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38700000034

第34章 背水一战

"万事皆有法",的确是这样,一切事物都有其规律、诀窍,而你一旦掌握,就能实现突飞猛进。

——柳池云语

笔试成绩出来不久,我将进入面试的消息告诉了柳姨,她对我表示了恭喜,并约好在面试考前一周"集训"两次。考前的"集训"可谓锦上添花,能让我在总结所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握窍门,增进效果。

漫长的面试拉锯战开始了,对手和我,我们在比付出,就看谁的付出更多,谁更能耐住寂寞。

我原打算详细研究一下对手,可明细表上面什么也没有,连男女也只能通过姓名进行分析,其是否应届、出生年月、长相均不知情。对手和我互不相识,如此看来,只有与自己比了。不过话说回来,包括面试在内的任何考试,战胜他人,获取胜利,也无非都是战胜自我的一种斗争。战胜了自己,也许这次失败了,下次还有机会;可一旦败给自己,则永远难以战胜对手!

我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所有精力集中投入面试的备战之中。

西财出版社的一本面试教材,之前已经被我翻了两遍,我再一次展开精读,力争面对每一道题时,都能有印象,有思路,不慌张。

一周之后,书上每一道题我都看了,大多题有了印象,但现在要解决的是一个"开口"的问题,如果私下都做不到语言顺畅,那在考官面前,在复杂紧张的考场上,还能表达自如吗?

面试复习,必须要开口训练。

网上有一个专门针对公考面试的UC聊天室,加入之后,一看人潮涌动,抢麦者一个紧接着一个,有时候排麦的多达七八个,一看这阵势,我心里就敲起了退堂鼓。由于不敢开口说,默默、静静地观察了两天之后,我鼓足勇气第一次排了麦。考友出了一个灾害应急机制方面的问题,我凭借自身所学,分条列款回答完毕,于是有了批评、嘲讽、鼓励等各种声音,主要是我的普通话的确"太普通"了,椒盐味十足,这第一次答题就遭到当头的打击。

又过了一天没有开口答题,突然有位川内考友问考场的布置等考务方面的问题,估计这位也是备战"10·25"的,我一想反正自己也参加过一次,就将我的所见所闻说一说吧,也算帮个忙。于是排麦讲了一遍,嘿!没想到反响不错,而且川内考友不少,接下来又有人继续问,我接着一一回答。估计一些考友是被唬住了,短短时间内,我被奉为"资深考友",于是,开口之后的嘘声渐小。

在UC练习了三四天,看着很多考友答题时势如破竹、再难的题也问不倒的样子,而自己却总是结结巴巴,上气不接下气,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些高手们的境界呢?UC排麦时间长比较耽误时间,而且题目一道接一道,你答这道,下面这位却答那一道,真正互相分析的机会也不多,不少朋友考期还比较远,不着急,我可是耗不起啊。

于是我立即转为单独训练。自己随便找一道题,面对墙壁或电脑,开口练习。我同时又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网络教育的视频,搜到江苏省人事厅举办的面试培训班视频,认真研习,并进一步矫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话说江苏省人事厅的确够人性化的,从2007年开始,就免费面向考生举办面试培训班,邀请的这位主讲老师讲得十分生动形象,而且很有针对性。不过视频没有打出他的姓名,我听了其讲座,受益颇多,却未知其名,也算一桩遗憾事。

临考前半个月,我在论坛上发现,有人发帖问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面试究竟是说普通话,还是四川话?"这一问题把我问倒了,问懵了。一直认为面试必须说普通话,因此我也坚持用普通话练习,常常是一边说一边组织着句子,词不达意,牵强不已。为了表达更为清楚一些,我不得不降低语速,边说边想,如此一来,我的语速都快跟一些领导人差不多一样慢了。考试时间不允许且不说,这样说下去不得把考官烦死才怪呢,还想得高分?甭想了。

要是可以用四川话,这个问题岂不迎刃而解?

我立即致电柳姨,询问了解这一问题。柳姨建议我说四川话,她说一般情况下,考官不会介意你说什么语言,关键在于,你要表达清楚,考官要听得懂。我又在论坛反复求证,随后,我毅然决定,改用四川话面试。

我发现,用上四川话这一"母语",我的语言流利多了,不用花费精力组织语言,思维也更加流畅了。

不久,我邀请企企参加到我的复习中来,我白天自习,完全以口语练习为主;晚上,则将教材交给企企,她随意选题,我按时完成。随后,她指出我答题的不足,共同商量改进办法。企企好歹也是做行政的,会上讲话、演讲辩论、人才招聘都参加了不少,因此也能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

在自己与企企抽查的交替练习中,我面试的水平显著提高。临考前一周,面试教材上的任何题目,我都能对答如流,即使没有答案,也能答得顺利、圆满。

临考前,我到了柳姨单位的一间会议室,她对我进行单独强化培训。让我演练了一遍进场的过程,没有什么问题,毕竟也在社会上混了这么几年,而且都是做行政。其实这个环节也并不是最为重要,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不给考官一个坏的印象即可。

随后进行面试答题模拟,让我没想到的是,柳姨居然从网上下载了刚刚结束的地震灾区公招的面试真题。看得出来,柳姨对我的这次面试十分重视,一位曾经素昧平生的阿姨,居然在关键时刻如此帮助一个萍水相逢的年轻人,虽说我们曾经在一家单位同甘共苦过一段时间,但她对我的付出远远超出简单的同事之情,这让我备加珍惜和感动。

这天模拟的是2008年11月15日灾区公招面试的三道题。

1。一法院的一千多字的材料,错字、漏字百出,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如果你是一个公务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你怎么样做?

2。地震灾区重建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如果让你来,你怎么操作?让你去给乡镇基层百姓做心理辅导,你怎么办?

3。"人生中对个人最有价值的,不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而是人生中的酸苦",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发表你的看法。

第一题,我从致使该问题出现的思想、机制、操作三方面展开了分析,并表态,在将来的工作中,自己将严格遵守有关规程,踏实、认真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题,第一问,我从灾民安置、食品发放、心理咨询三方面展开;第二问,我从呼吁社会救助、关注重点群体、培训灾区骨干几方面给予了回答。

第三题,我首先指出该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其后,从酸苦与美好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追求美好是人的本能,而酸苦也难以避免,只要敢于面对,敢于拼搏,就能实现"美好"。

听完我的回答之后,柳姨总体上还算满意,但指出了我的几个关键弱点:答题时,言语不够干练,有些问题分明已经阐述清楚了,但依然苦苦纠缠,重复、累赘的语言多;思路没有打开,有些问题回答得过于微观,而有些又过于宏观,显得不够生动;亮点少,缺乏一些打动考官,让自己脱颖而出的"闪光点"。

柳姨的分析一点点击中要害,一下就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与企企模拟时,她没有系统地指出这些问题,但我自己却心有隐忧,总觉得自己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可就是想不起来是哪些方面。

我担心的是如何解决自己的弱点,而柳姨的参考答题思路,却让阴霾密布的内心豁然开朗,"顿悟"面试的要诀。

第一题,柳姨说在第二问的回答中,如果仅仅针对"文字问题"这一点进行回答显得片面,人家问的是"将来你怎么做",那最好理解为"如果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公务员",加强学习,做好团结,戒骄戒躁、努力认真,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几方面也应成为答题的重点之一。

第二题,柳姨说,第一问最好从经济重建、社会功能重建、心理重建切入,显得更加全面和有条理;经济重建是从"经济发展"入手,恢复灾区的造血功能;社会功能重建则从医院、学校、公安、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展开叙述。心理重建要注重发挥好当地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力量。

第三题,我的基本思路还算过关。但应以散文的笔调,多一些亮点,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柳姨说:"小柳啊,我在企业多年从事招聘工作,也研究过公务员招考的面试,并多次进行公招考生的模拟面试辅导。根据我的经验,总体上,你今天答题的情况很不错,甚至可以说比较优秀。但以你笔试的名次,我们不是争取'还不错'、'还可以'这些评价,我们要夺取的是第一!所以,你还得加强训练,好好地查缺补漏……"

她还告诉我,只要打开思路,放开手脚,宏观和微观双管齐下,我的答题水平就一定能再上台阶。

短短两个小时的培训,我找到了复习的方向。推一而反三,回家之后,我集中训练自己,答题时争取不啰唆、不累赘,使语言更加干练。同时,认真阅读了李瑞环同志的《辩证法随谈》,整理了让回答生色的名言警句,如:"不畏浮云遮望眼……"、"绳锯木断……"、"凡事预则立……"、"观山则情满于山……"、"水至清则无鱼……"、"迈小步不停步,少走弯路回头路"等二十多条在面试中极有可能用上的名言,抄在纸条上,随时记诵。

星期三,在距离我上面试考场还有三天的时候,柳姨再次对我实施强化训练和现场模拟,这次,她找来了2008年11月16日的灾区公招面试真题,而我的表现让她刮目相看。她最后说:"人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才两天,你的进步很惊人哪……"

"万事皆有法",的确是这样,一切事物都有其规律、诀窍,而你一旦加以掌握,就能实现突飞猛进。从柳姨办公室回来的两天,我通过不断地强化训练和针对练习,答题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而自己也更加充满信心,所以这两次模拟的变化十分明显。

不过柳姨对我说:"小柳啊,我建议你还是参加一次面试培训班。这样的话,能保证万无一失。我的经验都是比较老的了,对最近几年的情况尤其是公务员的面试也不是特别了解。我的帮助是有限的。"

企企也这样劝告我,已经考过两次了,这次就破费一下,不就是多花点钱么,如果能过了,花再多的钱,咱也舍得。

我认真想了想这个问题。最后拨通了中公面试培训班的电话。我没有报封闭班,只上普通班。在此相识了一些同学,大家天天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努力,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讲课的陈老师更是用他那真诚的心灵、高昂的热情、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讲课风格回馈给了每一个渴求成功的学子们,就这样在一片和谐、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度过了人生中短暂而决定命运的那几天。听陈老师的课,不仅对面试有很大帮助,同时学会了一些思维方式,比如光明思维等等,更重要的懂得好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个字:值!

简短几天的学习,无论在为人处事、人际关系协调、综合分析,还是突发事件处理上,我都有了一个新的提高。当初还在暗自庆幸,即使面试不成功,那么有陈老师的教导,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也有很大的用途。学习中所涉及的几乎都是工作中事情,真的很有帮助。

培训结束后,面试前期,中公还组织了面试模拟课堂,组织大家模拟、答疑,始终让自己保持一个学习的状态,一种临考的状态,一直坚持到了面试。

企企考研的成绩也已出来了,她挨着分数线进了复试。而"新闻传播学"是她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如何通过复试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她成天捧着专业书籍,啃石头一样一页页翻着。

"云哥!想起复试我心里就没底……"

"没事儿的!亲爱的!你看我参加公考笔试,哪次是有把握的呀?既然有这次机会摆在我们面前,总要尽力去争取啊!只要对得起自己,不辜负这次机会,就行了嘛!"

"云哥!那你也要加油,不要泄气哟!"

我们就这样相互鼓励和搀扶着,渡过这段难熬的时光。

柳姨的辅导一结束,我就投入了对个人形象准备的冲刺中。

面试的形象十分重要,好的形象能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好的第一印象则让考官将你的定位不断提级。而听取你接下来的回答,不过是更进一步验证他对你的判断而已。

为保证自己更精神,更有信心,我在考试前十天理了发,这样既让自己看上去精神百倍,行为干练,也不至于精神过头,面露瓜相。

服装,我把2007年年底买的一套西装拿了出来,这玩意儿本来是为婚礼而备的,原本打算2008年7月份举行的婚礼,却因为地震、一再的跳槽以及公考而耽误了,这件事倒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唉。

算来,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领取国家级证书——国家民政部颁发的那个大红本本都快两年了,可一直无暇婚礼的筹备,而今心有余力不足,每当面对朋友"你们多久举行婚礼"的善意提醒时,我不禁内疚、郁闷以及自责。说实话,我真不知如何向企企交代。

自打买来这套西服,我就从没穿过,说实话我的确不太喜欢穿那玩意儿,太正式太那什么了,但买的时候,内心却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幸福和甜蜜。深情地摩挲着这套西服,我来不及感慨,因为面试临近了。

迫不及待地穿上西服,衬衫、领带一一就位,效果还行,的确精神许多!

面试当天将穿这套不常穿的西服,为避免不适应的现象,面试前三天,我一直穿着。12月末的虎钥市已进入初冬,但是这几天肆虐的北风却一下子将季节推向了隆冬,人仿佛从温水一下子迈入了保鲜室,冻得人手脚冰凉,嘴唇发紫。为避免寒冷对面试发挥的影响,我又在西装外面,套上了一件深色大外套,一照镜子,还挺协调。

三天里,我就这样,穿着西装做完了择菜、洗菜、炒菜、洗碗、抹桌子等一系列伟大的家务活。

有备而无患,平静而安稳,时间一天天流逝着,而2008年12月27日——我面试的日子,它越来越近了……

同类推荐
  • 情人

    情人

    本书探讨了情人现象——无奈永恒的现象,对于三者之一的你,它是雨后彩虹还是诺亚方舟,本书帮你寻获释放自己的诀窍,找到灵与肉震颤时难以把握的解题关键。
  • 刀马旦

    刀马旦

    周海亮,《读者》、《思维与智慧》等杂志汁签约作家,《新锐作家》、《小小说火山屏》、《月明中》等文学刊物顾问,最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家之一。周海亮的文笔很细腻,很温馨,文章虽短,呈现出的却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 蛤蜊搬家

    蛤蜊搬家

    《蛤蜊搬家》继续了作者在《迷人的海》里对大海的那种充满感情的神秘的夸张的描写,不同的是这个小说已经不再探讨80年代那些激动人心的话题,而是转向了一个更开放的空间世界:蛤蜊,海猫子,海钻儿与老蛤头,老蛤婆,作为背景的读大学的孙女,远洋轮船上的儿子。现代化与原始生命,大自然与工业化进程的矛盾还是作者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但是老蛤头在这个变化了的世界上的处境却是更加矛盾复杂的,他的困惑与不解,冲动与执拗是一种不能框架的悲哀的力量。
  • 美人温雅 独家典藏套装(全四册)

    美人温雅 独家典藏套装(全四册)

    父亲入狱,家欠巨债,柳婧跌下云端。为了救父出狱,她乔装而出,不料重逢皇后亲弟邓九郎。他权倾一时,对柳婧千般报复,却百般眷恋,爱恨纠结中与她成就一段患难情。与此同时,未婚夫婿顾呈蚀骨成伤,爱恨难分心沦陷。柳婧步步为营,对顾呈有念,却被他利用。顾呈冷魅阴险,终却为她而死。邓九郎温暖如玉,情意激缠,终随皇后一纸婚约,命运转舵。母亲家世曝光,她以为世间独她沉沦。未曾想朝堂风云变幻,邓氏一族正处于生死存亡之中,邓九郎不得不放弃柳婧。怎料柳婧摇身一变,成了公主,想要纳邓九郎为驸马。只是,他们终究把一切想得太过美好——皇帝驾崩,皇后掌权,柳婧被迫远走他乡,两人再度错过……
  • 正在消失的父亲

    正在消失的父亲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热门推荐
  • 魏晋世语

    魏晋世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养疴漫笔

    养疴漫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比较全面系统地评述了党的九十年,这些评述有助于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全面了解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正确认识我们党及其领导人的深刻思想和崇高风范,并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与宝贵经验。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九天独霸

    九天独霸

    穿越了,而且特么还穿到一个废材身上,好吧既来之则安之不过我有逆天金手指啥废材都不怕,哈哈看吾上九天独霸万界。
  • MOSSES FROM AN OLD MANSE

    MOSSES FROM AN OLD MAN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因缘僧护经

    佛说因缘僧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寄生

    寄生

    潜藏在身边的危机,弱小的生物会拨开你的毛孔,在你的内脏之中穿梭,它们会吞噬一切。你以为一切都结束了?然而阴谋才从此刻悄然展开,你拥有的力量仅仅是冰山一隅,如此罢了。想方设法活下去吧,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方舟计划”将拯救这个崩溃的世界。但是真正的“方舟计划”,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而存在……
  • 杀手之王在都市

    杀手之王在都市

    为兄弟,前挡子弹后挡刀,同生共死!为红颜,一生守护心不变,至死不渝!龙三,曾经的至尊杀手,在都市,以纯爷们的方式,谱写一首男儿赞歌。我不做英雄,要做就做枭雄!
  • 那年我们毕业了

    那年我们毕业了

    当学业的列车到达了终点之后,我们感慨万分。有不舍,有迷茫,也有雄心壮志。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欧阳晨的男孩,在毕业之后,逐次经历了对学校的不舍,对社会的迷茫,以及最终成熟起来的故事。故事本身很趋于现实,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与之对应的人。之所以写此文,一是记录我们的当年,另外一个也是为了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变迁。谨以此文先给那些已经毕业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