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85800000005

第5章

元淨傳

元淨。字無象。杭州於潛徐氏子。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絛。八十一日乃沒。十歲出家。十八就學於慈雲。不數年而齒高第。嗣謁明智。甞於講次。聞法感悟。泣下如雨。代述。十五年。杭守呂溱。請住大悲閣。奏賜紫衣辨才之號。嘉祐中。中翰沈遘撫杭。以上竺宜講宣奉師居之。學徒大集。鑿山增室。幾至萬礎。熈寧三年。杭守祖無擇。坐獄於檇李。師以鑄鐘例被追辯。既而得釋還山。又有利山門。施資之厚者。倚權以奪之。眾亦隨散。逾年其人以敗。聞朝廷復畀師。眾復集。趙清獻公。與師為方外友。為之贊曰。師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師歸。道場重輝。未幾。謝居南山之龍井。其後間一出。應南屏與靈山祖場。俯就眾誠耳。皆坐席未暖而還。元祐四年。東坡治杭。甞問師曰。北山如師道行者幾人。師曰。沙門多密行。非可盡識。坡子迨生四歲。不能行。請師落髮。摩頂數日即善步。嘉興令陶彖有子。得魅疾。師適至秀。彖袖香虔請。因杖策隨至其家。兒病方劇。師趺坐。引而問曰。汝居何地。而來至此。答曰。會稽之東。卞山之陽。是吾之宅。古木蒼蒼。曰。汝姓誰氏。答曰。吳王山上無人處。幾度臨風學舞腰。曰。汝柳姓乎。乃囅然而笑。師良久呵曰。汝無始以來。迷己逐物。為物所轉。溺于淫邪。流浪千劫。不自解脫。入魔趣中。橫生災害。延及無辜。汝今當知魔即非魔。魔即法界。我今為汝。宣說首楞嚴祕密神呪。汝當諦聽。痛自悔恨。訟既往過愆。返本來清淨。示訖。遂號泣不復有云。自是兒帖然。凡人病患魔祟。師呪水灑之。無不立愈。是皆道德淳厚所致也。將示寂。乃入方圓庵宴坐。謝賓客止言語飲食。至七日。出偈告眾。即右脇吉祥臥。奄然而逝。時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壽八十一。適符絛沒之數。塔于本山。東坡。命子由為之銘。師講說不間晝夜。甞曰。鬼神。威德不具者。晝不得至。夜中人靜。庶幾能聽。焚指供佛。左三右二。有欲效之者。師止之曰。如我乃可修西方淨業。未甞須臾廢。或禱大士求放光。光隨現。沙門熙仲對食。視師眉間有光。遽起攬之。得舍利數粒。後人常於師臥處得之。有李生辯而無行。欲從師出家。東坡為之請。未言其名。力拒不許。若先知然。秀州狂僧號回頭。以左道惑眾。宣言欲建大塔。為吳人植福。施者雲委。以師不可欺。憚於入杭。先遣使願以錢十萬供僧。師答曰。承以建塔淨財欲飯僧。教有明文。不許互用。狂人大慙。而止。

繼忠.左伸傳

繼忠。字法臣。永嘉丘氏子。父母求嗣佛祠。同夢一僧授以好子云。螺溪尊者。寄汝養之。母娠。即厭葷血。幼見佛像必致敬。八歲得度。即詣南湖。依廣智學。勞苦得疾。乃行請觀音三昧。感大士放光以水灌頂。其疾即愈。既而洞悟教觀。廣智深契之。時令代講。雪竇顯禪師。見而歎曰。四明之道。為有傳矣。永嘉士庶。請居開元東閣。遷妙果。慧安退隱。江心嗣。又出主西湖法明。學者驟集。有欲革大其居者。師曰。施者方受其福。吾忍毀之乎。每歲正月上八。於郡中授菩薩戒。行放生事。士庶甞至數萬人。每誓於眾曰。入吾道場。而皈命三寶者。縱未得道願。生生世世。不失人身。正見出家。求無上道。行法華光明彌陀觀音三昧。日不虗過。誦呪救疾。神應莫測。每入市。坐者避席。行者避路。舉首加敬。稱為戒師。元豐五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坐脫。人見赤光炤澈空表。鳥雀悲鳴。三日不下。

左伸。臨海人。從東掖神炤。授菩薩戒。及大乘法要。深有契悟。神炤對眾。摩頂與記。自是嚴奉戒律。遇事不易其節。刻西方三聖像。旦夜虔事。誦法華。三千四百部。金剛經二萬過。紹聖二年秋。臥疾。命僧唱法華題。增授菩薩戒。尋夢三偉人。立於江皐。召己登舟。瞥然西邁。師知往生有期。乃命僧誦阿彌陀經。未徹即云。我已見佛光矣。遂沐浴更衣。戒左右。勿哭。勿逼吾前。稱佛結印而化。

從諫.希最二師傳

從諫。生處之松陽毛氏。幼見佛經。輒能自誦。父曰。再來人也。十九試法華得度。謁辯才。夙夜聽習。復依南屏於金山。問辯如流。南屏歎曰。吾道。由子而行矣。熙寧中。講於明慶。徒眾日蕃。乃遷淨住。元豐初。處人建壽聖迎居之。越三年。辯才主南屏。自以年老。致師首眾。遂舉以自代。元祐五年。上竺虗席。囑郡守。蒲宗孟曰。靈感勝跡。非從諫不可。郡用其說。復為奏賜慈辯之號。大觀二年。辭歸壽聖。門學車溪普明等十人。詣師省候。師曰。諸子遠至。後會無期。老僧不如乘興便行。遂升座說法。書偈而逝。

希最。霅川施氏子。四歲出家。十五傳教觀於廣慈。同門畏愛。號為義虎。治平中。始敷講於嘉禾隆平。繼徙居勝果。有空室祟所棲。師呪土擲之。得片紙書。今被法遣。法力沒。當復來。數日擊物颺火。變怪百出。師訶之曰。不聞惱法師者。頭破作七分乎。乃為廣說輪轉因緣。眾僧聲呪為其破障。忽空中轟然。擲朱書云。漢朝烈士沈光。今知悔過謝罪。且云。蒙師法力。當往生它化天矣。自此遂絕。師因淨覺背宗。上十諫書。法智作解謗。淨覺復作雪謗。時法智在疾。不復答。淨覺在靈芝。對眾詫曰。只因難殺四明師。誰向靈芝敢開囗。師不甘。乃作評謗。以極辯之。其略有云。近覩雪謗盛製。所謂救生法二身。雪增減二謗者也。然此書一往可觀。再言有失。解謗雖已煥然。雪謗猶自冰執。今據吾祖之格。以評闍黎之謬解。淨覺見之曰。四明之說。其遂行乎。元祐庚午秋。坐化。闍維得舍利數百。

系曰。慈辯雖教人。每與禪衲遊。甞問道於大通。通寄以書。發緘睹黑白二圓相。恍然有悟。答偈曰。黑相白相。擔枷過狀。了不了兮。無風起浪。若問究竟事如何。洞庭山在太湖上。慈辯眼光。出涯涘矣。由是。而知得台宗之真者。不在言說間也。

靈炤傳

靈炤。生蘭溪盧氏。幼失恃怙。向兄求出家。兄難之曰。使藤繫汝俱碎。可從汝意。師忻然入林。取藤成束。置兄前。曰果容入道。用此繫我。俱碎無恨。兄不能奪。遂入寶慧寺。誓去枕席。香燈禮誦。未期月。誦通法華光明。具戒後。往依淨覺於吳興。一家戶牖。無不通達。初主吳山解空。繼遷景德。熙寧中。徙雲間超果。自元豐以來。於每歲春首。結淨業社七日期。預者二萬人。念佛獲驗。不可紀錄。甞夢三聖儀相。前跪作禮曰。靈炤一生。誦大乘經。期生安養。為果願否。觀音指曰。淨土不遠。有願即生。又誦經。深夜忽夢普賢示身。遂造其像。誦經萬部。以嚴淨報。元豐五年冬。臥疾。謂侍者曰。吾安養之期已至。遂面西累足而化。闍維異香襲人。舍利流迸。結塔院東南隅。

介然.能師二公傳

介然。四明鄞人也。受業於福泉山之延壽明智。居南湖。從其學悟教觀之旨。元豐初。專志淨業。謂同行曰。念佛三昧。往生要法也。乃然三指。建十六觀堂。中設西方三聖。環以池蓮。功成。復然三指。於是修觀之士。有所依賴焉。建炎四年。金虜犯明州。寺眾奔散。師獨不去。虜奄至訶之曰。不畏死邪。師曰。貧道一生願力。建此觀堂。今老矣。不忍捨去以求生也。虜酋義之。謂曰。為我歸北地作觀堂。似此規制。遂逼師以行。後人悲思。乃以去日為之忌。遙尊之曰。定慧尊者。未詳所終。

能師。嘉禾人。少學能仁。入懺室四十載。六時行道。雖病不廢。唯不食數日。其病自愈。行人之名。遂聞江浙。年既老。讀文如初學。草庵戲之曰。未忘筌耶。師曰。筌何所忘。庵大慚。甞暑曬衣歎曰。慷慨丈夫。反同臧獲。於是散去餘長。惟留一弊絮袍。夏則束梁梠間。袒膊入林施蚊。一日逢二虎。以身就之。虎俛首而去。山神興供一方甞與交接。適香積有乏。知事來告。師力拒之。明旦施自至。皆曰。昨夜行人巡門相報。始知山神荷師。以往圓覺。慈公有能仁之命。師與文首座。然指以請。及其至。晝夜請益。大有開發。未詳所終。

處咸.處謙二師傳

處咸。生天台王氏。七歲入國清。十四受具戒。力學無對入。天封三年。畢閱藏典。謁神炤。深契教旨。為人恭默自遜。神炤託疾。命代宣。眾一聆而心服。初住赤城崇善。李庭芝守台。夢神人曰。公典天台五祖臺下。有龍頭九九和上。宜就見之。諮詢莫喻。有識者謂李曰。天台五祖。昔居赤城。今咸師住此。生于丙辰九月九日。其龍頭九九之謂乎。李大愕。即命駕造訪師。為談出世道。深有契會。以寺宇隘陋。謀遷之。李捐金十。就東南地開址。獲銅磬於土中。繼主白蓮。師居山五十年。登門受道者。以萬計。元祐元年正月。法鼓擊之不嗚。師曰。吾將行矣。期以晨鐘時。寂然而化。

處謙。生永嘉潘氏。處胞三年。九歲出家。謁神炤。大明圓頓之旨。然三指供佛祈妙悟。未幾。擢居第一座。炤以止觀一帙。授之曰。汝當建大法幢。恨吾不之見耳。後屢主大剎。道化隆振。旨署神悟之號。丞相王安石。與一時朝賢。競為歌詩。以贊其德。郡大旱。師至龍湫。為龍語。忽大風黑雲從湫起。驟雨如注。師四十年中。十坐道場。講唱無倦。登門受法者。三千人。熙寧乙卯四月。集眾諷普賢行法阿彌陀經。乃曰。吾得無生。日用久矣。今以無生。而生淨土。遂寂。弟子塔其全身。楊無為。為之銘。師與咸。同出神炤。人稱神炤之門。二處一身云。

慧辯.思義傳

慧辯。字訥翁。號海月。華亭傅氏子。生而頴異。父母令入普炤出家。初遊學天竺。扣明智之室。盡心於教觀。智將老。命代述八年。遂繼其席。適翰林沈時卿。以威猛治杭。見者。無不惶慄失據。師與相對。從容如平生。沈異之。任以都僧正。時東坡倅杭。為序以送之。師容止端靖。不蓄長物。盜夜入其棲。脫衣與之。使從支徑去。講授二十五年。學者甞及千人。晚年倦煩。以六事隨身。歸隱草堂。將順寂。遺言須東坡至。方闔龕四日。東坡至。見其端坐如生。頂尚溫。乃作三偈。以哭之曰。欲尋遺蹟強沾裳。本自無生可得忘。今夜生公講堂月。滿庭依舊冷如霜。生死猶如臂屈伸。情鍾我輩一酸辛。樂天不是蓬萊客。憑仗西方作主人。欲訪浮雲起滅因。無緣却見夢中身。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須更問人。

思義。字和甫。與海月同出明智之門。難兄弟也。智甞開幃出十問。師答之。皆契旨。及智退居草堂。眾送入室。既散。師猶侍立。智曰。爾適何見。答曰。見大眾拜而退。智曰。來吾語汝。汝行當住此山。紹隆大教。後亦來居此室也。未幾。丞相蘇頌帥杭。請居天竺。弘道二十三年。退閑草堂。皆如智記。熙寧四年。賜紫服。號淨慧。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別眾。安坐而逝。大眾誦念久之。忽復語云。侍觀音大士行。見一沙門。金色長身垂臂。謂我曰。報緣未盡。過七日當遣迎。至二十五日。復跏趺而化。

同类推荐
  • 西游记百回详注

    西游记百回详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香咳集

    香咳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题濠州钟离寺

    题濠州钟离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题故居

    题故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不生病的生活习惯(全集)

    不生病的生活习惯(全集)

    人人可能生病,但不要因为无知而生病;人人希望健康,那就从不生病的生活习惯开始。研究发现,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都是出于习惯。什么最可怕?艾滋病?核武器?癌病?瘟疫?错,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最可怕!本书将告诉你什么是不生病的习惯,让你克服不良习惯的惰性,方便快捷地改善健康状况。
  • 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八:保卫边疆的故事

    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八:保卫边疆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按照各自的战略目的,相互勾结,沆瀣一气,不断从空中、海上对我进行袭扰与窜犯。60年代后,印度、苏联、越南国,相继对我与之接壤的领土进行武装侵犯。我在忍无忍的情况下奋起还击,先后进行了对印自卫反击作战、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西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以及较长期的反击美蒋对我的骚扰与破坏活动等。
  • 五层阶

    五层阶

    重生到了明末,一切都和史书不一样了。杨简变成了杨戬,大学生变成了藩王死士,生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就用血与火倾泻愤怒吧。奴、民、商、士、皇,五个阶级,粉碎。
  • 异界至尊战神

    异界至尊战神

    顶级宅男穿越异界大陆,踏遍河山组建军团,携美同行斗翻世间强者,至尊战神傲世九霄苍穹——林凡语录!
  • 倾寒

    倾寒

    {四海阁}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本是豪门小姐,却在一夕之间,沦为大户家奴。她,沐倾寒,只想平平安安度过余生。无奈一张倾城脸,一身才情富,一颗玲珑心,一腔复仇泪,小小家奴丫鬟,竟也能在乱世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与纳兰四少的山盟海誓;和段家将军的爱恨离愁;谱青梅竹马慕容少爷的前世今生;谁会料到,小小女子,竟能在历史、战争中扮演着角色。是命运,还是不幸?她只是一位简单的女人,想要一段平静的生活,却总是事与愿违。在生存与灭亡间,爱与恨的交织中,缘分与邂逅的齿轮中,她的爱情,她的命运,到底何去何从?乱世枭雄,倾城天下!
  •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九卷)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九卷)

    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被公认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本书将这四部书进行了新的编排,选取其中的经典篇章予以出版。
  • 恶魔传记

    恶魔传记

    一个没有任何大志向的城市蛀虫,被父母强迫当了进藏兵,但却也成了个兵痞子。本文讲述一个兵痞子在守卫边关时,无意中得到外星晶核后的强权人生。他变成了全世界人心目中的恶魔。
  • 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成语一看通》中华成语,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无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成语一看通》精选300则耳熟能详的成语,对大家知晓成语出处、充分了解其原意有相当大的帮助。
  • 想象力统治世界

    想象力统治世界

    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耶稣上帝;世上也没有什么能够束缚全人类的力量,唯有我们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拯救我们的唯有我们自己,唯有我们的想象力,就如同第一个从树上走下来的类人猿,促使类人猿进化成为人一样,想象力会使人类自身发生心灵的革命,从而超越机器人等一切“智能人”,超越自身的种种束缚,进化成为智慧、和谐的新的人类。
  • 莫离香

    莫离香

    满心缱绻,抵不过一句情深缘浅;半生孤独,却奈何心魔难除。她用生生世世去弥补一刻的妄想;他数载如一日,只为寻回最初的时光。一个只愿永不相见,一个奢求尽释前嫌。兜转来去,谱成一卷《莫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