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63400000010

第10章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萨大士有四辩才亦不可尽。何谓为四。一曰义辩。二曰法辩。三曰应辩。四曰辞辩。何谓义辩。晓于诸法真谛之义。明己所达识报应慧。所知和雅不自修功。入因缘慧不坏法界。悉达本净入于无本。悉解本无了住本际。永无有际晓解空义。奉修无想在于无愿。晓无所求立无所行。明诸行者入一慧门。不计有人不见吾我。无寿无命道智则一。游正真慧知于过去无央数劫。晓于当来无边际义。识于现在一切众行。悉解五阴犹如幻化。四种如蚖诸入若空。灭寂内行外无所游。解诸国土无有境界。心意无形其所行至。为无所到观其志性。明识审谛苦无处所。于诸所习而无所造。其灭尽者自然之相晓入径路。分别诸法句义所趣。通入诸根畅达五力建立寂然。明察所观一切所有。如幻芭蕉野马形影梦中所见山中之响水中之月。悉虚无实。以若干相了为一相。知合会者必当别离。今欣欣者后会忧戚。晓声闻乘因音而解。知缘觉乘从十二缘寂静归一。畅大乘学。积累无量一切德本。乃成大道是谓义辩。复次其义辩者唯归仰义。一切诸法皆趣于义亦无所归。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所归趣者悉皆空空是谓为义。一切诸法悉无有想。其解无想是谓为义。一切诸法悉无有愿。其无有愿是谓为义。一切诸法悉归澹泊。其澹泊者是谓为义。一切诸法悉无有人无寿无命。其无寿命是谓为义。若晓诸法分别如此。是谓义辩。其讲说法无所处当言有处所。彼土所讲则不可尽。所演辩才无能障翳。诸佛世尊之所言教。悉遥劝助所宣圣慧。真谛无异无有罪衅是谓义辩。

何谓法辩。若了诸法随时而入。善恶祸福兴德罪衅。有漏无漏在世度世。苦乐危害尘劳嗔恨。各有品类。入于生死若处泥洹。分别法界方俗之业。是谓法辩。复次其法辩者。晓诸贪欲心所恋慕某人好色知当何药而疗治之。某淫泆盛某贪欲强或有少欲。某可除欲某不可除。或从往本欲应欲来。或当来世习贪欲相。或于现世习贪欲相。或复有人内怀贪欲外无恩爱。或复有人外抱贪欲内无恩爱。或复有人内外有欲。或复有人睹其颜色。而发情欲闻声不动。或复有人闻其音声。而兴贪欲不以色动。或复有人因其声像而兴色欲。或复因香诸味细滑。由心诸法而起贪欲。或复有人无色声香味细滑之念。是为贪欲众生所行。当作是入其贪欲门所习。或欲二万一千。其嗔恚行亦二万一千。其愚痴行亦二万一千。其等分行亦二万一千。若能解了于此诸行八万四千。便能随时而开化之无有损耗。其不入慧诱进令前。不失其节解知应器。殊特下劣有所颁宣无所侵抂。是谓法辩。

何谓应辩。若能普入一切音词。诸天之声。世间人声。诸龙鬼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人与非人所有音声。悉能得闻五趣众生所说之响。随其音响而为黎庶讲说经法。是谓应辩。如是随顺而为演法。是则应辩。晓了经典知其文字观所入义。如是品类解一种言十种百种。了男女言大小婴孩。亦知过去当来现在文字所趣。亦解一字。又了二字之所入处。亦知一字独而无侣。亦知二字而无有伴。是谓应辩。应于真谛言无缺漏。了了分明而无误失。讷隧之言义理备悉。所在众人皆悦其辞无怨望者。颁宣深义文辞至质合宜文饰。自察其心从佛之教。观于众生志性所趣。而为应义使心开解。欢然踊跃各得其所。是谓应辩。

何谓辞辩。所说应时辞不乱错。言不中止无能制者。所可说义无能障塞。卒问寻对应机飘疾。答不迟晚如所问报。不失应节不违问者。辩才无诤所说辩才。应真谛法立忍辱力。所宣深妙演若干义。辩才次第不越来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分别一切章句义理。讲说意止意断神足根力觉意。发心成道观察寂然。解畅一切禅思脱门三昧正受。入于圣慧剖判三乘。悦可一切众生所念。言词和雅语无瑕秽亦无粗言。不合义者。口不卒暴舌不迷荒恶言之教。所语柔软清净无病。言语徐详无不实词。随时事义所传辄正。不卒不暴方便随意。无有异词亦无细言窃微盗语。所语列露无屏处言。极高举声言词安隐。有所说者无能得短。诸贤圣众所共咨嗟。所称扬者通流他国。其音微妙亦如梵声闻者悉达。口所言词不违法教。皆见一切众生根本应其心念而为说法。其闻法者。辄随平等断苦恼患。是为菩萨词辩无尽。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萨辩才复有四事而不可尽。何谓为四。一曰取义不取识。二曰归慧不取所识。三曰归于要经而不迷惑。四曰自归于法而不取人。何谓为义何谓为识。入于世法是谓识著。度世之法乃谓为义。所谓识者布施调意明智安庠。所谓义者化于调定寂寞澹泊归于圣慧。所谓识者。咨嗟生死而不患厌。所谓义者。虽在生死不处颠倒。悉能越度终始之患。所谓识者。咨嗟泥洹功德之勋。所谓义者。一切诸法本净灭度不怀望想。所谓识者。随其本乘而为分别。所谓义者。入一法慧。所谓识者。一切所有皆能布施无所爱惜。所谓义者。净三道场归一大道。所谓识者。护身口意普学禁戒。叹誉止足功德之行。所谓义者。护身口意解不可得悉无所作。是谓禁戒能为清净。所谓识者见诸贡高自大憍慢放恣怀嗔含毒之士。为演安庠忍辱之德。所谓义者行能自致无所从生法忍。所谓识者。殷勤精进。分别一切德本之义。所谓义者。无应不应无双无只。所行精进而无所住。所谓识者解脱禅思脱门安庠三昧正受。所谓义者。晓了灭尽定意正受。所谓识者。一切所闻辄能受持智慧道原。所谓义者。观于智慧无有处所亦不可得。所谓识者。颁宣于斯三十七品道义之训。所谓义者。奉行遵修诸佛道法。因诸报应致道果证。所谓识者。剖判苦谛及习尽道。所谓义者。至于灭寂证明澹泊。所谓识者。因其所生悉由无明至老病死。所谓义者。以灭无明及老病死亦无永除所谓识者。讲说所观寂然之本根原所归。所谓义者。因其慧明而得解脱至微妙智。所谓识者。解淫怒痴分数适等本不可别。所谓义者。以得永消众恶诸想不念怀恨。所谓识者。解脱一切诸阴盖法挂碍之难。所谓义者。游无蔽碍解脱慧门。所谓识者。咨嗟三宝功德无量。所谓义者。以离于贪不与欲合奉宣功勋。所谓识者。若有菩萨从初发意常叹开士一切禁戒名称之美。所谓义者。一心念顷皆能晓了。寻得成就一切敏慧。取要言之悉能讲宣八万四千诸品法藏。是谓为识。于诸文字诸所识著。解无所得义无处所。是谓为义。

何谓为慧何谓为识。住于识者则有四事。一曰识在于色心处其中。二曰而怀妄想处在缚著。三曰游于生死识在周旋。四曰迷惑识著不能自拔。是谓为四。何谓为慧。其识不处住五阴地。断诸阴盖色痛想行识。是谓为慧。复次所谓识者。晓了四大地水火风。假使识行不住四种。识不驰骋不坏法界是谓为慧。复次所云识者。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心法。所识之著是谓为识。设使消除外不游逸。慧之所导于一切法无所悕望是谓为慧。有所猗著则生识矣。亦从想念悕望多求而生识矣。是谓为识。若无所受亦无悕望。心不怀念无所慕乐。志不望报是谓为慧。有为行法则住于识。修无为行识无所住。奉无为明乃谓为慧。若住起分名谓为识。不起不灭识无所住乃谓为慧。

何谓为取经义。何谓为取。殷勤元元求诸经典是谓为取。若于经典致入道果是谓取义。若于诸经成就众行是谓为取。若能分别诸经本末是谓取义。若在诸经入造行业是谓为取。若于诸经灭尽罪福。永除尘劳是谓取义。若于诸经采取要慧。而为他人说尘劳业是谓为取。若于诸经了了分别清净章句是谓取义。若于诸经厌生死难。愁戚不乐是谓为取。其于诸经观察生死及与灭度不以为二是谓取义。若于诸经但宣杂句严饰之教是谓为取。若于诸经爱乐深义钩奥致远坦然无为是谓取义。若于诸经想识无数心念众生是谓为取。若于诸经喜于识知。心无所生是谓取义。若于正经计吾我人及与寿命。含血之类怀可不可造立悕望。所可说者悉无有主。强立本末君长之主是谓为取。其于诸经解空无想无愿之法。不起不生悉无所行。不计吾我及与寿命。讲三脱门是谓取义。何谓为法何谓为人。若著人者何从修法是谓为人。若在于人不舍诸法。而住境界是谓取法。复次所谓人者。云诸凡夫凡庶性行乃谓为人。若于凡夫奉真人义。修于笃信执持经典合八等。人道迹人往来人。不还人无著人。缘觉人菩萨人。复有一人出现于世。多所愍伤多诸安隐。慈哀三界诸天世人及三恶趣莫不蒙济。名曰如来。如来正真普安一切。显示径路化于黎庶使入道义。假使有人依猗著求则无有护。因欲开化此等迷惑。故为说是当归于法莫取于人。计于法者无所造作。无有同像无作不作。住无所住亦无根本。普行平等等于正真。亦等邪业以邪等正以正等邪。邪正无二无所悕望悉无所行。于一切法逮致自然。其相究竟犹如虚空是谓为法。所开导法亦不思念以为恩德。若入于此法门义者观一切法皆为道法。悉御诸法不以劳惓。是诸菩萨四归之义而不可尽。

同类推荐
  • 玉堂丛语

    玉堂丛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智慧轮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智慧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经溯洄集

    医经溯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山录

    北山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On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On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大明功贼

    大明功贼

    一个工厂技师穿越到了明末,成为了义军首领高杰。当第一天,也就遇到了一个决定了未来生死前途的抉择?面对这个明末乱世,他将何去何从?面对将来满清入关,生灵涂炭的结局,他又能够如何解决?“从我来到这个世界第一天的时候开始,我就注定要成为大明的一个功贼,一个权倾大明、拯救华夏衣冠的大明功贼。”高杰说道。
  • 霸道专宠:黑道之哥哥别逼我

    霸道专宠:黑道之哥哥别逼我

    在欧阳琰的记忆里,哥哥就是一个极度宠爱她的人。可是在她十六岁生日这天,哥哥却残暴地占有了她,然后冷落她。她弄明白的方法就是去夜总会跳艳舞,以求得到哥哥地注意。哥哥告诉她的真相竟然是。怎么可能,就算是那样,她也是无辜的,一切都和她没有关系啊。
  • 终极奇迹

    终极奇迹

    大学学生程雨霏在一次灵异事件的背后遇到了一个与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男孩。而自己消失的十七年的记忆也似乎与这个叫做成羽飞的男生有着莫名的关系。而他们二人,正是秘密科研协会——MISI的一项实验结果,使一个身体里的两个不同的人格成功分离为两个独立人的实验成品。程雨霏面对自己的另一个人格,面对自己消失的那些记忆,开始深入地涉足这个科研协会......
  • 盛开在樱花树下的情谊

    盛开在樱花树下的情谊

    所有的一切在最初,不过是不曾发生的命运。如果两片樱花在天空中交融在一起,那未必是巧合,也未必是命运。这个世界没有偶然,一切都是必将到来的。一般被称为命运的前方,我们选择什么方式面对才会遏制住悲伤?人无法忘记和否认已经认知、理解的任何事物。那是过去和真实。慢慢抚摸无法用触感感受的疤痕,不知不觉中将其漠视,然后愈发无法麻木或冷漠。那样的话很痛。心灵的创伤无法抹去,它已成不堪回首的往事,再深陷其中。那是无可救药。人可以思考本身原本无法做到的事物,并且以“完善”这种行为来将其逐渐完成。那是未来和愿望。它因此命名之命运。
  • 上一世魔王

    上一世魔王

    上辈子我就是爬了棵树,就特么被一群小精灵冲过来炸死了,真特么日了狗了。好不容易重活了一次,还是干点别的吧。这可不是一部严肃的小说。就这样。
  • 陌本妖娆:醉笑离歌

    陌本妖娆:醉笑离歌

    “歌儿,九世轮回,你还没爱够么?”某帝悲笑道陌离歌大鼻子瞪小眼“我又没爱你,你管我!”该男子华丽丽的吐血晕倒....某帝宠溺的抚摸着陌离歌的脑袋“离歌,今生本君非你不可”陌离歌狂笑“那你就准备好咯,看我不虐死你!”“主人,二宝饿了”某兽软软的挂在陌离歌的脑袋上陌离歌二话不说抓起一兽丢进了空间戒指只见一座如山般高的丹药顶上正趴着一小兽正在狂啃...看九转后的她如何应付异世的杀虐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看女主如何妖娆魅世。
  • 洞天福地系统

    洞天福地系统

    一个刚高中毕业的青年,突然获得一个洞天福地系统,发达了,也无敌了。回家买地建庄园,养家将,收仆人,种种田,养养牛。打打脸,装装B。
  • 君至未至

    君至未至

    一个想爱却不敢爱,一个愿爱却不会爱。他们太过自尊,爱情里谁也不愿意低头。有过泪,有过伤,有过恨,有过痛。每个人都会有一段遗憾终生的错过,他与她究竟能否弥补这段错过的时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妃谋天下

    妃谋天下

    她行走江湖,拜师学艺,只为刺杀帝王,报满门之仇。不料妒妇陷害,绝了她选秀的路,长姐辱其出身,她被迫塞给邪恶郁王……仇杀不断,帝王抓捕中,她被心爱之人一刀命中……
  • 糊涂学的智慧

    糊涂学的智慧

    《糊涂学的智慧》讲述了:刘玄德的“巧借闻雷来掩饰”、诸葛亮的“空城计”、兵法中的“浑水摸鱼”,以及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无不为”……都有力地说明了“难得糊涂”作为一种处事方法和技巧对成就一件事情或达到一种目的的重要作用。糊涂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做到把握糊涂的尺度,每个人糊涂的路数不同,心态也未必一致。以自己特有的大智慧去拥抱人生,以自己固有的方法去展开生命,这就是糊涂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