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家村,是曹净身出生成长的地方,属于比较落后的农村,年轻人选择了背井离乡外出打拼,剩下些中老年人,靠着种地和编制等手艺过日子,曹净身的母亲,就是种青菜的,自家的地就在屋子后面,那里是一条还算宽阔的马路,庄里人种的庄稼都在那里。
打开拴着院门的小锁,曹净身走进空旷的前院,母亲还没回家,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回来了啊。曹净身微微有些疑惑,不过并不着急,怀中抱着鱼,陈家辉推开屋门走进厨房,狭窄又简陋的厨房里,厨具却收拾的很整齐整洁。
曹净身拿出一个圆圆的菜板,上面已经留下了太多的刀痕和印记,看起来有八九年之久,只是,曹家没必要更换新物。
找了一个略微有些变形的铁盆,曹净身,这个五岁年纪的孩子,站在一个凳子上,居高临下的面对着厨房的菜板,偶如一个厨艺大师,曹净身动作熟练又稳重的去除了鱼的头和内脏,小手握着笨重的菜刀却轻巧的游离在鱼身之中,锋利的刀刃轻而易举的将鱼肉片成了一样厚度的薄片。
曹净身将这些白净的鱼肉放在铁盆之中从瓮中舀了一勺凉水,清洗干净后,曹净身将鱼肉搁置在一新碗之中,放入盐和胡椒粉蛋清、淀粉抓匀,曹净身又低头切香料。
一道道紧密的制作关卡,一步步沉着又精准的工作,很难想像,站在凳子上下厨的曹净身会有这般迷人又不符的魅力。
水煮鱼肉片做好了,曹净身端着印着大红公鸡的瓷碗跳下凳子离开厨房,与此同时,家里院门推开,一位年纪步入中年却面色红润颇有些精神的妇人走了进来。
“娘!”曹净身一成不变冷静的脸上终于露出憨厚的微笑,得意的仰着头,曹净身迈着小碎步端着这盘色泽香艳的晚餐来到了妇人面前,“看我做的水煮鱼肉片!”
水煮鱼肉片是南方的川菜,作为曹净身的母亲曹云,她一生未离开过这燕京的木家村,孩子又从哪里学来的川菜呢?曹云似乎已经从自家孩子身上见识过太多的传奇和惊喜了,扬着眉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曹云弯下腰亲昵的摸了摸孩子的脑袋,“好孩子,妈妈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帮妈妈做家务,你尽管出去玩就是了。”“没关系,再说,我做的菜比娘的饭菜好吃啊!”“找打!”
曹云笑着将一辆电动三轮车推进院子里,娘俩锁好门,开启今天的休息时间。曹净身跟木家村,不,甚至全世界同年纪的孩子都不一样,他更加出色,更加明白事理,也更加孝顺。
村子里逢老人教训小孩,免不了‘你看看隔壁家净身’‘以后出去只需跟着曹家孩子’之类的话,这也是曹云身为母亲的自豪,所以,不像那些每天唠叨孩子要早些回家要爱惜衣服的家长,曹云从来不会头疼这些问题,曹净身甚至比任何家长都要做得好。
面对这种有自律心孝顺又优秀的孩子,曹云从不舍得让他多干家务,每天的说辞与邻居相反,不是要给曹净身零花钱,便是要他去城里转转买些玩具之类的,只是,曹净身都推辞了。
折叠式的小圆桌上,母女俩个人相对而坐,曹净身夹了一块鱼肉放进母亲碗中,消瘦的脸上是温和的笑容,“娘,今天的工作怎么样?”“挺好的,又有一家肯德基愿意用咱们家的青菜了。”曹云脸上是宠爱的微笑,递给孩子一个馒头,顺便轻轻掐了孩子脸蛋一下。
曹云是一个没读过书的妇人,一生都几乎未离开过木家村,直到曹净身陪伴在她身边起,她的生活有了变化。
曹净身劝她不要跟村里人一样跟风的只种大米;曹净身劝她不要自卑多进城里找找机会;曹净身劝她跟城里那些餐厅经理谈商的时候不要弯下腰;曹净身还劝她,有时间就休息,不需要每天累的腿疼腰疼。
“今年夏天,妈送你去上学吧?”曹云并不是命令,而是商量着瞧着孩子,“有个文凭,才有机会进大城市,而不是一辈子都留在农村。”“不用。”吃着味美多汁的鱼肉,曹净身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小学甚至高中,对我来说都没有意义,娘,你攒些钱,为你自己着想吧。”
“妈现在很好,什么都不缺。”曹云幸福的微笑着,略有些姿色的脸上是岁月刻下的皱纹。最大的荣幸,就是她有曹净身这么一个孩子。听取了儿子的建议后,曹云的生意开始转向为城里各餐厅特供青菜和大米,家里的生活才能宽裕起来,每个月将近三千多的收入,这在村里已经是很高的了,只是,曹云和曹净身都懂些世故,瞒着不说,低调的做着隐形土豪。
“明天跟妈去城里转转,陪妈买衣服。”曹云温柔的眼光注视着曹净身,这个五岁的孩子从来不会开口贪图些什么,有什么饭菜就吃什么,有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这样的孩子,更令曹云舍不得。
曹净身捧着米饭,狐疑的抬头看了曹云一眼,“是给你买衣服还是给我买?”这已经是第几次说要给孩子买衣服了呢?几次前,可都是被这小子拒绝了。
就知道瞒不过去的曹云娇嗔一笑,看着懂事又节俭的儿子,道,“有你的份,也有我的份。”
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共同爱护着这个家庭,不知不觉间,曹净身已经十三岁了。几年之间,他的个子蹿得很快,一米七几的个头,只是身材消瘦,看起来弱不经风,仿佛一阵风能把他吹倒一般。
又是一个炎炎夏日,****着黝黑脊梁的曹净身正弯腰为发芽了的青菜浇水,十三岁的他,配上高高的个子,显得更加成熟了。在艳阳直射下,曹净身有棱有角的侧脸,是一种同年纪孩子无法拥有的忍耐。
其他孩子正睡着午觉甚至吃着冰棒的时候,曹净身在太阳下站了二十分钟,将曹家蔬菜地上的泥土都灌溉了一番。
“呼!”抬起身子,曹净身脖子上搭着的毛巾早已经湿透了,挺着发热的身子,曹净身一边擦着汗水,一边抱着略大的水壶跑向了北方。进了村子中央,路过几家农户,和那些亲切的大爷和婆婆热情打过招呼后,曹净身来到了一处小卖部面前。
这是一栋略小的平房,七十平米,房子的主人杨婆婆已经过世了,当时,年仅十一岁的曹净身向母亲提议买下这处房子。曹云虽然有些心疼为孩子攒来的血汗钱,不过仍然是一句话也不问,向村长提出了这个要求。
随后,十一岁的曹净身拉着母亲骑着电三轮去了一趟市中心,不到一周时间,这小小的屋子,便被弄成了一处简陋却整洁的小卖部。
平日里,木家村的人购物需要越过一条大马路再走四五分钟的路程到另一庄里,来回就需要十几分钟时间,直到曹净身在自家村子里弄起这个小卖部起,为了方便,或者为了人情,木家村的人都开始在这里买东西了。
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卖部,但日用品、小零食之类的五脏俱全,村里人都羡慕和赞扬曹云的果断和赚钱眼光,谁又知道这一切,都是曹云不成年的儿子的功劳呢。
从购买这个屋子起,再到货物的选购甚至价格的谈拢,都是自己的儿子出面,坐在小卖部里吹着风扇,躺在椅子上的曹云看着货架上玲琅满目的商品,对自己那个优秀却又琢磨不透的儿子发出一声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