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900000051

第51章 刘勰与《文心雕龙》 (4)

对"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这段话中的词语,我们略作释义。"崇替"即盛衰义,"崇替于《时序》"即是在《时序》篇中论说批评文章的盛衰变化,这可叫做历史的批评鉴赏。"褒贬于《才略》"即是在《才略》篇中褒贬历代的作家作品,大体也是历史的批评鉴赏,二者有同但亦有异。纪昀说:"时序篇总论其世,才略各论其人。""怊怅于《知音》"即是在《知音》篇中感叹惆怅于知音之难遇,这是明显的批评鉴赏论了。"耿介"即感愤之意杨明照先生以为"《程器》一篇,舍人抑郁不平之气,溢于辞表"。杨先生以为此处"耿介"与通常之含义不同,宜解释为"感愤之意"。"耿介于《程器》"是感愤于作家的道德修养在历史上的评价,可称之为作家论或者作家修养论。

第五个部分,我们称之为《文心雕龙》的总序或者序论。此部分只有《序志》第五十这一篇。刘勰说:"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文心雕龙》的总情况具于《序志》篇中,"长怀《序志》"就是在《序志》中抒发他悠长的怀抱,而"下篇以下,毛目显矣"就意味下篇到此结束,全书亦然在此结束。《序志》一篇既然是驾驭群篇之篇目,当然是解开文心雕龙的钥匙,那么很显然,不讲这一篇是对《文心雕龙》及其作者的不尊重。正因为如此,这一篇我们介绍得非常详细。

(四)《文心雕龙》的篇数及文化原因

为什么《文心雕龙》是五十篇而不是四十九篇,也不是五十一篇?这是有文化原因的,刘勰说:"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而《周易·系辞上》中确实说过"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样的话。这样说来,刘勰是用《周易》里的原理来安排全文的篇数。对于《周易·系辞上》这句话,韩康伯引王弼注云:"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贯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以此观,则"一"乃为不用之用,至为重要。而孔颖达疏中提供了各种关于"五十"与"一"的说法,例如汉代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

"孔颖达疏中又说:"马季长云:'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九转运而用也。'"荀爽又说:"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十。乾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十九也。"而郑玄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有九也。"这么多解释,弄得孔颖达也只好说:"但五十之数,义有多家,各有其说,未知孰是。"但孔颖达最后大体同意王弼的看法。刘勰《文心雕龙》这本书的篇数依据《周易》原理而安排,当然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内涵。各家虽然对"五十"解释不一,但对"一"的解释则大体相同,所谓"不用之用",以虚驭实。以此观,则《序志》在《文心雕龙》中的作用亦不言而喻。

(五)写作《文心雕龙》的基本态度 (1)

写作文章与著作的态度很重要。有些人写文章,要么很激进,推翻前人的一切;要么很保守,对前人的东西过于崇拜,刘勰对这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刘勰在《序志》篇中说自己的态度是"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唯务折衷"就是他的根本态度,而"折衷"就是儒家持守中道的思想意识。刘勰不仅在核心的价值观上坚守儒家的原则,就是在写作的态度上也同样在坚守儒家的原则,不走极端。故而刘勰说:"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意思是说,如果我写的东西和前人有雷同的,那不是我有意要这样,那是不得不和前人相同;如果我和别人有什么不相同,那也不是我有意去不同,是我不得不和别人不同。刘勰坚守不乱创新的态度与原则,有些人喜欢乱创新,很多时候只是题目上在创新,内容上、实质上一点也不创新,不但不是创新而且很陈旧,常常还以艰深文其浅陋。应该说,刘勰的态度是非常理性的,对今日学术界亦启示良多。

三、"文之枢纽"中的核心思想

"文之枢纽"部分前面三篇是《原道》、《征圣》、《宗经》,这构成了《文心雕龙》"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核心思想。

首先是看它的"原道论"。"原道论"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刘勰所说的"道"到底是什么道?是儒家之道,还是佛家之道,还是道家之道?关于这个问题,学界是有争论的。有些人提出了比较奇怪的理论,说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的这个道指的是佛家之道。刘勰确实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文心雕龙》的很多篇章中也使用了很多佛教用语,这是事实,但能不能通过这些就证明《文心雕龙》中所说的道是佛家之道呢?我以为不能这样去推理。杨明照先生说:"文心全书,虽不关佛理,然其文理密察,组织谨严,似又与之有关。"也就是说,佛教的东西对《文心雕龙》的影响仅仅在其组织结构这些形式层面,而其核心思想方面与佛教无关,"所谓道也,经也,纬也,骚也,皆中夏所有,与梵夹所论述者无关。......故文心五十篇之内,不曾杂有佛理也。"此论似为公允。

《文心雕龙》中的所谓"道"就是儒家之道而已,没有必要钻牛角尖去捧出其他家的"道"来为之敷衍,只不过刘勰采用的是经过《周易》中的形上学提升后的儒家之道而已。刘勰非常重视《周易》,也深受《周易》的影响,《序志》篇中刘勰说《文心雕龙》全书"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便是坚强的证据。实际上,刘勰所说的"道"以及论道的方式大多来源于《周易》,而《周易》里面的"道"实际上就是天道与人道的互动状态而已,即天道和人道交融,杂糅一体。儒家之道不能仅仅理解为人道,人道要有根源根据,其根源根据就是天道。天道是人道的根源根据,而人道则是天道的发挥和衍生。儒家之道必须这样去观察,才能得其真相。人道这一层面,体现的是入世之心,如果没有人道,只有天道层面上的东西,基本上就属于道家而不属于儒家了。对儒家而言,天道是在人世间行事的总的价值根源。为什么要这样做,不那样做,最终的根源根据就是天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上天发来的绝对命令。在人世间践行天道就成了人道,只不过儒家常常对天道只是点到为止,不作深入的探讨而已。

那么,刘勰《文心雕龙》是不是从天道讲到人道呢?我们得具体观察《原道》篇的论说逻辑。《原道》篇第一句话是"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关于这个"德"字,解释上是有争议的。范文澜先生把"文之为德"简化为"文德"去解释,而杨明照先生颇不以为然,说"范注简化'文之为德'为文德,已觉非是;又谓文德本于'君子以懿文德',则更为牵强"。杨明照先生认为"'文之为德'者,犹言文之功用或功效也"。我觉得杨先生的解释更为准确一点。文既然与天地并生,在那个时候,人还没有产生,此时之文当然不是人文,那个时候只有两个"文",一个是天文,一个是地文,"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乃是天文也,"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乃是地文也。这些天文、地文归根结底是什么"文"呢?刘勰说"此盖道之文也"。在传统思想中,道是天地的总根源,道产生天地。既然道产生天地,那么天地所呈现之"文"就更是"道之文"了,这在逻辑上必然如此。

道既然是天地的根源,那道也必然是"文"的根源。道产生天地和天地万物,产生天地之文,但道又要生人。从逻辑上说人类应该是这个宇宙生成模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说,人类是最后产生的。产生了人类,那么人类是否也有"文"呢?刘勰以为人是宇宙最贵者,"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天地本无心,谁为天地立心?人也,五行之秀乃说人是宇宙中之精华。刘勰说:"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动物植物都有"文",当然人就更应该有"文"了,故刘勰说:"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乃有心之器,刘勰认为"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心生言,言生文,这是自然而然的逻辑,故而人文便展开在宇宙之中。可以看出,在《原道》篇中,道是最后的根据,道生天地,而道生天地的同时亦生天地之文,而"文"的历程是从天地之文到人文。

一到人文,这就不仅仅涉及"天道"了,人为有心之器,又有一个"人道"的问题。讲到人文,刘勰就从上面的天道转到人道了,《原道》篇实际上就是由天道走到人道,从天文、地文到人文的逻辑过程,这一点刘勰在《原道》篇里面交代得非常清楚。在论说"人文"的时候,刘勰说:"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刘勰认为最早的人文是《周易》的卦象,这是人类未有文字时所创制的人文,这"人文"当然是圣人制作的,所谓"庖牺画其始"是也。而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即产生文字之后,人文的表现更进一筹,虽然"炎皞遗事,纪在三坟",但是却因为"年世渺邈"而"声采靡追",至乎唐虞之世,人文则"焕乎始盛",既有"元首载歌"以"发吟咏之志"之"文",又有"益稷陈谟"以"垂敷奏之风"之"文"。

至于从夏后氏到孔子时期的"文"的情况,刘勰说:"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各代虽有不同,但都是圣人在制作人文。刘勰这样一叙述下来,把整个人文的历史勾勒了出来,但人文与道又是什么关系呢?刘勰说这些圣人制作人文也是原道心而为之:"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刘勰以为人文虽然是圣人体天地之道而制作的,但却不是为文而文,乃是要指向人间发挥功能,体现为"人道",所谓"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是也。

在人类未产生时,文与道之间没有中间环节,道直接体现为天地之文,而在人类产生之后,道与文之间有了"圣"这个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发挥着连接天道与人道的桥梁作用,故刘勰说:"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天道与人道交融于圣人一身,向上通天道,向下展开为人道而发挥"日用而不匮"的社会功能。刘勰说圣人制作之文章既"写天地之辉光"又"晓生民之耳目",前者天道也,后者人道也,其义甚明,不待多言。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道-圣-文"三位一体的关系了,这也是《文心雕龙》首三篇《原道》、《征圣》、《宗经》得以展开的逻辑基础。

总之,在刘勰看来,人文与天地之文一样,也是"道之文"。"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人文源于天道,作用于人世。我们把《文心雕龙·原道》中的"道"搞清楚,也就能够有力地驳斥所谓刘勰的道是佛家之道的说法。如果是佛家之道,那为什么在《序志》篇中刘勰讲梦见孔子呢?怎么没有讲他梦见释迦牟尼呢?我们看《序志》篇,就可以明显看出刘勰《文心雕龙》乃是以儒家之道作为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了。这也是刘勰指责近代论文之作的根本原因,近代论文之作"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而所谓根源,就是"道",道是文之终极根源。

(五)写作《文心雕龙》的基本态度 (2)

同类推荐
  • 井底飞天

    井底飞天

    当知识界相当多的人谈“独立性”,都在号称“独立思考”,以至“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口头禅时,你有没有想过“独立”已经异化,恰恰已经随俗了呢……在现今,主张独立的知识分子却在精神上极度依赖于那个规模不小的主张独立的圈子。
  • 山中杂记

    山中杂记

    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她的散文常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母爱和童真的内容占重要地位,她的散文文笔清倩灵活,清新隽丽。《山中杂记》就是用孩子般的天真、固执、极端的语气,谈“海”与“山”的比较,从颜色,从动静,从视野,从透视力,力争“海比山强得多”,甚至诅咒发誓:“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而对于诸如颜色的感受与思索却又是成熟的,在颜色的议论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的、历史的,甚至心理学的内容,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评价完全是现代的,文中描写“海”的文字,最能显示冰心的散文艺术个性。
  • 我的书斋生活

    我的书斋生活

    《文化名家谈读书》所选的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优美散文,如朱湘的《书》、丰子恺的《读书》、鲁迅的《读书杂谈》、何其芳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等,这些文章虽然都是描述书及读书的感受的,但各篇的观点又不尽相同。有的是写读书的甘苦,有的是写购书、藏书的体会。所有的这些甘苦和体会,都是作者从自身的经历、体会、经验,甚至性格、情趣中衍生而来的经验之谈。所以,这些观点都是积极的、向上的,都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 智者喜宴:第三条道路经典诗人作品集

    智者喜宴:第三条道路经典诗人作品集

    本书收录了致母亲;秋声小赋;蝴蝶敲门;画堂春我们叫它词牌名;蝉鸣心更幽;雾锁西山;阳光下的残雪;母亲;乱雨;照破山河万朵等内容。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总有一个故事点亮你心中的灯火,在水格诚挚、温暖而治愈的文字中,幸福从孤独中开出了花。
热门推荐
  • TFboys之错爱

    TFboys之错爱

    TFBOYS!TFBOYS-----四叶草的挚爱。最爱的六个字母?tfboys。最爱的四个字?易烊千玺。最爱的三个字?王俊凯。最爱的两个字?王源!家人(一定是理智粉)请进,动动你的小指头,点击!声明一下,这是言情小说,也是虚构的,如果不能忍受我把三只写恋爱了,绕道而行!黑粉转弯!
  • 难逃鬼手.命

    难逃鬼手.命

    一个冷淡少女,总遇到常人不能看见的东西,那些东西总是缠着她的身边,偶然的机会遇到帅气的学长相助,展开一段命运的追逐之战,看似女主不平凡,她身上有着什么秘密呢
  • 阅读西藏

    阅读西藏

    《阅读西藏:注释神奇的土地》沿新修的青藏铁路进藏,从藏北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然后,从拉萨到达西藏的各个地区,去实地感受西藏的神奇和美丽。请注意,《阅读西藏:注释神奇的土地》分区是按旅行线路划分的,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并不完全符合现在的行政区划。
  • Virginibus Puerisque

    Virginibus Puerisqu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性最爱做的180个心理游戏

    女性最爱做的180个心理游戏

    情的起伏,性的困惑,归宿的迷茫。使身处情感漩涡中的女人几多彷徨,几多疑虑。 穿梭在时尚和流行之间,你对时尚能否取精去芜,能否让自己的性格气质和内在精神追求,从时尚中升华而出? 相比男人的豁达和洒脱,女人也一样拥有成功的资本。那么,你发现自身独特的优点了吗? 本书中的“心理游戏”就是一把解开你心中疑惑的钥匙,它能够帮助你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找到心灵迷宫的出口,拥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 青年:青年人行路成长必备参考书

    青年:青年人行路成长必备参考书

    本书是森鸥外第一部长篇现代小说,内容描述一位心如白纸、矢志成为作家的青年——小泉纯一,在东京这个谜样的都市中寻求自己生存的意义。作者以愉悦的心情、典雅的文字,描绘了一部现代版的社会童话,并沿着主角内心成长的轨迹,冷峻客观地探讨“人为何而活”的严肃议题。是一部值得大家细细玩味的作品。
  • 坚牢地天仪轨

    坚牢地天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用暴力打造的王座:血腥神主

    用暴力打造的王座:血腥神主

    我若逆天,必将以血腥铺路,铸就无上王座,是为血腥神主!
  • 君莫惜:惟妃作歹

    君莫惜:惟妃作歹

    大唐第一奇闻:以俊美风流闻名天下的四王爷,居然娶了个傻子为妻。没天理了,暴殄天物啊。然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婚后的王爷甘愿当上‘妻管严’?花街柳巷不去了,后院侍妾也全部遣散!到底那傻子是何方神圣?竟让浪子回头,风流王爷变情种。……“什么?四王爷要娶亲?王妃还是个傻子?”风流王爷---李宇晋成亲的消息,在长安城里绝对是重弹一枚。全城的雌性动物,但凡是心脏不好的当场昏厥,稍微有些抗打击能力的心如死灰,生命力堪比小强的就拿出女人的看家本事---一哭二闹三上吊。很显然的,李宇晋与傻子成亲的噩耗,当之无愧地坐上年度最坏消息的第一把交椅。……为了天下,为了苍生,他一次次地负她,当时光错位,往日的甜蜜难以再续,该怎么做才能弥补两人之间那段缺失的空白?……晋与芹儿他为了皇权,多疑狠厉,一次次地伤害自己身边最亲的人,当所有人都离他而去,他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来救赎自己被仇恨蒙蔽的心?……少玄与菲菲三生之约,她却在转眼嫁与他人为妻,为了她,他放弃了所有,可是,爱情又岂能等价代换?……荣与莫离
  • 重生的贵族

    重生的贵族

    作为一只重生的贵族,冷亦倾表示逆袭什么的实在是太简单了!只是......“报告,前方出现一只女主,请问小姐是前进还是后退?”“什么?遇到女主了!后退,立刻后退!”冷亦倾平生最怕遇到有病的女主了!而且她那么危险!还是后退保护哥哥为上吧!QAQ好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心脏不好、作为炮灰党的贵族为了拯救哥哥对上了脑回路不正常的女主,然后被其生生气死,重生后发誓要改变哥哥命运的故事!