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1500000012

第12章 直夫較詩——元初文集《月屋漫稿》作者考實

提要:很爲明、清士人欣賞的題爲黄庚所作《月屋漫稿》中的作品,實際上與題爲張觀光的《屏岩小稿》中的作品幾乎完全相同。衹不過長久以來,不爲人們發現罷了,甚至是粗心的四庫館臣。由於前作的署名黄庚所知甚少,也未能在其泰定末所作序中窺出“垂垂老矣”的迹象;因此,寧可相信除序以外的文字,乃後作的署名張觀光所撰。這位易代的太學生、本朝的路教授,生於淳祐九年,卒於天曆元年,享年八十歲。就其一生來看,可分爲三個階段:一是北行大都之前,二是南歸任婺州路教授,三是辭官不做之後。在最後這個時段,其先後在紹興路和松江府逗留,參加入了分别以王修竹、衛山齋爲盟主,由土著、流寓士人共同結成的詩文團社。

明、清之際士人,非常欣賞題爲黄庚所作《月屋漫稿》中的詩句。姚之駰《元明事類鈔》卷三、卷一八、卷二二、卷二九、卷三七、卷四〇:“山瘦,元黄庚詩:落葉瘦秋山。”“添燭了殘,黄庚詩:分茶醒酒客,添燭了殘棋。”“煮字,黄庚詩:躭書自笑已成癖,煮字元來不療飢。”“共月居,黄庚詩:石林夢冷和雲臥,茅屋燈殘共月居。”“池館翠凉,黄庚《竹館》詩:池館翠凉處,寬閑稱客居。未仙猶閬苑,不夢亦華胥。”“琴几,黄庚詩:柳陰分緑籠琴几,花片飛紅落研池。”“雁帶秋,黄庚詩:年年江上無情雁,只帶秋來不帶書。”“醉蝶,黄庚詩:花香能醉蝶,柳色欲迷鶯。”厲鶚《宋詩紀事》卷七九録有詩七首,並作小傳云:“黄庚,字星甫,天台人。嘗客山陰王修竹監簿家,與嚴陵胡天放、永嘉林霽山游越中。詩社試枕易題,推爲第一,有《月屋漫稿》。”曹安《讕言長語》:“作詩亦要著題,如杜工部,亦有不著題者。如天台黄庚《試枕易》詩云:古鼎烟銷倦點朱,翛然高臥夜寒初。四簷寂寂半床夢,兩鬢蕭蕭一卷書。日月冥心知代謝,陰陽回首驗盈虚。起來萬象皆吾有,收拾乾坤在草廬。考官李侍郎應祈批云:此詩題莫難於枕易,非大家手筆,豈能模寫?蓋以其不涉風雲月露、江山花鳥,此其所以爲難也。”

上所引諸詩,皆見於今本《月屋漫稿》。不過,相同的篇幅,也見於題爲張觀光所作的文集中。《屏岩小稿》有《幽居》、《夏夜小酌》、《和杜柳溪韻》、《王修竹館舍即事》、《次毛一齋韻》、《見雁,有懷》、《枕易》:“幽居少塵事,贏得一身閑。竹屋無人到,柴門盡日關。斜陽明晚浦,落日瘦秋山。隔水雙飛鷺,忘機自往還。”“小酌酬清興,憑闌看月移。分茶醒醉客,添燭了殘棋。螢影明桐井,蛙聲出草池。荒城江漏遠,試問夜何其?”“白髮垂垂一老夫,年來漸覺世情疏。石床夢冷和雲臥,茅屋燈殘共月居。客至何妨賒魯酒?家貧不肯典唐書。羡君種柳清溪上,籍我苔磯學釣魚。”“池館翠深處,寬閑稱客居。未仙猶閬苑,不夢亦華胥。竹净堪居鶴,荷香欲醉魚。心清無個事,長日一編書。”“詩夢驚殘何處棋?書窗又是夕陽時。柳陰分緑籠琴几,花片飛紅點研池。覽鏡自憐添白髮,傳杯不復倩蛾眉。東風故國年年恨,唯有啼春杜宇知。”“滿眼西風憶故廬,親朋音問久相疏。年年江上無情雁,衹帶秋來不帶書。”“越中詩社試題都魁。古鼎烟銷倦點朱,翛然携臥夜寒初。四簷寂寂半床夢,兩鬢蕭蕭一卷書。日月冥心知代謝,陰陽回首驗盈虚。起來萬象皆吾有,收拾乾坤在草廬。”事實上,除了這後者没有前者的序外,兩者幾乎完全相同。

粗心的四庫館臣,似乎並未發現《月屋漫稿》和《屏岩小稿》的幾乎完全雷同。《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六:“庚字星甫,天台人。”“生於宋末,入元,未仕。然入宋之時,庚尚幼。觀其集首自序,乃泰定丁卯所作。時元統一海内,已五十七年,不得仍係之宋人,今故仍題作元人,從《浙江通志·文苑傳》例也。庚嘗客山陰王英孫家,試越中詩社《枕易》,題庚爲第一,考官乃李侍郎。今評語與原詩,並在集中,蓋甚爲當時推重。”“觀光字直夫,東陽人。”“集中有《和仇山村九日吟詩》,而《晚春即事》詩中,有杜鵑亡國恨,歸鶴故鄉情句,蓋宋末元初人。又有《甲子歲旦》詩,考景定五年爲甲子,元泰定元年亦爲甲子,詩中有歲换上元新甲子句,以曆家三元之次推之,上元甲子當屬泰定,觀其《除夕即事》詩中稱,明朝年八十,則得壽頗長,其時猶相及也。詩多窮途之感,蓋不遇之士,惟《贈談命姚月壺》詩,有試把五行推測看,廣文官冷幾時春句,其殆曾爲學官者歟?全集皆格意清淺,頗窘於邊幅,然吐屬婉秀,無鈎章棘句之態。越中詩社,嘗以《枕易》爲題,李應祈次其甲乙,以觀光爲第一。其詩今見集中,並載應祈批,稱其若紛紛盆盎中,得古罍洗。又有《梅魂》七言律詩一首,注曰:武林試中選;《秋色》五言律詩一首,注曰:山陰詩社中選。”

與四庫館臣的口徑相似,前、後竟稿的各書也多將《月屋漫稿》和《屏岩小稿》視爲不同的著作,而將作者黄庚、張觀光的生活年代,分别確定在元代和元初。《續文獻通考》卷一九五《經籍考》:“黄庚《月屋漫稿》一卷。庚字星甫,天台人。生於宋末,入元,不仕。臣等謹案:厲鶚《宋詩紀事》以庚爲宋遺民,今觀其集首自序,乃泰定丁卯所作,時元統已五十七年,不得仍係之宋,故從《浙江通志·文苑傳》,題作元人。”“張觀光《屏岩小稿》一卷。觀光字直夫,東陽人。臣等謹案:觀光始末無考,惟集中《贈談命姚月壺》詩,有試把五行推測看,廣文官冷幾時春句,蓋必曾爲學官。有《和仇山村九日吟》,當是元初人。”

如同前引,更多的人引用《月屋漫稿》而將文字的作者歸之於黄庚,無論是褒還是貶。王士禎《居易録》卷一:“天台山人黄庚星父,《[月屋]漫稿》一卷,詩庸下無足觀。多館山陰王修竹之作,謝父、林霽山輩皆修竹客,蓋同時人也。修竹,名英孫。”除外,還有的著録,以黄庚所作爲《月屋樵吟》或《樵吟集》。黄虞稷《千頃堂書目》卷二九:“黄庚《月屋樵吟》四卷,字星甫,天臺人。”《佩文齋書畫譜》卷五二《黄庚》:“黄庚,太學生,能文章,尤工丹青。宋亡,即不仕。有《樵吟集》行世。”

黄庚,字星甫,台州天台縣人。準確地説,所知唯由其署名之序,其餘前見信息,不過是依據《月屋漫稿》中詩、文推測。該書卷首《月屋漫稿序》:“然詩盛於唐,唐之詩脉,自杜少陵而降,詩以科目而弊,極於五代之陋;文盛於宋,宋之文脉,自歐陽諸公而降,文以科目而弊,極於南渡之末年。以科目而爲詩,則窮於詩;以科目而爲文,則窮於文矣;良可嘆哉。僕自齠齔時,讀父書、承師訓,惟知習舉子業,何暇爲推敲之詩、作閑散之文哉?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場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氣,盡發而爲詩、文。且歷考古人沿襲之流弊,脱然若醯雞之出甕天,坎蛙之蹄涔而游江湖也。遂得率意爲之,惟吟咏情性,講明禮義,辭達而已工拙,何暇計也?於是,裒集所作詩文,繕寫成編,命之曰漫稿,以爲他日覆瓿之資。若曰復古道、起文弊,則有今之韓、杜在。[泰定丁卯]天台山人黄庚、星甫氏序。”丁卯,爲泰定四年;距有元一代恢復科舉的延祐元年,也已有十三年之久,而其仍在談論“科目不行”的好處。蘇天爵《滋溪文稿》卷九《馬祖常墓誌銘》:“延祐元年,詔開貢舉,網羅賢才。”鄭玉《師山集》卷三《王仲履先生詩集序》:“延祐元年,科舉初行,當時未有陳腐之習,所得多山林實學之士,故先生(王儀)首與焉。”

張觀光,字直夫,婺州東陽縣人,後遷金華縣。其子張樞,字子長,乃當時隱居不仕的大儒。黄溍《金華集》卷三《張樞墓表》:“上即位之十一年,分命儒臣纂修遼、金、宋三史,今師相以監修國史領都總裁。既進,擬收擢遺逸之士四人,以兩院次對之職,俾參筆削,仍奏辟子長爲本府長史。使者奉驛券行四千里,求得子長於金華山中,力辭不拜。四方之士,莫不高其風。後五年,申命史臣纂修本朝《后妃功臣傳》,於是,山林特起之招,皆正除入館,俾預討論。子長名在五人之列,以翰林修撰、儒林郎、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召,復避不就,使指有嚴,不得已爲之起。行至武林驛,卒辭而歸,士大夫益以是高之。”“子長姓張氏,樞其名,子長其字。幼聰慧爽朗,受教於父屏岩先生,而外家潘氏蓄書數萬卷、金石遺文千餘卷,子長盡取而讀之,過目輒不忘,且能通其大意。”“凡爲文,務推明經、史,以扶翼教道,不喜作雕琢侈靡、諂諛戲豫、放浪無實之言。謂學春秋者必始於三傳,而其義例互有不同,乃辯折其是非,會通其歸趣,參以儒先之説,裁以至當之論,爲《三傳歸一義》三十卷。又謂啖氏於春秋卓然有見於千載之下,而陸氏繼之,所纂春秋微旨,以朱墨别三傳之當否,歲久漫滅,寢失其真,乃重加考訂,爲《三傳朱墨本》若干卷。”

屏岩先生的家世和仕履,皆能約略得知。《金華集》卷三《張樞墓表》:“子長之先,占籍臨海。唐乾寧間,避地來徙,遂爲婺之東陽人。宋末,稍有出而仕者。曾祖日新,承節郎。祖友諒,迪功郎。父觀光,屏岩先生也,娶金華潘氏,又自東陽徙家金華。先生少游太學,德祐納土,從三宫北上,用執政薦,授婺州路儒學教授,階將仕郎,仍刻印以給之。婺歸皇朝之後,有學自先生始。在官十年,改調紹興路平準行用庫大使,循新例换將仕佐郎,以母老不赴,遂弗仕。家食者,垂四十年而終。”吳師道《吳禮部集》卷一四《張屏岩文集序》:“若吾東陽屏岩先生之爲人,純明而粹美,夷坦而淵深,孝愛友讓,敦義篤行,自其鄉之人及吾黨之士,識與不識,皆稱其爲君子長者也。當宋季年,以詩義第浙士第一,入太學,纔二十有六載,英華之氣,發於文辭,同時輩流,固望而敬之矣。未幾,國亡,隨其君北遷,道途之凄凉,羈旅之鬰悒,閔時悼己,悲歌長吟,又有不能自已者焉。方中朝例授諸生官,獨以親老丐歸,遂得婺學教授。改調時,年甫强仕,即陳情辭禄,以遂志養,杜門深居,沈潜經籍,縷析群言,益造精微,不爲苟作。”“公名觀光,字直夫,屏岩其號,里系、事行詳見子長所自志,茲不著。特别取其出處之槩,有係於文者云。”

其生年,“當宋季年”,“入太學,纔二十有六載”,“未幾,國亡,隨其君北遷”,蓋在宋德祐元年末、二年初亦元至元十二年末、十三年初。往上追溯二十六或二十七年,則淳祐九年。其卒年,“授婺州路儒學教授”,“在官十年,改調紹興路平準行用庫大使”,“遂弗仕。家食者,垂四十年而終”。初任鄉里所在路教授,在至元十五年,向下延伸五十年,則亦天曆元年。周密《癸辛雜識》續集卷下《入燕士人》:“丙子歲春,三學歸附,士子入燕者共九十九人。至至元十五年,所存者止一十八人,各與路學教授。太學生一十四人,文學二人,武學二人:趙希榛,蒲城,嚴教。林立義,福州,秀教。趙孟鏐,福州,蘇教。徐武子,温州,温教。潘夢桂,明州,明教。黄元輝,福州,福教。吳時森,上虞,越教。陳寅之,福州,泉教。趙又貴,福州,處教。沈唐光,漳州,漳教。許又進,許州,建寧教。林桂發,杭州,潤教。張觀光,婺州,婺教。黄子敏,杭州,宣教,改南欽教。金炎,杭州,松江教。虞廷桂,長興,湖教。陳自立,福州,福清教。高選,福州,杭教。”東陽、金華皆婺州路轄縣。《元史》卷六一《地理志》:“元至元十三年,改婺州路。”“縣六:金華,上,倚郭;東陽,上;義烏,上;永康,中;武義,中;浦江,中。”

探究《月屋漫稿》或《屏岩小稿》作者的交游,令人刮目相視者,一爲林霽山,一爲王修竹。《屏岩小稿》有《林霽山架閣同宿山中》、《九日,會王修竹西樓,預坐者七人,以落霞與孤鶩齊飛分韻,予得落字,即席走筆》、《夜坐即事,呈修竹》、《王修竹約觀打魚,分韻得圓字》、《春游,次王修竹監簿韻》、《修竹宴客東園也》:“秋風山館客,移席近汀前。共語忽深夜,相看非少年。斗垂天末樹,鱗出雨餘天。亦有茅簷下,飯牛人未眠。”“冉冉五雲深,山西日光薄。登樓集群賢,縱目天宇廓。落木悲徂年,寒光照杯酌。浩歌興悠然,意行非澗谷。緬懷龍山游,此樂久寂寞。胡爲落帽人,白首戀賓幕?醉餘發詩情,分韻盡佳作。吾愛漉酒巾,西風吹不落。”“一室冷於冰,秋高夜氣清。月窗參燭影,風葉亂琴聲。寡慾知身健,安貧覺累輕。吟邊閑倚竹,誰識此時情?”“隔岸呼漁伴,輕篙破晚烟。鳴榔舟葉聚,撒網浪花圓。饞鷺窺高樹,驚鱗過别川。洋洋聊付物,生意自無邊。”“天色新晴帶薄寒,主人領客出城關。蘭亭觴咏尋羲帖,窆石衣冠吊禹山。春水斷橋芳草碧,曉風啼鳥落花閑。囊中詩句壺中酒,何必仙人大小還?”“二月韶光潑眼濃,携樽宴客小亭東。酒當半醉半醒處,春在輕寒輕暖中。拂檻柳添吟鬢緑,壓闌花妬舞衣紅。晚來聽唱梁州曲,聲繞吳姬扇底風。”

林霽山,即林景熙;王修竹,即王英孫;二者爲至契,並皆曾參與拾葬南宋陵寢遺骸的行動。《白石樵唱》卷四《王修竹監簿名樓曰與造物游,命予賦》:“王公諱英孫,號修竹,會稽人。仕至將作監簿。素與先生友善,革命後,先生游越,多居其家莊子上。”“秦望諸峰入几看,仙居縹緲五雲端。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風清十二闌。碧海氣侵珠佩濕,明河影落玉簫寒。超然身在鴻濛上,何必蓬萊跨紫鸞?”陶宗儀《南村輟耕録》卷四《發宋陵寢》:“宋太學生林德陽,字景曦,號霽山。當楊總統發掘諸陵寢時,林故爲杭丐者,背竹籮,手持竹夾,遇物即以夾投籮中。林鑄銀作兩許小牌百十,繫腰間,取賄西番僧曰:餘不敢,望收其骨,得高家孝家斯足矣。番僧左右之,果得高、孝兩朝骨,爲兩函貯之,歸葬於東嘉。”《晞髮集·冬青樹引注》孔希普《跋冬青樹引注》:“郡先生霽山林君,當宋亡時,忠義耿耿,有《南山有嘉樹》及《商婦怨》等詩,見所著集中。嘗與唐珏收宋遺骸於山陰,種冬青樹其上,刻誌有丙之年、子之月,冬青花、不可説之句。蓋先生乃王修竹門客,先生與珏所爲,王蓋與知之矣。夫謝翱,在文公之門,傳公者曾不及翱,非張君茲述,殆泯滅不傳。今書珏之事,而霽山林君不與焉,豈非闕乎?”

字德陽、號霽山的林景熙,與字汲古、號天放的胡僑也是知交。方逢辰《蛟峰文集》卷四《雁蕩林霽山詩集序》:“霽山林德陽,前進士也。壯年英華果鋭之氣,無所於托,璚瑰玉佩,大放厥辭,吟卷一編,囑朋友胡天放轉致石峽山中,請予評之。”《白石樵唱》卷四《東山渡,次胡汲古韻》、卷五《次王修竹監簿送羽士過龍瑞宫》:“汲古名僑,號天放,嚴州人。”“客來持酒洒烟霏,空想高風意欲飛。老洞藏雲安石臥,孤舟載雪子猷歸。一川白鳥自來去,千古青山無是非。欲上危亭愁遠眺,廢陵殘樹隔斜暉。”“龍迎葱珮出珠宫,鏡水凉生碧樹中。崖裂千尋根到海,劍懸七尺氣横空。晝閑漫寫琴三疊,曉發猶餘鼓一通。猿鶴無期雲自在,人間何更有空同?”無獨有偶,《月屋漫稿》或《屏岩小稿》的作者,也與之有來往,甚至留宿於包括道士們管領的龍瑞山房亦即龍瑞宫。《屏岩小稿》有《送别胡汲古》、《宿龍瑞山房,次周雲隱韻》:“自憐身是客,又送客登舟。雖有重來約,難禁一别愁。風烟迷柳驛,草樹暗春洲。後夜懷人處,山空月滿樓。”“木葉秋容瘦,客懷思故園。淡雲微見月,一去忽經年。莎草平詩屋,江潮没釣船。何時歸舊隱?風雨對床眠。”可見,其應是這個地方人物圈中的成員。

《白石樵唱》卷四《聞家則堂大參歸自北,寄呈》:“丙子春,伯顔兵至杭州,則堂家鉉翁,以參知政事與丞相吳堅等充祈請使詣燕,申祈請之議。國亡,守志不仕,貶河中府十九載。至元三十一年甲午,召還,放自便,乃歸江南,時年八十有二矣。”“濱死孤臣雪滿顛,冰氈嚙盡偶生全。衣冠萬里風塵老,名節千年日月懸。清唳秋荒遼海鶴,古魂春冷蜀山鵑。歸來親舊驚相問,禾黍離離夕照邊。”没有疑問,張觀光亦屏岩先生,與家鉉翁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吳禮部集》卷一七《家則堂詩卷後題》:“屏岩張先生,在宋(師)時,得公(家鉉翁)所寫贈書若干篇藏家。”“予觀家公,故宋大臣,遭履艱險,而制行卓然,固不可及。及張先生以太學諸生從主北遷,例得拜官,或因以致通顯。先生顧以母老,受鄉郡教授歸。”柳貫《柳待制集》卷一九《跋張直夫先生所得家樞密四詩》:“樞密家公(鉉翁)之奉使祈請,此何如時?蓋辭命方申,而運祚已去,夷然羑里之拘,痛甚秦庭之哭,公之是心,知有名義,而不知有死生。春秋之用,深切著明,固一世之偉人哉。於時吾鄉張直夫(觀光)先生,亦以太學諸生,從狩京都。公一見,待以國士,雖其言議曲折,概莫能傳,而贈言在紙,尚懇懇如也。”

與《月屋漫稿》或《屏岩小稿》的作者有著不平常關係,還有一個被稱爲“任月山”的官宦。《屏岩小稿》有《奉謝月山太守》、《端午,月山主人酒邊即事》、《寄月山少監》、《秋夜,和月山韻》、《次月山少監客京韻》:“太守相過慶誕辰,貴能下賤見公心。行厨鼎列雙魚美,衆客咸瞻五馬臨。曲唱駱駝誇白雪,杯傳鸚鵡擁青衿。寵頒束帛尤增感,恩與滄溟一樣深。”“窗外葵榴照眼明,香蒲沁酒注銀瓶。自無量飲堪同醉,非慕清名效獨醒。一日沈湘悲楚客,千年吊古讀騷經。他鄉記節聊隨俗,艾虎硃符挂户庭。”“時序催人易白頭,端陽懷古客添愁。硃符不寫湘纍恨,角黍難包楚國羞。記節何妨斟蟻酒?奪標無復見龍舟。高歌思遠樓前路,掩雨珠帘今在不?”“南北相望各一天,江湖久别思凄然。迢遥道路三千里,倏忽光陰五六年。清節立朝君可羡,白頭爲客我堪憐。折梅難寄江南信,惟有新詩數十篇。”“任月山主人。寒夜殘燈照客愁,衾單添盡鷫鸘裘。半窗明月三更夢,一枕西風兩鬢秋。吟骨棱棱寬帶眼,歸心切切望刀頭。何如束篋家山去?獨駕柴車訪伯休。”“匹馬攙春入帝京,秋深猶未問歸程。一書不及因風寄,千里空教共月明。霄漢已隨黄鵠舉,家山應負白鷗盟。便須了卻封侯事,衣錦歸來客亦榮。”任月山不是别人,正是從事水利建設的松江府上海縣人任仁發。

與《屏岩小稿》的作者,無論生、死,都有著濃厚情感者,尚有所稱“衛山齋”。《屏岩小稿》有《挽衛山齋》、《即席和衛山齋韻,並呈顧淵白路教》:“楹夢驚殘忽告終,儒林多士失宗工。雲間便覺無清氣,江上誰能繼古風?蕙帳夜闌孤鶴怨,茅齋人去九山空。我來豈爲私情哭?哭痛君亡吾道窮。”“武公後裔有仍孫,德望才名世所尊。擬向山中專注易,忽傳地下趣修文。月樓不復賡詩句,春閣猶思共酒樽。痛恨死生千古隔,西風吹泪濕秋雲。”“燭夜飛觴客在山,同看明月上雲端。粘天水闊蟾光濕,捲海風高蜃氣寒。會友幸逢三益在,娱情休恨四並難。座中喜有能詩者,便作唐詩顧况看。”其可是與林景熙及牟巘都有來往,宋末、元初松江府的名人。《白石樵唱》卷二《簡衛山齋》:“平陽人,寓居松江府”。“虎林一傾蓋,草窗雪初殘。酒酣夜剪燭,妙語鏗琅玕。回首隔吳越,清風渺難攀。焉知白首餘?遠訪滄波間。”《牟氏陵陽集》卷三《次韻寄衛山齋》:“蜀客嗟留落,甘爲學圃遲。年華空自老,心事復誰知?未有盍簪日,還須上冢時。緒餘何足論?相對但期期。”《南村輟耕録》卷二三《譎誕有配》:“松江衛山齋,有材譽。時庸醫兒孫華孫頗知嗜學,山齋因奬予之,使得儕於士類。”

就是顧淵白“路教”,也是位稍有才氣的地方士子。《南村輟耕録》卷二七《燕都賦》、卷七《還金絶交》:“檇李(嘉興路)顧淵白,恃才傲物。嘗入京獻《燕都賦》,翰長元公復初(明善)不喜,曰:今大朝四海一統,六合一家。燕蓋昔時戰國名,何燕之稱?慚恨而歸。晚年,始得領教岳陽(岳州路)。高照庵先生以詩送之,云:豪氣欲吞天下士,冷官初到岳陽城。切中其實。淵白自出一對句云:天下秀才爺。有刀鑷人對之,曰:村中和尚種。”“曹公鑑、克明,號以齋,宛平人。爲湖廣行省員外郎日,麻陽[縣]主簿顧淵白致書問訊,且以辰砂一包見寄。未及啓封,漫爾置箧笥中。後有憲官過訪,因論製藥爲苦,無好辰砂。公曰:我一故人,嘗以此爲惠,當奉送。及取視,乃有砂金三兩雜其内。公驚嘆曰:淵白以我爲何如人也?時淵白已没,呼其子歸之,其廉潔如此。”《柳待制集》卷五《顧淵白架閣自吳中西來,途次有詩紀咏,和其韻,過釣臺》:“萬叠山雲百尺臺,清風招我首頻回。粤從縹鳯衝霄去,不見殘鱗上釣來。虹玉固爲神所秘,犠尊猶是木之灾。千年未辦生芻束,自汲茶泉試壑雷。”《檇李詩繫》卷四《俞平江俊》:“俊字子俊,號雲東,庸之子。弱冠從顧淵白游,頗得其習,負氣凌鑠。”

除外,還有一位名叫杜希聖的舊朝太學生。《屏岩小稿·呈營田司杜希聖提領》:“行李擔書一鶴隨,蓮香帘幕政聲馳。山川太史九州記,桑稼豳風七月詩。如晦箕裘傳相種,少陵衣鉢付孫枝。謀身儒術誰云拙?堯舜君民正此時。”方孝孺《遜志齋集》卷一九《杜士賢贊,有序》:“宋理宗景定五年秋,彗出柳,詔求言。東陽杜希聖時爲武學生,上疏詆奸臣賈似道,請正其罪,以消天變。天下壮之。後百年,其曾孫寔以疏草示余”。張養浩《歸田類稿》卷一五《二月二日,雨,寄杜希聖》:“入春不旬浹,小雨凡兩作。茲晨尤所欣,生意際寥廓。初看冗纎塵,尚恨爲力弱。扶笻立未幾,已訝泪花蕚。神哉造化功,悠悠諒難度。狼戾期在茲,殿屎不復作。睇雲引深杯,擬勸龍公嚼。蕭蕭一帘風,摇蕩春陰薄。因之成短章,聊發幽人噱。”貢奎《雲林集》卷三《簡杜希聖》:“鳴機製素冰雪輝,遠寄游子寒無衣。寧令凍死衣不足,要寫隂崖著枯木。平生磊落浣花翁,安得斗酒澆爾胸?他年有畫復有酒,白眼坐傲南征鴻。”唐元《筠軒集》卷六《送杜希聖檢校江西省》:“孺子亭前秋草長,驂鸞此日快翱翔。龍泉合避文章焰,雙井能供齒頰香。偉甚竹林青眼士,居然薇省白頭郎。臺端壽俊真知己,早晚牽聯上玉堂。”

在《四庫全書》所收衆多的載籍中,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書名、作者,可説是極爲罕見。而題作《月屋漫稿》、《屏岩小稿》的兩種,正是長期以來没有被發現的這樣的組合。由於前作的署名黄庚所知甚少,也未能在其泰定末所作序中窺出垂垂老矣的迹象;因此,寧可相信除外的文字,乃後作的署名張觀光所撰。按照前文的推斷:這位易代的太學生、本朝的路教授,生於淳祐九年,卒於天曆元年,享年八十歲。這與相關詩中所説,大致符合。《屏岩小稿》有《生朝自述》、《除夜即事》:“都道人生七十稀,老逢初度嘆衰遲。飛觴醉月貧無酒,走筆吟春富有詩。”“除夕無詩侣,燈窗酒獨斟。三更風雪夜,一片歲寒心。衰老常憂病,清閑不廢吟。明朝年八十,晚景惜榆陰。”就其一生來看,可分爲三個階段:一是北行大都之前,二是南歸任婺州路教授,三是辭官不做之後。在最後這個時段,其先後在紹興路和松江府逗留,並於浦東亦黄浦江東有過寓所。《屏岩小稿》有《寓浦東,書懷》:“子規聲裏已非春,消遣光陰衹苦吟。肘後無方醫白髮,床頭有易勝黄金。年來不作功名夢,老去全灰富貴心。獨抱焦桐游海角,紛紛俗耳少知音。”許恕《北郭集》補遺《春曉,柬錢孟安》:“潮生黄浦東,雨來江天曉。欹枕惜殘梅,攬衣聽啼鳥。”

披閲《月屋漫稿》或《屏岩小稿》,不難發現風格蒼凉悲壯,景象風雨飄摇的作品。其中所包含,不乏作者在舊王朝已經覆滅、新統治正在加强形勢下彷徨心理的反映。當然,也有半直接的憑吊。《屏岩小稿》有《城南即事》、《有感》、《讀文相吟嘯稿》、《和仇山村九日吟卷》:“支笻破曉出南城,古寺凄迷草自生。幾處亭臺空鎖鑰?百年人物盡丘塋。雕梁語燕應無主,廢圃殘花自有情。”“自嘆文章不遇時,平生壯志與心違。十年湖海無家住,千里鄉關有夢歸。殘夜月寒燈暈淡,高秋天闊雁聲微。”“垂垂大厦顛,一木支無力。精衛悲滄海,銅駝化荆棘。英風傲几碪,濱死猶鐵脊。血灑沙場秋,寒日亦爲碧。惟留吟嘯編,千載光奕奕。”“暮秋景物覺荒凉,觸景憑高溯杳茫。歸隱清如陶靖節,苦吟瘦似沈東陽。烟横晚浦蒹葭碧,霜落寒林橘柚黄。追想故宫當日事,賜萸宴罷謝君王。”就這一點來説,與有著原本渴望出仕、“革命”後勉强出仕的張觀光,也是十分貼切。或許是這種濃厚的情感,傳染了下一代,其子樞也是再三拒絶元的徵召。至於仇山村亦仇遠,與其同有“古罍洗”的評價。《山村遺集》卷首方鳳《山村遺集序》:“山村仇君,過予説詩。余觀其年甚茂、才識甚高,處紛華聲利之場,而冷淡生活之嗜。混沌盆盎中,見此古罍洗,令人心醉。”

當至元二十五年前後,紹興路城、郊會集了一批具有遺民心理的士人,而居住在秦王山麓的王英孫,正是他們的“盟主”。《屏岩小稿》有《修竹有樓,名與造化游,對秦望山五雲門》:“秦望諸山隱几看,仙居縹緲五雲端。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風清十二闌。”歐陽忞《輿地廣記》卷二二:“有秦望山,在州城(紹興路)正南,爲衆峰之杰,始皇登之,以望東海。”其中,不乏於詩造詣的有志者,如淳安縣人胡僑。何夢桂《潜齋集》卷六《胡汲古詩序》:“胡汲古(僑),余忘年友也,汗漫吳越者十年,歸問所業,出袖間詩册。疾起亟讀,其辭温潤以栗,其思遠而優游。汲古行將覽東南名山大川之勝,盡收奇氣,以歸於詩。”或許也是爲了“盡收奇氣,以歸於詩”的目的,深得時人劉詵稱道、同樣於詩詞頗有見地的張觀光,於擺脱教務後去了浙東、西的其他地方。《桂隱集》卷詩三《和張觀光見貽》:“張君才華振夕秀,縱靶自可馳勛名。豫章隱林困萬石,當春不及苕之榮。吾聞黄河之水崑崙來,奔流萬里喧霆聲。從君直上觀其瀾,秋風吹我冠上之瓊英。”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下:“又,張直夫嘗爲詞叙云:靡麗不失爲國風之正,閑雅不失爲騷雅之賦,摹擬玉臺,不失爲齊梁之工,則情爲性用,未聞爲道之累。”

張觀光曾經旅居的松江府,似乎也存在著土著“盟主”,那就是“衛山齋”。陳深《寧極齋稿·别衛山齋》:“任公五十犗,朅來向江渚。投竿魚不食,歸興浩莫禦。遥岑下落日,薄雲閣清雨。揚舲吳淞濱,褰裳采芳杜。長歌去英淑,未卜重晤語。相期會有時,散髮臥雲嶼。”任士林《松鄉集》卷八《客游華亭,訪衛山齋》:“東浙青山少,西湖白髮新。漸多江海伴,更卜水雲隣。楊柳初籠雨,蒹葭欲剩春。不愁成汗漫,天地有閑身。老鋏無魚久,孤亭有鶴來。聲名爲客累,懷抱向人開。白雪仍巴曲,黄金自隗臺。一年春又半,搔首雁空回。”《明文海》卷二四二文徵明《壽梅集序》:“松江在元季時,鴻儒碩彦,多避地於此。自鐵崖楊公(維楨)而下,若錢惟善思復,若孫作大雅,若陶宗儀九成、邵亨貞復孺,皆杰然天下士。而土著之士,則有陸宅之、董良史、衛山齋諸人者,皆才隽喜文,雅游相翼,雖更俶擾,無忘問學,唱酬吟諷,不以時廢。風流文雅,照映一時。”而居住在上海縣青龍鎮的“月山”任仁發,也是其中的佼佼者。白珽《湛淵集》《贈青龍任月山》:“傾蓋相逢意已親,風流儒雅邁同倫。曾來東閣觀奇士,又向西湖見偉人。放棹小溪梅皪皪,敲棋深院燭燐燐。懸知後夜相懷切,帆落胥山月一輪。”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民国大亨

    重生之民国大亨

    重生民国上海滩,康有为叫他杜月笙,年少轻狂是青帮龙头上海滩大亨,他的目标是富甲中国权倾华夏,让列强胆战心惊滚出中华!
  • 神话之隋唐风云

    神话之隋唐风云

    挖墓,挖到一块刻有自己名字的墓碑,更有甚者石棺之中躺着的千年古尸也与自己一个模样。诡异的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21世纪衰男魏易就碰到了这样的事情,在盗挖一座宋墓的时候居然让他穿越到了隋朝时期的运河挖掘现场。挖运河、泄天机、遇战神!瘟疫始、红颜病、药王至!魏易、李靖和孙思邈邯沟三结义,至此魏易的故事慢慢展开,甚至被一代谏臣魏征误认为弟弟。中华民族抗日第一人是谁,是魏易。又是谁叫三藏法师西去取经的,还是魏易。总之魏易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新人创作,求收藏支持]
  • 绝代特工

    绝代特工

    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总有数不清的英雄在幕后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李宏就是其中之一。“我本想扬名立万,成为绝代特工,但是我不能告诉世人我有玄功秘法……”
  • 泾源年鉴2010

    泾源年鉴2010

    本书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泾源县2009年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重要成就,真实再现了各部门、各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 伴读书童

    伴读书童

    不是公子爱江山,只是公子未成年。三十岁的大好青年,一晃回到蒙童孩提。虽然“学富五车”深谙处世之道,但可惜心从力不从。辅佐君王成就大事?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寻一世开心?“一如侯门深似海,小姐,等我成年再嫁也不迟啊……”
热门推荐
  • 武林外传楚留香传奇之恰好遇见你

    武林外传楚留香传奇之恰好遇见你

    本人不太会写简介,这就是穿越而来的祝无双与一位杀手的故事,外加一群人的嬉皮打闹。
  • 空劫传

    空劫传

    有一神奇世界,当披荆斩棘从远古走来的人族终于成了主角时,妖成人奴,巫匿地底,而有道之士凌于众生,渺渺而无踪,居隐地仙山吞灵养灵,殊不知大劫之将至。地球武学奇才,机缘之下,竟成了此界一小宗纨绔。且看来自异界的他,如何挽大厦于将倾……
  •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是一部优秀的散文书,本书语言真挚朴素,带有明显顾文显散文式风格。
  • 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本丛书凡八卷,收录牛撇捺从1986年到2011年间创作的文章1007余篇。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体现作者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民族情怀》是该丛书之一。
  • 开仙祖师

    开仙祖师

    仰望苍穹,不知多少人长啸:“九天之上,可有神明?”俯视大地,又有多少人叹息:“古往今来,何人称仙?”地球人林风,灵魂穿越至一仙侠世界,面对着这个修真文明已经发展到巅峰,却无人能成仙的浩大世界,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与之发生碰撞,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这是一个热血酣畅的复仇故事,这是一个轻松有趣的寻妹之旅,一切尽在本书——《开仙祖师》。新书上传,敬请关注。
  • 不可思议!原来我的英语这么溜!

    不可思议!原来我的英语这么溜!

    由徐维克编著的《不可思议原来我的英语这么溜》内容从基本的打招呼到话题应对,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 关键时刻必备的一句话,依个人情况不同,可选择简易版或是升级版来回答,书里还将最夯的偶像剧对话与情境做链接,让您在练习时更容易融入情感,效果自然就会double再double啰!另外,对于想要将哪一句话延伸,从一句变两句变三句的读者朋友,书里也设计单词便利贴,提供与该情境相关、可延伸的单词,《不可思议原来我的英语这么溜》是一本实用性5颗星、趣味性也5颗星的生活英语会话书,推荐给您。
  • 我当猎鬼师的那些年

    我当猎鬼师的那些年

    意外被邪鬼冲了神,在三种力量的作用下,我拥有了能够看穿阴阳,感觉鬼物存在的力量。却没想到,中了诅咒之力。为了化解身上诅咒力量,我开始一次次猎鬼探险。阴阳符咒,开阳匕首,死亡谷,天机墓。。。。。种种困难,都一一出现在我的面前。死亡,生存,友情,人心,一次次的经历的我,终于成为一个合格猎鬼师,开始出没在别人看不到的角落里,成为一个守护者。【新书,求大家多多支持】
  • 当代学生成长必读的民俗故事

    当代学生成长必读的民俗故事

    为了了解此次关于姓氏统计背后更多的故事,更好的解读中国人的姓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副研究员进行了介绍。
  • 富脑袋,穷脑袋

    富脑袋,穷脑袋

    本书以真实故事,记录了有钱人的成功历程和经营方法,提示了他们改变命运走向成功的秘诀。内容包括:像富人一样思考——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赚钱一定有诀窍——有钱人的致富手段致富的加速器——像有钱人那样去理财成就一生的资本——富人的行动方式等。
  •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