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7300000003

第3章

弗损所以益之,深甫云:“弗过必有以防之。”谓,弗过为防非也。家人嗃嗃,父子嘻嘻,先儒谓嘻笑不严,故失家节,深甫云:“重刚之卦,自无嘻笑之理,嘻嘻吁,皆难意也。”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用兵之法也。

道非急遽可言,坐而论道,则神闲意定。

凡世间一切好恶甘苦事,把来作吃饭着衣安排本分合作看,便无事,稍有厌恶心,更无是处。

一切有为法,真如性上显现种种差别,境界违顺,美恶皆是一体,改头换面了出来。学者如今无可添,只有可减,减得尽便无事。

子中云:“知道易,勿言难;知道而言之,尚与道为二,不言则与之为一矣。”几叟云:“有勿言,心去道愈远矣。”

论理论己之所当为,须从根本论;论事论古人之所为,须就事势上论。

为所不为,欲所不欲者,众人也;无为其所不为,能正其行而已;无欲其所不欲,则又能正其心者也。如斯而后可矣。

张子厚《送人》诗云:十载相从应学得,怕人知事莫萌心。邹至完诵之,或谓程公辟所作刻于石。

诗如《葛覃》、《螽斯》,序似有应,是德为后妃之德,非谓文王后妃也。

有诸中必施于事,乃为善。诚甫曰:“君子存其在我者,物来斯应,何必寻事作;存其在我,应物而未尝误,乃为善也。”

扬雄不识圣人,操则存,舍则亡,能常操而存者,其惟圣人乎?邵伯温云:“此修为事,入道之门也,若曰圣人之徒则可,若以此为圣人,则从容中道、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为何人耶?”

仲尼多爱,爱义;子长多爱,爱奇。何轲也?曰:“孟轲也若荆轲,君子盗诸。”几叟曰:“其不类每如此。”

子中曰:“问所不问,辩所不辩,如问铸金皆无理。”德称曰:“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既不能行,又不能言。何以教人?盖学不厌,故能教不倦。”

农师上殷,神庙问:“洛河何以不冻?”奏云:“臣闻之有礜石焉,礜石之力,比钟乳十倍。”

王沂公《笔录》云:五代以前,宰相奏事,罢赐茶方进。范鲁公质、王宫傅二人,前朝旧臣,始具札奏事,不赐茶。

西方兴师,岁用六百万,人命在外,以此知富公以十万和亲于北,为利不细(深甫云)。

好作为者多计虑,而久谙历者若无谋。知艰难者必辩微,而漫不省事者能耳顺。

致一所当一,注云:致一似迷,其实非迷,理须顿悟,事须积习。

陈恒弑其君,鲁君如何?讨告于天王斯可矣,不然,是以燕伐燕也。文帝杀薄昭太后,不食,如何天下重?余云:“道二,义命而已,义之尽,斯可以言命矣。”

潘兑行词云:“敢于移檄之文,犯我祖宗之讳。”改云:“乃于移文,犯吾国讳。”张天觉改云:“乃于文移,有失恭慎。”

邵尧夫墓志后题云:“前葬之月,河南尹贾昌衡言于朝,既刻石,诏至,以著作佐郎告先生第,赙粟帛,熙宁丁巳岁也。”

《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则焉有傲欲?傲不可长,欲不可从。疑注疏之言非经也。

吴起说魏武侯罢兵服,庄周说剑而衣短后之衣,孟子说齐王而言公刘好货、太王好色,皆因其所好而化之,巽而入之,善诱人也。

渊明如“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深得固穷节”,不与物竞,不强所不能,自然守节。

蔡君谟守福州,上元日,令民间一家点灯七盏。陈烈作大灯,长丈余,大书云: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君谟见之,还与罢灯。

刘辉《尧舜性仁赋》:“静以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人往往疑仁者静、仁者寿、仁者必有勇皆有出处,独动字不工。深推动静二字,使性字故事。盖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

中立云:“范文正有言:‘作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

林述中云:“范尧夫有言:‘公事胆大,私事胆小。’又言:‘一部律中四字可尽,所谓罪疑惟轻。’”

林述中说:“五代时,有一人尝读书,但记两句,云‘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每遇事辄举此为诫,后为忠义第一。”

王玠玉,密人,顷尝道傍食,有一老人进言:“饮食须用暖,盖脾喜温,不可以冷热犯之,唯暖则冷热之物至脾皆温矣。”又因论饮食:大冷热皆伤阴阳之和。

周吉甫天佑,饶人,云:“昔有人官广南,常疑家人食生冷物致瘴疠,乃于厅前置一釜,每买物必熟之,而后遣之,以故终任全家无得疾者。予爱善卫生者,不以脾胃暖冷物、熟生物,不以元气佐喜怒。”

周天佑言:“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以赞阳出滞,使五脏之气终岁流通,谓之神仙洗头法。”

昔志公见梁武,语道欲坚帝心,乃请出死囚,持杯水验之。帝如其言,召囚应死者二十辈于庭,各置水满器,令顶之,周行庭下,戒之曰:“水不溢,贷尔之死。”于是作乐喧之,久之,杯水如故。乃问之曰:“若闻乐作乎?”皆曰不闻也。志公曰:“彼畏死,故惟知水碗,不闻乐声也。今陛下闲时,亦好如此,莫待急时。”

潘渭老云:“学道须要心与性合。’心本是动,一向遂心去即忘本性;性本是静,一向守性则废遇。惟心与性合,则动中静湛,静中明觉。”又云:“学道人须于动中求静,又不可为动所动,动失于流,静失于迷。然动中之惑卒难觉省也,其敬也似怒,其喜也似佞。”

出无谓之言,行不必为之事,不如其已。

以简傲为高,以谄谀为礼,以刻薄为聪明,以阘茸为宽大:胥失之矣。

越人按图而言燕,遇燕人则北矣,岂若知燕而不害者耶?读崔氏珍庖而谓能精于饮馔,岂若调和适口习熟自然应法,问其法则不能言者耶?

太傅迥公谢事,燕居独处道院,不治他务,戒家人无辄有请,惟二膳以时而进,既毕即彻,若祭享然。子宗悫擢正字,易章服诣谢,公亦不顾。其夫人尝密觇之,但见瞑目端坐,须发摇风,凝然若木偶。尝有诗云: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成性合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百人中无一人。

吕与叔荫官不应举,或问其故,曰:“不敢掩祖宗之德。”

张思叔云:“荆公《虎图》诗固好,然只是一个,似在杜子美一句道来,《青松障子》诗云‘凭轩忽若无丹青’是也。”

杜安世词云:“烧残绛蜡泪成痕,街鼓报黄昏。”或讥其黄昏未到得烧残绛蜡,或云荆公尊人作。曾有人以此问之,答曰:“重檐邃屋,帘幕蔽拥,不到黄昏,已可以燃烛矣。”(此词乃荆公尊人作,韩魏公尝以此赏杜,杜云:乃王某作。荆公时在座,闻语离席。)

富人有子不自乳,而使人弃其子而乳之;贫人有子不得自乳而弃之,乳他人之子。富人懒行而使人肩舆;贫人不得不行而又肩舆人。是皆习以为常而不察者也。天下事习以为常而不察者,推此亦多矣,而人不以为异,悲夫!

问:“世间名相事理如何得通?”解云:“但得本莫求末。贤来问,却是甚知;若自有知,却更问甚?夫子常似怕人也,似人骂不动,打也不动,好怯怯地不如人。”

庚申甲子日三更,一点气交,至四更方至定(右四段刘快活)。

望杏而耕,以杏为候也,或改为幸。

水土二行,各兼信智。

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一说云:开元十三年,封禅于泰山,三公以下例迁一阶,张说为封禅使,说婿郑鉴以故自九品骤迁至五品,兼赐绯,因大宴,明皇讶问之,无可对,伶人黄幡绰奏曰:“此泰山之力也。”今人乃呼岳翁。又有呼妻母为泰水,呼伯叔丈人为列岳,谬误愈甚。

即真二字,今人多以为常谈,非也。班固叙传所载彪对隗嚣之问,指王莽曰:“倾擅朝廷,能窃位号,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

凡人所为,孰不欲是?吝于改过者,必曲说粉饰所为以为是,是谓自谩,古之所谓自欺者。

子房劝帝,王韩信而后擒之:将欲夺而固与之意。

神庙时一监司登对,上问绫价,不知,对曰:“臣于职事非不尽心,偶不知绫价。”他日择按察,上问曰:“向时不知绫价者为谁?”宰执请其故,上曰:“朕欲知四方利病,须忠信人,如绫价撰一个有甚不得。”(李及)

赵清献不高声,文潞公未得力用,张乖崖食时鱼:是皆下工夫为学者也。

神庙时,一选人以贵援得京削十二纸,引见之日,神考云:“有举状十二纸是甚人?”特与改次等官(寿朋)。

师朴入市归,魏公问所买之物,云:“千三。”魏公责之曰:“此俚巷之谈,非对尊长辞,何不云一贯三百?”(述志)

李师中《送唐介》诗,有“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又有送诗云:好斩佞人头上血,来充行客酒中杯。笔老人云:“不若荆公诗‘衰俗易高名已振,险途难进学须强’。”

荆公与魏公议事不合,曰:“如此则是俗吏所为。”魏公曰:“公不相知,某真一俗吏也。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共财,最是难事。”

神庙谓:“张良圣人也。智足以取天下而不取,无意于天下也;为汉立社稷而从赤松子游,能忘天下也。”

五代郭崇韬既贵,而祀子仪为远祖。本朝狄青,人劝尊梁公,辞曰:“予鄙人,岂可以声迹污梁公?”

寿禅师日行一百二十事,本老行三之一,或问:“不亦劳乎?”答曰:“善念熟。”

问:“佛住世救一切众生,何于喂鹰饲虎而丧其生,不计轻重也?”答云:“慈悲心胜,一念既发,不暇恤其它。”

张乖崖诗云:儿童不惯锦衣荣,故我归来夹路迎。不免旧溪高士笑,天真丧尽得虚名。一同人居太学,和其韵云:四窗灭尽读书灯,窗外唯闻步铎声。孤负江山好明月,闲来此地赴虚名。因拂袖而去。

子厚与其叔安仁令书云:“弊政之后,谅烦整葺。宽而不弛,猛而不残;待寄居游士以礼,而不与之交私;一切守法,于人情从容。此亦吾叔所能办也。”

范尧夫尝谓:“人作贵官,只将如奉使惜官者,便无事矣。”

吕许公常以澶渊之役问后进,答无契者。或云:“此役非悉甲以出不能决胜,方本朝得天下四十年,谁敢当其任者?非亲征不可。”

大司徒以保息养万民。六曰:安富抑兼并。

有道潜道少时,尝见温公论性善恶混,潜道极言之,温公作色曰:“颜状未离于婴孩,高谈已至于性命。”伊川笑之。又问:“莫锁应否?”对云:“某之应举得禄而已。”(赐第五甲,旧法无出身)

李曰:“不欺之谓诚。”畅曰:“便以不欺为诚,非也。”徐仲车云:“不息之谓诚。”《中庸》言:“至诚则不息。”非以不息解诚也。伊川曰:“无妄之谓诚,不偏之谓中。”

以有心息念则愈纷扰,一寓诸敬则俱无事。

虑而后能得,得者,对失之名。人为利欲沈湎,若失之者。学者能虑而得之,然所谓得,亦何所得哉?(并畅语)

择之为事,常怕有偏重处,须用权以得中,故庙堂之上,谕以持衡。物来随时,顺应之名,圣人能之,吾辈须放过了应(定夫谓次山云)。

《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人之学莫大于本末终始。致知在格物,则所谓本也,始也;治天下国家,则所谓末也,终也。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之;不穷,则不能致也。格物者,适道之始,欲思格物,则固已近道矣。是何也?以收其心而不放。致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大学》论意诚以下,皆穷其意而明之,独格物则曰:“物格而后知至。”此盖可以意得而不可以言传也。自格物而充之,然后可以至圣人,不知格物而先欲意诚心正修身者,未有能中于理者。致知在格物,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因物有迁,迷而不知,则天理灭矣,故圣人欲格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亡灵杀手六月天

    亡灵杀手六月天

    当血魂觉醒,神魄开启,那一刻,黑暗不是终结,死亡才是开始……且看六月天带着亡灵神魄之力玩转都市,翻云覆雨——
  • 末世英魂

    末世英魂

    英魂也,古之人杰,集天地精灵而生,聚人世信念而出,是为末世一线生机。末世既出,英魂归主。灭世轮回,十方寂静。重回末世之始,李亦晨可否力挽狂澜。作为郭嘉的化身是否可以聚十胜十败而定乾坤。未来是否还是一如既往,可否逆天改命。
  • 心烁成欢

    心烁成欢

    一句话概括叫做,一张公交卡引发的事件。具体来说,就是我被圈养之二三事。“一点噱头都没有谁来看?”被少爷一巴掌拍了后脑勺。“……”噱头?那玩意又不能吃!好吧,好吧!且看我如何……如何……“少爷!这故事里我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吗?”“……没有。”咳咳。这里是青梅竹马的我和少爷的小逗比日常的故事。至于噱头,那就只能说,且看我如何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吧!以上。
  • 唐月

    唐月

    唐朝裴炎被武则天杀害前后的一个小人物的故事
  • 龙战千里

    龙战千里

    龙,是最强的物种。龙可大可小,上能问鼎九霄,下能翻江倒海,无所不能。这片天地,人与龙签订契约,相互伴随,相互成长。且看千年底蕴家族的庶出小子如何忍辱负重,斗智斗勇,闯出自己的千里天空!潜龙出渊,天下大势必将风起云涌!
  • 妖孽宠妃:腹黑王爷妖娆妃

    妖孽宠妃:腹黑王爷妖娆妃

    富贵,她有,荣华,她也有,能力,她有,拥有一切,却又笑看一切。”有肉!“”吃了。“”有美男!“”劫了。“”有王爷!““收了!”地位,他有,容貌,他有,实力,他有,拥有一切,却拥有不了她的心。“有美人!”“杀了。”“有情敌!”“杀了。”“有王妃!”“杀——等着!”她一见倾心,他却另有目的。他终于动情,她却妖娆一笑,“晚了。”妖兽,美男,且看女主如何率领众妖孽祸乱天下。
  • 健康食物搭配450例

    健康食物搭配450例

    本书根据中医营养学理论,介绍了各种食材的特性,并结合现代营养学研究成果,将各种食材所含的营养物质以及功效一一列举,组合搭配,并按功效分类。
  • 青春校园之初中时代

    青春校园之初中时代

    初中时代的我们过着当时我们以为最难熬的日子。暗恋着我们最喜欢的那个女孩或者男孩。跟兄弟们打着当时我们看不惯的人。跟深闺密友一起讨论这班上谁又跟谁好上了。到了自己现在这个时候,想回到当初的时候才发现已经不可能了。本书将为您从新回忆起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初中校园,以及单纯青涩美好的初中时代!
  • 荻港村

    荻港村

    小说反映浙江湖州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从2003年倒叙回到1918年,百年风云变幻尽收眼底。百岁老人作为贯穿全书的重要人物,个性鲜明,一生坎坷,是个有理想有血性的革命者,但他不是英雄人物。他遭受过很多灾难,但他努力争取积极向上。作者着力刻画这个人物,进而从他身上折射出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语言流畅生动,具有古典绮丽、优雅闲适的语言文风。
  • 水晶之恋:记住我一直都在

    水晶之恋:记住我一直都在

    她,夏琳月从小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凭借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进了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圣林学院。却在这个她憧憬着美好的地方遇见了他,因为有他,她的生活开始翻天覆地地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