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日记
“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我多么希望能永远和你生活在一起。可是,我也必须承认这个事实:我已经永远无法再见到你。”
这是她的父亲去世后,她在父亲的日记中找到的纸条。发黄了,残旧的,是岁月的风霜。上面的日期,是1976年6月26日。
她的父亲,是在动乱年代里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那群人中的一个。那个时候,守候在她父亲身边照顾他的就是纸条中所写的那个女子。后来,那个女子在一次意外中丧生。再后来,她的父亲平反、恢复原职、结婚、并有了她。
二十几年了,她不知道父亲的生命中原来还有过母亲之外的一个女子,而且还是如此深远的渊源。她只知道她的父母亲是十分恩爱的,是被机关里的许多人所称道的。从小到大,她都是幸福的。她还记得在她小的时候,每到夏天的傍晚,他的父亲就会带她和母亲一起去街上散步。一直到她长大了,读高中了,父亲也升到市委书记了,他依然会抽时间和母亲一起去散步。她在那时发现,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而她的父母,是最恩爱的父母。
可是,直到今天,她才知道原来父亲曾经深爱过一个女子,而且还说过那个女子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而写这张纸条的日子就是在那个女子去世后的第二年,那时她的父亲已经平反并回到县委工作。一年后,在别人的撮合下,他与小他两岁的女会计结婚了。不久,他们有了女儿。那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小婴儿啊:“白皙的皮肤,像她的妈妈,而那漆黑的眸子与笑时的神态,不像我又像谁呢?”从那天开始,他全心全意地对待他的妻子与女儿。
在他的日记中,属于曾经那个女子的文字越来越少。渐渐地,不见了那个女子的名字,而是满篇都是他的女儿的名字。他写道:“冬冬(她的乳名),其实爸爸不是要打你,爸爸只是想让你知道,人活一口气,错就是错了,要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冬冬,我的女儿,爸爸真的是很爱你,是为你好……”
她的泪流下来,隐约记起是六岁那年她去县委办公室玩,打碎了放在桌子上的罐头。她撒谎了,可是没过多久就被一起玩闹的小朋友揭发了。那天晚上,父亲第一次打她,并带她一起去买了一罐新的苹果罐头赔给人家。那次,作为县委书记的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她:人,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日记一本本地被翻开,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她在父亲的日记上看到了这样一行字:“慧贤(她母亲的名字),谢谢你让我有了这么温暖的一个家,这么好的孩子,这么快乐的人生。”后面的日期是1997年8月18日,她还记得那时她的父亲被一伙居心不良的人的诬告,正面临一场严峻的审查。是她的母亲坚定地支持着她的父亲,亲手写下洋洋万言的证明书,言辞真挚地回忆了丈夫一生的勤奋与廉洁。也是在那天,她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到父亲最后的一本日记的时候,她看到了父亲最后的的留言:“慧贤、冬冬,我知道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不怕死,但是我多么希望能和你们继续生活在一起。在我的一生里,你们是我最重要的人,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人,是你们,让我知道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和自己的亲人生活在一起。我是个共产党员,不相信有什么天堂。但是如果真有那么一个让灵魂漂泊的地方,我会在那里看着你们,保佑着你们……”她看看日期,是2001年6月26日。
惊人的巧合:她的父亲在25年后的同一天,为生命中的另两个女子——他的妻子和女儿,写下了与25年前相同的话:你们是我最重要的人……我多么希望能永远和你们生活在一起……
她的眼泪再次奔涌而出。她不知道父亲有没有忘记25年前的那个女子和那句话,但是她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父亲说的是真心话。他的确是深爱着他的妻子和女儿,而对曾经的那个女子和曾经的爱情,即便不能忘记,也总是要淡化的。
那个时候,她恰巧刚刚失恋。那是大学里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她每天消沉地活着,不再相信爱情也不再相信自己还可以找到幸福。可是,是父亲的日记给了她巨大的内心撞击:原来,哪怕是最真的感情,哪怕是最深的痛,都总要随时间淡去。而新的幸福,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也在时间的流逝中积累,并最后酝酿成美好的回忆。只要幸福,只要你爱的和爱你的人都幸福,只要你也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幸福,那么,纵然是曾经的伤口,也总有愈合的一天。尽管曾经,每个内心受伤的人都以为这将是一辈子的伤。也正是因为这样,有的人寻了短见,告别了自己本来可能很幸福很快乐的人生。只要你肯接受生活,只要你承认:过去的爱情和过去的人,都是人生中的一个过客,给了你微笑,却总要远去。而真正的幸福,是在远方等待着你的。通俗点说就是:人这一辈子,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没有度不过去的难。
她合上日记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她穿上外套,打算陪母亲出门散步。她要告诉母亲这个完整的故事:一个男人,曾经对三个女子说过相同的话。可是每一次,他说的都是真心话。他说你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多么希望能永远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真的永恒,就是这样。
水晶粽的幸福街角
有一间粽子铺,有一道名吃叫“水晶粽”。
那是女孩常来光顾的地方。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个侍应生,一个她认为很平凡、很普通的男生。后来,他们恋爱了。
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不公平的——一个女大学生与一个粽子铺侍应生之间的爱情。其实,女孩心里明白,她的家庭绝不会允许这种爱情的存在。有许多次,她对男孩说你不要再做这份工作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可是男孩除了一个欲说还休的眼神之外什么都没有给过她。他们就这样爱着彼此。他们的爱情像粽子里水晶般的米粒一样晶莹剔透。他们都认为自己很幸福,却从未想过爱情并不是空中花园,爱情也需要物质的支撑。
直到有一天,女孩病倒了。此后的一个月里,她没有去过那间粽子铺。每天,她躺在病床上,想象着男孩会来看她。可是,她也知道: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段爱情的存在。又过了一个月,当女孩再次踏进那间粽子铺时,早已物是人非——男孩从那间粽子铺里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真实的身份。
女孩大哭了一场,但她心里明白:或许,这是命运的安排,但对当时而言,可能这是最好的结局。女孩于是学会了包水晶粽。后来嫁了人,有了女儿,她仍在包水晶粽。她很满足,她的物质的生活支撑着她精神的回忆。
许多年后,风尘仆仆的当年的男孩从欧洲上空飞回——他早已是一个成功的男人。许多年前读研究生的他在打工时认识了一个水做的女孩。只可惜,那时他只是一个从山沟里辛苦走出的农家子弟。在他心里,他们不配。直到今天,他依然庆幸他没有告诉女孩自己的真实身份,庆幸没有让女孩陪他在欧洲度过那漫长而又艰辛的日子。他也很满足,他满足于回忆中的她的影子。他很怀念,怀念粽子铺里那如粽粒一样晶莹的岁月。
终于有一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们擦肩而过。女人心想:是他么?旋即又自嘲:不会的,他该年轻、帅气、挺拔。男人心想:是她么?却也自嘲:不会的,她该年轻,她是水做的骨肉。在他们的记忆中,不存在时空的阻隔。谁也没有回头,就像岁月无法回头。在他们心里,有种记忆让他们很满足。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遗憾,太多的无法回头。能把遗憾变成美丽的回忆,能在无法回头的生活中得到满足,就像她满足于包水晶粽,满足于水晶粽里的回忆,这就是幸福。是晶莹如水晶粽的纯净的幸福……
只能选一枝玫瑰
“他是个才子啊!”有人指着他告诉她。她不经意地瞥了一眼,却恰巧撞到了他的目光。她怔住了两秒钟,之后坦然地冲他笑了一下。
“他是才子吗?”第二天她指着他问另一个好友。“是啊,他还有一个很漂亮的女朋友呢。”她的好友感叹着告诉她,她于是好奇地注意上了他。
那时真是闲得无聊了!若干年后回想起来当年的时光,她边想边取笑自己。或许也真是因为好奇吧?总之后来每场有他参加的球赛她都一定会去看。那时,她真是漂亮呵。所以,当她在场外欢呼着加油的时候,便会顺理成章的吸引场下所有男生的目光。就像他可以吸引场下所有女生的目光一样。
再后来,每个由他主持的活动,无论是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还是校园模特大赛,她都一定会参加,也一定会获奖。她又是个多么聪明的女孩啊。这样的女孩,又怎么可能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呢?
于是,他真的注意到她了。而那时,他上大三,是长她两级的同系师兄。或许也正是因为同系的缘故吧,那以后,他们就常在一起了。一起吃饭,一起看书,一起爬山等等。
一个周日,他远在另一所大学的女友来看他了。他当然是要陪他在校园里四处转一转的。转到化学楼下的时候,他们遇上了她。“师兄好。”她笑着冲他打了声招呼,与他擦肩而过。他的目光随她转了半个圈。那天她穿着墨绿色布质的长“A”字裙,上身是一件带小帽子的T-shirt,高高的马尾束起来,亮丽、活泼而又不失大方。
“她真漂亮。”他的女友微笑着对他说。其实他的女友也是极漂亮的。或许在那时她在等他说“你比她更漂亮”吧。可惜他没有说。他的女友也是聪明的,便像没事人一样岔开了话题。不过她脸上的笑容减去了几分,而他的大脑中始终闪着的也并不是女友的影子。
送走女友后他始终在想,究竟这两个同样漂亮、同样聪明的女孩哪个更好一些?他又更喜欢哪个一些?他坐在学校的石椅上想了许久却没有答案。在这期间他想到了和女友吵架的情景,还想到了她的好。直到她坐到了他身边,他才从凌乱的比较中挣脱出来。
“嫂子真漂亮。”她说。她笑的时候眼睛上像蒙上了一层雾,让人看不分明她的心思。终于,在那个美丽的夜晚,他选择了她。第二天,他和他的女友分手了。
他的女友是那种十分理智的人。尽管伤心,却好合好散。“他是幸运的。”有人说。是啊,有的人一生也遇不上一个既漂亮又聪明的女孩,而他遇上了两个,并且离开他的那个还那么的大度。
只是当两个人真正走到一起之后,摩擦也不可避免了。他们吵架了,就像当年他和他的女友吵架一样。于是,他有些后悔了。他又想起了前女友种种的好。他想那时他们虽然吵架,拥有的更多的却是快乐。那时,他还没有读过张爱玲,不知道《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他还一直以为,那种故事只适合女孩子读。
就这样,他们每天凑到一起吵。一转眼,他要毕业了。在毕业前的一个夜晚,他们分手了。她也是极理智的。她还祝他幸福,然后就一个人沿校园长长的甬路走了回去。在路上她的泪才无声的滑落下来,而他永远也不会知道。
他终于找到了他的前女友。巧的是他们一个在银行,一个在律师楼,而且居然只隔了一条街!他提出与她和好,她却笑着拒绝了。但她送了他一本书,他打开来,第一页就是《红玫瑰与白玫瑰》“选了红玫瑰,白的就是‘床前明月光’;选了白玫瑰,红的就是心口上那颗朱砂痣。”他的前女友笑着对他说,“你永远比较不完的。”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他愣住了,他的手里还抱着那本书。是啊,他恍然大悟地想,原来爱情本身就是一场关于玫瑰的选择。而面对两枝同样漂亮的玫瑰,无论选哪一枝都会留下永远的遗憾,因为只有得不到的那枝才是最美。
你看,有的人一生也遇不上一枝漂亮的玫瑰,他却一下子就遇上了两枝。他苦笑着想,自己究竟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原来,最痛苦的,不是没有邂逅玫瑰。而是面对两枝同样精彩的玫瑰,你要么选择其中之一,要么就只有全部失去。因为,无论是谁,都不可能一下子就拥有两枝漂亮的玫瑰的。
爱情本身不开花
他给她的爱是没有花的那一种。平平淡淡的,不会让人想起雨天的玫瑰与烛光晚餐,充其量只会想起一件雨衣还有饥饿时的一碗牛肉面。爱情里只会充斥着热腾腾的牛肉面的味道,喧哗着一片嘈杂。
爱上他的时候,这一切她统统不计较:不计较他的不懂浪漫,不计较他的粗枝大叶,不计较他傻傻的总是不会讨女孩子欢心。仅仅是因为爱,她爱上了没有花的他。
他也爱她。不仅爱,且疼。疼与爱掺和到一起,她就仿佛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平淡却无法割舍。
那年她20岁,他23。知道她喜欢吃无花果,他就去水果市场一颗颗的挑。挑来了,小心地将外皮洗干净,却又不伤及无花果大张着的嘴巴。那份耐性,那份认真都极让人感动。只是她没有看到。她看到的只是一颗颗漂亮的无花果,甜甜的,是一种别样的浪漫。只要有果就行了,有没有花并不重要。20岁的她懂这个道理。
三年后,她大学毕业了。他以为总有一天她会做他的新娘,可是,一个有雨的早上,她选择了远离。他尝到了肝肠寸断的滋味。她又何尝不是?只是她不能用一段没有花的藤缠住自己的一生——她不相信不懂浪漫的他是否能在许多年后仍使她不厌倦他们的婚姻。所以,如果说她在20岁的时候拥有23岁的成熟,那么23岁的她已经不再有20岁的宽容。她还年轻,打起背包就去了南方,幸运地考进一家时尚杂志的编辑部,月薪高得令人咋舌。渐渐的,她习惯了吃快餐与西餐,习惯了在宴会上端一杯晶莹的干红微笑。早已不吃无花果了,无花果的季节已在她的记忆中淡去。
四年后,她回家乡为外婆奔丧。七月天,知了的叫声中,她看到了水果市场里一排排的无花果堆。外皮是脏脏的,远不是她记忆中的那种鲜绿,原来几十颗无花果中才有一颗漂亮并且好吃的无花果。她的泪浅浅的涌上来,像家乡海边的小潮。
那天傍晚,她踱到了他家门口,远远地看着他抱着一岁的小女儿开心地笑,手里还拿着奶瓶小心地喂奶。她竟有揪心的疼:他是个既事业有成又顾家的男人,不会开花,却属于几十个人中才能遇到一个的那种优秀。只可惜,她没有他的那份由爱而生的耐心与细心,所以才会错过了他。她远远地站着,后来她轻轻地走了。
没有人知道她回来过,因为除她自己之外,没有人听到她心碎的声音。
花满市,月侵衣
去参加她的葬礼时我只有十三岁。印象中她“去”的时候表情很平静,只是三十几岁的脸上却写满了四十几岁的风霜。
我是在八年后听到关于她的故事的,听故事的时候我蓦地一惊,记起了八年前她在纸上写下的那行令我莫名其妙的字:“花满市,月侵衣。”于是也隐约记起了那年的她,形容憔悴中透出些许难言的孤寂。
而过了八年,21岁的我也正是“春天花会开”的时节吧。记得那时我打电话回家,告诉外婆我有男朋友了。讲了他如何如何的好,却也不忘数落他如何如何的粗心不仔细,絮絮叨叨地说不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究竟有没有错。却意外地听到了外婆讲起的关于她的故事。
那时,她也是二十几岁的女孩子吧?生命的花朵突然绽放,只是一夜之间就溢出了生命中最醇美的芳香——她恋爱了。爱上的是大学里与她同班的男生。那个“他”高大、细心,并且才华横溢。一切都顺理成章:从小,她就是个极要强的女孩子。在诸多兄弟姐妹中她的成绩是最优秀的。她考上的高中也是市里最好的。直到高考那年,她更是成为了家里祖祖辈辈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到了大学里,她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女生。她精通三门外语,优秀得不得了。而这样的她,也一定会找一个最优秀的男生做男友的。
那时,她真的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二十几岁的世界里,除了物质上的奢华,没有什么是姑娘想要却拥有不了的东西。可是三年后,在她面临毕业的时候,又是一夜之间,她的光彩失了色,她的梦想碎成了片:她的男友提出了分手。沉重的打击铺天盖地而来,“轰”的一声,她周围的世界沉寂下来,只除了她一个人含着泪水僵立。她放手了。然后一个人收拾行装回那个生她养她的小城。列车启动的刹那,站台上隐约晃动着他那双欲言又止的眼。她却扭过头,阖上眼。在那一刻,她在心里发誓:今生,她要找一个更加优秀的男人嫁!然后,风风光光地回来!
此后,一晃就是七年。七年里,好男人不是没有,令她动心的也不是没有。可是他们总是在她的比较中落马:姓张的那个没有“他”帅,姓李的那个没有姓张的高,姓孙的那个还不如姓李的有才华,姓刘的那个又没有姓孙的体贴,姓……七年,就这样在她的比较中失去。
她或许没有错,曾经的打击使她只想找一个完美得无懈可击的人。可是这样的人哪里去找?所以,她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好男人,直到一纸化验单放到她手上,她的世界也为之一黑:是癌!并且到了晚期!从此,无休无止的化疗、针剂相伴于她的左右。
记得那时我们是邻居,我常腻着她不放,她也很喜欢我。那年元宵节就是随她去的灯市,灯市上流光溢彩,漂亮极了。她站在一盏荷花灯下,仰头看着那上面的灯谜。她面无表情,目光迷茫而模糊。后来,她随手扯下那张纸,信手写下一行并不是答案的字:“花满市,月侵衣”。
直到许多年后,当我早已忘记是从谁那里知道这句话的时候,却仍记得这个美丽的句子。现在想来,只因那时我年纪小。我只记得她的笑脸,又何尝懂得她心里的遗憾?
三十几岁的女人,看着同龄女子牵着儿女的手挽着丈夫在街上走,心里该不会没有几分落寞的。三年后,她在寂寞中故去。主治大夫说:如果她有儿女,如果有丈夫疼她,如果她能享几分天伦之乐,或许不致如此……
那么,如果她不在比较中耗尽一个女人最宝贵的年华,如果她不是那么要强,如果她肯珍惜那些对她好的人,珍惜她心底的每一分感动,如果……故事也真的不致如此。
故事讲完了。外婆在电话线那端叹口气,然后郑重地说:所以,有合适的人就要珍惜,不要许多年以后再来后悔。也可能,错过了这个好的,就再也等不到更好的了。人,总是要学会知足的,可千万不要用自己的幸福去赌气。外婆又说:我祝福你们。
我的泪浅浅地涌上来。一起涌上来的,还有一份迟了七年的恍悟。原来,“花满市,月侵衣”是我从她那里见过的句子。原来,读《白石词》时的眼熟是来自于这样的渊源。原来,这句话的全句应该是: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
从分手到病逝,她等了整整十年!十年的光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十年的眼泪化雨,不知有多少次,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耳畔却仍是那阕《鹧鸪天》: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渐,看了游人缓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