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0600000032

第32章 怎样理解舒芜

舒芜先生去世了,他的一生算是画上了句号。怎样理解舒芜?在他生前是一个问题,在他死后依然是一个问题,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在学术和政治之间纠缠,在理想和事实冲突中选择,给中国知识分子史的研究留下了许多悬念。

怎样理解舒芜?其实有一个困境。如何理解和宽恕舒芜?我们如何面对胡风事件中的所有受害者?如果不原谅舒芜,把胡风事件的原始推动力归结到舒芜这里,对中国当代历史似乎又缺少“了解之同情”。用林贤治的话说,胡风事件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这个概括有相当的说服力。因为在胡风事件中,的确映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特别是在精神方面。个人精神世界和现实的冲突何以会导致中国知识分子的现实悲剧,我们可能还是要向历史深处去追索。

在舒芜个人,面临的是如何真实还原当时历史处境中的现实选择动力,如何直面精神世界与当时现实选择的高度认同。因为自己是历史悲剧中的主要角色,和盘托出真实的历史细节和敞开自己当时的内心世界是最得要的,这一点舒芜生前做过极大努力,他在《回归五四》的后序中,对自己当年的选择有相当的剖析,人们理解不理解是一回事,舒芜有没有这样的自觉又是一回事,在真实的历史悲剧中,有些历史责任并不是他个人的失误所能承担的,舒芜对历史的责任是要讲出自己当时真实的内心选择,其他就只有等待历史的评判了。

在胡风事件的受害者一面,他们对舒芜当年的选择怎样愤怒都有道理,对舒芜个人品格做什么样的分析都不过分,他们有不宽恕的理由,受害者在这方面不受谴责。事实上在胡风事件的受害者中,真正原谅舒芜的人极少。

胡风事件的发生,有相当复杂的历史原因,目前我们还不可能看到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始档案,虽然历史研究者在努力追索历史真相,但史料的局限使历史研究者的理解和判断力受到影响。舒芜个人的回忆,其他相关当事人的回忆也很难完整呈现真实历史。由于胡风事件完全是一个政治事件,而政治事件一般存在完整的决策过程和文献状态,所以只有当历史档案完全解密后,人们对胡风事件的理解和判断才会更为深刻,这可能是未来历史学家的责任了。

我们现在理解舒芜,其实主要是在精神层面。一九九七年,我在当时出版的《新文学史料》上读到舒芜的《回归五四》后序,曾写过一篇《舒芜:回到起点》的短文,因为舒芜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有强烈的“五四情结”,追求个人自由和科学民主是那一代人的基本气质,也是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个精神世界。我在那篇短文中曾说:“如果这个时期恰有一种以反抗专制为特色的学说盛行,具有自由主义气质的青年人是很容易产生共鸣的,就是说具有那种思考倾向的青年,特别容易为某种思潮中表层的反专制所吸引,而看不清那种思潮本身所有具有的无可摆脱的专制倾向,这不是舒芜本人的过错,而是那一个时代青年人的普遍特点,或者说青年人并没有错,他们本来就是以反专制的精神投入社会运动的,至于他们曾信仰过的思想后来变成什么,当时他们不会知晓。”

我把这篇短文曾寄给舒芜先生,他表示认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他在给我的信中曾对自己早年的道路有这样的说明:

关于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序》中曾说了始于姚一圻表兄,其实更强大的影响是,我们方家也有一束火种,这时掷到我们当中,立刻发了燃烧。我的堂兄方琦德、方坷德,他们是双胞兄弟,抗战前琦德就读于清华大学英文系,坷德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都是地下党的领导成员,是“一二·九”运动领导骨干。抗战发生时,他们大学毕业,回到故乡安庆。他们的同胞几个弟弟,也早就受了他们的影响,成为南京的学生运动中的骨干。抗战发生,他们这一束火种回到安徽,首先影响了我们几个堂兄弟姊妹和表兄弟姊妹,乃至整个安徽省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展开,方琦德、方坷德都起了很大作用。更进而影响到上一辈,我的九姑方令孺,原是新月派女诗人,也受了我们的推动,方琦德后来成了他的女婿,更给他以影响,宗族中有这一束火种,影响是巨大的。方令孺以早期留美学生,新月派女诗人,解放后不久(约在五十年代中期)入党,毛泽东到上海点名接见的少数几个学者之一,周恩来更多是“方大姐”之称不去口,社会上或者不解其故,我们家族中是了解的。方琦德“文革”初病逝,时为浙江省政府秘书长。方珂德,“文革”初病逝,时为昆明师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其弟方璞德,改名杨永直,“文革”后病逝,离休前为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其弟方和璧,改为何均,“文革”前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综合组组长,“文革”后为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现尚在北京。大弟方绾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名演员,已逝(他们是一母所生兄弟,故可称为一束火种)。这些《后序》中当然不能详说,这里只是为了补充说明我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经过……

我当时分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比较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年龄,二是早期的教育背景。我的理解是年龄与接受某种思想有关,而早期教育背景是获得知识和形成稳定思想基础的主要来源。我对舒芜经历的分析,注意到他在青年时期并没有进入中国当时的名牌大学,所以自由主义的精神气质没有建立起来,我曾把他和殷海光做过一个简单比较。但舒芜先生不同意我的分析,他认为中国当时并没有什么成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并对我们后来推崇的一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做出了批评,他在信中说:

假设我进了名牌大学,会受自由主义影响,似乎不一定。证据就在方琦德、方琦德就是抗战前清华大学毕业生,方璞德(杨永直)抗战期间读复旦大学。方和璧(何均)读重庆大学,是马寅初的学生。我的表姐,方令孺的长女陈庆纹,后改名李伯悌,西南联大毕业,地下党员,精通英文,解放后长期任英文杂志《中国建设》主编,已故。我的另一个堂弟方复,抗战期间入西南联大,抗战后读清华大学建筑系,地下党,沈崇事件时发起推动北京学生抗暴大游行的几个决策人之一,古建筑专家,现尚在北京,此外,曾卓、绿原、冀坊、邹荻帆、方重、抗战期间都是名牌大学学生,都是马克思主义者。那时大学生中,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甚大,地下党影响甚大,太精确的统计当然没有,大概可以说,凡是品学兼优而又比较关心现实的学生,都易于左倾,都是国民党特务注意监视的对象,有一份报导特务学生如何发现可疑对象的小册子上就列有这么一条。有些后来被说成(也自己说成)超然物外的人,其实未必是。

舒芜先生在信中,主要批评了汪曾祺先生、冯友兰先生、贺麟先生、顾颉刚先生,认为他们当时并不超然物外。他说:

冯友兰先生抗战期间也并不超然,他讲“应帝王”,学术界皆知其意之所向,蒋介石对之优礼有加,常请吃饭。请他到中央训练团讲学,那可不是一般学者有资格去讲的,因为学员都是文武大臣大官大将。贺麟先生更不超然,蒋介石提倡什么“力行哲学”,很浅陋的一种法西斯哲学,学术界只有贺麟先生一人为之叫好,乃为蒋介石所赏,请他到中央政校讲“三民主义辩证法”,此为我所亲见亲知。重庆民主呼声正高之时,钱穆先生出来,大讲什么中国的宰相制才是最民主制度。当时我们眼中所见,并没有什么完整的自由主义阵容,只见一些一向“自由”的先生们纷纷向蒋政权靠拢而已……

舒芜先生在给我的信中还提到他早年的一篇杂文《“学术良心”》中的一段话,他说:“今天的‘学者’群中,一片都是崩溃倾颓的丑态:‘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于是,或上万言书,或上‘美新’之歌颂,或奔走于权门,或钻营于狗洞;或见‘某某’‘某公’而屈节卑躬,或闻‘礼贤下士’而勃然心动;或以成就之类为桥梁而过河拆桥,或视‘遗稿’之类如财产而谋财害命:凡此岂皆其天性之所使然?亦自有感于那些‘学术’在现实中之无用,而失去了自信而已。”

可见舒芜早年对中国知识界的评价,他在精神世界里,还正在成长,“反抗”是青年在成长时期的主要特征,单纯的“反抗”是青年的优秀品质,但短处是不能看到事物的复杂性,或者说在同一件事情上,只被“反抗”所吸引。舒芜在信中还讲了一段台静农的故事:

我虽未进大学,却早早混入大学教师之中,乃能多知其内幕,多知其隐事,为或者比当学生的身份所见者更多。我虽未教过名牌大学,但接触过一些也非不知名的学者,例如台静农先生,他是反国民党的,但思想上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者,倒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可是他对于一切一向标榜“自由”而实际上向蒋政权靠拢的学者,就极其鄙视,他告诉我,胡适如何与亲日派政客一起搞“低调俱乐部”,反对抗战。重庆时期有一大丑事:有一群党棍子向蒋政权献九鼎,鼎式设计出于著名学者马衡,铭文则是顾颉刚所撰(顾命其一个学生代撰),其中有“允文治武,乃神乃圣”等肉麻的颂皇帝之语。台先生一向温文雅静,恶言不出于口,却气得写道:什么乃神乃圣,妈的x哟!台先生一例,可见当时若真正坚持自由主义思想者,大抵左倾,他们对于标榜“自由”的学者堕落,是极其鄙视的,羞于为伍的。

舒芜信中所提到的这些事实来源,还属他的早年记忆,在事实来源的准确程度上并不完全准确,在判断上也多受制于当时的主要宣传,而青年舒芜的这个历史记忆伴随了他一生。一九四九年后,舒芜还不到三十岁,他的精神世界里本来对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存有陈见,而且从年龄判断,还没有完全度过“反抗”期,他坦言:

正由于多数“自由”学者的堕落颓唐,他们解放后,就经不起思想改造的压力。顾颉刚先生思想改造中自称“一向抗上”,批评者问道:“请问顾先生,为九鼎作铭文献蒋介石,是怎样的抗上?”这一问就镇住了他。其他名牌学者,历史上多有这类经不起一问的事情。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种悲剧。现在大家艳称的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那是极少的特例,不足以构成自由主义的阵容,而且闻、朱也日益左倾了。

对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处在“反抗”期的舒芜并不能接受,他说:

关键还是在于,中国三十年代以至四十年代,先天不足的自由主义为何站不稳,吸不住人。我早就读过《胡适文存》,读过梁实秋的论文集《浪漫的与古典的》,但是眼看着胡适为侯门上宾,安富尊荣,而马克思主义者处于被禁、被囚、被杀的地位,谁能不坚信后者处于道义上的优势地位呢?这种道义上的优势,在一个民穷财尽的社会中(其体系的完整、系统工程、又有理论上的大吸引力),生死存亡的国运中,有极大的吸引力。布尔什维克是在“茫茫的西伯利亚,俄罗斯受难者的坟”的光圈背景上,吸引了全世界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吸引力,是雨花台、龙华、白公馆、渣滓洞所折射出来的。自由主义在中国则没有这样的好背景,当时我们即使倾服胡适,可是一想到“好向侯门卖廉耻,五千一掷未为喜”的背景,也只有委而去之了……

胡风事件发生时,舒芜三十七岁,已开始进入中国文化和学术界的主流学者行列中,作为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没有自觉意识到早年思想中的“反抗”精神何以会在极短时间内转化成另外一种投向权贵的选择。这种精神深处的矛盾,舒芜自己没有解决,他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也没有解决,早年对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行为的极端鄙视,何以很快也会成为自己的行为?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七日于太原

同类推荐
  •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徐志摩情诗选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徐志摩情诗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韵律和谐,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徐志摩在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许多经典诗作,大多收入四部诗集之中。朱自清先生曾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这本诗选以爱情为主题,由台湾著名诗人、评论家莫渝先生编选。爱情是徐志摩丰富情感的缩影,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歌也以情诗最具特色,因而这本情诗选包含了徐志摩诗歌的精华。
  • 爱人,我写1778个故事来陪你

    爱人,我写1778个故事来陪你

    妻子患上了恶性肿瘤,被宣告只有一年的生命。当作家的丈夫,除了想办法让妻子多开心,做不了别的。他想,至少每天为她写一篇能让她心情开朗起来的故事……从第一篇《围棋》开始,他每天写一篇,直到《最终篇》,总共写了1778篇,也令他的妻子奇迹般地活了五年之久。本书精选了伴随作家夫妇岁月记忆的其中52篇,还收录了在妻子与病魔斗争的五年间那些感人至深的写作内幕。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

    文选含选主小传、导读(概述)、正卷(哲学;人生卷与艺术;文学卷)三部分。在时间上限各选主49年前的论文。编选思想上着重突出他们的人生美学特色。力求雅俗共赏、学术与市场兼顾。
  • 孤帆独航绕地球

    孤帆独航绕地球

    本书为作者亲历的第一位个人单独驾驶帆船成功环游地球的英雄壮举的生动记述。
  • 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

    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唐五代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北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南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审美之旅与现实人生。
热门推荐
  • 许你卿心

    许你卿心

    许一航从国外留学归来进入家族企业,偶遇公司小职员柳卿卿,由厌恶到好奇,最终陷入爱河。却不料杀出强大的男二号,强势登场,三人的感情纠葛该如何收场?上天或许是嫌弃三人的感情还不够荡气回肠,女二号也趁机粉墨登场,将这场感情彻底搅得一团糟。就在所有人为了自己的喜欢坚持努力的时候,秘密也一点点被揭开。谁是谁的曾经,谁陪谁到最终?终有一天,你会明白:世界上有一种你没有参与的爱情。
  • 一生休,清明时节雨

    一生休,清明时节雨

    五国动荡,华夏大陆,风雨欲来。一名异世女子的无心闯入,又会将这场纷乱如何推动,将结局引向何处?五国历练,沉浮于世。她起承转合,她遗世独立,她长笑弄天,她泪落无声。谁的秋眸,如水似雾?谁的巧笑,嫣然倾城?谁又能与她携手,将这乱世纷扰一一走过?且看她执起惊鸿,挥斥方遒!
  • 我的蛋宝宝 我的蚕宝宝

    我的蛋宝宝 我的蚕宝宝

    《我的蛋宝宝、我的蚕宝宝》是一本童话故事书。讲述了在护蛋行动中,我的蛋宝宝夺得了冠军,本想创造一项吉尼斯纪录来,没有想到竟然孵出一只小鸡来,而且还要喊我是妈妈,这让我好不尴尬。好在我们相处得很愉快,为了去找妈妈,它不辞而别,不久,我收到一封来自乡下的邀请信……为了完成写观察日记的任务,我养起三条蚕宝宝,没有想到它们那么难伺候,说城里的桑叶不好吃,强烈要求我把它们送回乡下去。为帮蚕宝宝脱皮,我做了一回凶手,另外两条想自杀喝起可口可乐,结果结的蚕茧竟然是黑色的……本书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可供低幼儿童阅读使用,也可供一般读者阅读使用。
  • 紫公主复仇记

    紫公主复仇记

    十岁时的一场厮杀,使慕容彩魅从千金大小姐变成了孤儿。十六岁后被一个毫不知情的家庭收养。为了复仇,她不断地锻炼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收获了新的亲情,友情,这些情感一直在劝告着她放弃复仇,致使她犹豫不决。最后,她还会选择继续复仇吗?【兮兮QQ:1342866310欢迎添加~】
  • 尘世乱.风雨欲来

    尘世乱.风雨欲来

    殷朝建国之际,辅佐殷承祖尹世凡立大业的楚、白、崔、司空四大家族均得到了莫大的封赏。当然,这四家与殷承祖之间也缔结了一系列维护殷朝帝国的合约。具体的内容只有现任的帝王以及四大家族的族长知晓,而四百年之后,燕袭大陆的格局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 清晨,在陌生的地方醒来

    清晨,在陌生的地方醒来

    三大洲两大洋,随天涯才女艾敏,奔赴一场最feel的生之旅行。天涯、人人倾心推荐!
  • 神之崛起

    神之崛起

    【热血作品,热血推荐】一个绝世天才烟花般崛起,瞬间灿烂之后,被姐姐暗算,功力尽失,惨遭换脸,从花样少年惨变大叔路人甲。从此,十万里逃亡,为了活下去,他隐姓埋名,历经艰辛。阴谋与爱情,杀戮与情义,逃亡路上,心智逐渐变得强大,他从无知少年蜕变为成熟男神。后,他再次崛起,光辉万丈,璀璨如红日,成就不朽传奇。“神王轮流做,下一任便是我!”他放言,目光森冷,神曦绽放,整个天穹一片灿烂。“爱情的种子在一万年前种下,轮回生生世世,只为等你,神王陛下。”她哭泣,泪水充盈着时空。
  • 巴黎倾情

    巴黎倾情

    这是一个真实到残忍的故事。一个我曾深深爱过的女孩儿,却在巴黎那个浪漫之都,经历了最惨痛的血色青春。她应该是恨他的,他毁了她所有的美好和梦想;她应该是爱他的,当他惟一的印记从身上剥离时,她分明感到自己也随之而去;我爱过这个女孩儿,并且愿意继续爱她。可惜,她却带着巴黎时唯一留下的戒指不肯摘下。
  • 环游宇宙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环游宇宙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异端世界:怪婴篇

    异端世界:怪婴篇

    十世的纠葛,何时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婴儿会使得亲生父亲要将其杀死;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样婴儿会搞得养父母家破人亡;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婴儿会给接触过的人如此的恐惧。这个婴儿究竟是何方神圣?宿命的轮回究竟在何时才会画上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