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51000000011

第11章 羲和驭天马 桃李散芬芳(1)

———记原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范绪箕

范绪箕,男,1914年1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国力学专家与航空教育家,原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1936年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师承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攻读航空工程博士学位。1940年回国,长期致力于航空事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历任浙江大学机械系副教授、原国家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浙江大学创建航空工程系,任系主任。1952年受教育部指派,组织创办华东航空学院 (现西北工业大学)。1956年调任南京航空学院任副院长。1979年调任上海交通大学任副?[1]长,1980—1984年任校长。

范绪箕,师承世界航空科学泰斗冯·卡门教授,深受其学术思想的熏陶,回到祖国后,致力于发展航空教育事业和相关的科研工作。在任职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期间,主持了学校改制建院工作,完成了教学系统的全面改制,建成了亚、跨、超声速风洞和热应力模拟试验设备、进气道试验设备、低压燃烧试验设备、三自由度液压飞行模拟转台和大型连续工作式气源装置,倡导和主持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架靶机,推进了院系学科的完善,创建了无线电电子、计算机和一些新技术专业,发展了学科交叉配套的优势,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曾先后讲授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热应力理论、热应力实验技术等课程,发表的多篇论文受到了广泛赞誉。在南航工作期间,曾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江苏省航空学会第一任理事长,江苏省人大第一、第二、第三届代表,全国人大第三届代表……这些数不尽的头衔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母校建设和发展成就,均出自这位97岁的高龄老人。从建校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学科门类齐全、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全国重点高校,在南航的建设发展历程中,范绪箕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遇到过怎样的坎坷? 在这数不尽的荣誉与光环背后,这位胆识过人的高龄老人究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与故事?我们采访组对此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范老,并随着他的视角,一起回顾南航过去的点点滴滴。

忆过往 峥嵘岁月险阻多

我国的航空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北平的清华大学、天津的北洋大学、南京的中央大学、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学都设立了航空系,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殖民者压制,航空发展的基础基本为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航空航天事业作为国防建设的重中之重,并开始筹备第二机械工业部 (简称二机部),主抓航空工业。1952年,在全国各大高校院系调整中,中央决定航空专业优先调整,范绪箕成为我国筹建南北两个航空学院的领导人之一。

1952年,在范绪箕的主持下,中央大学 (现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航空系、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和浙江大学航空系合并,随后选址南京中山门外的卫岗 (即现在南京农业大学所在地),成立了华东航空学院。据范老回忆,由于国民党刚刚从大陆撤退不久,作为国民政府旧都的南京人烟稀少,城市空旷荒凉,但环境安静,自由发展空间大,正适宜兴建学校,便于学生潜心学习。范绪箕带着几个南京建筑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与浙大航空系的一个老师,开展了新校园的筹划和设计工作。

与此同时,抗美援朝战争正处于关键时期,新生的人民空军投入到了激烈的战斗中,因飞机地勤与维护人才奇缺,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在邓永清的带领下,以南京航空附件厂为基础,在明故宫附近建立起来。学校最先两届学生都来自部队,因此在管理文化中带有比较浓厚的军事色彩。当时的南航师生均享有类似部队的待遇,范老回忆道:“学生来了之后,学校发有部队特供的军用棉大衣,包括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学校还配备了指导员、政委等,全部带有军队特色。”至此,两所学校在南京中山门城里、城外先后建立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两个重要的航空教育基地。

1954年,台海形势紧张,中央作出沿海工厂、学校内迁的战略决策。1955年6月,高教部和二机部决定将华东航空学院迁至西安。在此之前的4月,高教部决定将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改为南京航空学院,由二机部直接领导。同年7月21日,中央决定调原华东航空学院副院长范绪箕任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范老就任副院长之时,正是南航改制建院的特殊时期。当时学校基础课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多为从国外回来的工程师,缺乏教学经验,尚未建立起完备的教学计划。而范绪箕作为创办华航的主要领导人,既有建校的经验,又拥有资深的航空专业背景,并由周恩来总理批示调入南航,这无疑为南航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于是,范绪箕开始了在南航长达24年的耕耘与奉献,他以丰富的经验,积极筹划专业设置与布局,组织制订本科教学计划,主抓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南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教学 白手起家勇攀登

初入南航,范绪箕就遇到了所谓的“九月事件”。当时南航正致力于改制建院工作,尽管校名已经从专科学校改为本科院校,但教育教学与管理却依然停留在专科阶段,学校本科生与专科生都有。这种情况的存在与当时国家所处的环境以及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上“一边倒”,中苏关系密切,国内很多行业体系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航空教育也不例外。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的规模与发展规划是由苏联援建专家制订的,但是“苏联国内的教育体制是没有高等专科学校的,他们只有中专教育”,因此对南航所谓的“量身订做”———从教学计划到发展规模都是按照中专教育来制订的。但与此相对的则是,学校以高等院校优先招来了成绩拔尖的高中生,他们的求知欲特别强烈,对教育教学要求也很高。所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计划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造成了学生们的不满。

当时在中央号召“学习苏联”的大背景下,学校又难于改变这样的现状,这就造成了建国后学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打着旗号上街游行的事件,又称“九月事件”。事件发生时,由于在改制建院过程中,学校新的党组织和行政机构还不是很健全,原有的组织机构无能为力,因而妥善处理和平息这一事件就成为范绪箕来南航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了消除学生的不满和愤怒,范绪箕与学生展开了诚恳的对话,对学生进行开导和劝诫,实事求是地承认了苏联专家制订的教学计划的中专性质,也阐明了国家急需航空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回忆到这里,范老激动地说道:“咱们招来的可都是好学生啊! 他们是抱着为航空建设服务的理想而来的,是一心向上的呀!”为了走出困境,在教育部副部长曾昭抡和江苏省委文教部副部长胡叔度的共同商讨下,范绪箕提出了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在教育部批准的前提下,联合其他高校组织重新考试,在学生们自主报名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转学;另一种是针对愿意留在南航的学生,学校将按不同程度重新组织教育计划,严格按照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进行教学。

随后,范绪箕在大会上向学生宣布,要进一步加深专业课学习内容,改进教学计划,明确新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术员。这一方案很快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与赞同。经过精心组织的考试与选拔,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转入其他高校。针对剩下三分之一的学生,范绪箕组织教师重新制订教学计划,根据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按照本科应有的教育方针和理念,因材施教,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补课,重点对数理化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加固。讲到此处,范老眼神深邃,仿佛回到了60年前的那些日子,“当时很多和我一起日夜奋斗的同事都已离开南航或已经去世了。”话语里充满了对患难与共的同事们的怀念。令人欣慰的是,这批学生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与付出,以优异的成绩从南航毕业,扎根到祖国的各个基层,逐步成长为单位的骨干与领导,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起步和发展贡献了力量。

同类推荐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公文作品集

    公文作品集

    本书《公文作品集》可分为讲话、论文、调查、通讯、报告等章节。
  •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佳航同志的专著《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研究》即将付梓面市。作者经过悉心淬炼,对其毕业时获得好评的同名博士论文加以梳理、充实和提高,以更具科学性、系统性的论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和书稿第一读者,我深为自己所带的第一个学生的刻苦精进和可喜收获而感到欣慰。记得初次与佳航见面时,她刚从媒体调入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踌躇满志地要从记者、编辑转型做新闻学学者。三个春秋过去,她虔敬地捧出这本十几万字的著述,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其间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热门推荐
  • 幽灵阶梯

    幽灵阶梯

    一桩发生在乡间别墅的命案结束了瑞秋和侄子、侄女的度假讨·划,也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牛活。死神的阴影从他们踏进别墅的那一刻起就未曾褪去。面对命案后侄子的突然失踪,侄女的闪烁言辞,瑞秋左右为难,无所适从。两个年轻人与这桩命案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 妖孽横行的世界

    妖孽横行的世界

    不过就是一个盖不起房子的家伙的悲催人生!慢慢写,也不知道能写成什么样——
  • 玫瑰绽放的年代

    玫瑰绽放的年代

    十七岁的抗联女战士柳芍药双亲都被日寇杀害,为了护送她到苏联学习,十五名抗联战友牺牲在黑龙江边。在柳芍药的生命中,杀敌报仇成为她唯一的生存目的!石钟山“激情三部曲”终篇,“女版石光荣”的长篇小说。从30年代到80年代,半个世纪的时光,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的经历的辛酸成长史!
  • 密室之不可告人

    密室之不可告人

    慕容思炫,本系列小说的男主角,一个智商超高、行为奇异的怪人。他不喜言语,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但脑袋却无时无刻不在急速运转。微乎其微的证据和疑点,在他眼中都是清晰无比、显而易见的;所有离奇古怪的事情,一切扑朔迷离的迷案,他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揭开谜底。
  • 极品透视小神医

    极品透视小神医

    蜀山凌霄宫轩逸真人座下唯一嫡传弟子苏辰来到花花大都市,本只想治病救人,专心修炼,寻求无上仙道,奈何美女太多。会治病,会法术神通,还炼就一双透视神眼,赏遍人间春色。
  • 神界还俗者

    神界还俗者

    他是绝望中的自杀者,却遇到了意外……一个肩负神圣使命的人仅仅做了几件平凡的小事,这个世俗的城市却接纳了他……一个大半辈子都只能低调寂名的人,无意中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一个疾恶如仇洁身自好的人,却天天出入于贪财好色坑蒙拐骗的人群中……一个视钱财如粪土视权力如祸根的人,却偏偏腰缠万贯权贵争媚……在金钱与权利的旋涡中,他用自己的方式消除一件件阴谋避免了一桩桩血案,用人性的规矩取代了横行已久的潜规则,无形中建立了一个新的秩序……这一切都与一个神秘使者有关——神界还俗者。
  • 千年海盗

    千年海盗

    为何海盗阴魂再袭亚丁湾?《千年海盗》全面解析海盗的历史与今天,为读者彻底揭秘海盗,讲述海盗卷土重来背后的故事。史上五大海盗时期,史上七大臭名昭著的海盗岛,东海枭雄:中国历史上的海盗代表,郑和下西洋:剿灭世界最大海盗集团。
  • 灵蛇闹洪荒

    灵蛇闹洪荒

    盘古开天辟地之时,混沌中的一条七彩灵蛇得道,玩转洪荒,收徒弟,抢灵宝,斗圣人,俱在灵蛇闹洪荒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都市迷影

    都市迷影

    为了不失不败神偷的威名,莫凛逆袭而上,抢得魔晶碎片。事后得知碎片是假的,莫凛却也没有弃之不顾,而是带回了家。就在他打开浴室房门的时候,他与她邂逅了。丝娅是当今最红的女歌手,CCG公司旗下唯一的的艺人,由于机缘巧合,和莫凛“偶遇”。当丝娅是把真相告诉莫凛后,莫凛的的世界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平凡的他开始看见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死神也离他越来越近。每当一个个陌生的面孔才开始变得熟悉,却又被死神夺去的时候;当热闹的都市,转念之间都充满绝望的时候;当他得知一直要加害他的敌人却是自己最亲,最信任的人的时候,他的愤怒化成了沸腾的火焰,燃烧着这个都市暗藏的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