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24500000001

第1章

解空法師。述通論事苑。伸贊金剛般若。其書禪教無用。士庶莫取。中間詆訿先覺。義似未安。因攷其說。遂效明教禪師。作非韓三十篇以辯之。然非愛惡相攻執情偏尚。志欲法門流布共贊大猷。苟或不然。唯聖可矚耳。

旹淳熈戊戌解制後一日。姑蘇寶幢蘭若比丘(善喜)敘。

金剛通論

序分。或直從事。或直從法。若直從事。如此經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也。或直從法。如圓覺神通大光明藏也。佗宗諸經。或在淨土說。或在穢土說。土既不同。身亦有異。在淨土說切恐未然。但事法不同。隨機所見。

非曰。或直從事。或直從法。不知何所憑據。良由未閑經論。故使然也。今略舉淨土數經。令其自曉。深密解脫經云。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法界殿如來境界處。又解深密經。薄伽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法界。又法集經。婆伽婆。在虗空界法界無差別住處。稱讚大乘經。薄伽梵。住法界藏諸佛所行大功德殿。又密嚴經云。一時佛出過欲色無色無想。一切法自在無礙等。然淨土總有十五本。(法集經大毗盧經入印法門經方等王經心印經興顯經圓覺經佛地經。更有餘本。在別卷中不錄)並無人間山城國邑等處。卻云事法不同隨機所見。圭峯曰。麤心識淺者。未免於此等經。或謗或疑。故佛地論。親光菩薩具有通釋。但曉此論。自反三隅。論曰。受用變化二土中。今此淨土何土所攝。有義此土變化土攝。佛為地前等。令其欣樂修因。暫化作淨土。加眾暫見。有義此土受用土攝。此淨土量無邊際故。(論自反破初義云)若暫加眾令見。應如餘經分明顯說。如法華三變淨土。淨名足指按地。經文皆云佛神力等。今圓覺等經。不言佛力。何言暫化。云在淨土說。切恐未然者。得非寡聞乎。今引親光為定量。可破疑情以斷封執也。若以經論明言。而謂之未然者。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

圭峯纂要。雖前以持鉢乞食為戒。敷坐而坐為定。正宗說法為慧。因戒生定。由定發慧。三學倫次。故先乞食。然大小經皆應乞食以為發起。不勝通漫。今謂佛意將說發心修無住相布施。故先食時入城而行乞食。須知世尊乞食。欲令眾生成就檀波羅蜜。故如來涅槃受純陀供養云。我今受汝最後供養。令汝具足檀波羅蜜。

非曰。彼云乞食。欲令眾生成就檀波羅蜜。非謂持戒。經云。執持應器以乞自活。馬鳴曰。及自調伏故。調伏即戒也。又經云。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今著衣持鉢乞食威儀。離於邪命。得非持戒乎。又云不勝通漫者。彼不許持戒配發起。以大小經皆有三學故。殊不曉通別之序。別序經經各別。如法華以放光。淨名以獻蓋。今經以乞食。若謂通漫。豈皆配三學耶。又引下文無住相布施。故先乞食發起為檀度者。涅槃下文。受純陀供養。具足檀波羅蜜。亦應例。涅槃發起序中。出大音聲。為檀度耶。彼若不可。此云何然。

別譯中間加問云何修行。什譯略之。淨覺疏云。住約始習。脩行約積行。住兼積行及以始習。故什師刪之。今謂住即所依也。修行即能依也。什師意。高所依言住必兼能依所修之行。故略修行。但存其住。能住般若必有照用。必斷煩惱。煩惱無非清淨般若。煩惱無性即降伏義。此經發心修無住相布施。能住般若。降伏煩惱。所問能答。到此畢矣。

非曰。淨覺云。住約始習。修行約積行。住兼積行及乎始習。什師何以刪去積行。獨留始習。何不用積行攝乎始習。却用始習兼於積行。良恐未然。今謂住即所依。修行即能依。所依言住。必兼能依所修之行者。此亦摹搨淨覺初無異論。又何以得知所依之住必兼修行。若慈恩天台賢首諸大聖師。欲立一義。必引聖教為衡量。今無所據。得非胸臆乎。若圭峯。出秦譯略修行者。意云。住道降伏即是修行。謂四心六度皆名住修降伏。故無著云。住謂欲願。修行謂相應等持。降伏謂彼心若散制令還住。又十八住中。一一皆以住修降伏釋之。故知義雖有三。而行是一。問。何以下文但舉降心耶。答。義雖互攝。文從勝顯。然經宗於離相。離相正是降心。本意欲明降心。因約住修以顯。儻有公論。宜從正轍。

凡六舉七寶布施。又兩舉身命布施。前後校量。意雖漸引。皆不可以前後淺深多少難易求之。但隨當文所說。顯示為校量本耳。

非曰。先儒有言曰。知之言知之。不知言不知。是知也。不應以未至蓋人。若但顯示為校量本。不以前後淺深求之。何必天親第三疑單以一重校量。第七疑却用兩重校量。第十疑只用內財一重校量等。則知經論深意。非公所謂也。

圭峯纂要云。無著云。是福德者標牒。即非者約勝義空。是故者約世俗有。檢論無文。淨覺疏云。即非者。事福本空也。是故者。雖空而假也。今問。即非福德性。若已是勝義空。即畢竟空義。下文持經為說。何所勝之。雖有天辯。亦弗能救。一槩以即非為遣蕩之辭。更不顧後有所勝者。請從彌勒偈云。天親論釋方合經旨。偈云。受持法及說。不空於福德。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天親論釋云。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聚即多也)偈言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故。彼福德不趣大菩提。二能趣大菩提。一者受持。二者為說。須知此之非字乃揀去之辭。揀去住相布施福德。不趣大菩提故。故云即非。(云云)從來學者。徒仰二老大手高風。殊不契勘。判此公案。自有祖子。歸源偈文。全憑論釋。不取臆論。

非曰。彼用無著論釋經。及乎圭峯引無著論而云。檢論無文。今引無著之文。則使學者皂白自分矣。無著云下。此引七種義句中。第五不失中文。經初句。是標牒。經次句。即論云。若福聚非聚。此遮增益邊。以無彼福聚分別自性故。隋本云。即非福德聚。論云。以無彼福聚故。秦本云。即非福德性。論云。無彼分別自性故。青龍云。約真諦理。安立第一義故。圭峯約勝義空。經後句。即論云。若復說言。是故如來說福德聚。此遮損減邊。青龍云。據俗為資道。圭峯云。約世俗有。則圭峯義引無著論文。却云。雖有天辯。亦弗能救。是福德乃牒前三千大千布施福德也。偈云福不趣菩提。顯下受持法。及說二能趣菩提。又云。須知此之非字乃揀去之辭。揀去住相布施者。論自云即非是名。遮增益損減邊。何云揀住相福德也。青龍乃唐初人也。彼疏亦指無著七種義句中文。今謂撿論無文者。得非未善無著論意乎。

無著云。此下第八為成熟眾生離十二障礙中為離捨眾生故。既莊嚴佛土。必不捨眾生。令諸眾生了有為法如夢如幻。於欲界舉甚大身者。遣蕩相著。以此成熟未成熟者。

非曰。彼云莊嚴佛土(至)遣蕩相著者。此非經論意也。經意自謂菩薩不見自體為能度。舉喻山王。尚不應見其自體。何況餘者。無著自釋云。如來說為非體者。顯示法無我故。彼體非體者。顯示法體無生無作故。却云莊嚴佛土等。有類諺語。認橘作火也。

若天親論。以前莊嚴佛土屬諸所現。以今此大身為淨土受樂報佛。遣蕩相著。離障斷疑。意不同故。佛不共力。隨類各解。兩論意別。不可會同。然受樂報佛者。即十方淨土諸佛所現大身。受安樂果報。非此娑婆有九惱事。昔人以此為實報身者。非也。

非曰。先明論意。後顯其非。論云。聖人無為法得名。是法不可取不可說。須菩提遂疑。菩薩莊嚴佛土受樂報佛有取。如來先以佛土破之。佛土有二種莊嚴。一形相。二第一義。揀非形相。故云諸佛無有莊嚴國土事。次疑受樂報佛。取自法王身。如來以須彌山王。鏡像義無取。況諸佛自取法王身。今云。以前莊嚴佛土。屬諸佛所現故。又云。諸佛所現大身受安樂果報。揀非娑婆有九惱事。得非認鷄作鳳也。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乃至無壽者(云云)。淨覺疏亦不能盡偈文。論意乃云。人身長大者。以法身無相故。直作法身無相釋此大身。稍有殽訛。今此大身即大教說普現色身。若以事驗。即觀音妙音現十界身。此猶說十界正報色身。更須如華嚴說。入無功用現十種身。虗空大地無非大身。不妨用大所依體大。故彌勒偈云。依彼法身佛故。說大身喻。此一住經。如來說盡。諸大菩薩。入淨心地。證道功德。池深華大。世人多以此經為繁。若知意旨。甚為簡要。若不得彌勒二偈兩論伸釋。此之經文。幾乎陸沈。

非曰。破淨覺直作法身無相釋此大身云。不得彌勒二偈。兩論伸釋。此經幾乎陸沈。以作色身事相十界正報為大身。切非經論之意。偈云。依彼法身佛。故說大身喻。又云。非身即是身。是故說大身。天親論云。非身者無有諸相故。大身者有真如體故。無著云。於彼身中安立非自非佗故。又云。於此大身等中安立第一義。則二偈兩論。自云真如第一義。不說十界之身幾。乎陸沈之言。似覺漏逗也。

如來五眼三智同體。所以五眼不說即非。三智中云皆為非心。兼前五眼同體。而遣蕩之。

非曰。注述一端。先須熟精文理。然後操觚。彌勒偈云。雖不見諸法。非無了境眼。諸佛五種實。以見彼顛倒。云何五眼同體而遣蕩耶。有謂無著論。不妨有遣蕩之文。論云。何故不說眼即非也。以一處住故見智淨。後安立第一義故。初亦得成就。自不解論意。唐青龍氤法師。疏釋此論曰。以後例前。應言如來說肉眼即非肉眼。是名肉眼。由安立第一義故。彼法無無實體故。無如其名有自體故。不言即非也。又云。遣三心者。此非如來三心也。經云。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却云如來三智。得非執石作珠也。

偈文且舉色聲約法揀情。又偈後經文為前蕩法身識不能知。又若執著如來因三十二相而得菩提者。畢竟其相是色自性故。復遮云莫作是念。

非曰。彼意以法身色相俱是遣蕩。偈後經文為遣蕩法身識不能知。且無著論偈後經文。自云不可以相成就得菩提等。既云相成就。是豈遣蕩法身耶。

所言法相者。即非法相。是名法相。三句要之。與楞嚴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兩句。修因證果。立本歸源。不離自性。不動本來。

非曰。楞嚴性覺妙明本覺明妙者。是破執遣蕩之文耶非耶。若言非者何以會同。若言同者二義同否。楞嚴性覺妙明等是法相耶。以性為相。不亦過乎。

金剛事苑

此經自唐至本朝。南北諸師撰述甚多。南方學者盛行圭峯纂要。所敘兩論。密示潛通。稍有眉目。及其依十八住懸判。然後用二十七疑科釋。入文隨釋。多用無著。未免媕娿。

同类推荐
  • Anne of Avonlea

    Anne of Avonl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池北偶谈

    池北偶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台案汇录乙集

    台案汇录乙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阿难同学经

    阿难同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意乱情迷

    穿越之意乱情迷

    可怕的梦魇,让她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辈子,你就跟着我了,哪儿也不能去,谁也伤害不了你。”这是一个男人的承诺。她不会强求什么,给她一点关怀和照顾,她就会把心给你的人。“我不想走。”“由不得你不走,马上给我滚……。”为什么这个男人突然翻脸,一个玩物般随脚踢开……柳青瑶啊柳青瑶,你到底该怎么办?你不曾想过自己会被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而且还是一个古人,一个没心没肺的王爷……谁该爱谁不该爱,她不知道,她知道的,只是这些男人,都想要占有自己的身体而已,他们,只是痴迷她的身体,没有爱!
  • 帝国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帝国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本书内容包括帝国主义的新危机、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德意日法西斯的产生、世界各国的基本局势。
  • 透视股市投机

    透视股市投机

    市场的波动产生于人类的不完全理性和认知偏差,投机实质上是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一种心理博弈和思维较量,战胜市场就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来战胜公众的心理和思维。《透视股市投机:从心理博弈的角度解析市场运行规律》首先建立了一个心理模型以作为整个理论框架的基础,该模型解释了人类是如何进行思维和投机思维,以及人类在认知上为什么会犯错误。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类心理和思维的规律来解释市场中价格的形成与波动的机制、市场运行的影响因素,以及市场运行的规律。最后探讨了投机思维的方法问题,其核心是如何通过理性的投机思维来战胜市场。
  • 十金尸官

    十金尸官

    三国大陆,尸界凭借人类战争遗留下来的古战场开辟出口,闯入尸界,夺取人命。人界和尸界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一个个年轻人被送往古战场,加入残酷的战争。
  • 师傅徒儿吃定你

    师傅徒儿吃定你

    蓬莱禁地,她与他相遇,从此深陷其中。喜欢他,不想离开,想要相伴左右。明知不该动情,但也不想更不愿压抑心中那唯有的情愫。他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所有人只能仰望,不可窥视;她有点无赖,有点不入流,小透明一个。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却成了师徒。她说:“忘川之中,冥冥之恋,师父你逃不掉的。”
  • 腹黑师父:王爷别靠近

    腹黑师父:王爷别靠近

    她,蓝静默,从21世纪穿越到异世大陆。后来才发现她穿越到自己的小说里。不知道言希走了什么桃花运!就算脸上有红斑,一大堆美男居然向她“涌过来”。妈妈咪呀!身边那么多妖孽,她可不是仙女,不可能把他们都收了啊!
  • 穿越—淘气王妃

    穿越—淘气王妃

    淘气如我,活泼开朗是我的本性从小无父无母,在孤独中长大的我。分手那天她因为一把破剑灵魂穿越了,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的城市,去开始新的生活和冒险。这是讲述一个小国郡主和亲的故事。穿越后的她,倾国倾城,颠倒众生!而他苍龙王朝的冷酷王爷龙子齐对和亲的郡主是不理不睬!而古灵精怪的雨依总是能让他开怀大笑!看一场因爱而恨,因恨而弃,因弃而合的甜美爱情故事!
  • 惊世天才:盛世逆天三小姐

    惊世天才:盛世逆天三小姐

    她,现代著名科学家。却因一场意外穿越到架空世界。他,大陆上人人敬仰的王爷,却对穿越后的小小废材一见钟情。强者与强者的碰面,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为了身世之谜,又将发生怎样的事情…(本人第一次写书,如有与其他书雷同,请原谅我脑洞有限。)
  • 回眸的那一瞬间

    回眸的那一瞬间

    ……夜黑风高的夜里,面对……回眸一瞬是该如何抉择?是已然放弃?还是孤注一掷,勇往直前?
  • 阴阳尸魅

    阴阳尸魅

    一天晚上,两个混混带着他哥来到我的诊所,求我救救他哥。但我在消毒过程中,却被病人的面容惊吓住了,无意中还被他给抓伤了。可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病人却要求我杀了他,两个混混也突然要杀死哥哥……从此以后,我的光怪陆离的人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