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9300000005

第5章 家世与童年(1)

父亲

管德的父亲姓尹,名凤鸣(1890—1964),享年74岁。

坊间流传的一份《民国职官年表》中,将尹凤鸣写为合肥人,网上流传的资料也有写为河南开封人,这都不准确,尹凤鸣的祖籍为江西。

尹凤鸣属清末留日武备生。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日本向西方学习,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富兵强,因而主张效法日本。与此同时,清政府实行清末新政。为培养新政人才,吸取日本新政经验,也大力提倡、鼓励官费、自费并举赴日留学的政策。1905—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由于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等因素影响,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

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学习武备始于1898年。凡到日本学习陆军的中国留学生,须先入有军官摇篮之称的成城学校。该校创办于1900年,1903年改名东京振武学堂。中国学生进该校接受预备教育的时间为16个月,之后分配到陆军连队(团),以“士官候补生”的身份接受一年的正式教育,然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接受一年的后期教育,修毕士官课程,再入连队任“见习士官”半年,最后取得士官资格,以“少尉资格录用”。

尹凤鸣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注1)第八期(1909年12月—1911年5月)毕业生。从日本回国后,尹凤鸣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任教官。1925年3月13日,在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14年以后,他被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予陆军少将。(资料见辛亥革命网站)

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停办于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是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引进东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和军事教育体制、编练新军的基础上创办的。1912—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共办9期,毕业生有6300余人,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北洋政府、国民党及中国共产党阵营都有保定军校毕业学生。短短11年的9期毕业生中培养了后来成长为少将以上的将军达1700余名,其中不乏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管德记得父亲生前对他讲过,在保定军校当教官时,白崇禧、唐生智等都是他的学生。

由于“校内失和、战乱频仍、经费不足和军阀对军校施加消极影响”等具体原因,保定军校停办了。在那以后,尹凤鸣转入东北军张作霖麾下。他之所以到东北,显然与同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毕业的杨宇霆(步科)(注2)、于珍(步科)有关。当时这些人都为张作霖重用。杨宇霆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三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于珍历任奉天陆军补习学堂监督、陆军第二十九师参谋长、黑龙江督军署参谋长、奉军第八军副军长、东北陆军第十师师长、第十军军长等职。尹凤鸣去后,在东北军司令部任军务处处长,这应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务。

据记载,1925年3月13日,尹凤鸣被任为北洋政府陆军部参事。

1928年2月,蒋介石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了孙中山的革命政策,被选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东站三洞桥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同年10月,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改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正式“易帜”,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在帅府会客厅东大厅(老虎厅)被张学良事先安排好的警务处长高纪毅、副官谭海等枪杀。

管德曾经说到这一历史公案:

张学良杀杨、常等人,并没有先宣布什么罪状。

杨宇霆这些张作霖时期的“老臣”,历来看不起张学良,这应该是他们被杀的原因。

——管德访谈(2012年5月)

除了以上管德所说的原因和其他一些复杂的政治因素外,杨宇霆的脾气秉性和处事风格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1925年9月中旬,杨宇霆作为江苏军务督办进入南京,尹凤鸣是作为他的军务处处长随行。有一部《张宗昌全传》(苏全有著)中写到一个情节:“陈调元(时任江苏帮办兼江苏第四师师长)向张作霖献媚,愿把他的军队编入东北军,由南京来电请领编入东北军的番号。杨宇霆气量狭小,竟用张作霖名义复电批驳陈的要求,使陈扫兴。陈调元又来电请领军用乘车证,军务处拟好复电准予发给,称呼陈为‘帮办’,杨宇霆用笔把‘帮办’两字勾去,改称‘师长’。军务处处长尹凤鸣说:‘陈是帮办。’杨宇霆说:‘你不必管,什么帮办。’这又使陈不快。”

这一段历史,尹凤鸣曾经在1963年7月28日写过一篇文章 ,题目是《杨宇霆督苏失败之经过及其前因后果》,其中讲到杨宇霆在赴任前,对当时的各方面情形分析考虑之后,“做出自力应付之策”。其中有一条是“作为对于陈调元等的小集团釜底抽薪之计,调镇威军总司令部军务处长尹凤鸣随同赴苏,将任以江苏省四路要塞总司令,整顿要塞各机构,扩充炮位火力,俾能切实控制由宁至沪的长江水面,一旦有事,可以限制中央海军的活动,以确保南北两岸的交通,并于各路要塞各增附步兵一个团,以防中央海军陆战队登陆扰动。”

在金陵兵工厂(原名金陵机器制造局,1929年6月改为金陵兵工厂。原址现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的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史料中记载:“1925年9月尹凤鸣为总办。1926年4月李斐然为总办。”可见杨宇霆一到江苏即安排尹凤鸣担任了金陵兵工厂的总办。

在尹凤鸣的这篇文章 中,也有“杨素来骄傲自负,也不肯示弱于人”等字句,说明他虽然听命于杨宇霆,但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见解。后来杨宇霆从江苏撤回,经过徐州时,将尹凤鸣留在徐州“办理撤退未了之事”。

尹凤鸣属于奉系元老杨宇霆一派,杨宇霆被杀以后,他被调往北京,在陆军被服厂担任督办。

管德回忆:

蒋介石曾将父亲请到南京,想给派个什么差事,他不干,去了南京后很快就回来了。我记得他对母亲说过,南京官场里钩心斗角,人际关系复杂,太过龌龊,所以他不想在南京待下去。

回到北京后,蒋介石还给他安排了一个什么职位,具体做什么我不知道,只记得为上任还特意做了一套中山装,但他只在就职那天去了一次,就再也不去了。开始还给他保留有一份薪水,说可以不来上班但每个月去拿钱。时间不长,人家还是把他免了,从那时起,他就跟军政两界脱离了关系,彻底从官场退出了。

那一年,父亲40岁,以后家庭生活来源主要靠房租。父亲曾说过,他在担任陆军被服厂督办时攒了一些钱,用来买了一些房子,就在北新桥一带。一直到他去世,都依靠出租房产维持生计。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曾经有着显赫经历的尹凤鸣,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退出军界和官场,开始过着寓公的生活。没有留下任何解释,也没有对家人做出任何说明。

然而尽管淡出军界,他在军界的余威尚存。管德记得很清楚:……解放前夕,国民党要跑的那一年,国民党兵在北京乱占房子,见我们家房子大,就要进来住,在门口吵吵嚷嚷,父亲听见了出去对他们说:“你去找你们的白长官去!”这些兵一听他这样说,直管他叫太老师,再也不敢来了。

我父亲就是这么过的,解放后算他为房产主,没给定他反动军官。也是因为他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与军界、政界都没有干系。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政权给尹凤鸣带来了希望,沉默近20年的尹凤鸣接受了共产党政府的统一战线政策,他开始参加一些会议、活动,并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此可见,他与国民党军政两界脱离关系并非遁入空门,而是出于对龌龊的官场表示厌恶。

建国之初,社会各界的思想都非常活跃,当时的社会名流、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人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在参加社会活动中总会发表一些跟执政党主张不大一致的意见。尹凤鸣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桀骜不驯,他不唱赞歌,只是对政府的举措发表一些意见,这应该是冀求社会完美的理念所致。这样的言行和风格显然不合时宜,也影响到了新政权对他的安置。按照资历和影响,原本可能有安排其参与更高层次资政工作的考虑,而最终仅让他担任了区一级的政协委员。

做寓公、靠房租为生,租房者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房东的收入。

管德回忆:

主要就吃房租,解放以前老百姓穷,给不起房租,我们也毫无办法,就受穷。解放以后,政府会管,房租钱月月都照给,家里收入就很多,那几年境况最好。后来就公私合营了,只拿定息。但那时候我们兄妹几个经济都独立了,两位老人也没多少花销,所以家境也还可以。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尹凤鸣于1964年因病去世。因患阑尾炎,家中为父亲请来一位熟悉的大夫。这位医生违反“急性腹痛在没有确诊时不能吃止痛片,更不能打止痛针,同时严格禁食,以免掩盖重要的症状和加重病情”的常识,只是简单问了问病情就说:“腹部疼痛就打一针止疼针吧!”一针下去,虽然止住疼痛,但等再次疼痛发作送到医院时,原本通过手术可以治愈的阑尾炎,已转为弥漫性腹膜炎,最终没有能抢救过来。

管德对此感到惋惜:

父亲的身体本来是很好的,由于这样一次误诊,只活到74岁。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注释:

1.日本士官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868年的京都兵学校,1869年迁往大阪,称为大阪兵学寮。1871年迁往东京,称为东京兵学寮。1873年海军兵学寮成立后,改称为陆军兵学寮。1874年,根据《陆军士官学校条例》正式建立陆军士官学校,是日本陆军培养初级军官的学校。

从1898年开始,日本接收清政府派出的留日士官生,第一期毕业于1901年11月。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中,有一份资料介绍:“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最主要来源可以分为4个部分,即留日士官生,保定军校生,黄埔军校生,此外还有一些地方讲武堂毕业生。其中以留日士官生发端最早,时间也较长,从1898年第一批留日士官生赴日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计有29期、1600余人。虽然留日士官生的总体数量不及保定和黄埔学生,但是其历史作用却不容忽视。作为一个最早接受近代军事教育的群体,留日士官生在清末至民国初年的中国军队近代化过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使中国军队不仅从装备上,而且从编制、训练、体制和思想上从中世纪走向了近代。

不论是著名的保定军校还是更加著名的黄埔军校,在其创建者中,我们都不难看到留日士官生的影子,而那些地方讲武堂的创办更离不开士官生的参与。虽然留日生的主要活动时间是清末到民初,但是直到抗战乃至三年内战的战场上,我们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百度文库《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2.杨宇霆,字邻葛,系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三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车站遭日本人暗算身亡。12月29日东北“易帜”,杨宇霆坚决反对,因此与张学良酿成新的矛盾。日本人也趁机利用正友本党和混迹东北的中国流氓处处诽谤杨宇霆,离间张杨关系。1929年1月10日晚,同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被张学良事先安排好的警务处长高纪毅、副官谭海等枪杀在帅府会客厅东大厅(老虎厅)。

母亲

1932年农历6月9日(阳历7月12日),管德出生于北京。他的生身母亲叫管尹璿。管德记得,母亲的名字是父亲起的。

为什么父亲姓尹,而管德姓管呢?管德在一次谈话中讲道:

因为我的祖父姓管,但去世得早,祖母带着我父亲还有我的姑姑改嫁到尹家,所以父亲改姓尹。但父亲矢志要为管家续上家谱,所以他娶了两房妻子。一位为尹家接代,一位为管家传宗。

——管德访谈(2011年10月)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的法律及其具体条文中也曾提及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废除封建婚姻制度等立法原则,但《民法·亲属编》并未明确写入这些原则,在其具体条文中又有不少规定和做法有违以上原则。因此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一夫多妻制是确实存在的,而这成全了尹凤鸣为管、尹两家传宗接代的夙愿。

在一些记述曾为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亦名蒋方震)(注)的史话里曾讲道:“这天,蒋百里的母亲和他的堂哥蒋方夔到了保定,原来,学校教官尹凤鸣(字晓岗)也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蒋百里很器重他,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他,老太太是来送亲的。”

同类推荐
  •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我到达中国开始在《香港孖剌西报》的工作时,义和团运动已经发展到顶峰了。从外国记者和中国沿海居民的口中,我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慈禧太后是个嗜杀成性的老泼妇”或“慈禧太后是一个杀人女魔王”的话语。时代在不断变革中前进。近年来,我常常从美国人口中听到对慈禧的赞美。美国人毫不吝啬地给予慈禧太后以热情的赞美,我承认,我并不能解释清楚其中的缘由,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欧洲人对慈禧太后的厌恶。
  •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叶永烈所著的《钱学森传》开篇提问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由问而起,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早年的故事、留学的故事、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最后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辉煌而传奇的科学大家——共和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 华尔街的拿破仑:摩根家族传

    华尔街的拿破仑:摩根家族传

    摩根家族被称为“金融世家”、“华尔街的朱庇特”、“金融界的拿破仑”,甚至“美国无形的政府”,可以说,今后全世界可能再也不会有哪家银行能像摩根财团那样强大,那样神秘和富有。它的成功,是华尔街成功的缩影。方向苹著的《华尔街的拿破仑(摩根家族传)》以详实的资料、流畅的笔法和精到的点评,为你全面解开这个号称“华尔街拿破仑”的摩根家族发家史、成长史和衰落史,透露了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人生智慧,揭示了摩根家族强大、富有的秘籍,可以使你从中汲取商业经营智慧。
  •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一位半路出家的文学青年,他对文学创作的不断追求如同跋涉在沙漠中的行者对水的渴望。他的一生著述等身,但同时也债台高筑;他崇尚纯粹的文学艺术,但却受生活所迫屡次成为令自己所不耻的文佣。他通过写实风格的小说来针砭时弊,他的慧眼观察如科学实验般可信。
  • 宋教仁自述(全集)

    宋教仁自述(全集)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他在发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领导推翻帝制的武装斗争、草拟资本主义宪政纲领、以议会方式反对袁世凯专制等方面的业绩,是常为世人道及的,他在25岁之龄即为中国领土的完整做出过杰出贡献。《宋教仁自述(套装上下册)》以宋教仁短暂的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宋教仁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宋教仁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个立体而生动的宋教仁形象。
热门推荐
  • 一箭破天

    一箭破天

    这是一个少年猎人成长为箭神的故事。一箭穿云!一箭破天!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丁晓兵,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年来,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
  • 时间掌控法则

    时间掌控法则

    拥有时间法则,便可掌控世界。小偷叶轩因车祸意外得到了一项时间法则,自此开始了自己别样精彩人生。这里有热血的战斗,有暧昧的故事,更有神秘的未知。时间漂移+时间静止+时间……小人物的崛起,这条路终属王者。PS:新书上传,期待大家的支持,万分感谢,敬请关爱。关爱=收藏+点击+推荐,恩恩,还有其他的一切。再PS: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
  • 冥逆

    冥逆

    落地残花,指尖蒹葭,谁又错了谁的天涯?千山晚霞,一世纷杂,谁又把谁刻在心头画?曾今,暮色起看天边斜阳,如今,只剩他一人,时而恍惚想起她的脸庞。毕竟回想,难免会徒增感伤,轻声叹,那些好时光......身影又描摹他,留不住他,换得又一生的牵挂。夜未央繁星落眼眶,拾一段柔软的光芒,清风过,曳烛光,独舞无人欣赏,留花瓣随风飘扬......灼伤这一池寂寞又浮现谁的脸,撼轮回依然诉不清这缠绵,这瞬间谢在掌心的流年渐渐,化风吹散不去的离别......她说:“聆听尘沙,一生牵挂,已望不见你的天涯。”他说:“是谁在唱,透我心伤,恍惚错落风华变白发。”来世尘缘幻化,谁是他啊,笑红尘,醉生梦一场春夏....
  • 霸汉(全集)

    霸汉(全集)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酿就天下大乱。汉室武皇刘正七次蹄踏皇城,以无可匹敌的武力屠尽王莽的各道势力。但其仍不是宿命之帝,心灰意冷终让复国大业由天而定。无赖少年林渺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借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
  • 异世存生记

    异世存生记

    钟离因为一罐变质啤酒穿越到异世大陆——二十八星宿中的轩辕星。他下定决心要在这个新星球生活的更好
  • 仙道雷劫

    仙道雷劫

    自上古以来,万物都在追寻得道成仙的法门,而成仙得道好像始终只存在传说中。自古传说有人在天绝之巅经仙道雷劫成仙,固传言得天绝峰者可成仙。为此,人、妖、魔世世代代争夺天绝峰。
  • 道德真经次解

    道德真经次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是你梦中的东京少年

    我是你梦中的东京少年

    楔子风沙飞扬的黄河岸,乌鸦惨叫声声,古老的黄河湾,晚秋的风呼啸着,芦苇荡没有一丝绿色,一个孤坟堆满了百合花、一个瘸子跪在孤坟旁,苍白的脸庞,没有凄惨嚎哭,含泪说:“静雅,你曾经说过今生如果我们不能在一起,你会在彼岸等我”瘸子是我的朋友,故事要从头说起,云静雅是北京一个高校的学生,我们的主人公姓曹名字“永康”是一个比静雅大11岁的瘸子,他的爱心打动了她,曲折的经历,残酷的现实爱与恨的交织,仁义道德的、、、、、、
  • 聆听风雨之声

    聆听风雨之声

    童年的她,失去了自己的玩伴,却没有想到。这是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