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72300000001

第1章

前五識頌

性境現量通三性

統論所緣。凡有三境。一性境。二帶質境。三獨影境。一性境者。性是實義。謂相分色從相分種子所生。故名為實。此復有二。一無本質。二有本質。一無本質者。即第八心王所緣根身器界及諸種子。但是自變自緣。不假外質。然約器界及他人之浮塵根。既是共相識種所變。亦得說有外質也。根本智親證真如。雖不變為相分。亦名性境。二有本質者。即今五識所緣現在五塵。及明了意識初念并定中獨頭意識所緣定果色等。皆托第八識之相分以為本質。隨即變為自識相分而為所緣。猶如鏡中所現群像。雖約真諦言之則皆如幻如夢了無真實。而約俗諦言之則五塵即是五識相分。從種子生還熏成種。不同空華鏡像兔角龜毛。亦復不同過去未來之不可得。故名性境也。帶質.獨影二境下文方解。現量者。現謂顯現。量謂度量。五根對境分明顯現。依之發識緣慮度量。雖無隨念.計度二種分別。然有自性分別得彼性境不錯不謬。任運了別不帶名言也。三性者。善.惡.無記也。五識能助第六意識作善惡業。若與信等相應則善性攝。若與無慚等相應則惡性攝。俱不相應則屬無記性攝。故云通三性也。

眼耳身三二地居

五根通于二界五地。惟無色四天乃無五根。今明五識則鼻.舌二識惟欲界得行。初禪以上無段食雜氣故不現行也。眼.耳.身三識唯欲界五趣雜居地及初禪離生喜樂地此二地中得行。若二禪內淨喜樂則無外色外聲外觸可緣。故并眼.耳.身之三識亦不起現行也。三禪已上不言可知。

徧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貪瞋癡

此明五識但與三十四心所得相應也。徧行五心所。謂作意.觸.受.相.思。徧一切心決相應故。別境于心所謂欲.解.念.定.慧。由同時意識所引。亦得于別別境生欲等故。善十一謂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癡.勤安.不放逸.行捨.不害.欲界善。五識得與十善相應。但除輕安。初禪善眼.耳.身識并得有輕安故。中二隨煩惱。謂無慚.無愧。大八隨煩惱。謂掉舉.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若惡心中定有此十。若有覆無記心中定有掉舉等八。故貪.瞋.癡者根本煩惱之三癡。即無明。徧與一切染心相應。五識緣欲界順情五塵有任運貪。若緣違情五塵有任運瞋。故外道凡夫入初禪時。眼.耳.身識唯有貪癡亦不名惡。但名有覆無記。若佛弟子入初禪者。有觀慧故。不味著故。并無根本癡.貪及大隨八。但名為善也。

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隣

淨色根謂勝義五根。乃第八識所執受之相分。以能發識。比知是有。雖是色法。非外四大所造。亦非肉眼可見。故名為淨色根。依此五根乃發五識。此根即名增上緣。依眼識則更須空緣.明緣.境緣.作意緣.分別依緣.染淨依緣.根本依緣.種子依緣方得生起現行。故云眼識九緣生。耳識則除明緣。但須八緣。以闇中亦聞聲故。鼻.舌.身三識則并除空緣。但須七緣。以合時方知香.味.觸故。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鼻.舌.身三。合中取境。眼.耳二種離中取境。故曰合三離二。觀塵世也。觀者能緣之見分。塵世者所緣之相分。五根對境無緣慮用。故大佛頂經云。但如鏡中。無別分析。圓覺經云。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五識緣境則有自性分別。任運起貪.瞋.癡。然猶無有隨念.計度二種分別。所以不帶名言。不執為外。仍名現量。同時率爾意識亦復如是。直至尋求等流心起。方墮比.非二量之中。然此根識不同之。致惟有秉大乘教以智觀察乃能分之。若愚法聲聞則便難於分別。況凡外乎。

變相觀空惟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此明五識至果位中轉為成所作智之時。猶自不能親證真如體性。但於自識變起真如相分以觀二空之理。故非根本智攝。惟是後得智攝也。未成佛前一向有漏。直俟金剛道後異熟識空。轉成大圓鏡智相應之菴摩羅識。名為圓明初發。爾時菴摩羅識所持五根成無漏故。依根所發五識亦成無漏。名為成所作智相應心品。能於盡未來時徧十方界示現三輪不思議化。度脫一切有情生死苦輪也。

第六識頌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三性即善.惡.無記。三量謂現量.比量.非量也。此識若與五識同起。率爾緣現在境。不帶名言。不執為外。則屬現量。若入禪定緣禪定境。亦屬現量。若入二空觀智。或根本智親證真如。或後得智變相觀空。亦皆現量。若籍眾緣而觀于義不倒不謬。如見烟知火。見角知牛等。則名比量。若顛倒推求虗妄計度不能如理而解。不能如事而和。無我計我。不淨謂淨等。又如見杌疑人。見繩疑蛇等。又如翳覩空華。捏觀二月等。皆名非量也。三境即性境.帶質境.獨影境。性境已如前釋。帶質復有二種。一者以心緣心。名真帶質。即第六識通緣一切心及心所。第七識單緣第八識之見分是也。二者以心緣色。名似帶質。謂帶彼相起。有似彼質。如依經作觀。非是五識所緣現境故也。獨影境亦有二種。一者無質獨影。如緣龜毛等。二者有質獨影。如依經作觀。雖似托彼為質。終是獨頭意識所現影故。今第六識最為明利。故能通緣三境。而於三界輪轉之時最易可知也。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謂此第六識心與五十一心所皆得相應。所謂徧行五.別境五.善十一.根本煩惱六.大隨八.中隨二.小隨十.不定四。隨其所起或多或少。初無一定。故須臨時別配。具如唯識論中諸門分別也。根本煩惱即貪.瞋.癡加慢.疑.邪見為六。小隨十謂忿.恨.覆.惱.嫉.慳.誑.謟.害.憍。不定四謂悔.眠.尋.伺。

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言此第六識心。或時與信等相連則為善性。或時與根隨煩惱相連則為惡性。或時不與善惡相連。但與遍行.別境等相連則便為無記性。故三性恒轉易也。或緣欲界。或緣色界。或復緣無色界。故三界恒轉易也。或時喜受。或時樂受。或時憂受。或時苦受。或時不苦不樂名為捨受。故五受恒轉易也。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謂身.語二業皆由此第六識方能動發。由第六識與發業惑相應。能造善惡引業。此業雖謝。所熏種子至成熟時能招六道總報。由第六識與潤生惑相應。能造善惡滿業。此業雖謝。所熏種子至成熟位能招六道別報。所招總報名真異熟。所招別報名異熟生。若總若別苦樂萬狀。皆第六識造業所牽感也。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發起初心者謂妙觀察智。相應心品初發起時。在于菩薩初歡喜地也。蓋由資糧.加行位中用有漏聞思修慧。漸伏我法二執現行。亦復助黑無漏智種令其漸漸成熟。故至初歡喜地頓斷分別我法二執種子。得與妙觀察智相應。然其俱生我法二執之現行纏繞及隨眠種子尚自未斷。猶須數數修習之力乃能伏斷也。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此明菩薩第七地後俱生我執永伏。雖有俱生微細法執。或時現起而非有漏。故能觀察諸法圓滿明淨。普照大千世界機緣。隨應說法化度也。

第七識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此明第七識所緣乃托第八識之見分以為本質。是真帶質。此識雖非善惡性惟無記。而由俱生我執隱真理故名有覆。三界有情所以枉受輪迴不證涅槃。通以此執為本。故名為通情本。隨所生處必緣第八識之見分。妄執為我。故名為非量也。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此明第七識相應之心所也。大隨有八。徧行有五。別境惟慧。根本則我貪.我癡.我見.我慢。惟此十八恒得相應。

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第八則恒而不審。第六則審而不恒。前五則不審不恒。惟此第七末那于有漏位恒審思量。非我執我。此妄執之我相無始隨逐無時暫捨。所以有情日夜昏迷不能自拔也。四惑即我貪.我癡.我見.我慢。八大即掉舉.惛沉等。前六轉識修施.戒等諸善行時。由此第七念念執我。令所修善不能亡相。故名染依。若此識轉為平等性智。則前六識所修諸行皆成無漏。名為淨依。所以前六轉識呼此第七識為染淨依也。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

謂此第七末那無始妄執我法直行。菩薩初歡喜地。第六意識入二空觀。斷盡分別二執種子。亦伏俱生二執現行。此第七識方初得與平等性智相應。然由俱生我執未斷。所以出觀之後仍復執我。直入八地無功用行。方不復起現行我執也。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謂四智菩提皆是如來自受用執身所攝。而用各不同。若為地上菩提所現他受用報身。則是平等性智之用。其所被機唯是十地菩薩也。

第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徧行  界地隨他業力生

謂第八識非善非惡亦非有覆。故其性但是無覆無記。但與徧行五心所相應也。三界九地但隨夙世善惡引業所牽受生。分毫不能自作主張。豈可執為我哉。

二乘不了因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爭

第八識之行相甚為微細。難可了知。佛恐愚法聲聞妄執為我。故于阿含諸經姑未顯說。而二乘迷於佛旨。執于權教。不了此識是有情總報之主。生死涅槃之依。妄撥為無。故大乘論主廣引聖教。備顯正理。以與之爭。蓋欲破彼妄執故也。

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熏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此第八識其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所以浩浩而不可窮其邊際。淵深而不可得其源底也。此識持一切轉識種子。故名能藏。受轉識所熏成種。故名所藏。被第七識執之為我。故名執藏。此識如水。前七轉識依此得起猶如波浪。此識所現境界之相。能與轉識作增上緣。猶如猛風。此識一味無記恒時相續。故受前七轉識之所熏習。持一切法之種子。持內根身。持外器界。若于死位。此識最後捨去。若于生位。此識最先來執。雖非實我實法。而一期生死必以此為總報主也。

不動地前纔捨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此識有種種名。一名阿賴耶識。以其被第七識執為我故。此名至不動地前我執永伏即便先捨。二名為異熟識。以是善惡漏無漏業至成熟時所招感故。此名直至金剛道後圓滿佛果方得捨之。三名一切種識。通于因果凡聖等位。但至成佛之後則惟持圓滿無漏善種。盡未來際利樂有情。更不受熏。以其一切有漏種子及一分劣無漏種皆永斷故。名之為無垢淨識。以其與極善無漏之慧心所恒相應故。名之為大圓鏡智。此識一轉。此智一發。則法界洞朗。真俗等觀。故云普照十方塵剎中也。

同类推荐
  • 姑苏怀古

    姑苏怀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碧里杂存

    碧里杂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Lion and the Unicorn

    The Lion and the Unicor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冬妹

    冬妹

    李君如(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真善美是在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的。”《冬妹》讲述一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农村姑娘的故事。在我看来,小说主题就是“寻找”二字:前半部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亲生父母,后半部是在社会中寻找生活,全书就是在人生路上寻找真善美。而这寻找之路步步惊心,迎候她的假恶丑让她渐渐成熟起来。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饱尝辛酸却不失真善美情怀的女性形象。《冬妹》一书中冬妹自幼与父母失散,像一棵路边小草,既任人践踏、饱受伤害,又坚韧顽强、不甘堕落。为了生存她做过一些令人鄙视的事,但她不断反省、不断修炼,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了健康体面的生活。
  • 与花交谈

    与花交谈

    进入21世纪,文化市场上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文学刊物纷纷改头换面,改为专门刊登微型小说或主要刊登微型小说,有的甚至连刊名也子以更改。报亭书摊处可见微型小说的身影。
  • 云起

    云起

    刁蛮千金捍卫爱情主权阴招辈出,冷漠皇子左右逢源尽显无情本色,史上最具技术难度的诱郎大法,追王有风险,入宫需谨慎。
  • 悟真直指

    悟真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冥警专案组

    冥警专案组

    古暮,阿梦,千里,忘川四个人的职业是冥警。既捉拿在人间犯了命案的特殊生物(包括灵魂,妖怪,魅,吸血鬼,外星人等),将其关进冥界,接受冥王的法律审判。
  • 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记述了军阀吴佩孚光辉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后来竟成了直系统帅,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了台,把张作霖赶出了山海关。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最强者”。曾经,他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不二人选。他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对此一生不违;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他还有“不纳妾”的美名,一位德国小姐爱上了他,他却在送来的情书上挥毫阅示——老妻尚在!
  • 终极铠甲

    终极铠甲

    推荐新书《异都之吸血鬼系统》拥有铠甲锁的人,将成为铠甲人!大星河时代下的地球,正式更名为蓝水星,九大圣王统领下的大星河联盟,强者林立,一片繁盛。四大神石铠甲锁意外散落世间,蓝水星上的无数青年才俊群雄争鹿,为之疯狂。离家出走五年的于秋晨,在一次星兽暴动中被迫变身,从此以圣王血脉,真圣之体,开始走上了至尊之路。火云之灵,铠甲之神!火云一出,谁与争锋!
  • 六道玄符

    六道玄符

    天地神人鬼魔,六道轮回,天地至理。神魔之战,毁人界于一旦。谁能,力挽狂澜,披荆斩棘,斩神屠魔。张玄,一个小小石匠,无意得至宝,攀上修仙路,一念为长生,人仙斩神仙。“神尊如何,魔尊如何,天尊又何如,且试试我手中长剑,且看我掌上灵符!”“
  • 嚣张公主的校园生活

    嚣张公主的校园生活

    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而夺去,5岁的她流落街头,正当死神即将降临是,她获救了,并成为黑道第一老大的女儿.十年后,曾经的小可爱变成了一个大美人,某些原因她进入了贵族圣安蒂雅学院,嚣张的她将会闹出什么旋波呢?中途结识的三位王子殿下又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