传喇叭;(五)散文随笔;(六)精雕细镂与大刀阔斧;(七)翻译:广泛的流行。

书由老资格的阿兰与恩温出版公司出版,那是第一次较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五四”及三十年代中国文学。那原是我从香港动身前所准备的一份讲学稿,没在东方学院用上,却为笔会讲了,并成为我在英国出版的第一本书。当时,我确曾有意把它发展成为一部更完备而有系统的中国新文学史,后来去剑桥读书,接着又去采访二战,所以就搁置下来了。有位名叫“君干”的先生曾节译过其中一部分,刊载在一九四〇年杨刚主编的《大公报·文艺》上。一九四六年,瑞士还出了该书的德文译本。

我的第二本书是一九四二年出版,一九四四年再版的。书名《中国并非华夏》(China But Not Cathay),是由向导出版社出版的。书仅一百四十页,却附了近百幅精美照片,其中除了滇缅公路那几幅是我自拍的外,其余都是出版者找的。有些——如关于早期的工业合作社的,还很珍贵。

此书共分十五章,除了《滇缅公路》和《刘粹刚之死》是我根据旧稿自译的以外,其余大都是我在英国各地所作有关抗战中的中国的讲稿,第一章是“当古老国家的危险”,我向西方人提出,不要把中国当作古玩店,要他们正视从几千年沉睡中觉醒过来的中国。

一九四四年是我在英国出书的丰收年。阿兰与恩温公司这一年又出版了我的短篇小说集《吐丝者》(Spinners of Silk),都是我在剑桥那两年研读之余自译的,内收有《蚕》、《矮檐》、《篱下》、《栗子》、《俘虏》、《雨夕》、《在破车上》、《邮票》、《花子与老黄》、《印子车的命运》。此书曾印了几版,一九四五年,瑞士出了德文译本。书后还附了《旁观者》、《论坛》、《收听者》等刊物对此书的评论。一九八四年,外文局在伦敦原出版社的同意下,曾把它编入《熊猫丛书》在北京再版了。

一九四四年,向导出版社又印了我编的一部文选《手弦琴》(A Harp With A Thousand Strings),全书分六部分:(一)历代英国文人笔下的中国,内分诗歌、散文随笔、传记和书简;(二)六个世纪以来欧洲旅游者笔下的中国。(三)人物画廊,分男女两部分:女的从《孔雀东南飞》到宋氏姊妹,男的从孙中山到张天翼;(四)中西文化交流,内分地理、文学、科学及政治;(五)有关中国文史哲、绘画、音乐、园艺的论述;(六)民间文学:内分格言、谚语、儿歌、幽默及讽刺等。后边附有几首英译的中国民歌,如《孟姜女哭长城》、《探亲家》、《梅花三弄》等,并附有五线谱。

这些内容大都出自我抵英后在旧书摊上搜集的一些书中,编写十分顺手。但为了取得原著译者的同意,我足足写了上百封信。大多数回信都表示:“同意,请按照时价付酬。”可是有一位当时在英国赫赫有名的诗人(出身贵族,二十世纪初到过北京)回信说:“时价每千字三镑,但我要五镑。”我把这封令我吃惊的信拿给一位英国朋友看。他竟毫不感到奇怪地说:“这是表示他的身价。”

这本书很对英国读者大众的胃口,虽然部头大(五百多页),却颇畅销。

旅英七年,我最后一本书题为《龙须与蓝图》,这是我在伦敦中国学会的一次演讲。在英国作演讲,组织者常请与讲者熟悉的名流任主席。曾经主持过我的讲演的有《世界史纲》的作者H.G.威尔斯和评论家戴思芒·麦克锡。作《龙须与蓝图》演讲那回,他们请的是小说家E.M.福斯特。我讲完后,他还做了一段十分俏皮的结束语,提到了曾经在本世纪初到过中国的他的好友娄斯·狄金斯。正是受后者的影响,他早年就仰慕东方。他颇为遗憾地说,可惜他走到埃及和印度就再没东进了。他的最闻名于世的小说是《印度之旅》。

在上述同一书中,还有我的另一篇讲稿,题为《关于机器的反思——兼论英国小说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那实际上是出自我当时正为剑桥皇家学院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后来为了当战地记者,学位半途而废了。文中我谈了弗吉尼亚·伍尔芙及劳伦斯等人小说的读后感。此外,还有两篇文章:《易卜生在中国》及《文学与大众》。

一九八四年,香港三联书店又印了我一本英文书:《<;珍珠米>;及其他》(Semolina and Others),除了《龙须与蓝图》(此文有傅光明的节译,刊在一九九一年三月号的《香港文学》上,并作为附录收入《萧乾文学回忆录》)之外,书中还收了我自译的小说《珍珠米》、《皈依》、《雁荡行》等,以及三十年代初在辅仁读书时所译的《王昭君》(郭沫若)、《湖上的悲剧》(田汉)及《艺术家》(熊佛西)这三个早期的剧本。

八十年代我精力差了,回忆录《未带地图的旅人》(Traveller Without A Map)只好请美国青年汉学家金介甫译成英文,先由英国赫金森公司出版,后来美国斯坦佛大学出了美国版。此书还有日本汉学家丸山升、江上幸子及平石淑子的日译本(两卷),由花传社出版。另外,原书还先后出了香港及台湾版。

同国内出版社比较,国外的出版社合同订得细,执行得也严格;然而光是一买一卖,谈不上什么人情味。中国出版社订合同之前,社长或总编辑往往会登门拜访,有时还会带上几本该社出的书,希望建立关系。西方出版社来打交道的,一般就是那本书的责编。合同上一般比中国出版社多一条:保证售完及时再版。(这一点台湾出版社做得也很好。有位朋友送过我一本书,打开一看,竟是第二十一版。他们每版印的册数不多,但再版次数本身往往就带广告意味,容易吊人胃口)

另外,外国出版社还有个特点:每出书必由出版社分寄给报刊书评家。同时,他们十分认真抓出书目录,定期印成小册子,有的按名单发给个人或团体,大批的则交由发行部门放在书店台子上任读者自取。换言之,出版社的责任不仅是把书印好,还要协助推销。我们这里,即便很大的出版公司,也未必拿得出一部本版书目来。

巴金在三十年代主编的《文学丛刊》,每辑有十六册。他在每册的版权页上都附以全辑的书名及作者。这样,就便于有心的读者把丛刊买齐。另外“文生”还利用封底内页刊登同类书的广告,以书推广书,这是极好的办法。不少书的广告还是总编巴金亲自执笔的。不知《巴金全集》的编者及研究者可有兴趣搜集一下?

我总觉得我们出版界存在一个出版与发行的接轨问题。以前,或者国境以外,书一脱销,卖书者(书店)就立即通知出版者。这种联系应是经常的。当然现在遇上特别畅销的书,如《廊桥遗梦》,也有这种联系。但我认为书一旦脱销,就应考虑再版。这样就不会有今天的情况:某书出了如不马上去买,以后就休想再买到了。

一九四九年后,除了柏各庄农场那三年及“文革”,我基本上又回到柜台里面。先是在外文出版社,一九五三年转到作协,四年后,就当了“右派”。一九六一年结束了农场的劳动,进了人民文学出版社。那阵子,我忽而副主编,忽而是戴罪立功的“工作人员”。七十年代末,又当起顾问。反正没离开过出版口。

我是一九四八年在香港参加由乔冠华和龚澎主持的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九四九年跟随地下党来到北平,参加外文出版社的前身:国际新闻局。开头在南河沿一座小四合院里工作,统共才七个半人,因为领导乔冠华的主要岗位在外交部。如今的外文出版社已是多层大楼、干部员工超过五千人的大单位了。

这是一家与众不同的出版社。首先,它用的是外文,因为读者对象是洋人;更重要的是它不但不需盈利,甚至也无须自负盈亏,因为它搞的纯粹是对外宣传。当时,我们编了开国初期唯一的外文刊物《人民中国》(People's China)(最初只有英文版,后来扩大了),运到印度时售价还不够邮费。这个单位的主要业务是出版《人民中国》。另外还有以书的形式介绍新中国事物的编撰处,下设英、法、日、德、印尼等语种的小组。

那是向苏联一边倒的年月,整个国家的体制都以老大哥为榜样,我们那时自然也在向苏联模式看齐——而且像不少单位一样,也聘有苏联顾问。有些热爱苏联的干部甚至起了苏联名字。所以楼梯上常有人喊“尤里”或“萨沙”。那时颇有几位教授丢下学了一辈子的英语,改学俄语。上突击俄语班时,甚至不见客,不接电话。

新中国成立后,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亚非拉,确实很想了解我们的一切。例如,我于一九五〇年去湖南参加土改后所写的长篇报道《土地回老家》(How the Tillers Win Back Their Land)出版后,竟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那是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又是共产主义在国际上威望最高的五十年代。

八十年代,我频频出访西方及东南亚国家。每逛书店,必先看看他们有些什么中国书。我常常很失望:那些书店里,中国的书籍几乎清一色是港台出的。我们这里出的很少见到,外文局出的更是一本也没有。一问(无论在伦敦还是旧金山),都说只能去专卖“共产党国家出的书”的左派书店买。那往往是一间门面的小书店。在伦敦,就是柯累兹书屋。我问过一位汉学家,我们的外文出版社不也出了不少现、当代文学名著,如《青春之歌》的英译本,为什么不能陈列在一般书店里?他的回答使我大吃一惊:“只因为书脊上印着北京外文出版社的名字。”在他们心目中,那就是“宣传”,而坚持个人独立思考的西方读者对“宣传”一向没有好感。后来改用“新世纪出版社”,那套书也改名《熊猫丛书》,情形才有所改变。

同类推荐
  • 家乡雨

    家乡雨

    家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家庭的住所。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的无情感的直译。家比住所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厚的情韵。在异国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在他乡的山庄村落里,那是住所,不是家。家是祖血的泉源,家是跳动不息的人脉。家中的故土下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尸骨,家中的土地上生活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父老。有生命完成的悲伤,有哇哇坠地的喜悦。这是生命的代谢,也是血脉的延续。
  • 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晴日的雨

    晴日的雨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包括:亲情乡情、情驻校园、情寄江月、诗情偶寄。
  •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是一本有关青春的碎碎念,其文字精练有较强的穿透力,简单而有力度,却也不失清凉温暖。它让我们对生活保持恰如其分的敏锐恰如其分的锋利。就算现实世界残酷地掠夺心底细腻薄弱的天真,却依旧可以做一个柔软而温润的自己。
  • 青春似酒

    青春似酒

    青春美好而阴晴不定,我们都曾经历,用文字,把它定格下来,我们就成了追逐阳光、露出灿烂笑脸的向日葵。这本书是余红人生经历和生活美景最真实的记录,像一扇扇门窗,每一篇都带你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和你分享青春的秘密,带你游历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一起感悟生命不可多得的智慧和哲理。余红用书写留驻了青春,将生命变成一条潺潺流淌、浅吟低唱的小溪,让我们在阅读中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答王郎中

    答王郎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少年我等你

    tfboys之少年我等你

    她是冷血无情的第一杀手,可是遇见他之后,认定了他是一生的缘分。故事会怎么开始,我们拭目以待
  • 重生之包子女的平淡生活

    重生之包子女的平淡生活

    包子女重生以后,呃……她还是一个包子女然后她很努力的念书,以为这样就可以偏离原来的轨迹……老话不是说知识改变命运吗?但事实证明她还是不可避免的与前世的未婚夫纠纠缠缠可为什么,前世的那个冰雪系的未婚夫这一世竟然成为了忠犬男?
  • 谁许谁地老天荒:遗爱记

    谁许谁地老天荒:遗爱记

    如果人的记忆和鱼一样只有七秒,坚强如时颜,不会因为曾亲手毁掉一段感情而痛得肝肠寸断;冷情如池城,不会每每带着恨意在午夜梦回思念一个早已离他而去的女人。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此去经年,一夜痴缠后的心,又该何去何从?我不知道是否还在恨你,如果不恨,为什么会惧怕你步步为营的接近?我不知道是否还在爱你,如果不爱,为什么美好的记忆不曾随时光逝去?
  • 难以想象的天文奇观

    难以想象的天文奇观

    这本书将告诉青少年朋友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上有多少颗星?太阳有多热?地球离太阳有多远?月亮为什么会发生圆缺的变化?水星是怎样的一颗星球?火星上有没有生命?以及什么是彗星、流星和陨石等天文知识。本书的目的就是通俗、简练地将天文知识系统、全面地介绍给广大青少年朋友,希望青少年朋友读后能有所收益,并继续关注天文学。
  • 用心打造的习惯

    用心打造的习惯

    谁不愿与一个具有高雅气质、风度翩翩的青年成为挚友呢?所以这样优秀的青年必定会前途光明。而一个脾气古怪、态度粗鲁的青年则会遭人厌恶,因为人们都向往快乐和光明,谁会喜欢冷酷和黑暗呢?一个人如果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却有一身怪习气,那么他在事业上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 吻火:偷吻绝色美男

    吻火:偷吻绝色美男

    一次沙漠探险,一次酒后放纵,让叶紫儿不小心吻上一个绝美的男子,从此命运之轮开始转动,她闯入了世界最黑色的禁区。一枚戒指,引发无数人与魔的争斗;一场孽债,引发爱与恨,对与错的情缘;一个预言,引发世间因与果的宿命;一个魔咒,引发正与邪的终极大战。前世今生,正与邪的对立,造就了恩恩怨怨,生生死死。俗世凡尘,一吻定了江山。
  • 神秘老公惹不得

    神秘老公惹不得

    结婚三年,丈夫从未碰她,反而是将她送上了陌生男人的床。她一纸离婚协议书,结束这段了名存实亡的婚姻,成功晋升为人人唾弃的弃妇。可是谁知道她竟然睡了一个不得了的人物,于是求婚,再婚,一气呵成。一夜间,她从弃妇摇身成了人人羡慕的豪门太太。于是被捧着,宠着,疼着,闪瞎一干狗眼。但老公不消停,她忍无可忍:“司北辰,我要退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PROPOSED ROADS TO FREEDOM

    PROPOSED ROADS TO FREEDO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职业骑士

    全职业骑士

    两千年前,两块大陆的所有种族曾在光辉的原大陆共同生活。我等是诺伊女神的子民。继承女神的遗志,为了保护苍生而与地狱亡灵大军交战,坚守冥界之门。杀向原大陆,传播女神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