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35900000030

第30章

于四种有中  生有唯染污

由自地烦恼  余三无色三

论曰。于四有中生有唯染。决定非善无覆无记。由何等惑一切烦恼。诸烦恼染诸生有耶。不尔。云何。但由自地。谓生此地。唯由此地中一切烦恼生。有成染污。诸烦恼中无一烦恼于结生位无润功能。然诸结生唯烦恼力。非由缠垢。所以者何。以自力行悔覆缠等。要由思择方现起故。然此位中身心昧劣。要任运惑方可现行。唯有随眠数习力胜。故诸烦恼能数现行。于结生时任运现起。诸缠及垢数习力劣。非不思择而得现前。是故结生非诸缠垢。故唯自地诸烦恼力。染污生有理极成立。余中有等一一通三。谓彼皆通善染无记。应知中有初续刹那。亦必染污犹如生有。如是四有何界所系。欲色具四。无色唯三。非无色业感中有果。如顺正理。已具思择。有情于此四种有中由何而住。颂曰。

有情由食住  段欲体唯三

非色不能益  自根解脱故

触思识三食  有漏通三界

意成及求生  食香中有起

前二益此世  所依及能依

后二于当有  引及起如次

论曰。经说世尊自悟一法正觉正说。谓诸有情一切无非由食而住。何等为食。食有四种。一段二触三思四识。段有二种谓细及粗。细谓中有食。香为食故。及天劫初食。无变秽故。如油沃沙散入支故。或细污虫婴儿等食。说名为细。翻此为粗。如是段食唯在欲界。离段食贪生上界故。非上界身依外缘住。色界虽有能益大种而非段食。如非妙欲。如色界中虽有微妙色声触境。而不引生增上贪故。不名妙欲。如是虽有最胜微妙能摄益触。而毕竟无分段吞啖。故非段食。虽非段食摄。而非无食义。如喜虽非四食中摄。而经说为食。以有食义故。如契经言。我食喜食。由喜食久住。如极光净天。然段食体有十三事。以处总收唯有三种。谓唯欲界香味触三。一切皆为段食自体。可成段别而吞啖故。谓以口鼻分分受之。以少从多故作是说。虽非吞啖但能益身令得久住。亦细食摄。犹如影光炎凉涂洗。又劫初位地味等食。亦名段食。分段受故。又诸饮等亦名段食。皆可段别而受用故。色处名段不名为食。以不能摄益自所对根故。夫言食者。摄益诸根及诸大种。色处无力摄益自根及诸大种。是不至取根所行故。以契经说。段食非在手中器中可成食事。要入鼻口牙齿咀嚼。津液浸润进度喉筒。堕生藏中渐渐消化。味势熟德流诸脉中。摄益诸虫乃名为食。尔时方得成食事故。若在手器以当为名。如天授名那落迦等。虽彼分段总得食名。而成食时唯香味触。尔时唯此为根境故。又如何知色处非食身内摄益根大功能。如香味触不别见故。尔时不生彼境识故。生自识时尚不损益自根大种。况入身已不生自识能为食事。见日月轮等能损益眼根。是触功能非形显力。岂不苦乐与识俱生。此二能为损益事故。色处于眼亦为损益。理不应然。眼与明等应成食故。然彼为境顺苦乐触能为食事。色处不然。见安缮那筹等诸色眼不增损。要至眼中眼方增损。是故段食定非色处。若尔何故于契经中称赞段食具色香味。为令欣乐兼赞助缘。如亦赞言恭敬施与。岂即恭敬亦名段食。然成段食具正助缘。又举色相表香味触。亦妙可欣故作是说。是故食体唯香味触。非色不能益自根解脱故。夫名食者。必先资益自根大种。后乃及余。饮啖色时于自根大尚不为益。况能及余。由彼诸根境各别故。有时见色生喜乐者。缘色触生是食非色。又不还者及阿罗汉解脱食贪。虽见妙食而不生喜。无所益故。已说段食界系及体触思识三。次当显示触谓根境识三和所生。心所缘起中已广思择。思谓意业。识谓了境。此三唯有漏。通三界皆有。如是四食体总有十六事。唯后三食说有漏言。显香等三不滥无漏。何缘无漏触等非食。食谓能牵。能资诸有可厌可断爱生长处。无漏虽资他所牵有。而自无有牵有功能。非可厌断爱生长处。故不建立在四食中。即由此因望他界地。虽有漏法亦非食体。他界地法虽亦为因能资现有。而不能作牵后有因。故不名食。诸无漏法现在前时。虽能为因资根大种。而不能作牵后有因。虽暂为因资根大种。而但为欲成己胜依。速趣涅槃永灭诸有。自地有漏现在前时。资现令增能招后有。由此已释段食为因招后有义。谓触等食牵后有时。亦牵当来内法香等现内香等。资触等因令牵当有。亦能自取当来香等为等流果是故段食与后有因同一果故。亦能牵有故名为食。然香味触体类有三。谓异熟生等流长养。由外香等觉发身中内香味触令成食事。故所说食其理定成。如契经说。食有四种。能令部多有情安住。及能资益诸求生者。言部多者。显已生义。诸趣生已皆谓已生。复说求生。为何所目。此目中有。由佛世尊以五种名说中有故。何等为五。一者意成。从意生故。是牵引业所引果义。若尔此应有太过失。不尔。中有不揽外缘精血等物以成身故。二者求生。多喜寻察当生处故。生谓生有。中有多求趣生有处。三者食香。身资香食往生处故。四者中有。死生二有无间有故。五者名起。死有无间支体无缺。身顿起故。或复对向当生决定。暂时起故。何缘说食唯有四种。一切有为皆有食用。经说涅槃亦有食故。如契经说。涅槃有食。所谓觉支。虽诸有为皆有食用。而就胜说。谓大仙尊为所化者。就资有胜唯说四食。谓初二食能益此身所依能依。后之二食能引当有。能起当有。如次资益引起名色。二种有身故立四食。所依谓色即有根身。能依谓名即心心所。此中段食资益所依。以有根身由此住故。此中触食资益能依。以心心所由此活故。如是二食于已生有资益功能最为殊胜。思为引业识为种子。引起当有。谓由业故能引当来名色二有。业既引已爱润识种。能令当有名色身起。故契经说。业为生因爱为起因。如是二食于未生有引起功能最为殊胜。故唯说此四种为食。此四食中后二如生母。生未生故。前二如养母。养已生故。余广决择如顺正理。今更应思前释四有。死生二有唯一刹那。于此时中何识现起。此识复与何受相应。定心无心得死生不。住何性识得入涅槃。于命终时识何处灭。断末摩者其体是何。颂曰。

断善根与续  离染退死生

许唯意识中  死生唯舍受

非定无心二  二无记涅槃

渐死足齐心  最后意识灭

下人天不生  断末摩水等

论曰。断善续善离界地染。从离染退命终受生。此六位中唯许意识。皆是意识不共法故。五识于此无有功能。生言兼摄中有初念。意识虽具三受相应。而死生时唯有舍受非苦乐受。性不明利顺死生时苦乐二受。性极明利不顺死生。非明利识有死生义。以死生时必昧劣故。由此故说。下三静虑唯近分心有死生理。以根本地无舍受故。虽说在意识得有死生。而非在定心有死生理。非界地别有死生故。设界地同极明利故。由胜加行所引发故。又在定心能摄益故。必由损害方有命终。诸在定心非染污故。必由染污方得受生。异地染心亦摄益故。无命终理加行起故无受生理。异地染心必胜地摄。无容乐往劣地受生。异地无记。以非染污加行起故。亦无生死亦非无心。有死生义理相违故。死有二种。或他所害。或任运终。处无心位他不能害。有殊胜法任持身故。处无心位非任运终。入心定能引出心故。谓入心作等无间缘。取依此身心等果法。必无有别法能碍令不生。若所依身将欲变坏。必定还起属此身心。方得命终更无余理。又有契经证非无心命终故契经说。无想有情由想起已从彼处殁。非无心位可得受生。必由胜心现所引故。住昧劣位而受生故。离起烦恼无受生故。亦有契经证非无心受生。故契经言。识若不入母胎中者。名色得成羯剌蓝不。乃至广说。然死有心虽通三性。而阿罗汉必无染心。虽有善心及二无记。而强盛故不入涅槃。入涅槃心唯二无记。谓威仪路或异熟生。若说欲界有舍异熟入涅槃心。通二无记。若说欲界无舍异熟入涅槃心。但威仪路。必无离受而独有心。劣善何故不入涅槃。以彼善心有异熟故。诸阿罗汉厌背未来诸异熟果。入涅槃故。若尔住异熟应不入涅槃。不尔。已简言厌背未来故。何不厌背现在异熟。知依现异熟永断诸有故。依现异熟证无学果。知彼有恩不深厌患。诸阿罗汉深厌当生。故命终时避彼因善。唯二无记势力劣故。顺于昧劣相续断心。故入涅槃唯二无记。眼等诸识虽依色根而无方所。况复意识。然约身根灭处说者。若顿死者。意识身根欻然总灭。非有别处。若渐死者。往下人天于足齐心如次识灭。谓堕恶趣说名往下。彼识最后两足处灭。若往人趣识灭于齐。若往生天识灭心处。诸阿罗汉说名不生。彼最后心亦心处灭。有余师说。彼灭在顶。正命终时于足等处身根灭故。意识随灭。临命终时身根渐减。至足等处欻然都灭。如以少水置炎石上。渐减渐消一处都尽。必无同分相续为因能无间生所趣后有。唯渐命终者。临命终时有为断末摩。苦受所逼无有别物。名为末摩。然于身中有别处所。风热炎盛所逼切时。极苦受生即便致死。得末摩称。如有颂曰。

身中有别处  触便令命终

如青莲花须  微尘等所触

若水火风不平缘合。互相乖反或总或别。势用增盛伤害末摩。如以利刀分解支节。因斯引发极苦受生。从此须臾定当舍命。由兹理故名断末摩。非如斩薪说名为断。如断无觉故得断名。好发语言讥刺于彼。随实不实伤切人心。由此当招断末摩苦。何缘地界非断末摩。以无第四内灾患故。内三灾患。谓风热痰水火风增随所应起。有说此似外器三灾。此断末摩天中非有。然诸天子将命终时。先有五种小衰相现。一者衣服严具绝可意声。二者自身光明欻然昧劣。三者于沐浴位水渧著身。四者本性嚣驰今滞一境。五者眼本凝寂今数瞬动。此五相现非定命终。遇胜善缘犹可转故。复有五种大衰相现。一者衣染埃尘。二者花鬘萎萃。三者两腋汗出。四者臭气入身。五者不乐本座。此五相现决定命终。设遇强缘亦不转故。世尊于此有情世间生住殁中建立三聚何谓三聚。颂曰。

正邪不定聚  圣造无间余

论曰。一正性定聚。二邪性定聚。三不定性聚。何名正性。谓世尊言。贪无余断。嗔无余断。痴无余断。一切烦恼皆无余断。是名正性。何故唯断说名正性。谓此永尽邪伪法故。又体是善常。智者定爱故。世尊亦说。圣道名正性。经说趣入正性离生故。何名邪性。谓有三种。一趣邪性。二业邪性。三见邪性。即是恶趣五无间业。五不正见如次为体。于二定者学无学法。五无间业如其次第。定趣离系地狱果故。成就此者得此聚名。即名为圣。造无间者。正脱已脱。烦恼缚故说名为圣。圣是自在离系缚义。或远众恶。故名为圣。获得毕竟离系得故。或善所趣。故名为圣。中无间隔。故名无间。好为此因故名为造。正邪定余名不定性。彼待二缘可成二故。非定属一得不定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六十种曲投梭记

    六十种曲投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之异戒

    都市之异戒

    钱焕绅,这个端正的流氓。可能你看到的是他的狂傲,却看不到他内心的机智,聪慧。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猎人同人之双生恶魔

    猎人同人之双生恶魔

    “姐姐,他们好可怕!”某白毛哭丧着脸,直往某黑毛身后躲。某黑毛鄙视地看了白毛一眼,说:“可怕个毛!”说完,还象征性地往前走了一步。不料,前方忽然出现一只蟑螂,黑毛大叫一声:“啊——”整个人猛地跳了起来,正好让身后的白毛抱住了,白毛灰常无语地看着黑毛,“姐姐......"
  • 情操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情操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 行为决定作为

    行为决定作为

    本书共分为十章,包括找准人生方向、心动更要行动、思考改变命运、学会顺势而为、做到与人为善等内容。
  • 职场路线图

    职场路线图

    《职场路线图:人力资源总监手记》是国内首部资深人力资源总监透视职场的真实之作。书中作者亲身经历的案例随处可见,可读性非常强;通过职场案例评析出的技巧、法则、经验、智慧,非常有说服力和实战性。
  • 武逆邪神

    武逆邪神

    一个凌家废物的崛起之路,一路上他会遇到多少美女呢~~在武道一途,凌枫必将成就顶峰!在炼丹一途,哦,我没想好。在为了寻找母亲的艰辛的路上,凌枫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呢!你看,一晃两三年,匆匆又夏天!
  • 天才甜妻:巨星老公别追了

    天才甜妻:巨星老公别追了

    【作者联系Q:3178652355】她,科技天才,清冷貌美,妙龄少女。他,超级巨星?神秘总裁?隐形总统?究竟哪样身份才是真正的他?爱情最美好的三个步骤:相遇相知相爱。她全数忘记,所以他只好让历史重演,只可惜,一步错,步步错。看似上帝不经意的安排,实质却是惊天预谋……有一天,她问:“你的优点是什么?”他:“会知错能改。”她再问:“那缺点呢?”他:“我从不觉得自己错了。”“……”词穷中!
  • 修真学徒

    修真学徒

    上古时代,百家争鸣,虽名为百家,但流派不下数万,其中有十家最为有名,分别是:道、儒、墨、法、兵、纵横、阴阳、医、农、名。主角是一个根骨普通的凡人,从小就立志修真,但他的根骨,被认为与仙道无缘。幸运的是,他拜了一位穿越者为师,从而身兼农医两家之所长。那么,他这个另类的修真者,在这个后百家争鸣的时代里,能引发什么样的故事呢?
  • 田园农妇:与相公广开财路

    田园农妇:与相公广开财路

    意外穿越,成为一村妇,家里除了她自己,没一个让她省心的,渣男相公好吃懒做,年迈公公常年卧病在床,柴米油盐都要钱,还要养活小包子。有一天,她成了远外闻名的大富翁,不仅相公开始巴结,就连县长的儿子也来调戏她,丫的,假淑女不发威全当她好欺负是不是?钱没有可以挣,可骨气那是万万不能没有的。且看她甩渣相公,持家法宝一件一件来,走向富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