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21300000031

第31章 多去耕耘少言收获

成功要尽人事而听天命,多去耕耘少言收获,收获就会在不经意间找上你

“只求耕耘,莫问收获”是一种极其平易的生活态度。我们自己就像是农人,每一分辛劳,都是一种耕耘。而生活就是一方农田,随着年轮的增加,一春一秋的更迭,这方田里或减产或丰收,也直接决定了我们收获的快乐和幸福。

并不是到了应该收获的秋天时就一定能看到每家每户的“农家乐”。如果天公不作美,或旱或涝或虫或雹,这几种天灾,任何一种都会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成果化作泡影。同样,也并不是每一位农人的收获都是丰硕的,也许他付出的耕耘并不一定比旁人少,但收获这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总不能因为一朝一夕的收获,就抛弃耕耘了大半辈子的农田。

耕耘,不一定带着为了收获的目的。收获固然重要,但是农人却正是在耕耘这个过程中,充分享受了流汗、撒种、除草、施肥、灌溉的种种,也充分体现出作为一个农人的价值。当到了收获的季节,田地里所长出的每一粒粮食实际上都是对农忙的一种褒扬和回馈。天道酬勤,只有不断地去耕耘,让农田感受到你的付出,那颗颗种子才能更有力地破土而出。

“溪水清清下石沟,千湾百折不回头。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

这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1955年自北京大学毕业时写下、用以自律的七绝。

他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第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这些都是后话了。而几十年前人们看到的却是被下放、被监改,还有同时期潜心钻研市场经济理论的厉以宁。

在那个年代,和厉老一样经历过上述磨难的学者不在少数,但像厉老那样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果的却不多。原因恐怕是没能像厉老那样始终坚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只计耕耘莫问收”。事实上,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反复开展政治运动的年代,谁也无法预料厉老所钻研的市场经济理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今后又有什么用,也许包括厉老自己,在当时恐怕也难以预测。但是就因为一句“只计耕耘莫问收”,最终他取得了比常人更大的“收成”!

人们在做出一项决策或付出某些努力之前,总喜欢权衡利害得失,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却过于患得患失,或纠结于事情的结果,或斤斤计较于可能付出的代价,这就不免错失很多良机,或者使本应快乐充实的奋斗过程背上了沉重而痛苦的包袱。古今多少大家,一生治学,没有急于求成的思想,总是从容不迫,埋头苦干;但问耕耘,不求收获。等到积之久矣,自然水到渠成。

行事如此,做人亦如此。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夫妇收服“铁信石”的故事也可以从另一方面作个参考:

“铁信石”原名石信铁,他的父亲卷入了乔致庸大哥在包头的高梁霸盘生意后破产,全家除“铁信石”外全部自杀。“铁信石”从小离家跟高人学习武术,一心要为父报仇。

后来在“铁信石”成为一个流浪者、行将被饿死的时候,乔致庸的媳妇善良地收留、照顾了他,虽然他们当时并不知家族仇恨的内情。

乔致庸经商的过程中,不计个人得失,不图回报,谋求开通茶道,救助茶农;力争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为天下商人造福。这些,“铁信石”看在眼里。

还有,乔致庸为其父母修墓,以为祭奠。“铁信石”感在心中。

所以,乔致庸没有被“铁信石”杀死。最后,“铁信石”竟然在随乔致庸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护主而死的。

“不播春风,难得夏雨。”倘若总问收成,而不事耕耘,结果只能是空无一物。

联系到我们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很多“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励志故事,然而另一方面,在某一个阶段性的考核或任务结束时,有些人的急于求成的想法又会不自然地流露出来,从而影响着我们行事中的平衡。

比如说读书。在如今倡导回归国学经典的文化氛围中,我们不难见到有这样一些人:频繁地去书店,每次都抱回厚厚的一摞书,可没过多长时间就都蒙上了灰尘,终究没有从头到尾读完过一本。是急于想求得某种立竿见影的收获的心境使他无法静坐。从书中汲取营养,就像进补中药一样:先要文火温煎,慢慢熬出药汁,再坚持长期服用,才能起到效果。

又比如说“选秀”。在这个选秀节目遍地开花、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出现在了“选秀”场上。很多学生认为,选秀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只要在选秀中脱颖而出就能走红,成为光芒四射的“明星”。为此,他们牺牲节假日、向老师请病假,四处赶场;还有竞争日趋激烈的“艺考”。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夜成名的“收获”,却未能领会PK胜利的那一刻背后需要多少耕耘。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收获是脚踏实地的耕耘所得,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背后无数的辛酸与血泪。

农人之所以称为农人、或者说他们的价值,不是因为他的收获多寡,而是因为他们辛勤的耕耘。“山不问高,仍然傲然挺立,巍耸入天;河不问长,仍然奔流到海,不舍昼夜。尽全力,拼过程,多去耕耘,少言收获。扎实基础,磨砺锻炼,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同类推荐
  • 清风闸

    清风闸

    演叙宋仁宗年间,浙江台州知府有一木行主孙大理,娶妻汤氏,生女孝姑。后汤氏病死,续娶强氏。一日,大理得一乞丐小继,便收留了他。强氏勾引小继通奸,并把大理勒死沉入井中。不久,又把孝姑嫁给破落户皮奉山(人称皮五腊子)。皮五吃酒赌钱,孝姑实难度日,欲寻短见,被其父阴魂救下……
  • 如果下一秒再爱你

    如果下一秒再爱你

    她爱过一个人,爱了很久。可当初的她只是丑小鸭,不敢说出那个字。她认为只要她默默地守候在他身边,就已经如沐春风,就已经此生足矣。这段记忆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让她看不到,有人在一旁,深深地看着她,关注着她,爱着她。终于,她明白一个道理,她虽然没有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但是,在经历了似水流年后,却能爱上那么一个人,以及与那个人彼此相爱。一颗早已知道名字的树,在她心中生根发芽,终是硕果累累,亭亭如盖。
  • 蚊帐

    蚊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榆树保卫战

    榆树保卫战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再审申请

    再审申请

    本书主要内容为:高级法院的法官、兄弟情深、深度调查、迷雾重重、上海的夜晚等等。
热门推荐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武魔之战

    武魔之战

    羽凌是武盟三圣杰之一的羽行川和魔盟圣女洛沁心之子,他是具有武魔双体的千年难得一遇的人才。常年居住在牡蓝峰的羽凌因为魔盟圣女莫雨琦的出现而选择了下山,只是本着寻觅莫雨琦的心思的羽凌却一步步地走向了一个神秘的圈。随着复杂身世的展开,羽凌的命运似乎已经在冥冥之中被注定。羽凌邂逅了齐府千金齐语嫣,结识了指腹为婚的尹沫雪,寻到了朝思暮想的莫雨琦,可是三个女子的命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这注定了几个人无法团圆,无法相续未尽的情缘,而这一场凄美悲剧的制造者,却让羽凌百思不得其解。新奇惊险的经历,紧张明快的节奏;旷世咒语的牵引,末日预言的宣判,羽凌一行人能否逆天改命,重塑武魔大陆的历史?
  • 国主

    国主

    想体验一回金戈铁马吗?想当一回人上人的感觉吗?来【皇命】吧!让你的梦想成真。
  • 红尘可笑

    红尘可笑

    “笑一声红尘,无聊也罢看破也好此生已是过眼云烟,无处可寻只想换半生的逍遥自得醒时对人笑梦里忘不对酒当歌,也好。”原是武林至高一样的存在,却独自隐在民间。不为人知的秘密,难言的痛~这不是终局,这只是开始,看美男变化美女,笑世间红尘!
  • 天官盗印

    天官盗印

    本故事的主人公,与三名同伴,在诡异离奇的地下世界,一次次的险死求生中揭开了远古陵墓隐藏的惊天大秘密。每个故事都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耐心的读下去,值得一看。ps:喜欢的朋友收藏一下,关注更新。本书的QQ群:160530845,希望大家进群共同探讨。
  • 只为等你而活着

    只为等你而活着

    阴错阳差,服食长生不老药,活了几百年,以捉鬼为生,无数鬼混都可以轻易拿下的她会遇到什么棘手的事,以至于宁愿此刻就死去。。。
  • 翻译名义

    翻译名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申晨说:金庸职场心理学

    申晨说:金庸职场心理学

    本书是新浪微博高管申晨的最新职场励志作品,本书以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故事为背景,从职场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既有趣又实用的解读。通过幽默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寓教于乐地传授给读者实用的职场干货,引导读者利用职场正能量,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 重新发现宋朝

    重新发现宋朝

    有史学家称宋朝为“黄金时代”,有史学家则认为宋朝“积贫积弱”“太窝囊”。对于这个备受争议的朝代,作者独辟蹊径,抛开主流史观与文学形象,投身到宋朝的“现代化”细节中,像一个宋朝人一样去观察他们身处的世界:合作、互信的秩序,言论自由的氛围,“公天下”的“产权”观念,事无巨细的福利体系,严密的司法程序,相对健康的政治生态,“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时尚”的经营手段,丰富多姿的业余生活……将所有这些侧面组合起来,我们便会发现一个与我们以往认知完全不一样的宋朝。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