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55000000010

第10章 世事叵测,史书掩埋的点滴真相(4)

其实早在汉昭帝的时候,霍光家族就已经控制了皇宫大院,并以皇帝体弱为由,示意御医们让皇帝“禁欲”,禁止皇帝去别的妃嫔处居住,更不许召幸其他妃嫔。霍光大人还颁布过一个奇怪的法令:皇宫内所有的女人都必须穿有前后裆的裤子,不许穿裙子。而且所穿的前后裆裤子还须多扎几根裤带。这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外孙女上官皇后能够得到汉昭帝的专宠。可惜上官皇后到头来还是没有生下小皇子,直接导致汉昭帝断了后。

到了汉宣帝的时候,霍显明显吸取了霍光的教训。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能够顺利当上皇后,霍显是绞尽了脑汁却又想不出好的办法。不过,在汉宣帝即位后的第二年,霍显等来了机会。

此时,许皇后在临产时得了病。当时医治许皇后的女医生淳于衍和霍家关系亲密。淳于衍的丈夫当时官拜掖庭户卫,对淳于衍说:“你去向霍夫人说说情,替我讨个安池监的职位。”在当时,安池监可是很多人都想要的肥缺。既然淳于衍有求于自己,那么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呢?霍显想到这里,顿时就有了主意。

霍显把身边的人都散去之后,对淳于衍说:“既然你求我办事,那么我肯定帮你搞定。但是我也有事求你,希望你也能帮忙。”淳于衍忙说:“夫人说的事,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霍显说:“我家霍大人一向喜爱小女儿成君,希望她能够显贵,这件事还得靠你帮忙。”淳于衍不解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霍显说:“女人分娩是一件大事,弄不好就九死一生。现在皇后就要分娩了,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给她下毒,这样成君也就能做皇后了。如果你办成了这件事,那么以后咱们一起享受荣华富贵。”

淳于衍思考了好久,终于动了心:“我愿意尽力去做。”于是,淳于衍将附子捣成粉末,带进长定宫。在皇后生产之后,她取出附子掺和在滋补的药丸中,服侍皇后吃下去。过了一会儿,皇后感到不对劲,问她:“我头疼难受,难道这药有问题吗?”淳于衍回答说:“没有问题。”皇后更加烦闷不安,最后去世。

皇后去世可不是小事,再加上皇后死得不明不白,肯定有问题。于是有大臣上书弹劾,所有为皇后治病的太医一律关起来审问。霍显急了,担心淳于衍受不了刑讯逼供,把自己供出来,只好向霍光求助。霍光一听大怒,大骂霍显败家娘们儿,胆子太肥了,想检举揭发霍氏,但毕竟是自己的妻子,于心不忍,于是想方设法帮淳于衍开脱罪名。

霍显趁机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好好打扮一番,劝说霍光将女儿送到宫里。果不其然,霍成君被立为皇后。霍显很得意,甚至忘记了当初事情败露时自己差点被砍头的恐惧。

又过了一年,宣帝册立许皇后的儿子为太子。这下可把霍显气得够呛。霍显整天吃不下饭,最后都气得吐了血,说:“这是在民间生的贱种,怎么能立为太子呢?我家堂堂的皇后生了儿子,岂不是只能做王吗!”她又想指使霍皇后去毒害太子。皇后屡次召见太子赐给他食物,但保姆总是先去品尝,皇后暗藏毒药却无法使用。

此外,霍光教导无方,导致家族人都骄奢淫逸。霍显更是私自改建自造的墓地,扩大了规模,建造三出阙,筑神道,并与管家的奴隶冯子都私通,生活相当糜烂。霍显还和她的几个女儿没白没黑地随意进出太后住的长信宫殿,完全把这儿当成自己家了。

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亲政。此时,大臣们都上书,说霍家依仗霍光的权势作威作福,目中无人,应该剥夺他们的官位。后来霍显与淳于衍合谋毒死许后的事情渐渐泄露出来,霍家人居然想杀死丞相、废帝篡位。结果阴谋被人发现,霍家人被灭族。

霍光作为臣子,忠于汉室,位极人臣,“虽周公、阿衡何以如此!”但作为家族的领头人,纵容包庇,教导无方,“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这样的大起大落,值得我们反思。

第六节开凿大运河,修建洛阳城,

真的是费时费力不讨好?

他的父亲是位英明的君主,他早早被立为太子,可是他却等不及了,设计将自己的父亲杀害,自己顺利继位,当上了皇帝,手中尽是他人的鲜血。他开凿了大运河,为的是自己的逍遥快活,费时费力,劳民伤财,但是不可否认,这个工程也造福了百姓。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杨广可是一个旷世罪人,几乎犯下了人类所有能犯下的罪行:弑父杀兄,奸淫母亲,幽关弟弟,虐民伤财……其实从客观上来说,杨广的人品的确不怎么样,但是并非史书上所说的一无是处,昏庸透顶,杨广之所以被塑造成现在的这副“昏君”的样子,就是因为中国的史官们一向不喜欢这种“中间人物”,好人就是好的,坏人就一定坏,做什么事都是坏,例如夏桀、商纣、曹操……很不幸,杨广正是被分到了这个面目丑恶的系列中来了。杨广其实也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相当勤奋的帝王,而且杨广还非常具有文学素养,秦观的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取自杨广诗中,隋炀帝在江南巡游途中所作的一首《饮马长城窟行》更是被看作千古的名篇,整篇作品气势磅礴,起伏跌宕,显示了隋炀帝不凡的文采,后来的文人对于隋炀帝的诗文十分推崇,“隋炀起敝,风骨凌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从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后世文人毫不吝啬地给了一位恶名昭着的人如此高的赞美,足以证明隋炀帝在文学上的成就。

隋炀帝杨广最让传统历史学家所讨厌的就是“多欲好动”,在位的十四年里,只有四年在皇宫,其余时间都是不同的巡游,而修建大运河便是他“劳民伤财”的铁证。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刚一即位就立即征发了百万士兵和老百姓来开凿大运河,前前后后花了六年的时间,大运河终于从北方修到了南方的江南地带,同时,隋炀帝还在运河的两边修了四十多处离宫,运河的周围还种植了大量的柳树。史学家都认为,杨广如此费心思地开凿大运河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为了给予自己方便,让自己可以坐着船去江都游玩。如果历史真的是这样,那么杨广真的是昏庸得简直就快瞎了,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更多的是有政略上的布局考虑。

杨广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在584年命令宇文恺开通漕渠向大兴城西北引渭河的河水,大概的引水路线是沿着汉代漕渠向东至潼关,然后再让水汇入黄河,全长有一百五十多公里,这条渠就叫作广通渠。随着南北经济在全国统一后的不断发展,这条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沟通南北的水道的修建成为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迫切需要,这应该是杨广开凿大运河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条河流连接起来,当大运河建成以后,河上“商船往返,络绎不绝”,大运河对于隋唐时期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全国的统一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世虽然一直在诋毁杨广修建大运河的行为,但是却一直都在使用着大运河,享受着大运河带来的好处,从大运河建好之日一直到清朝,它一直都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起着连接南北的作用,到了清朝末年,海运的流行才让大运河的漕运退居幕后。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修建大运河无疑为子孙后代造福万世。

杨广是个聪明的人,他不至于为了单纯的享乐而发动规模如此大的一个工程,如果硬说是为了享乐,那么他也是把国家的利益和私人的享乐联系到了一起。“三游江都”每次都是拿出来当作隋炀帝只知道享乐的罪证,但是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要拿出新的看法了,当时的中国已经四分五裂几百年了,而隋文帝统一天下,作为隋朝第二任皇帝的隋炀帝是一位才把江南归于自己统治下的皇帝,自然会对江南重视,经常下江南也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南巡更是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实质上隋炀帝是用文化来当作联系来巩固了政治的统一,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史书上还说了,隋炀帝每次出游的时候都要动用大规模的船队和规模空前绝后的礼仪仗势,这更是成为了史官们诟病隋炀帝的地方,其实,仔细地结合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很容易有合理的解释了,当时中国经过几百年的长期分裂,所有的势力被重新统一,君主在新统一的领土里面是炫耀其国威,以振皇威,而杨广的出行并不是次次都是游山玩水,他也曾经亲自疏通了丝绸之路。

而跟修建大运河一样让人觉得隋炀帝是昏君的还有修建洛阳城一事,跟修建大运河同一时间里面,杨广派杨素等人去修建洛阳城,当时每个月都会有二百万的人在大运河和洛阳城的工地上开工,洛阳城经过一年的建设,终于完成了,其实根据当时的情况也很容易看得出来为什么要修建洛阳城:

当时长安在西北方,基地过于偏远,没有办法控制到东部的势力,特别是在杨谅叛变后,为了安抚东部地区,防患于未然,隋炀帝决定在东边也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这样一来,即使东部不安稳,也可以第一时间镇压下来。第二,为了安抚江南,除了东部的不稳定,刚刚才统一的江南就也同样出现了波动,而且推动杨谅造反的就是江南地方的人,所以如果在东部建立一个都城的话,对江南地区也有威慑力,可以安抚江南民心,又可以让国家得到巩固。

洛阳易守难攻,又处于整个国土的中心地带,都城居于天下之中,朝廷就可以合理地协调各个方面的人力物力,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发展更为均衡。既可以有效地控制到江南,又可以治理到北方,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也是巩固国家的基础,而且,洛阳还是当时水路运输的中心和储存粮食的重要地方,把洛阳作为中转站,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隋炀帝有着远大的政治头脑。正是因为洛阳有这些优势,隋朝灭亡后,唐朝都定洛阳为东都。

隋炀帝所做的上述几件事情中,从某些角度来看,都是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的,功在千秋,当然,其中也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以及个人享乐的因素在里面,虽然他做的这些都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这些巨大的工程几乎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的,对于杨广来说却一点都不激进,因为父亲政治上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完成全国精神上真正的统一,从表面上来看,父亲治理下的隋朝江山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但是这样的统一实质上像一张纸一样,十分脆弱,杨广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开始酝酿要怎么来改变这样的情况,所以一登基便发布了一道道的诏令,大臣们都对隋炀帝下的诏令感到措手不及,对于一个刚刚才统一的国家来说,这样的举动显得非常劳民伤财,大大地增加了民众的负担。所以对于隋炀帝,我们既不能只强调他的负面,也不能一味地看到他的功绩。

但是杨广刚愎自用,忌妒心极强,容不下比他自己有才华的人,遇到有诗写得比自己好的人,他往往会找各种借口置人于死地,而且隋炀帝还听不得任何人的意见,他曾经对大臣说:“我不喜欢有人唱反调,那些忠言逆耳的话我更是不能忍受,所以你们想加官晋爵,就不要在我面前说这些话。”隋炀帝这样一说,还有谁敢在他的面前说真话?久而久之,在他身边的就是一些口蜜腹剑的小人了,对朝廷忠诚的大臣全部都与隋炀帝疏远了。一个帝王,无论多么聪明,毕竟一人的力量有限,很难成得了大的气候。

隋朝终是断在了隋炀帝杨广的身上,所以暴君的名声也就落在了他的身上,他的很多光辉事迹也就被“暴君”两个字所掩盖。其实仔细看看杨广,虽然缺点一大堆,但也不难发现他身上的优点。难怪有人提过“如果隋炀帝早死几年,秦始皇、唐太宗多活几年,他们的历史评价是否要调过儿”的假设了。再大胆地猜想一下,如果当时杨广没有修大运河和洛阳城,唐朝还会这样繁盛么?只是历史没有假设,隋炀帝杨广的功绩也被人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第七节李林甫口蜜腹剑,依法治国毫不含糊

他是历史上着名的奸臣,通过巴结皇帝身边的嫔妃、宦官来拍皇帝的马屁,表面上对人甜言蜜语,实际上却总想着害人的点子,他会想尽一切办法除掉反对他的人。这样的一个人,身上就没有一点闪光点了么?不,他善于健全法律,使用法律,正是因为这样,天宝年间社会还能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他,就是李林甫。

提起中国古代的大奸臣,李林甫绝对算得上号。据热心的网友整理的一份中国古代十大奸臣的排行榜来看,李林甫赫然名列第六名,比秦桧、魏忠贤的排名还要靠前!

李林甫最为人得知的本事就是“口蜜腹剑”。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李林甫简直就是为了官场而生的。他对唐玄宗极尽奉迎巴结之能事,能够收买唐玄宗身边的人,包括唐玄宗的妃嫔们,以此来了解唐玄宗的喜好,掌握唐玄宗的一举一动,时刻为唐玄宗的行为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深得唐玄宗的喜爱;对同行,他则拼了命地进行打压。凡是名声比他高、学问比他多、本事比他高的同事,他想方设法地去设计陷害。多少清官能臣在他手里栽了跟头,失了官位、毁了前程、丢了性命。当了19年宰相,李林甫自己恐怕都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被自己害得丢官毁誉、家破人亡,朝廷里也被他搞得乌烟瘴气的。到最后,落得个千古的骂名,他也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同类推荐
  • 1840:大国之殇

    1840:大国之殇

    本书以大历史的宏观视野,辅以微历史的细节描述,站在中英制度、文化、人事的对比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中英那场一个半世纪前的冲突与战争。试图说明,文化冲突会导致战争,而战争考验的是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它跟某个官员的道德与能力无关,而跟体制及文化的合力有关。
  •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上)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三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三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大宋我来也

    大宋我来也

    一命之荣,叩拜钱;两片竹板,追节钱;三十俸银,官家钱;四乡地保,常例钱;五下棍棒,公事钱;六角文书,通报钱;七品校尉,散花钱;八字衙门,赍发钱;九品芝麻,倒贴钱;十分高兴,陪消遣。溯洄千年,王子益该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且看南蛮贼子新作《大宋我来也》!
  • 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增订版)

    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增订版)

    本书运用史学、考据学,兼及国际法等多学科理论方法,通过对大量中外文献史料舆图的爬梳整理,去伪存真,使该书脉络清晰、逻辑严密,为进一步论证“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之立场提供了充分的历史依据。
热门推荐
  • 明末大奸臣

    明末大奸臣

    铁骑绕江山,国破山河碎天子守国门,臣子死社稷明末年间,山河飘零动荡,内有贪官污吏祸国殃民,外有女真肆虐辽东。今朝生为明臣,君不负我,定以死守忠节,君若负我,那天翻地覆又如何。望着这片血色的天空,王宿喊出了自己的誓言。ps:书友群:四一五、八八九、三二三都加进来吧,大家一起聊聊书的剧情
  • 无限崇拜

    无限崇拜

    “韩流入侵,全盘西化,华夏岌岌可危,是他,以一己之力,拯救华夏于水火。”“他诠释了人与神的界限,告诉人们,神一直都在。”“在文化帝国里,他就是文明之主,世界之王,比耶稣的出现更伟大。”烟火倾城,众生膜拜,周绍仅是淡然处之。他需要更多的崇拜者,虽然收拢了地球的七十亿信徒,但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
  • 世子逍遥

    世子逍遥

    一个大型武道世家走出来的纨绔少爷,身怀一个早已被岛国变态文化所污染的灵魂,在与无数天之骄子的争锋中开始了他的逆天成神之路……
  •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永恒的此时此刻,这无限延展的时刻是火焰和歌声的时刻。他将永生解释为对无限存在的妄想。他认为这种活的死亡时炼狱,人永不停息地在里面挣扎。只要在他成功地确定了情感经历的标准时,他才断言自己有了人性。只有此时他才具备真正的人的模式,无需顾及道德伦理、法律、习俗等,任凭各种冲动的驱使。他拥有一切,他接受各种影响——所有给他滋养的事物,一切都滋养着他!对他来讲不论什么都富含养料,哪怕那是他还不能理解的事物,特别是他还不懂的东西。除了自己的良知他不受任何事物的支配,他接受了创造思想的重任。
  • 凤凰城

    凤凰城

    《凤凰城》为回族风物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出自民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回族民众淳朴、善良的民性:它浓浓的泥土的芳香,更是带给人一种悠长纯美的回味……透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可以体悟回族民间故事与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神道不朽

    神道不朽

    故事从这里开始,人族柳玉偶得上古大能吞天兽的内丹,获得了其吞噬万物的能力,在上古大能风采不再的今天。柳玉凭借着吞天兽的内丹创造了威震宇内的吞天诀,最终成就无法超越的传说。灵气不足没关系,我可以吞噬外物中存在的灵气,达不到上古大能的高度没关系,我可以吞噬上古大能的尸体中残留的精气来达到,一具不行来十具,终可到达上古大能的高度。
  • 剧情技能异界纵横

    剧情技能异界纵横

    身带梦幻西游剧情技能,而且是十一个技能全满,但使用一次却需要消耗一点剧情点,穿越醒来的王擎很幸福。调息让王擎不怕受伤,仙灵店铺买灵药,妙手空空于战斗中偷取物品,变身之术……假如偷到皇帝的变身卡,那11佳丽三千……拥有调息、打坐、妙手空空、建筑之术、变身之术、仙灵店铺等等技能的王擎,在异界混得风生水起……(这是一本不玩梦幻西游的人也能看得懂的书!)
  • 冷艳黑蔷薇:御倾天下

    冷艳黑蔷薇:御倾天下

    因为背叛,一到白光把她送到了异世大陆,在这里,她不相信爱情,她唯我独尊,她是千年前世界的霸主,来看她如何再一次登上世界巅峰。
  • 招杨之罘

    招杨之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锦鲤一梦

    锦鲤一梦

    我生命里有三种光:第一种是黑暗里的明星,给我指引,也无法触及;第二种是悬崖边的路灯,让我迷恋,也给我欺骗;第三种是明亮的火焰,只温暖我,然后无情地肆虐。我是一条锦鲤,生于水,困于情。——林鱼儿国家往事,生死离别,家仇国恨。烽火乱世中,感旷世之恋,演绎别样的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