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8100000018

第18章

越城戒珠寺住持 妙永 校閱

住持章第五

述曰。住持者。主持佛法之名也。叢林立住持者。藉人持其法。使之永住而不滅也。夫法者。大聖之道也。戒定慧者。持法之本也。僧園眾務者。持法之事也。本立而事乃治。事治而本愈固。故住持之人。其關係最重大也。粵稽靈山住持。大迦葉統之。竹林住持。舍利弗主之。自佛教入中國肆百年。而達磨至。又八傳而至百丈。其時唯以道相授受。雖與眾同居。而規則簡略。儀文未備。未有禪宗住持之名。百丈以禪宗寖盛。上而王臣。下而士庶。皆嚮風問道。統宗會元。勢不能不專於一人。而此一人者。苟不稱其位。則道不明。不崇其體。則法不立。於是始奉出類拔萃之一人。為禪宗住持。而稱之曰長老。以齒德俱尊也。復作廣堂。以居其眾。設兩序。以分其執。而制度粲然矣。然住持之體雖尊。至於作務。猶與眾均其勞。賢如百丈。而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節。則住持之義可知。故當其時。由眾所推。或命之官。而猶有辭聘。舉而不赴者。誠重其任。而無所希慕於其間也。至於今。則庾廩之富。輿僕之安。皆住持私之。無怪乎貴鬻豪奪。視若奇貨矣。嗚呼。住持苟非其人。一寺廢蕩。且遺害於後世。至於數十百年。而不可復。豈細故哉。後之舉其人者。幸審之。處其位者。宜慎之。誠得其人。以居其位。則明道立法。分執蒞事。一切成辦。

上堂

凡上堂。預日下午掛牌。(牌云)啟請。

或晚課下殿。或晚二板。或開小靜。客堂鳴序板三陣。集眾。預備序嚫。知客令請主向上。拜眾僧三拜已。知客白眾云。(今某省某府。某縣某姓名護法來寺。特請兩序。恭詣方丈。啟請和尚。明日上堂)白已。悅眾鳴引磬二下。眾問訊。兩序先至方丈。左右排立。次使照客捧香儀。置方丈法座上。次知客領請主執香。至方丈。侍者通白住持。持臨座。眾僧隨具一拜。仍兩傍站定。知客令請主中央拜已。退後。知客居中一觸禮合掌白云 (仰白和尚。大慈忍聽。今有某省某府某縣。某甲護法。為某事來山飯僧。謹同兩序大眾。懇請和尚。明日上堂。為眾說法。惟願和尚。不吝慈悲。默然允許。懇禱之至)白已。一拜。知客歸本位立。請主再上香。設拜。住持默允。禮畢。維那云。兩序大眾師。頂禮和尚。眾隨具一禮。禮畢。末後先行。回客堂。請主謝畢眾回堂。 次日早粥二板。(再鳴序板。集眾上方丈。請主上香與前同。請後。堂師回堂)當值侍者。搭衣持具。傳上堂牌。至禪堂門外。鳴小板二下。暫立。待堂師齊站班。侍者進堂。捧牌立中。上舉已。香燈師接牌。供於禪堂佛前。侍者行十方禮。出堂。維那令香燈師。捧牌送法堂前。(或大殿前)正中懸掛。即舖設法座。午梆開靜。香燈師徐徐鳴七星鍾。大眾齊至法堂。方可結椎。燒香侍者傳爐。置法座上。排檀香三瓣在案上。俟住持拈香用。復轉下。行十方禮。禮圓。鳴鐘擂鼓。大眾分左右班走。鳴引磬上方丈迎請。眾集請主上香。設拜。以及兩序禮畢。維那呼(末後先行)。客堂預請二位為末首領。眾行不可參差。其引磬。在執拂侍者之前。次捧爐。次執具。記錄。共四人。次請主執香。次住持執如意。而拄杖隨住持後。餘人俱隨後。眾至法堂。(或殿上)左右排立。知客與請主。側立於下。住持至中間問訊。登座。侍者立左右。維那鳴磬一下。鐘鼓齊歇。唱香讚。知客領請主上香。設拜。住持拈香。侍者接香插爐。唱奈麻雲來集菩薩摩訶薩。至第三遍上。加海會二字。唱畢。維那呼展具。(頂禮和尚)尚答(不展具)。眾隨具一拜。禮畢。起具。照位對立。左右悅眾輪次。鳴引磬三陣。燒香侍者拈香三派。展大具。三拜。次眾侍者齊展具三拜。起具問訊。歸位已。維那鳴磬三下。又壓磬已。白椎云。(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鳴磬一下。住持垂示。隨機開導。座下欲叩問。須誠謹真實參究者。出眾。向座隨具一拜。起具。合掌問之。語首須清朗和雅。問答畢。住持說法。或住持不垂釣。即不出問。待上座說法竟。維那白椎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鳴磬一下。即呼(展具頂禮和尚。尚答不展具)眾隨具一拜。禮畢。呼(末後先行)眾出。爐。杖。拂。如前隨後。至方丈。知客領請主禮謝和尚。及兩序已。眾僧向上。維那呼(展具。頂禮和尚。尚答不展具)眾隨具一拜。禮畢回堂。侍者齊出班。頂禮和尚。或免禮。上供等事。見下飯僧儀軌  聖節。元旦。佛誕成道。結冬。解夏。無齋亦上堂。監院為請主。事儀同上。唯無香信序嚫齋嚫公嚫等。凡上堂等佛事。冬月眾去帽(施主請陞座。儀同此)。

證義曰。凡登座說法。須至心聽記。不可作難會想。生退屈心。亦不可作串聞想。生容易心。須虗懷聞思。必有機發。不得隨學語者。但取口辯。所謂蛇飲水成毒。牛飲水成乳。信學成菩提。戲學成生死。是也。即主法非其人。亦不得於彼生輕薄想。反障自心。所謂依法不依人也。故聞法時。靜耳目而聽。攝根塵而會。倘有疑情。咨詢不厭。以道為懷。掃除習氣。打併一心。勤修而觀力轉深。煉磨而行門益淨。如是久久。定慧發。可見自心性矣。至說法者。須提綱要。學者請益。遂形問答。總為生死事大。直截決疑。不可以盲引盲。誤人誤己倘自諒非其人。不妨轉煩能者。請一賢明首座。以代可也。又禪客發問。切須虔誠。真實吐露。倘賣才弄巧。必招惡報。禪宗秘要云。按禪書。天台韶國師座下。興教明和尚問曰。飲光持釋迦丈六之衣。在雞足山。候彌勒下生。將丈六之衣。披在千尺之身。應量恰好。祇如釋迦身長丈六。彌勒身長千尺。為復是身解短耶。衣解長耶。師云。汝却會。明拂袖便出去。師曰。小兒子。山僧若答汝不是。當有因果。汝若不是。吾當見之。明歸七日。吐血。浮光和尚勸曰。汝速去懺悔。明乃至方丈。悲泣曰。願和尚慈悲。許某懺悔。師云。如人倒地。因地而起。不曾教汝起倒。明復曰。若許懺悔。某當終身給侍。師為出語曰。佛佛道齊。宛爾高低。釋迦彌勒。如印印泥。據此。可見發問不易。暫時弄巧。斧在口中。可不慎諸。

晚參小參(附五參)

住持日用。宏法為務。除不時上堂外。朔聖說法。必不可怠。若五參陞座。兩序至座下。徑歸班立。住持登座不拈香。又所謂參者。凡集眾開示。皆益於參。古人匡徒。使之朝夕咨叩。無時而不激揚此道。故每晚必參。謂之晚參。或早課後。眾上方丈。儀同上堂謂之小參。又凡遇結制。解制。冬夜歲夜。對靈等。皆說小參。初無定所。看眾多少。或就方丈。或就法堂。在齋堂前。預掛小參牌。如四時八節。請班首於課完。在大殿秉拂亦可。亦須預掛秉拂牌。牌邊另貼紅紙一條。請某某大師。

證義曰。昔汾陽昭禪師。住汾州太子院。以并汾地苦寒。故罷夜參。有異比丘。振錫而至。謂師曰。會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說法。言訖。昇空而去。師密記以偈云。胡僧金錫光。為法到汾陽。六人成大器。勸請為敷揚。時楚圓。守芝。號上首。楚圓。即慈明也。後住石霜時。揚岐會公為監寺。勸請夜說法。慈明曰。暮而升座。從何得此規繩。會徐對曰。汾州晚參。非規繩乎。慈明頷之。

朔望(附茶話)

每月十四三十放假。集禪堂前剃頭。淨衣。午飯後開小靜洗浴。晚課畢。禮祖上方丈。或說晚參。回堂聞鼓。聲吃普茶。聽宣規約。回堂。方丈另請兩序茶。一則察問學人見解。二則評論常住去事(依律。布薩在此二日)。

朔望早課傳爐祝  聖祈禱。維那喝雲集。禮祖上方丈。小參。與元旦相彷。唯禱四聖。在大殿唱讚佛偈已。接念佛時。大悅眾。同鳴法器數人。然後出殿。到四聖前。呪讚祈禱。早粥時。客堂掛上供牌。(牌云)大眾師聞鼓聲。齊詣大殿。及四聖前。并影堂上供(餘見前祝釐章。景命四齋中說。及見後大眾章。布薩條詳明)。

入室請益

每月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日。方丈掛入室牌。入室者。乃師家勘辯學人。策其未至。正其邪執。如金爐煉金。鉛汞不存。玉人治玉。碔砆盡廢。不拘昏曉。不擇處所。皆可行之。學人入室請益。必須誠心搭衣持具。先白維那已。悅眾領至室外立。侍者彈門三下。通白住持。住持允。則領學者進室展大具。三拜。長跪合掌。乞求開導。將自己平生參學。盡情發露。毫無隱藏。不得自己妄逞知見。狂造異說。胡言亂語。和尚自然慈心。痛為針劄。提持進步。開示畢。起立拜謝。退出。向侍者問訊。回堂。不可放逸自恣。空延歲月。孤負平生發心參學之志。

證義曰。入室之事。學者須真實請益。師家須婆心指點。方為不負。若學者參學不實。師家道眼不明。縱然依樣畫貓兒。實應酬故事而已。近日諸方。除一二真修禪林外。并入室事。亦少行之。尤可慨也。

巡寮

古規每逢初三。二十八。念誦仁王等。一年四節巡寮。僧堂前掛巡寮牌。報眾。各寮中央。設住持位備拈香。及茶湯。伺候住持至。鳴小板。集本寮眾。於門外排立。問訊。隨住持入寮。寮主燒香敬住持。同眾一拜。問訊而坐。住持詢問老病。點檢寮舍缺乏。敘話而起。眾當展坐具。拜謝臨訪。免則問訊相送。或朔望巡寮。則不掛牌。今則四節巡寮。三八念誦。俱不行。每逢朔聖。祈禱四聖等處。以代念誦。至於巡寮之事。住持每日早晚課誦念佛時。禮合寺各堂聖像。隨便詢老問病。檢點院事。

證義曰。僧祇律云。世尊以五事故。五日一按行僧房。一。恐弟子著有為事。二。恐著俗論。三。恐著睡眠。四。為看病僧。五。令年少比丘。觀佛威儀。生歡喜故。今住持遵佛遺儀。故亦巡寮也。

普說

普說起止之儀。與小參彷彿。小參唯住持說。語須直截。類於上堂。普說語有多種不同。住持說者。或遇告香。或夏前告香。或中夏。或特為某事。或因請開示。或為求決疑。或為行者說。或警策於學者。或激揚於古道。故文長義足。名普說也。抑或命人人各說。隨其語言。而勘辯之(記錄即用紙。正楷寫法語實貼齋堂廊下)。

同类推荐
  • 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

    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克斋集摘

    克斋集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olour of Life

    The Colour of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香祖笔记

    香祖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天鹅生死情

    天鹅生死情

    本丛书为俄罗斯众多著名作家的动物文学合集,文章生动有趣又不乏诗意,让人在阅读的同时,好似亲身处在朝气蓬勃的大自然里,而那些可爱、单纯的大自然的精灵,就在自己身边…… 本分册包括:《习惯的力量》、《天鹅》、《天鹅生死情》、《复仇》等。
  • 孕妇产妇枕边书

    孕妇产妇枕边书

    本书共分两篇,孕妇篇、产妇篇,囊括了从准备怀孕、怀孕、妊娠、分娩、调养、护理、防病、禁忌等方面的内容,科学分析和阐述了从怀孕开始到孩子成长过程中读者想了解和掌握的生育知识和各类问题。其内容翔实全面、结构严谨、段落分明,文字通俗易懂,融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特别方便读者查阅。
  • 六道我独尊

    六道我独尊

    一怒只为红颜,看一代狐妖笑傲天下,称为六道至尊
  • 通占大象历星经

    通占大象历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Wisdom of Father Brown

    The Wisdom of Father Br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纨绔公子

    纨绔公子

    纨绔公子张扬被父母逼迫来到江海腾云公司上班,本来不愿意上班的他,因为知道家族面临危机,不得不在腾云公司学习经验。然而,富二代的身份,纨绔的性格,让他身边美女成群,其中不乏御姐,明星,萝莉,总裁……面对形形色色的美女接踵而来,他只想说:“且泡且珍惜,肾好最重要。”
  • 主公,你的谋士又挂了

    主公,你的谋士又挂了

    陈白起携带国战模式策略系统穿越了。千古风流名将谋臣云聚,一时多少豪杰谈笑间指点江山。这是一个烽火战乱,抢地盘,抢主公,抢名气的时代。群雄争霸,诸子百家,在这里有最妖娆的祸国妖姬,亦有最令人神往的霸主枭雄们。来了,想活下去?那就给我辅助出最贤明的主公,制霸战国!*虽历任主公虐她千百遍,纵使她挂了一遍又一遍,但她始终待新主公如初恋!你们统统滚开,放着那个主公让我来!*她助他从一城小吏成为一国之主,封侯封王,他却要娶她。可她得到的谋臣系统,不是宠妃系统,于是她果断拒绝了……于是她也被果断干掉了。于是她换了一身皮,撸清复活后继续蛋定地寻找新任主公。“他”助他从一个落魄的皇室,变成齐国最闪耀的新帝,他也要娶“他”。靠,她这一次的身体是个男的,娶毛娶,断袖阿呸!于是她果断拒绝了,于是她果断被他手下的除奸忠臣给秘密干掉了。哭晕在厕所,为毛每一次忠君的结局都这样,摔!最后,她的忠诚值终于跌入负数,黑化的她在实现的自我价值后,才发现已将以往的历任主公全都踩在脚下,成为了史上最强的奸佞谋臣!——————————奸佞提醒:后期内容或许会有所调整,简介仅供参考。
  • 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让衰老的过程缓慢一点,让生命质量提高一些。一方面,需要老年医学工作者的探索研究;另一方面,需要老年人自己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指导生活。朱志明教授是我国第一代老年医学家,由他和他的同事们经20余年的科学研究,完成世界上首次追访长寿老人时间最长的科学调查,探索出一些值得老年人借鉴的长寿经验。老年人若能按照专家们研究总结的科学长寿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生保健,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健康幸福的晚年,同时,也为子女解除后顾之忧,为社会做出贡献。
  • 仗贱

    仗贱

    一款全新类型的中国风网游,不同于现阶段的西方千篇一律的网游模式。游戏没有升级,没有奇形怪状的怪物。玩家将回到古代冷兵器时代,用手中的武器来仗剑江湖。新颖的连击,奇特的僵直判定,各种各样的兵器。你将看到炫丽的PK,热血的格斗,以及我们阴险狡诈永远带着贱贱地笑容的猪脚。让你耳目一新的小说。全新的设定。特别的内涵。鸣空第一本小说,灵感来自于神作‘流星蝴蝶剑.net’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