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23100000002

第2章

釋第一大段。明大意中簡非者。凡有十種。備如止觀中說。今略明一兩如者。如為求安樂故修禪。此屬六欲天心。作意防持。離惡修善。希於安樂。名屬人道心。是故受報假緣方得。若任運心成。不須防護。何以故。得禪味故。任運怡悅。或三五日入禪不起。設起出觀。任運有樂。若發心求此名為天心。後受天報自然而至。不勞運役。故此心名為天心也。取譬如乾牛皮。雖強卷舒不隨處分。喻如作意。如牛腦皮。牽觸軟善。喻如入禪。雖復出定猶有滋味。所修戒施不同散心(云云)。又直求勢力是魔心。如魔著於果報。見人出境即來遮壞。如今時人既有大力受果報故。有人違之即能損他也。又樂諸見者是外道心。欲因禪發慧毀他顯己。如經中說梨耆彌因緣(云云)。所以禪靜能發邪正二慧。本時邪獲取理。今以靜心瑩之。邪慧即發。便成邪見。本時心正。用定調之。便發正慧。正慧不須簡。邪心修禪是故須簡也。又若人俗有求樂欣勢樂見三心者。逐其強弱以判其因。若雖求樂。樂勢力強屬魔心。若但樂樂帶少淨心是梵民心。若樂樂又慈人及物即梵王心。若樂諸見即屬外道。此三心相添隨強判因(云云)。

又直就外道心自判三種。一直修邪。二帶事兼人。三具上二。傍通名字發邪慧時。成三種外道。一一切智。二得神通。三韋陀總上二也。通名前三種天心亦是外道。樂勢力是神通。樂諸見是一切智。帶淨心兼人是韋陀。通別邪僻用心皆是不正也。是故非乘中。翻邪歸正。對破三外道悟因時。即是三種念處。獲果即是三種解脫。破邪顯正(云云)。但一往判十心為因。何必全爾。如墮地獄自有多種。不止一途。今舉強者以為義端耳。乃至二乘入理亦多種法門。略舉數修以示其語。行其諸故決墮其中也。若次第簡非者。初止簡三途之非。不簡人天。若進明二乘者。但非九心。若大乘即非二邊。十種俱非也。若作不次第簡非者。更於菩薩心中復分別。具在止觀。今約次第故。則十修簡非也。問。發此心即成業。為當證禪遂其所求方成業耶。答。小乘動七支成業。發心未是業。大乘明一念起惡。殃墜無間。不得遂與不遂。發即是業也。問。此應有輕重。答。若止發心是不定業。若事成是定業。問。若修禪要壞欲界。或發初禪。禪定成方生上界。若起惡念念破三寶。其事未成那得墮地獄。答。為惡若崩。故起惡即成業。為善若作。發禪方生。又地獄是同界。發心即墮。色界是異界。須發禪乃生。今簡十種偽心。不同成業不成業。此心即名為非。若不識者。相續不斷即結業成牽生。故須棄捨。問。十非與法界而同異。答。十界則凡聖俱開。十心則開凡合聖。為明縛脫二邊之非也。

第二顯是者是名為正明修禪大意。即是發菩提心。心有四種。一緣於正因緣生滅法發心。二者緣真空理發心。三緣俗諦假名發心。四緣中道法界發心。若是前來諸非。多是緣無因緣。邪因緣。自善因緣。自度因緣。非正因緣。無大慈悲。不能為物故。非菩提心。菩薩見眾生起十種邪無等因緣。為此而起大悲。良由眾生不識正因緣故而起九種邪惡。邪惡即是集。集招苦果。菩薩為欲拔此眾生苦習故。而起大悲。興兩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拔苦故起。煩惱無量誓願斷是拔集故發。又以眾生苦集故則無道滅出世因果。欲與其道滅故而起大慈。興兩誓願。法門無量誓願知是與道。無上佛道誓願成是與滅。是為緣正因緣興起誓願發菩提心。發心既正則行願不偏是名緣正因緣發心修禪也。

次緣真淨空理發心者。只是緣向來正因緣觀此即空。眾生顛倒謂言不空。以不知空故而起十種邪僻之有。有即是集。集故招苦。為此而起大悲興兩誓願也。此之苦集即體是空。故大品云。即色是空。空即是色。色空空色無二無別。是名為中道。中論云。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滅有二種。一善滅。二不善滅。不善滅即是析法觀空。滅色故空。善滅即是體達即色是空。非色滅空。是為善滅也。欲與眾生如此道滅而起大慈興兩誓願。既識正因緣即空故。發心行願皆緣於真。是為緣真淨發菩提心也。

次緣俗諦發心者。假名差別有無量相。而眾生不識妄生分別起邪起惡。二乘但空心所不到以空為證。菩薩於此而起大悲興於誓願(云云)。

又緣中道發菩提心者。此心亦名中道實理心。第一義空。菴摩羅識。佛性。如如。實際。實相。無住。無生等種種異名。如天帝釋多諸名字。而皆離縛脫世出世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等種種二邊。故非生死非涅槃有為無為等。遮此二邊名為中。即虗亡寂絕無所依猗。待邊明中中不可得。絕名為中。能如是者。通取無上正真之理。目之為道。此理非因非果。非初非後。非發非不發。非道非不道。淨若虗空而赴物逗緣。說於因果道心等。所以者何。眾生心性明智如日。故曰覆之闇如漆。以初發心却除二邊之僻。顯出中道之理名之為因。究竟此理名之為果。通達此理名之為道。故上普賢觀云。大乘因者諸法實相。大乘果者亦諸法實相。然此正觀之心。不可破壞不動不退。名為實相。大論云。不動不退是心名薩埵。若不得此心入諸禪中。皆不名波羅蜜。若以此心入次第諸禪。皆名波羅蜜。入二乘凡夫等法。皆名摩訶衍。故大品云。次第心中云眾生。波若云何應修應行。佛言。心心諸數不行故名行波若。名生名修。此即是無生無行無修之修行也。此心若發。任運與無緣慈悲俱生。為眾生說此依猗法。令免二邊繫縛之苦。名為無緣大悲。與眾生實相不動之樂。名為大慈。故思益云。一切眾生。無中計有。無我計我。凡三十二種。菩薩為此而起大悲。又大經云。一切諸法中。悉有安樂性。當知實相之理任運與慈悲俱生也。何但具此慈悲。亦具一切。故云諸法雖空。一心具萬行。但眾生得樂之時。非是如來將樂授彼。彼自有之。如貧女金為其耘掘。拔苦與樂其義亦然。又自得樂是自生。如來與是他生。四句破(云云)。無此四性而說自樂(云云)。又前三種發菩提心。今稱三種四諦。三波羅蜜。三因三果。三種誓願。而不名為弘。今中道之心緣無作四諦。該括四弘而起誓願。得稱弘誓願也。問。何故非弘。以不稱理故。悉是緣眾生緣法而起慈悲耶。答。如女人謟曲故。故不稱為弘誓也。若中道之慈。此慈稱理。不名為謟。如大愛道經。女人而無謟也。實相之慈。慈即如來。譬如慈石吸鐵。離石無吸。離吸無石。即吸是石。如即慈。是如來。故名弘誓也。又如中論云。若計諸法定性。性名定實。實有不可改變。如是則無四淨四行賢聖道果三寶出世因果。亦無世間罪福一切世法也。若計諸法定空。墮斷滅中。亦無世間出世賢聖因果等法。但有虗妄顛倒流轉以自毀傷。若能作中道正觀。體達無性。深識苦集。能治之觀即是道滅。是則三寶四諦八法寂然。皆無毀損。故云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是名緣中道發菩提心也。

料簡法門無盡誓願知者。門名能通。通即是道。無上佛道誓願成。此云何異。答。法門橫辨。佛道竪論。問。涅槃亦名道。實相亦名道。實相大道佛從來故。般若亦名道。此三云何。答。若三德而論。法身亦非。波若亦非。解脫亦非。並別一異皆非。三法具足名祕密藏。那可偏論。今若別論法身當體。從法身起行。行即波若。波若名為道。通至涅槃。今取竪所至處名涅槃。是無上道。度所得處即是般若。名為法門(云云)。問。中道實相非佛。天。人。修羅所作。云何言發。答。雖非諸作而隱名藏顯。名身能作。如上體達。待隱不發稱之為發。問。為因禪能發心。但希向論發心。答。俱有其義。若能希向名之為解。解為行本。因禪增進悉稱為發。問。菩提心非常非斷。為當別有一理為當盡此常斷。而言非常非斷名為中道。答。此約空有二門(云云)。問。何不取真為佛性耶。答。中道是究竟。真俗是境界佛性耳。又約理為言。一切諸法悉有安樂性。何簡真中耶。答。約教見真者。未見佛性也。問。悉有安樂性。草木有耶。答。入理悟於平等法界者。無復人草之殊。未悟謂其事別。如夢種種。悟已則無之。問。迷實相起苦集。解實相生道滅。道滅異苦集。苦集非道滅。苦習非實相。道滅亦非耶。答。只迷實相為苦習。只解實相為道滅。譬寒結水而為氷。溫融氷為水。道滅亦如是。更無別中道異於道滅。異於苦習也。出法性外無法故。故不離也。問。寒結水為氷。氷喻苦習。寒喻於違。今融氷為水。水喻道滅。溫喻中道。何得道滅之外無中道耶。答。不然。寒是習。氷是苦。溫是道。融是滅。豈得異溫融而別有水。水喻既然。不得更求中道也。問。菩提心與願有異耶。答。心是正體。從體起用名為願。問。論云。菩提心名大願。今四弘亦名願。是則體用不別。答。此用從體起。不得相離。體願用願故通稱願耳。問。若願能顯體。六度亦顯體。此今願耶。答。願顯體者四弘是。行顯體者六度是。顯義乃同。行願為異。

釋第二正明修禪所為者。前菩提心是目。今修行是足。目足修故能入清涼池。從此去為三。初從欲滿四願去是行行。二從我今住何法門去是依禪為門。三從問曰何不遍行十度去是明禪攝一切法也。今初修行行發四願。以四譬譬四願。如文。

次明依禪為門者。還是欲滿四願。如須入禪能令願滿也。從六通四辨去是明滿第一願。六通從禪定生即是福德莊嚴。四辨即智慧莊嚴。先已神通伏高心。欲說法令悟道。故大經云。先以定動。後以慧拔也。又發通有三種。通教通從背捨。勝處。願。智。頂等禪發。別教通從自性等禪發。此二俱從禪發也。問。五六云何異。答。通教為語。斷正使名漏盡通。亦得稱六。但習氣未盡故稱五。若別教者。已取斷無明。亦稱六。未是究竟但稱五。五六俱得稱也。從欲斷煩惱去是釋第二願。夫斷惑必由智慧。智慧非禪不開。大經云。無定者平地顛墜。手書異文。口宣異語。身涉異逕。故知心數亦須言定數。何說智慧耶。又如小乘無漏因七。依定斷見。依九地斷思。又大乘一依自性禪生似解。故名菩薩藏聞思前行。因是得入一切禪。一切禪有三種。 現法住禪。即是發真見理。捨離味著及一切相。華嚴云。初地正使及習。一時俱盡無有餘者。此是斷通正集盡。又分斷別惑。分生真智。如目喻(云云)。見理發真。名為現法樂禪也。二者出生種性三摩跋提。即是增長中道之定。福德莊嚴也。三者利益眾生禪。菩薩住是禪。以義饒益。皆與同事。令離眾苦。但發一禪即具三義。乃至清淨禪。菩薩住此禪。得大菩提果。皆在禪中。故知禪能滿第二誓願也。從欲知法門去是釋第三誓願。欲知法門者有兩種正道助道行行。智慧雖是助道。且依禪發慧行。正道只是深觀事觀空。諸助道門能發智慧。亦是用禪。若數人只觀行行。無相真空名正慧。雖復兩殊。要修禪獲。乃至小乘。佛樹下觀四諦三十四心。斷結成道。轉法輪。入涅槃。無漏火燒身。如皮囊盛砂利益物。無不悉在禪中。復次大乘為語。禪最大如王。世間正助。出世正助。最上正助。皆攝在禪中。故瓔珞云。佛依清淨禪。得大菩提果。又入王三昧說大品。入無量義說法華。又大涅槃。入深禪定窟。一切眾生悉滅盡相。令不復滅。即大涅槃。何曾非禪。或時現入。或時不現入。而心常在定。不以二相現諸佛國無不定時。故知禪中具一切法門。通教俗諦法門為事。真諦法門為理。別教真俗皆事。中道為理。如是等事理三昧悉在禪中攝。故知修禪能知一切法門。即是為滿第三誓願也。從欲具佛道去釋上第四誓願者。佛道即是涅槃。料簡橫竪如前(云云)。涅槃有二。一分二具。小乘斷欲界惑生梵天。亦名解脫。亦是分滅義。故言梵天無欲界惑。若子縛斷名有餘涅槃。亦名分得。若捨果縛。名為無餘涅槃。即是小乘具足。如此之法豈非禪定之力方得圓備耶。若大乘分具者。二乘分具皆名有餘涅槃。何以故。深惑未斷故。若自性禪中住法樂禪。但見真者。名有餘涅槃。若得三摩跋提定慧具足。名無餘涅槃。從此任運入薩婆若海。名無住涅槃。雖復無住。未是究竟。至清淨時方是究竟。前三涅槃皆是有上。後一是無上。無上涅槃非禪不剋。何況有上耶。當知修禪能滿第四誓願也。金剛三昧者。若小乘中明無礙道最後心方入金剛三昧。即證第九解脫道。若通教明八地明金剛三昧。若案華嚴明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金剛即是十迴向位。若圓教始從初心深行堅固猶若金剛。乃至後心亦稱金剛。如月明晦。如仁王云。釋迦牟尼入大寂定金剛三昧。當知大小次位無不入三昧而成佛道。禪滿四願。其意在此也。偈中云。智藏福田者。此是正助定慧之意。以此消第三誓願也。清水洗塵。此證通教斷惑。金剛鎧。此證別教斷惑。此偈證第二誓願。雖未得涅槃去至摧結使山。證第四誓願。得六通度人者。是證第一誓願。囂塵去是證四誓願(云云)。

同类推荐
  •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鸡肋编

    鸡肋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部丛刊书目

    四部丛刊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鼓枻稿

    鼓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Four Million

    The Four Mill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霸临天下

    霸临天下

    抢异宝,夺神兽,仗剑行侠走天涯。上刀山,下火海,创立天盟抗魔族。风雨飘,血雨洒,血海深仇终得报。
  • 萧何的奋斗笔记

    萧何的奋斗笔记

    萧何,是为数不多的青史留名又善始善终的谋士。《萧何的奋斗笔记》讲述了萧何跌宕起伏的一生。尤为难得的是,全书的视角很现代,语言通俗幽默,以萧何的官场升迁经历为蓝本,道出了楚汉传奇中的人性百态。从基层的科级干部,到万人之上的国级干部,萧何的职场奋斗史,不仅突出了其智商情商双高的经国之才,还勾勒了一个相互制衡、人情交错的官场形态,如何成功处理同事、兄弟、上下级等关系的职场秘籍。
  • 夏之语

    夏之语

    最美的莫过于懵懂的情感。纯纯的,不甜,不涩。
  • 毒后倾天下

    毒后倾天下

    国之动乱,双亲被迫将她嫁入朝中。如此的深宫别园,不乏心狠歹毒之人,她是否能够应付自如以惑帝心?还是终将老死宫中无所依靠!她尊为皇后,却命如蝼蚁,皇帝讨厌嫌弃。侧妃处处陷害,他不分青红皂白,罚她酷刑,天蚕刀网,刀刀剜心,差点致死。但她皆焚心煮笑,一忍了得!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她将胸中那熊熊的复仇火焰,化作绕指的温柔!她摇头苦笑,她决不赴她之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九霄叹

    九霄叹

    灵魔大陆,神奇的命武。繁茂之上,暗潮涌动。神秘的兽盟,危机!
  • 生人勿近

    生人勿近

    我叫胡一半,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儿,我爷爷是附近十里八乡,出了名儿的风水先生,我从小跟在他身边,也见识了不少奇闻异事,九岁那年放暑假,我回到乡下,看望爷爷奶奶,却因此惹上了麻烦,之后更是被高人断定,命格炼炉,逢九必灾,从那时开始,我的命运,就和其他人,显得不一样了。
  • 一错成婚:总裁太难撩

    一错成婚:总裁太难撩

    婚礼上的男人,是一个陌生的男人,是这个城市中大名鼎鼎,年少多金的萧慕辰。这本应该是欧阳佳佳和男友定好结婚的日子,新郎换成了别人……脑海中出现了两张充满嘲笑和不屑的笑脸,她的闺蜜和男友,他们两个原本是她最信任的人,却没想到一直被他们耍弄!一个星期前的一场车祸,让她遇上了现在的结婚对象,豪门子弟萧慕辰……欧阳佳佳是从婚介所里跑出去的,没有跑之前,她还在陪着闺蜜演戏,闺蜜帮她挑选十几个男人的照片,没有一个是她满意的。最后,她终于忍无可忍,演不下去,她毕竟没有闺蜜戏演得好,更没有闺蜜的城府……一个星期之后,欧阳佳佳的婚礼如期举行,这场婚礼也不过是对一个人的承诺。
  • 山海经(第六卷)

    山海经(第六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对该书进行了解读。
  • 陌爱:最熟悉的陌生人

    陌爱:最熟悉的陌生人

    她总会给他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他却又想不起来她是谁,不记得曾经在哪里见过她。他很像一个人,或许是她看错了吧,她的从小在国外长大刚回国的总裁上司怎么会是她去世的男朋友呢。因为忘不了他,她拒绝了众多的追求者,五年来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父亲帮他相了亲,对象竟然是他的秘书,门不当,户不对,相亲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记忆,在他的最深处。楚程程能够唤醒墨林晋之前的记忆吗,跟她在一起的记忆……
  • 父亲长长的一生

    父亲长长的一生

    本书是我国知名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叶圣陶一生事迹的传记,本书为读者写出了叶圣陶这位睿智而智慧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把近一个世纪波澜起伏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特别是与叶圣陶相知相交的朱自清、郑振铎、茅盾、丰子恺、周作人、胡愈之、夏丏尊、俞平伯、冯雪峰、丁玲、老舍、巴金、冰心等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名人逸事生动有趣,让人看到一位大家的人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