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21700000002

第2章 人之初,性自利

经济学基础知识

为什么会有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存在?为什么人们会有喜新厌旧的行为?为什么维持生命的水比可有可无的钻石要便宜?为什么不要沉溺在痛苦的往事中是一件非常不理性的事情?为什么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经济运行?为什么在经济学中也存在“惯性”?为什么两个小偷要做出对整体利益最不利的选择?

生活中有许多让我们困惑的现象。下面笔者从经济学的视角,用简单易懂的原理,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学常识,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希望在知道了简单的经济学常识后,大家能对经济学有了一点浅显的了解,不再对其有陌生感,逐步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更深的经济学知识,从而能在一个资源有限、欲望无限的现实世界中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

关键字:经济人;稀缺性

婴儿在刚出生时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周围的事情完全与他无关。随着一天天的慢慢长大,逐渐有了自我意识,分清了所谓“我的”、“你的”和“他的”。宝宝一旦形成所有权的概念之后,占有欲就会非常强烈,不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而且对别人的玩具也会表现出抢过来的欲望。现代的幼儿心理学家对这种自我意识都认为是人性发展的必然,是幼儿用以巩固自我认同并增强安全感。只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所有权,逐渐让孩子明白分享的乐趣、建立公平分配原则,长大后就会发展出健康的人格,不会因别人的攻击而受伤,更会关心、尊重他人。

由此可见,“自利”是人的本性,我们并不需要为有“自利”之心而感到不好意思。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追求各种需要。只有为了满足各种“自利”,人们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去工作,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经济学最基本的一个假设就是“经济人”。这一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经济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比如消费者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在消费的过程中就要购买令自己获得最大化效用的服务和产品,从中获得最大的满足;生产者理论认为,厂家是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生产商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提高价格,以获得最大的利润。研究经济学的众多学者都将“经济人”这一假设看做类似于数学里面的“公理”,得到普遍承认而无需证明。它和“资源稀缺”假设一起构成经济学分析的理论起点。

这种假设最早由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并为此效力。

他在其名扬世界的《国富论》一书中写道: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人的自利决定了每个人都有为自身利益考虑的倾向和冲动,否则人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理性行为”表明“经济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指的是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利益的那种行为。比如有两家水果店,卖着同样新鲜、好吃的苹果,但是,其中的一家要比另一家便宜,那么人们在购买时,选择较为便宜的苹果才是理性“经济人”的行为。这就是典型的趋利避害理性“经济人”的自利行为。

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只是为了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果你不承认“经济人”假设,就无法面对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只有提前承认这一点,有了合理的预期,才有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否则,如果认为人人都是大公无私,交易中没有坑蒙拐骗,那么,也就不需要有任何的约束机制,不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无序混乱的世界。

实际上,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保证,“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就会无意识地、有成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这是“经济人”假设中最有意义的问题,也被称为“经济人的灵魂”。

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人”假设来分析别人行为的真正动机,才能更加顺畅地与他人沟通。比如谈判的时候,如果有一种方案对方不同意,那么我们也要从对方的利益考虑,争取让双方的利益实现最大化,而且尽量要让对方明白他做的选择是对其最有利的选择,那么肯定更容易说服对方。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克制内心的不理性因素,克服自己内心的冲动因素,用冷静的头脑来分析现实问题和现象,那么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避免遭受损失,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那么,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志愿者呢?他们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任何收入,他们难道是异类吗?

从经济学分析,志愿者仍然是理性的“经济人”。这里,志愿者追求的“利”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利”。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是对不同的人而言,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不同。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也就是说有人做事是为了求名,有人是为了求利,有人是为了感受帮助他人的兴奋和喜悦,有人只是追求一种崇高……但无论怎样,都是寻求自我满足最大化。

利益有长期与短期、全体与局部、物质与精神之分,在这些利益中做出理性选择也是“经济人”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人们能在互相的交易、互动行为中考虑如何才是真正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培养在交易中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权利等德行,与自利的理性思维并不矛盾。因此,志愿者的志愿行动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是心中充满快乐的感觉和道德理念上的升华,并且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满足其更高层次上的需求。

现实生活中完全理性的人是很难见到的,因为人们做出的每个决定都会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这样就很难做出一个可以称得上“理性”的决定。比如买衣服时受到促销员的影响,买回去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有的人因为没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可能上当受骗等。因此,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修正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认为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人所做出的选择,必须建立在他个人的社会经验、不断的学习过程以及构成其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的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人的行为是直接依赖于其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所以要从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与环境的关系上去解释其经济行为,解释其所做出的趋于理性的选择。

当然,“经济人”假设不是全面的,纯粹的“经济人”本身并不存在,因为人是复杂的。事实上,“经济人”假设的实质就是对“人”进行抽象,是为了经济学分析、解释、推导的需要,对微观的人的特点进行抽象,并根据这种抽象分析其决策和行为。通过抽象可以避免陷入对“人性”本身无边无际的争论,这种抽象实际上就是将“人”不当成“人”,而是当成一个纯粹的“经济动物”,所以,该假设有其局限性。正因为如此,两百多年来,“经济人”假设是否合理有效的讨论一直存在,并且衍生出了更加深入的观点,如在“经济人”假设提出时,很少有人考虑经济产品的公益性与私利性问题,但随着认识的积累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对经济产品的公益性与私利性问题进行研究。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基本假设。资源稀缺性就是说不管世界上的资源再怎么多,但相对于人们无止境的欲望而言,它都是缺乏的,满足不了人们的欲望。这是经济学存在的理由。

清朝的胡澹庵收集到一首流传在民间的《不知足》古诗就表现了人们的无穷欲望: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聚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设想一下,如果所有人类需要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意挥霍浪费,那么,经济学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人类的经济及一切活动需要面临选择的问题,如决定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在有限的消费品中如何进行取舍及如何用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经济学理论则围绕这些问题提出观点和论证。

当然,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在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这与第一个假设实现了统一。

人们接触的物品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随意得到任意数量的物品,它们是不用付费的自由品,如空气;另一类是必须通过交易手段获取的,称为具有稀缺性的经济物品,得到这些经济物品总是要付出某种代价的。而且只有当物品稀缺时,才能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举例来说,我们赖以生存、时时刻刻呼吸的空气,没有什么稀缺性可言。因为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地自由呼吸空气,所以,并没有专门研究分配空气的学问。但就大多数资源来说,几乎都是稀缺的。过去大部分情况下水资源是无限的,人们不重视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的利用。现在水成为了稀缺资源,所以,开始提倡节约用水,各个国家对水资源的调配也相应做出了规定,从而保证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最大效果。

因此,“经济人”假设和资源的稀缺性假设决定了经济学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选择。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如果所有的经济行为都要理性地做出决定,那么就能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经济人”假设和资源的稀缺性假设是经济学的两大假设。应该承认,这种基本假设有其不足之处,但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必须做出种种假设,以更有效地讨论相关的经济学主题。

在经济学的分析中,各种假设随处可见,如研究市场经济要假设完全竞争等。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但是,为了保证分析的严谨和推理的严密,经济学家要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做出许多假定。经济学界流传着的笑话也可以说明假设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经济学家的儿子和数学家的儿子是同班同学。一天,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一只铲,在10天内掘一水渠,请问10个人持一只铲,需要多少天才能掘好同样的水渠?”

教师问数学家的儿子,答案是“10天”。

教师问经济学家的儿子,答案是“要看情况而定”。

因为假设的不同,经济学研究就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因此,有人说100个经济学家常常有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这是其他学科难以看到的情况。

同类推荐
  • 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经济分析

    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经济分析

    本书从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的独特视角,深入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指出跨国公司是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交融的企业组织,在其直接投资中交织着政治行为,全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化弊为利的对策和建议。
  •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
  • 动物界经济学

    动物界经济学

    从动物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本源,从经济学上找到指导我们的哲理。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与富含生活智慧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并对人类的社会现状做系统分析,会让我们对自己正在面临的或即将面临的难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热门推荐
  • 世是缘,三元大神记

    世是缘,三元大神记

    她们是现代的三个好朋友,因为一次穿越意外分离,无意的相遇,有意的见面,她们彼此心系,千里寻她,却不知那人近在咫尺。“爱妃们等朕。”“我一定要找到我的小伙伴们”“别怕,等我”几经波折,三个人相遇后又会做和选择呢?
  • 催款专家

    催款专家

    生活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你借钱给别人还是别人做生意欠你的债,要及时收回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你的账款收回来,的确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本书向您讲述如何解决坏账、死帐、难收帐的催款策略。本书针对催款问题提炼了几十种高效解决方法,另辅以精彩案例说明,语言流畅,观点新颖,令人耳目一新,读者若能细细品味把玩,实践中再加以融会贯通,相信定会受益匪浅,其他的不说,单说能帮您把钱要回来就是最大的收获。
  • 失耳

    失耳

    左石丢了耳朵,耳朵是他深爱的未婚妻。左石开始寻找耳朵,可是他找到的耳朵已不是原来的耳朵了,耳朵 怀孕了,罪犯的孩子。他们该怎么办?他们该如何面对社会、面对家人、面对自己以及那个孩子?
  • 养尸..more

    养尸..more

    神秘宗教流传千载古书本意死尸复苏充当劳力却不料被驱使谋财害命神秘人神龙见首不见尾身边伙伴纷纷离奇惨死是谁在幕后操控这一切湖南部分实为亲身经历改编。书友群175602731,请大家多多指点。
  •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华宝藏

    南华宝藏

    俞传,一个普通青年,从一座道家古墓里的一张有关南华仙人的藏宝图……从此以后,发生在他身边的诡事越来越多,湘西阴阳冢,地下怪蜥,古墓神像,仙洞寄生虫,千年僵尸毒,南华仙人的仙书和仙玉之谜……
  • 封神剑

    封神剑

    千年前镇守神界禁地的两仪双龙之一太炎因故叛出神界,其兄太阴为赎其罪而自愿堕入轮回,受千世劫难,数百年后转世成为林灏。封神剑本为旧神族太阴冰释的佩剑,千年前因故遗落蓬莱,后与太阴转世一道接受人间苦难.....
  • 依然不想和你说离开

    依然不想和你说离开

    既相依,怎能离。慕依月:“此生与你依”容璃玥:“此生不再离”两个从名字中就注定分离的人,怎样可以相守?既然遇见了便不想错过,容璃玥,我此生只与你相依,只与你不离。
  • 魅惑之exo

    魅惑之exo

    女主是朴灿烈的妹妹,他们是灵族,他们上课在人世。认识了吴亦凡,鹿晗,吴世勋等人。可,女主犯了一个好大的罪,朴灿烈永远不允许的事!!后来,女主只好努力忘记他们灵族。但永远忘不了
  • 孩子她妈是女神

    孩子她妈是女神

    诶!问君能有几多愁?年少多金.异能加身.英俊风流,注定漫漫前程片刻不得闲。温顺乖巧如小雏菊的邻家小妹冷艳妖娆如罂粟花的杀手女王勇敢火热如玫瑰花的黑道御姐咳咳...那啥~你们先忍忍。我先伺候好孩子她妈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