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0700000023

第23章 李南央的散文

前几天,李南央从美国回来,在小汤山开会。会议结束后,请她到我家聊了半日。美国退休比中国晚,她比我年龄稍长,我退休了,她却还在职。近几年,她一直为一个中美两方有关机构合作的高能物理项目,奔走于太平洋两岸。她的经历,前半生在中国,后半生在美国。虽然已经融入了美国社会,但内心深处的牵挂,还是中国的事情。这里有她的童年,她的青春,生活着她的父亲,长眠着她的母亲。

说来也巧,她儿时在德胜门外的六铺炕居住,家里为她找的钢琴老师,就是我家隔壁的邻居王兰英。王兰英的先生是民主人士。她是上海一带的人,钢琴弹得好,教得也好,把女儿朱珠教成了钢琴家。她有很多学生,上小学的李南央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我当时没有见过她。

我认识李南央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当时她早已移居美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挤时间编辑整理父亲的日记与书信,同时撰写散文,回忆自己的人生体验,讲述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故事。我是山东画报《老照片》丛书的特邀编辑。《老照片》上发表过她的多篇配图文章。她每次回国,都要约我聚一聚。当时我住在德内大街,把聚会地点安排在后海岸边的孔乙己酒家。参加者有《老照片》的编辑张杰,还有资深编辑许医农、鲁迅研究专家朱正。许、朱两位既是李南央父亲的湖南老乡老友,也是成就卓著的出版家。李南央对他们特别尊敬,编书、写文章,都愿意请他们指点。许医农去过美国,朱正没有去过美国。某次美国有一中国当代史学术讨论会,李南央就和主办方商量,朱正是这一领域专家,是否可以邀请他出席。主办方说,经费有限,不能为朱正提供往返机票。李南央说,你们邀请,我出机票。终于使朱正成行。

我有一次去美国参加学术讨论会,也在李南央家住了两日,她和先生不但带我参观了旧金山的湾区风景,还带我参观了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让我对美国大学的风貌和理念有了实地了解。

李南央虽然在美国生活多年,但她习惯的是中文写作。她的散文前后发表了几十篇,早就够一本书了。她也曾编辑成册,命名为《雁过留声》,一直寻求出版机会。但到最后,总是功亏一篑。二〇一二年某天,青年朋友黎学文到我家做客。他说,已经到南方某出版社任职。问我有什么好书稿可以推荐。我的电脑里恰好保存着李南央的《雁过留声》和杨荣甲的《非洲札记》,于是向他推荐。二〇一三年初,黎学文来电话,说李南央的书稿选题已经在社里通过。杨荣甲的书专业性较强,怕印数上不去,不便接受。好在杨先生的书另一家出版社已经列入出版计划。于是我通知李南央,赶快与黎学文联系。黎学文给李南央发电子邮件说,书的内容很好,但书名不合适。李南央开始还想坚持。我劝她还是妥协一下,黎学文年轻,他对市场的感觉可能更接近时代的特点。于是,这本书的名字改成了《那个年代那些人》。双方达成共识以后,李南央又约我写了一序,我在序言中说:

李南央的新书《那个年代那些人》将要出版。这本文集一直被有识者看好,但在寻找付梓机会的过程中却屡屡搁浅。年前黎学文从我处看到文稿,经过努力,终于完成出版程序,与读者见面。我在庆贺之余,还是想简单探讨一下这本书的价值和特色。

从体裁上说,这本书属于散文。从内容上说,这本书可以归入历史,讲的都是过去年代实际存在的人和事。所以我想定位为回忆性的散文。这类散文的上品,在当今汉语文学中相当引人注目。不止是辞章的华美,结构的精致,更有阅历的深厚,命运的沉重。大陆有章怡和、徐晓、野夫等,海外有高尔泰等,都在此列。究其命运,竟然都遭受过长短不等的牢狱之灾。李南央的人生,没有他们坎坷,却也称得上起伏跌宕。曾经从云端跌落到谷底,又从谷底翻回到人间,尽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因而曾被美国导演卡玛·辛顿当作典型,摄入纪录片《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年以后,李南央离开大陆,经欧洲而美国,在异国他乡重新奋斗,站稳脚跟,穿越大洋,回望故里,自有一番历尽沧桑的意味。她的散文,由此开笔。特别是《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一文,一经发表,便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也引起过沸沸扬扬的争议,一度成为文坛的热点。“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以往的回忆性散文,基本上沿袭了这一传统。李南央接触了国外文化以后,挣脱了传统对精神的束缚,她在回忆生育养育自己的长辈的时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有什么写什么,不加粉饰,直抒胸臆,开启了一种已往汉语中少有的叙事风格,影响了同代的其他作者。比起那些没有机会重踏祖国大地的作家,李南央是幸运的。她每年能回国出差,探亲访友,感受百姓的呼吸心跳。她获得了更广阔的天空,却没有失去原有的大地。所以,她以母语撰写的文字,保持了与故国脉搏的互动,得到了不少读者的青睐。

李南央的本职工作是高能物理和实验物理加速器的磁铁工程师。业余时间,她又投入了大量精力整理父亲的日记、书信和口述自传。这些工作的学术意义自不待言。但我希望,她也不要放弃散文写作。六十多载的人生经历,是一座富有的矿山,本书只是开采和提炼的开始,不妨继续开采下去,提炼下去,必有更大的收获。

李南央从我家告辞后,当天下午便与黎学文签了出版合同。她在电话还告诉我,黎学文承诺,七八月份便可见书。我将等待此书问世的好消息。

同类推荐
  •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本书作者通过对学习、生活的感悟,用细腻、真切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和对友谊、亲情的无限眷恋,点缀出了小作者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十五岁绚灿人生。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解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解读

    鲁迅一生都在探讨改造国民性的问题,他的《呐喊》、《彷徨》就是改造国民灵魂的艺术实践。通过描写农民和知识分子,来揭示现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精神,形象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
  •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闻一多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演讲、文艺评论、学术研究、散文、杂论、书信等作品遴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闻一多在诗歌方面成就最大,《闻一多大全集》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如诗集《死水》《红烛》《真我集》等,无一不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
  • 白鹿原纪事

    白鹿原纪事

    我的生活场就是白鹿原。——陈忠实《白鹿原纪事》是陈忠实“闭关”乡下潜心写作时期创作的作品,他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场白鹿原,用本色的地方语言描绘了白鹿原上发生的故事,刻画出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白鹿原地区的人情风貌。“马罗大叔”正直强悍表象背后的温情柔软让人感动落泪;“鬼秧子乐叔”的狡黠虚伪却因曾经动荡的社会背景而显得可爱睿智;逼迫长工“黑娃”舔碗的“黄掌柜”绝非周扒皮似的刻薄地主,而是用夸张滑稽的“陋习”告诉我们勤俭致富的道理;……每一个人物都入木三分,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白鹿原人的精神内核。
  • 钱玄同文选

    钱玄同文选

    钱玄同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学家、国学大师,也是五四运动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新文化运动、国语运动。在音韵学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由编者精心选编了钱玄同新文化运动及学术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使读者能够大致了解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字改革方面的主张,具有一定的文化学术意义。
热门推荐
  • DR. JEKYLL AND MR. HYDE

    DR. JEKYLL AND MR. HY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特级兵王

    都市特级兵王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是我在游戏人间?还是人间在游戏我。欺我亲人者,我必上至碧落下黄泉,怒踏凌霄碎南天!
  • 喜画扇,人生初见

    喜画扇,人生初见

    时光飞得太快,来不及伸手去抓,我们,五十八位兄弟姐妹,就在这样的美好时光相遇了,开始相识相知了……发生了那些一辈子都魂牵梦萦的事情,纪念不曾忘却的青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裔录

    魔裔录

    因为对第一款全息网游的好奇,纪双拉上自己的发小顾荣结伴踏入游戏。暴力新手女战士林微甄,名字土掉渣的律政佳人张春绣,一个赌气而建的公会,看似废柴的隐藏职业二人组.....且看一群游戏新手如何一步步崛起,在网游中纵横八方,所向披靡!
  • 当孔子遇上企业

    当孔子遇上企业

    本书从孔子对企业影响的七大思想入手,将“仁”“义”“德”“礼”“忠”“信”等儒家思想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以“学而不厌”“敬事而信”为主线来引导管理者提高企业的学习力、竟争力和执行力。
  • 殿下非礼勿靠近

    殿下非礼勿靠近

    有一种约定,会穿越时空,浸透在点点滴滴中。七年前,他们相遇在薰衣草花田中,他握着那一枚摩天轮的项链,执着的守候七年,职位等回她的出现;她的冷漠,她的俏皮,让他如七年前一般沉沦,却时时刻刻给他撕心裂肺般的疼痛···我等你七年,你却不再记得我;他的微笑,让她不由自主的迷恋,却时时刻刻给她克制压抑的心酸···我不能有爱,你却那样深爱我。当被尘封七年的记忆开启,她,和他,又该何去何从·····
  • 分隶偶存

    分隶偶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破神

    破神

    他虽然修炼的是混沌界中最强的神诀,身有超级神器,修炼速度之快,但是宇宙中又有多少强大的敌人?回归混沌界的一路上都是砍砍坷坷,他是否能继续他那突破神人的梦想,成为真正的神呢!
  • 关系学(历代经典文丛)

    关系学(历代经典文丛)

    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我们既要热情又要谨慎,要经常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为他们考虑,尽自己的所能来满足他们的欲求。他人在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对你有所回报。同时,别人对你的奉献,也能满足你的欲求。当这种奉献与回报保持平衡的时候,就是交际双方感觉最愉快的时候,同时也是获得最大利益的时候。只有通过这种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才是最稳定、最牢靠的。
  • 踏天歌

    踏天歌

    天地之间谁为主宰,黄泉碧落尽是杀机,群雄并起少年蛰伏,必高歌踏九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