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31700000031

第31章 利权所在,威权亦归——李瀚章

曾国藩的大管家

曾国藩组建湘军后,四出征伐,幕僚旋进旋出,但军中财饷,总未易人。金陵攻克后,历年帐册付诸一炬,曾氏兄弟如获再生,庆幸有一位相从最久、为人极忠的大管家,他就是李鸿章的兄长李瀚章。

当曾国藩造船、购炮编练湘军,准备与太平军一决雌雄的时候,太平军已是控制长江沿岸重镇的百万雄师,要战胜这个强大的敌人,曾国藩不仅需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湘军的战斗力,更需要不断招兵买马,增加湘军的数量。曾国藩“东征”之始,湘军仅1.7万人左右,迨至同治二、三年间战争最为吃紧之时,各地湘军总数已达到30多万,仅曾国藩直接指挥的部队即有12万之多,其中约有10万须由曾国藩供饷。若以每万人月饷6万两计算,每月饷银就须60万两,即以半饷计,每月亦须30万两。曾国藩从咸丰三年创建湘军到同治七年战事基本结束,先后报销军费约在3500万两左右,其中除少量各省协款与清政府指拨轮船退款外,绝大多数是自行筹措而来。正是这笔巨款保证了湘军的军需供应,才取得了对太平军、捻军的最后胜利。

在湘军组织里面,设有两个机关:一个是主兵的,叫做营务处;一个是主饷械等事务的,叫做粮台。

营务处的设立,不是湘军创立的,以前军营也有这个组织。作用是担负施号令、执军法的任务。曾国藩初时,只按照旧例,立此规模,以照统摄。但后来却把此当作了培养人才的地方。曾国藩认为:营务处之说,一在树人,一在立法。所谓立法,就是施号令、执军法的任务。这是向来军营的营务处同样的作用,它所担负的是军营中的首脑工作。至于以营务处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其作用却与过去不同。曾国藩把党羽收罗到幕府后,认为该人可以培养,便把他放到营务处去学习军务,做将来出任将帅的预备,因此说营务处又是湘军培养人才的地方。最显著的例子,如曾国藩将用李鸿章为将,就先叫李鸿章跟他的兄弟曾国荃去前敌办理营务处,并写信叫李鸿章对军事须要一一悉心体察,增加阅历后,方才派去统率淮军。又如郭嵩焘向曾国藩推荐李榕,曾国藩就先用他办理大营营务处,然后才命他出为统领。左宗棠出兵新疆时,特以刘锦棠为总理行营营务处,自称头白临边,不得不先找替代者,后来左宗棠入关,刘锦棠即代其督办新疆军事。从这几个例子看来,可知湘军营务处在培养将帅人才方面的作用之重大。

湘军粮台的设置,分立八所,称为文案所、内银钱所、外银钱所、军械所、火器所、侦探所、发审所、采编所,以理众务。粮台设总理事务一人,以揽其成,各所则分派委员若干人,以司其职。粮台的制度,向来军营都有此组织。但湘军粮台却有它的特点,与从前军营不同:第一,粮台人员不是朝廷特派大员经理,而是由主帅委派,其权操于主帅,所以调兵运饷都由主帅一人掌握。第二,粮台转运方便。湘军粮械都以水师供给转运,当初起时,以夺取长江控制权为目的,曾国藩自驻战船,粮台即设于水上,一切军装米盐都储船上。到咸丰十年(1860年)后,曾国藩总督两江,作为湘军的后方,始在南昌设立陆路总粮台。不久,占取安庆,进犯天京,安庆又为湘军的后方,于是又在安庆设立粮台。但前方粮饷弹药都仍以水师运输,陆军粮道都由水师保护,故陆军营盘须距水师很近,然后粮道可保,而为了要保卫江边的粮道,就必须抗拒太平天国军队进到江边,以防梗断陆军的粮道。所以湘军粮台靠水师的精锐,完全掌握长江水道运输,可供持久战。太平天国水师不足任战,所以忠王李秀成论曾国藩湘军从安庆进犯天京,“由上而下,利在水军,我劳彼逸,水道难争。”这一役,李秀成以全盛的陆军,打不下天京南门外曾国荃的军营,并不是湘军陆军战斗力强,湘军远不是太平天国军队的敌手,而是因为湘军的粮道近在江边,由水师运输,保护了粮运的供应,源源不断,能够打持久战。而太平天国的粮道是由陆路运输,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陆运是千难万难的,冬衣、粮食都运不上来,无法打持久进攻战,而不得不退兵。所以忠王李秀成总结这一役未能成功的原因说:“因八月而来,各未带冬衣,九、十月正逢天冷,兵又无粮,未能成事者此也。”曾国藩在总结咸丰十年(1860年)建德之役双方粮运的难易与决定胜负的关系时说:“贼之米粮运于二百里之外,我之米粮去水次甚近,我可持久,贼难持久。”湘军所以能够打败太平天国,从军事上说,粮运便利,源源不断,是一重大因素。后来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到黄河、淮水流域对抗遵王赖文光领导的太平天国新军时,他上奏清廷又追述湘军的成规说:“自古行军皆以粮运为先……今河南等省用兵,全不讲求转运,粮械多有缺乏,将士不肯尽力。臣与李鸿章所部,历年行兵于江湖水乡,粮运最便,士卒习而安之。”曾国藩的话,说明了湘军粮台对转运方法的讲求,与对军事上的关系。这两点,都是和从前绿营不同的地方。

比较来看,绿营兵这种正规军糜费国家的饷银很大,到咸丰初年国家已无力承担这部分支出。而湘军这种非正规军所需也很大,但相比绿营,却少得多。太平天国起义时,清廷征调各省绿营前往抗拒,计自道光三十年冬起,至咸丰三年(1850——1853)春止,前后不过两年多,用兵不过九万七千七百余名,但经户部奏拨军需银至二千五百一十万余两。而曾国藩直辖的湘军的军需,计自招募起至解散止,前后十二年,全军初起时已一万七千人,其后逐渐增加,到同治元年(1862年)共十二万人,而所用军需还不到三千万两。两者比较,便可见湘军饷章军需立有定限的明效。湘军的饷章制度,本是为了补救绿营的流弊。绿营平日饷薄,士兵兼营它业,有名无实,战时则饷需繁多,多糜库帑。且军营冒滥,流弊不一。而湘军饷章,没有战时平时的分别,首先增加士兵口粮,以收养兵的功效,其平时军费虽多于绿营,但战时军费则少于绿营。其次立军需定限,以防军营冒滥。上至将领各有公费,营官月给银一百五十两,是比较多的,凡帮办及管帐目军装、书记、医生、工匠薪粮,并置办旗帜、号补各费在内,听营官酌用。其统领则凡统至三千人以上的每月加银百两,统至五千人以上的,每月加银二百两,统至万人以上的,每月加银三百两。这一项公费,每月是有赢余的,而统领所得尤多。所以营官周凤山带营不到三年,已成富家。而水师统将彭玉麟于攻陷天京军务告竣后,应归私囊银近六十万两。可见湘军将领收入较富裕。在曾国藩、胡林翼定制的本意,是使将领有了富裕的收入,就不再有克扣兵饷的事。曾国藩上奏清廷说:“臣初定湘营饷项,稍示优裕,原冀月有赢余,以养将领之廉,而作军士之气。”胡林翼也说:“不宽博,不足以养廉耻。”但是,湘军的统领、分统和营官,却没有因为收入富裕,而不克扣兵饷,反之,他们官越高,心越狠毒。当时在湘军受克扣的士兵中就广为流传着“顶红心黑”的歌谣,他们痛恨将领,普遍地组织起哥老会来谋反抗。湘军这一项所谓为将领“养廉耻”的饷章,并没有养得他们的“廉”,他们依旧寡廉鲜耻地喝士兵的血。而公费不归公用,没入将领个人私囊,却一直遗毒到清末建立的陆军里,成为军队中公开贪污、积重难返的严重病根。

湘军军需用款,计自咸丰三年九月在衡州招募时起,至同治四年九月底徽、休客军解散止,为时共十二年之久(1853——1865),曾国藩前后共分作五案报销:

湘军第一案报销自咸丰三年九月起,至六年十二月底止。

湘军第二案报销自咸丰七年正月起,至二月二十日止。

湘军第三案报销自咸丰八年六月起,至十年四月底止。

湘军第四案报销自咸丰十年五月起,至同治三年六月止。

湘军第五案报销自同治三年七月初一日起,至四年五月底止。

湘军军需用款,总计十二年共用银二千九百一十五万四千余两,湘军这一宗二千九百多万两的巨大军费,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呢?总括一句话说,是从“就地筹饷”得来的。就地筹饷本来不是清代的制度所允许的。清制凡军队饷需,掌于户部,将帅不须自筹,朝廷也不给其筹饷的权力,直到咸丰初军兴时,还守此制。但其时部库已较嘉庆时为减少,军兴两年,又糜饷至二千余万两,到咸丰三年(1853)六月,部存正项待支银仅剩二十二万七千余两。而被兵省份,地丁多不足额,税课竟存虚名,部库来源复断。部库既陷于困竭,军前饷需,户部便无法筹措,唯以空文指拨,久之,空无可指,诸将帅也知其不济,乃各自为计,于是就地筹饷的办法便日兴起来。其时将帅用兵,都以筹饷为先决问题,他们都以为“此时天下大乱,吾辈行军,必须亲自筹饷,不可仰食他人。”所以自咸丰三年后,清廷与太平天国作战,命将出师,诸道并出,将帅无不各就军行所至自筹饷需以供军用。湘军之起,时风正盛,其饷源也自然只有从就地筹饷这一个办法得来的。

同类推荐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
  • 景电之父:李培福

    景电之父:李培福

    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细节再现了“李培福”这一历史人物,以传神的描写,塑造了“李老汉”这一文学典型。
  •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讲述了从乡村少年到童话名家,安徒生以文学的名义,向我们叙述他的挫折、泪水及心路历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丑小鸭”。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个子很高,样子木讷,有一只很大的鼻子和一双特别大的脚……如今,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只“丑小鸭”终于享受到了天鹅般的待遇,他就是安徒生。《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安徒生的童话人生,再现生命的神奇和他一生的美丽。从安徒生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学改变命运、影响世界的力量,而且还感受到了一个不断进取、百折不挠的人的生命光彩和人格魅力。
  •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一位半路出家的文学青年,他对文学创作的不断追求如同跋涉在沙漠中的行者对水的渴望。他的一生著述等身,但同时也债台高筑;他崇尚纯粹的文学艺术,但却受生活所迫屡次成为令自己所不耻的文佣。他通过写实风格的小说来针砭时弊,他的慧眼观察如科学实验般可信。
热门推荐
  • 红颜非妓

    红颜非妓

    世人称我为风尘女子,乱世之妖,可又有谁知我的难言之隐?世人皆笑我攀龙附凤,可又有谁真的能为我立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生生世世长相依“的誓言?
  • 襁褓鬼面

    襁褓鬼面

    他出生的时候,一个个的医生护士都面无血色的落荒而逃,右半脸满是脓包,连眼睛都看不清楚,左胳膊有一个形似骷髅的胎记,母亲亦逝去。他安静的生活了那么多年,父亲的爱帮他可以安全的渡过十八岁,那么之后呢?这个世界上会有这么一个不在乎外貌,不在乎鬼面的人吗?
  • 倾城皇妃之汐娆桃花开

    倾城皇妃之汐娆桃花开

    喜欢的人不喜欢她,她伤心远嫁。可是为什么有些人有些事却有些奇怪,她只想说这是走了桃花运了吗?慕容君:以前没能珍惜是我一辈子的遗憾,这次换我来守护你可好。轩辕墨:我很贪心,想要你的情,想要你的心,想要你的一切。简介暂时还不完整,以后会慢慢填写的!
  • 傲世刀纹

    傲世刀纹

    一个为救族人而筋脉尽断,右手残废的少年,默默承受着旁人的嘲讽,直到他即将心灰意冷的时候,一道蕴含着雷电的飞刀刀纹却是悄然浮现在他右手手背之上……身形掠,威力展,魅影千变,气势凌身震诸天;刀纹鸣,虚空裂,银光万化,诡异莫测降万物。境界:玄体境-玄灵境-玄意境-玄气境-玄宫境-玄丹境-玄象境-玄劫境-玄虚境-玄尊境
  • 松亭行纪

    松亭行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司命赋

    司命赋

    她名为虞秀,我被叫做虞苏。我的名是她给的,姓的她赐的。她是这世间最尊贵的神,所有人都称她煜龙神君,我原也是这样称她,她只是告诉我,叫她师父便是。她说,因为我是这世间她最后的亲人。我是司命,司管万仙命格,气运。我不受天明轮回的管束,可为了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神威。我道不清这其中的缘由,也许这就是人世间所谓的情爱吧。我只知道,我心里无时不刻想要告诉她:为了你,逆了这狗屁天命又如何。
  • 仙狱

    仙狱

    姓唐名小野,绰号唐小爷!孤家寡人闯世界,幸遇高人指名言。吃喝嫖赌能成神,坑蒙拐骗亦是业。喊打喊杀太粗鲁,阴招玩人方为杰。弄死你不是目的,弄疯你才是本意!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前十五年我碌碌无为,后五百年我要让三界敬畏!
  • 戮八荒

    戮八荒

    这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灵丹妙药,诸天神器,逆天术法,一应俱全。这是一个属于修士的世界,凌空飞行,御剑疾驰,遨游天地,逍遥自在。且看一个杂役如何咸鱼翻身,迎难逆袭,登上人生巅峰,傲视天下。
  • 异世生死薄

    异世生死薄

    在地球有着悲惨人生的李逸,当他因为怒吐生死薄,被击飞到异界,重生在一个小孩的身上时,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在精神病院里,而我们主角故事也从此开始……鬼修:鬼灵、地鬼、天鬼、鬼魔、鬼仙、鬼王、鬼帝、鬼尊、鬼神斗士:斗者、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帝、斗尊、斗圣
  • 春秋左传选译

    春秋左传选译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为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