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23100000002

第2章

釋第一大段。明大意中簡非者。凡有十種。備如止觀中說。今略明一兩如者。如為求安樂故修禪。此屬六欲天心。作意防持。離惡修善。希於安樂。名屬人道心。是故受報假緣方得。若任運心成。不須防護。何以故。得禪味故。任運怡悅。或三五日入禪不起。設起出觀。任運有樂。若發心求此名為天心。後受天報自然而至。不勞運役。故此心名為天心也。取譬如乾牛皮。雖強卷舒不隨處分。喻如作意。如牛腦皮。牽觸軟善。喻如入禪。雖復出定猶有滋味。所修戒施不同散心(云云)。又直求勢力是魔心。如魔著於果報。見人出境即來遮壞。如今時人既有大力受果報故。有人違之即能損他也。又樂諸見者是外道心。欲因禪發慧毀他顯己。如經中說梨耆彌因緣(云云)。所以禪靜能發邪正二慧。本時邪獲取理。今以靜心瑩之。邪慧即發。便成邪見。本時心正。用定調之。便發正慧。正慧不須簡。邪心修禪是故須簡也。又若人俗有求樂欣勢樂見三心者。逐其強弱以判其因。若雖求樂。樂勢力強屬魔心。若但樂樂帶少淨心是梵民心。若樂樂又慈人及物即梵王心。若樂諸見即屬外道。此三心相添隨強判因(云云)。

又直就外道心自判三種。一直修邪。二帶事兼人。三具上二。傍通名字發邪慧時。成三種外道。一一切智。二得神通。三韋陀總上二也。通名前三種天心亦是外道。樂勢力是神通。樂諸見是一切智。帶淨心兼人是韋陀。通別邪僻用心皆是不正也。是故非乘中。翻邪歸正。對破三外道悟因時。即是三種念處。獲果即是三種解脫。破邪顯正(云云)。但一往判十心為因。何必全爾。如墮地獄自有多種。不止一途。今舉強者以為義端耳。乃至二乘入理亦多種法門。略舉數修以示其語。行其諸故決墮其中也。若次第簡非者。初止簡三途之非。不簡人天。若進明二乘者。但非九心。若大乘即非二邊。十種俱非也。若作不次第簡非者。更於菩薩心中復分別。具在止觀。今約次第故。則十修簡非也。問。發此心即成業。為當證禪遂其所求方成業耶。答。小乘動七支成業。發心未是業。大乘明一念起惡。殃墜無間。不得遂與不遂。發即是業也。問。此應有輕重。答。若止發心是不定業。若事成是定業。問。若修禪要壞欲界。或發初禪。禪定成方生上界。若起惡念念破三寶。其事未成那得墮地獄。答。為惡若崩。故起惡即成業。為善若作。發禪方生。又地獄是同界。發心即墮。色界是異界。須發禪乃生。今簡十種偽心。不同成業不成業。此心即名為非。若不識者。相續不斷即結業成牽生。故須棄捨。問。十非與法界而同異。答。十界則凡聖俱開。十心則開凡合聖。為明縛脫二邊之非也。

第二顯是者是名為正明修禪大意。即是發菩提心。心有四種。一緣於正因緣生滅法發心。二者緣真空理發心。三緣俗諦假名發心。四緣中道法界發心。若是前來諸非。多是緣無因緣。邪因緣。自善因緣。自度因緣。非正因緣。無大慈悲。不能為物故。非菩提心。菩薩見眾生起十種邪無等因緣。為此而起大悲。良由眾生不識正因緣故而起九種邪惡。邪惡即是集。集招苦果。菩薩為欲拔此眾生苦習故。而起大悲。興兩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拔苦故起。煩惱無量誓願斷是拔集故發。又以眾生苦集故則無道滅出世因果。欲與其道滅故而起大慈。興兩誓願。法門無量誓願知是與道。無上佛道誓願成是與滅。是為緣正因緣興起誓願發菩提心。發心既正則行願不偏是名緣正因緣發心修禪也。

次緣真淨空理發心者。只是緣向來正因緣觀此即空。眾生顛倒謂言不空。以不知空故而起十種邪僻之有。有即是集。集故招苦。為此而起大悲興兩誓願也。此之苦集即體是空。故大品云。即色是空。空即是色。色空空色無二無別。是名為中道。中論云。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滅有二種。一善滅。二不善滅。不善滅即是析法觀空。滅色故空。善滅即是體達即色是空。非色滅空。是為善滅也。欲與眾生如此道滅而起大慈興兩誓願。既識正因緣即空故。發心行願皆緣於真。是為緣真淨發菩提心也。

次緣俗諦發心者。假名差別有無量相。而眾生不識妄生分別起邪起惡。二乘但空心所不到以空為證。菩薩於此而起大悲興於誓願(云云)。

又緣中道發菩提心者。此心亦名中道實理心。第一義空。菴摩羅識。佛性。如如。實際。實相。無住。無生等種種異名。如天帝釋多諸名字。而皆離縛脫世出世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等種種二邊。故非生死非涅槃有為無為等。遮此二邊名為中。即虗亡寂絕無所依猗。待邊明中中不可得。絕名為中。能如是者。通取無上正真之理。目之為道。此理非因非果。非初非後。非發非不發。非道非不道。淨若虗空而赴物逗緣。說於因果道心等。所以者何。眾生心性明智如日。故曰覆之闇如漆。以初發心却除二邊之僻。顯出中道之理名之為因。究竟此理名之為果。通達此理名之為道。故上普賢觀云。大乘因者諸法實相。大乘果者亦諸法實相。然此正觀之心。不可破壞不動不退。名為實相。大論云。不動不退是心名薩埵。若不得此心入諸禪中。皆不名波羅蜜。若以此心入次第諸禪。皆名波羅蜜。入二乘凡夫等法。皆名摩訶衍。故大品云。次第心中云眾生。波若云何應修應行。佛言。心心諸數不行故名行波若。名生名修。此即是無生無行無修之修行也。此心若發。任運與無緣慈悲俱生。為眾生說此依猗法。令免二邊繫縛之苦。名為無緣大悲。與眾生實相不動之樂。名為大慈。故思益云。一切眾生。無中計有。無我計我。凡三十二種。菩薩為此而起大悲。又大經云。一切諸法中。悉有安樂性。當知實相之理任運與慈悲俱生也。何但具此慈悲。亦具一切。故云諸法雖空。一心具萬行。但眾生得樂之時。非是如來將樂授彼。彼自有之。如貧女金為其耘掘。拔苦與樂其義亦然。又自得樂是自生。如來與是他生。四句破(云云)。無此四性而說自樂(云云)。又前三種發菩提心。今稱三種四諦。三波羅蜜。三因三果。三種誓願。而不名為弘。今中道之心緣無作四諦。該括四弘而起誓願。得稱弘誓願也。問。何故非弘。以不稱理故。悉是緣眾生緣法而起慈悲耶。答。如女人謟曲故。故不稱為弘誓也。若中道之慈。此慈稱理。不名為謟。如大愛道經。女人而無謟也。實相之慈。慈即如來。譬如慈石吸鐵。離石無吸。離吸無石。即吸是石。如即慈。是如來。故名弘誓也。又如中論云。若計諸法定性。性名定實。實有不可改變。如是則無四淨四行賢聖道果三寶出世因果。亦無世間罪福一切世法也。若計諸法定空。墮斷滅中。亦無世間出世賢聖因果等法。但有虗妄顛倒流轉以自毀傷。若能作中道正觀。體達無性。深識苦集。能治之觀即是道滅。是則三寶四諦八法寂然。皆無毀損。故云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是名緣中道發菩提心也。

料簡法門無盡誓願知者。門名能通。通即是道。無上佛道誓願成。此云何異。答。法門橫辨。佛道竪論。問。涅槃亦名道。實相亦名道。實相大道佛從來故。般若亦名道。此三云何。答。若三德而論。法身亦非。波若亦非。解脫亦非。並別一異皆非。三法具足名祕密藏。那可偏論。今若別論法身當體。從法身起行。行即波若。波若名為道。通至涅槃。今取竪所至處名涅槃。是無上道。度所得處即是般若。名為法門(云云)。問。中道實相非佛。天。人。修羅所作。云何言發。答。雖非諸作而隱名藏顯。名身能作。如上體達。待隱不發稱之為發。問。為因禪能發心。但希向論發心。答。俱有其義。若能希向名之為解。解為行本。因禪增進悉稱為發。問。菩提心非常非斷。為當別有一理為當盡此常斷。而言非常非斷名為中道。答。此約空有二門(云云)。問。何不取真為佛性耶。答。中道是究竟。真俗是境界佛性耳。又約理為言。一切諸法悉有安樂性。何簡真中耶。答。約教見真者。未見佛性也。問。悉有安樂性。草木有耶。答。入理悟於平等法界者。無復人草之殊。未悟謂其事別。如夢種種。悟已則無之。問。迷實相起苦集。解實相生道滅。道滅異苦集。苦集非道滅。苦習非實相。道滅亦非耶。答。只迷實相為苦習。只解實相為道滅。譬寒結水而為氷。溫融氷為水。道滅亦如是。更無別中道異於道滅。異於苦習也。出法性外無法故。故不離也。問。寒結水為氷。氷喻苦習。寒喻於違。今融氷為水。水喻道滅。溫喻中道。何得道滅之外無中道耶。答。不然。寒是習。氷是苦。溫是道。融是滅。豈得異溫融而別有水。水喻既然。不得更求中道也。問。菩提心與願有異耶。答。心是正體。從體起用名為願。問。論云。菩提心名大願。今四弘亦名願。是則體用不別。答。此用從體起。不得相離。體願用願故通稱願耳。問。若願能顯體。六度亦顯體。此今願耶。答。願顯體者四弘是。行顯體者六度是。顯義乃同。行願為異。

釋第二正明修禪所為者。前菩提心是目。今修行是足。目足修故能入清涼池。從此去為三。初從欲滿四願去是行行。二從我今住何法門去是依禪為門。三從問曰何不遍行十度去是明禪攝一切法也。今初修行行發四願。以四譬譬四願。如文。

次明依禪為門者。還是欲滿四願。如須入禪能令願滿也。從六通四辨去是明滿第一願。六通從禪定生即是福德莊嚴。四辨即智慧莊嚴。先已神通伏高心。欲說法令悟道。故大經云。先以定動。後以慧拔也。又發通有三種。通教通從背捨。勝處。願。智。頂等禪發。別教通從自性等禪發。此二俱從禪發也。問。五六云何異。答。通教為語。斷正使名漏盡通。亦得稱六。但習氣未盡故稱五。若別教者。已取斷無明。亦稱六。未是究竟但稱五。五六俱得稱也。從欲斷煩惱去是釋第二願。夫斷惑必由智慧。智慧非禪不開。大經云。無定者平地顛墜。手書異文。口宣異語。身涉異逕。故知心數亦須言定數。何說智慧耶。又如小乘無漏因七。依定斷見。依九地斷思。又大乘一依自性禪生似解。故名菩薩藏聞思前行。因是得入一切禪。一切禪有三種。 現法住禪。即是發真見理。捨離味著及一切相。華嚴云。初地正使及習。一時俱盡無有餘者。此是斷通正集盡。又分斷別惑。分生真智。如目喻(云云)。見理發真。名為現法樂禪也。二者出生種性三摩跋提。即是增長中道之定。福德莊嚴也。三者利益眾生禪。菩薩住是禪。以義饒益。皆與同事。令離眾苦。但發一禪即具三義。乃至清淨禪。菩薩住此禪。得大菩提果。皆在禪中。故知禪能滿第二誓願也。從欲知法門去是釋第三誓願。欲知法門者有兩種正道助道行行。智慧雖是助道。且依禪發慧行。正道只是深觀事觀空。諸助道門能發智慧。亦是用禪。若數人只觀行行。無相真空名正慧。雖復兩殊。要修禪獲。乃至小乘。佛樹下觀四諦三十四心。斷結成道。轉法輪。入涅槃。無漏火燒身。如皮囊盛砂利益物。無不悉在禪中。復次大乘為語。禪最大如王。世間正助。出世正助。最上正助。皆攝在禪中。故瓔珞云。佛依清淨禪。得大菩提果。又入王三昧說大品。入無量義說法華。又大涅槃。入深禪定窟。一切眾生悉滅盡相。令不復滅。即大涅槃。何曾非禪。或時現入。或時不現入。而心常在定。不以二相現諸佛國無不定時。故知禪中具一切法門。通教俗諦法門為事。真諦法門為理。別教真俗皆事。中道為理。如是等事理三昧悉在禪中攝。故知修禪能知一切法門。即是為滿第三誓願也。從欲具佛道去釋上第四誓願者。佛道即是涅槃。料簡橫竪如前(云云)。涅槃有二。一分二具。小乘斷欲界惑生梵天。亦名解脫。亦是分滅義。故言梵天無欲界惑。若子縛斷名有餘涅槃。亦名分得。若捨果縛。名為無餘涅槃。即是小乘具足。如此之法豈非禪定之力方得圓備耶。若大乘分具者。二乘分具皆名有餘涅槃。何以故。深惑未斷故。若自性禪中住法樂禪。但見真者。名有餘涅槃。若得三摩跋提定慧具足。名無餘涅槃。從此任運入薩婆若海。名無住涅槃。雖復無住。未是究竟。至清淨時方是究竟。前三涅槃皆是有上。後一是無上。無上涅槃非禪不剋。何況有上耶。當知修禪能滿第四誓願也。金剛三昧者。若小乘中明無礙道最後心方入金剛三昧。即證第九解脫道。若通教明八地明金剛三昧。若案華嚴明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金剛即是十迴向位。若圓教始從初心深行堅固猶若金剛。乃至後心亦稱金剛。如月明晦。如仁王云。釋迦牟尼入大寂定金剛三昧。當知大小次位無不入三昧而成佛道。禪滿四願。其意在此也。偈中云。智藏福田者。此是正助定慧之意。以此消第三誓願也。清水洗塵。此證通教斷惑。金剛鎧。此證別教斷惑。此偈證第二誓願。雖未得涅槃去至摧結使山。證第四誓願。得六通度人者。是證第一誓願。囂塵去是證四誓願(云云)。

同类推荐
  • 南游记旧

    南游记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乐庵语录

    乐庵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庸盦笔记

    庸盦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

    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处世悬镜

    处世悬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病态宠爱:魔鬼的禁锢

    病态宠爱:魔鬼的禁锢

    病宠俗称:病态宠爱!简正阳很复杂,用医生的话来说:他身体没病,有病的是心理他有的不是一种病,而是几种病混合在一起从表面上看,他除了比旁人孤僻点,偏执点,没有什么不同他不容易动情,被他爱上的女人,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福的白小兔很苦恼,她明明那么爱简正阳,为什么他总是表现得没有安全感呢?直到有一天,她知道了简正阳的病…片断一:从警察局里出来,白小兔气愤的抱怨简正阳:“好端端的,你打别人干什么?”简正阳满脸阴霾:“谁让那个家伙摸你的手了。”白小兔无语:“那你也不用把人家打得半残啊。”虽然那个混蛋该打…片断二:他说:“白小兔,如果我告诉你我是个魔鬼,你还敢爱我吗?”白小兔说:“只要你不负我,我必不负你。”半响,他笑了,他说:“白小兔,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今生今世,就是死,你也要与我死在一起。”好姐妹的文,强烈推荐ing:http://read.xxsy.net/info/376132.html《第一百零八次相亲》http://read.xxsy.net/info/376132.html《结婚后恋爱》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狂性首席独宠妻》
  • 如梦温醒

    如梦温醒

    (短片古言,不喜勿进)梦缠绕于心头,亦真亦假,迷雾铺满了前进的道路,何时才能破晓?谁对谁错不过是弹指间的虚无。
  • 西轩客谈

    西轩客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的光景

    重生的光景

    轻搭着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适当的时候填补一下记忆中的缺憾,在不经意的瞬间增添一下现实的无奈,同样的是岁月,不一样的是生活。“自卫反击战,互联网,操作系统,柏林墙倒塌,东德西德,东欧剧变,重工业,发动机,中医,民族文化,大飞机,教育,移动通信.....”这里有很多不一样的元素,相信总有你喜欢的。另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支持
  • 十字坡

    十字坡

    诗歌是一场灵魂的修炼过程在各种专业的渗透中积累,并娴熟的升华,注定记录历史也成就历史。
  • 全球逐鹿

    全球逐鹿

    王睿,在绝望的时空,一步踏空,回到了错误的源头……全球逐鹿,一个混乱的世界,东西方的角逐,善与恶的战斗,进化或者衰亡,战争是永恒的节奏,历史需要一个全新的主宰,是文明的开拓者……或者,毁灭者,作为新一代的……先驱者……开启——新的纪元。
  • 组织:当代理论与实践

    组织:当代理论与实践

    对于当今世界的组织来说,如果它们是企业,就必须为了竞争而适应和创新;如果它们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就必须为了满足社会不断增加的期望而适应和创新。有一点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了,那就是传统的组织形式并不能为达到这些要求而提供很好的帮助,于是人们便尝试起了一系列的其他形式。这些其他形式通常被称为“新组织形式”。
  • Ability

    Ability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是自然的规律。黑暗的诞生只因物竞天择的体系下,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无情的剥夺了阳光,而生出黑暗。之后,黑暗又被光明无情的抹杀。造物主设下了残酷的规则,规定这世界。但规则的实施者不是造物主,而是受规则约束的人。在这个残酷体系下当少数被称为“能力者”的进化之人与多数的凡人相遇,将会是谁被抛弃,谁将繁衍?
  •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迷航

    迷航

    本书是全球航空运输业公认的一部管理“圣经”。全世界多家航空院校将其作为必修教材,还有很多院校将其列为课外参考读物,其在业界的影响可见一斑。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航空公司的运营、规划、市场营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是航空运输专业学生,以及所有与航空运输行业相关的人员的一本难得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