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02600000032

第32章

第四迷谛通别者。五十八说。愚夫于苦起二十句萨迦耶见。是名迷苦萨迦耶见。此见为依。于五取蕴见我断常。故边执见亦迷于苦。准此即显边见所摄四十七见皆迷苦谛。于余三谛我见等微。边见行狭不能有此广分别故。其邪见中二无因论。迷集谛起。五十八云。云何迷集有八随眠。谓诸沙门若婆罗门。谤因邪见故。二无因迷集谛起。四有边等论。通迷苦。灭二谛所起。五十八云。又有诸见计边无边等。如是亦名迷苦邪见。亦名迷灭邪见。迷于有漏无漏果故。有计不死矫乱。通迷四谛。以决定道而为问故。迷于四谛而兴答故。五现涅槃论。五十八说。迷灭谛起。正迷灭故。此中所说。皆以行相所迷深远。以为迷谛。但举行别不举行总。行总之见随应思说。是名第四迷谛之相

第五问答分别者。如是诸见。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应从上至下一一推寻勘当释之。二又问。何故遍常论中。唯有二十乃至八十。无有过此及减此耶。亦无计生耶。亦无捷智耶。三一分常中。何故无计色界二定已上没来耶。欲界中何故无有二天及余趣耶。四何故遍一分是常见。标常见名。有想等亦是不标常见名。标有想等耶。五何故断灭。不计余地及三恶趣后断灭耶。六何故无因。余地身等后。不有无因耶。七何故无色等。及四根本之方便。不计为涅槃耶。何故。人天合为一涅槃。断灭中开也。八此等诸见几于即蕴我后起。几离蕴我后起耶。九问何故不说见戒及以我见并余邪见。为六十二等见数耶。十问何故但立二际。不立现在为中际耶

八解脱章

八解脱。以十门分别。一列名字。二显行相。三出体。四释名。五所缘境。六凡圣得。七离障别。八依身起。九二得异。十有无漏

列名者。依瑜伽论第十一。十二。十五。七十三。摄事分第九十六。对法十三。显扬第四。第二。及第二十。菩萨藏经第四等说。一有色观诸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想受灭解脱身作证具足住

显行相者。俱舍第二十九说。内有色想观外色。名初解脱。内未伏除见者色想。观外诸色以为不净。名观外色。今则不然。准对法文。初修业者身在欲界。已离欲界欲。未依无色定伏除见者色想。未离色界欲故。若久习业已离色欲。见者色想安立现前。而观欲界一切所有内外诸色。作光明想。由前三解脱引发胜处遍处等故。即观胜处所摄少多等色。作光明想。由除变化障故。作光明想。不除贪欲故。不作不净想。瑜伽唯云未得无色定。未离色界染。观外诸色。是初解脱者。唯依初业说故。第二解脱。俱舍论说。内已伏除见者色想。唯观外境而为不净。名内无色想观外诸色。大乘不然。准对法云。初习业者已依无色定。伏除见者色想。久习业者。或见者无色想安立现前。而观外色。作少多等相。不同于初观内外色皆作光明。未自在故。此唯观彼已离欲色。作少多等名观外色。已离染故立以外名。观心渐胜故稍略观。故瑜伽云。又不思惟彼想明相。但于外色而作胜解。即观少多等不作光明等。若于是处已得离欲。说彼为外。故唯观彼已离染色。名之为外。又由初解脱观色不言外。其内有色亦不言内。通缘内外根尘等色。作光明想。故今此第二内有色。有根等色故。其观外色。唯观外尘。作少多等。不缘根等作少多等故。瑜伽又云无色界定不现在前者。此说观外色不依无色定。无色定不能缘外色故。上二解脱初作光明想。后作少多等想。初宽后狭。两观有殊。显扬二十。说此二解脱除变化障。为于变化得自在故。变化既通四静虑有故。初二解脱通依四静虑。但在根本非近分地。彼欣趣修都无通果。此容预修有通果故。不同俱舍初二静虑。能除欲界初静虑中显色贪故作不净观。第三解脱。俱舍论说。清净相转作净光解行相转故。唯第四静虑离八灾患。心澄净故。余地虽有相似解脱。而不建立。非增上故。今者大乘。谓如有一已得舍念圆满清白。以此为依修习清净圣行圆满。于内净不净诸色。已得展转相待想展转相入想展转一味想。是第三解脱行相。谓待诸净色。于余色中谓为不净。非不相待。若唯见一类。净与不净二觉无故。是名初想。又于净中不净性所随入。于不净中净性所随入。由于薄皮所覆共谓为净之中。现有三十六种不净物故。是第二想。如是展转总一切色。合为一味清净想解。是第三想乃名成就。唯在第四静虑地。有舍念净故。论说超过诸苦乐故。一切动乱已寂静故。善磨蓥故。余地不然。故唯第四此亦内无色想而观外色。由前已说故略不论。而立异称。次四无色解脱。俱舍论说。以四无色定善为性。非无记染。非解脱故。亦非散善。性微劣故。近分解脱道。亦得解脱名。无间不然。所缘下故。彼要背下地方名解脱。故多说根本者。近分非全故。今者大乘。皆已离自地欲。依自根本地。重观自境。思惟胜解。令障更远。引生胜德。谓如有一于彼空处已得离欲。即于虚空思惟胜解。是名空处解脱行相。于彼识处已得离欲。即于是识思惟胜解。是名识处解脱行相。于无所有处已得离欲。于识无边处思惟胜解。是名无所有处解脱行相。空识二名自地所缘行相为称。无所有处以识无有。为自地名。故于识处思惟胜解。于有顶地已得离染。更不于余而作胜解。乃至遍于想可生处。即于是处应作胜解。无所有处名想生处。今缘此无所有心心所。名非想非非想。故遍于此思惟胜解。至下当知。上说离染。依无学说。故瑜伽言。前七解脱于已解脱而生胜解。身证者得。若依唯识。有二师说。一云伏初定已上染得灭定。二云伏第四定已上染得灭定。无所有处已下染可有伏义。令障转远。引生胜德。有顶一地定未能伏。故瑜伽第十二。空识二解脱。有说离自地染言。上之二地无说离自地染字。有学无学影略说故。唯立根本亦非近分。灭尽解脱大小俱说。即灭尽定而无行相。弃想受故。然将入时有二行相。谓依非想非非想处相及无相界相。初修久熟二入别故

出体性者。俱舍论说。前三无贪性眷属五蕴性。次四无色定善为性。第八灭定性。大乘之中七十三卷解五法中云。世间出世间正智为体。有漏者以分别中世间正智为体。无漏者即无分别智。及后得智唯慧为性。缘色非色及真如境。离诸定障。引生胜德。非余能故。若相应体。初七以四蕴为性。眷属五蕴性故。对法云。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无色界中许有定道无表色故。第八解脱以二十二法厌心种子为体。即不相应行蕴所摄

释名者。初释总名。后释别名。初总名者。瑜伽云。前七解脱于已解脱而生胜解。七所观法多分要伏要断彼地烦恼障染。方始修作名已解脱。今观已解脱境。为除定障起神通功德。而生胜解故名解脱。其身证者。于有顶染定未能离。但除彼地所有定障。起无诤等诸功德故。故成解脱。由此前言多分已离。不尔多言便为无用。第八解脱弃背想受。故名解脱。前无间道。虽灭想受障。至灭尽定位。方得解脱名。由入灭定时暂弃背想受障。所求今满足故。立解脱名。非时方始解脱定障。先已离故。亦解亦脱。八者是数。带数释也

次释别名者。初有色观诸色解脱者。瑜伽云。由二因缘名为有色。谓生欲界得色界定故。又于有光明而生胜解故。此观欲界。于胜处所制少多好恶劣胜等色。作光明想。故但名有色观诸色。不言内有色观外色。其有色非唯内故。诸所观非唯外故。即外色之观。及有色之观外色。皆依主释也。内无色想观外色者。由二因缘。名内无色想。一者谓已证得无色等至。亦自了知得此定故。先依空处定。已离色界染。故显扬云。内无色想者。依无色定。意解思惟故。二者不思惟内光明想故。名内无色。此言意显。已得空处内离色染。又自内心不作光明想。名内无色。此已离染色名之为外。故瑜伽云。若于是色已得离欲。说彼为外。出于染故。即观此色作少多等解。名观外诸色。故瑜伽云。又不思惟彼想明相。但于外色而作胜解。此说不作光明色观。但作少多好恶等解。初四胜处。有色无色。各别观色若少若多。此总观外少多好恶等。故与胜处别外诸色之观。及内无色之观。外色亦皆依主内无色时。必须得空处等定。正观外色作胜解时。唯依色定不依无色。无色不能观于诸色少多等故。故瑜伽云。无色界定不现在前。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者。瑜伽论云。已得舍念圆满清白。以此为依修习清净圣行圆满名净解脱。此说第四静虑中离寻伺喜乐三地障故。舍念圆满清白名净。故瑜伽云。谓已超过诸苦乐故。一切乱动已寂静故。善磨蓥故。离净不净变化障故。名为解脱。此亦内无色而观外色。作净不净相待相入一味净想。由前已说内无色言。所以今略。既略于内故。亦略于观外色等。但言净解脱。显扬论说一向意解思惟净妙者。随转理门。或依彼观成满之时。展转一味唯观净想故作是说。身作证者。于此住中一切贤圣多所住故。身者意身。作证者由于智断得作证故。诸根得境。唯身根亲合。胜余根故独得证名。此亦如是。前二解脱意解思惟尚疏远。故与其观名。今此解脱除障最胜。圣意亲取名身作证。由此圣者多住于此及第八解脱。此二胜故。于二界中各在边故。世尊经中说身作证。于色无色障断无余。证得转依胜余六故。具足住者。第四静虑根本圆满。第八亦尔。九次第定得圆满故。空无边处解脱者。显扬论云。虚空者。谓色对治所缘境界。空其色故。无边者。十方诸相不可分别。名空无边。处者谓彼地中。定等诸所依法。能依行者所缘虚空。所依之处名为处也。欲色二界相状易知。彼界难了独与处名。空无边是境。处是能缘。空无边之处。依主释也。下皆准知。识无边处者。谓缘无边虚空之识。今缘此识而为境界。十方诸相不可知故名识无边。处即能缘义如前说。无所有处者。谓于识处上境界。推求之时无少所得。除无所有无别境界。由唯见此境极寂静故。无所有此细超前。观已上境无少所有。少亦无故。余义如前。非想非非想处者。非想者。谓超过无所有想。无所有处犹有粗想故。非非想者。谓于无所有处上境界推求之时。唯得缘无所有极细心心所。由唯见此极寂静故。前无所有处。唯缘识处已上诸境少分亦无。此有顶地唯缘无所有处能缘心心所。不同彼地有粗想故。名为非想。仍有唯无此极寂静心在故。名非非想。非者无也。非全无想故。余义同前。想受灭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者。由想受二强胜于余是心行故。厌患劳虑暂求止息。止息此时要断障得名为解脱。为灭想。受之解脱。依主释也。上七解脱皆持业释。谓有色观诸色即解脱。解脱障故。乃至非想非非想即解脱。亦可以别简通得依主释。谓有色观诸色之解脱等

同类推荐
  • The Rationale of Rewardl

    The Rationale of Reward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ree Ghost Stories

    Three Ghost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垢优婆夷问经

    无垢优婆夷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投元郎中

    投元郎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彊村语业

    彊村语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南空血狼之逆天

    南空血狼之逆天

    八百年前的一场厮杀,这个世界的战神永远消失。新帝继位,天下终归太平,所有的一切都恢复美好,却隐隐约约感觉少了些什么。八百年后,有一人类闯入,他穿越而来,与这个世界显得格格不入,又似乎只属于这个世界!一次契机,一次偶然,他发现了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秘密!与之而来的是一次次暗杀,一个个阴谋......“如果给你一个选择,你会想回到最初吗?”“那能改变你要杀我的决定吗?大哥!”“我想,应该不会!”他步向黑暗,掩盖一身的伤:“大哥,从你和二哥杀我的那天起,血狼契就已经改写,我要的只是活着,一手掌控别人的性命,不再让自己受到威胁!所以,你的最初对我来说已经毫无意义!”在这个世界,决定别人的生死才是王道!
  • 原暗之异域冒险之旅

    原暗之异域冒险之旅

    一个从星辰彼岸偶然坠入此界依然不朽不灭的残缺意志;一个曾独挑神魔两族却最终功败垂成的魔王的残存力量;一个受命运戏弄幼年就惨遭抛弃的本土孩童的残留身躯;当三者无意间汇集到一起时,会造就一个怎样的存在呢?一个全新的生命就此诞生,他意识空白,记忆破碎,但却充满执念!他扰乱大陆,祸及众生,只为保护自己。他破坏秩序,挑战规则,只为寻觅真相。他收拢了一个又一个和他一样不容于世的异类,只为从此不再孤身一人。一路走来,他一直想寻求的,无非是他,究竟是谁?他,来自哪里?他的归宿,又在何方?
  • 楠有乔木

    楠有乔木

    起初,南乔以为自己的爱情就像太阳东升西落那般天经地义,水到渠成。她那么感谢老天在她的生命中安放了一个他。自此形影不离,安然一生。后来,她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的。她的爱情炙热却不灼人。有那么一个人,在她还不知道他的时候,便已将她悄然装入心里,百般谋划,步步为营。终于,得偿所愿。
  • 谁的青春伴我同行

    谁的青春伴我同行

    这是天涯的一本最令人难忘的青春回忆录,珍珠般的字眼,扎实的文笔,真挚的感情,总是能让人想起自己已逝的青春。
  • 环球艺术朝圣

    环球艺术朝圣

    《环球艺术朝圣:世界著名艺术家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简介: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闪耀着无数著名艺术家的名字他们留给人类一笔笔宝贵的艺术财富,而广大青少年读者应予以继承,而且将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 林川悬疑系列

    林川悬疑系列

    隍都,一个被浓雾笼罩的罪恶之城……贪婪,嫉妒与复仇,邪恶的力量在每个人的心中滋长……人,充满了私欲,被规范着,于是将恶毒的秘密隐藏,当时机来临之时,这些秘密开始发芽生长喷发,将这个世界变得虚伪与恐怖,善良的人们开始追逐噬血的快感,未知的恐惧开启了人性最卑劣的冲动……兮群号:12613257
  •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青年学生在二战期间,跨国征战,抗击日寇,以血肉之躯保卫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到大反攻的艰苦卓绝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中、美、英青年军人的战斗友谊和爱情生活,显现了二战中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杜幸明等一大批中外将领的个性和风采。书中宏大的战争场面及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细节,还有对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集历史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炉,引人入胜,颇具收藏价值。
  • 明伦汇编人事典感应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感应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缘之程朴

    缘之程朴

    你说生活好难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你我只知道日子怎样难我也爱你?
  • 入人间之少年鹿秋白

    入人间之少年鹿秋白

    四百年前炎族被利欲熏心之徒全族歼灭,仅剩的族人躲入冥界苟活。四百年后,炎族在年轻的领袖带领下崛起,更名为炎隐族,四处征战,强夺谕石。谕石之力,可灭天毁地。一个在炎隐族尸兵攻击下侥幸存活的孩子——鹿秋白,被带回冥界,年幼无知的他被洗脑训练以成为炎隐族合格的战士。九年后,秋白长大了,迎接他的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