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0700000025

第25章 范泓重写《雷震传》

范泓的《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新版,邀请作者来京,围绕新书举行若干座谈、对话、聚会。我参加了其中的两次。与老友相见,格外高兴。

称范泓老友,因为和他相识已经十二年。相识的机缘,是山东画报出版社的杂志书《老照片》。主编冯克力,邀请我和南京学者邵建担任特邀编辑,为之组稿。邵建组织的栏目名叫“多维视焦”,既围绕同一话题,组织几人笔谈。基本作者之一,就是他的同城好友范泓。那年夏天,山东画报出版社在青岛举办了名为“《老照片》的文化解读”小型会议,我和邵建、范泓均与会,得以见面。我们不但在会上围绕主题各抒己见,还同游崂山,天南地北畅谈,感到一见如故。以后范泓几度来京,我几度赴宁,都有欢聚。在南京,得邵建、范泓的引见,我还认识了刘鹤守、尉天纵、董健、高华、陈远焕、邓伍文、罗建、袁剑、李永刚等多位在宁人士,他们专业各有侧重,但都称得上是胸襟开阔的知识分子。我在太原生活了二十多年,深知省会城市能够聚焦一批胸怀海内、放眼五洲的知识人是多么不易。而南京这一批朋友,不论老中青,个个气象不凡。有的人头上有过显赫的头衔,有的人始终是一介布衣之士,但都在想着大问题,做着大事情,推动着中国学术、思想、文化的创新。让我想到南京毕竟是六朝古都和民国首都,这样的人文历史氛围里,留存着一种绵延不绝的贵族精神的余脉。

范泓原来在一家广播电视报纸担任副总编。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很滋润的职位。但他为了集中精力研究历史,知天命之年就主动要求“离岗退养”,回家读书写作。并且,把自己的书房搬到相对清静的扬州,一头扎进史料的故纸堆里。他说,自己研究历史,只是想探寻真实,还原真相,与个人得失无关,与自身利益无关。但他的历史研究,却实实在在与民族的命运、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两度撰写雷震的传记。

在台湾从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过程中,雷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本是国民党的高官,受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五十年代初在台湾创办了《自由中国》杂志,批评蒋介石独裁,十年后又向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发出挑战,因而遭到构陷,系狱十年,出狱后黯然去世。台湾一九八七年解除戒严,开放党禁。二〇〇二年雷震的冤案终获昭雪。当时,邵建正在研究胡适对民主宪政的追求,涉及雷震和《自由中国》,于是邀请范泓一起撰文切磋。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教授到南京讲学,又向范泓提出阅读《雷震全集》的建议。不久陈敏又约范泓撰写雷震的传记,参加袁伟时主编的一套历史人物丛书。范泓写成了《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历史人物丛书的计划却流产了。好在冯克力及时把书稿推荐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温故书坊”,使之在二〇〇四年面世,成为海峡两岸第一本雷震传记。此后,范泓又陆陆续续用了八年时间,进行大量补充修订,新版内容更加充实,体例更加完备。

范泓此书,讲的是台湾的故事,却对大陆的知识人产生了直接启示。孙国栋是《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为弘扬法治精神,寄托宪政理想,十二年前创办了《律师文摘》。但在办刊过程中,一再受挫,几乎要放弃,这时读了《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获得了精神的力量。他说,比起雷震为《自由中国》而系狱十年,自己遇到的挫折实在不算什么。于是愈挫愈奋,如今《律师文摘》在办刊时间上已经超过了《自由中国》。

章诒和读了范泓这本书,也倍加称赞。那天讨论会进行到一半,牟广丰匆匆赶来。他说,章诒和向他推荐此书,并将自己的一本转赠于他。他连夜捧读,心潮澎湃。刚听说有讨论会,专程来向作者致意。

章诒和特别看好范泓的文字,我也有同感。范泓的文字流畅、简练、从容,读起来有节奏感,这可能得益于他早年写诗。同时还有几分古雅,于笔下的民国氛围十分契合,这可能是受到大量民国史料的熏陶。他对历史人物怀理解之同情,笔锋节制而审慎,立论不求耸人听闻,一鸣惊人,而求公允而平实,有一种绵长深厚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范泓研究历史的动机与权力和资本无干,因为不是政府资助的各级各类课题,所以不受权力、资本和学术利益的牵引。学术的生机在民间,范泓的书就是最好的例证。

范泓的学术成果,还有《隔代的声音——历史劲流中的知识人》、《历史的复盘——百年纷争人和事》、《党内觉醒者——李昌在中国改革年代》、《参政不知政——大时代中的陶希圣》、《与李敖打官司》等多部著作。他本来还想采访朱厚泽,为之作传,可以机会没有抓住,朱厚泽已经作古。

范泓转入史学研究,也没有放弃对诗的关心。有一次,他和我同游合肥,专门请已故诗人公刘的女儿刘粹一叙。公刘是一位才华横溢、思想超前的诗人,晚年在合肥却十分寂寞。女儿想为父亲编一本纪念文集。范泓让我和他一起为刘粹出谋划策。我当时说了些什么已经记不住,但这本公刘纪念文集后来确实印出来了。

同类推荐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古今中外,道不尽、说不清的,也就惟有一"情"字。爱情说穿了,也不过相识,相知,相守,最后相与分离,然而就是这简单如方程式般的"爱情进程",却使得红尘中众多"痴儿女"兜兜转转,竞相折腰。我渴求一个爱我的人,给他我世上所拥有的一切:我那无附不羁的身体,我如此温柔的心,还有我的自由。"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可真做到了如此地步,生命中也就少了一半的乐趣,生活必定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哪里还有一点意思。对于爱情,人人尝到的滋味不尽相同,然而讲出来,欢喜是众人皆同,无外乎皆在欢喜;悲伤却是泪落如雨,却又哽咽难言。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日出东南隅

    日出东南隅

    本书内容简介:古老的吴越文化,一个永不枯竭、情趣无穷的话题,在演绎数千年、翻新几百遍之后,似乎变成了平淡无味的老生常谈。然而于无声中听惊雷,历史散文丛书“吴越风流”以其朴实的乡情、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哲理和流畅的文笔,独辟蹊径,更上层楼,为吴越文化带来了一股新风。
  • 帆挂长河

    帆挂长河

    本书为作者诗文选,曾被人评曰:“集半生之年,凝心血之花。”之作。细腻笔锋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平凡而不华丽的辞藻却写出了生活的真谛。
热门推荐
  • 超感

    超感

    梦境在现实中发生,预感如约而至,意念移动物体,人类90%尚未开发的大脑中蕴藏着尚未知晓的潜能。二战的硝烟消散已久,万字党麾下科学家曾对大量活体进行了疯狂的实验,研究一种超越物质的毁灭性武器,这些成果与罪恶都随着邪恶轴心的溃败掩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一次偶然的发现,邪恶的种子散播于世,正义守护灵与邪恶怨灵大战一触即发。
  • 最屌捉鬼师

    最屌捉鬼师

    诶,不要再问老子为毛你总觉得冷好吗!要么是撞鬼,要么是感冒罗。不过撞鬼就来找我,诺,这是老子的名片。黄泉路181号,欢迎光临!
  • 庶女狂欢:妖孽王爷小毒妃

    庶女狂欢:妖孽王爷小毒妃

    一切看似善良亲厚的表面,都暗藏着要将她置之死地的毒刃!她一步步在她们铺就的道路上前行浑然不知,死不瞑目!她重活一世,韬光养晦,蛰伏隐忍,都只为了复仇!今生有一人愿为她遮风挡雨,陪她披荆斩棘,伴她余生白头。且看庶女如何翻手成云,覆手为雨,逆转人生!
  • 凤逆天下:倾城妖妃

    凤逆天下:倾城妖妃

    一招不慎,穿越至未知大陆。实际上,穿越就穿越吧,她也不是很在意,但是谁能告诉她她变成狐狸是怎么回事!狐狸就狐狸吧,但是谁能告诉她,她的眼睛是异眸!这些他都忍了,可是身体中失忆的装逼家伙是谁!!!!!
  • 休谟的人性哲学

    休谟的人性哲学

    本书特从人性角度出发,对休谟在人性、政治、经济、怀疑、宗教等方面的理解和观点作了相关的介绍,并力求在有限内容篇幅内,尽量囊括休谟哲学思想的全部精要,以利于读者高效地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深邃的智慧。
  • 青云傳

    青云傳

    都知妖魔恶,谁知人心最为难测.本是懵懂少年,却遭一次门派纠葛陷入了一场阴谋当中.
  • 新地精传奇

    新地精传奇

    感谢地精之神ZENK一切荣耀归于ZENK一切实惠归我——地精之王柯克卜·棒子
  • 霸道夫君别乱来

    霸道夫君别乱来

    她是尊贵的王。他是个冷心冷肺的男人。阴差阳错,他要她的清白。当两人再次相遇,他笑了。怎样的宠溺才叫爱?怎样的深情才叫真心?当男人为她把命交出的那一刻,凌修拔泪流满面。
  • 网游之轮回之境

    网游之轮回之境

    机缘巧合,竞技达人踏入仙侠网游。从小白到大神的蜕变。抢副本首杀、当阵营领袖。站在巅峰的迷茫跟失落。友情、爱情的艰难抉择。只为追求网游的最终真谛。——我不是大神,只是我比你更熟悉这个游戏。
  • 有生之年:请你原谅我

    有生之年:请你原谅我

    盛棠回到盛家后,哥哥盛森曾给她上了三课:第一课:要对自己诚实,你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你不可能讨好这世界上所有人,你讨厌的人根本没有必要理她,更没有必要顾虑她的感受;第二课:被伤害被欺辱一定要奋力反抗,委曲求全只是懦弱的表现;第三课:对待朋友要有耐心,对待敌人要有加倍的耐心,要接近她研究她才能找到她的弱点,要深思熟虑筹谋规划才能使出致命一击。盛棠学的不错,只不过是以无数的眼泪和痛苦作为代价......终于轮到有一天盛森痛苦:我犯的错,我用有生之年挽回,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