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1600000017

第17章 结语 始于自杀,终于“自我”

清末民初时候,一位苏格兰长老会的传教医师在中国东北行医,后来将自己的见闻感受写成一部回忆录《奉天三十年》,在这部书中作者大为感叹导致中国人自杀的原因与西方截然不同。他见过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因为地界纠纷打官司,富人用钱收买了官员,所以胜诉。但第二天穷人家的一个儿子就在富人家门口自杀了,富人处境非常狼狈,只好付给穷人家一笔可观的赔偿金。没想到这件事刚过,穷人的又一个儿子在富人家门口自杀,并在死前请来很多证人向他们说明自己自杀是因为富人恃强霸占了自己家的土地,这次穷人要求更重的赔偿,富人只能照办。付钱过后一个月,穷人的第三个儿子又照此行事,结果第三次付赔偿金让富人破了产,变得比他的对手还要穷。经过这件事,这家穷人获得了全村人的尊敬,家族威望陡增,再也没有人敢欺侮他们。作者Dugald Christie写道:“在中国,人们自杀不是因为厌倦生活,也不是因为想从耻辱或悲伤中解脱的怯懦想法,而是因为不可遏制的愤怒,或者他知道他的死会陷对手于不义。”这种想法出于一位西方人旅居中国的经验,却和一位研究者的结论不谋而合。在Margery Wolf 关于中国女性自杀的论文中,她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自杀行为和中国人的许多其他行为一样,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动、自身绝望的表示,更是一种指向他人的行为……西方人对自杀通常的设问方式是‘为什么’,但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关注‘谁?谁逼她自杀的?谁应该对此负责?’”所以对于女性,造成自杀的强烈动机可能是复仇,“死亡并不仅仅是苦难的结束,还带来权力,这是一种方法,使折磨她的人受到惩罚”。

让两位观察者惊讶的是,对于中国人,甚至连自杀都不是一种主体性行为,自杀者对死后效果的期待超过了求生本能,在这个意义上,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反而让弱者的生命焕发出特殊的光彩。历史中人们常问这样的问题:“自杀是否怯懦?”“用生命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更好吗?”但在这样的设问中,必须假定存在一种更高价值值得为之去“生”,否则,即和民间常说的“好死不如赖活”没什么两样了,而在许多语境中,生之价值未必是不可质疑的。“未知生,焉知死”,欲理解历史中的那些死者,必须探究他们的生活情境,这也是为什么当这本书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发现,离原初设计的问题已经渐行渐远,我无法以自杀为边界完成这篇历史论文,就研究的兴趣和取向而言,对人生态度的考察也取代了死亡主题。

绝大多数时候,在生与死之间进行理性考量,后者的理由永远不够充足,自杀只能是一种“短见”。而在真正严酷的政治环境中,自杀会被禁止,因为秩序被认为是必然正义的,自杀只可能是罪恶的,自杀昭示着拒绝被秩序同化和改造,因而更加卑劣和不可救药。于此相同的另一种思维定式是,在不公平的社会中一定会有自杀,因此只有建立起一个完美的人间天国,所有个体苦难才能不药而愈,人们才能从此以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用理性审视这些说法都会觉得不堪一击,但在现代革命的历史中,对未来的构想可以抚慰人们在现实中的感受,砥砺意志,引导行动,用某种超越性信念照亮平凡的现实,具有深厚的感召力。

想象中的革命总是与坚毅、勇敢、奉献、自我牺牲等优秀品质相关,革命叙事中的主体也被设定为相对纯洁、高尚,这是青年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在现代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中,革命一直是最重要的具有教化与净化功能的价值符号,其迷人之处莫过于暴力和苦难可能换来的美好前景,以及个体价值升华为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革命的符号功能长期以来仍无可替代,甚至敌对的国共双方借以动员的方式都如出一辙。

今天的青年常常迷失于中产价值打造的复杂生活景观,其中最优秀的也只能亦步亦趋地用整个青春时代来学习规范、世故和如何中规中矩地生活。只有在革命时代青年才有可能成为主体并释放能量,青年之死必然被纳入各派政治势力预谋的话语结构中赋予意义,是被黑暗现实压迫还是被危险理想所误导,答案总是随着政治力量的消长而争论不休。正因为自杀常常有所指向,知识人又经常以激烈行为和反常举动——包括自杀、自残、自我封闭、自我放逐等等——来表达对外界政治的不满,贪酒好色等放浪的生活方式在特定时代反而会获得一种道德优越性。我们难以真正理解那些发生在理性不规则时刻的言行,但在历史中却不能不面对非理性的存在及其蕴含的价值与能量。徐锡麟曾说“革命是人人做得到的”,这里的“革命”指的正是由非理性激情引发的献身精神。当意识形态话语机制尚未建立的时候,革命首先以全面打破社会伦理秩序的面相出现在常人的视野中,人们对革命者以“激烈派”称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事实。平常被压抑的非理性激情有可能通过正当途径得到释放,毫无价值的意气用事和慷慨激昂的英勇献身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而且很容易相互转换。革命者和社会运动家对群体非理性能量可能产生的破坏力十分清醒,但仍努力去发动这种力量来达成某一政治目的。自杀更有可能成就一种“名”,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利器,才女好名,文人好名,党人政客也可以好名;生命短暂无聊,捐生而名垂千古,多少人都表达过这样的豪情与梦想,能仅以“短见”视之么?

每当贴近考察某种意义的时候,我们总能发现虚妄或虚假的成分,“生”与“死”所关联的那些价值也是如此。家喻户晓的“五四烈士”可能是过劳吐血而死;青年学生的自杀或许是为肺病所苦,或许是无力偿债,或许是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少女的自杀或许是忧心婚事,又或许只是任性。五四时代知识界着力消解贞操、妇道等旧价值对女性的束缚,却发现无数人为之献身的“爱情”价值同样朦胧可疑,优美温柔的女性特质可以是爱的象征,更多时候却是可以物化的交易品。

“自我”的介入使自杀的形态更加复杂。吴樾在暗杀行动之前,梁济在投水自杀前,都有漫长的话语铺陈,解说申明自己死亡的价值,是他们生命最重要的意义所在。而朱谦之可能从来没有真的要自杀,却在同学中广泛传播自己要自杀的信息,事后将“遗书”刊于报纸,“自杀”很可能没有任何现实可能性,而是其自我形象设计和人生哲学的一部分,这种语出惊人的表达法也使他年少成名,较早获得了立足知识界的文化资本。胡适曾写诗赞美暗杀,他十分向往激烈的人格魅力,曾经尝试打破常轨,这并不妨碍他倡导淑世政治,像玻璃缸里的金鱼一样生活(唐德刚语)。丁玲笔下的都市少女会在百无聊赖中书写《自杀日记》,游戏于关于自杀的各种想象中,囊中羞涩时用它投稿换取生活费。

只有尽量复原自杀、自杀话语在历史中所关联的生活形态,才有可能理解现代中国价值观的激荡和转折,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考察并提供了解释:

第一,在人们对时代的称谓中渗透着在时代中的体验。梁启超提出的“过渡时代”经常被作为自杀和各种非常行为的背景,新旧价值交替造成的精神动荡使人们的选择具有多种可能,自杀也是其中一种,战乱或动乱年代带来的苦难感觉会改变人们的时间意识,对未来的信念和“黄金时代”的承诺在心理上是必须的,也是成功的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二,自杀可以有很强的表演性。社会运动中的自杀现象背后可能有各种现实原因,这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可以和自杀的表演功能并行不悖,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个人与社会、历史相关联的冲动,同时表演性也可以通过自杀话语从外部赋予。女性自杀的表演意味可能更强,《列女传》中守节女子的自杀在很大程度上是发生在自杀者与“观众”的互动下,或者设定一个缺席的观众群,使女性的守贞成为中国道德演示的一部分。新文化运动对爱情价值的宣扬消解了“观众”的重要,将“情死”解释为女性主体的内在追求。

第三,自杀话语与自杀现实并不必然关联。人们经常在思想层面消费“自杀”,这和对正义、美德等价值的追求几乎是平行的。在个体被强烈的无力感所压倒的幽暗时刻,自杀的魅力更加激动人心了,自杀预设了一个有能力追求超越价值的自我,在沉闷的现实世界中,无疑是一种拯救。发现“自我”是现代的一个重要后果,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人更容易感到秩序的压迫,甚至自杀,但“自我”也是自杀的解毒剂,完全自我的人着眼于现实利害,他们尽可能舒适地安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安全地游戏于激情和理想之间,忙于自我表达和自圆其说。在革命过程中反复被批判的“市侩”、“小资产阶级意识”,今天已成为普遍的精神形态。时代毕竟已赋予我们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感受力,或许真正重要的并不是价值的真实与否,而是那些非惬意生命价值存在的条件和状态,以及人们曾以什么样的方式理解、体验和解说它们,这也是“自杀”仍在提供给我们的。

同类推荐
  • 农业学大寨始末

    农业学大寨始末

    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的虎头山下。在互助合作运动中,贾进财和陈永贵,积极带领农民组织起来,走上集体化道路。1947年冬,陈永贵被吸收入党,迈出了他政治旅途的第一步。贾进财是大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主动“让贤”,成为颇受后人赞誉的一段佳话。大寨村的成绩和陈永贵的才干不仅受到昔阳县委的表扬,也开始引起晋中地委的重视。本书将向您介绍大寨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 神鬼三国

    神鬼三国

    赵云身具真龙血脉,一心潜修,只愿重返仙界,与天地齐寿!殊不知,各种事情接踵而来,让他应接不暇……关羽拜师白猿真君!马超身具涅槃灵源!贾诩乃妖狐化形!黄忠师从紫虚上人!曹操究竟是谁?吕布又是谁?张角、张宝、张梁最终何去何从?一场阴谋下,谁能逆转乾坤?
  • 史记(第八卷)

    史记(第八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
  • 帝国英才

    帝国英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是五代十国第一猛将,他也是千古无一的帝王。他几十年骁勇奋战,百万兵忠心不二,三千里路马蹄踏过,终成一代帝王。他用自己的骑兵创建历史,他用自己的骁勇感动人心。帝国岂能没有英才,他从没有放弃寻找。
  • 天波府的新姑爷

    天波府的新姑爷

    我自横刀笑问天,莫负红颜玉人脸,风云际会天波府,还看无行鹿靡打的口号就是:名将个个抓,敌将不如他!
热门推荐
  • 奇怪的魔法师

    奇怪的魔法师

    穿越前,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穿越后他依旧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宅法师。离奇的穿越并没有改变他的普通人属性,但是却有着这么一个游戏系统,让他不得不做各种各样的事,莫名其妙地走向了他人生的巅峰。
  • 纪元大混战

    纪元大混战

    纪元星,新劫开启!宇宙各族齐聚,各位面纵横融合!犯二少年叶二身怀神之珠,现代版的唐僧肉,色香味美!《火影忍者》位面的我爱罗要吃吃不到他!《英雄联盟》位面的虚空恐惧要吃也吃不到他!《神奇宝贝》位面的食人花要吃还是吃不到他!宇宙邪,教——五色眼!吃人专业户——宇宙暗兽!万千位面——穿越者!苦苦挣扎——普通人!一个大撕逼时代,即将,哦,不,已经开启!敬请关注,收藏有奖!
  • 一定追到你

    一定追到你

    有时候,我常会想我和他的孽缘到底是如何开始的呢?是因为他搬到了我家隔壁,还是因为他那双沉静得近乎挑衅的眼神,又或是因为第一次见面时那个令我后悔终身的……我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六岁,他五岁。
  • 我愿与你余生守望

    我愿与你余生守望

    戚晚没有想到,仅仅因为一场媒体舆论报道,将那个人内心的敏感多疑彻底引爆。转眼间,生命仿佛断了线的珍珠串链一般,不由自己掌控的从指间溜走。四年后,她带着女儿再次归来。本以为自己会将曾经的痛苦十倍报复回那个男人的身上,可她却没想到,她的生命中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异数,让自己早已麻木的灵魂得到重生。他明知道这一切都是她设下的陷阱,可为了她还是宁愿义无反顾。就如当初他说的,“如获至宝,至死不渝。”
  • 三位冷公主的复仇计划

    三位冷公主的复仇计划

    她(们)冷酷无情,她们是杀人连眼睛都眨都不眨的人。她们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这时,命中注定的他(们)出现了,他们会发生什么呢?在她们的心中爱情的悸动在悄悄绽放。
  • 仙侠操作流

    仙侠操作流

    用技术改变法宝对轰流;用操作修正等级压制观;东皇轲,仙侠操作流掌门人,让僵化的仙侠战斗模式因哥而颤抖吧!(这是一个扮猪吃虎、无节操无下限之人的故事)
  • 万界邪尊

    万界邪尊

    当正义为他震动,当邪恶为他战栗,回首在异世大陆走过的路。那惨烈的厮杀,那流亡的血统,那埋在记忆深处的悸动……难道一切都为了成为主宰一切的神?东方修道士穿越空间裂缝,一场东方道术与西方魔法和斗气的较量,正义与邪恶的比肩……爱情,力量,金钱?兽人国将军,异世战神神祗,远古大魔王魔祗,人类的龙骑士,万人瞩目的剑圣……
  • 心有灵犀一点通:幽默沟通术

    心有灵犀一点通:幽默沟通术

    泰尔宣称:幽默只是外表,里面藏着温情,这是因为幽默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标志,是人性、人情的表现,是高尚品德的外化,其深层形态是崇高的和滑稽的奇异结合。语言是“伴随着温度”的东西,而幽默沟通术则是使语言“升温”,赢得人心的绝佳方式。
  •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下第述怀

    下第述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