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3300000015

第15章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1)

空地

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

因为,音乐就来自那空白深处。

——泰戈尔

人生难免无聊。无聊是意义的空白。然而,如果没有这空白,我们又怎么会记起我们对于意义的渴望呢?当情人不在场的时候,对情人的思念便布满了爱情的空间。

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生命也是过于拥挤了。我们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里和喧闹的市场上,太热心于做事和交际。突然,这里有了一块空地。我们无事可做,无人做伴,只好在这空地上徘徊。我们看见脚下有青草破土而出,感觉到心中有一种情绪也像青草一样滋生。在屋顶覆盖和行人密集的地方,是不会有青草生长的。那么,这岂不证明,当我们怅然徘徊的时候,我们是领受了更为充足的阳光和空气?

所以,人生也难得无聊。

应一位朋友之约,我写了几篇论无聊的文章。如果我的论说给人留下一种沉重的印象,那决非我的本意。我恰好在我生命中一个极其沉重的时刻写这些文章,使得我的笔也显沉重了。再说,认真论无聊,这本身近于无聊。也许,论说无聊的最好方式是,三五好友,平时各自认真做事,做得十分顺利,告了一个段落,带着心满意足但又暂时没了着落的一种心情,非常偶然地聚到一起闲扯起来。这时节,个个说话都才气横溢,妙语迭出,可是句句话又似乎都无的放矢,不着边际。若有有心人偷加记录,敷衍成篇,庶几是一篇传无聊之神韵的佳作。可惜的是,好友星散,各自做事似又不太顺利,这样的机会也不易得了。

于是我又想,人生还是无聊的时候居多。空地似乎望不到边,使人无心流连,只思走出。走啊走,纵然走不出无聊,走本身却不无聊,留下了一串深沉的脚印。

1991.2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兽和神大约都不会无聊。兽活命而已,只有纯粹的生存。神充实自足,具备完满的存在。兽人神三界,唯有夹在中间的人才会无聊,才可能有活得没意思的感觉和叹息。

无聊的前提是闲。当人类必须为生存苦斗的时候,想必也无聊不起来。我们在《诗经》或《荷马史诗》里几乎找不到无聊这种奢侈的情绪。要能闲得无聊,首先必须仓廪实,衣食足,不愁吃穿。吃穿有余,甚至可以惠及畜生,受人豢养的猫狗之类宠物也会生出类似无聊的举态,但它们已经无权称做兽。

当然,物质的进步永无止境,仓廪再实,衣食再足,人类未必闲得下来。世上总有闲不住的阔人、忙人和勤人,另当别论。

一般来说,只要人类在求温饱之余还有精力,无聊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席勒用剩余精力解释美感的发生。其实,人类特有的一切好东西坏东西,其发生盖赖于此,无聊也不例外。

有了剩余精力,不释放出来是很难受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就很明白这难受劲儿,所以他劝人不妨赌博下棋,也比闲着什么事不做好。“难矣哉”,林语堂解为“真难为他们”、“真亏他们做得出来”,颇传神,比别的注家高明。闲着什么事不做,是极难的,一般人无此工夫。所谓闲,是指没有非做不可的事,遂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闲的可贵就在于此。兴趣有雅俗宽窄之别,但大约人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麻将扑克是一种兴趣,琴棋诗画是一种兴趣,拥被夜读是一种兴趣,坐在桌前,点一支烟,沉思遐想,也是一种兴趣。闲了未必无聊,闲着没事干才会无聊。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却找不到兴趣所在,或者做不成感兴趣的事,剩余精力茫茫然无所寄托,这种滋味就叫无聊。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勤勤恳恳一辈子的公务员,除了公务别无兴趣,一旦退休闲居,多有不久便弃世的,致命的因素正是无聊。治狱者很懂得无聊的厉害,所以对犯人最严重的惩罚不是苦役而是单独监禁。苦役是精力的过度释放,单独监禁则是人为地堵塞释放精力的一切途径,除吃睡外不准做任何事。这种强制性的无聊,其痛苦远在苦役之上。在自由状态下,多半可以找到法子排遣无聊。排遣的方式因人而异,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情。愈浅薄的人,其无聊愈容易排遣,现成的法子有的是。“不有博弈者乎?”如今更好办,不有电视机乎?面对电视机一坐几个钟点,天天坐到头昏脑涨然后上床去,差不多是现代人最常见的消磨闲暇的方式,——或者说,糟踏闲暇的方式。

时间就是生命。奇怪的是,人人都爱惜生命,不愿其速逝,却害怕时间,唯恐其停滞。我们好歹要做点什么事来打发时间,一旦无所事事,时间就仿佛在我们面前停住了。我们面对这脱去事件外衣的赤裸裸的时间,发现它原来空无所有,心中隐约对生命的实质也起了恐慌。无聊的可怕也许就在于此,所以要加以排遣。

但是,人生中有些时候,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无可排遣的无聊。我们心不在焉,百事无心,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不是疲倦了,因为我们有精力,只是茫无出路。并不是看透了,因为我们有欲望,只是空无对象。这种心境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昙花一现,却是一种直接暴露人生根底的深邃的无聊。

人到世上,无非活一场罢了,本无目的可言。因此,在有了超出维持生存以上的精力以后,这剩余精力投放的对象却付诸阙如。人必须自己设立超出生存以上的目的。活不成问题了,就要活得有意思,为生命加一个意义。然而,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若问为什么吃喝劳作,我们很明白,是为了活。活着又为了什么呢?这个问题追究下去,没有谁不糊涂的。

对此大致有两类可能的答案。一类答案可以归结为:活着为了吃喝劳作,——为了一己的、全家的或者人类的吃喝劳作,为了吃喝得更奢侈,劳作得更有效,如此等等。这类答案虽然是多数人实际所奉行的,作为答案却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等于说活着为了活着,不成其为答案。

如果一切为了活着,活着就是一切,岂不和动物没有了区别?一旦死去,岂不一切都落了空?这是生存本身不能作为意义源泉的两个重要理由。一事物的意义须从高于它的事物那里求得,生命也是如此。另一类答案就试图为生命指出一个高于生命的意义源泉,它应能克服人的生命的动物性和暂时性,因而必定是一种神性的不朽的东西。不管哲学家们如何称呼这个东西,无非是神的别名罢了。其实,神只是一个记号,记录了我们追问终极根据而不可得的迷惘。例如,从巴门尼德到雅斯贝尔斯,都以“存在”为生命意义之源泉,可是他们除了示意“存在”的某种不可言传的超越性和完美性之外,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们往往乐于相信,生命是有高出生命本身的意义的,例如真善美之类精神价值。然而,真善美又有什么意义?可以如此无穷追问下去,但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终极根据,因为神并不存在。其实,神只是一个表示神秘莫测的记号,记录了我们追问终极根据而不可得的迷惘。摆脱这个困境的唯一办法是把一切精神价值的落脚点引回到地面上来,看做人类生存的工具。各派无神论哲学家归根到底都是这样做的。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又陷入了我们试图逃避的同义反复:活着为了活着。

也许关键在于,这里作为目的的活,与动物并不相同。人要求有意义的活,意义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上述命题应当这样展开:活着为了寻求意义,而寻求意义又是为了觉得自己是在有意义地活着。即使我们所寻求的一切高于生存的目标,到头来是虚幻的,寻求本身就使我们感到生存是有意义的,从而能够充满信心地活下去。凡真正的艺术家都视创作为生命,不创作就活不下去。超出这一点去问海明威为何要写作,毕加索为何要画画,他们肯定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人类迄今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如同美丽的云景,把人类生存的天空烘托得极其壮观。然而,若要追究云景背后有什么,便只能堕入无底的虚空里了。

人,永远走在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他已经辞别兽界,却无望进入神界。他不甘于纯粹的生存,却达不到完美的存在。他有了超出生存的精力,却没有超出生存的目标。他寻求,却不知道寻求什么。人是注定要无聊的。

可是,如果人真能够成为神,就不无聊了吗?我想象不出,上帝在完成他的创世工作之后,是如何消磨他的星期天的。《圣经》对此闭口不谈,这倒不奇怪,因为上帝是完美无缺的,既不能像肉欲犹存的人类那样用美食酣睡款待自己,又不能像壮心不已的人类那样不断进行新的精神探险,他实在没事可干了。他的绝对的完美便是他的绝对的空虚。人类的无聊尚可药治,上帝的无聊宁有息日?

不,我不愿意成为神。虽然人生有许多缺憾,生而为人仍然是世上最幸运的事。人生最大的缺憾便是终有一死。生命太短暂了,太珍贵了,无论用它来做什么都有点可惜。总想做最有意义的事,足以使人不虚此生、死而无恨的事,却没有一件事堪当此重责。但是,人活着总得做点什么。于是,我们便做着种种微不足道的事。

人生终究还是免不了无聊。

1991.1

没有目的的旅行

没有比长途旅行更令人兴奋的了,也没有比长途旅行更容易使人感到无聊的了。

人生,就是一趟长途旅行。

一趟长途旅行,意味着奇遇,巧合,不寻常的机缘,意外的收获,陌生而新鲜的人和景物。总之,意味着种种打破生活常规的偶然性和可能性。所以,谁不是怀着朦胧的期待和莫名的激动踏上旅程的?

然而,一般规律是,随着旅程的延续,兴奋递减,无聊递增。

我们从记事起就已经身在这趟名为“人生”的列车上了。一开始,我们并不关心它开往何处。孩子们不需要为人生安上一个目的,他们扒在车窗边,小脸蛋紧贴玻璃,窗外掠过的田野、树木、房屋、人畜无不可观,无不使他们感到新奇。无聊与他们无缘。

不知从何时起,车窗外的景物不再那样令我们陶醉了。这是我们告别童年的一个确切标志,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开始需要一个目的,而且往往也就有了一个也许清晰但多半模糊的目的。我们相信列车将把我们带往一个美妙的地方,那里的景物远比沿途优美。我们在心里悄悄给那地方冠以美好的名称,名之为“幸福”、“成功”、“善”、“真理”等等。

不幸的是,一旦我们开始憧憬一个目的,无聊便接踵而至。既然生活在远处,近处的就不是生活。既然目的最重要,过程就等而下之。我们的心飞向未来,只把身体留在现在,视正在经历的一切为必不可免的过程,耐着性子忍受。

同类推荐
  • 像他们那样工作:认真·到位·高标

    像他们那样工作:认真·到位·高标

    《像他们那样工作(认真到位高标)/榜样的力量》主要内容包括认真篇、到位篇、高标篇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与认真、到位、高标有关的名人成长及创业的故事。比如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霍英东,在困难中依然坚守信念的松下幸之助,通过不断学习、身残志坚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张海迪,还有坚持创新、不断演绎传奇神话的股神巴菲特……
  • 悟性密码

    悟性密码

    悟性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聪明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这就是有无悟性的区别。悟性是一种境界的体验,聪明人能顿悟,当下了然,直指心间,而普通人经过努力探索也是可以逐步开窍的,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也。悟性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一切科学、艺术、创造、发明不可或缺的灵性法宝和智力密钥。悟通天下!悟得天下!挖掘悟性之泉源,捕捉悟性之踪影,施展悟性之神功,此为通向事业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门。
  • 口才的魅力

    口才的魅力

    卡耐基认为,培养自信的最佳方式,就是去做你从来都不敢做的事情,甚至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而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喜悦。因此,他在每次授课的时候,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一个人都开口说话。
  • 做事做到位

    做事做到位

    “做事做到位”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更是21世纪至高无上的做事准则。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过:“不必等待他人的安排,自觉而出色地把工作做对做到位,世界将会给他巨大的回报,无论是金钱还是荣誉。”可见,能否把事情做到位关乎着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对于现代组织来说,也许最应该提的两个字就是“到位”。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组织里从来不缺聪明人,也从来不缺能够做大事的人,但是缺乏那种能够将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完并做到位的人。不管你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久经磨炼的职场老手,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把工作“做完”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做到位”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 人性的88点反思

    人性的88点反思

    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人性都犹如工具。那些人性中的优点如利器,能披荆斩棘,为我们搭起获得成功的阶梯:而人性中的缺点则如绳网,对我们束手束脚,将我们置于陷阱绝地。
热门推荐
  • 渐行渐远的民国故事2:日本侵华战犯的最后结局

    渐行渐远的民国故事2:日本侵华战犯的最后结局

    天道昭昭,法网恢恢。一批日本侵华战犯在中国大地犯下了惨无人道的滔天罪行,最终受到应有的审判和严惩。全面记录了七个罪大恶极的日本侵华战犯的罪行及其悲惨结局。
  • 历史上那些趣事儿

    历史上那些趣事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乏一些名人趣事,让你轻松一笑。
  • 霸道总裁哥哥

    霸道总裁哥哥

    本书与囚禁有关,讲述的是虐恋的复杂感情他和她青梅竹马,在世人眼里他是慕容集团最年轻而又神秘总裁,18岁开始接手家族产业并将其势力迅速壮大,以冷酷无情和诡异的行事作风而著名;她是整个慕容家的小公主、开心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她眼中,他是永远宠溺着她的哥哥,而她不知,在他眼中,她是他心中唯一的暖阳和眷恋......直到他的囚禁,她的逃离。。。一场车祸,记忆篡改,噩梦缠身。。。当一切揭晓的时候,他们如何面对彼此,是放手还是接受?若如初,很早就知晓彼此的心意,那么伤害是否会避免......
  • 武瘟神

    武瘟神

    瘟神传承武财神手握重器聚宝盆耀武扬威天下行
  • 会有天使让你幸福

    会有天使让你幸福

    《会有天使让你幸福》是知名作家纪富强的小小说作品选集。所收作品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震 撼人心,广受读者喜爱。作品的题材涉及成长、励志 、情感、传奇、世态,情节扑朔迷离,结局百折千回 ,在挑战读者想象力极限的同时,更能引发深思和回 味。有人说小小说是结尾的艺术,或“留白”的艺术 。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有多大,小小说的创作空间就有 多大。
  • 一个打工仔

    一个打工仔

    第一次从山村出来的秦毅来到大城市中打工,保安、厨师、街头卖唱……他都干过,然而他却发现这个城市并不简单。钱不是那么好赚的。随着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出现,秦毅的平静生活能否继续呢?
  • 九州·结海楼

    九州·结海楼

    她是南海归墟中走出来的女子。传言,归墟鲛人一族,个个容颜倾城。族中有两处密地,一曰海市,二曰蜃楼。海市坐拥天下,蜃楼永得长生。是不是只要抓住了她,长生与天下,二者皆可到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浮华飘渺:江山哪能比过真爱

    浮华飘渺:江山哪能比过真爱

    谨以此书祭奠我那还未得到就将逝去的爱情,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 王俊凯,你可安好

    王俊凯,你可安好

    王俊凯,你是一个耀眼的明星,而我,却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你的出现,让我心动,却又让我泪流。你说你相信一见钟情,我也相信,可是一见钟情的爱情真的能走到最后吗?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本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本书被专业人士评为“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被大众称之“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