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0700000011

第11章 热——看不见的能量(1)

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

故事里的大学问

如今,保温瓶已经成为居家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现代的保温瓶的诞生距今已经有120多年了,它是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杜瓦爵士在1892年发明的。当时他正在进行一项使气体液化的研究工作,气体要在低温下液化,首先需设计出一种能使气体与外界温度隔绝的容器。

于是,詹姆斯·杜瓦爵士请玻璃技师伯格为他吹制了一个双层玻璃容器,两层内壁上涂上银,然后抽掉两层之间的空气,形成真空。他们把这种真空瓶称之为“杜瓦瓶”,杜瓦瓶可使盛在里面的液体不论冷、热温度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

这之后,柏林一家科学仪器公司的股东之一伯格发现了保温瓶的市场,于1902年开始推销保温瓶,1904年以他自己的名义获取专利。

现在,虽然保温瓶在家庭中已经很常见,但知道其保温原理的人却不多。那么,你知道保温瓶为什么能够保温吗?

真相是这样的

现在,家庭中的保温瓶主要用于热水保温。要回答保温瓶为什么能够保温,就要从保温瓶的结构说起。其实,保温瓶的结构并不复杂,中间为双层玻璃瓶胆,两层之间抽成真空,并镀上银或铝。

真空状态可以避免热对流,玻璃本身是热的不良导体,在玻璃上镀银就可以将容器内部向外辐射的热能反射回去。反过来,如果瓶内储存的是冷水,又可以防止外面的热能辐射到瓶内。

保温瓶的瓶塞通常是用软木或者塑料做成的,这两种材料也不容易导热。相对来说,保温瓶的保温、保冷功能最差的地方就是瓶颈周围,热量多在这个地方借助传导方式流通。所以,保温瓶在制造时,会尽可能地缩短瓶颈,容量愈大,瓶口越小,其保温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12小时之内可使瓶内的冷饮保持在4℃左右,开水在60℃左右。

平时,你在用保温瓶装热水的时候,会不会将水装得很满呢?不少人认为,保温瓶贮满会使其保温效果更好,其实,这种认识并不正确。

有人曾测定过保温瓶贮水量不同时的温度-时间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同等条件下,当保温瓶贮水量约到90%时,其温度变化速率最慢。所以,保温瓶还是不要装得太满为好。

保温瓶能保暖,被子也能保暖,不过,被子保暖可与保温瓶保暖不同。被子暖和不暖和最重要的指标是看它们的空气保有量。

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越蓬松的被子填充物,越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填充物的空间里保存空气,使空气流动减缓,保温效果也就越好,才能保证外边的冷空气和里边的热空气没有交换,从而达到保暖的目的。

老猎手以火攻火

故事里的大学问

故事发生在南美洲的一个大草原上。一天,一群游客正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玩,忽然,他们身后窜出一团火,火借助风势,向游客们迎面扑来。在这危难之际,一位老猎人出现在游客们的面前。

“大家听我的,动手拔掉一片干草,清理出一块空地来。”游客们赶紧按照老猎手的要求做,很快清出了一大块地面。火是从北面烧过来的,老猎人让大家站在空地的南端,自己把草堆搬到北边去。

大火越来越近了,游客们惊恐地问老猎人:“大火再烧过来怎么办啊?”老猎人胸有成竹地说:“我自有办法。”大火快烧近时,老猎人才拿了一束很干的草点燃,堆在游客北面的草立刻熊熊燃烧起来,竟逆着风迎着大火方向烧去,这两股火立刻打起架来。不一会儿,火势慢慢小了,而留给游客的空间越来越大。两股大火斗了一阵子,终于熄灭了,只剩下大股黄褐色的烟柱还在草地上不住地盘旋上升。

看过这个故事后,你知道如何解释以火攻火的现象吗?

真相是这样的

着火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用水灭火,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接触到炽热的物体就会变成水蒸气,这时候它从炽热物体上吸收了大量的热。从沸水变为水蒸气所需要的热,相当于同量的冷水加热到100℃所需热量的5倍多。这时形成的水蒸气所占的体积要比水的体积大好几百倍,大量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物体不容易和空气接触。没有了空气,火当然就无法再烧起来了。

老猎人用火灭火,其道理在于:在烈火上面的空气受热后会变轻而上升,来自四面八方的冷空气就会过来补充。这样在火焰的边界附近,就一定会有迎着火焰流去的气流,等到游客北面的大火接近草堆时,将草堆点燃,游客这边的大火就会朝风的相反方向蔓延,两股火后面的草都烧尽了,火当然就会熄灭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火不能点燃得太早,也不能太迟。

着火后,你可能立马会找水来灭火,不过有时候用水灭火,会适得其反,起到火上浇油的副作用。比如,平时在家做饭时,不小心油锅着火了,如果用水去泼,事情就会变得更加严重了。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会浮在水的上面,增大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油燃烧得更旺。还有就是油会飞溅,使人烧伤。

遇到油锅着火的情况,首先应关闭煤气阀门,然后用锅盖盖上油锅,这样就可以阻断空气,火就会慢慢熄灭。除了油锅外,电器着火也不能用水去灭,以免导电,发生触电的危险。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故事里的大学问

苗苗是个孝顺的孩子,晚上妈妈下班回到家,她赶紧跑到厨房烧一壶水,想让妈妈喝上热茶,驱散寒意。过了一会儿,厨房传来水的响声,苗苗以为水开了,赶紧跑了过去,可水并没有开。

苗苗的妈妈看到女儿着急的样子,就对她说:“傻孩子,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这么大动静,不用看,也知道水还没有烧开呢!”“为什么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呢?”苗苗不解地问妈妈,这下可把妈妈难住了,妈妈只知道这是生活常识,要是让她说出其中的道理,可真有点难为她了。

那么,你知道“开水不响,响水不开”里面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吗?

真相是这样的

不知道你是否观察过,水中没有出现气泡时是听不到响声的,气泡的产生会伴随着响声的出现,这说明烧开水时发出的响声与水中气泡的产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要解答“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这个问题,就要从气泡上找原因。

首先,气泡的产生过程对响声大小的影响。水中含有少量的空气,容器壁的表面小空穴中也吸附着空气,水对空气的溶解度及器壁对空气的吸附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当水被加热时,气泡首先在容器壁上生成。

气泡生成之后,气泡内部的容器壁部分处于“干烧”状态,而气泡边缘与干烧部分之间处于激烈的汽化过程。因水继续被加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小气泡内蒸发水蒸气,使气泡内的压强逐渐增大,而气泡的体积不断膨胀,气泡所受的浮力也随之增大。

当气泡所受的浮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离开容器壁开始上浮,响声是由于气泡的产生而出现的。水沸腾后,气泡就会迅速上浮,这种剧烈汽化过程的时间要比沸腾时间短,响声就小了。

其次,气泡上浮过程中的变化会对响声大小造成一定影响。沸腾前,容器里各水层的温度是不同的,容器壁附近水层的温度较高,水面附近的温度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仅气泡内空气压强会随水温的降低而下降,气泡内也会有一部分水蒸气凝结成饱和的水蒸气,使气泡内压强减小,由于外界压强不变,就会造成气泡外的压强大于气泡内的压强,所以,上浮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受到气泡外压强的挤压,体积不断地缩小。

在这样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泡的体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缩小,又不断地上浮,会产生一种振动。这种振动的频率如果与水壶的固有频率相同,则会产生共振发出声音。

此外,还有气泡跑出水面,使壶内没有盛水的空间里气体的压强增大,就会挤压一部分气体从壶盖与壶体间的缝隙中排出来,也会发出声响。

当水温达到沸腾的温度时,水的内部急剧汽化,气泡内水蒸气达到饱和,密度大,气压高,在上升过程中气泡的体积不断增大,气泡所受的浮力也在它上升过程中增大,气泡就由底部一直上升到水表面然后破裂,放出水蒸气,气泡与水壶就无法共振了,水的响声就变小了。

以上就是“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物理原理。

生活中,在很多看似简单的现象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比如,刚出锅的鸡蛋,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拿出来而不烫手,这是因为刚从开水里拿出来的鸡蛋表面还沾着水,水分的蒸发,会使蛋壳的温度降低,所以,手就不会感到很烫。不过,只需一会儿的工夫,鸡蛋表面的水分完全蒸发以后,鸡蛋就会变得烫手了。

为什么有风的时候会更冷

故事里的大学问

《伊索寓言》有一个《风与太阳》的寓言故事:风与太阳比赛,看谁能使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了。行人冻得直发抖,不仅没有脱掉衣服,还添加了更多的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

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的阳光射向大地,行人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热得受不了了,脱光了衣服,跳到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同样的温度,有风的天气会比无风的天气冷很多,你知道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吗?

真相是这样的

同样的气温,人在有风的冷天会感到特别的冷。有风的时候,从脸部散掉的热要比无风的时候多,在无风的时候,被身体暖和了的空气并不是很快地被新的冷空气所代替的。在同一时间里,风力越强,同皮肤接触的空气流动得越多,也就是说从我们身体上散掉的热量就越多,所以,人就会感到寒冷。

此外,人的皮肤经常蒸发水分,蒸发就需要热量,如果空气不动,蒸发得就会慢一些,如果空气是流动的,贴在皮肤上的空气经常在更换,那么,蒸发就会很快,这必然会消耗我们身体里的热量。

所以,我们要判断冷热,单靠温度是不够的,风速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比如,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寒冷程度是相同的,但莫斯科人会比彼得格勒人觉得冷得好受些,这是因为彼得格勒位于波罗的海沿岸,那里平均风速是5~6米每秒,而在莫斯科风速只有45米每秒。

风既然能够带走人体的热量,如果我们将这些风收集在一起,是不是就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了呢?这就是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公元前数世纪我国人民就利用风力提水、灌溉、磨面,用风帆推动船舶前进。宋代更是我国应用风车的全盛时代,当时流行的垂直轴风车,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数千年来,风能技术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来,在常规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一部分才重新有了长足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风能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

煤油灯上的玻璃罩

故事里的大学问

现在,人们已经很少见到煤油灯的身影了,不过,在以前没有电灯的时候,煤油灯却是家家必备的照明工具。清末,西式煤油灯引进中国,美观的灯具、先进的燃料,以及科学的燃烧方式,一下子吸引了国人的眼球。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的家庭大都使用煤油灯照明。煤油灯多为玻璃材质,外形像个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用来控制灯的亮度。

每个煤油灯都有一个玻璃做的灯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为了防止火焰不被风吹灭吗?

真相是这样的

说到煤油灯的玻璃罩,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为了防止火焰被风吹灭,这确实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不过,这只是玻璃罩的次要作用,它的主要功用是增加火焰的亮度,加快燃烧的过程。

其实,煤油灯的灯罩的功用和炉子或工厂里的烟囱的功用是一样的,它能使外面的空气大量地流向火焰,增强通风。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因为火焰烧热灯罩里面的空气柱比它烧热灯周围的空气要快很多。烧热了的空气很轻,就被从下面灯孔来的、没有热的、比较重的空气推向上面,这样就使空气不断地从下向上流动,从而不断地带走燃烧生成的产物,带来新鲜的空气。

灯罩越高,热空气柱和冷空气柱在重力上的差数就越大,就更有利于将新鲜空气流入灯罩,加快燃烧。这与工厂建高烟囱的原理是一样的。就如达·芬奇所说:“有火的地方,在它的周围就会形成气流,这种气流能够帮助燃烧,加强燃烧。”

众所周知,燃烧要继续下去,必须有空气的参与,没有空气,燃烧是无法继续的。如果是这样,又该如何解释火焰自己不会熄灭呢?

要知道,燃烧生成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是不能燃烧的物质,所以,火焰从一开始燃烧起,就会被不能助燃的物质包围住,这就阻碍了它同空气的接触,那么,火焰为什么没有熄灭呢?

这是因为气体热了以后就会膨胀,变得很轻,这就让热的、燃烧生成的产物不能停留在它形成的地方不动,而会很快被新鲜的空气推到上面去。所以,要想把煤油灯吹灭,你必须在灯罩上面吹它,这样就把燃烧生成的不能助燃的产物赶到了火焰上去,火焰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就熄灭了。

同类推荐
  • 十大恼人动物

    十大恼人动物

    在看到人类世界的PK赛如雨后春笋般一拨接一拨开始时,动物们也坐不住了,它们也想搞一次自己的全民娱乐活动。于是,全球的动物聚集在了一起,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PK大赛。 经过激烈的海选和PK后,“全球动物排行耪”终于诞生了!在耪单上,动物们评选出了它们心中的“十大懒惰动物”、“十大恐怖动物”、“十大丑陋动物”、“十大吵闹动物”、“十大恼人动物”。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圣经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圣经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Wanda Gag Treasury(婉达·盖格绘本典藏)

    Wanda Gag Treasury(婉达·盖格绘本典藏)

    美国著名图画书女作家,美国“真正绘本”时代开创者,纽伯瑞奖和凯迪克银奖获得者婉达·盖格,献给世上孩子们的爱心书。婉达·盖格深知孩子倾听大人用绘声绘色的口吻讲故事时的那种喜悦,所以她没有把她的作品画成是一本孩子自己去读的图画书,而是一本大人读给孩子听的图画书,书中都是孩子一边听大人读、一边自己看的插图,其笔触如行云流水。正因为这样的精神,以及其在绘画与文字上的独特风采,她的经典绘本系列至今魅力依旧。
  • 植物也有感情:植物共生

    植物也有感情:植物共生

    像大多数动物一样,植物的感情世界也是非常复杂的,这种复杂关系不仅表现在植物跟植物之间,还表现在植物跟动物之间。它们有的可以见面互掐,有的可以将对方置于死地,比如:玫瑰不能见到木犀草,它们相见以后就会相互排挤;黄瓜跟西红柿在一起也会天天赌气。不过,植物之间,甚至植物跟动物之间,也可以成为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生死之交,比如大豆跟蓖麻在一起能够互惠互利。而橡树跟松鼠同样会相互帮助。总之,植物的感情世界非常有趣,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植物的感情故事,不妨阅读一下这本《青少年科普图书馆·植物也有感情:植物共生》。
  • 我的第一本生物探索发现全纪录

    我的第一本生物探索发现全纪录

    这些故事能使我们在阅读中也可以说是在休闲中增长知识和增加见闻,既能对生物领域的科学家们有所认识,将自己与成功的科学家作比较,学习他们求实勤奋的精神和探索科学的毅力、勇气;也能对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重大科学发现有所了解,丰富和积累自己有关科学的知识,成为一个比较博学、视野广阔的学生;还可以对未来的生物科学发展有所展望,走在科学的前沿,跟上时代的脚步。
热门推荐
  • 天命龙凤诀

    天命龙凤诀

    我命由我不由天!龙风,龙和凤的合体,他拥有不死之身,拥有无上的修炼法诀《龙凤诀》。龙风,为了自己的养母,为了自己的女友,他要得到那传说中的十二生肖精血石,他要为此,争霸世界,争霸修真界,争霸仙神界。他要藐视世界的强者,藐视高高再上的神明,他要成为真正的神,真正龙凤神。
  • 艾滋病综合防控实践探索

    艾滋病综合防控实践探索

    本书的编写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示范区工作经验的交流和推广,使各地广大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开拓思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推动防治工作进一步深入,鹿城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不但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也对失败教训加以分析。希望本书能为广大正在和即将从事、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士提供有用的参考,为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发挥积极的作用。
  • 责任第一:优秀员工必备的行为准则

    责任第一:优秀员工必备的行为准则

    本书将告诉你,责任在你的工作中所占的地位是无比重要的,可以说,责任比能力等等各方面因素都要重要,只有你负起责任,你才会全力以赴地从事你的工作,这样你才可以把工作做好。如果你缺乏责任,那么就是你再有才能,你也将是一事无成。
  • REZANOV

    REZANOV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BOYS之爱在樱花盛开

    TFBOYS之爱在樱花盛开

    曾经他们爱过她们,曾经她们爱过他们,他们的爱坎坷不平。麻烦他们在一起注定是一场错误,他们是应该放弃还是应该一错再错?在樱花下许下的诺言,八年后是否还会实现?八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可是八年他们会变吗?他们的爱情能守候八年吗?八年樱花开了,谢了,开了,谢了,开过八次,谢过八次,可这一切都变了,而他们的爱情还会像八年前一样,还是先樱花一样谢了。在这个金光灿烂的秋天,让我们一起来守候这份脆弱的爱情,让我们一起等待明年春天的花开和明年的花落。这场爱情你就是主角,你就是这张乐谱的谱写人,你就是决定命运的命运之神,让我们一起守候吧!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元明清及近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元明清及近代)

    元明清及近代这一历史阶段,文学的主角由诗文转为小说与戏曲。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元明清及近代文学发展的大致轨迹,熟悉相关的著名作家与作品,提高对古代小说和戏曲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读者还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用词能力;也可以提高分析语法结构、纠正语法错误的能力以及鉴赏与表达能力。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
  • 为联合国发言

    为联合国发言

    本书将由对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和其工作的界定开始,围绕联合国发言人在纽约总部的典型工作、战争时期的业余活动,陪同秘书长出访,联合国和欧盟的联合发言人、战区的信息市场、新闻发布会、与记者的关系等许多层面一一展开。
  • 光暗审判者

    光暗审判者

    死亡山谷,黑暗之神与光明之神遥遥相望,大战一触即发,一位少年突然出现在两人之间。晓风左手持审判之杖右手持噬神刀,看了看身边的绝与无,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预言中的审判日终于到来。
  • 日久知他心

    日久知他心

    你有没有喜欢过一个人?从青涩年少到璀璨之年,生活里,满满都是他的气息。她喜欢他喜欢了十一年,96360个小时中每一刻都有他的身影。她以为的结果,就是不可能。可有一天,那个人忽然告诉你,他念了你十四年,有生之年大半的时光都在爱你。到底是怎样的用情至深,才能隐瞒这么久岁月?再次相遇时,不是缘分超脱常理。而是,预谋已久。这世间,我只惟愿与你,相守到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